意見建議是針對某一問題或情況提出具體解決方案或改進措施的一種表達形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我想我們需要提出一些建議吧。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意見建議的實用范文,供大家借鑒和參考。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精選14篇)篇一
文化遺產是人類千百萬年來積累起來的最豐富的連接歷史記憶、應對未來挑戰的發展資源。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文明作為惟一沒有中斷、連續50xx年發展至今的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跡,留下了數不清的珍貴文化遺產。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對于這些依附著民族魂魄的珍貴文化遺產,尤其需要我們倍加呵護,依法保護,這樣才更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文化的繼往開來。
作為長期活躍在文化遺產保護一線的民間志愿者,我們目睹了全國各地在大拆大建中迅速消失的歷史文化遺產,深感責任在肩。為了喚起全民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切實的落實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作為首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杰出人物獎和年度貢獻獎獲得者,我們發出如下建議:
第一,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堅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堅持依法保護、科學保護,克服阻力、排除困難,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呼吁盡快修訂、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加大對破壞文物的刑責懲處力度。
第二,停止對歷史文化名城核心老城區的大拆大建。將文物保護納入政府的城市規劃中去,對歷史城區、街區實施成片保護。設立歷史城區、街區保護委員會等機構,以應對非法拆遷對文物的破壞。
第三,對暫時不具備文物身份的歷史建筑,采取謹慎處理、保護為主的方針。
第四,加大對文物日常維護的投入。對文物的修復,實行嚴格監督,杜絕肆意篡改、拆后重建等有悖于文物保護精神行為。
第五,大力扶植各類民間文化遺產保護機構。鼓勵民間團體和個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研究不可移動文物的開發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鼓勵民間團體及個人參與監督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喚醒全民文保意識。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鼓勵設立私人博物館,鼓勵將私有文物捐獻國家,化私為公。
文化遺產保護形勢嚴峻,讓我們共同承擔起歷史的責任,最大限度地留住承載著數千年中華文明史精髓的物質和精神!
建議人:
20xx年xx月xx日。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精選14篇)篇二
每年的6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是第xx個“中國文化遺產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文化遺產和文化繁榮。文化遺產是世界文明的源泉,是人類智慧的寶藏,是民族精神的財富,是溝通古今的橋梁。文化遺產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是一個地區文化發展的足跡,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保護文化遺產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和義務。
正藍旗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是蒙元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大元王朝的龍興之地。近年來,旗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事業的發展,認真組織開展了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旗、蘇木鎮、嘎查村三級文物保護網絡逐步建立,旗公安局文物保護大隊、元上都遺址派出所、旗文物局“馬背文物保護隊”等機構相繼成立,《元上都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管理規劃》、《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規、規章相繼出臺,文物安全防范系統逐步完善并與旗公安局110指揮中心實現聯網。特別是xx年以來,在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全區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協同配合下,元上都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元上都遺址成為今年我國唯一一項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6月24日—7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召開第36屆世界遺產大會,對包括元上都遺址在內的世界遺產提名項目進行投票表決。
在中國文化遺產日及第36屆世界遺產大會來臨之際,我們向全旗8.3萬各族干部群眾發出建議:
一、全旗各部門和廣大文物工作者,要本著對歷史、人民以及子孫后代負責的態度,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條例》、《元上都遺址保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我旗實際和部門職能,共同做好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工作,促進地方經濟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項長期的,需要全民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全旗各族干部群眾要切實增強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充分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逐步形成人人關注、人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社會風氣。
三、要把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與愛國主義教育、旅游開發和城鄉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文化遺產咨政育人、傳承文明、普及知識、豐富生活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各族人民群眾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四、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通過開設專題、專欄等方式,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知識,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及時曝光破壞文化遺產的違法行為,增進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的認知,在全旗范圍內掀起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潮,為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
五、廣大人民群眾要自覺提高對文化遺產的正確認識和保護意識,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資源,減少污染,植綠護綠,保護生態,為保護文化遺產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自覺保護身邊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磚一石等每一處文化遺存和文物,呼吁更多的志愿者參與到保護文化遺產的全民運動中來,為我旗文物部門更高效地保護文化遺產提供必要的線索和幫助。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將歷史賦予我們的珍貴文化遺產真實、完整地保護傳承下去,使之真正成為凝聚人心、激發干勁、促進發展的力量源泉,推動全旗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協調、可持續發展!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精選14篇)篇三
長城是我國著名的景點,它那雄偉的氣勢和歷史情懷,每年都吸引著大量國內外游客去參觀旅游。但是開放旅游參觀后也發生了一些不良現象,如:亂扔垃圾,在墻上亂涂亂畫等。
我們要保護長城,因為它是中華古跡,是中國人的驕傲,可現在它受到了破壞,我提出以下建議:
一、我要建議游客們不要亂扔果皮,水瓶,廢紙什么的,也不要在條石上亂刻亂畫,不然長城會變得很難看。
二、我希望長城的管理員應該讓電視臺做一些保護長城的廣告或者是新聞,這樣游客就會愛護長城了。
三、建議想修復長城的人,請你們不要用現代的發明來修理長城,你們可以請專家來,讓他們一點一點的把長城修好。
四、我要對農民提出建議,你們應該去愛護長城,不應該去傷害它,你們也不應該用長城的條石壘自己家的墻,大家都該愛護我們的長城。
如果能做到這幾點,長城一定會因為我們的愛國之心一代代地傳下去的。
建議人:
日期: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精選14篇)篇四
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磚一石,無不凝聚著先人的智慧,留存著沉淀了千百年的歷史文明,價值不可估量。然而由于眾多的歷史的的原因,文物多散落民間或埋于地下,難于統計,更談不上保護管理,再加上群眾法律觀念淡薄,意識不到保護文物的意義和責任,以及文物販子的介入,導致文物盜賣、毀壞現象時有發生,讓人心痛。
對于這個現象我有幾點建議:。
1、國家政府方面:分級公布保護等級,分級保護;制定保護規劃;專款維護;專人管理保護;加強政府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建設;社會宣傳;鼓勵社會民間保護。
2、技術方面:做到科學保護;加強文物科技投入、建設;提高技術水平。
3、長效性方面:加強文物的利用力度、開放開發力度,在使用中保護和發展。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精選14篇)篇五
長城是我國的世界遺產,近來我發現長城受到嚴重的破壞,有大量的游人進來,有的人把塑料袋、廢紙等垃圾亂扔在長城上面,還有的人把字雕刻在長城上,還有一些房地產開發在保護區內建起與長城不協調的建筑物,加速破壞了長城的景觀,對于這樣不好的行為,我提出下面幾點建議。
1、那些破壞長城的人,能自我反省,保護中國唯一的長城,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結晶。
2、建議國家制定保護長城的法律,破壞者罰款,長城是大家的,不是私有的。
3、在游人很多的'地方上,放上宣傳板,告訴游人不能亂扔垃圾,要保護長城。
4、在放長假的時候,可以找一些大學生自愿者來把長城的前面上的一點拉圾,清理一下,并告訴游人不能亂扔垃圾。
5、那些把字刻在長城上的人,不但要罰很多的錢,還得自己想辦法補好原來自己刻字的地方。
只要人人都保護長城,那長城就能一代一代的傳下去,給未來的子子孫孫看,不會在我們這一代就沒有了。
建議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精選14篇)篇六
20xx年12月8日至10日,由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在海口舉辦。來自中國、東盟確定與會國家及英國、肯尼亞等相關國家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大計,共同倡議如下:
一、充分發揮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重要作用。
我們認為,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也是促進共同發展的經貿之路、文化之路、和平友好之路。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推進了人類文明進步。加強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研究,對促進沿線各國經濟文化友好往來,拓展睦鄰友好,擴大互利共贏,意義重大。
二、共同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水下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水下文化遺產保護與海上絲綢之路密切相關。海上絲綢之路綿延兩千年,跨越亞歐非,在沿線各國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希望,各相關國家和地區,在考古調查與研究、人員培訓與交流、修復保護、展覽展示等方面開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共同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共同建立一個開放性交流與合作平臺,實現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資源共享、信息互通。
三、加強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機構和學術團體的交流合作。
我們將共同努力,借鑒中國與東盟合作的良好機制和成功經驗,廣泛開展以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為主題的雙邊或多邊交流與合作,并積極開展與域外其他國家在此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在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和利用等方面謀求更廣泛的合作。
四、共同抵制和防范非法占有水下文物的行為。
損毀、盜掘海上絲綢之路水下文化遺產的非法活動,是對人類文化財富的嚴重侵害和野蠻掠奪。我們呼吁,各相關國家和地區應共同防范、共同抵制、共同打擊非法占有或破壞水下文化遺產的行為。
五、倡議實現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的機制化。
我們倡議建立定期定址舉辦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的機制。今后每兩年舉辦一屆,會址常設海南,可采取申請或推薦、指定等方式決定論壇主賓國,每次論壇的主題由主賓國提出,與參與國共同商定。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精選14篇)篇七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數不清的文物古跡散落于各處,甚至不為人知。我市的古建、古廟等文物也如繁星散見于各村、各街巷。但由于年久失修,加之無人看管維護,很多古建已破敗不堪,甚至出現被盜現象。因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針對市內文物開展一次集中登記統計,對所有的文物進行備案。
二、加大管理維護。特別是對一些已經破敗不堪,出現坍塌的古建,應盡快予以修繕保護。
三、增加資金投入。配備專、兼職的管理人員,給予適當的補貼。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精選14篇)篇八
保護文物,人人有責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保護文化遺產。
建議書。
模板,歡迎閱讀參考。
最近,埃及文物出現“丁錦昊到此一游”的新聞非常的火熱,因為這件事,到處都有人在討論關于保護文物的話題,而這件事情,也引發了人們對保護文物的爭論。
最近,近年來,旅游成了人們一大愛好,有的喜歡登山,有的喜歡觀景,還有的喜歡了解中國歷史古跡,這顯然是好事.可是有些人卻不珍惜文化遺產,甚至破壞文化古跡;在古跡上亂寫亂畫,任意踩踏花草,垃圾亂扔等.總之,這讓文物古跡受到很大的損害.
為了讓祖國悠久的歷史傳得更久遠,為了讓人們提高保護文物的自覺性,我提出以下幾點保護文物建議:
一.在墻壁上懸掛保護文物的字樣;。
二.對隨地扔垃圾的人要受到罰款;。
三.在古跡容易受到破壞的地方修建護欄;。
四.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放置垃圾桶.
五、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好監督責任,如果看到有人在破壞文物,應該及時制止.
六、家長應該做好監督和教育的責任,不讓小朋友因為自己不懂事,而犯下這些自己不理解的錯誤。
這些,就是我對保護文物的建議了,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些。
保護文物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
(1)不可過度開發,文物遺跡所承受的參觀能力是一定的,超過了這個能力,文物肯定會有所損毀,這種損毀可能是微小的,、不易察覺的,但等到你發現它的時候,恐怕已失去了補救的可能。
(2)在維修擴建文物古跡時,應保持它的原汁原貌,不可輕易加入現代的元素,最好是能做到“修舊如舊”,雷鋒塔前修了自動扶梯,我個人覺得就破毀了整個雷鋒塔址的味道,修建者當初也許是好意,但結果令人不敢茍同。
(3)保護文物不是僅靠政府的力量就能解決的事,要靠每一個人的保護意識,當我們漫步在白堤、蘇堤,飽覽西湖美景時,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行為,比如吐痰,亂扔東西都會破毀我們身邊好不容易保護下來的文物古跡。因此,提高全民意識是關鍵。
保護文物,人人有責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經過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和戰亂,流傳至今的文物相對來說已經不多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留傳于世的文物會越來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貴,我們也應該愛護文物。
20xx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了7.1級大地震,給玉樹眾多重點保護文物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破壞,尤其是寺廟等不可移動的文物,幾乎100%受損。玉樹縣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在地震中,新寨嘛呢的佛塔、護法殿堂等附屬建筑倒塌,貝大日如來佛石窟寺和勒巴溝摩崖石刻、藏娘佛塔及桑周寺等損害嚴重,禪古寺近乎坍塌,結古寺幾成危房。嘎然寺、原江南縣政府舊址、當旦石經墻等受損嚴重。
玉樹眾多文物多與藏傳佛教有關,如東倉家族收藏的《大藏經》距今1000余年,被稱為藏族百科全書;新寨嘉那嘛呢堆由25億多塊嘛呢石堆積而成,堪稱“世界第一大嘛呢堆”,之前曾多次申報世界遺產。鑒于此次玉樹震區民族文物受損的嚴重性和搶救修復的難度,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等單位聯合發出如下倡議:
一、倡議海內外個人和團體積極提供支持,推進玉樹災區少數民族文物、文化遺產和古建筑遺址的搶救性修繕和保護工作,尤其是寺廟文物區重建工作。
二、倡議在震后災區積極進行民族文物知識的普及宣傳,號召災區人民積極參與保護少數民族文物和文化遺產,無論何時何地,不盜竊、哄搶、私分、非法占有,凡發現文物面臨被毀、被盜危險的,要立即制止。
三、倡議集中專家隊伍和科技力量,深入災區進行民族文物的調查和搶救征集工作。
四、重建中,受災地方政府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既要保護、延續、傳承其歷史文物、文化遺產和古建筑遺址風貌,又要著眼于長遠,進行高標準、高起點的科學規劃。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精選14篇)篇九
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保護長城,做到以下幾點:
1、從我做起,做一個文明的游客。
2、號召少先隊來阻止那些在長城亂扔垃圾的人。
3、成立保護長城的宣傳隊,在旅游點等地方進行宣傳,提醒人們要保護長城。
4、提醒公民不在長城設點收費,讓長城變得更美麗。
5、對破壞長城的人進行訴責。
6、向有關部門呼吁,利用電視、廣播向全國宣傳,讓每人心中有“保護文物,人人有責,從我做起,從小做起”的觀念。
7、添加保護長城的標語牌。
8、不攜帶危險物品,不扔煙頭。
9、在長城內見到垃圾應隨手撿起。
10、不在長城上面往下扔垃圾,保護長城周圍的環境。
11、不應在長城上亂涂亂畫。
12、不要在長城上大聲吵鬧,破壞了別的游人的好心情。
保護長城,保護文物,保護古人給我們留下的美好財富,這既是守法行為,更是愛國的.表現,愿我們從小樹立保護長城等文物的意識,做一個守法愛國的好公民,愿我國的“世界遺產”永遠放光。
建議人。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精選14篇)篇十
12月8日至10日,由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在海口舉辦。來自中國、東盟確定與會國家及英國、肯尼亞等相關國家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大計,共同倡議如下:
我們認為,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也是促進共同發展的經貿之路、文化之路、和平友好之路。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推進了人類文明進步。加強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研究,對促進沿線各國經濟文化友好往來,拓展睦鄰友好,擴大互利共贏,意義重大。
水下文化遺產保護與海上絲綢之路密切相關。海上絲綢之路綿延兩千年,跨越亞歐非,在沿線各國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希望,各相關國家和地區,在考古調查與研究、人員培訓與交流、修復保護、展覽展示等方面開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共同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共同建立一個開放性交流與合作平臺,實現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資源共享、信息互通。
我們將共同努力,借鑒中國與東盟合作的良好機制和成功經驗,廣泛開展以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為主題的雙邊或多邊交流與合作,并積極開展與域外其他國家在此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在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和利用等方面謀求更廣泛的合作。
損毀、盜掘海上絲綢之路水下文化遺產的非法活動,是對人類文化財富的.嚴重侵害和野蠻掠奪。我們呼吁,各相關國家和地區應共同防范、共同抵制、共同打擊非法占有或破壞水下文化遺產的行為。
我們倡議建立定期定址舉辦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的機制。今后每兩年舉辦一屆,會址常設海南,可采取申請或推薦、指定等方式決定論壇主賓國,每次論壇的主題由主賓國提出,與參與國共同商定。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精選14篇)篇十一
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保護長城,做到以下幾點:
1、從我做起,做一個文明的游客。
2、號召少先隊來阻止那些在長城亂扔垃圾的人。
3、成立保護長城的宣傳隊,在旅游點等地方進行宣傳,提醒人們要保護長城。
4、提醒公民不在長城設點收費,讓長城變得更美麗。
5、對破壞長城的人進行訴責。
6、向有關部門呼吁,利用電視、廣播向全國宣傳,讓每人心中有“保護文物,人人有責,從我做起,從小做起”的觀念。
7、添加保護長城的標語牌。
8、不攜帶危險物品,不扔煙頭。
9、在長城內見到垃圾應隨手撿起。
10、不在長城上面往下扔垃圾,保護長城周圍的環境。
11、不應在長城上亂涂亂畫。
12、不要在長城上大聲吵鬧,破壞了別的游人的好心情。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精選14篇)篇十二
首先要大力宣傳現有的文物保護方面的法律規定,在做好現有法律的完善和細化工作的同時,也要做好面向公眾的廣泛宣傳。
其次要加強道德上的宣傳教育。讓公眾認識到刻劃行為不僅是違法的,也會對文物的完整性造成破壞,對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造成不可恢復的破壞。通過宣傳使公眾認識到保持文物保護單位環境的美好,保護文物的莊嚴、美觀和完整是每一個人應該具有的公共道德,也是每一個人的義務。
現在的人啊,根本沒有環保意識,不去認識自己的錯誤,而不經意間也降低人類的素質,請大家反思反思吧!改正你的惡習,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加油更美麗。
3.我們可以給博物館寫建議書,要求嚴格管理文物,不要讓文物販子做壞事。
4.也可以發些宣傳單,告訴大家要愛惜文物。
5.看見文物要拿給鑒定師進行鑒定,還要查清它的價值。
6.我們發現文物,也不要倒賣,這是犯法行為,應該交給國家處理。
(3)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歷史建筑物因故被毀。由于它們是地方重要的特征、象征,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紀念意義。但是,重建必須慎重,必須經專家論證,因為重建必然失去了歷史的真實性,又耗資巨大,還破壞了遺跡。在更多情況下保存殘跡更有價值利用以不損壞遺產為前提。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利用以不損壞遺產為前提,以續繼原有使用方式為最佳,也可以為博物館,作為參觀旅游景點要慎重,防止被破壞保持歷史街區和古城的格局特征。重點保護好歷史街區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軸線、道路骨架、河網水系等.
(4)保護特色建筑風格:保護特色建筑風格,包括建筑的式樣、高度、體量、材料、顏色、平面布局、與周圍建筑的關系等。控制適當的建筑尺度——高度、體量非常重要,切記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精選14篇)篇十三
文化遺產是人類千百萬年來積累起來的最豐富的連接歷史記憶、應對未來挑戰的發展資源。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文明作為惟一沒有中斷、連續50發展至今的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跡,留下了數不清的珍貴文化遺產,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對于這些依附著民族魂魄的珍貴文化遺產,尤其需要我們倍加呵護,依法保護,這樣才更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文化的繼往開來。
作為長期活躍在文化遺產保護一線的民間志愿者,我們目睹了全國各地在大拆大建中迅速消失的歷史文化遺產,深感責任在肩。為了喚起全民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切實的落實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作為首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杰出人物獎和年度貢獻獎獲得者,我們發出如下倡議:
第一,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堅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堅持依法保護、科學保護,克服阻力、排除困難,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呼吁盡快修訂、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加大對破壞文物的刑責懲處力度。
第二,停止對歷史文化名城核心老城區的大拆大建。將文物保護納入政府的城市規劃中去,對歷史城區、街區實施成片保護。設立歷史城區、街區保護委員會等機構,以應對非法拆遷對文物的破壞。
第三,對暫時不具備文物身份的歷史建筑,采取謹慎處理、保護為主的方針。
第四,加大對文物日常維護的投入。對文物的修復,實行嚴格監督,杜絕肆意篡改、拆后重建等有悖于文物保護精神行為。
第五,大力扶植各類民間文化遺產保護機構。鼓勵民間團體和個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研究不可移動文物的開發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鼓勵民間團體及個人參與監督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喚醒全民文保意識。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鼓勵設立私人博物館,鼓勵將私有文物捐獻國家,化私為公。
文化遺產保護形勢嚴峻,讓我們共同承擔起歷史的責任,最大限度地留住承載著數千年中華文明史精髓的物質和精神!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精選14篇)篇十四
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從古至今,她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孕育了偉大的華夏文明。她曾經那么美麗:波飛浪滾,森林茂密,水草豐美,瓜果飄香,是我們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詩人李白曾經形象地描繪了黃河的壯美:"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但是,隨著氣候的變化和人類無節制的開墾,樹木一棵棵地倒下,黃土高原的植被不斷的遭受破壞,土壤結構變得稀疏,植物越來越稀少,昔日的天際之水變成了蒼白的裸石和干涸的黃沙土,清清的河水失去了最初的靈秀清澈。因此,我倡議開展"拯救母親河"行動,大家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投身關愛自然環境和生態狀況的行動中來。提出以下倡議:
第一,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活動,營建紅領巾樹林。每名少先隊員每年參加一次植樹活動,為改善黃河流域的土壤植被貢獻一份力量。
第二,節約用水。杜絕那些不良的用水習慣,用洗菜水澆花,洗衣水擦地,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第三,禁止排放污水,保持水源的清潔。同學們不僅要自己做到愛護水資源,還要主動監督那些破壞環境的行為。
海納百川,聚沙成塔,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黃河之水就不再斷流,中華民族的棲息地將永遠鋪滿綠色。愿黃河母親青春永駐!
倡議人: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