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記憶記憶篇一
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感覺是那么親切。
星光打在臉上,多了一份安詳。
看著上學的日子一天天近,心里只有對過往美好的惋惜,夢里努力地幻想著未來日子也許會有更多的新奇與希冀,可是我真的做不到。真的。
依稀記得那年夏天,日記本上落下的那幾篇短短的文字,或許,那時我真的'很有自知之明,那時說的一點都沒有錯。那年夏天過后,我真的失去了太多太多。真的無法比擬。
記憶中,我們總是那么無憂無慮,那么自由自在,那么蓬勃美好。而現在它只是記憶,甚至是記憶中的記憶。記憶中,幾個好朋友手牽著手,騎上腳踏車,奔著那被夕陽染過的澄澈的已不是藍色的天,但卻無限美好。我們彼此踏著黃昏,憧憬著未來。一起暢談理想,回憶曾經,一起說笑逗樂,關懷體貼。那些曾經真的不能忘。一起約定著一起長大,一起工作,一起度過生命中的喜怒哀樂。那些記憶真的該隨身攜帶一輩子。
太多太多,可現在只能是背上行囊各自奔赴自己的一個人的戰斗前沿。或許,只要經歷過這段,以后我們會美美地幸福??墒俏艺娴牟恢涝撛趺礃尤ザ冗^,該怎樣去好好把握。一個人的日子真的不好過,一直以來我就害怕一個人,哪怕一個人在校園里攛掇一會兒,我都會覺著不自在。真的。那次,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被朋友丟下,我真的恐懼的差點哭了。一個人的滋味真的不好受。記憶中的記憶,太過于精彩,不過,這些記憶會給我帶去心靈的慰藉吧。希望這以后一個人的日子真的學會慢慢適應。
要學會習慣一個人了,要學著慢慢長大了。
--我咬著牙對自己說
記憶中的記憶只能是記憶了,而未來也將成為以后的記憶,努力創造美美的記憶,什么時候都是美好的記憶。
還是再咬著牙對自己說:試著學會一個人,試著學會去習慣一個人,試著學會一個人去長大,勇敢追逐,努力奮斗!
記憶記憶篇二
可能是從小電視劇看的太多,我認識的第一個城市不是首都北京,而是上海。上海在我兒童時代的記憶一直是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灘的樣子——破舊的老房子、人力車、人潮擁擠的大街、斑駁的古墻壁以及燈紅酒綠的夜生活。動蕩之前的上海,歌舞升平,浪漫的一塌糊涂。
長大了,漸漸地知悉上海這個城市。我對上海的記憶是國際大都市、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中國自由貿易實驗區、魔都。今年暑假我終于來到了心心念念的上海。
我從小到大就呆在家鄉巴掌大的地方,第一次看到縱橫交錯的馬路、川流不息的車輛、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眼前的這一切都顯得如此夢幻,甚至有些不真實。腦子里蹦出一個詞:繁華。這里的交通十分便利,地鐵線像一張蜘蛛網網住了浦東新區和浦西的人們、公交車、四個火車站、以及兩個大的機場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一家家大商店匯聚了全球的國際品牌、豐富多彩的商品。全球各地的人口在這里匯聚,你隨意地走在上海的街邊也許就能碰見很多外國帥哥。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霓虹閃耀,夜上海粉墨登場,流光溢彩。白天的上海像一個快節奏的跑步者,而夜晚的上海則像一杯濃郁濃郁的美酒,望一眼就醉了,待你慢慢地品嘗它便能知道其中的滋味。
外灘是我去的第一個地方。外灘是上海的標志,是這座大都市的著名景觀,一面是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江上巨輪穿梭,江對岸則矗立著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等摩天建筑;一面是風格各異的大樓,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一幢幢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大樓佇立在這里似乎很統一很協調。我徜徉在這擁擠的人潮里,吹著陣陣江風,十分享受。
“沒到城隍廟,枉稱來上海?!鄙虾3勤驈R聽說很久很久以前便建成了,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歷史。沒去那里之前我以為那僅僅是座寺廟,到了那里才發現那里的商業已經蓬勃發展。上海特產、上海雪花膏、上海絲巾……走在這人潮涌動的街道上,我似乎還能嗅到記憶里老上海的氣息。這里堪稱上海的小吃王國,南翔包子、大排面、蟹殼黃、酒釀圓子等,美味得讓人流連忘返。城隍廟的建筑古色古香,層樓疊翠、飛檐斗拱的壯麗建筑,中間環水亭臺更加增添了一份柔情,處處彰顯著漢族文化。
短短的.三天時間里,上海帶給我了太多新鮮的記憶,它走在時尚的最前端,永遠在快馬加鞭不停地向前;它是“有錢人的天堂,沒錢人的地獄”;它像一朵清幽的蘭花,兀自開放;它是東方的一顆明珠,璀璨無比。它會提供有夢的年輕人無窮的機會,亦會讓許多人愛上這座城市。
張愛玲曾在《半生緣》中寫道:上海像一個重新出發的戰士,充滿了雄心壯志,隨時等候收編每一個靠近它的陌生人。它永遠走在潮流的最前端,使每一個過客都不得不跟上它的腳步。與上海短短三天的相遇,在我的人生海洋里劃過一道不可磨滅的美麗的痕。魔都,期待與你的再次相遇。
記憶記憶篇三
淡粉的海棠嫣然怒放,半遮半掩著青灰的墻根。金黃的梧桐葉綴滿整條小路,粉與金的交織,曾是我喜愛的色調?!坝麊柧砗熑?,卻道是海棠依舊。”花中最愛于我莫過于海棠。那半白半紅的花瓣綻放,中一抹畫龍點睛的艷紅,嬌柔喜人,極其惹人憐愛。
你嘲笑我的矯情,無用的文藝情愫,莫須有的無病呻吟。我便問你愛什么?答曰,梧桐。我笑言只是因為你太過大大咧咧,性格像梧桐那樣粗獷。誠然,我們兩個性格迥異,能成為形影不離的玩伴,不得不說算是奇跡。
記得邂逅在秋天的一個下午,你倚在梧桐樹下玩溜溜球,而我在海棠叢前采擷最美的一瓣。你忽然抬頭沖我笑,陽光透過金黃的葉片,斑斑駁駁地落在你利落的短發上,使我不由出神。
此后每每回想起相逢的那一幕,我都會笑出聲。也是,那時的你就是個假小子,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女漢子”。你一直留短發,從不愛穿裙子,捉蜻蜓、捕蟬、爬樹,對你而言,易如反掌。從那以后起,你便教我捉蜻蜓,什么樣的知了叫得最響,什么顏色的蝴蝶最罕見;而我會把自己的書籍、玩具與你分享,去買東西時總會幫你帶冰棍或是零食。
偶然的一次,你找到了一塊荒廢已久的空地,已是雜草叢生,鋪成柔軟的“地毯”。我們并排坐在地上,聽著mp3,嚼著軟糖,望著偶爾掠過幾絲云絮的晴空,那么安逸自如。
忽然,你問我,為何如此愛海棠?我無言。你又說,海棠哪怕再好看,一陣雨或是稍強的風便可將此折落,遠遠不如梧桐,傲然挺立于世上。我譏諷說你長得的確和梧桐有相像之處。的確,那時黑而微胖的你居然能像猴子一樣敏捷地爬上樹。你不惱,只是微微笑道,可梧桐堅毅不拔的品質是海棠不及的呢,而且金黃遠比粉紅來得深沉。你認真的話語竟使我啞口無言。
在這之后,我卻留意起了梧桐。我看到了夏天時的梧桐那寬大的如蒲扇的葉子下總是人們避暑的好去處,那連成一片一片的庇蔭,處處透著清爽。在炎炎的夏日之下,我也會躲進那片陰萌之中,享受那絲涼爽。
那深秋來臨,秋風過后,當最后一片葉子離開,梧桐已剩下光禿禿的枝椏。我摸著嶙峋的樹皮,那遒勁有力的枝干是歷史的見證,深深扎根于地下的根系更是歲月的沉淀。于是我又不禁想到了你。
又到深秋了,粉紅的海棠怒放,金黃的梧桐葉飄落。兒時的玩伴,你與我,便是記憶中的粉與金!那么暖心的色彩,無法忘懷。
記憶記憶篇四
十八歲的我們,用花一樣的年華,渲染著青春的姿態;十八歲的我們,用水一樣的歲月,點滴著青春的過程,十八歲的我們,用火一樣的熱情,燃燒著青春的光彩。十八歲的我們,走向未來。
十八歲,是一個人的轉折點,它有可能改變你的命運,走向成功,同時也有可能走向歪路,走向低谷,但是這不是最壞的結果。難道還有什么比連嘗試都不敢嘗試的更可怕呢?一個人,在十八歲這個花樣年華里,選擇了安逸,再去做連八十歲的老頭,老太太都會做的事情,那么要十八歲還有什么用呢?這時我們應勇拼搏!
青春的十八歲,熱情瘋狂。人生的路程剛剛開始,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夢想和希望??勺呦驂粝氲膶Π?,就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分之差,就可以想差上萬人。高考的戰役已早早打響,在高三,沒有假期,沒有愛好,有一絲想玩的念頭都是罪惡的。高考的形勢這么緊張,卻依然不能阻擋他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為了學習時間更加充足,他們將一天的學習拉長戰線,每天學習十八個小時,可他們的熱情依然不減,他們為學習瘋狂,為高考瘋狂,為自己美好的未來而瘋狂。
青春的十八歲,責任心強,小的時候,特別不理解,為什么父母每天睡那么晚,還起得那么早,第二天還特別有精力,難道他們都不困嗎?他們在早上那個時間里,不用鬧鐘就能醒來,為什么能那么準時呢?過了這么多年才明白,他們不是不困,而是不敢困。叫他們起床的是責任和生活。十八歲,我們逐漸走向成熟,邁入成人的大門,我們逐漸學會承擔這份責任,讓責任促動我們前行,讓責任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青春的十八歲,奮力拼搏,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在擁擠的人流。這個時候的我們壓力很大,居里夫人說:“我認為,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有用的生活。”生活在這個鋼筋水泥筑成的年代,我們依舊尋找自我的價值,確定自己的價值,完成自己的目標。青春的十八歲,恰如一顆茁壯成長的大樹,這個時期能力最大,發展最強,空間最廣。青春就是該奮斗的時候。
青春的十八歲,是一朵薔薇,清風弗來,便能芳香四溢;青春的十八歲,是一盞透明燈,暮色降臨,便能照亮遠方;青春的十八歲,是一把利劍,困難到來,便能迎刃而解。
愿青春的十八歲,明媚光彩,愿十八歲的我們不懼將來。
記憶記憶篇五
幼年的時候總有一些東西在記憶里閃爍著燈火,總有一些人在流年的剪影中輕輕??浚甑墓枢l,總是有許多忘不了。
外婆的家在離村外的很遠的一處山腳下,只有外婆家一戶人家,山路崎嶇不平,總是要費很大一番勁才能到外婆家的土磚房,所以這里很少人過來。這里保留了城市里沒有的藍天、碧水、山,這里看不見滿處的高樓大廈、汽車飛奔的身影,有的只是一座土磚房,一對相濡以沫的夫婦和一座大山。
自打出生起,我就是外婆土磚土墻的家長大,沒有玩伴就與藍天相擁,沒有美食就與外婆的粉皮相隨。
小時候,外婆家里是沒有什么可吃的,零食都是純天然的,手工做出來的,最喜歡的是外婆做的粉皮。嘴饞的時候總喜歡纏著外婆做粉皮給我吃,對那時候的我來說“粉皮”是大山里最美味的食物,也是至今不忘的情。
外婆每次都會依著我,拍著我的小腦袋告訴我明天就做,那是我最高興的時候,至今想來都會揚起嘴角淡淡的笑。
外婆當夜就把米裝到一個桶里,加上水,泡好。翌日,外婆拿起一粒米,試了試指甲可以掐斷,就把水倒些出來,還留了一些水。 擦洗干凈屋檐下的石磨,把裝著泡好的米的桶提到石磨前,在石磨下擺上個大盆,再拿上個長柄的勺子。
外婆一只手轉動石磨,一手舀些水在石磨上面的小孔處,然后用勺子把早已泡好的米也緩緩倒入小孔處,轉動幾圈石磨,然后又舀水,倒入米......不斷的重復這個這個動作,不一會,乳白色的米漿就順著石磨滴到下面的盆里,聲音清透人心,像是醇厚的酒醉倒了花,被深深的迷戀。
磨好米漿,用勺子舀起一勺輕柔的倒入類似盤子的圓盤里,乳白的米漿鋪了薄薄的一層,放入早已燒開的沸水里一燙,一會兒再拿起來,米漿已經熟了,散發著誘人的米香,令人回味無窮。吞了吞口水,眼睛直勾勾的望著剛出窩的熱粉皮,外婆笑著捏捏我的小臉,說“小饞鬼”,手里不緊不慢的從櫥柜里拿出白糖,在熱粉皮的上撒上一層白砂糖,我扯扯外婆的圍裙說:“再加一勺糖”,外婆總會無奈的搖搖說:“糖吃多了,蟲子該來你這做客”,嘴里雖然是這樣說,卻又多撒了一層糖,然后把熱粉皮卷起來,折一下,翻版的蛋卷就誕生了,小手拿過還熱乎的粉皮塞到嘴里,大大的咬一口。熱的張嘴直吐氣,眼睛卻是笑成月牙兒型,外婆在一旁微笑。
這是我童年最美的味道。
長大了,不管我吃過多少美味的東西,都沒有一種能與記憶里的味道相媲美,因為那是外婆的味道,任何都是不能代替的。
外婆,真的很想很想你再叫我一次“小饞鬼”,再給我做一次熱粉皮,我一定會細細品嘗,記住這種獨特的味道,當成我今后永遠的回憶。
外婆,看見了嗎,當年那個扯著你的圍裙還要糖的孩子長大了,你再也不用操心了,不用告訴我“外婆雖然老了,外婆還是會為你遮風擋雨”,外婆不用為我遮風擋雨,我會為你建起一堵厚實的墻,屹立不倒、永遠在你面前的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