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老人與海讀后感篇一
寒假里,我讀了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深受啟發。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老人常年在海上打魚。有一次,他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大魚,但在返回時遇到了鯊魚群,老人使出渾身解數與鯊魚打斗,鯊魚把大魚的肉都啃光了,但老人還是拖回了一副大魚骨架。
從老人堅持與鯊魚搏斗,不輕言放棄的事例中我聯想到了好多這樣的故事。古代的名醫李時珍,他自幼就想要編寫一本醫藥巨著,他翻山越嶺,四處尋找藥草,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努力,終于寫出了著名的《本草綱目》。
難道他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中國達人秀冠軍劉偉,他十歲的時候因為車禍失去了雙臂,但他沒有被命運擊垮,每天堅持用腳趾練習彈鋼琴,最終成為了達人秀冠軍。難道這種滴水石穿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還有發明家諾貝爾,他在發明炸藥的過程中,他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但他毫不氣餒,仍然堅持研究炸藥,終于他發明出了爆炸力強且穩定的固體炸藥,難道他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值得提倡嗎?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就比如我吧,今年我的體育成績只有及格,而學校規定只有體育成績達到良好才能評新三好。我其他的功課成績都還不錯,老師破例讓我和三班的另一位和我一樣情況的同學一起練習,補考一次。我們一起互相鼓勵,互相競爭,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讓我們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成為了三好生。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但只要勇敢頑強、堅持不懈,就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讀后感篇二
我坐在窗邊的藤椅上,伴著苦澀的月光,重拾起那本泛舊的海藍色封皮的書,再次品味圣地亞哥與厄運、與大自然感人至深的那場搏斗,再次體會海明威塑造的“硬漢性格” 。
每當我再次沿著方塊字摸索老人艱難的生活時,心中仿佛翻涌著巨浪,“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它們像海水一樣藍,喜氣洋洋而不服輸。”老人因長期打魚而滿身疤痕,他的形象如同一棵古木,被時間的繩索緊縛,最終只留下褐斑與腐朽的傷痕。但時間長終是沒有奪去那雙眼睛所散發的光芒,就像是老人面對失敗的坦然,那種頑強、不服輸的精神不朽。
在同大馬林魚戰斗的過程中,老人不停地念叨“要是那孩子在這兒。要是那孩子在這兒。”更可見老人與男孩友情的真摯,是男孩給了他堅強的抵抗力和視死如歸的勇氣。在關鍵時刻男孩成為了圣地亞哥的精神支柱,成為他不放棄的動力。同時老人先前對男孩的關愛讓我體會到他善良、愛孩子的品格,以及在男孩身上找到一點自己當年的風采的欣慰。
窗外的月色愈見清輝,獨擎在深邃的夜空中,我揉搓著疲憊的雙眼繼續翻著薄薄的紙頁,但心中的巨浪卻更加洶涌澎湃。
幼時品味這本書是我始終沒有明白獅子的出現代表了什么了,為什么文中多次出現對獅子的描寫。然而今天,我仿佛明白了獅子是勇敢、頑強的象征,同時也是老人的精神寫照,獅子的一次次出現代表了老人斗志的一步步加深。
與鯊魚搶奪成果的時候,他所說的幾句話“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仍舊是我留有回味的經典,老人自信與頑強的性格體現的淋漓盡致,他接受自己的毀滅,但絕不容忍自己被打敗。這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思考?巨鯊就相當于人生路上的坎坷與磨難,我們也許會被這些磨難摧毀,但卻不能讓自己被它擊倒,即使最終我們傷痕累累,如老人一樣拖著巨大的魚骨回去,但我們終究是勝利的。因為在精神上,有一些東西正在悄然改變,使我們受益終生,或許我們會收獲像大馬林魚那樣豐盛的成果。
老人與海讀后感篇三
圣地亞哥這位老漁夫的形象,貫穿整篇小說,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圣地亞哥經過重重艱險捕獲一條“不止磅重的馬林魚”,這個驚人的重量,禁不住讓人想象那條馬林魚的形狀、身體和碩大強壯的魚尾。在捕魚期間,圣地亞哥日夜追隨著魚的蹤跡。直到這龐大的馬林魚累了,他才奮起一搏。在與馬林魚較量的日日夜夜,圣地亞哥雖然精疲力竭,但心中那份堅定的信念始終支撐著他,成為他的力量的支柱。
但好景不長,這條碩大的馬林魚被鯊魚吃了。他只拖到一副魚的骨架回來。雖然只剩下骨架,但卻震懾了從前笑話圣地亞哥的人,他們紛紛向他投來崇敬的目光。
小說以寫實的手法展現了捕魚老人圣地亞哥在重壓下仍然保持的優雅風度。這種精神上的永遠不可戰勝使圣地亞哥成為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的硬漢形象。這樣的硬漢在生活中是比較難以找到的。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是被打敗的人而不是被毀滅的人。也許有人懷疑老人的智商,認為與這么大的魚戰斗,簡直是自討沒趣,興許還會把自己的命賠上()。但是在巨大的誘惑下,人可能會不顧一切地去搏斗,甚至獻出生命。老人在連續多天無魚的情況下,實然而來的馬林魚便對他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誘惑,使他奮不顧身。這個老人的形象,其實很可能就是作者的一個理想的投射。在現實生活中,人都是脆弱的,即使外表顯得很堅強,卻仍掩蓋不了易碎的心。海明威自己在生活中無法成為圣地亞哥那樣的硬漢,于是他用筆塑造出了這樣一個他心目中的硬漢。
《老人與海》中的鯊魚,作為一個與老人對立的形象,又是搶奪勞動果實的不義之士,往往被人們唾棄。但是生活中本來就是處處有競爭者。俗話說得好,有競爭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世界上沒有人是無敵的,即使沒有人敢做你的敵人,你自己也將是你自己最大的敵人。作品中的老人看上去是失敗了,但其實他是勝利了。他雖然沒有得到碩大的馬林魚,但他卻意外地收獲了勇氣,收獲了頑強,更收獲了別人的尊重。在現實生活中,誰都想在競爭激烈的人生舞臺上占領一個區域,哪怕不是在燦爛的舞臺燈光下,哪怕在黑暗的角落里,也是一片天地,是光明外的另一個晴天。
總之,我想說,我要說,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競爭與合作,拼搏與妥協。我們要學習《老人與海》中的圣地亞哥,要與這位硬漢一樣,用不怕、不退、不屈、不放棄的毅力去擊退敵人,為自己的人生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老人與海的讀后感(六):2000字
老人與海讀后感篇四
人們可以被打敗,但他們不能放棄。
今天,我讀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書中生動的故事令我愛不釋手。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一個老漁夫圣地亞哥的故事,他出海84天沒有釣到一條魚。第85天,圣地亞哥出海遠航,遇到了一條異常大的馬林魚。老漁夫與它“搏斗”了兩天,最后釣到了這條馬林魚。沒想到,在回來的路上,他遭到了無數鯊魚的襲擊。老漁夫拼了命,終于帶著馬林魚回家了,這條馬林魚幾乎被鯊魚咬到了骨頭。
我最欽佩的是老漁夫在與鯊魚搏斗時表現出的無畏精神。面對許多困難和危險,他沒有恐懼,有勇氣去戰斗。這是老漁夫的精神和意志,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
書中有一句諺語:“人可以被打敗,但絕不能放棄。”這正是鼓勵人們取得積極進步的黃金建議。看到這里,我想起了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我是一個少先隊員,對我們國家的未來充滿希望。然而,當我遇到困難時,我經常害怕并退縮。與強壯勇敢的老漁夫相比,這真是千里之外!
想到這里,我不禁怒火中燒,心里暗下決心:我必須努力學習,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像老漁夫一樣勇敢,用盡一切辦法打敗它們。如果你失敗了,在你跌倒的地方站起來,繼續前進。
《老人與海》給了我很大的靈感。我仍然不滿足,繼續在書的海洋中漫游。
老人與海讀后感篇五
一陣來自清晨的風,把我從夢的國度帶了回來,我揉了揉蓬松的睡眼打開窗子,就見那輪日兒的大半個腦袋已經露了出來。他周邊那些如。薄紗般的霧一縷縷,一絲絲地消失在云際,但卻仍可以隱約看見。天空顯現出富有朝氣的淡粉色。一座座白墻黑瓦的小樓,被陽光一照,好似只有墨色渲染的中國畫,在這個初春的清晨一群又一群的大雁,他們又飛回來了,也不知道他們去年冬天過得好不好。
在這里面其實產生了一種非常復雜的感覺。魚是他的敵人,他就征服他。在另一方面他和魚在這中間產生了一種相依為命的感覺,孤獨中間,老人只有海和這條魚跟他相伴。這條魚好像是通靈的,有人性的。他跟它的較量好像就是跟一個活的敵人在較量。這個段落寫的就特別的豐富層次。你看到這個和魚最后的較量,你就知道這個老人其實戰勝的不僅僅是這條魚,而且戰勝的是自己的困擾,自己的焦慮,自己內心中間的種種,所以是超越自我的一個過程,把它得特別有力。
接著還有一段,是和鯊魚斗爭的這一段也是很有意思啊,它里面提到了這個最后大批的鯊魚過來圍繞著這條魚,這個時候老人又無可奈何,鯊魚太多了,它戰勝不了鯊魚,它里邊有一段抒情段落,你會發現海明威在這里零度寫作。什么意思,就是沒有多少抒情的東西都是非常簡潔的描寫,非常簡單,形容詞很少,但是這個講事里面,包含著內在包蘊的力量,海明威抒情跟別人抒情也不一樣,看,他說:“不管怎么說風是我們的朋友,接著就想,還有的時候還有大海海里也有我們的朋友,也有我們的敵人,還有床,她想,床是我的朋友,他想,床是一件很不錯的東西,你給打垮了反倒輕松了,他想,我從來不知道竟會如此的輕松,是什么把你打垮了呢,他想,沒有什么能把我打垮,他大聲的說,都是因為我出海太遠了。”你看這個段落里面其實友不多的抒情,但是這個抒情段落是寫的恰到好處。都是用老人自己的心理活動,看起來這個情也是零度的情。誰是我的朋友,風是我的朋友,海是我的朋友。奮斗了這么多天,戰勝這條魚戰斗了,跟這條魚戰斗了幾天幾夜熬不住了,最后要要回去了,渴望有一張床,這個時候你看這個段落好像很溫柔的在這個溫柔里面表現出老人這種剛強的性格,這種不屈不撓的意志。
這個小說最后一段也非常有意思,意蘊深長啊,你的老人和命運搏斗過了,雖然失敗了,但是他還是雖敗猶榮啊,生命得到了一種榮耀,這種榮耀可能沒人知道,就幾個游客看到這魚骨頭,“在路的另一頭的棚屋里,老人又睡著了,他還是臉朝下趴著,男孩坐在一旁守著他,老人正夢見獅子。”說到這兒啪一下結束了,但是結束的時候你會感受到這個故事本身具有的那種意味深長的魅力啊,老人為什么夢見獅子,因為它象征著莊嚴雄偉。那種英氣勃勃的男性的力量。跟這個老人其實是非常契合的。他能夠夢見獅子,老人雖然年紀大了,生命也不剩多少了,但是那種不被自然打敗,不輕易被征服的勇氣,對一個人來說都是很熱血沸騰的地方啊,把自己的過去的經驗,比如獅子的經驗,就是海明威在非洲的經驗,最后你看一下子老人夢到獅子這個神來之筆啊,一個老漁夫可能沒不會有這種夢,到獅子的時候有個真實的老姨夫,但是在海明威這,還把他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老人的人生經歷一疊加,啪一下子一個獅子出來,這故事就得到升華了。
老人與海讀后感篇六
在與滇池一箭之遙的翠湖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年冬天的早晨,車水馬龍的翠湖邊,徘徊著一個孤獨的老人。10余年里,他節衣縮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喂養著像他兒女一樣的海鷗們。
這位老人便是吳慶恒,人稱“海鷗老人”.
文章講述的是發生在昆明翠湖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干,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后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這故事是多么感人,而我們在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善待動物。
海鷗的棲息地是滇池,而滇池污染是一個令人揪心的話題。為了凈化這五百里滇池的渾濁波濤,“七五”以來國家和云南省相繼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經費突破了40億元。花了這么多錢,卻未完全根治滇池污染。近年來滇池的污染十分嚴重,已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會被污染有幾大原因,而這些原因,幾乎都是人為造成的,他們亂丟垃圾,亂排放工業污水,濫砍濫伐滇池旁的樹木。現在的滇池,就像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海鷗們在那里已無法生存……人們應向文中的老人學習,把動物視為自己的親人,照顧它們,愛護他們!
是愛讓兩個原本不相連的心緊緊地相連在一起;是愛讓他們變得親密無間;是愛讓大自然變的平等、友愛、和平起來。老人的愛像陽光一樣溫暖,照亮了海鷗的心靈;老人的愛像柔和的小雨,滋潤著海鷗的翅膀。即使老人已經不存在了,但他的微笑也會變成溫暖的陽光,沐浴在海鷗柔軟的翅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