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領域的寫作方式和技巧。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范文范本的參考資料,希望能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一
“你,你們是什么人,抓我兒子干什么?”“我們是征兵的,但凡年滿十五的男子皆要參軍。”說完,幾個兵丁威脅著亦小六跟他們走。亦小六看著阿爹阿娘說:“爹,娘,你們別擔心,我會回來的,我還要吃你們做的飯呢。”
黃沙漫天,戰馬嘶鳴,亦小六手握長戈,看著敵人朝他奔來,亦小六心中想“我得活著,我還要回去。”
軍營門口的樹黃了又綠。又是一年春天,戰爭終于結束,亦小六在戰場中僥幸存活。可此時的他已年過古稀,但是他對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和魂牽夢縈的故鄉的思念與日俱增,于是他毫不顧及自己年邁的身體,幾經周折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亦小六看著這似曾相識的小路,他不禁落下了淚:“爹娘,兒子回來了啊!”
“爺爺,你是從哪里來的呀?我怎么從沒見過你呀?”亦小六還在那兒沉思,突然一個小孩兒問亦小六。亦小六面帶微笑地說:“娃娃,你知道亦家在哪兒嗎?”那小孩兒一聽,說:“哦,老爺爺你是找亦家啊,喏,你看,那長滿了松樹和柏樹的地方就是亦家。”亦小六聽后,高興地從兜中掏出僅有的兩個銅錢說:“娃娃,謝謝你,這錢你拿著買些糖吃。”
說完,亦小六邁開步伐向那長滿松樹柏樹的地方走去。
“這,這就是我家?”亦小六半信半疑地看著殘破不堪的茅草房推開了門,“嘭”,一扇門被亦小六這么一推竟然倒在了地上,一只野雞撲閃著翅膀突然飛到房梁上去了,顯然是受到了驚嚇。
亦小六看到自己家中是這番景象,大喊一聲:“阿爹阿娘,我是小六啊,我回來了。”但是亦小六沒有聽到阿爹阿娘的回應,回應他的,只有無聲的寂寞。
亦小六尋遍全院,最終只在后院看見兩個墳墓,從墓碑上面刻著的字,亦小六知道了那是父母的墳,他只覺腦海中“轟”一聲,眼淚順著臉頰流下。
65年了,亦小六真想好好孝敬一下父母,他曾想著親手給父母做一碗飯,可是……他慢慢地收拾了一下院落,用庭院中的野谷、野菜做了一些食物,然后他滿臉是淚地喊了一聲:“爹、娘,飯好了。”可是,他聽不見任何回應。他雙手顫抖著將食物端到爹娘的墓前說:“爹、娘,兒子不孝,沒能看到你們最后一面,如今我回來了,就孝敬您二老一碗羹飯,你們要是餓了,就吃點兒吧。”
亦小六在墓前陪了一會兒父母,然后在父母墓前磕了三個頭后走出了家門。
但是出了大門,亦小六茫然地看著已經西下的太陽,看著它還竭盡全力地釋放余暉,可是亦小六全然感覺不到它的溫暖。他的腦海中浮現的依然是戰場廝殺的場面和父母老去的樣子,他的雙眼噙滿了淚水,那淚中充滿了苦痛,一滴滴落下,浸濕了亦小六的長袍。
而此時,太陽也徹底落了下去。月亮,放出了冷酷、無情的月光。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二
依稀記得十五歲那年我強行堅持去參軍時父母倚在那棵茂密的槐樹下,淚眼汪汪,兩行濁淚順著臉頰流下。父母是多麼的不舍啊,而我卻一意孤行,臨走時連句告別的話都不曾說過,頭也不回的就走了!
六十多年了,我終于回來了,可……。
當年那茂密的槐樹不知是何原因,變得枯萎。迎面看見了一個老鄉:“老鄉啊,您還記得我嗎?我是阿虎啊!我家中可還有誰健在嗎?”在這樣一個殘酷無情的社會中,我已不再奢求家人可以生活的美滿幸福了,只希望他們還可以茍活于世。“哦!阿虎啊!唉!那,便是你的家了,不過那已是松柏成林墳墓一個挨著一個了,唉!”老鄉搖著頭,嘆著氣走了。
這個消息就好像晴天霹靂一樣,我不相信,不相信他所說的話!突然,我就像發了瘋一樣,踉踉蹌蹌的向前面那片成林松柏跑去。當我氣喘吁吁地跑到那時,呈現在我眼前的是這樣的一幕:
野兔眨著血紅的大眼睛,十分驚異的看著我,然后一溜煙的從狗洞中跑了出去,房梁上的野雞也因為我的到來而亂飛。那房子也破舊的不成樣子,門框上那半扇門正垂死掙扎著,發出一種讓人倍感凄涼的”吱吱呀呀“的聲音;窗子不見了,空留下窗架在那堅守崗位;墻皮早已脫落,墻面凹凸不平的,到處布滿了灰塵,蜘蛛網。原本干凈的庭院生長著野生的谷子,井邊也因無人而生長著葵菜。天哪!這是我的家嗎?院內那棵茂盛的'棗樹,早已枯死,我仿佛又看到了娘打棗時的笑容。爹,娘,你們在哪里呀!
就地取材做了點粥和湯,可是我去不知該與誰一同分享。看了一眼飯菜,嘆了一口氣,艱難的站起身,蹣跚著走出大門,看向東面那棵老槐樹時。淚水如決堤一般涌現于眼眶,沾濕了我那破舊不堪的衣衫!
朦朧中我看到枯萎的老槐樹變回了當年的茂盛,而爹和娘正坐在樹下乘涼,他們好像看到了我,微笑著向我招手,示意我過去與他們一同乘涼。我笑了,邁著不穩的步子向他們漸漸挪去,依偎在他們的懷抱中甜甜的睡去!
當第二天清晨,人們在一棵冒出新芽的老槐樹下發現這個衣衫襤露的老人時,他已躺在樹下微笑著死去了。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三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如今我已經八十多歲了,這么多年,南征北戰,輾轉流離,在我的記憶中只有那一幕又一幕的血流成河的畫面。
記得那年,我才15歲,我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走向那冷酷無情的戰場。躺在軍營的帳篷里,抬頭仰望這月圓之時,不禁內心傷感,想起曾經在一起的親人們。“爹,娘我好想念你們……”眼淚盈眶而出。
如今,80歲的我,誒。如今戰爭也平緩了很多,八十多歲的我終于可以回家了。我抱著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因為戰爭,村子已經變得破舊不堪。走著走著,路好像不是這條,我迷路了,多年沒有回家,如今只能像無頭蒼蠅般尋找自己的家。
“這……這位兄弟,請問一下李鐵柱家是在哪兒?”我問了一個同村的和我年紀一般大小的老頭。看著她那熟悉的面孔,可卻這么也想不起來。
“鐵柱是你真的是你嗎?我是大虎小時候和你一塊玩的大虎,由于我從樹上摔下來把腳給摔壞了,就沒有被士兵押去打戰了,你還記得我嗎?”“哦,是大虎,記得記得,兄弟,我家在哪?這變化可真大。”“是呀,因為戰亂,我們當百姓的,沒少受苦,對了,你家在那,你的家里人都已經死去了。”大虎傷心地對我說。
“不,不可能,那不是我的家。”我看著那破舊的房子,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想到這,我傷心的流下了眼淚。
“鐵柱,你也別難過了,既然你也沒地方去了,要不你就來我家住吧!”“不,我想去墳前跟我爹娘說說話。”“好吧!”
當我和大虎,扒開茂盛的野草,葵菜,豎立在我眼前的是兩座冰冷的墳墓,淚水再也止不住嘩嘩的流下。
舂谷持飯,采葵持佧羹,就這樣,和爹,娘與大虎共進一餐,難以咽下,出門向東看,大喊“爹……娘……”
“鐵柱,別再傷心了,人死不能復活,節哀吧!”我一把抱住大虎,哽咽著說“好兄弟……好兄弟……”
幾天后我的心情也平緩了許多,這幾天我一直都住在大湖家里,這天,又看到了這一幕,再次讓我觸景生情“爹……娘……救我。”幾個士兵正強壓一個大約十五,六歲的男孩,父親和母親苦苦的哀求放了自己的孩子。“這又是怎么回事?戰爭?不是已經平緩下來了嗎?”大虎對我說“這幾天,外來侵略者又來了,可能又會爆發一場大戰了。”
“唉!戰爭什么時候才能停止呀?”我悲痛地朝著天空說出這么一句話。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四
頭頂灰蒙蒙一片,烏云密布,正憋著一場大雨。緩緩抬頭看,這不好的天氣并不影響我此時的興奮。我把拐杖一頭橫向那條既熟悉又陌生的小路,蹣跚而去。
這條路啊,時隔六十五年,一切都還那么熟悉。十五歲那年的一幕幕在我腦海久久不散,一件件往事讓我加快回家的步伐:那么多年了,弟妹都怎樣了?阿爸阿媽呢?都還在嗎?拄著拐杖,此時我早已忘記我已耄耋,在這條飽經歲月的羊腸小道疾步走向家鄉。
鄉村濃郁的野花草香的味道撲鼻而來,我的堤壩再也禁不住洪水的沖刷,讓那水珠爭先恐后地落下臉頰。遠處幾戶人家屋頂飄著的裊裊炊煙升上天空與天空中的烏云融為一體,聽見了孩童在門前歡聲笑語。笑聲和香氣刺激著我,天色早已黃昏,我也該回家與家人團聚了。
我踏上熟悉的土地,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手中拐杖微微顫抖,走向記憶中的家。
緩步走上黃葉遍地的小山坡,推開了我家的柴門。那柴門被我推開,咔咔響了幾下,竟塌掉了。狐疑的我走進庭院,推開屋門。眼前的景象讓我的心情墜入萬丈深淵:件件看不清模樣的物體散落在地上,幾只野雞見到生人,驚恐地飛上梁頂,梁上灑下的灰塵落進我的白發;野兔在那茅屋土墻上的狗洞鉆進鉆出,塵土四起。定在屋前,我望著這一切,心中的激動變成深深的恐懼:“我的家人呢?”
嘶啞的聲音自聲帶發出,我癱坐在地上,心中的恐懼久久不散。我仰頭,屋頂被歲月抹掉了一個大洞,與天相連,看得見灰暗的天空還有烏云。
掙扎地站起來,我不服氣地走到后門,用我那老腳狠狠地踹開。我走進昔日我家的院子,松柏樹葉子在遠處隨風飄著,樹后隱隱閃著銀光。我拄著拐杖走進樹林,昔日親人的名字被一個個刻在那幾塊石頭上,雜亂地插在寸草不生的土地,那些名字漸漸被黑下來的天涂抹直至模糊不清。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五
那年他十歲。
他還是個天真可愛的孩子,每天跟著晨光起床,跟著夕陽回家,在田野之中穿梭,割麥子,采油菜,在花花草草之中,他的笑容格外燦爛。有天,回家后,母親破了例,沒給他和兄弟姐妹吃高粱面兒,吃的是玉米棒子,雖然玉米棒子不是什么稀罕物,但這種要賣錢養家的東西是不可以吃的。母親笑著對他說:“五娃,你大哥要參軍了。”他聽了,格外羨慕大哥,在他愛看的《三國演義》里,那些穿著鎧甲的將軍是他最愛的人物。他笑著對大哥說:“大哥,參軍是不是很好玩?”
大哥揉了揉紅腫的眼睛,對他說:“參軍可不是件好玩的事。”他嘟了嘟嘴:“可是我長大了想參軍。”大哥摸了摸他的頭:“五娃乖,長大了你就可以去參軍了。”他點點頭:“嗯。”那天,大哥走的時候,他的眼里除了對大哥的不舍,還有一種叫做夢想的光芒。
那年他十五,鄰國的軍隊進犯,軍隊再次來征兵,當父母還在猶豫是選二娃還是他時,他毅然決然的對父母說:“爹,娘。我要參軍。”母親的眼淚滴在了那并不華麗的衣衫上:“五娃,娘舍不得你,你要是走了,不知啥時回來啊!”他安慰母親說:“阿娘莫哭,我會回來的。”
誰知,這句“我會回來的”卻成了一句難以實現的誓言。
他十九歲時,看著自己的戰友倒在自己面前,他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死亡,什么叫做一切化為烏有,他像是發了狂一樣,忘記了那座普通的小木屋,只看見血腥的沙場,忘記了愛自己的爹娘,眼前只有殺不完的敵人。他為了活下去,只得一次次拿起屠刀,去殺戮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知道,那些被殺的敵人也有一個溫暖而又幸福的家。
雪融了又下,草黃了又青,北方的寒冷總數會讓他想起那個南方的小山莊可是,每一次回憶,帶來的只是酸澀的思念,他無法給父母一個解釋,自己為什么要參軍,要放棄那個雖貧窮卻美好的家。
一晃他就三十幾歲了,要是他在農村,說不定他已是幾個孩子的父親了,可是,在沙場上,哪有什么幸福,哪有什么家庭,只有干燥的風吹動枯黃的草,掀起一陣風沙,吹進他的眼里,讓他流淚罷了。
老實說,他不是不渴望幸福,這世間,有誰不渴望幸福的啊?他也曾想要離開沙場,他的心底也曾有一個做女紅的姑娘,但國難當頭,誰人能讓他離開沙場,誰人能讓他在農村娶妻生子,有一個溫馨的家呢?想到這里,他將手中的酒碗摔得粉碎,自己靜靜的磨槍。
歲月荏苒,光陰似箭,他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年,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只不過一瞬。
他回到了故鄉,回故鄉之前,他還給村子里的小孩帶了個撥浪鼓,給二姐帶了個耳環,盡管他已老去,他仍然還是惦記著自己的家人,走進這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他突然開始回憶,這片他偷過花生的田,這條他游泳過的小溪,一切的一切,都仿佛是昨天,可是,他早已不是昨日的他,歲月爬上他的雙鬢,眼角早已有了細紋,眼球稍稍向外凸起,臉上也有幾道傷疤,他已經八十歲了。
見到了曾經的發小,他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的家人都還在嗎?”他的發小不說話,只是指了指他家的方向,便走了,他順著指的方向望去,曾經的小樹已長成參天大樹,而參天大樹之下,卻是一座接一座的墳墓。
他用自己最快的速度走向那個家,那個家卻早已凌亂不堪。那座小房子下的狗洞里鉆出一只兔子,房梁斷裂的聲音夾雜著野雞撲騰翅膀的聲音。原本平整的庭院竟長出了一根根野谷,而井旁的幾棵葵菜早已變得枯黃。
他采下幾顆野谷,幾株葵菜,將葵菜洗凈放進鍋里做羹,開始舂谷,當一個個谷殼漂浮在水上時,他竟露出了少有的笑容。當這個家像六十多年前一樣冒出縷縷炊煙時,他有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快感,羹和飯一起熟了,他細心的盛好,端出門去,習慣性地喊一句:“爹,娘。吃飯了!”
沒有人回答,只有幾株小草晃了晃。
他這才明白,爹娘是永遠回不來了的。他將羹飯放在爹娘的墳前,磕了幾個響頭,開始對爹娘說:“爹,娘。五娃不孝,我知道我讓你們擔心了,六十多年來,我一直都不知道你們過得好不好,你們遇上了什么困難,都說一家人要同甘共苦,可我一直都沒有做到。教書先生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我現在終于明白了這道理。”
他靜靜地躺在了家人的墳墓旁,他輕輕的閉上了眼睛,再也沒有醒過來。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六
年僅十五,尚不懂事,便憑著一股滿腔熱血,出去從軍,竟不知,待到耄耋之年,兩鬢蒼蒼,拄著拐杖,歸反自己朝思暮想的家鄉,只怕那早已物是人非。
走在鄉村小路,遇到了同鄉的壯年人,身強力壯的他,誰還記得,離家時,他還是羸弱的孩子。
我懷著忐忑的心,詢問家中的情況,雖早已心知肚明。鄉人失落地告訴了我,家中的墳頭早已雜草叢生。
不知哪來的野兔,從那曾靜靜守候我凱旋而歸的獵狗出入的墻洞,竄入。野雞撲騰著翅膀,飛過早已被風沙寢室的梁上,仿佛早已將此當做自己的住所。
庭院中,早已野草蔓布,中庭中,長出了野生的谷子。破舊,早已布滿青苔的井臺上也長出了未經播種而生的葵菜,肆意地侵占這一片無人開墾的荒土。
我輕輕地用杵臼搗去谷物的皮殼,采下葵菜,煮一碗熱騰的米飯和羹。倏地,想起曾日日夜夜守候的家人,以及兒時一家人歡聲笑語地在桌旁享用著那簡單但溫馨的飯菜。而如今,飯菜雖有,但只剩冷清的自我。
飯,漸漸冷了,卻不知道送給誰吃,只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慢慢消失在熱氣之中,搖頭嘆息。
起身,走出門,頭慢慢看向東邊,腦海中不禁浮現,過去那溫馨的回憶,那兒時天真無邪的我。淚水不禁從蒼老的皺紋上淌過,浸濕了我發黃的舊衣。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七
天下起了小雨,密密麻麻。遠處的村莊籠罩在一片薄紗中,隱隱能看見村口那棵婀娜多姿的柳樹。“嘀嗒”雨滴在樹葉上聚成豆大的雨點,滑滑梯一般滑到腳上——“今年會是個豐收年”我如是想著。
夜幕降臨,我躺在床上,望著天空中一輪圓月,久久不能入眠。忽聽得父母那邊傳來說話聲——“咱兒子十五歲了,到議親的年紀了吧?明兒把王媒婆請來吃頓飯吧!”“時光飛逝啊,一眨眼,兒子都成了家中頂梁柱了……”娶妻養家?那是個全新的生活,我有些期待。
第二天中午,我們擺好菜肴,等待著客人到來。門外腳步聲響起,進來的卻不是身著紅衣的媒婆,而是幾位身著“兵”字衣服的士兵。父親臉色一變,忙上前躬身:“幾位兵爺何事登門?”領頭那位爺四顧看了看,說:“知道你家兒子到了年齡,來提醒一下,記得去從軍,懂?”隨即頭也不回地轉身離開。“老頭子……”母親上前拽拽父親胳膊,父親閉上眼:“去收拾收拾東西吧,孩兒他娘……”這時時間仿佛靜止,幾秒之后,母親抹著眼淚進了屋。我知道,我的去處已成定局。而父親,就這樣,從中午一直站到了晚上,巋然不動。
這天早上,我背著母親收拾好的行囊拜別父母。一抬頭看到母親眼底淚光,和父親微彎的脊梁。我眼眶一酸,跪立父母面前,說:“兒子不孝,您二老定要等兒歸來。”說罷,極力忽略母親的嗚咽聲,轉身向外走去。
今年八十歲了,終被批準得以回家。遙遙望去,村口的柳樹隨風搖曳。越走越近,期待被無限放大,而壓在心底的害怕也在悄悄生長。攔住一個拿著斧頭的樵夫,問道:“你可知劉家現在還有何人在家?”那樵夫長嘆一聲:“沒了,沒人了!”隨即用手一指:“看見了嗎?那個院子里長滿松柏的就是劉家。”
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到家門口的。自己與牽腸掛肚了六十五年的家、父母僅有一門之隔,可我卻沒有勇氣推開。“嘎吱——”門開了,兩座墳墓正對著我,一只兔子從墻邊的狗洞竄入,野雞在房屋上跳來跳去。再也控制不住淚水,一步一步踱向那墳墓。院子中央再沒有母親忙碌的身影,有的只是成片的野谷;井邊也沒有父親堅毅寬厚的背影,只有堆堆野葵。我牽腸掛肚了六十五年的家,只剩下了上面的“寶蓋頭”,再也沒有底下的人了。
這時,天又下起了密密麻麻的小雨,我想:“今年會是個豐收年。”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八
“怎么什么都沒了……”離家服役65年,我終于回家了,但什么都沒有了。
想想自己當年十五歲就被抓去當兵,在軍營里待了65年,這幾十年中,每天日思夜想的就是遠在家鄉的阿爹阿娘,可是待在兵營中,每天就是訓練、征戰,根本不知道這戰爭要何時才能結束。耄耋之年,軍中長官看我這個老兵沒什么用,既不能沖鋒陷陣,又不能砍柴做飯,這才放我歸家。
回家的路途雖然遙遠,親人也不知道是否還健在,但我的心里滿是期待和激動。
終于到了家鄉的村口,但已經不是我記憶中的樣子了,每個地方都大不相同,往家走的路上,沒有任何人認識我,許久未歸家,早已物是人非。但我現在只想快點去見見多年未見的親人們。路上,遇見了一個和我年齡差不多的老者,我們兩個人相互看了許久,才發現竟是兒時的玩伴,我趕緊上前拉住他的手,顫抖地問:“我家里還有人嗎?”同伴嘆了口氣,拍了拍我的肩搖了搖頭,然后用手往村西頭指了指說:“你還是回家自己看看吧!”辭別了老友,我大踏步朝家里走去。
拐過了兩個彎,我遠遠地看見了那棟不知道已經荒廢了多久的房子;走上前去,滿是青苔的木門上都是時間留下的痕跡。我推開那一碰就吱呀作響的門,院內雜草叢生,井邊滿是肆意生長的野菜,野兔在院子里跑來跑去,連野雞也在房梁上飛來飛去。我走進院子,看著自已兒時栽下的小樹苗如今已經長成參天大樹,才意識到時間真的已經過了很久了,我真的連一位親人也沒有了。
終于回家了,但我還有家嗎?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九
清人范大士在《歷代詩發》中說:“后代離亂詩,但能祖述而已,未有能過此者。”
軍中。中軍帳外。80歲的老兵喜笑顏開——他終于可以回家了。
白發蒼蒼的老兵突然間容光煥發,好象不是80歲,他的眼中又浮現出自己當年15歲小新兵的模樣,想起了臨行前夜,母親依依不舍,油燈下一針一線仔細為他縫制新衣;出門時,父親默默無語,倚門而立的身影又一次從他眼前閃過,弟妹稚嫩的叮嚀又一次在耳邊響起。
歸途中。腳步匆匆,看不到敗落的村莊,看不到流離失所的百姓。飄零的風雨再也阻擋不了他前行的腳步。腳步匆匆。
“你們誰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呀?”“告訴我,我的家在何方?”無數次詢問,無數次茫然,竟沒有人認識他了么?終于找到了一位年過古稀的老者,“你是——”他欣喜若狂,一把抓住老者的手臂,“是我!是我!我家里還有誰?”唏噓良久,老者伸手一指,目光到處滿是松柏掩映下的高高的墳塋。他驀然呆了。松柏?荒冢?這和他有什么關系?難道——跌跌撞撞,踉踉蹌蹌,許久許久,才來到了舊日的家門前。家,是他的家嗎?他推開了仿佛記憶中模樣的歪斜的大門,吱——塵土飛揚,驚走了正在院中玩耍的野兔,坍塌的院墻下自有兔子出入的門戶;小心的撥開茂盛如林的旅谷,步履艱難的他終于來到屋門前,倚門而立的父親如今已不見了蹤影,他要到哪里去尋覓親顏?身在家中的他猶如置身孤寂的荒漠,幼小弟妹的聲聲呼喚猶在耳畔回響,親人的面孔卻再難相見。一只雉雞倉皇間從梁上飛出,擾亂了他的思緒。這是我的家呀?這是我的家嗎?仰望蒼天,蒼天無語;俯問大地,大地無聲。一路的欣喜,一路的渴望,都已化為了泡影,眼前景物依舊,舊日的親人卻不知所終。
環顧四周,景物無言。疲憊的他拖著同樣疲憊的身子攆飛了霸占屋梁的雉雞,轟走了占據庭院的野兔,找到了記憶中的水井,一點點舂凈了旅谷的外殼,點燃了灶內的煙火,縷縷炊煙裊裊升騰,縷縷飯香撲入口鼻。一只只洗凈了的旅葵葉子從他的手里滑入鍋中,片刻后,清新的旅葵香氣在屋內升騰。
望望煮熟的飯菜,望望空空的庭院,呆呆的他不知道和誰來分享。信步來到門前,遙望松柏掩映下的墳塋,淚水無聲的滑落,打濕了滿是塵土卻再無人補縫的衣裳。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十
在寒風凜冽的小道上,四周雜草叢生,凝重的空氣中充滿了凄涼與昏暗。一只沉重的腳踏上了歸途。路旁荒無人煙,惟有一只烏鴉不停地哀叫。
自從十五歲被迫參軍,直到八十歲才得且退役還鄉。在漫長的歲月里,我經歷了驚駭世俗的大戰,置身于血雨腥風中,我曾一次次與死亡擦肩而過。如今回歸故里,我急切地想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
不知走了多久,眺望前方,生機勃勃的村莊怎會這樣死氣沉沉?我愕然了,我似乎被噎住了說不出話來。迎面走來一個老鄉,我拄著拐杖向他走去,氣喘吁吁的我急忙問道:“老鄉,請問我的家人是否還健在?”他搖了搖頭,說:“那個墳墓眾多的地方就是你的家。”說罷,我那顆滿懷激動與期待的心片刻間涼了半截,如同被一陣席卷而來的狂風吹了一遍又一遍。我不知又過了多久才回到家中,更不知家早已破舊不堪。
來到院子中,我發現四處雜草叢生,水井邊也長滿了野葵。難道這是我朝思慕想的家嗎?荒涼的院子使我驚訝。我采集院中的野谷用來做飯,野菜用來做湯,熊熊烈火燃起,飯不一會兒就熟了,但我卻不知能與誰同享。想起不堪回首的往事,那時的家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如今,只有我一人站在院子中,聽著寒風“呼呼”的從我身邊劃過的聲音。
走出門來,向東方望去,戰火不再蔓延,喧囂不復存在,只留下了不可抹去的記憶。眼前漸漸灰暗。心如刀絞,悲從心來,淚水像一顆豆子那般大,從臉頰滑落,沾濕了我的衣衫。
凜冽的寒風吹來,吹走了希望,留下的,也只有絕望,悔恨和不盡的凄涼與悲傷。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十一
我是一個老兵,當年為了驅逐匈奴。我被迫告別父母,瞞著懷孕的妻子,賣掉了賴以耕地的黃牛買了兵器鞍馬,就這樣隨軍出征了。幾十年的刀光劍影、金戈鐵馬,我看過無數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我像一具行尸走肉沖沖殺殺,在邊關我一呆就是幾十年。
現在,我老了,牽著一匹瘦弱的馬,趕著回鄉還是很高興。心想:父母還在吧,妻子兒子都怎樣了,孫子該有了吧。我想著回家,想著五畝良田,想著天倫之樂,我歸心似箭。在前線多少個日日夜夜想念著的父母妻兒,我就要見到他們了。
走近家鄉,家鄉的山禿了許多,在秋天,落葉像黃蝴蝶一樣飄著,翻過山頭就可進村了但是村里變了,變得讓我感到陌生。村里蕭索破敗毫無生氣,幾處頹垣斷壁雜草叢生,這時一個面容枯蒿的男子牽著一頭老牛從我面前走過,我興奮地上前詢問。多少年來不管我的頭發掉了多少,白了多少,我的鄉音依舊未改。男子聽了出來,“哦,你是鎖二叔,你家。在那山腳邊。”我很激動:“哪兒!”“那兒有幾棵松柏樹的地方。”男子回答。我激動興奮踉蹌地奔過去,幾十年的等待,今天要實現了,我幾乎落下淚來。
哦,對就是那兒。陌生而又熟悉,在夢里魂牽夢繞了千萬次,幾十年前那個秋天月夜,我就是從這走出去的。淚水模糊了我的雙手,我好像在做夢,我又在想象在家中的情景,父母妻兒、兒媳婦……我推開門,撲了進去。我有點害怕,很失望,我被眼前破敗的景象嚇呆了。野兔從狗洞進進出出,野雞在殘垣斷壁間飛來飛去,院子里長滿了和人一樣高的雜草,井口殘破不堪,布滿青苔。我好像被人用棒子打破了頭,昏昏沉沉,耳朵里嗡嗡地響。三座墳墓啊,我眼前直發黑,我的腿一點不聽使喚,直發軟,很重很重。鄉里人告訴我一座是父親的、一座是母親的,一座是兒子的,我喊不出聲,只是口中“啊……啊……!”內心疼痛萬分。
我拖著一具空殼,走進家中,眼前又浮現出幾十年前的景象,父母妻兒的音容笑貌就像在我眼前忽然出現。我坐在廚房的凳上,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在院子里扯一把野草野菜,找一個破鍋生火做了一點湯飯,但我一點都吃不下,我一瘸一拐地出去,門前的青石板沒變,樹蔭沒變,小溪沒變,物是人非,我端著飯菜望著天邊的夕陽落下,金黃的夕陽映在墻上,黑夜的黑暗即將吞噬一切。我癱坐在井口,是在沉思,又好像在回憶。我不知道飯菜能和誰分享。我的眼淚簌簌地流下浸濕我破舊的衣衫。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十二
我只不過是一只兵卒,社會大棋盤上的一個小小的棋子,被棋手擺布一生。
——題記。
前言。
已亥年四月初,戰爭依然繼續,老兵李軒寧實在走不動了。將軍允許他告老還鄉。
李軒寧。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今年我已經八十歲了。再過三天就是我八十歲生日,能在我有生之年回家和家里人過八十歲的生日,是我此生最后的夢想。
六十五年一個輪回。這么多年以來,南征北戰,隨著軍隊展轉流離,風餐露宿;看花開花謝,冬去春來;在刀山劍海里沖過,在戰火硝煙里走過,在死人堆里爬過,我根本記不清已經過了多少個年頭。我的記憶中盡是戰爭和鮮血;多少神勇威武的將領死在煙火里,多少朝暮相處的戰友倒在血泊中,我卻一次次地死里逃生。看慣了硝煙,看慣了戰爭,看慣了撕殺,看慣了血泊,看慣了生死,也看透了我的一生。
我不知道是怎樣回到大黃坡村的,更不知道是怎樣回到闊別了六十五年的家中。父親、母親、大哥、大姐、三弟他們全在這里,但是沒有人能告訴我,他們誰是誰?他們都躺在泥土下面了,再也看不到他們的面容,再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壘起來的墳墓荒草叢生。家里的院墻已經坍塌,野兔從家里探出頭來,睜著發紅的眼睛疑惑地盯著我的舉動。推開搖搖欲墜的屋門,房梁上幾只野雞驚叫一聲,煽動翅膀,噗噗地飛串出去,掀起滾滾塵埃。陽光斜照進來,投下了一道光柱。光柱下躺著幾段斷掉的凳腳,散了一地的發霉的稻草,幾件扔在地上的破衣。一股陳腐的腥臭撲鼻而來……在這一剎那,我幾乎要暈掉,這就是我的家?!
在院子里弄來些野谷和野菜,架起爐火,煮飯充饑。獵獵篝火燃起,煙火中,往事歷歷在目:父親、母親、大哥、大姐、三弟……如今,一切都無可挽回地走向了毀滅。夕陽西下,晚霞像一塊巨大的血塊在天地間凝結。整個村莊死了一樣的寧靜,聽不到母親的呼喚,也聽不到戰馬的喧囂。
人,要用一生的代價來明白生死之道:一生,只不過是社會大棋盤上的一個小小的棋子,注定被棋手擺布一生。
后記。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十三
童年時代,我和村中的孩子們一樣,在清涼的河水里游泳,在金黃的麥地里打滾,在遍地野花叢里捉蝴蝶。回到家中,母親做好了不怎么豐盛,但特別香甜的飯菜。我忘不了父親那溫暖的懷抱,忘不了母親教我唱的歌。
可是,有一天,一群身著盔甲的士兵突然闖了進來,把我和幾個男孩子一起抓走了,聽說是要去打仗,一路上我哭嚎著,聽著雙親的呼喊隨著風越飄越遠,我突然感到這一輩子也見不到他們了,就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悲傷。十五歲那年起,我離開了家,開始了漫長的兵役生活。
此后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喊殺聲和一件件冷兵器碰撞的清脆聲音中度過的,每次兵刃相見前,我總是留戀的看看每一個同胞,因為每場戰役中,總會缺少許多同胞。有時候我會看著天上的星星,回想父母,從我的心中流水般的涌出許多思念,我多么想見到他們呀!我經常在被窩里哭過。56年我一直在心底問,為什么要發動戰爭?至高無上的皇上是血肉之軀,我們草民也是,他有父母,我們也有啊!我想一個好皇帝首先是得民心,你把老百姓整天嚇的整天惶惶不可終日,我想是遲早也得下臺的。不要戰爭,不要讓天下父母失去孩子。
八十歲時,我僥幸從戰場上逃出來,我懷著急切的心情趕到了家鄉,迫切的想見到我的父母,在村口,我遇見了小時候的玩伴,我們握著手,良久說不出話來。
半晌,我問伙伴:“我家中的父母還好嗎?”伙伴拍了拍我的肩膀,嘆了口氣說:“看,松柏旁有兩座墳墓的就是你的家。”聽了這句話,猶如晴天一個霹靂,“啪”我的拐棍掉在了地上,我踉踉蹌蹌的回到家。這……這還是原來灑滿我歡聲笑語的家嗎?野兔從狗窩里出來進去,野雞在梁上飛上飛下,屋子中灰塵落了一層又一層,蜘蛛網布滿了每個角落,庭院中生長著野草,井邊上生長著野葵。我長久的跪在雜草叢生的二老墳墓前,我欲哭無淚,只覺得特別酸楚,月亮出來了,我把野草做成飯,采來野葵做湯,不一會兒飯和湯熟了,放在桌前,冷冷清清的一個人,沒有人與我同享。我望著月亮,一行心酸的淚劃過我的臉龐,滑落在滿是補丁的衣服袖口上,我不盡唱到:
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
“家中有阿誰”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十四
他終是回來了,帶著風塵,迎著烈陽,手里的木棍在顫抖間愈發干瘦了,望著村頭的牌子,清淚在記憶里斷成兩截。
十五歲的他被小吏抓去當兵,本以為這只是一場過客般的經歷,不料卻消逝了大半青春年華。他拼殺過,奮勇殺敵卻撈不回一絲鼓勵,沒有人記住他。他早就麻木了,看透了死亡,匆匆六十載,留給他的僅僅是雙鬢的斑白,早已厭倦了這種生活,一人、一棍、一布包——他出逃了,回到了家。
“吱嘎”他推開了家門,驚起一陣簌簌的紛飛聲,落塵四起,一只野雞從房梁上倉皇掠起,眨眼間,一只野兔已從狗洞中飛奔而出,屋前雜草叢生,讓他以為誤入荒蕪之地。他乏了,累了,長途跋涉使他困窘不堪,草鞋上不知何時又添上了一個洞,野草拂著他,擁住了他的腳背,一陣癢意襲來,他又有了知覺。舊時的青磚依舊,他不怎的麻木了,他畢竟回了家,心里刮起了希望的風,他回到了起點,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有,接下來的日子,他喃喃:“應該不會再差了吧?”
“咕……”他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撐著門框挺直了腰,摸著肋骨,才驚覺自己兩天沒吃東西了,他罵著自己:餓到這種地步怎么會不知道?院子里的野谷和井邊的葵菜給了他一絲安慰,白煙裊裊,他在煙霧中游離了,一切都回到了從前:他做著飯,弟弟妹妹嬉笑著迎著大人回家。可這亦真亦幻,他不知道哪里是現實了。
羹飯熟時的叮嚀在他耳邊響起,他裝好了飯,奔進里屋,卻撞進了虛無,“哐當”瓷碗落了,菜灑了一地,碎瓷片刮傷了他的腳,他沖出了家門,任憑鮮血在地上拖開一道長長的痕跡。彎下了腰,他又麻木了,饑餓與疼痛消失殆盡,他又不知道怎么辦。
恍惚間,望見了門邊參差的墳頭,他才發現:自己一直沒有回家,也再也回不去了……。
“啊!——”淚水順著衣服濺落進“家”里,可只有無邊的塵埃回應了他。
他真不知道家在何方……。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十五
十五歲,是一個參軍的年齡,而我已經十五歲了,官吏的壓迫使我不得不去參軍,我只好遠離我的家鄉,離開我的家人。
在參軍的前一天晚上,我的爹娘十分不舍,他們為我做了最后一頓香噴噴的晚飯,在吃晚飯時,爹娘為我夾了很多菜,叫我多吃一點,大家都很沉默,然后爹打破了這份沉默,說道:“孩子,你一定要活著回來,爹娘等著你。”我含著淚說道:“爹,娘,我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我一定會活著回來!”
第二天,軍隊緩緩地來了,我得走了,要等三十年才能回來探望家人了。
在戰場上,我奮勇殺敵,傷痕累累,每當我快支撐不住的時候,我都會想起我的父母,想起我那遠方的家人,我不能死,我得活下去,就這樣,我堅持下來了。
我經過三十年的戰爭,我終于可以回家探望家人了。
到了家門口,我看著那年邁的父親和那兩鬢花白的母親,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我急忙撲進爹娘的懷里,擁抱他們,在我擁抱他們的同時,我很想哭,但是我不能哭,因為爹娘教導過我“男兒有淚不輕彈,”所以我只好讓眼淚流進我的肚子里。
到了飯點,爹娘幾乎用盡所有家當又為我準備了一頓豐盛的午飯。吃過午飯,我又得走了。
爹,娘,原諒兒子的不孝,無法陪你們度過晚年了,請你們好好保重身體啊!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十六
十五歲那年,我離開家鄉,離開親人,踏上了從軍的道路。
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六十余載已經過去,當年那個十五歲的朝氣蓬勃的少年已不復存在。但他心中那個歸家的急切愿望永遠不會改變,甚至一天比一天濃烈。今天,雙鬢斑白的我終于如愿以償。
我的心喜悅之情難以言語,剛到村口,就望見了一個頭發斑白,步履蹣跚的老婦人。我們的目光在一瞬間碰撞,只見她拄著拐杖的手猛然松開,然后用蒼老的聲音對我說:“阿四哥,真的是阿四哥,你真的回來了……”她畏畏顫顫的聲音中有掩蓋不住的喜悅。哦,我想起來了,她是鄰居小煙。“我家里還有什么人,小煙?”我忙問。“遠遠望過去是你家,松樹柏樹中一片墳墓,唉,不說了,趕緊回家瞧瞧去吧……”
早已料到結果可能會是這樣,可是到了真正確定的時候卻如此心痛。我一把推開結滿灰塵的大門。松樹柏樹中我望見爹娘和哥哥們墳墓,我跪在墓碑前嘶聲力竭:“爹、娘、大哥、二哥、三哥,阿四回來了,阿四對不起你們啊……”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十七
當年我意氣風發,是個能文能武的少年。那年,我剛有十五,便收到了來自朝廷的征兵信,我又想為國奉獻上戰場,又放不下家中事務。我思考再三,還是決定上陣殺敵。我收拾好行囊,整理好家中事務,懷著滿腔熱血和對家中的牽掛走了。
一轉眼,六十五年過去了。如今我已八十高齡,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身上的一道道傷疤見證了戰場的殘忍。我拄著拐杖,心中懷著興奮和不安,我的心一如當年出征時那般,只是身體已衰老至此,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著。
路上,迎面走來的路人,手里拿著我村子里獨有的籃子。我急忙上前,一邊盡量讓自己快點走,一邊招手喊道:“老鄉,等一下!”
那人聽到后,便停了下來:“什么事啊,老伯?”
“請問,村東頭那戶人家里,還有誰啊?”
“那戶人家,唉!都沒了!原來家里還有一條老狗,現在,連狗都老死了……”
我驚慌又悲涼地走回了家。回家一看,野兔從狗洞里進進出出,野雞在房梁上飛來飛去,院墻有的地方已經坍塌,我的父親、母親,我的兄弟姐妹,全都不在了,這哪像個家啊!我悲痛欲絕。“唉!要是這世間沒有戰爭,就不會有這么多想我一樣的可憐人,在親人死前都沒能見上一面……”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十八
改寫就是將原本的古詩或者其他的體裁的文體改寫成作文,小編整理了相關的改寫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噢。
漢朝時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生活著一個小男孩,他勤奮好學,自小學習武藝,而且身體十分強壯。他生活在一個美滿溫馨的家,他有許多兄弟姐妹,他整天都生活在無比快樂的日子里。
可是在他十五歲的那年,兵發四起,國家正在面臨著危難。本來是要二十三歲或者是二十三歲以上的,已經成家了,有兒女后代的男人去出征。可是那時的漢朝,戰爭多得數不清,哪里會有足夠大的兵力去應戰呢?于是,征兵的年齡降了許多,降到了十八歲,可是兵力還是不夠,怎么辦呢?好吧,讓十五歲的男子也參軍吧。于是,他參軍了。他的兄弟姐妹,由于年齡太小,而沒去從軍。
時光如流水,一晃兒六十五年過去了,少年變成了老年,黑發變成了白發;強健的肌體變成了枯瘦的骨架;年齡的數字,也由十五變成了八十。
他,是幸運的,他總算是活著回來了。想一想,有多少人有去無回,戰死在沙場上;有多少人被敵人抓走,有多少人被別人陷害······比起他來,別人是多么多么的不幸呀!回家的路,看起來總是很短的。路上,他遇到了他的老鄉,他三步并作兩步,跑到老鄉跟前問:“請問我家中還有什么人?”是呀,六十五年,他把少年變成了老翁,也足可以把一片故土變成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模樣呀!可是,那位老鄉卻告訴他,遠遠望去的是他的家,現在已經變成了松柏摻雜的一塊墓地。他聽了,頓時,心碎了。他感到心痛,遠遠望去,野兔從狗洞里鉆進鉆出,野雞已經飛到了梁上去。在回家的路上,他的一切美好想象,都化成了泡影。院子里雜草叢生,水井邊長滿了青苔。想采集園中的野谷來做飯,采了野菜來做菜。飯菜很快會熟,可是卻不知可以送給來共用。他手拄拐杖,出門向東望去,只能默默流淚。大滴大滴的淚珠從他眼里滾出,滴在他胸前的衣襟上。一陣風吹過,打痛了他的臉,刺痛了他的心,讓他在凜冽的寒風中瑟瑟發抖。
古時候,有一個人15歲就參軍了。算算他離開家鄉已經得65年了,如今,他終于回來了,只是——希望這天的家會和以前一樣的溫馨。他一路上想著!
他回來的時候只是隱隱約約的記著自己住在哪個村。當他來到這個村子的時候。與他同村的人看到他衣衫襤褸,白發蒼蒼,還拄著拐杖。別人還以為他是一個乞丐。突然,在路中遇見了他原來的那個善良的鄰居。他興奮地慢慢走到那個鄰居的跟前問道:“你知道我母親xxx的家在哪里嗎?”那個人用手指著遠處的那個屋子說道:“那就是你的家。”“那你知道那里住了誰嗎?”那人應道:“幾年前你的父母已經死了。”說完他走到了他的家只見:他的那個家已經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墓地,他捶胸痛哭著。
接著他來到他家門口看見野兔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最后他覺得在這兒住就會想起以前。為了感受原來他又把屋子打掃了一遍。把庭院中的野谷和野葵做一頓飯。野谷做飯,野葵做湯。當飯湯熟了的時候,他想:又有誰能和我一起吃飯呢?“唉”他長長的嘆了一口氣。他走出家門口向東邊望去,那晶瑩的淚水落在他的征衣上。
冰天雪地中,一支軍隊艱難地前行著,以為80歲的老兵終于禁不住刺骨的寒冷,倒在厚厚的雪堆上,將軍批準了他回鄉的請求,派人把他送回了村子。
15歲時,這位老兵就被迫沖了軍,65年的征戰歲月,讓15歲的青春少年,變為了白發蒼蒼的佝僂老人。多少年的沙場征戰,血光飛濺,失去親人,失去戰友,多少次從鬼門關爬回來……老兵已無其他的要求,只求在老年之時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回到家鄉,老兵迫不及待地問同鄉人:“我的.家里還有誰?”鄉里人不忍心說,但又不得不說,只好委婉地說:“遠遠望去,那一片松柏之下,一座座墳墓相連的地方,便是你家了。”老兵聽后,不禁心中一震。他蹣跚地走進家中,推門一看,野兔“嗖”一聲從狗窩竄出,跑出門去。受了驚嚇的野雞撲扇著翅膀從屋梁上飛下來,撲起一屋的灰塵。走出家門,來到庭院,庭院長滿了野谷子,院中的一口井早已枯萎,只有井臺上還長著那三五課野菜……老兵呆立在院中,不知該做什么。
采了一些野谷,用石頭搗去皮殼;采了一些冬寒菜熬成湯汁。湯飯一下就做好了,可是老兵這是才猛然想起:“家中已經沒有親人了,煮好了湯飯,又給誰吃呢?”老兵走出院門,想著:在這兒也無人陪伴我,不如,我去找他們吧……他向東望去,不禁老淚縱橫。
一天上午,烈日炎炎,邊塞的一位將軍對一個八十歲的老兵說:“你這個老廢物,什么都干不了,留下來終究是個累贅,快滾回家去吧!”老兵聽了,欣喜若狂,想到了自己久違的溫暖的家,想到了慈愛的父母、兄弟姐妹又能團聚在一起了,老人高興得老淚縱橫,連走路的拍子都比平時快了半拍,急忙去收拾行李。
回家的路上,老人恨不得自己能長出翅膀,馬上飛到家里與家人團聚。好不容易才到了村口,老人柱著拐杖,顫顫巍巍地往家里走去。突然,他看見一位上了年紀的故交正在散步,老人急忙迎了上去,鄰居費了好大的周折才認出了老人。故交相見,免不了問長問短了好一陣子,老人沒心思說這些,他急忙問道:“我家的阿爸、阿媽、阿哥、阿姊都還好嗎?”故交聽了,嘆了口氣,搖了搖頭,指著老人家的方向惋惜地說:“遠遠望去就是你家,現在已經是松柏從中的一片墳墓了。”老人的心涼了半截,急忙向家的方向走去。
走到家門口,老人頓時心灰意冷。只見野兔從狗洞里竄來竄去,久不見人的野雞一見到老人撲了一下翅膀,從屋梁上飛走了。屋前的院子長滿了野生的谷子,許久無人打水的井的邊上長出了野菜,整座屋子了長滿了青苔。老人心里不停地為自己說:“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六十五年前,這個家是多么溫馨呀,怎么會變成這樣呢?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可殘酷的事實是無法改變的。
但人總是要活下去的,老人只好舂了些院子里的野谷子來作飯,用摘來的野菜作湯。湯和飯都熟了,卻不知該送給誰吃。走出了院門,向東望去,老人想到了自己的親人,想到了六十五年的軍旅生涯,不禁老淚縱橫,淚水沾濕了老人的征衣。
第二天早晨,太陽又出來了,可老人含著已凝固的淚水靜靜地躺在破床上,再也沒有醒來。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十九
十五歲的那年,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走向了血腥的戰場。每每躺在軍營的帳篷里,每每輕柔的月光照到窗里,撒到我心上,親人們那模糊的容貌總會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但我,卻只能默默流淚。
親人們的面貌記不清了,家鄉的面貌記不清了,而那個歸家的愿望,一直藏在我心里。盼啊盼,直到雙鬢發白,我才如愿以償,終于回到了讓我魂牽夢縈的家鄉了。
經過時間的沖刷,回家的路我早已忘記,只好攔住了一位白發蒼蒼的樵夫上前詢問,誰知這樵夫,正是我幼時的玩伴。
“真的是你嗎?”我握住了樵夫顫抖的雙手。
“六十年了,六十年了,沒想到咱們還能相見。”樵夫激動地說。
“是啊。我家里現在還有什么人啊?我爹娘呢?”我問道。
“唉,他們都不在了……瞧,那里就是你的家。”樵夫嘆了口氣。什么?我的心不由得一顫,順著樵夫所指的方向一看,那里是家嗎?明明就是一塊松樹參雜的墓地。我懷著悲痛的心情,步履蹣跚的向家里走去。
推開了傾倒的柴門,我的眼前凄涼一片,往日溫暖的家,早已變成了殘垣斷壁。院中雜草叢生,枯葉鋪了一地,水井邊長滿了野葵花,野雞被嚇得飛到了房梁上,野兔從狗洞里鉆進鉆出。凄凄秋風呼嘯著拂過,那風聲中,也帶著低低的悲傷。我撫摸著一件件那曾經無比熟悉,而現在卻已腐爛的家具,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已經消逝,我的心如同刀絞般的疼痛。
我采來了野谷用來做飯,采來了野葵花用來做湯。飯熟了,湯也熟了,可是這菜肴我能和誰一起分享?我嘆了口氣,走出了屋子。
夕陽的余暉灑在大地上,家家都燃起了炊煙。涼風習習,倍感凄涼,我倚在門前,低聲唱起了兒時的歌謠,淚水不禁劃過臉頰。
今后,我又該何去何從?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二十
秋風呼嘯地吹著死氣沉沉的大地,帶來了悲涼與絕望。遠處,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拄著木杖來到破敗不堪的家門口,在他的身后,夕陽無力地把影子投射在荒草叢生的土地上,呈現出這位老人六十五年痛苦的記憶和心中空蕩的陰霾。
六十五年以前,這片村子富饒而充滿生機,一隊官兵進入這片村子時,一切都變了。無數棍子和鞭子驅趕著這里無數的青年。
一位十五歲的青年被逼著穿過一條條泥石小路,伴著路上飛揚的塵土,踏上了未知的征途,走入了一個不可把握的悲慘社會。
翻山越嶺的人們,正向著遠方天際邊出發。他們不知道,無數鮮血與生命將在邊疆的關隘中流逝。一次次征戰;一次次伏擊;一次次流血;一次次犧牲。勝利和失敗都改變不了他們的思鄉之情。時刻面臨死亡的痛苦和對家鄉的思念徘徊在他們心間,有時想跳到烈火中逃脫世俗的磨難,可是一想到家里的親人在等待自己的歸來,他們忍住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煎熬。
又是一次大戰,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殘余部隊逃到了一座荒廢許久的孤城,面對敵人浩浩蕩蕩的軍隊,面對自己那人員所剩無幾的城頭,這位老人對敵人說:不!
殊死的較量之后,大部分人都死了,短暫的反擊淹沒在無垠的平原中,但敵人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無力的馬蹄把這位老人帶出了絕望的戰場。
駝背老人無奈的回答道:遠遠望去是你家,已經變成了松柏參雜的一片墓地。他悲從中來,卻不能嚎啕大哭,只能老淚縱橫。走到破敗不堪的家門口,推開已開始腐爛的房門,更是呈現出一片悲涼的景象,機敏的野兔從狗洞中鉆走,野雞拍打著翅膀飛到彎折的房梁上。房中生出了野生的`稻谷,枯井邊生出了野生的葵花。老人把谷子搗碎,把葵花采下,做了一頓簡單的飯菜,飯馬上就會做好,卻不知喊誰吃飯。無法一個人吃下這飯菜,只好在這悲涼的村莊里,遙望東方。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二十一
邊塞凄涼的景色,冷風颼颼,把我從夢中驚醒,啊!營地那么靜!哦!原來是戰士們出征去了。一陣風吹來一條好消息,:“楊天你年事已高,準予回家養老。”
我將幾件破襤不堪的衣服包裹起,走到廚房小青那里去。小青正眼淚汪汪塞飯團,他囑托我捎個信給青弟。我帶著小青的囑托,欣喜若狂,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回家鄉。
一陣叫聲把我從回憶中喚醒。我抬頭一看,原來是青弟。我把小青的書信轉交給他,并問他我的家人在哪里?他指手說:“遠處的松柏叢生和墳墓連在一起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人。”當時,我都驚愕了,我欲哭而無淚。
鄉親們把我攙到家中,只見滿院凌亂、雜草叢生,野兔亂竄,野雞在屋檐上亂飛。
走出庭院,四處相望,是茫茫的一片,老鷹回巢發出悲鳴,我心中一片茫然……。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二十二
回家了!回家了!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回鄉的路。雖然我已經八十歲,腳步都有些不穩,但我心中的興奮激勵著我回到故鄉。
我是一個十五歲就被軍隊征兵去打仗的人。那時我還小,告別了親人們,我忍著心中巨大的悲痛上了路。沒想到這一去就是六十五年。在這六十五年中,我在尸體堆里爬過,臥在病床上血流入注過,九死一生,現在能回到家鄉,真的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故鄉到了,這里變了。原來清新的空氣現在彌漫著硝煙的味道,青翠的樹林變成了荒蕪的田地。我內心忽然有了一種莫名的擔心,我實在不敢說出我擔心的是什么!
對面有一個人走了過來,他應該是我的老鄉啊!我激動地忙走上前去招呼:朋友。
他吃驚地望著我許久說:這不是嗎?我爸爸常提起你!
是啊!我就是!我聽著他那帶著鄉音的聲音倍感親切,我的家,在哪兒?
看他那悲痛的神情,我便知道了不妙。他指著遠處說在那兒,你看見了嗎?在松樹、柏樹之下,有有他哽咽了。
有什么?我急忙問道。
有許多許多墳墓。他說完沉重地低下了頭。
一聲驚雷炸過我的頭頂。我匆匆告了別,向我的家方向走去。什么?他們都不在人世了嗎?!我不信!不信!我加快了腳步。
家到了,望著院門,我百感交集,離開這里六十五年了!離開時還是滿頭青絲,回來時卻已經兩鬢斑白了!我輕輕地推開了院門,像兒時那樣叫了一聲我回來了!周圍安安靜靜,沒有任何回應,只有野雞翅膀撲撲的響動。
一只野兔像箭一樣地鉆進了墻洞。我環顧四周,院子里長出了野谷子,原來的那口老井上長出了不知名的野菜。我把野菜摘下來煮湯,再將野谷子搗碎煮上。趁著煮飯的時間,我來到了母親的墳前。墳墓沒人打理,墓碑上覆蓋了厚厚的一層灰。我跪在墓前,悲痛地磕了三個頭。
湯飯煮好了,我端著飯、湯,情不自禁地喊了一聲:開飯了。
沒有任何聲音。
我走出院子,向東望去。家鄉一片荒涼。渾濁的老淚滴落在我的衣服上,一滴,又一滴。
戰爭,殘酷的戰爭,無止盡的戰爭!我絕望地看著因為戰爭而發灰的天空,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改寫十五從軍征改寫(優質23篇)篇二十三
他的青春怎追得上歲月的輪回,怎躲避得了這老境的頹唐;從花開到花落,從楊柳依依到大雪紛飛,經過了無數個生命的綻放凋零,風吹雨打。他老了。
但他堅信:人生往往不過如此。在夢中,或現實,或在他心靈深處的某個地方,心中總有一塊溫馨的凈土,那是他靈魂的歸宿,那里有他的全部,哪怕是奄奄一息,也要踏上歸途,爬回故鄉,那個思念了六十五載,卻杳無音信的家。
于是,他踏上了歸家的旅途。有人規勸他:算了吧,那個家還存在嗎?還不如好好安享晚年吧!”他堅定地搖搖頭,向著山那邊邁開了步子斜陽的余暉散落在他身上,熠熠生輝一路上,他拄著拐杖蹣跚地行走,身上唯一一件伴隨他沙場征戰多年的戰衣早已破損不堪,兩鬢斑白的他頂著凜冽的大風卻是滿心歡喜,布滿皺紋的老臉早已分不清面容,好似風干的臘肉。
他最終站在自己的家鄉的土坡上了,焦急地詢問崎嶇小路上偶遇的一兩個同樣衣著襤褸的老婦人,卻盤問不出一絲關于自己家情況的線索。終于,在墳墓累累的山丘上,一位憔悴的老翁告訴他,這長滿一排排松樹柏樹的墳墓的后面便是他的家。
一絲希望在他心里閃過,卻又稍縱即逝了。那是他的家啊,野兔上下亂竄,野雞撲飛沖上房梁,那野生的谷子密密麻麻侵入庭院,野生的葵菜圍著井邊舞動。多不堪的畫面哪!他朝思暮想,魂牽夢縈的家居然成了破敗的院落。
他的淚水很快落下來了,老淚縱橫時他夢見自己飄到了另一個世界,那里有他的家人,他的牛羊,他六十五年前的一切,他的呼吸伴隨著再一次日落西山愈來愈稀薄,一個靈魂踏上了歸途,那是幸福生活的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