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青島青島篇一
小青島故稱為“琴島”,是青島灣內的一座小島,青島這個城市的名稱就來源于它。小青島與陸地之間有長長的海堤相接,島上矗立著德國人建于1898年的燈塔,是青島的地標之一。
小青島面積很小,隨便晃晃就能在島上轉一圈把景點都看掉。島上綠樹成蔭,島的四周礁石環繞,海水清澈、蔚藍,島上常能見到來垂釣的游客。坐在礁石上吹吹海風,赤腳踩踩海水,看看四周青島灣邊林立的高樓和紅頂的小洋房,仿佛置身于海上花園。每當夕陽西下時景色尤其美,陽光把整個海灣都鍍成了金色。
小青島的南側有一尊姿態優美的琴女雕像,雕像周圍是花壇,種植著五顏六色的鮮花。
島的最高處有當年德國人建造的燈塔,整個島的海拔也不高,才17米,走到燈塔腳下不需要爬多少路。燈塔通體潔白,由大理石構筑,是海上過往船只進出膠州灣的重要航標。每當夜幕降臨,燈塔與島上的燈光倒映在海面上,像一匹飄動的彩綢,形成青島的一大勝景“琴嶼飄燈”,在這里拍攝夜景很不錯。可惜燈塔內部不能進去,只能在外面看看。
島的北側有防波大堤,海上快艇停靠在大堤邊上,可以付費坐快艇從海上欣賞小青島和青島灣的景色。
在小青島可以看到海軍博物館停靠在港灣的軍艦,島東與陸地相連的琴嶼路通向海軍博物館東邊的魯迅公園,島的北側則與棧橋相望。棧橋、海軍博物館、魯迅公園、小青島等都與青島火車站離得很近,交通也便利,可以一并游覽。
青島青島篇二
棧橋位于青島市區中山路南端海邊。當海輪緩緩駛近青島港口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深入海中的長堤——棧橋。
棧橋是青島的標志,它始建于清光緒十六年(1891年),清政府在這里修建了供海軍碼頭使用的木橋。
1931年經過改建,棧橋全部使用巨大的花崗石砌成,全長440米,寬10米。棧橋兩邊有鐵鏈護欄和蓮花路燈。棧橋的盡頭建有三角形防波堤,呈“個”形,以減弱風浪的沖擊。最南端處筑有一座鋼筋混凝土雙層雙檐琉璃瓦覆頂的八角亭――回瀾閣。這座亭閣規模較大,裝飾華麗,可登臨遠眺。
棧橋的北端兩側是綠草平鋪,百花盛開的棧橋公園。
棧橋的西廂,因風浪有了棧橋的阻攔,蔚藍的海洋,顯得平靜柔和。盛夏季節里這里的第六海濱浴場,游者云集。
棧橋不遠的東南海上是小青島,它又名“琴島”。有海堤與海岸連接。島上山巖聳秀,林木長青,故名“小青島”。島上建有白色燈塔一座,入夜,導航的燈光一明一暗,燈影與波光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奇妙有趣的夜景。
青島青島篇三
去年我在上海第一次乘坐了地鐵。當時我對地鐵充滿了好奇和疑問——地鐵在哪兒?地鐵長什么樣?……當我進入地鐵站,這些疑問都找到了答案,當我坐上地鐵的那一瞬間,如同時光穿梭,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緊緊地握住把手,其實我的這些擔心是多余的,地鐵不僅飛快,還十分平穩。我坐地鐵上了癮,不管去哪兒,都要研究一下地鐵的路線,不管多遠,只要一會功夫,就會到達目的地。沒有塞車,心情特爽!
回到青島,我又看到了馬路上塞車的場面,心想:青島的地鐵什么時候才能來到呢?終于在今年的十一月,青島的地鐵三號線開始了試運營,我們全家老老小小興致勃勃地去乘坐了地鐵。我相信,青島的地鐵時代離我們不遠了。
地鐵來了,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便利快捷。人們的交往會更加密切,人們不再擔心路途的遙遠,時間的不足。我爸爸的工作單位離家很遠,每天早晨爸爸總是要提前一個半小時出發,有時晚走五分鐘就會遇到路上塞車,耽誤上班時間,到了下班的時間爸爸總是在單位上晚走半個小時避開下班高峰時間,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啊!全家人都盼望著地鐵快快建好。
有了地鐵,我們再也不用擔心住在郊區的親戚朋友,每周我們都會很快的見面,歡聚一堂,其樂融融,地鐵拉近了我們的距離,讓心與心更加貼近,讓親情更加深厚。
地鐵的到來,讓我們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讓我們感受到科技在飛速的發展,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為祖國的明天添磚加瓦。
地鐵的到來會使路上的車輛減少了一半,汽車尾氣的排放大大的減少,青島的空氣質量會大大提高,我們會天天在藍天白云下自由地呼吸和奔跑。
12月16日上午11時,青島地鐵試運營首趟列車從青島北站駛出,青島人夢寐以求的地鐵時代宣告到來,地鐵對于青島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具有重要意義,將成為展示青島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地鐵三號線北段的開啟是一個起點,從這里,青島乘上開往春天的地鐵,去擁抱和迎接一個屬于我們每一個人激情無限的生活旅程,聆聽著飄然而至的清新音律——下一站:幸福!
地鐵,我們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