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奉獻奉獻題目篇一
“作為我們的寢室長,他可真的是無私奉獻啊。”這是我們全體寢室成員對他的評價。
楊晨很和藹,從不與人計較,哪怕是一點口角的糾紛也從未有過。有時你向他請求一些事情,他就會毫不猶豫的'一口答應,最后還會反過頭來關心你。這實在讓人難以置信:怎么會有這么好的人!沒錯,他就是這樣的人。
每每楊晨都會帶來許許多多的零食,但有只要我和寢室里的這一群“吃貨”在,恐怕再多的零食也會被洗劫一空。我們經常向楊晨要零食吃,他也總是毫不猶豫的一口答應了,還爽快地說:“隨便吃!”讓我們都感覺有些不自在了。但我們絲毫不會有一分一毫的客氣。
當我們努力“清倉”時,他就站在一旁,臉上還帶著一絲的微笑,眼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有時我注意到,當我們爭搶得最激烈的時候,他會用雙手捂住嘴,去掩飾那想擋住卻總又遮擋不住的那一抹笑意,從他的指縫間悄悄地飄出幾聲輕快的笑聲,好聽極了!但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么他的零食被人分光了他還如此開心呢?后來我終于有了答案。
那天,走在明媚的陽光下,太陽那閃耀的光芒籠罩著大地,像是鋪上了一層金色的綢緞,很美麗,很耀眼。陽光同樣灑在他的身上,使他英氣的臉龐像得無比高貴。我借這溫暖的陽光帶給人的愉快的心情去問他:“為什么每次我們吃掉你的零食時你總是那么開心呢?”但我是懷著一顆嚴謹的心去問的,我太想知道答案了!然而答案使我又一次震驚了。
“沒為什么啊。”他輕松地回答了我的問題,然后朝我莞爾一笑,我看見了他的眼里跳動著熾熱的火焰。
“沒為什么啊”這句簡簡單單的話卻不止一次的回蕩在我的耳畔邊、浮現在我的腦海里,像一筆永遠也抹不掉的痕跡。
對他而言,這確實是沒為什么。
奉獻奉獻題目篇二
在如今這個豐富多彩的現代社會中,部分人只會看中物質文明的發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設。然而我覺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放的發展都源于無私的奉獻。所以,奉獻在兼顧個人利益的同時已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
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將自己的一生奉獻于阿里。他們以無私的奉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進步做出巨大的貢獻,為世人稱頌。其實還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獻,獻出自己的力量,構建社會文明的大廈。
有的人理解奉獻是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故事中豬抱怨的目的也正是為了獲得人對它的贊揚。恰恰相反,奉獻的本質在于它的無私性。現在有許多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他們從不張揚自己輝煌的功績,不向國家伸手搞特殊。他們這種無私的精神,同樣是奉獻。這種奉獻更深沉,更偉大。
奉獻是積極主動的。個人的奉獻在于主觀愿望的偉大體現。豬在生存之時,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積極地勞作奉獻,死后實現同豬一樣的貢獻。因此,它得到人們更多的稱贊,同時也將它喻為勤勞、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時,它的貢獻已不僅僅是在物質上的奉獻,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獻。
現在大批的作家、文藝工作者、思想家,他們也在奉獻著自己的思維,奉獻著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國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在大力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這正是精神文明為經濟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見,精神力量的奉獻不可忽視。
我們常把老師的奉獻比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人間最偉大的奉獻也在于此。教師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無私傳授給學生,一批批的學生成為國家棟梁而奔赴社會建設的洪流。當老師們放下手中的粉筆,滿頭銀絲時候,感嘆桃李滿天下的時候,他們才真正感觸到奉獻之后的欣慰。
奉獻的目的不是索取,而應該是不求回報的,自愿的。作為21世紀的的青少年我們應該把奉獻精神發揚光大,讓奉獻這棵常青樹,永遠蔥籠、繁茂。
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奉獻,因為奉獻而顯得如此的特別不同。
保爾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
我覺的一個完美的人生應該是這樣的:帶著親人的期盼而來,帶著他人的.敬仰而去。
數學“0”的出現是數學領域的一個飛躍。可是我覺得“0”不只是零,它有著更深的含義。“0”就像一個全新的生命,顯得那么純潔,但它又是空虛的,要用一輩子去填滿。有人說一個人如果能擁有億萬資產,那么他的人生就是完整的。而我并不這樣認為,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也惟有奉獻才能使原本空洞的“0”成為一個豐碩的果實。
如果有人要問我什么是最快樂的,那么我會最快最堅定的回答你,那是奉獻。我想會有人反駁到奉獻等于付出,付出了還會是快樂的嗎?如果是這樣,我一定會問:地震了,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雙手營救出被埋在廢墟里的人們,當他們看到自己從死神的手中搶回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時,他們奉獻了,難道他們不快樂嗎?老師嘔心瀝血得教我們知識,他們奉獻了,可是當老師看到一份份打滿“√”的試卷時,難道他們不快樂嗎?不!他們都很快樂,因為奉獻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在我心目中,快樂其實很簡單,快樂就來源于奉獻,而奉獻是不論大小的。
快樂是生活中最美妙的一首歌,而奉獻是它的主旋律,正因為有了奉獻才快樂。一個人如果奉獻多少,也索取多少,那么他的人生就等于零。一個人如果只一味的索取,而沒有奉獻,那么他的人生等于負數。我堅信有這樣一個永恒不變的公式:快樂=奉獻。讓我牢記這個公式,以此去解人生的方程。
奉獻奉獻題目篇三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從古至今,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奉獻,是一種美德。奉獻是一種境界。奉獻是一種情感。
什么是奉獻?奉獻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獻身精神。奉獻是“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的默默無聞。奉獻是“采得百花蜂成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的高尚品質。奉獻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默默無私。如果你是一棵大樹,你可以為世界灑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你可以為世界增添一分綠意。這就是奉獻。簡單又復雜。
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將自己的一生。奉獻于阿里。他們以無私的奉獻精神,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進步做出巨大貢獻,被世人稱頌。這就是奉獻。一種美德。
奉獻是積極主動,就像寓言中的露珠。他將自己奉獻給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這是他最大的快樂和幸福。默默無聞,無怨無悔。我們為人要善于奉獻。只有奉獻了,付出了,才會領悟到其中的樂趣。一個人如果學會了奉獻而不奢求回報,那么,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個層次。一個人學會了奉獻,就等于他掌握了一種自我提高的方法,這就是奉獻。一種境界。
現在大批的作家,文藝工作者、思想家。他們也在奉獻著自己的思維,奉獻著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國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在大力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這正是精神文明為經濟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由此可見,精神力量的奉獻,不可忽視。
我們常把老師的奉獻比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人間偉大的奉獻也在于此。教師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無私傳授給學生。一批批的學生成為國家棟梁。而奔赴社會主義建設的洪流。學生最該感謝的人就是老師。這就是奉獻。
奉獻不是為了索取。奉獻應是自覺自愿的。從現在起從現在做起讓從現在做起,讓奉獻之樹常青。
奉獻奉獻題目篇四
在寒冷的冬天,應該沒有任何一個人愿意在清晨就起來做家務。但是,我卻在這個寒假發現了一個人,她會在寒冷的冬天起那么早,也會做那些家務,那個人就是我的外婆。
比如:在每天不到6點的早晨,她就會用最快的速度穿上衣服從二樓的樓梯上急忙地走到一樓的廚房里。一開始是找好食材做出香甜可口的飯菜。由于外婆急著做飯而沒有時間洗漱,所以洗漱的事情都是在這之后做的。
把這件事情做完后,再把飯快速地吃完,吃完飯后大家都在休息或是玩耍,可是只有外婆在用冷水洗著飯碗。用冷水洗完碗后,外婆還要用冷水把我們的臟衣服洗完,在夏天用冷水洗手是很涼爽的,可是在冬天洗手就與夏天恰恰相反了,那就是非常的冷。再說還是兩次長時間在冰冷的水里洗東西。做完這兩件事情后,外婆的手應該已經非常冷了。可是做完這兩件事后,外婆還要再帶我的差不多一歲的表妹。
就這樣外婆忙碌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了,再一次迎來忙碌的第二天。
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女、孫子、孫女受累,再苦再累的事情也會自己默默的完成。這種精神品格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默默地為他人奉獻,這不只是外婆一個人擁有的精神品格,這種默默的為他人奉獻的品格是每一個作為母親的應有的精神品格。
奉獻奉獻題目篇五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我,一些潔白碎粉的石灰,家鄉在那連綿起伏的大山之中,你可知道在那火爐里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好比常說的孫悟空館進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的感覺,可壯烈了!
后來,也不知怎么地,經過了千錘萬鑿之后,變成了一個全新的我----粉筆。我好奇的問媽媽:“我們生下來是干啥的呀?“媽媽回答:”奉獻!“那么奉獻一定很好玩啰?”媽媽苦笑著卻不回答那天空—瓦藍瓦藍的;那大山連綿起伏,仿佛是大海的波浪;白云悠悠,流水潺潺,這一切多么美啊!
我真想永遠地擁有,擁有……
大家聽了都默默不語了。
城里的月光,皎潔而明亮。
多彩的霓虹燈,是否意味著我們多彩的命運……
直到有一天,兩個手指伸進了粉筆盒,拎住了我的頭部,把我向上提起。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死神也望而卻步。
奉獻奉獻題目篇六
——題記
我們奉獻出自己,就會讓別人感受到關懷和溫暖。我們的社會充滿了溫暖,正是有了許許多多樂于奉獻的人啊!
然而,有一些人的奉獻卻帶上功利色彩。有些人的奉獻是為了宣傳自己,捐獻出一些錢,就在媒體上大肆吹噓,借以抬高自己,或者宣傳自己的產品;有些人的奉獻是為了愚弄眾人,自己有一年盈利數百億元的房地產公司,卻僅僅為地震災區捐出區區200萬元,把回報社會的捐獻活動當做走過場,把奉獻社會當做公司的負擔;更有一個著名作家,在捐獻活動中許諾捐獻數百萬,公眾給了很多的贊美之后,他卻又不忍自己的錢袋子變小,讓人大跌眼鏡。這些帶有功利色彩的奉獻,都是讓人寒心的假奉獻。
那些傾盡自己力量的奉獻才是最真誠的奉獻。在地震襲來時,譚千秋老師奉獻出自己的生命,體現了一位人民教師的無言大愛;在央視捐款演出現場,倪萍奶奶奉獻出的是100萬元的錢,體現了一位名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最感人的是那位討飯的大爺徐超,他奉獻出的雖然只是很少的100元紙幣,但他同樣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因為他付出的,幾乎是他的所有,體現了一位普通人單純的善良。這樣的奉獻才是真正的奉獻,這樣的奉獻才能溫暖社會的心靈!
同樣是奉獻,為什么有的被人津津樂道,而有的讓人嗤之以鼻呢?
讓人津津樂道的人,因為他們的奉獻是無所保留的,是不求回報的,他們奉獻是出于一顆善良的真心。這樣的奉獻怎能不感動全社會的人呢?而讓人嗤之以鼻的奉獻,他們只是把奉獻當成了施舍,甚至打著奉獻的招牌沽名釣譽,他們永遠都是我們嗤之以鼻的對象。
人生的路很漫長,我們才剛剛開始人生之旅。“在公益和奉獻愛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對我的恩賜。”這是香港義工黃福榮在玉樹地震中拯救孤兒院的兒童和教師而罹難說過的一句話。
朋友們,讓我們像蘋果那樣,奉獻出完整的自己吧!讓我們做一個能真正溫暖社會的奉獻者吧!
奉獻奉獻題目篇七
樹林為鳥兒提供棲息地是一種互恩互惠,雨露滋潤萬物是一種自然現象,陽光普照森林是太陽的本職,而人們無私地為他人付出是一種奉獻。
說到奉獻,大家都自然地想起我們永遠值得學習的榜樣——雷鋒。
是的,四十幾年過去了,雷鋒的名字以及雷鋒精神仍然影響著當今社會,雷鋒是一面旗幟,始終飄揚在我們心中。雷鋒精神的偉大在于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言行舉止,是一筆沉甸甸的精神財富。
我們身邊雷鋒精神的體現,老師是我們最好的榜樣。他們每天都比我們早到教室,比我們晚離開教室。夜深人靜,當我們都沉浸在睡夢中時,他們卻還在批作業、備課,為下一天的工作做準備。很多時候,他們都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不是他們不愛自己的家,是在為他們更關心自己的學生,更熱愛這份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才是真正的奉獻。
不要認為奉獻有多難,其實你我他每個人都可以。只要擁有一份真誠之心,有一份關愛之情,從每一件我們所能做的小事做起去幫助他人,把奉獻當成一種習慣:你可以彎腰拾起一片垃圾;你可以扶起摔在地上的小朋友;你可以幫助同學解決一道難題……只有做好平凡的小事,才能養成奉獻的習慣。
有一種行為叫幫助,有一種情感叫博愛,有一種永恒叫奉獻。讓我們學習雷鋒,滿心博愛,熱心幫助,真心奉獻。讓我們從平凡小事做起,有關愛之心,積點滴幫助,做奉獻之人,把助人為樂當成一種習慣和人生追求。
奉獻奉獻題目篇八
讀了巴金爺爺寫的信后,我沉思了很久。同樣的都是人,為什么我還沒能明白生命的意義?為什么我還示能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我終于尋思出了答案,那就是我沒有努力過,沒去嘗試過。
巴金爺爺說:“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我可以體會到巴金爺爺為了明白這句話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在這背后又有多少心酸。他寫的文章里,簡直就把自己寫進去了,他談論自己的親歷的事,和我們一起分享著巴金爺爺的親身事跡。
我敬佩他,喜歡他,他為我們偉大的祖國作出了多少貢獻。他對我們的祖國有無限的愛,他為我們做出了一個好榜樣。
我一定要為我們的班級、社會、祖國爭光,讓我們的老師、父母永遠以我為傲。
讓我們向巴金爺爺看齊,讓我們付出一點努力,多做一些事情,為我們的家,我們的班級和社會做出一點貢獻!
奉獻奉獻題目篇九
“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這句話大概在它身上表現得最淋漓盡致了。
它生長在人來人往的路邊,樹冠很大,就像一朵巨大的蘑菇,撐起了一大片綠蔭。在冬日,它也許并不那么顯眼,但在夏天,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忽視它。它灑下的那一片陰涼,在炎炎烈日下,顯得那樣彌足珍貴。但無論春夏秋冬,無論被不被需要,它始終執著地立在哪里,或被當作綠化樹,或被當做避風港,或被人拳打腳踢,或被別人贊不絕口,它自始至終沉默著,在沉默中累計著,在沉默中奉獻著,不驕不躁。
在它還很小的時候,便被移植到這里,也許那時的它并不明白自己純在的意義,但撫育它的大地卻教會它無私待人。所以他拼命地成長,拼命地舞動自己,爭取吸納最熱的目光、最兇猛的暴風雨。
直到它長成了一棵大樹,也真應了那句“好大一棵樹,綠色的祝福,你的胸懷在藍天,深情藏沃土……”。它把它所有的美好祝福都藏在每一片葉子之中,撒向每一個從它身下走過的行人,毫不猶豫,毫不吝嗇。
我想,它教會了我一種品質。聽了許多年空洞的、無數人都在提倡的奉獻品質,而它沒有任何語言,它用實際行動對此做了最好的詮釋。
人生的意義本就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大家在愛的奉獻下,共同成長著。
奉獻奉獻題目篇十
生命的價值并不在于生命的長短,而在于你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對全人類的奉獻有多少。這是我讀完《夏洛的網》后的第一感受。
在這本書中,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
威爾伯是一只生活在朱克曼先生家里的牲口棚里的一只小豬。在這里,你能感受到強烈的友誼氣息,感情最好的就是小豬威爾伯和織網高手蜘蛛夏洛這一對朋友。
他們在這里幸福地生活著。
好景不長,這幸福的生活被打破了——在牲口棚里年紀最大的老羊告訴威爾伯:威爾伯會在熱鬧非凡的圣誕節前夕被做成熏肉火腿。
就在威爾伯瀕臨絕望的時候,看似渺小的夏洛卻說:“我救你。”
后來夏洛威爾伯另一個伙伴在老鼠坦普爾頓的幫助下,先后織出了“王牌豬”、“了不起”、“光彩照人”、“謙卑”這些被視為奇跡的網上文字。之后,威兒伯的命運徹底扭轉。它的未來從成為熏肉火腿被扭轉成了一個安享天年的未來,而蜘蛛夏洛卻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書中的夏洛是一只樂于為他人做貢獻的一只好蜘蛛。它為了救威爾伯,幾次費盡心機地去織出那困難無比的網上文字。老鼠坦普爾頓它也是一只樂于為他人做貢獻的好老鼠,它幾次冒著被人發現后打死的危險去垃圾場尋找一個合適字眼,它冒著生命危險去扭轉威爾伯的命運。
可現在的社會上的一些現象,與夏洛和坦普爾頓的作為是完全相反的。現在社會上的人們都普遍信仰一個“真理”——各掃各家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在城市的公共汽車,有幾個人會一見到老弱病殘上車就給他們讓座呢?在市場上,又有多少人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他人健康的黑心販呢?瘦骨精、毒奶粉、彩色的饅頭。這一系列的不良商品讓我震驚!這些商販為了一時的一點蠅頭小利,竟不惜禍害他人的健康身體。我曾經學過一篇課文,內容就是探訪大批生長在菜市場、早餐販等處的小樹死因狀況。最后的結果就是小樹是被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的商販所扼殺的。
他們與蜘蛛夏洛和老鼠坦普爾頓相比顯得多么渺小。
蜘蛛夏洛和老鼠坦普爾頓為威爾伯付出了許多,卻從未向威爾伯索要過任何回報。而一些貪官污吏,為了自己的利益竟不惜挪用公款,甚至視人命如草芥。難得做一點點自己的分內事,就索要金錢、名利、地位、權利。
如果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像夏洛一樣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奉獻而不索取任何回報,該有多好啊!
這世上也有一些人像夏洛一樣無私奉獻,可卻總被人們嘲笑為“傻子、笨蛋”。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些人不明白人生的價值究竟是什么。他們的靈魂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可他們那丑惡的軀殼還在這個世界上行尸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