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我學會了包餃子我學會了包餃子篇一
花中聞出境界,雨中聽出歌聲,餃子里藏著問候,面團里揉出色彩。
“嘿呀嘿!”姥姥教我兩手握緊拳頭,不停地按壓著面團,澆上才榨的菜汁,似一朵朵彩云一般,馬上戲法變出來,我和姥姥又揉起“胖子”來,揉“胖子”也有個三光政策——面光、手光、盆光。姥姥似在揉一塊泥巴,我則像塑一座大廈。
此時的“胖子”健身成功啦!只見姥姥手拿菜刀一邊“嗒嗒嗒”剁著一塊塊小“香腸”,一邊翻轉著那長面條子。我看了又是害怕又是想,剁了幾下子,只好放棄了。不過精彩的還在后面呢!我學會了姥姥的看家本領,搟餃皮。細長的木搟面杖前后均勻滾動,左手用力壓,右手左右磨,不久一片片彩皮子近在眼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姥姥一手托著一張皮,一手夾起餡兒,先對折上兩邊的皮,用手向懷里使勁捏出一個小角,再向一個方向打折,輕輕打折,弄出一個個小酒窩,最后在長條餃子的“背脊”上用勁按一按,似個小月牙令人饞涎欲滴。
雖然傳統包法,包的是餡兒,折的是誠意。而我還是更喜歡玫瑰餃子——大大方方,把餡露出來。
城里的餃子是月牙形的,象征著捏“福”;貧困人家的餃子如元寶,象征著來“財”;鄉下的餃子是“麥穗”形的,象征著五谷豐收;而姥姥包的肥鼠餃子,在一個個的早晨江湖救急,送來的是句句問候。
蒸、煮、煎餃子,品傳統手藝,呼出了節日與祝福,嘗玫瑰餃子,嘗出了歡樂與倒不盡的情意。
我學會了包餃子我學會了包餃子篇二
我學包餃子,還真出了一身“黑汗”。
去年的一天,我看到媽媽在廚房包又大又好看的餃子,忍不住問道:“媽媽,今天為什么要包餃子啊?”“今天是冬至,冬至有吃餃子的風俗,稱為吃‘捏凍耳朵’。古時候有個傳說:相傳南陽醫圣張仲景原為醫官,告老還鄉時適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的鄉親受凍餓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于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驅寒矯耳湯”施舍給鄉親吃,鄉親們服食后,凍爛的耳朵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這種‘捏凍耳朵’吃,說是冬至吃了餃子不凍人,知道了嗎”媽媽答道。
聽完后,我也來了興趣,跟媽媽說:“我也想包餃子,你教我,行不行啊?”“當然可以啦,來,我們一起來吧”媽媽開心答道。
媽媽說:“先把肉餡弄起來,再把配料放好,最后拿出餃子皮和勺子就可以了。”媽媽把餃子皮放一邊,把餃子餡用勺子裝起來放在餃子皮里邊,再把餃子皮包住輕輕地捏一下,便大功告成!
媽媽把包餃子的前幾道工序做好,輪到最后一步,讓我來做,就是把餃子皮緊緊地包住。一開始我覺得是小菜一碟,直到做了之后,才發現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因為我稍一用力,餃子皮就被捏破了,接連試了幾個,都破了。我有點欲哭無淚,無奈之下,我向媽媽求助:“媽媽,我想包緊一點,怎么餃子皮用力捏一下,它就破了,這是為什么?”媽媽解釋道:“餃子皮是用面粉做的`,很薄,當然很容易破裂,所以,包的時候要很輕,要用心,不能著急!你再試試吧。”“好的!”接著,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又去試了一下,這一次,我終于捏好了,一個像模像樣的餃子在我手里出現了,我非常激動,立即給媽媽看,讓她檢查一下是否合格了。媽媽說:“你真棒,這個做得不錯!”聽到媽媽的鼓勵,我很開心。接著,我們倆一起把餃子都包好了,迫不及待,讓它們下鍋了。
餃子真美味,我和媽媽快快樂樂的把它們都消滅了。包餃子,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細心,也要有耐心,更重要的是,勞動最快樂!
我學會了包餃子我學會了包餃子篇三
今年寒假,我終于學會了包餃子,呵呵,學包餃子的過程還有點兒曲折呢!
我輕輕拿起一張餃子皮兒,仔細的端詳,皮薄薄的,似乎一碰就會破。我用筷子挑起一些餡兒,放到了皮上,雙手一握,一個餃子出爐了。完美中的不足就是餡不夠,餃子癟癟的。看看姥姥的餃子,飽滿的餡,看上去像個挺著大肚子的孕婦。
我按照姥姥的說法,一步步的做了下去,一個漂亮的餃子在我手中誕生了。
今天,我學會了包餃子,再也不怕舅舅說我光吃就行了!
我學會了包餃子我學會了包餃子篇四
除夕,我聽見"當當當當"的剁肉聲,奶奶要包餃子嘍。
"我終于會包餃子啦!"這句話一直被我說個不停。奶奶燒好水,把餃子下進去,而我呢,正在一邊流口水呢!
餃子做好了,十分的香。今天,我不但吃到了美味的餃子,而且我還學會了自己包餃子,你是不是也在為我高興呢!
篇五:我學會包餃子作文 大年三十那天,中午,我們一大家齊坐在桌旁吃午飯,耳邊不時響過爆竹聲,真是"爆竹聲聲一歲除"。
吃飯間,奶奶慈祥地說:"下午我們一起包餃子!好嗎?""好!"大家齊聲說。
晚上我們大家吃著餃子,歡聲笑語地告別了20xx年,又迎來了嶄新的20xx年!我以快樂的心情來迎接它!
我學會了包餃子我學會了包餃子篇五
媽媽和面,我在旁邊慢慢倒水。媽媽說:“軟面餃子硬面湯,餃子面要稍微軟一點才更有筋道。”和好了面,媽媽問我吃什么餡的,我說:“牛肉餡。”于是,媽媽從冰箱里拿出一塊牛肉,先切成細絲,然后切成小小的正方形,再加上少量的蘿卜,放入適量的豆油、蔥花、精鹽、味素、花椒面,攪拌一下,餃餡就做好了。這時,聞到一股香味,我的口水差點流出來。
我和媽媽開始包餃子了。媽媽把面揉好,分成均勻的小塊,再搟成薄薄的圓餅。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放進少許的餡,然后把對邊捏在一起。媽媽說:“要把邊捏緊,否則會煮破的。”我按照媽媽的說法,認真地包,餃子越包越好。我還試著包一些小動物的形狀:兔子、小狗、小貓。媽媽高興地說:“我兒子像個小藝術家,包的餃子像工藝品,哪舍得吃呀!”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心里別提有多美了。
餃子端上桌了。我拿起筷子就把一只可愛的“小狗”放進了嘴里,可一下子又吐了出來。媽媽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于是,我一邊慢慢地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一邊想:餃子,看起來簡簡單單,沒想到里面有這么多的學問,這都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謝謝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