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寧波小普陀導游詞篇一
在云南洱海東部海中的一個小島上,相傳觀音開辟大理壩子時,在這里的海面上丟下一顆鎮海大印,即為小島,以鎮風浪,保護漁民,因此,漁民們在小島上建觀音閣,紀念觀音,并把小島東部的一個漁村取名海印村,將小島叫做小普陀山,將觀音閣該為小浦脫,意為觀音修行之處。
小普陀始建于明代,1982年重修,為亭閣式兩層建筑。一層祀如來菩薩,二層祀觀音菩薩。小普陀地處下關至雙廊和蝴蝶泉的海面旅游線上,游船到此,都要停靠海島,讓游客登上小普陀,觀賞洱海風光。
補陀洞天: 又名觀音洞,為南宋石窟,已有八百余年的歷史。洞長40余米,高寬約3米。洞內精雕石刻觀音坐像和佛龕,圓潤豐滿,紋路流暢,顯示了古代巧匠的高超手藝。
錢堤煙波:取湖面長堤水霧繚繞、似煙如霧之意,位于景區入口,西與陶公島隔河相望,東與湖心堤融為一體。中心巨石鐫刻著郭沫若的題詞“西子風韻,太湖氣魄”。
陶公釣磯:相傳在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改名陶朱公,偕西施隱居于東錢湖畔、伏牛山下。后人把伏牛山改為陶公山,將范蠡時常臨湖垂釣之處稱作“陶公釣磯”。
澄湖明月:源自“湖清月明”之意,位于湖心堤中部,是湖心賞月的絕佳之處。
霞嶼鎖嵐:以島上云氣彌漫,云霞多而得名。這里水氣蒸騰、霧氣彌漫,霞嶼就在湖中時隱時現、似沉似浮,好像是霧氣把小島給鎖住了一樣,故名“霞嶼鎖嵐”。
山僧呼舶:位于霞嶼島東側,與拜祭嶺隔湖相望。該處水平浪靜,是船舶停靠的理想之地。舊時為霞嶼古渡,每有僧侶外出,在此喚舟,故名“山僧呼舶”。
二靈掠影:二靈山突兀于東錢湖中,山有古剎二靈寺和北宋時建的二靈塔。每當夕陽西下,霞光橫穿二靈塔十孔,塔影倒映湖中,這就是“錢湖十景”之一的“二靈夕照”。
典故:南宋時島上已建有霞嶼禪寺和觀音洞(補陀洞天)等勝跡。據記載:史浩之母葉氏篤信佛教,信奉觀音,久有去南海普陀山朝山進香的愿望,因年老失明,跨洋過海十分不便。史浩便召集地方上名匠在此鑿洞,建立觀音道場。
洞成,迎其母親上船,帆船在東錢湖中漂泊,聽濤聲風嘯,恰似在海中航行。三日后登霞嶼,又謊報到了“南海佛國”普陀山,了卻了老母親一大心愿,從此也就有了“小普陀”之說。
寧波小普陀導游詞篇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寧波!
寧波是浙江第二大城市,簡稱“甬”,有9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600萬,寧波歷史悠久,古代稱明州,自古寧波就比較繁華。而今的寧波被姚江、甬江、剡江分為老三區和新三區,所以三江口是寧波的一個中心,也是寧波最繁華的地區。
寧波的男裝在全國,乃至是全世界都非常著名,其中雅戈爾、杉杉、洛茲、報喜鳥等都是名聞遐邇的品牌,而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這些品牌的廣告到處都是。其中雅戈爾還兼營房地產、動物園和體育場等其他行業,而洛茲還涉及煤場、零售業等其他行業,都是全面發展,所以這些品牌都越做越大。其實,寧波的服裝業很早就有了,中國第一身中山裝和西裝都出自寧波洪幫,所以大家有興趣可以帶件衣服回家啊。
寧波市中心有柳汀街和中山路兩條主要干道,其中中山路全長8公里,分為中山東路和中山西路,兩邊店鋪林立,異常熱鬧。而寧波也是一個消費比較高的城市,從房產到餐飲,從日常消費到奢侈用品,都比較昂貴一點。
寧波人特別喜歡吃,所以寧波市里餐飲店最多,特別是海鮮店,因為這里離海邊很近,所以寧波人也喜歡吃海鮮,特別是新鮮的醉蟹和黃泥螺,都是生吃的,外地人一般還有些不習慣呢!而寧波另外一樣吃的著名的就是寧波湯圓,其中最著名的叫做“江阿尖”,在店門口特意放了一只缸、一只鴨、一只雞,因為“江阿尖”的寧波話諧音就是“缸鴨雞”,不知道的還以為賣雞鴨的店呢。
寧波話也很有意思,在寧波有個地方,“不能去不能講”,其實就是北侖區北侖港,北侖港是寧波的經濟支柱,寧波許多人從事的職業都與進出口貿易有關,因為北侖港也是我國重要的港口之一,據說進入港區還要辦理特別通行證呢!傳說,有一年,有個寧波市長去中央匯報工作,他講寧波的經濟一靠“警察”,二靠“妓女”,三是“不能講”,搞得領導大為光火,誰知翻譯后才弄明白,原來是政策、機遇和北侖港,所以有這么一句話,叫“寧可聽蘇州人吵架,不要聽寧波人講話”,因為寧波話實在太難懂了!
寧波有“三頭”:和尚頭、芋頭和光頭。和尚頭指的是寺廟多,最著名的就是寧波東面的阿育王寺和天童寺;而芋頭就是溪口的大芋頭;光頭就是指蔣介石的蔣光頭啊!
寧波的景點有天一閣、阿育王寺、天童寺。天一閣是我國著名的藏書樓之一,但是最著名的還是奉化的溪口鎮,這里是蔣介石的故鄉,有蔣家的`玉泰鹽鋪、蔣氏故居、蔣家祠堂、小洋房,文昌閣,還有蔣母墓道,更有飛流直下的千丈巖,還有蔣介石在西安事變后關押張學良的雪竇寺,這里同時也是彌勒佛的顯圣地。溪口的老百姓說,他們一要謝謝蔣介石,二要謝謝共產黨,因為有了蔣介石才有溪口的旅游經濟發展;有了共產黨政策好,才能發展到如今的地步。溪口出產芋頭和千層餅,這里的芋頭特別大而糯,這里的千層餅酥脆而爽口,不信大家可以來嘗一嘗啊!而蔣介石的故居也以它神秘的面貌等待你的到來,下面我們就去參觀游覽一番啊!
寧波小普陀導游詞篇三
來到寧波,我們要從什么角度去了解它?它又是怎樣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呢?我們可以概括的認為寧波共有四張名片.我們先打開第一張名片,這張就是寧波裝,俗話說:”云想衣裳花想容”,中國人用”衣食住行”來概括生活的最基本內容,而衣排在最前面.韓非子說:”人無羽毛,不衣則犯寒”,到了現代社會,服裝不僅僅是人類用來御寒護體的,更是人類智慧文明最直露和最實用的審美物化體現,自1998年中國首家服裝博物館在寧波誕生,中國自有龍袍以來,有意義的服裝變革大抵只有兩次,一次為公開實用的胡服騎射,二為作宣言的中山裝.從前的人們除他們的住宅外,都是靠衣服來表示地位的尊卑,完全限制了個性特征,而西服的出現卻能體現出人類對于健全體魄的憧憬,在”五口通商”后,外出謀生的寧波裁縫,用高超的祖傳手藝,給外國人(當時稱紅毛人)制作西服,因此,”紅幫裁縫”應運而生,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到中國的第一件中山裝,第一套西服,第一家西服店,都出自寧波人之手.20世紀90年代,寧波服裝步入了它的黃金期,現有1600余家企業,年服裝生產力占全國的12%左右.寧波的服裝業被認為是未來中國服裝業中最有希望與中國服裝業一爭高低的一個板塊.好,現在大家都各自檢查一下,各位身上穿的是否有寧波的服裝,如果沒有,晚上等我們住下來后,大家趕快去買,因為在將來,也許你會因穿有寧波服裝而驕傲,(開個玩笑).寧波服裝名牌可以說是群星燦爛,”雅戈爾”、”杉杉”、”羅蒙”。寧波的第二張名片是”寧波幫”.當然大家不要誤會是江湖上的”黑幫”,而是許許多多在外闖蕩的寧波人的統稱。”寧波幫”的名人還有香港環球航運集團世界船王包玉剛。
1918年11月10日,包玉剛出生在浙江寧波一個小商人家庭,父親包兆龍是一個商人,常年在漢口經商。盡管他事務繁忙,但卻對子女非常嚴格。由于家庭還算富裕,他決定讓子女接受當地最好的教育。13歲那年,父親送他到上海求學。到上海不久他就一頭扎進吳淞商船專科學校(今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前身)學起了船舶。抗戰爆發后,他輾轉到了重慶。在這里,他沒有按照父親的意愿繼續進大學深造,而是自做主張跑到一家銀行當了一名小職員。1938年,包玉剛來到上海,在中央信托局保險部工作,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在銀行里積累的經驗,在7年短短的時間里,他就從普通職員升到了衡陽銀行經理、重慶分行經理,直到最后的上海市銀行副總經理,前面的路途可謂一帆風順。但在這時,他卻辭職了,因為在這個方面沒有興趣,親友對此都迷惑不解。
1949年初,包玉剛與父親一起攜著數十萬元的積蓄,到香港另闖天下。開始的時候做些小生意,積累了點錢,但接下來干什么呢?包玉剛想起了童年對海的向往,于是提出了海運的主意。母親勸他,“行船跑馬三分險”,搞海運等于把全部資產都當成賭注,稍有不慎,就會破產,父親認為,香港的航運業已經十分發達,競爭相當激烈,而包玉剛對航運完全是門外漢,憑什么經營航運?但包玉剛主意已定,矢志在海洋運輸業謀求發展。他一面繼續做好父親和其他家庭成員的說服工作,一面四處了解有關船舶和航運的情況,認真研讀有關航運和船舶方面的書籍。
包玉剛終于可以一圓自己的海上之夢了!雖然這個路程十分艱難,而當時他已經37歲了。
開始的時候,資金不夠,在朋友的協助下,籌集了70多萬美元,包玉剛專程到英國買回了一艘以燒煤為動力的舊貨船,這艘船已經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噸。雖然這艘船很破,但包玉剛卻像得了稀世珍寶一樣,請人將它整修油漆一新,并取名叫“金安”,這艘船就是事業的開始。1955年,包玉剛成立了“環球航運集團有限公司”,并與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談妥,將“金安號”轉租給這家公司,從印度運煤到日本,采取長期出租的方式。
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這樣做的。可是包玉剛與他們都不一樣,他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長期出租的經營方式,把自己的船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給別人,租用者按月交納租金,但租金標準卻要低得多。許多人都在嗤笑這個不自量力,不懂規矩的小孩子,但包玉剛自有他的打算,他曾對人說:“我的座右銘是,寧可少賺錢,也不去冒險。”他謀求的是長期則穩定的收入,這是放眼未來的一種經營方法。而短期出租就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鄧小_此舉的激勵作用是巨大的。在他發表“寧波幫”講話后不久,包玉剛馬上行動起來,滿足家鄉的辦學渴望。他把建校方案交給盧緒章時,兩人一拍即合。在盧緒章的大力促成下,包玉剛當場答應拿出5000萬元人民幣,助建寧波大學。1984年12月20日,鄧小_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包玉剛。包玉剛提出了在寧波辦一所大學的設想,希望得到支持。“我贊成。”鄧小_非常高興,稱贊包玉剛“愛國愛鄉,有見識,這件事辦得好!”并欣然答應給寧波大學題寫校名。寧波大學的建校速度是一個奇跡。1985年10月29日,由包玉剛總捐資20__萬美元、占地1283畝的寧波大學,在他的老家莊市附近舉行了奠基典禮。迄今為止,有近50位海外“寧波幫”人士先后捐贈逾2.5億元人民幣(按當年匯率計算)用于學校的各項建設。
鄧小_親接“燙手”支票
這件事,最后還是報到了鄧小_那里。“鄧小_聽到此事遲遲辦不下來,便生氣地說,‘為什么不同意?人家捐款,那是出于一片好心,留個名不過是個形式而已,沒什么大不了嘛!這張支票,你們不敢接,我來接!’”拍板以后,鄧小_親自給兆龍飯店題寫店名,他親自出席了簽約儀式,親手接過了這張支票,又親手為兆龍飯店剪彩。
稱”禁魚期”.而到了9月15號后就進行祭海儀式,舉行一系列的文化活動,祈禱平安和豐收,謳歌大海,稱”開漁期”.在祭海儀式中,讀罷祭文后,參祭隊伍從祭壇走想大海,三次鞠躬行禮,將稻谷、花生、紅棗、核桃、水果等五過,拋向遠方,然后就向大海獻酒,接下來就是18名兒童手捧玻璃魚缸,讓蟹、蝦、幼魚們生還大海,以示漁家后代對大海的感激和反饋之意,最后100名男女青年三步一叩。
寧波人講話:一靠警察,二靠妓女,三是不能講。三靠,其實是政策、機遇、北侖港。
寧波三頭:和尚頭、芋頭和光頭。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