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貴陽市概況導游詞篇一
中國古語說:“山北為陰,山南為陽”,因城區位于境內貴山之南而得“貴陽”之名,同時,古代貴陽盛產美麗的竹子,故貴陽簡稱“筑”。它地處山地丘陵之間,故還有“山國之都”的雅譽,而且市內自然景觀,文化古跡,民族風情星羅棋布,因此又有“公園省”的“盆景市”之美稱。
貴陽是中國的又一春城,氣候溫和濕潤,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宜人,春夏秋三季都是旅游的黃金季節。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最熱是七月下旬,常年平均氣溫是24攝氏度。最冷是一月上旬,常年平均氣溫達4.6攝氏度。全年平均氣溫是15.3攝氏度。空氣不干燥,四季無風沙。人們廣為稱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氣候最佳數貴陽”。
在這里,喀斯特地貌非常奇特,,地形多樣。地上,奇峰翠谷,山環水繞;地下,溶洞群落,別有洞天。明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渾然一體,相映生輝,形成了雄奇秀麗、獨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觀。其中,有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清鎮紅楓湖),4個省級風景名勝區(花溪、百花湖、修文陽明風景名勝區、息烽風景名勝區)。
在貴陽眾多的文物古跡中,有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息烽集中營;有全國唯一的一幢木結構三層三檐不等邊的九角攢尖頂閣樓、建于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的文昌閣;有作為目前貴陽市標志、建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的甲秀樓;有貴州佛教第一大叢林、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弘福寺,有為紀念明朝著名哲學家和教育家守仁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陽明祠等。
貴陽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悠久的歷史孕育了這塊土地上38個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濃郁的民族風俗,有少數民族青年男女通過飽含深情的歌舞、尋找意中人的“四月八”、“三月三”、“六月六”、“跳場”等節會;有稱為中國戲劇雛形和“活化石”的儺戲、地戲,追述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記錄著中原文化和貴州民族文化的交融。
刺繡與挑花是貴陽民族傳統工藝百花園中盛開的兩朵奇葩。蠟染制品則蘊含著民族文化的藝術魅力,它們與粗獷、古樸的儺面具等民族文化的精品一樣,備受國內外友人的青睞。
貴陽的風味小吃,著實令人垂涎。僅地方傳統的風味小吃就達100多種。無論白天黑夜,貴陽街頭巷尾的小吃攤點星羅棋布,一些飯店酒店將有特色的部分小吃列入筵席中,還有專門的小吃筵可供品嘗。貴陽最有名的風味小吃有腸旺面、戀愛豆腐果、雷家豆腐圓子、糕粑稀飯、“絲娃娃”、荷葉糍粑、吳家湯圓、畢節湯圓等。
貴陽市概況導游詞篇二
貴陽,貴州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工業基地及商貿旅游服務中心。“貴陽”因位于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歷史。古代貴陽盛產竹子,以制作樂器“筑”而聞名,故簡稱“筑”,也稱“金筑”。貴陽風光旖旎,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綠帶環繞,森林圍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現代化都市,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循環經濟試點城市。以溫度適宜、濕度適中、風速有利、紫外線輻射低、空氣清潔、水質優良、海拔適宜、夏季低耗能等氣候優勢,榮登“中國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榜首,被中國氣象學會授予“中國避暑之都”稱號。20xx年3月5日,標準排名發布“20xx年中國大陸城市財力50強排行榜”,貴陽以374.15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排名第40位。
民間工藝
貴陽文昌閣刺繡與挑花,是貴陽傳統民族工藝,具有各少數民族的風格特色:布依民族的清秀、苗族的絢麗、水族的素雅、侗民族的明快……以苗族的刺繡最為典型,圖案多取材于自然景物,色彩豐富,針法精巧,美觀大方,充滿民族氣息。
挑花是根據底紋布上的經緯線設計圖案的裝飾藝術,多為幾何圖案,構圖嚴謹,富于節奏。花溪的苗族挑花以工藝精致著稱,且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在色彩、構圖上更符合現代審美情趣的要求。
原木藝術是以原木為載體,由保留著表皮的自然植物制作而成,因而既純樸自然又具有現代美感。
地方戲曲
花燈戲:貴陽主要的地方戲,由花燈歌舞發展而來,俗稱燈夾戲、花戲等。最早記載花燈藝術的典籍是清康熙二年(1663年)初刻的《平越直隸州志》,說“城市弱男童崽飾為女子裝,群手提花籃燈,假為采茶女,以燈作茶筐,每至一處,輒繞庭而唱,過《十二月采茶》之歌”。
川戲:在清代末期,青巖鎮的川戲隊就成立并有活動,發起人為羅鼎齋。最初是以完友的形式出現在小場合,或在一家小院,或者一個街壩進行演唱,其演唱內容大多是歷史戲及怎樣教人為人行善。
地戲:源于古代的“扮儺”。“扮儺”是為逐疫鬼,迎神靈,保平安的祭祀儀式。唱戲的時間均在正月初開場,演出前要燃香點燭,舉行祭祀活動和開財門儀式。
美食文化
貴陽貴陽的美食,著實令人垂涎。腸旺面,花溪牛肉粉,絲娃娃以及戀愛豆腐果等小吃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美食。還有烤腦花,烤大排,酸辣燙,清水燙,豆米火鍋,辣子雞,糕粑稀飯等等都一定會讓作為食客的你流連忘返。貴陽美食的精髓在于平價與美味,真正做到了大眾美食的需求,讓每一位平凡的人享受到食物給予人類最真實的財富。各色的火鍋,炒菜,粉面和燒烤都會讓來客體會到貴陽人的熱情。
各種特色美食都有其令人熟知的老字號,我們不經意間會看見許多樸實的店面門前排著長龍,這就是貴陽美食的魅力,無需豪華的裝潢,無需刻意的宣傳,讓來客的味覺成為這座城市美食最好的代言,疲憊的身軀需要美食的犒賞,來這座城市吧,貴陽的美食文化一定會讓來客感到溫暖。走在城市的路上,或坐在這座城市的某個角落,讓這里的美食帶來客更深入的了解這里的魅力。合群路,陜西路,青云路,二七路等為貴陽特色小吃的聚集區,到了這里,來客可以品嘗豐富多樣的貴陽小吃。
貴陽市概況導游詞篇三
中國古語說:“山北為陰,山南為陽”,因城區位于境內貴山之南而得“貴陽”之名,同時,古代貴陽盛產瑰麗的竹子,故貴陽簡稱“筑”。它地處山地丘陵之間,故尚有“山國之都”的雅譽,并且市內天然景觀,文化事業,民族風情星羅棋布,因此又有“公園省”的“盆景市”之美稱。
貴陽是中國的又一春城,天氣暖和潮濕,熱量富厚,雨量充沛、四序宜人,春夏秋三季都是旅游的黃金季候。這里,冬無寒冷,夏無酷暑。最熱是七月下旬,常年均勻氣溫是24攝氏度。最冷是一月上旬,常年均勻氣溫達4.6攝氏度。整年均勻氣溫是15.3攝氏度。氛圍不干燥,四序無風沙。人們廣為傳頌:“上有天國,下有蘇杭,天氣最佳數貴陽”。
在這里,喀斯專程貌很是怪異,,地形多樣。地上,奇峰翠谷,山環水繞;地下,溶洞群落,別有洞天。明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美滿無缺,相映生輝,形成了雄奇奇麗、獨具特色的高原天然景觀。個中,有1個國度級風光勝景區(清鎮紅楓湖),4個省級風光勝景區(花溪、百花湖、修文陽明風光勝景區、息烽風光勝景區)。
在貴陽浩瀚的文物事業中,有1個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息烽齊集營;有世界獨一的一幢木布局三層三檐不等邊的九角攢尖頂閣樓、建于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的文昌閣;有作為今朝貴陽市符號、建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的甲秀樓;有貴州釋教第一大森林、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弘福寺,有為眷念明朝聞名哲學家和教誨家守仁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陽明祠等。
貴陽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都市,久長的汗青孕育了這塊土地上38個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濃烈的民族風尚,有少數民族青年男女通過飽含蜜意的歌舞、探求意中人的“四月八”、“三月三”、“六月六”、“跳場”等節會;有稱為中國戲劇雛形和“活化石”的儺戲、地戲,追述著中漢文化的源遠流長,記錄著華夏文化和貴州民族文化的領悟。
刺繡與挑花是貴陽民族傳統工藝百花圃中盛開的兩朵奇葩。蠟染成品則蘊含著民族文化的藝術魅力,它們與粗獷、古樸的儺面具等民族文化的佳構一樣,備受海表里友人的青睞。
貴陽的風味小吃,實在令人垂涎。僅處所傳統的風味小吃就達100多種。無論白日黑夜,貴陽陌頭巷尾的小吃攤點星羅棋布,一些飯館旅館將有特色的部門小吃列入筵席中,尚有專門的小吃筵可供品嘗。貴陽最著名的風味小吃有腸旺面、愛情豆腐果、雷家豆腐圓子、糕粑稀飯、“絲娃娃”、荷葉糍粑、吳家湯圓、畢節湯圓等。
貴陽市概況導游詞篇四
貴陽,貴州省省會,簡稱筑、金筑,有“林城”之美譽,因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是貴州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工業基地及商貿旅游服務中心。西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全國生態休閑度假旅游城市 、全國綜合性鐵路樞紐。位于貴州省中部,東南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龍里、惠水、長順4縣接壤,西靠安順地區平壩縣和畢節地區織金縣,北鄰畢節地區黔西、金沙2縣和遵義市播州區。
中國古語說:“山北為陰,山南為陽”,因城區位于境內貴山之南而得“貴陽”之名,同時,古代貴陽盛產美麗的竹子,故貴陽簡稱“筑”。它地處山地丘陵之間,故還有“山國之都”的雅譽,而且市內自然景觀,文化古跡,民族風情星羅棋布,因此又有“公園省”的“盆景市”之美稱。
貴陽是中國的'又一春城,氣候溫和濕潤,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宜人,春夏秋三季都是旅游的黃金季節。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最熱是七月下旬,常年平均氣溫是24攝氏度。最冷是一月上旬,常年平均氣溫達4.6攝氏度。全年平均氣溫是15.3攝氏度。空氣不干燥,四季無風沙。人們廣為稱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氣候最佳數貴陽”。
在這里,喀斯特地貌非常奇特,,地形多樣。地上,奇峰翠谷,山環水繞;地下,溶洞群落,別有洞天。明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渾然一體,相映生輝,形成了雄奇秀麗、獨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觀。其中,有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清鎮紅楓湖),4個省級風景名勝區(花溪、百花湖、修文陽明風景名勝區、息烽風景名勝區)。
在貴陽眾多的文物古跡中,有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息烽集中營;有全國唯一的一幢木結構三層三檐不等邊的九角攢尖頂閣樓、建于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的文昌閣;有作為目前貴陽市標志、建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的甲秀樓;有貴州佛教第一大叢林、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弘福寺,有為紀念明朝著名哲學家和教育家守仁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陽明祠等。
貴陽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悠久的歷史孕育了這塊土地上38個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濃郁的民族風俗,有少數民族青年男女通過飽含深情的歌舞、尋找意中人的“四月八”、“三月三”、“六月六”、“跳場”等節會;有稱為中國戲劇雛形和“活化石”的儺戲、地戲,追述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記錄著中原文化和貴州民族文化的交融。
刺繡與挑花是貴陽民族傳統工藝百花園中盛開的兩朵奇葩。蠟染制品則蘊含著民族文化的藝術魅力,它們與粗獷、古樸的儺面具等民族文化的精品一樣,備受國內外友人的青睞。
貴陽的風味小吃,著實令人垂涎。僅地方傳統的風味小吃就達100多種。無論白天黑夜,貴陽街頭巷尾的小吃攤點星羅棋布,一些飯店酒店將有特色的部分小吃列入筵席中,還有專門的小吃筵可供品嘗。貴陽最有名的風味小吃有腸旺面、戀愛豆腐果、雷家豆腐圓子、糕粑稀飯、“絲娃娃”、荷葉糍粑、吳家湯圓、畢節湯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