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張家界黃石寨導游詞篇一
朋友們好!張家界森林公園到了。這是公園大門。大家看,這座大門一邊是具有當地土家族民俗風格的小青瓦園林式建筑,一邊配以砂巖石峰,將大門與自然巧妙地結合在一起。1992年5月2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來考察驗收武陵源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事宜的兩個官員,在小車穿過公園大門駛進去百把米之后,連連呼喊:“門!門!”又讓司機把車倒回來,一邊贊不絕口欣賞大門返樸歸真的自然情調,一邊頻頻按動相機的快門。因此,歡迎大家在這道“自然之門”前面,攝下自己的光輝形象。
(老磨灣)老磨灣是張家界森林公園各景點的始發站。從這里可以爬腰子寨,登黃石寨,上朝天觀,下金鞭溪,還可去黃石寨索道站。
(黃石寨路碑)“不上黃石寨,枉到張家界”,可見黃石寨在張家界風光中的地位了。相傳漢朝留侯張良看破紅塵、辭官不做,追隨赤松子,隱匿江湖,去游張家界,被官兵圍困,后得師父黃石公搭救而得名黃石寨,是張家界美景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張家界最大的凌空觀景臺。一位著名詩人這樣評價黃石寨:“五步稱奇,七步叫絕,十步之外,目瞪口呆。”所以,建議徒步登黃石寨,再乘索道下山,或者先乘索道上山,再從前山下山,否則,您可真正是“枉到張家界”了。黃石寨全程約5小時,步行上山約5公里。
(杉林幽徑)我們現在走的是杉林幽徑。自古登黃石寨只有后山一條路,今天我們走的這條路,是十多年前人工開鑿的。
前面,說過張家界是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這個名詞,還是從國外傳過來的。早在1864年6月30日,美國總統林肯宣布設立優勝美地保護區,1890年 10月1日,在著名自然保護主席者謬爾的奔走下,美國總統班杰明批準將優勝美地設立為國家公園,于是世界上就有了“國家公園”的新名詞。此后不到一個世紀,世界100多個國家建立了1200多個國家公園,又叫國家森林公園。這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的重大舉措。可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而植被遭嚴重破壞的中國,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仍沒有作出反應。就在這年,一位外賓對國務院總理說:“中國有沒有國家公園?”總理答得很藝術:“有,正在建設中,過幾年請您來看。”送走客人后,國家計委負責人被請到了總理辦公室,受命與林業部一道物色建設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的對象。而恰在這時,在湖南湘西武陵山脈中發現了張家界這片神奇的土地,于是就誕生了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據統計,從1982年到1997年底,全國已建立不同層次、不同級別的森林公園達 870多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292處,經營面積748萬公頃。國家森林公園的建立,有效地遏制了破壞森林資源的不法行為,對保護生態環境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為人類提供了一處處優美的旅游休閑風景地。以1997年為例,國內森林公園吸引游客達5000萬人次,并以每年15%-20%的速度遞增。到20世紀末,每年到森林公園游覽的游客已突破1億人次。所以專家說,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建立,是對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它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它的自身價值。
(點將臺)這里是登黃石寨的第一個觀景臺。據史科記載:明代初張家界出了個著名土家族首領向大坤,因不滿廷壓迫,自稱向王天子,在水繞四門舉旗起義,震動朝野。朱元璋派征南將軍楊景、鄧愈等率十五萬大軍征剿,向王天子依據張家界千山萬壑,與官兵展開血戰,終因寡不敵眾,最后投神堂灣壯烈犧牲。向王天子死后,民間將其故事附麗在這里的山山水水之上,代代相傳。大家將會注意到,在張家界,向王天子的魂靈幾乎無處不在。這座“點將臺”相傳就是向王天子點兵點將的地方。
(天書寶匣)大家看,擱在峰頂的那塊長方形石塊,像不像一個盒子?再請大家看仔細,“盒子”上有一塊薄石片呈半抽出狀,特別像神話中那個珍藏天書而失盜后的寶匣。民間傳說向王天子起義前,曾得張良仙師“天書”一部,可惜向王天子只讀幾頁,就被龜精盜走,只留下一個空匣子。“天書”被盜,“天機”泄露,就注定向王天子難成氣候,怎不令人扼腕嘆息!
在整個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類似“天書寶匣”這種形態各一的景觀比比皆是。因此,您盡可以發揮各自的想像力,給它們取一個有意思的名字。大家看,右前方那座高高的石峰,像不像掛著的一塊石碑?那就是龜精倉惶中丟下的天書,民間叫“天書高掛”,三個山峰之間正中的那個山峰,像不像只報曉的金雞?傳說龜精盜天書之時,正趕上金雞報曉,故名金雞報曉。
(定海神針)現在我們前方可看到一塊翠谷,每逢陰雨天氣,谷內云翻霧涌似大海狂濤,谷底有一峰如中流砥柱巋然屹立于云霧之上,堅不可摧,因此得名定海神針;另在其西南百米外一峰似猴頭,縮頸握拳窺視,似孫悟空欲取此定海神針。
(南天門)(前行20米)現請大家抑頭望,可見一洞門,此門高約30米、寬4米左右,由游道兩側的兩座石峰斜傾拱峙而成。門右邊不遠處一峰高約20米,峰頂如人頭,有臉有面,似把門將軍。
(南天一柱)現在我們前方幽谷峰林中有一高達200多米的孤峰,宛如擎天玉柱。上部灌木點綴,中部巖身赤裸,下部樹木遮掩,峰體渾圓、偉岸,因立南天門下而得名。
(王光美詩刻)1983年11月30日,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在省人大副主任羅秋月等人陪同下,登上了張家界,她是最早訪問張家界的上層名流。想當年,這里還是一條人工剛剛挖出來的小毛路,王光美被一路風光所震撼,也不免勾起了許多關于劉少奇的往事。這四句詩并不是一氣呵成的,前后到了四處景點,才吟出這四句詩來:奇峰異石,冠絕天下,蒼松青杉,美不勝收。
黃石寨導游詞(三)
張家界黃石寨導游詞篇二
大家好!
歡迎來到張家界,非常高興能同大家一起游覽張家界最大的凌空觀景臺——黃石寨。人們常說“不到黃石寨,枉來張家界”,可見黃石寨是整個張家界風景的精華。關于黃石寨的名稱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汊留侯張良曾在此山居住,為紀念師傅黃石公,修廟祭祀,取名黃石寨;另一種說法是從遠處眺望,此山像一頭威猛的雄獅,所以又稱黃獅寨”。
首先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排陡峭而又曲折的石級,隱隱約約躺在茂密寧靜的杉林里,那就是“杉林幽徑”。自古登黃石寨只有后山一條路,今天走的這條路,是十多年前人工開鑿的。從杉林幽徑上山,兩邊景點競相聳立,讓人目不暇接。
前面這個景點稱做“羅漢迎賓”。請大家注意左上側的石壁上,一個大肚羅汊正靠近一棵松樹盤腿而坐,他頭戴僧帽,歪嘴斜眼,滿臉堆笑地凝望著山下。大家若仔細看就會發現他特別像民間傳說中的“濟公”和尚。
離開“羅漢迎賓”,請繼續往上走。現在所在的地方是一座巖罩,它高約3米,長約20米,上面有一個2米多寬的巖石懸罩,它叫做“大巖屋”。這里既是游客們小憩的好地方,也是一處絕妙的觀景臺,往東可以看到花溪峪、種子園與鑼鼓塔一大片風光,其間重巒疊嶂,萬峰聳立,云霧繚繞,恍如仙境。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大巖屋旁邊的巖石“鐵墩臺”。它上大下小,四四方方,傳說這是八洞神仙路過時從傘把上扔下的一塊鉛石,專供燒炭翁與老鐵匠砍柴、打鐵維持生計用的。
大家現在已經到半山腰了,離“會當凌絕頂”的寨頂只差一半的路程了。大家請看,前面有一塊巨石凌空突出,崖下一片杉林連綿起伏,綠濤洶涌,這個景點就是“點將臺”。相傳漢留侯張良當年為了尋找師傅的蹤跡,來到此地隱居,卻遭到大權在握、專橫一世的呂后的猜忌。為了對付呂后的大軍圍攻,張良在此日夜操練人馬,以防不測。據說,這里就是張良當年登臺“點將”的地方。
過了“點將臺”,大家往右邊沿臺階向上走,上面是一處天然石壁拱成的凹型崖壁觀景臺,這便是“娛樂臺”。這里可以近看“天書寶匣”,遠觀花溪峪,上眺千峰錯列,下瞰林木蒼翠。大家請看右邊對面的山上,有一個約20米高的圓形石柱,兀自獨立,頂端為一平臺,上面有一塊長約3米、寬1 ̄5米的石匣,匣上有一個石蓋,一半凌空,一半蓋于匣上,周圍環繞著五棵翠綠的松桕。傳說張良曾將黃石公的三卷天書藏于匣內,后因戰事平息,張良又取出天書放置在其他地方,但他卻忘記合上抽蓋,至今留下一只半掩半開的石匣。由于石匣內曾藏過天書,因而被人譽稱為“天書寶匣”。
張良取出的天書后來放在什么地方呢?請大家回首眺望對面的山峰,峰頂平整的巖壁上,有自上而下均勻整齊的線條,上面還有許多筆畫依稀、似是而非的斑斑點點,讓人產生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相傳這就是被張良重新放起來的“天書”,這個景'點叫做“天書高掛”。據說,天下太平之后,張良就把天書高掛在這里,讓天下所有能夠看懂它的人來讀它,您看懂了多少呢?如果仔細看,在“天書”的下面還有兩只探頭探腦的烏龜,似乎正馱著“天書”在艱難地攀登,好像不達天界誓不罷休,大家都叫它“雙龜登天”或“金龜馱天書”。
看過天書之后,繼續攀登。大家請看前方,兩山相擠,中間僅有一通道,其形如門,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這里就是“南天門”。大家請注意旁邊的兩座山峰9排列整齊,威武雄壯,酷似古代的武士,一左一右,長年守候在南天門旁邊,人們稱他們為“把門將軍”。他們身穿鎧甲9腰懸寶刀,背插羽箭,身材偉岸,形態逼真。據說這是把守黃石寨的山神。
不知大家注意到身邊這一棵參天古木沒有,其樹齡在百歲以上,叫“青錢柳”,又叫“搖錢樹”。它結籽成串,形狀如錢,成熟時色呈金黃,中間有仁,周圍還有花紋,同古代的銅錢一模一樣。它的樹根從底部分成大丫,春夏季節,樹冠就像是一把撐開的巨傘,枝繁葉茂,給我們一片清涼;秋冬時分,樹葉泛黃,果實成熟,風一吹動,串串果實灑落在地上,就像是一串串金黃的銅錢,由此得名“搖錢樹”。
大家請看這邊,過了“搖錢樹”不遠,前面便是“定海神針”。它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似乎在用強硬的身軀支撐著整座大山。 “定海神針”與“金鞭巖”遙遙相對,形成了一幅十分壯觀的“天然壯景”。習阝前面這座孤立的柱峰又是什么景點呢?它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高達300余米,根部穩扎大地,真像一根擎天石柱!這就是張家界有名的“南天一柱”了,因為立在南天門下面而得名。它與“西天一柱”遙相呼應,傳說二者是兩只獨腳獼猴所變,當年它們為救孫悟空,被二郎神'點化,只得永遠立在這里了。
“南天一柱”是整個“武陵源”風景的特寫,它拔地而起,上大下小。在它身上有一種歷經萬年滄桑卻仍然堅忍不拔的精神,是整個“武陵源”石英砂巖峰林地貌景觀的縮影,也是“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的節徽和標志。
大家現在已順利登上黃石寨了。前面這座上平下懸的圓形石峰就是“摘星臺”。站在臺上,使人油然產生“一覽眾山小”的感慨!這里可眺望“雙門迎賓”、“天然壁畫”、“玉瓶峰”∫兔兒望月”等主要景點。特別是到了晚上,有一種與星星近在咫尺的感覺,似乎一伸手,就能將天上的星星“摘下來”。說起摘星臺,還是在建園初期,1983年11月8日清晨,天邊上還殘留著幾顆星星,時任國務委員兼國家經委主任的張勁夫同志便迫不及待爬上這座石臺,面對足下千百座石峰,隨口吟詩道:“千峰競秀,萬木蔥蘢,琳瑯滿目,美不勝數。雖非天上,不似人間。借以喻此,不為過也。”這摘星臺也就是他命名的。
接下來沿著長2200米的山頂環繞線游覽五指峰、前花園、天橋遺墩等景點。這里的每一座巖峰都是一件古老的藝術品,每一座巖峰都隱藏著大自然的無窮奧秘。幾年前,—位來自東北的女作家,就站在五指峰觀景臺感嘆道: “看了張家界的風光,覺得真可以死了廠接下來她又說: “看了張家界的風光,覺得更有理由好好活了!”兩句話看起來前后矛盾,其實不然:前一句是說能見到像張家界這樣奇美的風光,此生足矣;后一句是說人生是如此美好,理應更加珍愛生命。面對鬼斧神工的前花園,詩人丁芒也發出了“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何能叫老翁”的感嘆!
在大蒙的前方有一排六座高達200余米的山峰,就像橋塌后留下的橋墩,所以叫做“天橋遺墩”。再往左前方看,山峰下有個狹長形的石洞,叫飛云洞。1984年9月7日上午8點半,就在眼前這一片被石峰圍出的空間,出現一個直徑約200米的彩色光環,當時五位目擊者狂呼雀躍的身影清晰地倒映在光環中心,連四周奇峰怪石也在光環中時隱時現。20多分鐘后,光環漸漸消逝。這種氣象奇觀俗名叫“佛光”,1996年5月15日,天子山神堂灣也出現過佛光奇觀。
現在來到后山門,它猶如一道石門,中間陡峭,兩邊狹窄,地勢十分險要。過去這里是登黃石寨的惟一通道。1995年3月,江澤民就是從這里上下黃石寨的‘上山途中,江總書記在休息時,興致勃勃地拉起二胡,為當地的土家族女歌手伴奏;登上寨頂后,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唱段,與游客們同樂。
張家界黃石寨導游詞篇三
山以人名,但凡知名一點的山,都是有些來頭的。名聲太大的山,只在文人騷客的筆墨里。“遠山如黛,近水含煙”,等你真的走近時,會大失所望,感慨今不如昔。張家界只有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但藏著世間的大美,若不是吳冠中為了一次不經意間走入,恐怕至今仍不為人知。
二十年的張家界還只是大庸縣的一個林場,吳冠中聽友人講風景不錯,便前來寫生,進入林區,地貌突然大變,峰巒陡起,綠樹迭翠,不由得贊嘆這才是真正的桃花源。為了探求繪畫之美,他曾走過雁蕩、武夷、青城、石林,可謂是閱山無數,到了張家界,他還是被張家界的恣意和野性所震撼了。畫家是借顏色和線條來表達自己的觀感,為了搜盡奇峰,吳冠中住在林場的工棚里,跋山涉水,描摹寫生,終于完成了水墨風景《張家界》,甫一面世,驚艷畫壇。養在深閨的張家界從此為世人所知。
張家界究竟是怎樣的一座山?
有道是:“不上黃石寨,枉到張家界”。一入景區,就感受了它的氣度不凡:山勢峻峭,石壁千丈,到處都是懸崖峭壁。舉目眺望,群山疊翠,林濤獵獵。
爬上黃石寨山頂,要走有四千多級臺階,這里億萬年前曾是大海,腳下的石材里就嵌著不少海螺的化石,行走其間,滄海桑田之感油然而生。緩緩上行,幾步一息,山路兩旁綠樹掩映,遠處是幽壑峽谷,云霧繚繞,正像是古詩里的“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山路上不時有穿著民族服裝的土家少女走過,纖纖細步,裙裾飄舞,銀飾叮當。
前面還是數不盡的石階,腳步漸漸沉重,但有這樣的風景在眼旁環繞,只是覺得暢快淋漓。山登絕頂,眼界豁然開朗。遠峰連綿,銅墻鐵壁一般,近處則是萬丈深淵。山腰谷底的云霧,變幻莫測,時而涌若滾滾波濤,時而飄若縷縷游絲;近處孤峰獨峙,或有序的排列,或前呼后擁,傲然地、冷峻地、不屈地,像在與時空對話,又像在向我們訴說億萬年的變遷。
張家界黃石寨導游詞篇四
不上黃石寨,枉到張家界”,可見黃石寨在張家界風光中的地位了。相傳漢朝留侯張良看破紅塵、辭官不做,追隨赤松子,隱匿江湖,去游張家界,被官兵圍困,后得師-父黃石公搭救而得名黃石寨,是張家界美景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張家界最大的凌空觀景臺。一位著名詩人這樣評價黃石寨:“五步稱奇,七步叫絕,十步之外,目瞪口呆。”所以,建議徒步登黃石寨,再乘索道下山,或者先乘索道上山,再從前山下山,否則,您可真正是“枉到張家界”了。黃石寨全程約5小時,步行上山約5公里。
(杉林幽徑)我們現在走的是杉林幽徑。自古登黃石寨只有后山一條路,今天我們走的這條路,是十多年前人工開鑿的。
前面,說過張家界是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這個名詞,還是從國外傳過來的。早在1864年6月30日,美國總統林肯宣布設立優勝美地保護區,1890年10月1日,在著名自然保護主席者謬爾的奔走下,美國總統班杰明批準將優勝美地設立為國家公園,于是世界上就有了“國家公園”的新名詞。此后不到一個世紀,世界100多個國家建立了1200多個國家公園,又叫國家森林公園。這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的重大舉措。可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而植被遭嚴重破壞的中國,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仍沒有作出反應。就在這年,一位外賓對國務院總理說:“中國有沒有國家公園?”總理答得很藝術:“有,正在建設中,過幾年請您來看。”送走客人后,國家計委負責人被請到了總理辦公室,受命與林業部一道物色建設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的對象。而恰在這時,在湖南湘西武陵山脈中發現了張家界這片神奇的土地,于是就誕生了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據統計,從1982年到1997年底,全國已建立不同層次、不同級別的森林公園達870多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292處,經營面積748萬公頃。國家森林公園的建立,有效地遏制了破壞森林資源的不法行為,對保護生態環境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為人類提供了一處處優美的旅游休閑風景地。以1997年為例,國內森林公園吸引游客達5000萬人次,并以每年15%-20%的速度遞增。到20世紀末,每年到森林公園游覽的游客已突破1億人次。所以專家說,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建立,是對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它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它的自身價值。
(點將臺)這里是登黃石寨的第一個觀景臺。據史科記載:明代初張家界出了個著名土家族首領向大坤,因不滿廷壓迫,自稱向王天子,在水繞四門舉旗起義,震動朝野。朱元璋派征南將軍楊景、鄧愈等率十五萬大軍征剿,向王天子依據張家界千山萬壑,與官兵展開血戰,終因寡不敵眾,最后投神堂灣壯烈犧牲。向王天子死后,民間將其故事附麗在這里的山山水水之上,代代相傳。大家將會注意到,在張家界,向王天子的魂靈幾乎無處不在。這座“點將臺”相傳就是向王天子點兵點將的地方。
天書寶匣)大家看,擱在峰頂的那塊長方形石塊,像不像一個盒子?再請大家看仔細,“盒子”上有一塊薄石片呈半抽出狀,特別像神話中那個珍藏天書而失盜后的寶匣。民間傳說向王天子起義前,曾得張良仙師“天書”一部,可惜向王天子只讀幾頁,就被龜精盜走,只留下一個空匣子。“天書”被盜,“天機”泄露,就注定向王天子難成氣候,怎不令人扼腕嘆息!
在整個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類似“天書寶匣”這種形態各一的景觀比比皆是。因此,您盡可以發揮各自的想像力,給它們取一個有意思的名字。大家看,右前方那座高高的石峰,像不像掛著的一塊石碑?那就是龜精倉惶中丟下的天書,民間叫“天書高掛”,三個山峰之間正中的那個山峰,像不像只報曉的金雞。
張家界黃石寨導游詞篇五
大家好!
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一齊沿著這條“杉林幽徑”來欣賞兩旁讓人目不瑕接的風景吧。這是一排排陡峭而又曲折的山路。自古登黃石寨只有后山一條路,這天我們走的這條路,是十多年以前人工開鑿的。
大家請看右邊對面的山上,有一個約20米高的圓形石柱,上面有一塊長約3米、寬l。5米的石匣,在石匣上有一個石蓋,這石蓋一半兒凌空,一半兒蓋于匣上,周圍環繞著五棵翠綠的松柏。傳說張良曾將黃石公的三卷天書藏于匣內,后因戰事平息,張良又取出天書放置在其他地方,但是他卻忘記合上抽蓋,至今留下一只半掩半開的石匣。由于這石匣內曾藏過天書,因而被人譽稱為“天書寶匣”。
大家請看前方,兩山相擠,中間僅有一通道,其形如門,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那里就是“南天門”。
張家界黃石寨導游詞篇六
黃石寨是張家界之旅的第一站。下面是本站帶來的張家界黃石寨導游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黃石寨海拔1200多米,面積250余畝。四周全是刀切絕壁,是俯視砂巖峰林景觀的最佳最大觀景臺,也是觀日出的最佳選地。如果天氣晴朗,我們還可以看見百里外的天門山洞。
(摘星臺)現在,讓我們上摘星臺摘星星去,摘云霧去,摘詩情畫意去!請大家注意安全,當心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啊。說起摘星臺,還是建公園初期,時任國務委員兼國家經委主任的張勁夫同志,那天清晨,天邊殘留著幾顆星星,便迫不及待爬上這座石臺,面對足下千百座石峰,信中吟詩道:“千峰競秀,萬木蔥籠,琳瑯滿目,美不勝數。雖非天上,不似人間,借以喻此,不為過也。”這摘星臺也就是他叫出來的。
(天池)這個水池叫“天池”,別看它不起眼,故事卻不少。
很久以前,張良仿效赤松子,云游天下名山大川,后來不知怎么來到天門山、青崖山,青崖山就是現在的張家界,還上了黃石寨。當時呂后專權,對張良的失蹤十分害怕,于是下令在全國大搜捕,生要見人,死要見尸。武陵郡太守聞訊后派三千精兵追蹤上山,把黃石寨圍得紋絲不透。張良手下只有十來個弟子,就憑借天險堅守。官兵攻不上,干脆就不攻圍,打算圍上三五月,讓他們活活餓死。山上的糧食吃光了,大家一個個餓得東倒西歪。
后來,張良告訴眾徒弟:這是師父黃石公搭救我們來了。
從此以后,“黃石寨”的名字就代代傳下來了。
那年,詩人丁芒面對鬼斧神功的前花園,心里激出詩情,信口吟道:
“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何能叫老翁。”
(黑樅垴)請大家朝對面看,那是一片原始森林,四面是懸崖絕壁,絕對高度300余米,峰頂方圓約60余畝,植物以古松為主,土家人叫它黑樅垴,那是千百萬年無人涉足的地方。20世紀70年代,林場一位老工人一行三人憑著掛鉤、繩索、古銅錢等古老的登山工具,冒著生命危險,折騰了整整一天,天黑的時候,終于爬上峰頂。他們見到了幾抱粗的古樹,厚達一米以上的腐殖層,和晾在樹枝間的蟒蛇的蛻皮。三人心想好不容易上來了好歹要進去探個究竟。不料突然風雨大作,駭得三人急忙滑下絕壁。不久,三個人不甘心,又準備去探險。本來是萬里無云的大晴天,可是剛爬到半山石壁,突然雷電交加,風狂雨驟,其中一人腳底一滑,差點墜入萬丈深淵,從此以后再也無人敢探黑樅垴,直到今天那兒還是一處神秘禁地。
(天橋遺墩、飛云洞)前方一排六座高達200余米的山峰,就像橋塌后留下的橋墩。再往左前方看,峰下有個狹長形石洞,叫飛云洞,1984年9月7日上午8點半,就在眼前這一片被石峰圍出的空間,出現一個直徑約200公尺的彩色光環,當時五位目擊者狂呼雀躍的身影清晰地倒映在光環中心,邊四周奇峰怪石也在光環中時隱時現。二十多分鐘后,光環漸漸消逝。這種奇觀,俗名佛光。1996年5月15日,天子山神堂灣也出現過佛光奇觀。科學解釋是一種光學現象。
(武陵松)張家界武陵源由于發現很遲,原始曠古的植被地貌才得以完好保存。這里是一座巨大的生物寶庫,被譽為自然博物館和天然植物園。植物學家認定張家界處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中心位置,保留了長江流域古生代植物群落的原始風貌。這里森林覆蓋率達85%,僅木本植物達751種。這里保存了大量世界珍稀植物,如被稱為“活化石”的珙桐、銀杏,以及諸如伯樂樹、香果樹、白豆杉、紅榧等。而面積最大、造型最奇的數武陵松。大家看,張家界每一座石峰上,幾乎都長滿了盤根錯節的松樹。“蒼勁虬曲掛絕壁,松枝搖曳三千峰”。大詩人胡茄對武陵奇峰作了最為形象的評價:“桂林醉人是漓江清,峨嵋風流是金頂云,華山險在倚天看,廬山美在泉中聽,不及湘西武陵源,數千奇峰纏綠云,石上長森林!”這石頭上的森林就是武陵松!方志專家陳自文先生有武陵松詩:“武陵源里數千峰,絕頂青松各一叢。咬石嗟牙根自由,承天抖擻腰難躬。”如果要說武陵松的特點,這就是最好的人格化的注腳。
(霧海金龜)你們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這只石龜雕塑得活靈活現,在眾多景區中,如此神似形也似的景觀并不多見。大家還記得向王天子天書被盜,作案者就是這只龜精,可笑的是還沒逃離黃石寨,就被張良仙師點化成石,讓它世世代代為后卡門當門衛。
(后卡門)那是后卡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過去是登黃石寨的唯一通道。1995年3月,就是從這里上下黃石寨的。上山途中,江在“天子座”景點休息時,興致勃勃地拉起二胡,為當地的土家族女歌手伴奏;登上寨頂后,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唱段,與游客們同樂。
(索道站)現在,我們就要乘索道下山了。黃石寨索道是1995年5月至1997年9月中國臺灣證吉興業有限公司與張家界公園管理處合資興建的我市第一條觀光索道。索道線路水平距863,高差431米,運行速度每秒8米,單向小時運量948人,設備全部從法國波馬公司引進,總投資4000多萬人民幣。黃石寨索道的建成,為公園開辟了一條空中游覽線,填補了張家界無觀光索道的空白。古詩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乘索道觀張家界公園,別是一番感受。
有道是:“不上黃石寨,枉到張家界”。一入景區,就感受了它的氣度不凡:山勢峻峭,石壁千丈,到處都是懸崖峭壁。舉目眺望,群山疊翠,林濤獵獵。
爬上黃石寨山頂,要走有四千多級臺階,這里億萬年前曾是大海,腳下的石材里就嵌著不少海螺的化石,行走其間,滄海桑田之感油然而生。緩緩上行,幾步一息,山路兩旁綠樹掩映,遠處是幽壑峽谷,云霧繚繞,正像是古詩里的“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山路上不時有穿著民族服裝的土家少女走過,纖纖細步,裙裾飄舞,銀飾叮當。
前面還是數不盡的石階,腳步漸漸沉重,但有這樣的風景在眼旁環繞,只是覺得暢快淋漓。山登絕頂,眼界豁然開朗。遠峰連綿,銅墻鐵壁一般,近處則是萬丈深淵。山腰谷底的云霧,變幻莫測,時而涌若滾滾波濤,時而飄若縷縷游絲;近處孤峰獨峙,或有序的排列,或前呼后擁,傲然地、冷峻地、不屈地,像在與時空對話,又像在向我們訴說億萬年的變遷。
今天我們要去游覽的風景區是森林公園的黃石寨和金鞭溪、十里畫廊……"在車上,導游正意猶未盡地介紹著。聽了這句話,我可高興得不得了。因為在來之前我就聽說了這三大風景區是森林公園的獨特景點,不可不看,不可不觀、不可不賞。不過,不是有一句老話叫做"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嘛!所以今天我一定要好好瞧瞧這三個名風景區,在觀賞的同時順便檢驗一下那句話的真偽。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張家界森林公園的大門口。剛下車,就有七、八個賣旅游路線地圖的人一哄而上,圍住了我們,好不容易才脫身。可等辦好寄存手續,找好住宿的地方,就已經是上午九點多了,得趕快出發!
踏進森林公園,我聞到了大自然賦予的氣息。我停下腳步,深呼吸一口,所有的煩惱煙消云散,使人心曠神怡。霎時,我仿佛聽見了大樹在呼吸,鳥兒的話語;知道了風兒的快樂,看到了魚兒在調皮地打鬧,溪水在嬉戲……我頭一次感覺到森林是如此的美麗,我好像與大自然心有靈犀。
"哎!走了!"我這才回過神來,三步并作兩步,小跑上前。原來他們是要乘纜車上黃石寨的頂峰。因為導游說乘纜車上山挺快。可排隊等纜車就用了將近一個小時,最后乘纜車卻只用了幾分鐘。這么一算還不如走路上山呢!可是,又一想還是覺得挺值,因為在距地面千余米的纜車上朝下看,有一種前所未有的驚險和刺激。可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說得還真對:站在纜車上向下望,看到的是一片又一片的樹木。一陣風吹來,所有的樹木都隨之舞動,簡直就是一片林海在泛起層層浪花,美不勝收。林間,許多小鳥停在樹枝丫上,各自,或成群的賣弄著清脆的喉嚨,又好像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瞧,那邊山崖上的迎客松也在搖擺著身軀,好像在跳著支有節奏的迎賓圓舞曲。遙望前方,是一片茫茫霧海,群山被籠罩在這霧海之中,只有幾座顫險的高峰穿過霧海,直插云霄!幾秒鐘,我們乘坐的纜車駛到了十里畫廊。我怎么也不相信這有十里的畫廊在這高空上好像只有十幾厘米長幾毫米寬。看著看著,纜車已經停了下來,我們到站了。
下了纜車,我們站在黃石寨的頂峰眺望群山。巍峨的高山連綿起伏,一棵棵迎客松蒼翠挺拔,幾條溪流蜿蜒曲折,流淌著清澈見底、冰涼的溪水……順著石板路一直往下走,我見到了成林的樹木,許多奇異的植物,使人眼花繚亂。繼續走下去,我聽到了林間的鳥語,我停住了腳步,靜靜傾聽著這鳥兒的歌聲,話語。
一轉眼的工夫,已經是中午了,我們的肚子也都"咕咕"叫了,趕緊填飽肚子。吃完飯,我打起了飽嗝。
下午,我們經過短暫的游覽頂峰后,順著階梯向下走。起初導游饒有興致的介紹著,據說,《西游記》里的花果山的就是在這里拍攝的,每年,還有不少人慕名而來,一睹"花果山"的奇異景色呢!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定海神針":站在山腰上往上望,那"定海神針"好似南天門上的一根柱子,又好似一個頂天的巨人粗壯的腿。站在山頂往前看,我和那"定海神針"平起平坐,像是撥開云霧,即觸手可得。恨不得學會齊天大圣的"筋斗云",一個跟頭翻到天上,與神仙們較量較量。
看著看著,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去金鞭溪和十里畫廊的計劃在今天看來是泡湯了。唉!只好等到明天了。
張家界黃石寨導游詞篇七
今天我們要去游覽的風景區是森林公園的黃石寨和金鞭溪、十里畫廊……"在車上,導游正意猶未盡地介紹著。聽了這句話,我可高興得不得了。因為在來之前我就聽說了這三大風景區是森林公園的獨特景點,不可不看,不可不觀、不可不賞。不過,不是有一句老話叫做"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嘛!所以今天我一定要好好瞧瞧這三個名風景區,在觀賞的同時順便檢驗一下那句話的真偽。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張家界森林公園的大門口。剛下車,就有七、八個賣旅游路線地圖的人一哄而上,圍住了我們,好不容易才脫身。可等辦好寄存手續,找好住宿的地方,就已經是上午九點多了,得趕快出發!
踏進森林公園,我聞到了大自然賦予的氣息。我停下腳步,深呼吸一口,所有的煩惱煙消云散,使人心曠神怡。霎時,我仿佛聽見了大樹在呼吸,鳥兒的話語;知道了風兒的快樂,看到了魚兒在調皮地打鬧,溪水在嬉戲……我頭一次感覺到森林是如此的美麗,我好像與大自然心有靈犀。
"哎!走了!"我這才回過神來,三步并作兩步,小跑上前。原來他們是要乘纜車上黃石寨的頂峰。因為導游說乘纜車上山挺快。可排隊等纜車就用了將近一個小時,最后乘纜車卻只用了幾分鐘。這么一算還不如走路上山呢!可是,又一想還是覺得挺值,因為在距地面千余米的纜車上朝下看,有一種前所未有的驚險和刺激。可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說得還真對:站在纜車上向下望,看到的是一片又一片的樹木。一陣風吹來,所有的樹木都隨之舞動,簡直就是一片林海在泛起層層浪花,美不勝收。林間,許多小鳥停在樹枝丫上,各自,或成群的賣弄著清脆的喉嚨,又好像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瞧,那邊山崖上的迎客松也在搖擺著身軀,好像在跳著支有節奏的迎賓圓舞曲。遙望前方,是一片茫茫霧海,群山被籠罩在這霧海之中,只有幾座顫險的高峰穿過霧海,直插云霄!幾秒鐘,我們乘坐的纜車駛到了十里畫廊。我怎么也不相信這有十里的畫廊在這高空上好像只有十幾厘米長幾毫米寬。看著看著,纜車已經停了下來,我們到站了。
下了纜車,我們站在黃石寨的頂峰眺望群山。巍峨的高山連綿起伏,一棵棵迎客松蒼翠挺拔,幾條溪流蜿蜒曲折,流淌著清澈見底、冰涼的溪水……順著石板路一直往下走,我見到了成林的樹木,許多奇異的植物,使人眼花繚亂。繼續走下去,我聽到了林間的鳥語,我停住了腳步,靜靜傾聽著這鳥兒的歌聲,話語。
一轉眼的工夫,已經是中午了,我們的肚子也都"咕咕"叫了,趕緊填飽肚子。吃完飯,我打起了飽嗝。
下午,我們經過短暫的游覽頂峰后,順著階梯向下走。起初導游饒有興致的介紹著,據說,《西游記》里的花果山的就是在這里拍攝的,每年,還有不少人慕名而來,一睹"花果山"的奇異景色呢!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定海神針":站在山腰上往上望,那"定海神針"好似南天門上的一根柱子,又好似一個頂天的巨人粗壯的腿。站在山頂往前看,我和那"定海神針"平起平坐,像是撥開云霧,即觸手可得。恨不得學會齊天大圣的"筋斗云",一個跟頭翻到天上,與神仙們較量較量。
看著看著,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去金鞭溪和十里畫廊的計劃在今天看來是泡湯了。唉!只好等到明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