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移步換景的寫景篇一
記得那年,我再爸爸媽媽的帶領下游玩了綏市國門那里的景色真是美不勝收啊!青山綠水,花鳥魚蟲,一切美麗和諧,讓人過目難忘。
一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綏芬河口岸”5個大字。再往里走就是一片綠地,上面有幾朵五顏六色的小花,然后是水平如鏡的小湖。湖中有好多魚兒,紅的,白的,黑的,花的……金魚,鯽魚,鯉魚……湖底還有大大小小,花花綠綠的鵝卵石。把腳放進湖水里,啊……透心涼。湖旁還有一個一個的大頭,石頭上的那個丹頂鶴不是要欲欲起飛,直插云霄呢!
“喀嚓喀嚓”爸爸為我在鳥籠旁照了張像。那大大的鳥籠里與各式各樣的小鳥,有好多種我都說不出名字呢!鳥兒唧唧喳喳,好可愛啊!鳥籠旁、還有一個大大的湖,最顯著的地方是湖的清,湖的靜,湖上的橋。
湖的清,透過清清的湖水,看的清湖底的沙石,看的清湖底魚兒的嬉戲,看的清湖底如同雜草一樣的“小海藻”。湖得靜,靜的不知是一塊玻璃,還是一片藍藍的湖水。風兒吹來,湖中蕩起微波,這才知是一片湖水。湖上的橋是紅色的,橋上的紅色木板雖然已被人踏掉了一些顏色,但在我眼里依然那麼美麗。
咦!那邊不是中俄交界處嘛!一面中國旗和一面俄國旗迎風飄拂,讓我想起了革命戰士,是他們用鮮血制成了這面旗,是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這次國門之旅讓我受益匪淺,國門不僅僅是中國的象征,更是中國人的象征!
移步換景的寫景篇二
我家鄉的溫泉公園是個美麗的公園。
一走進溫泉公園,便會看見溫泉公園的大門,那大門上掛著紅色的燈籠。
再沿著大門里的小路走一段路就是噴泉了,那噴泉好像一根通往天國的天梯,直插入云霄。
走到噴泉旁,就是花壇了,花壇里的花各式各樣,五彩繽紛。因為現在是秋天,所以公園里開的是菊花。菊花有煙花的樣子、有含苞欲放的、有盛開的、也有只剩下兩三瓣的。顏色有紅的、黃的、粉的、白的,還有一些各種顏色拼在一起,叫也叫不出來的顏色。花的味道香極了,有菊花的地方都會有一些淡淡的清香。
走上花壇邊的臺階,就是水池了。水池里的魚兒有五顏六色的金魚。那魚兒好像在比賽——好幾只魚兒排成一排,過了幾秒鐘,魚兒們就沖了出去。最后,最先到達水池的另一端的是一條紅色的魚。我仿佛想到自己也是一條金魚,也在水池自由地游來游去,和別的魚兒比賽呢!
我愛我家鄉的溫泉公園!
移步換景的寫景篇三
桂林的山以“奇”出名,五指山、神筆峰、老人守江、蟠桃迎賓形態萬千的奇峰異石數不勝數。最有名的當然還屬桂林的標志山象鼻山。
象鼻山地處桃花江與漓江匯流處,海拔220米,高出江面55米,長108米,寬100米,山體面積1。3公頃,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巖組成,原名漓山,又名宜山、儀山、沉水山,因形狀酷似一頭巨象,被稱為“象鼻山”。
從遠處看,一座巨大的山峰猶如一只憨態可掬的大象站立在水中央,它將長長的鼻子伸進清澈見底的漓江水中,細細的品著、盡情地喝著,好像在說:“好甜好甜的水啊!”。
象鼻山山腳下的“水月洞”,是由象身與象鼻自然形成的圓洞。半圓形的山洞倒映在碧綠如翠的水面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圓,好似一輪圓月。坐在竹筏之上,緩緩穿過水月洞,清風襲來,伴著鳥鳴聲,看青山松翠,碧水藍天,如同畫中人。
沿著水月洞拾階而上,山腰間有個20多米長的洞,形狀、位置恰如其分的成為了大象的眼睛,所以這就是“象眼巖”。
象鼻山上長滿了郁郁蔥蔥的樹木和五顏六色的花草,“普賢塔”就聳立在其中。穿綠衣、戴花環、托寶瓶,給這個巨大的家伙增添了幾分頑皮和可愛,更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象鼻山神奇秀麗的風采,美麗飄逸的風姿,讓人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移步換景的寫景篇四
早晨,霧氣還迷迷蒙蒙,枝頭的鳥兒便伸出小巧玲瓏的腦袋,眺望遠方。一股寒風吹來,嚇得鳥兒又縮回了頭,把樹上的那一片片金黃的葉子吹了下來,似乎風是大家心中的最可怕的東西。
我漫步在街道上,靜悄悄的來到了樹的身邊,這是一棵法國梧桐,它高大挺拔,活像一位瀟灑的士兵,在看守著。冬天來了,它的葉子也到落的時候了,他們輕飄飄的落了下來,好像在跟樹做最后的告別。落下來的葉子還是那么好看,但是由于時間一點一點的變化,一下子皺了起來,慢慢地也就干巴巴的,一碰都碎了。
繼續往前走,這時我來到了公園,它還是像原來那么美麗。再走進點,整個公園都看得清清楚楚、盡收眼底。公園里鳥兒在歌唱,螞蟻在忙著尋找食物,人們也在玩耍,嬉戲。公園里的雜草也被收拾得干干凈凈,旁邊的扶芳藤還是那么綠,它那一片片綠葉子一直保持著,還散發出淡淡清香。
在繼續往前走,來到了池塘邊,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不敢再浮出水面。它們一會聚在一起,一會散開,好象是在跳舞呢!水草在觀看,人們在觀看,植物在觀看,所有東西都在觀看,他們觀看的什么?美好的事物!
移步換景的寫景篇五
年華易逝,光陰難留。
留不住就放手吧,時光路途上總是柳暗花明。
北京的冬天姍姍而來,銀杏樹葉在枝頭上依然黃艷艷、金燦燦,暖陽下閃爍出耀眼的光芒。暈染深秋爛漫,點綴初冬絢彩,把光陰旖旎。賞心悅目的英姿不是炫耀韶華,猶如沉穩淡定的高僧,波瀾不驚的圣哲。一派端莊秀逸,挺立于季節的邊緣,不,是站在歲月河畔,成為光陰一道風景線。
曾經的過往,徜徉在遠去的歲月里。昨天的我與今天的自己不是似曾相識燕歸來,也不是擦肩而過的路人,像相遇的故人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似水流年,青春不再,時光的剪影留下太多的情感。現實的我有歲月的甘醇,年華的芬芳。
我喜歡初冬的銀杏樹沐浴著陽光,那如醉的黃,襯托藍天越發深邃,太陽更艷。秋風起,凋謝的不是樹葉是光陰,是年華。落在頭上心都顫抖,踩在腳下夢被驚醒,捧在手心無限感慨,想滴下悲秋的眼淚被風輕輕吻去。
我喜歡這一身金縷玉衣,樹如人生,人生如樹。最美的時候,不是春天是秋天。最美的人生 不是青春是人到中年。
歲月把我推出青春的豪宅,一身戎裝櫛風沐雨,總認為年輕就是資本,只要心有所思,身有所行,便一切如愿。不為己悲,不以物喜,失意時不黯然神傷,得志時不忘乎所以。盡情地釋放心靈,謳歌人生,以為綠樹成蔭就是惠澤四方,肆意揮霍青春。
人的中年,歷經風雕雨琢,不再年輕,心境恬淡了,做事少了浮躁沖動,不再拼時光,不再幻想。步光陰路,步履從容,信念堅定,心態平和。行人生路,領悟風的禪語,年華解風情。走心路,品時光、品生活 、懂思考,一路把風景都看透,不知不覺邁進了人生的秋天。
品嘗了生命的艱辛,領略過世間百態。披霜為裝,化繭成蝶,成就了自己。飲霜為露,內蘊至純至清至爽,不是鮮花勝似鮮花,綻放了內心。這一樹泛著耀眼的光芒,不是姹紫嫣紅的春光,有著神奇的風采和別樣的韻味,氤氳了歲月的馨香,最美的時候遇以最美的姿態迎接最美的自己。
人過中年,“歲暮景邁群芳絕,安得長繩系白日”。明白風光不是爭來的,與其爭,不如找對位置,經營自己的長處,潛心做最好的自己,使人生美的有魅力、美的有品位、美的有氣質。生命也因懂得而美麗,一程一景;時光更因珍惜而多情,景景怡人。惜一日完美一生,珍一時內心更充實。少時靠激情拼人生,而今憑智慧行路。繁華過盡后,抓住了機遇,展示自我,既詮釋生命意義,又裝飾了人生的夢,光陰中自成了一景。
鍍上了陽光的色彩,也過了浪漫季節,只知道生命到了最有品味的時候。雖然少了暗香浮動,卻別有韻味,自有風情。
光彩是心靈的芳菲,神韻是睿智的綻放。這份從靈魂深處透露出的含蓄、內斂的雅致,在陽光下、在風中驚艷時光。
像一支金色毫筆,藍天下書寫人生的璀璨。面對這一樹輝煌,少了明天的憧憬,更多的是想到未來。
霜染的年華沒有滄桑,有著千帆過盡的風輕云淡,繁華落幕的淡泊寧靜。
年長不哀,歲晚不悲。
歲月漫長生命有限。心有陽光,人生何時不璀璨,路途何處不絢麗。凡人也可移步生景,走好一程程,度過好時光。
移步換景的寫景篇六
星期六,我和爸爸媽媽去了次上海城隍廟。城隍廟正門有四柱三門,飛檐牌樓上雕塑著八仙,門旁有石獅一對。
我們首先來到了綠波廊酒樓。它設于上海老城隍廟九曲橋畔,以經營上海及蘇州風味菜點為特色。主要名菜名點有"扇形甩水"、"生爆鱔背"、"蘿卜絲酥餅"。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游覽老城隍廟和豫園時,在該店品嘗了各式點心后,稱贊說:“技藝精巧”。
我們走出了綠波廊酒樓,來到了王家沙點心店。 “老虎腳爪”、梅花糕、蟹殼黃……這些上海傳統美食回來了!王家沙點心店的攤位前,圍著不少聞訊而來的顧客。香脆餅、桂花糖粥、酒釀米飯餅、蔥油餅等這些美味食物我都一一下肚,打了個飽嗝后,還不由得贊嘆:“真美味!”
品嘗完這些點心后,我這個小饞貓又到寧波湯團館轉了轉。這些寧波湯團用上等常熟糯米磨粉,上等芝麻由點心師們一只只手工搓成。煮湯團時,只見兩口大鐵鍋,一只只湯團在沸水里煮熟后浮起,再被撈到清水里漂,皮子不破不爛,外形美觀。輕輕一咬,香甜的芝麻餡心便緩緩溢出,使我這個小“食客”大飽口福。
移步換景的寫景篇七
月亮晚上,我做完了一天的作業,便獨自來到院中散步。
坐在后院的小石凳上,我無聊地抬頭望了望天上那輪彎彎的小月牙,似乎比昨天的月亮要小得多,光芒要暗得多,就像一個懶惰的孩童,不愿意天天忠于職守,自然會想方設法地偷懶。
瞧,它今天就偷懶了。
這個小小的月牙兒不如圓圓的滿月那樣耀眼,可是仔細觀察,竟然覺得這小月牙兒蘊涵更多的想象,它會讓人越看越喜歡。說它是美妙絕倫的纖細吧,它又顯現出無與倫比的飽滿;說它黃如真金吧,它又顯得那樣白似雪花。總之,只憑幾個形容詞匯是無法描述出它的可愛的。
看這位可愛的小家伙,它多么像一艘正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中緩緩航行的小船呀。它要去哪兒呢?它一定是要到它的好朋友星星那里去,因為這樣它就可以把我們大地的美景盡收眼底了,它真的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呢!在蔚藍的“大海”和奇思妙想的襯托下,我突然覺得方才灰暗的月牙兒,一下子變的明亮起來。再一看,好象又有了新的感受,我感覺它似乎不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個又尖又彎的小嘴巴呀,瞧瞧它,它正咧著嘴朝我微笑呢!想一想,月兒上方的那兩顆小星星一定就是它那明亮的小眼睛吧。我真喜歡這個小月亮,如果可以,我很想飛到天上去把月兒摘下來,為它串上一條金項鏈,然后掛在脖子上,那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項鏈!
再看看月兒周圍的小星星吧。真是不明白,它們如此不知疲倦地眨眼睛,不累嗎?噢,對了,它們還有白天這段專用休息的時間呢。
呵,這有月亮的夜真是美妙!如果前兩天是月明星稀的話,那今天就算是月暗星明了。難怪從古至今,大文豪們都會用月亮來當作他們的寫作素材,不論是圓還是缺。
移步換景的寫景篇八
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過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就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
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落在瀑布右側的黃果樹小鎮上,形成了遠近聞名的“銀雨撒金街”的奇景。
黃果樹瀑布瀉落在一片群山環抱的谷地里。我們自西面順著石階往下走,一直來到谷底。坐在水邊一塊巖石上,離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間只隔著一口小小的綠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過來洗洗臉。瀑布瀉入谷底濺出的水珠直灑到我們臉上,涼絲絲的,舒服極了。
黃果樹瀑布雖不如廬山瀑布那樣長,但遠比它寬得多,所以顯得氣勢非凡,雄偉壯觀。瀑布從巖壁上直瀉而下,如雷聲轟鳴,山回谷應。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個圓形的樂池里。四周樂聲奏鳴,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我們久久地坐著,任涼絲絲的飛珠撲上火熱的臉龐,打濕薄薄的衣衫。聆聽著訇然作響的瀑布聲,只覺得胸膛在擴展,就像張開的山谷,讓瀑布飛流直下,挾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
離開潭邊,我們循著石徑登上溪旁的一個平臺。綠樹掩映間,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遙對瀑布,仿佛在凝神諦聽遠處的瀑布聲。他完全沉醉了。此時此刻的我們,也完全沉醉了。
移步換景的寫景篇九
一進門,便有一股清新的香氣撲鼻而來,消除了城市里的喧囂,令人心曠神怡!這里有幾戶“隱居”的人家,仍然住著茅草屋,每天放著牛羊,過著原生態的生活。
穿過一座橋,再走一段路,便走到了頭,這里本是一個洞,叫“關洞”,卻被人掀開了頂,只看得到一旁的城墻,一摸,滿手是灰,咦!空心的!我想了一下,不禁暗自叫絕!原來,這里是可以藏人的,能向外射箭!而且,這兒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呢!
夕陽西下,我們結束了清流關之旅,閉上眼睛,仿佛又聽見了牛羊歡快的叫聲,聞見了泥土的芬芳,我沉醉于其中,不忍離去,不知不覺,我進入了夢鄉。
移步換景的寫景篇十
“只聞其名,未見其景”,我早就聽說萍鄉的孽龍洞很有名,也很想看看號稱“天下第一洞”的孽龍洞有什么奇觀,今天我終于如愿以償,和媽媽等人一起游覽了孽龍洞。
一進洞,一股涼氣撲面而來。在紅黃藍三種燈光的照映下,千姿百態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真讓人目不暇接。
繼續往前走,便是“仙女迎賓”,只見一位美麗的仙女站在石臺上,抱著仙桃,好像在向我們打招呼。
“十八羅漢登天門”的十八羅漢都沿著通天柱向上攀登,神態各異,惟妙惟肖。
“仙鶴長鳴”很逼真,好像一只優雅的仙鶴單腳站立著,仰天鳴叫,聽著洞內潺潺的溪流聲,我依稀聽到了它那優美的聲音。
“洞天飛瀑”是洞內落差最大的瀑布,老遠就能聽到它那“隆隆”的流水聲,一股水流從天而降,飛濺起白色的水花,很是壯觀。
我最喜歡的就是音樂廳了。音樂廳內的鐘乳石全是片狀懸掛,高高低低參差不齊,你只要用一塊小石頭在不同的石片上輕輕敲打,就能發出各種美妙的聲音,好像音樂家在撫琴演奏呢!
孽龍洞總長4200余米,我們游覽了兩個多小時才出去,洞內的怪石、輕風、流泉、飛瀑被稱為洞內四絕,洞內還有雨打芭蕉、童子拜觀音、詩畫長廊、聰明泉等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令我們贊嘆不已。
我愛美麗的孽龍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