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屬于計劃類文書的一種。方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工作方案篇一
;不忘教育初心,牢記教師使命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勇擔責任,建功立業,熱愛學生,無私奉獻我想說這是我對這次主題教育活動的理解。
不忘教育初心,首先是熱愛!教育是一項靜候花開的事業,需要做到耐心等待。為了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我們需要給予他們無限的愛心和耐心,發揮教師的教育智慧,讓他們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不忘教育初心,其次是責任!因為責任,我們應該有豐富的知識,有扎實的專業理論水平。因為責任,我們應該掌握好的教學方法,因為責任,我們更應該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不忘教育初心,最重要的是奉獻!從我們選擇教師職業的那天起,我們就選擇了奉獻。我們在奉獻中,不求回報,不圖功利,這就是教師職業奉獻的情懷。
我很慶幸自己被分派到了大馬三中這個有愛的大家庭。
還記得剛入學校時陳遇逍老師樸實而又熱烈的歡迎。
還記得中心校領導來聽我的課,我緊張的說不出來話,中心校李校長對我說的:“別緊張,就像平時上課一樣。”
點點滴滴,絲絲縷縷,在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我在大馬三中獲得了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和財富。
(放映領導在餐廳陪同學生吃飯的圖片)
這是我們學校的王志強校長、馬俊濤書記和其他校領導班子在學生餐廳與孩子們一同用餐的場景。醋溜土豆絲,清炒時蔬,簡單的食
物,平常的飯菜卻彰顯出了身為黨員的教師領導群體對于孩子們最為真切的關心與愛護。我們的王校長,他夜以繼日、忘我工作,成為眾人眼中的“拼命三郎”。他以校為家,雖擔任領導職務,卻仍然奮斗在教學一線崗位。他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態度和刻苦鉆研;當他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時,他沒有指手劃腳、拈輕怕重,而是挑最臟、最累的活和學生一起參與勞動的全過程;當他叮囑學生遵守紀律時,他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紀班規……終于,有人主動彎腰揀廢紙了;有人早晚主動開關電燈了;有人主動下課為學困生講題了。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示范是最好的說服。王校長是黨員干部中的先鋒模范,是我們青年教師前行路上的標桿和旗幟!
(放映學校夫妻檔老師)
在我們大馬三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夫妻檔老師們。
大屏幕上的是王留欽、李春芳老師,他們已經在學校任教24年,王留欽老師是我們學校的副校長,也是九年級的班主任,李春芳老師擔任了兩個班的英語老師。每天的晨光中總能見到他們和學生一起跑步的身影。
田秋鋒、賈秀霞老師,他們已經在學校任教20年。田秋鋒老師是學校的校團委書記并擔任了五個班的政治課,賈秀霞老師則是八年級七班的班主任。每天的晚霞中總能看到他們伏案的背影。
平凡的兩個人,非凡地相守與偕行,伉儷情深,對農村教育更是愛得執著、深沉。他們熱情、樸實,迎著星辰,伴著日落,他們與校為家,把全部的青春和力量拋灑在這片承載著夢與遠方的土地上,攜
手共進,微笑筑夢。他們也是教師隊伍中每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黨員縮影。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入黨時的誓言與承諾,用美好的青春時光見證著優秀黨員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放映其他老師在日常工作中的勞動圖片)
最最值得禮贊的是我們的一線教師。他們所做的只是大馬三中老師每天在做的眾多事情的小小縮影。
大家都知道,農村的學生,大多數學習習慣不好。給這樣的幾十名學生上課,改作業,輔導,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愛心、耐心和智慧。但是,我們的一線教師,深知每一名學生的背后是一個家庭,孩子的成長成才,是父母家人的期盼和希望。所以,老師們身兼數職,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孩子們,為他們的發展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更注重對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做人的教育。老師們深知,大多數學生雖然不可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但一定要讓他們成為一個善良、正直、負責任的人。
我們大馬三中的老師,上至領導,下到普通職工,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教書育人,任勞任怨。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都是最美教師!一個人走路,可能走得較快,但一群人一起走,會走得更遠。有這樣一群可愛、可親又可敬的教師,大馬三中一定會迎來新的輝煌!
黨的十九大已為我們鋪就宏偉藍圖,作為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唯有堅守心中的理想信念——不忘教育初心,牢記教師使命,才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相關熱詞搜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工作方案篇二
歷史從未停止前行的腳步,時代在期待中國共產黨新的出發。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提出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而這,也將是我們青少年的奮斗目標。
21世紀的青少年,不應只是懂得學習,或是沉迷于手機電腦等碎片式閱讀,而是應該多多關注國家大事,了解民生國情。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而這一切,與我們青少年息息相關。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需要銘記與傳承的態度。初心和使命是具有生命力的,是歷史性的,它們不僅發生在昨天,也活在今天,還向未來敞開。初心和使命需要銘記與傳承,因為它是我們的法寶,每一代人都有著不同的時代任務、時代需求,有著不同的時代風貌與時代精神,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變化,初心和使命都需要一代代的傳承,需要永世銘記。銘記一方面是為了懷念,為了讓英雄的精神永世長存,為了讓民族的歷史刻骨銘心;另一方面是為了傳承,沒有記憶、沒有遺產,也就沒有將來,厚重的歷史在我們面前敞開,我們需要走進,去了解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人民的歷史。只有銘記和傳承才能讓中國精神、中國夢活在當下。
十九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那么,為了實現中國夢,高舉社會主義旗幟,我們青少年又應該怎么做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遠大理想,勇擔歷史使命,把個人前途與祖國命運聯系在一起。其次,我們應努力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然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最后,培養和增強責任意識,關注國家發展,獻計獻策,并且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爭做優秀青少年。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書寫十九大的華麗篇章!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工作方案篇三
直到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上說的一句話,依然在我腦中徘徊,這句話是這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也就是說,中國夢的重大擔子,現在落在我們這些新時代青年的肩上了。
不知道你們走在校園上,有沒有留意到這么一條橫幅“學文習武兩不誤,保家衛國一肩挑。”這個是大學生征兵入伍的宣傳標語。但我覺得,它應該還有另一層意思:作為當代大學生,除了學業上的學習,還要時刻武裝自己的頭腦,把自身的發展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緊結合起來,主動承擔偉大的中國夢。
我們總感覺中國夢離我們很遠,我們瞎湊什么熱鬧。然而,在廣商,我看到過關心國家大事,具有鉆研精神的老師;我看到過樂于助人,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的師姐;我看到過嚴于律己,有思想有抱負的師兄;我還看到過集體觀念強,工作認真負責的同學。所以,我們并沒有瞎湊熱鬧,而是一點一滴地在為之努力。
你們知道1921年,中國共產黨剛成立那會,有多少名黨員嗎?五十多名。那現在呢,截止到2017年為止呢,又有多少名黨員?是以千萬作為單位算,八千九百多萬。在這么多名黨員里面,在大學里就成為黨員占的比例很大。也就是說,大學生里,是有很多人想要加入黨組織,成為黨員的。那么想要成為黨員的目的是什么,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也是實現中國夢的一個途徑。因為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全黨上下齊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回望過去,近現代史上的中國,經歷過一段陰暗而又艱難的日子,中國人遭列強欺辱,中國內政不穩,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所以,多少革命先烈的浴血犧牲,多少創業先驅的嘔心瀝血,多少仁人志士的不屈不撓,奮力抗戰,才換來今天中國的強大,才換來今天中國人能昂首挺胸。
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要牢記歷史,牢記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我們這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美好的現實!那我們要怎么做?從兩個方面來行動,一個是大方面,另一個是小方面。先說說大方面的:首先,要熱愛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因為祖國的自然資源是我們國家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可靠保障;其次,熱愛祖國的燦爛文化和民族精神,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就是因為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第三,熱愛自己的骨肉同胞。如果沒有千百萬名解放軍戰士和公安隊伍,沒有每個人的愛崗敬業,就沒有今天穩定的社會秩序。而小的方面是對于我們自身而言的,這表現于,我們在學習上的進取、生活上的恪守己心、工作上的嚴于律己、思想上的勇于探索。
十九大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而我們的初心是愛國,使命是實現中國夢。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也是我們身為一名大學生具有的優秀特質。這個優秀特質引導著我們在學習中,領會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義與精髓,也時刻提醒著我們保持初心,督促著我們爭做有理想,有擔當的優秀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