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廬山導游詞500字篇一
很高興和大家在這個風和日麗的陽春三月見面,我是你們的導游郎志偉,你們可以稱我為郎導。
你們抬頭看,那就是五老峰。多像一個仰面朝天的慈祥老人的面容。當地群眾會告訴你,他就是毛澤東。民間傳說毛澤東熱愛廬山,他來到這里就不肯走了,就在這里休息了!他化作了一座大山。
快看,這就是《望廬山瀑布》里提到的“三疊泉”瀑布了。廬山的瀑布群是有歷史的,歷代文人騷客在此賦尾搖風,故又稱“馬尾水”。關于廬山還有一個傳說呢!在周武王時,有一個方輔先生,同老子一道,騎著驢子入山煉丹,兩人最終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蛟S你們只知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卻不知道徐薿的《廬山瀑布》: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廬山是一座壘式形的斷續山,外險內秀。主峰是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散布在群山中的岡嶺有26座,峽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瀑布22條溪流18條湖潭14處。
時間也不早了,今天的參觀到此結束,希望你們常來游玩。祝你們一路順風,再見!
廬山導游詞500字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世界文化自然遺產旅游勝地——廬山,我是導游劉xx,大家叫我劉導。
廬山位于長江邊上,鄱陽湖畔,與魅力城市九江為伴。
形成名山、名湖、名江、名城為一體。
是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素有春如綠、夏如滴。
秋如醉、冬如玉之說,由于水汽充足,廬山的自然奇觀很多,“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說的是廬山雄渾的瀑布,“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的是廬山的氣候與眾不同,“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說的是廬山奇特的地貌,還有有瀑布云、佛光等自然景觀,由于地殼的變遷,廬山有第四季冰川峽谷,廬山還有很多人文景觀,既有中外別墅群,又是佛教圣地,吸引著古今中外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千古名句。
現在我們先來說說仙人洞這一風景點,傳說是呂洞賓修道成仙的地方,他天生在懸崖絕壁上,洞內有呂洞賓的塑像,洞內深處有一點泉,洞壁上刻著“天泉洞”和“洞天玉液”,泉水清冽,入口甘甜,據說當年呂洞賓就是飲這泉水而得道。
洞前的石壁上長著一顆石松,下面絕壁上刻著“縱覽云飛”四個大字,毛主席曾寫下“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詩句。
黃龍潭和烏龍潭,比鄰而居,傳說呂洞賓在這里制服了兩條龍,一條黃龍,一條烏龍,潭名因此而得,潭水清澈見底,很多游客在潭里戲水,流連忘返。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靈山秀水蘊育很多的特產,“廬山雨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就是朱德總司令對廬山上云霧茶的贊美,還有石魚、石雞。
石耳,聞名遐邇。
廬山樹竹花草、山澗瀑布,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匡廬奇秀甲天下”一點也不夸張。
但是美是留給大家欣賞的,希望大家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要保護好他們,把溫馨帶走,把真愛留下。
廬山導游詞500字篇三
各位團友,你們好!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廬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廬山的概況。1949年新中國成立,建國伊始,政府就開始謀劃修筑廬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組成廬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處,這年冬天,這條公路正式開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這條長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車。后來,人們稱這條公路為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盤山而進,有近四百處彎道,所以毛澤東在《登廬山》一詩中,有“躍上蔥蘢四百旋”之句,其實呀,這條公路的彎道只有399個彎,所以有人說,毛主席也是吹了一小點點牛的。這條公路廬山居民常稱之為“毛澤東路線”
1970年10月,廬山南部登山公路開工,第二年7月1日通車,人們把這條路稱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為上廬山的國內外游客,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條件。以后,又有人在廬山修筑數條纜車道與公路。
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xx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里創造了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傳為大禹時所作的《禹貢》及稍后的《山海經》,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6年,司馬遷“南登廬山”,并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淘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來到廬山,進行了杰出的文化藝術創作,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詩人相繼登山,寫詩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