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報告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報告。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報告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讀書心得報告封面篇一
我一直縈繞于懷的,是在寫博士論文開題報告的一年多時間里,導師薛瀾教授反復追問的一個問題:“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為什么發展不起來。”薛老師問題以其特有的儲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惱火又懊喪:這么簡單的道理,這么明顯的答案,到底哪兒不對了?!
奧妙就在于提出問題的“層次”。不同于政策研究報告,學術文章聚集理論層面、解決理論問題。理論是由一系列前設和術語構造的邏輯體系。特定領域的理論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疇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視角和范式下,理論才能夠對話;只有通過對話,理論才能夠發展。極少有碩博論文是創造新理論的,能這樣當然最好,但難度很大。我們多數是在既有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因此,在提出問題時,要以“內行”看得懂的術語和明確的邏輯來表述。
其次,選擇問題是一個“剝筍”的過程。理論問題總是深深地隱藏在紛繁復雜的現實背后,而發現理論問題,則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能力。理論思維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過初學者也不必望而卻步,大體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劃定一個“興趣范圍”,如半導體產業、信息產業、農村醫療、高等教育體制等,廣泛瀏覽相關的媒體報道、政府文獻和學術文章,找到其中的“癥結”或“熱點”。第二步,總結以往的研究者大體從哪些理論視角來分析“癥結”或“熱點”、運用了哪些理論工具,如公共財政的視角、社會沖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問題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們自己的研究空間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論是否無法解釋中國的問題?或者同一個問題能否用不同的理論來解釋?或者理論本身的前提假設、邏輯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點。不過還要注意我們研究在規定的一到兩年時間內,是否可能完成?資料獲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陳述問題?陳述問題實質上就是凝練核心觀點的過程。觀點應當來自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和總結,而不是為了套理論而“削足適履”。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充滿動態的、豐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當的術語、準確的邏輯表述出來呢?雄心勃勃的初學者往往提出宏偉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議是盡可能縮小研究范圍、明確研究對象,從而理清對象的內存邏輯,保證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規范的學術論文。如“中國半導體產業政策研究”就是一個非常含糊的陳述,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收縮話題:( 1 )時間:從 1980 年到 2017 年;( 2 )對象:政府的叛亂者和決策行為,而不是市場、企業、治理結構等;( 3 )視角:政治和政府理論中的精英研究;(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號文件和《電子振興》,這是發生在 1980 - 2017 年間半導體政策領域的兩個重大工程和兩個重要文件。通過這樣的明確界定,我們將目光集中在“政策過程”、“精英”、“共識”幾個顯而易見的概念上,問題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時,問題清楚了,我們在篩選信息和資料時也就有了明確的標準,在這個“信息冗余”的時代,能夠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首先需要將“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 ”與“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區分開來。我們在選擇研究問題的時候,需要了解該問題產生的背景和來龍去脈,如“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國外政府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政策和問題”等等,這些內容屬于“背景描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的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獻綜述是評論性的( review 就是“評論”的意思),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評論的主線,要按照問題展開,也就是說,別的學者是如何看待和解決你提出的問題的,他們的方法和理論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別的學者已經很完美地解決了你提出的問題,那就沒有重復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獻綜述的意涵,現來說說怎么做文獻綜述。雖說,盡可能廣泛地收集資料是負責任的研究態度,但如果缺乏標準,就極易將人引入文獻的泥沼。
技巧一:瞄準主流。主流文獻,如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專職部門的研究報告、重要化合物的觀點和論述等,是做文獻綜述的“必修課”。而多數大眾媒體上的相關報道或言論,雖然多少有點價值,但時間精力所限,可以從簡。怎樣摸清該領域的主流呢?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一是圖書館的中外學術期刊,找到一兩篇“經典”的文章后“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通常是不會忽略該領域的主流、經典文獻的。二是利用學校圖書館的“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數據庫檢索”和外文過刊閱覽室,能夠查到一些較為早期的經典文獻。三是國家圖書館,有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圖書,學校圖書館往往沒有收藏,但是國圖卻是一本不少(國內出版的所有圖書都要送繳國家圖書館),不僅如此,國圖還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國政治和政府的外文書籍,從互聯網上可以輕松查詢到。
技巧二:隨時整理,如對文獻進行分類,記錄文獻信息和藏書地點。做博士論文的時間很長,有的文獻看過了當時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來卻找不著了,所以有時記錄是很有必要的。羅仆人就積累有一份研究中國政策過程的書單,還特別記錄了圖書分類號碼和藏書地點。
讀書心得報告封面篇二
我一直縈繞于懷的,是在寫博士論文開題報告的一年多時間里,導師薛瀾教授反復追問的一個問題:“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為什么發展不起來?!毖蠋焼栴}以其特有的儲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惱火又懊喪:這么簡單的道理,這么明顯的答案,到底哪兒不對了?!
奧妙就在于提出問題的“層次”。不同于政策研究報告,學術文章聚集理論層面、解決理論問題。理論是由一系列前設和術語構造的邏輯體系。特定領域的理論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疇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視角和范式下,理論才能夠對話;只有通過對話,理論才能夠發展。極少有碩博論文是創造新理論的,能這樣當然最好,但難度很大。我們多數是在既有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因此,在提出問題時,要以“內行”看得懂的術語和明確的邏輯來表述。
其次,選擇問題是一個“剝筍”的過程。理論問題總是深深地隱藏在紛繁復雜的現實背后,而發現理論問題,則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能力。理論思維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過初學者也不必望而卻步,大體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劃定一個“興趣范圍”,如半導體產業、信息產業、農村醫療、高等教育體制等,廣泛瀏覽相關的媒體報道、政府文獻和學術文章,找到其中的“癥結”或“熱點”。第二步,總結以往的研究者大體從哪些理論視角來分析“癥結”或“熱點”、運用了哪些理論工具,如公共財政的視角、社會沖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問題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們自己的研究空間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論是否無法解釋中國的問題?或者同一個問題能否用不同的理論來解釋?或者理論本身的前提假設、邏輯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點。不過還要注意我們研究在規定的一到兩年時間內,是否可能完成?資料獲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陳述問題?陳述問題實質上就是凝練核心觀點的過程。觀點應當來自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和總結,而不是為了套理論而“削足適履”。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充滿動態的、豐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當的術語、準確的邏輯表述出來呢?雄心勃勃的初學者往往提出宏偉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議是盡可能縮小研究范圍、明確研究對象,從而理清對象的內存邏輯,保證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規范的學術論文。如“中國半導體產業政策研究”就是一個非常含糊的陳述,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收縮話題:( 1 )時間:從 1980 年到 2017 年;( 2 )對象:政府的叛亂者和決策行為,而不是市場、企業、治理結構等;( 3 )視角:政治和政府理論中的精英研究;(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號文件和《電子振興》,這是發生在 1980 - 2017 年間半導體政策領域的兩個重大工程和兩個重要文件。通過這樣的明確界定,我們將目光集中在“政策過程”、“精英”、“共識”幾個顯而易見的概念上,問題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時,問題清楚了,我們在篩選信息和資料時也就有了明確的標準,在這個“信息冗余”的時代,能夠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首先需要將“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 ”與“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區分開來。我們在選擇研究問題的時候,需要了解該問題產生的背景和來龍去脈,如“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國外政府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政策和問題”等等,這些內容屬于“背景描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的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拔墨I綜述”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獻綜述是評論性的( review 就是“評論”的意思),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評論的主線,要按照問題展開,也就是說,別的學者是如何看待和解決你提出的問題的,他們的方法和理論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別的學者已經很完美地解決了你提出的問題,那就沒有重復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獻綜述的意涵,現來說說怎么做文獻綜述。雖說,盡可能廣泛地收集資料是負責任的研究態度,但如果缺乏標準,就極易將人引入文獻的泥沼。
技巧一:瞄準主流。主流文獻,如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專職部門的研究報告、重要化合物的觀點和論述等,是做文獻綜述的“必修課”。而多數大眾媒體上的相關報道或言論,雖然多少有點價值,但時間精力所限,可以從簡。怎樣摸清該領域的主流呢?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一是圖書館的中外學術期刊,找到一兩篇“經典”的文章后“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通常是不會忽略該領域的主流、經典文獻的。二是利用學校圖書館的“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數據庫檢索”和外文過刊閱覽室,能夠查到一些較為早期的經典文獻。三是國家圖書館,有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圖書,學校圖書館往往沒有收藏,但是國圖卻是一本不少(國內出版的所有圖書都要送繳國家圖書館),不僅如此,國圖還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國政治和政府的外文書籍,從互聯網上可以輕松查詢到。
論文時就積累了大量“干貨”,可以隨時享用。
讀書心得報告封面篇三
一、思想表現
在本年度中,我認真檢查自己的工作思路,吸取以往管理上的教訓和經驗,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時時處處不忘加強思想政治學習,并且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參加學校各類教育培訓,及時做好反思和小結,通過學習,豐富了自己的理論水平,提高了責任心,使自己在教學管理方面走向更加成熟。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從不因為個人的私事耽誤工作,并積極運用有效的工作時間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
二、工作表現
1、學校工作方面:
辦公室副主任崗位上,能夠以學校大局為重,協調各處工作,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曉”,起好橋梁溝通作用。規范公文處理,做好學校各項檢查工作的資料準備和接待工作,信息報送認真及時,在區第六屆“婺城教育好新聞”評比中獲區三等獎。婺城區“印象視覺”杯“我心中最美教師”征文比賽中獲區三等獎。
教務主任崗位上,能正確定位,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努力做好校長的助手。在工作中能以大局出發,為教師著想,常常帶著思考深入到師生中去,傾聽他們的意愿,教務工作基本能滿足全體教師的要求。(1)在校長的指導下,制訂好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并組織實施,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有針對性、實效性。
展,組織好學生的競賽活動。按時完成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工作,對教師的教學起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2、教學工作方面:
每節課上課之前,做好充分準備,對教材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認真鉆研探索、充分了解了教材的章節結構、重點與難點,結合學生學習的特點,考慮每節課的教法,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等。積極參加校內外的教學研討活動,虛心向同事和同行們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課堂教學中,關注全體學生,同時,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后輔導時,注意“兩手抓”:一方面培養好尖子生,一方面通過尖子生帶動后進生,以先進協助后進,以好帶差,促進雙贏效果。課后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建立好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在2015年中考中,所教班級數學成績良好。
三、工作中的不足
1、缺乏教研教改意識,對論文撰寫和課題研究工作不夠重視,教研水平提高緩慢。
2、工作中經??紤]得不夠周全,不夠細致,有時候工作還比較急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多向其他領導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端正思想作風,提高能力,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做好學校教學教育管理工作,豐富實踐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時間真如沙漏中的流沙,不知不覺,我已經在竹林這片熱土上工作生活了四個年頭?;仡櫧衲甑墓ぷ鳎驗樾菁?,我沒有什么大的作為。但是,從教以來,我一直廉潔自律,與家長和學生保持恰當的距離。工作期間,牢記工作紀律,按時上下班,認真完成學校安排的各項任務。
教師的工作時瑣碎的,在這瑣碎的生活中,蘊藏著許多家庭的喜怒哀樂,點亮了許多家庭希望的明燈。今年,我榮升為一位母親,在陪伴孩子出生、成長的歷程中,對此更是深有體會。一個學生,不管其學習成績怎么樣,不論其有什么樣的缺點,他始終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是一個家庭生命的延續,家長對他的第一個期望是健康茁壯地成長。明白了這些,我在工作中格外注意,鼓勵學生,發現他的點滴進步,體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反復,并及時了解,幫助教育學生。慢慢地,感覺自己對待學生的態度和藹了,與學生的關系更和諧了,學生有心里話愿意和我分享了。愛學生,得到學生的信任,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在擔任七年級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我覺得非??鞓?,非常自豪。歷史不僅僅是發生在過去的事件的串聯,而且是一個民族的誕生與發展史,其中有輝煌有落寞,有燦爛有衰落,有榮光有屈辱。在課程設計上,我注意在是實現知識目標的同時,兼重能力與情感目標的實現。在學習《宋元時期的科學技術》一課時,學生對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驚嘆不已,在課堂的最后,我振臂一呼“作為一個中國人”,學生不約而同的大喊:“自豪,我驕傲!”那一刻,我幾乎感動得熱淚盈眶。但是,受教學經驗及閱歷的局限,對于歷史這一學科,我只能做到對課本上現有知識的全面把握,對課本的整合、拓展、挖掘能力還正在培養,更不能站在中考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的指導。然而我堅信,經過積累,這種能力我是可以擁有的。 在工作過程中,我還存在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我把它總結為“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在教學工作中,有時候,自己的一些想法是很有可行性的。例如,在七年級室外的走廊上打造一個中國古代史長廊,通過同學們自己搜集和教師提供素材,讓大家在緊張的學習之余,瀏覽一些歷史故事、圖片,對學生應該是很有幫助的。但是,由于瞻前顧后,前怕狼后怕虎,種種想法沒有落實在行動上。周校長曾說過“一個人什么也不做,肯定不會有人批評,而正是在一次次地接受批評與虛心改正的過程中,人才會有所進步?!苯窈?,我應該更豁達一些,勇于去創新,勇于去接受挑戰。
焦裕祿同志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的精神讓我震撼,各位同事為學生前途而廢寢忘食的態度使我自愧不如,這些都是我前進的方向,精神的食糧。學校是學生成長的主要場所,這里的一草一木,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老師是學生們學習的重要榜樣。在我因為頭暈無法站著上課時,同學們體貼地請我坐下稍作休整,課上認真聽講,課下還對我噓寒問暖。那時,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我的付出是值得的,作為育人的重要場所,我們的教育目的達到了。我們的學生學會了關懷他人,知道了感恩,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會學生怎樣去面對責任。
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在教師隊伍中的帶頭作用還沒有發揮出來,而大家卻處處帶動著我,影響著我,也督促著我,鞭策著我。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看到別人的長處而不善于學習,那么自己將會越拉越遠。通過一次次地反思與總結,一次次地剖析與改正,我堅信,我一定會不斷完善自我,并在教書育人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竹林鎮初級中學 劉露
懷著對教育的夢想,我捧著一顆火熱的心踏上了神圣的講臺。一學期已過去,新的學期即將來臨,在這半年里我深刻體會到了做老師的艱辛和快樂,我把自己的青春傾注于我所鐘愛的教育事業上,傾注于每一個學生身上。一個學期的工作已結束,收獲不少,下面我對上學期的工作作一匯報,為新學期的工作確立新的目標。
(一)、思想政治方面 想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首先應該有一個健康進步的思想。我在師德上首先嚴格要求自己。與時俱進,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我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培訓,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每周五我認真進行政治學習,并做好學習筆記。我還深知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先以身作則,時時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人格、行為去感染學生。作為一名教師,自身的師表形象要時刻注意,在工作中我積極、主動、勤懇、責任心強,樂于接受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勞任怨。在不斷地學習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覺悟、理論水平、業務能力都得到較快的提高。
對待學校分配的工作,在思想上不敢有半點懈怠,積極認真的去完成,向優秀的同志看齊,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不甘于平淡,不流于平庸. 在與人相處中,做到謙虛謹慎,與人為善,遵守勞動紀律,不遲到,不早退。
(二)工作方面
1、教學工作
我自參加教學工作以來,兢兢業業,刻苦鉆研,不管是新課還是復習課,我從不上無準備的課,每一天晚上,無論多忙多累,我都習慣于將當天的教學內容回顧一遍,并把第二天要學的東西瀏覽一遍,做到心中有數。走進課堂,我都是以飽滿的熱情來面對我的學生,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我注重抓實抓穩,爭取做到,教過一課,消化一課,不留后患,并且注重在教學中進行自我的更新,將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模式運用到數學教學實踐中,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每個單元結束時,我都要在整理和復習時,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去回顧本單元學過的內容,自己去查缺補漏,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有個整體的認識,理清知識體系,學會用聯系的方法來學習,從而形成一種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貫徹抓兩頭,帶中間的方法,既保證聰明的孩子有空間,又不放棄任何一個差生。 在教學工作上,我能注意多向同事請教,平時自己也注重多看成功課例,多聽示范課,然后具體分析,深入探討。所以在這學期的各種教學活動中,我覺得還是取得了令自己滿意的成績,不過成績已成為過去更長更遠的路還要一步一步的走,今后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學習、提高。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能盡量因材施教,我播撒的辛勤汗水終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我班本科人均成績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差生的輔導工作是更上一層樓,得到了校領導、家長、學生的肯定和好評。
對于學校領導下達的任務,我都會認真去完成。在工作中,我總是默默無聞地表現。
在抓學生常規方面,我是高標準,嚴要求,自開學對學生抓常規教育以來,我經常利用各種可能種用的機會對全體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對一些頑皮的學生所犯的錯誤,我會緊抓不放,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批評和耐心的輔導。在部分老師的鼎力支持,我們的教育是成功的,令人滿意的。當然,由于學生年齡小,好的行為習慣不能長久保持,“冷熱病”重,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給他們做正確的進一步的引導。要可能地把工作做細、做實、做活。
2、班主任工作
在擔任三年級(5)班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做到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重視班風、學風的培養,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嚴格管理,積極與家長配合,研究學生的有效方法。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擔任班主任工作期間,針對學生常規工作常抓不懈,實施制度量化制度的管理。培養學生養成學習、清潔衛生等良好的習慣。努力創造一個團結向上,富有朝氣的班集體。
由于我剛參加工作,在許多方面還處在摸索階段,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還有不足之處,但我會以一顆謙虛的態度來進行我的工作,以此來完善我工作中的不足,讓自己在不斷的實踐中茁壯的成長,也讓自己無愧于教師這一神圣的稱號。
2015年1月2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