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一
《女媧造人》是一篇神話故事,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想象奇特,構思巧妙,文字通俗易懂,讀來很容易使人們仿佛置身于生命初創的原始世界中,感受著人類誕生后的歡欣與愉快。
教學本文時,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神話的特點,學會運用想象去豐富故事情節、豐富人物形象。
首先,我讓學生觀看有關神話的幻燈片,讓學生猜出相應的神話故事,并歸納有關神話的特點。這一環節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又有利于課堂氣氛的調節,縮小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陌生感,同時也是一種導入課文的方式。
其次,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增加學生的詞匯積累。
第三,通過預設的問題總體把握本文的故事情節,感受女媧的人物形象,從而達到對課文整體把握的目的。讓學生感受到女媧不僅是一個神,神通廣大,無所不能;還是一個人,是一個母親,有母親的情懷,有勤勞的品質。
第四,在講課過程中,我還讓學生將課文與《風俗通》里的原文作了對比閱讀,看看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最后得出結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白了想象的方法和要求。
第五,學以致用。經過以上幾個環節后,我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神話知識和想象的方法去改寫《嫦娥奔月》的故事,這既是對文本的一個拓展,也是對所學內容的再次鞏固。
總之,五個環節的設置,有一定的梯度,遵循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知道再什么時間學習什么,知道該怎么學。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二
這節課讓我收獲頗多,下面我就這節課各環節的得與失進行一下分析。
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較好地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努力地方向。課堂上用一組圖片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了課堂氣氛。其次,通過比較閱讀(課文內容和課后一則寫《女媧造人》的簡短文章《風俗通》)讓學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寫法,整堂課的環節較為流暢,學生也易把握。 讓學生把自己了解的有關造人的故事表述出來。這樣做,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鍛煉了他們的膽量。尤其對女媧造人的動機做了大膽的想象,閃現了一個又一個思維的火花,如“人間混亂,女媧造人是為了管理這個世界”;“和盤古比賽,盤古造出了各種獸,女媧造出了人”;“女媧無意間造出了人”……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得到了訓練。針對學生習作情況,我還專門讓學生朗讀了女媧造人的過程,讓他們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
1、教學中很大一部分時間讓學生比較閱讀,說出課文好在什么地方。很多學生一想到比較閱讀,并要說出異同,就變得很嚴肅,開始上課對課文產生的喜愛之情一下子就被拋開了,好像是又去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也是課堂顯得沉悶的原因。
2、課堂評價不到位。如有學生提出“女媧到哪去了?”這個問題時,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對以神話形式解答的學生,我沒能給予肯定,只對一位回答 “女媧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學生極其贊賞。這個評價說明我本身的教育機智不夠,對問題的認識較窄。
3、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 ,在學生質疑這個環節,學生問題較多,當超過我規定的時間時,我為了能盡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采用了較生硬的方式,直接過渡,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缺憾。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三
《女媧造人》這篇文章是人教版語文書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文章,這個單元所選的課文體裁多樣,有童話、神話、寓言和詩歌,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通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或揭露鞭撻現實生活中的丑惡,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贊美呼喚人間真情。想象豐富奇特,引人遐思。童話、神話和寓言一般稱作想像和幻想類作品,想像力豐富是它們的共同特征;所選詩歌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帶有濃厚的想像色彩。本單元就是在引導學生領略由“想像”創造出來的“別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時,讓學生對聯想和想像有初步的了解,培養他們的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而這篇文章就是一篇想象豐富的神話,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擴寫,再現女媧造人的整個過程,使得這個古老的傳說充滿生活氣息;同時這篇文章所塑造的女媧形象又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創造人類的無所不能的神的形象,而是通過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設計完善了女媧的形象,從神的角度把女媧再還原成一個生動充滿靈性和飽含母性的人的形象。
所以我總結了這篇文章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想象大膽新奇,語言生動有趣,既而定下了文章的教學目標:第一,了解神話,解讀文章內容;第二,通過聽課文看動畫,分析感受女媧形象,體會作者情感;第三,了解并初步學習運用想象和聯想。 我的教學設想是首先向學生介紹神話這種體裁,然后再聽文章讓學生感受女媧的神性,第三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共同思考,一起解決,引導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女媧的人性,最后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聯想,對故事進行改編。最重要的是第三點,我真的很希望學生可以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學生的表現也確實不錯。除了一些細節上的問題還不夠完善,但總體環節的安排和設計感覺比較流暢。但是對女媧形象的分析我感覺不夠深入,流于表面,學生對女媧的形象并不能很好的體會。
上完課之后我又聽了其他三位老師的課,一個上午確實充實,就是太累。后來還聽了幾個評委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對于這一課,我也有了進一步的反思。 第一,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充分調動起來,課堂的主動性有體現,學生的答案可能并不一定很好,但很積極,他們特別需要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好學生真的是夸出來的。帶初一的學生跟帶初三真的差別很大?。?/p>
第二,在這一課上,我最想讓學生多花時間的就是對女媧造人的改編,但時間上還是有點緊。其實,一節課能讓學生學到一點東西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我們老師往往都很急,巴不得把自己的所有都掏出來給學生,我也不例外。在取舍上沒有做到更大膽。
第三,忽視了字詞。這是評委楊校長給的建議,我深以為然。最基礎的東西往往是最重要的但卻容易被忽視,一直以來我都是讓學生讀讀寫寫就算了,而沒有更進一步去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生字詞。這是我以后要努力改進的一點。
最后,還有一個困惑,聽課文朗讀時究竟是單純的聽錄音好還是配上動畫好一點?是不是配上動畫就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壓縮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希望同事們能指點迷津。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四
本文是一篇神話故事,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想象奇特,文字通俗易懂,洋溢著人類誕生后的歡欣與喜悅。
學習本文時,我首先用“人”的謎語引出“人是從哪里來的問題”,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又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由課題引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由此了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了解,以“女媧是人是神”為導線,引導學生辯論女媧的神性及人性,得出女媧亦人亦神的人物形象。拓展將課文與《風俗通》里的兩則短文對比閱讀,看看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學生閱讀后得出結論:課文豐富了女媧為什么造人、怎樣造人、造人以后的喜悅、造人的辛勞、怎樣造更多的人、怎樣讓人類自己繁衍生息等內容。通過析讀這些相關語段,學生明確了作者是借助想象來豐富情節,借助描寫來豐富細節的。而最能體現作者想象力的就是其中對人類誕生后喜悅心情的描寫,讓學生找到句子,對出感情。在擴展其他神話故事,引出神話的概念。最后的作業練習:對女媧造人的動機、經過作另一種推測,說說你編的《女媧造人》。這一訓練環節的設計,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關于人類起源、進化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不足之處:
1、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在處理環節板塊之間的銜接上做的不到位。
2、讀的不夠,因為文章長度的原因,只能利用早自習時讓學生提前閱讀,課上沒有留下充足的時間給學生朗讀。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五
十一二歲,正是花一樣的季節,愛做夢的年紀。這個季節的孩子們還保留著那份原始的純真,用善良的眼睛打量著這個奇異多彩的世界,用豐富的想象去解釋成人們習以為常的世間萬物。這才是真正的孩子。
要是能讓孩子們把這份純真、這份善良,還有這難能可貴的豐富的想象力更長久地葆有,而不是過早地被紛擾的現實世界壓榨殆盡,那該多好。
我愿盡我所能。
《女媧造人》是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一單元可以稱為“想象世界”,體裁上分別是童話、神話以及寓言,目的在于通過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心靈的天空自由遨翔。
《女媧造人》是一篇神話故事,生動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想象奇特,構思巧妙,文字親切,讀來很容易使我們仿佛置身于生命初創的原始沖動中,感受著人類誕生后的歡欣與愉快。所以,上課前,我把《女媧造人》的教學初衷和教學重點定位于培養學生的大膽而新奇的想象力,用五彩斑斕的想象編織學生心靈的彩虹。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給了同學們充分想象的思維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他們盡情發揮。
一、比較閱讀,體會想象。
首先從“是真的嗎”導入,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的探究欲,激活了課堂氣氛。
緊接著,讓同學們講述自己熟悉的中國神話故事,同學們興味盎然,一下子就把同學們引入了想象世界,效果良好。
在布置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前,我從學法上對同學們進行了快速閱讀方法指導。讀完后再比較《女媧造人》與《風俗通》里的記載,看看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同學們通過比較,得出結論:課文豐富了女媧為什么造人、怎樣造人、造人以后的喜悅、造人的辛勞、怎樣造更多的人、怎樣讓人類自己繁衍生息等內容。
二.賞讀文本,品味想象。
語文學習必須注重情感體驗,沒有情感體驗就談不上感悟。而情感性正是《女媧造人》最突出的特點之一,也是女媧這一形象可愛可親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用了大量時間,通過小組交流,讓同學們找出課文中蘊含著豐富情感的句子并美讀這些句子。在這個環節中,同學們體會到了課文流露的喜悅之感,感受到了課文因運用豐富的想象而產生的藝術魅力,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析讀這些相關語段,學生明確了作者是借助想象和細節描寫來豐富人物形象的。同時同學們還認識到:女媧不僅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神,還是一個人,有著人的七情六欲;女媧更是一位母親,有著母性的溫情。首先,她“神”通廣大,卻也有著“人”的孤獨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想到“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么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會笑,她會假裝生氣,她甚至會靈機一動:“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為什么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就是因為她的這種創造力,誕生了人類。其次,她享受到了做母親的天倫之樂,忙忙碌碌,勤勞而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態,人的智慧,人的生活體驗。從她身上,我們看到神話的情節是想象的,但情感是真實的,是合乎人的現實生活的情理的。
三.以讀促寫,放飛想象。
有了以上認識做鋪墊,我順勢安排學生嘗試創編,放飛想象,當堂寫作——新編《女媧造人》,給孩子們的想象插上翅膀,讓他們在快樂的、自由的空間里遨游。因為這才是孩子們所渴望的課堂,也是新課標提倡的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的過程。同學們都能發揮想象,寫出了比較精彩的創編作品。于是,交流展示創編作品也理所當然地成了本節課的一個亮點。
或許,語文教學始終是一門不斷超越的藝術,細思本節課,以下地方還值得改進。
1、課堂評價不到位。對學生的回答有時沒能給予肯定,同時,在課堂上沒有充分發動學生相互作點評。
2、個別教學環節之間過渡不太自然,有時顯得生硬。
3、板書有待提高,平日要加強書法練習,特別是粉筆字。
孩子的天空是純凈的,只有至真至善至美的圖畫,才能與之匹配。那一雙稚嫩的手,還需要我們老師去扶助;那一雙空明的眼,還需要我們老師去鼓勵;那一片絢爛的想象空間,還需要我們老師去指引。如果我的這一堂課做了些有益的事情,我心足矣!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六
按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扎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聯想、想象力,發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個性,健全人格。為此,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選擇了神話《女禍造人》作為本節課材料,對學生進行聯想、想象力的訓練。
有教育機智。當天,全年級學生都歡歡喜喜去財大看話劇,僅留下上課的這個班不能去,學生們老大不高興,又加上突然下雨,天氣很冷,學生冒雨跑到階梯教室。我一下想到學生昨天剛興高采烈地學習吟唱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當即讓語文科代表黃伊伊領唱。氣氛一下活躍起來。
1、點擊了學生的興奮點:
首先,選的文章是神話傳說,是六年級學生最為感興趣的。
其次,課前唱歌讓學生情緒由陰轉晴,進而讓學生講自己看過或聽過的神話故事,課堂上晴朗起來,再由師以“人,是從哪里來的?對這個有趣的話題我的祖先是怎樣理解和想象的?”幾個問題將學生閱讀欲望撩撥到極致。
2、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以講故事,創編神話故事等比賽形式刺激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主動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點帶面,全體參與,讓學生在競爭中各有所得。
3、聯想、想象能力的遷移。最后環節讓學生創編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學生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每個小組都熱火朝天,七嘴八舌,更有幾個小組提出創編課本劇,并當堂表演,將整個課堂氣氛拉向高潮,學生潛能得到極大挖掘。
1、沒有真正貫徹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理念。幾個教學環節皆在老師主觀引導下進行。尤其當下課鈴響起,而學生課本劇的表演正濃,學生們和聽課老師們也正聽得如癡如醉時,我卻因為是公開課而打斷學生的表演。后來雖然又讓學生繼續表演,但已影響了學生的情緒。沒有很好貫徹“以學論教,教是為了促進學”的課改觀念。
2、課堂評價不到位。如有學生提出“女媧到哪去了?”這個問題時,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對以神話形式解答的`學生,我沒能給予肯定,只對一位回答“女媧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學生極其贊賞。這個評價說明我本身的教育機智不夠,對問題的認識較窄。學生劉莫的點評非常不錯,可我沒能充分贊賞。
3、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在學生質疑這個環節,學生問題較多,當超過我規定的時間時,我為了能盡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采用了較生硬的方式,直接過渡,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
女媧造人教學反思篇七
《女媧造人》是一篇神話,故事性強,學生比較感興趣。針對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感性思維活躍的特點,我是這樣設計的:我通過幾張盤古開天辟地的圖片引出神話故事導入文本,使學生對神話有一個感性認識;然后接著說盤古開天辟地后地球上什么都有了,單單缺少什么?為話題,引出“女媧造人”這則神話故事。通過朗讀使學生了解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通過學習研討劃出描寫女媧的重要句子來體會女媧的形象;通過分析女媧的形象,理解神話中想象的魅力;通過與《風俗通》對比感知怎樣在神話中運用想象;通過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找出神話故事的共同特點;通過擴寫《夸父追日》的小片段,激發、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下面我就這節課各環節的得與失進行一下分析。
得:這個環節,同學們反應很靈敏,一看就知道是《盤古開天辟地》,從這個故事引出“神話”,讓學生知道神話的是怎么產生的,引出神話的定義,接著說盤古開天辟地后地球上什么都有了,單單缺少什么?為話題很自然的引入課題。
失:有點緊張,忘記書寫課題。
得:通過帶著問題走進課文,學生帶著問題朗讀目的性更強,朗讀更認真,教師和學生比賽朗讀,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教師示范朗讀有時要比播放錄音效果更好。老師問問題的技巧很重要,我讓學生根據我的提示回答,學生很輕松的就回答出來。提示語很好。
失:教師應該相信學生,其實他們并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差。
1、鮮明的人物形象
得:這個環節讓學生在文中用波浪線劃出描寫女媧的重要句子,培養了閱讀的方法。學生能夠很好的理解女媧的形象,并且說出了:活潑的女媧、孤獨的女媧、慈祥的女媧等我沒有想到的答案,說明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觀察角度。
失:女媧華夏民族母親的形象應讓學生再充分體會一下。
2、課堂小練筆
得:這一環節學生寫的非常好,全體學生都動筆寫了,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學會仿寫,了解這種開放性的題,只要你回答的有道理就是正確的。
失:總結歸納的地方如果能引導學生自己結合課文中具體的句子去說,可能效果會比現在的還好,多數學生寫的有些籠統,不深入。
比較課文與《風俗通》中的短文。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課文中哪些情節更能體現作者的想像力?(小組討論。要求學生篩選出聯想想像的內容,和《風俗通》對比,解題思路:先從課文中標出《風俗通》神話故事中的內容,其余就是豐富補充的內容。)
得:這個環節教師出示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做題很有幫助。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
失:學生討論不是很積極。個別學生沒有動起來。
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
這些神話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特點?
得:學生知道許多神話故事,有這么多神話故事更能找出神話的特點,有利于學生理解神話的特點。
失:學生只找出兩點,對于美好的情感教師引導的不是很到位。
得:拓展《夸父追日》的片段擴寫,緊扣這篇課文的開頭,使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得到了落實。學生自寫自評,其中有一些是我都沒有想到的。
失:當時如果我能展示一下學生的練筆,可能學生會更感興趣。
得:推薦閱讀袁珂《中國古代神話》和施瓦布(德)《希臘神話故事》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失:最后時間有些倉促。
這節課讓我收獲頗多,下面再談談我這節課的所得。
對環節的安排有了更明確的認識。一堂課的各個環節應該是緊密連接的。各個環節的安排應該由淺入深,前一個環節為后一個環節做鋪墊,后一個環節是前一個環節拓展或升華。并且各個環節應該前后呼應、緊扣主題。
明白了教師的情緒在一堂課中的作用。教師的情緒會感染學生,當老師很投入,激情澎湃的時候,學生就會被你所吸引也投入到文本中去,和老師一起去探尋文本的秘密。
最大的所得是發現了自身的缺點,有了改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