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必修二篇一
柳詞給我們的印象是婉約,是“楊柳岸曉風殘月”般的無奈、凄清與孤獨。然而,柳永的詞也有大氣磅礴的豪放,如本首《望海潮》便是。這首柳永自創詞牌而成的詞,將杭州市區繁華、錢塘潮涌和西湖景美充分展現,顯現出詞人婉約之外的另一風格。在這首詞中,詞人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表達了對太平盛世安樂生活的熱情贊美。
(2)離愁與相思——《雨霖鈴》
詞人以冷落的秋景作為襯托,表達和情人難分難舍的離愁別恨。在傾吐深深離愁時,抒發了對自身遭遇的感慨和壓抑的憤懣。仕途失意的仰郁心情和失去愛情慰藉的痛苦交織在一起,情調凄惻,哀婉,意致綿密。
(3)懷古與思今——《念奴嬌·赤壁懷古》
既認知人生如夢,又極寫人生之輝煌,使人難辨其究竟消極還是積極,人生功業雖輝煌而終歸于夢,但縱使如夢畢竟曾經輝煌,也許如夢的輝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古往與今來,哲理與人生,在雄長豪宕壯麗恢弘之中,隱然一種低徊婉轉深隱幽微的情思綿綿不盡。
(4)風雨與人生——《定風波》
人生不經幾番風雨,便難徹悟。東坡一生多遭困頓躓踣,仕途幾經沉浮。這首詞,詩人以小見大,由偶然遇到的一場風雨,想到了人生路途中的風風雨雨,透射出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充滿了人生哲理。此等佳構,非大家而不能為。
(5)孤獨與憤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全詞登臨感懷,眼底江山與心頭抱負兩相融會,孤獨、寂寞、悲愴、憤慨之情溢于言表,讀來令人扼腕、浩嘆!是對辛棄疾生活著的那個時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較真實的現實內容。
(6)苦悶與理想——《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一是抗敵救國的雄圖大志,二是對恢復大業的深謀遠慮和為國效勞的忠心。詞人堅決主張抗金,而又反對冒進輕敵的思想,既有對淪陷區人民的同情,又暴露南宋政治的腐敗,亦流露出詞人報國無門的苦悶。
(7)相思與秋意——《醉花陰》
(8)遭遇與呼喊——《聲聲慢》
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她和著血淚寫下了這千古絕唱——《聲聲慢》。全詞透過對殘秋景象層層的描述,以表現詞人離亂的苦楚,和憂患余生的悲哀。
(9)忠勇與團結——《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強暴的英雄形象和他深明大義、“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貴品質以及廉頗忠于趙國、勇于改過的可貴精神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人生的歷程中,我們當以國家集體利益為重,必要時哪怕犧牲個人利益也要顧全大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美好的品德。同時,通過學習本文也讓我們明白內部的團結對于一個國家的鞏固和安全是多么重要。
(10)信念與氣節——《蘇武傳》
兩千年前,在北海邊上,有一位杖節牧羊的老人,他堅守著熱愛祖國、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在饑寒交迫中艱難地生存著,在他的身上體現了“富貴不能_、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傳統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氣節,令人肅然起敬。他沒有在敵人的_威面前屈服,也沒有在金錢、富貴面前動心。為了遠大的理想、為了親愛的祖國,他餐冰臥雪、不辱使命,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堅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來,這種英勇義舉激勵著千秋萬代的華夏兒女奮然前行。可以說,蘇武,真正稱得上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11)治學與人格——《張衡傳》
張衡的高尚品德表現在:(1)“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寫作上“精思傅會”,科學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貢獻卓越;(2)“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不慕當世”;(3)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諫王侯,整治法度收擒_黨。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必修二篇二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試,閱卷老師打分時,第一眼,看的是字跡。因此,寫作文必須要把字寫好。記住,考作文考的是內容,而不是書法,切忌字跡潦草。
考試作文中,要注意及時分段,三四個段落顯得少了,八九個段落,顯得瑣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況,段落以五六個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潔,不要涂改得亂七八糟。一般來說,考試作文每段最好別超過5行,頂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一旦給閱卷老師視覺上的疲勞,影響他的心理,分數就受影響。
考試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顏色印刷的方格。建議考生用不淺不深、筆畫不粗不細的藍色中性筆寫作文。這樣的作文寫出來,與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視覺對比,在視覺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分數上可能就會占便宜。寫作文的時候,建議占方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這樣,顯得卷面美觀。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頭作文”也要不得。建議考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開頭結尾占兩行半,頂多不能超過三行半。視覺會有瞬間的疲勞,也會影響閱卷老師的情緒。
考試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來擬定題目,題目不宜太長和太短,一個好的題目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擬題的辦法有2個,一是平時歸納總結一下作文老師講述的擬題技巧。二是考生翻閱最近一年的讀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訂本,根據題材,選擇幾十個比較精彩的標題,背下來,考試的時候可能依葫蘆畫瓢地就能采用到。
考試作文的開頭方法很多:六要素開頭法、題記開頭法、懸念開頭法、引名句開頭法、排比句開頭法、擬人式開頭法、設問式開頭法、對偶式開頭法、博喻加對仗開頭法、合用修辭開頭法、巧述典故開頭法、解題式開頭法、名人問答開頭法、詩文引用開頭法。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時候,腦子里會閃現出上述前七八個開頭方法。
結尾也很重要。一般來說,結尾是總結全文。如果是記敘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議論文,則要注意歸納。無論如何,最好要扣準標題。怎么扣呢?如果你實在拿不準,就在結尾段的第一句,把題目說一下,然后歸納全文觀點就是了。
在具體操作的時候,列提綱很關鍵。譬如,寫記敘文要設計好開頭結尾,同時要把你敘述的事情分成幾個層次,一個層次是一段,中間如果能設置好一個過渡句或過渡段更好。列提綱的時候,一定要把開頭結尾寫詳細些,中間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話語或名言俗語、詩詞典故,要寫準。一個合格的學生,列提綱,大約5分鐘到8分鐘。時間要掌握好,提綱就要簡練些。
寫作文,要么是記敘文,要么是議論文。一般來說,多是“總-分-總”結構。記敘文的結尾要注意抒情和總結哲理,議論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結構,中間的3或4,是分層解題。當然也可以靈活采用夾敘夾議的手法。但是注意,千萬別議論文說了那么多事例卻不歸納主題,記敘文忘記說事卻議論過多。因此,寫考試作文,事先要想好了。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必修二篇三
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對人民生活安定、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是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則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1)供求影響價格;
(2)價值決定價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1)調節產量;
(2)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1)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居民的當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費的總量就越大;
(2)居民消費水平也受未來預期收入的影響。
(3)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聯系。
(4)物價的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
(5)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
(4)物價總水平也會影響消費。國家應該加強宏觀調控,抑制通貨膨脹,穩定物價。
(1)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求實心理。
(2)正確的消費觀念: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8.正確的金錢觀:
(1)要取之有道;(2)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必修二篇四
1、漢:
(1)中央:漢初,丞相位高權重———漢武帝時期,“內外朝”:加強皇權
(2)地方:漢初,郡國并行制————漢武帝的“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
3、宋:
(1)中央: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權,加強皇權
4、元:
(1)中央:設中書省:元后期,相權擴大,皇權受到限制
(2)地方:行省制:加強集權,鞏固統一,重大變革,省制開端
1、皇帝制度的發展和皇權的加強
2、制度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3、始終存在兩對矛盾的斗爭
1、君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
2、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勢力不斷削弱
1、積極影響: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
2、消極影響:高度的中央集權,造成地方官對中央和君主的絕對依賴,難免人浮于事;地方沒有相應的自主權,也難以實施有效的管理。
1、中央集權是我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在演變過程中,反映出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3、在我國封建社會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考試和選官制度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必修二篇五
1、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
2、以亂易整,不武。(用散亂來代替整齊,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復命的,那是沒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卻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義的)。
1、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那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呢)。
2、其無禮于晉。(介詞結構后置句)(因為鄭伯(曾經)對待晉侯沒有禮貌)。
3、亡鄭而有益于君。(介詞結構后置句)(倘使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
4、王拜送于庭。(狀語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
5、及賓客知其事者。(“者”,定語后置的標志)(太子和他的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
1、晉軍函陵。(晉國軍隊駐扎(在)函陵)。
2、敢以煩執事?(我怎么敢用(這件事)來煩勞您)。
3、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如果放棄進攻鄭國而把它作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現在的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來購取他的頭顱)。
5、人不敢與忤視。(人們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都被殺死或沒收入官為奴)。
2、而燕見陵之恥除矣。(而且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去了)。
3、若屬皆且為所虜。(我們這些人都要被他俘虜了)。
1.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內通“納”)。
2.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5.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
1.沛公居山東時古:崤山以東地區今:山東省。
2.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古:黃河以北、黃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3.約為婚姻古:兒女親家關系今:男女結婚。
4.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意外的情況今:表程度,很、甚。
5.而聽細說古:小人的讒言今:詳細說來。
1.軍。
沛公軍霸上:名詞作動詞,駐扎。
從此道至吾軍:名詞,軍營。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名詞,軍隊。
勇冠三軍:名詞,軍隊的編制單位。
2.擊。
忽擊忽失:動詞,攻擊,攻打。
因擊沛公于坐:動詞,殺。
秦王不肯擊缶:動詞,敲打,敲擊。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名詞,碰撞。
3.內。
毋內諸候:內,通“納”,動詞,接納。
簾內擲一紙出:名詞,里面,與“外”相對。
內無法家弼士:名詞作狀語,在內部。
色厲內荏:名詞,內心,心里。
4.如。
勞苦而功高如此:動詞,像。
沛公起如廁:動詞,往、去。
固不如也:動詞,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動詞,通“背”,違背。
每逢佳節倍思親:副詞,愈加。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必修二篇六
1.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成正比。(成反比)
2.某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使商品價值量減少。(商品價值量不變)
3.商品價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根本原因是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
4.價值決定價格,商品價值變化,價格一定變化。(不一定,價格還受供求關系等因素的影響)
5.等價交換就是指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符合。(價格與價值不一致也是等價交換的形式)
6.生產是消費的目的和動力。(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
7.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8.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國有經濟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應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9.非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10.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是相同的。(兩者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是相同的)
12.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將分配原則等同于分配制度)
13.個體勞動者的分配方式屬于按勞分配。(按勞動成果分配)
14.私營企業中的工人獲得工資收入屬于按勞動成果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
15.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市場經濟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
16.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宏觀調控的根本目標。(宏觀調控的根本目標是堅持共同富裕)
17.宏觀調控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是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是宏觀調控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
18.經濟全球化是主要通過生產的全球化來實現的。(經濟全球化是通過跨國公司來實現的)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必修二篇七
1、夏商時期王權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時期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諸侯勢力壯大,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例如:楚王問鼎
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對的。
5、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加強是秦統一六國的主要原因。
6、皇位世襲和皇權至上是中國古代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9、漢初在地方上實行郡國并存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加強了中央集權。
10、元朝在地方上實行行省制,中國省制的開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別是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
12、漢武帝時設置了“中朝”以加強皇權。
13、明太祖時,廢除秦朝以來一直實行的宰相制度以加強皇權,廢行省、設三司,以加強中央集權。
14、明成祖時內閣制度正式形成,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
15、清朝雍正時設置的軍機處標志著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16、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加強,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中國開始落后西方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必修二篇八
1.北冥有魚冥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辯也辯通“辨”,區別
4.而征一國者而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6.傾闔城戶闔通“合”,全
7.昂其直直通“值”.價錢
8.手裁舉裁通“才”
9.翼日進宰翼通“翌”,第二天
10.饗德懷恩饗通“享”,受
11.景從云合景通“影”,影子
二、虛詞
1.之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助詞,的
鵬之徙于南冥也助詞,協調音節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助詞,主謂問取消獨立性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動詞,到……去
之二蟲又何知代詞,此
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其……其:是……還是,用在選擇句中,
加強揣測語氣
3.風斯在下矣斯:則,就
4.時則不至則:或
5.奚以之幾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示反問,哪里用得著……呢
6.惡乎待哉惡:何
7.屬而和者屬:連續、跟著
8.信有時哉信:確實
9.靡計不施靡:沒有
10.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得無……耶,表推測語氣,大概……吧
11.雖連城拱璧不啻也雖:即使啻:止
12.未幾、斯須既而:都表示時間短暫,“一會兒、片刻”
13.少年固強之固:堅持、一定
14.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顧:但
15.或以尺書寄托侍者或:也許
16.寧可致意耶寧可:焉能、哪能
17.脫獲回耗脫:倘
18.貴客將自何所至也將:方,剛才
三、實詞
(一)重點實詞
1.《齊諧》者,志怪者也志:記載
2.置杯焉則膠膠:粘,著地
3.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決:快速的樣子;槍:碰、撞
4.而后乃今將圖南圖:圖謀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趕得上。
7.窮發之北窮:荒遠的、偏僻
發:毛,指草木
8.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待:憑借
9.下迨蔀屋迨:至
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間衢:大路
11.櫛比如鱗櫛:木梳;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別妍媸:美丑
13.恐進之亦興闌矣闌:衰落、消失
14.遲月生公石上遲:等候
15.不知尚識余言否耶識:記著
16.居為奇貨居:積,儲存
17.操童子業,久不售操……業:從事……行業;售:考取
18.宰嚴限追比比:追征
19.成妻具資詣問詣:到……去
20.唇吻翕辟翕:合;辟:開
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樣子,引申為高大
22.如被冰雪被:遭受
23.氣息然然:氣息微弱的樣子
24.審諦之審諦:仔細
25.徑造廬訪成造:到
26.則蟲集冠集:止,落在
27.俾人邑庠邑:縣;庠:學校
28.撫軍亦厚賚成賚:賞賜
29.獨是成氏子以蠧貧蠧:蛀蟲
30.民日貼婦賣兒貼:抵押
31.疾逸道左逸:奔跑
32.舅姑愛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御:管束,控制
33.唯恐道途顯晦顯:指看得見的“塵.間”;晦:指看不見的水府
34.吾君方幸玄珠閣幸:駕臨
35.坐貽聾瞽瞽:瞎子
36.遠罹構害罹:遭受
37.項掣金鎖掣:拴
38.不遑辭候遑:閑暇
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寬恕
40.君憮然曰憮然:失望的樣子
(二)詞類活用
1.最可觴客觴,名詞作動詞,勸人飲酒
2.吏吳兩載吏,名詞作動詞,任縣令
3.歲征民間歲:名詞作狀語,每年
4.籠歸籠:名詞作動詞,用籠裝
5.取兒稿葬稿:名詞作狀語,用草席裹著
6.民日貼婦賣兒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7.成然之/劣之/益奇之然、劣、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8.高其直高:形容詞作動詞,抬高
9.細疏其能疏:名作動,陳述
10.有客于徑陽者客:名作動,作客,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