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外書讀后感字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后感字篇一
這篇文章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中的一篇小說。我讀了很感動。
小說中的英子已經十二歲了,童年漸漸離她遠去。爸爸讓英子自己去參加畢業典禮,并在臺上發言,要求她去歷練。告訴英子:“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聽了爸爸的話,英子勇敢地站在臺上。此時,英子的內心非常矛盾:“我們是多么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么怕呢!”但是匆匆歲月,還是讓英子意識到她真的長大了。
愛花兒、愛生活、愛孩子的爸爸去世了,英子告別了童年,擔負起生活的重擔。
小時候,英子上學總是遲到。有一次,早上天下著大雨,英子起來晚了,不想去上學。結果爸爸把她從床頭打到床腳,從床上打到床下。爸爸打了英子,又心疼英子,給她送去花襖還有兩塊錢。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從此,英子再也沒有遲到過,并且還是每天早去,等教育員開門的學生之一。
生活中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二年級一次寫家庭作業,我字跡潦草,還錯了好幾道題,爸爸檢查了我的作業說我的態度不認真,把我狠狠的揍了一頓。中午吃飯時竟然一直往我碗里夾肉!我知道這也是爸爸愛我的一種表現。
原來爸爸真的非常非常愛我!讀了《爸爸的花兒落了》,我知道了全世界的爸爸都一樣,都非常非常愛自己的孩子。
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外書讀后感字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后感字篇二
這是林海音知道父親辭世后廚子老高對她說的話,當時林海音就只有十二歲。
這是就數你大了!就數你大了!老高的話回響在我耳邊。大了,就不再是小孩子了,就是個小小的大人了。就要勇于擔當,就要懂得責任了!
林海音十二歲,就是個頂梁柱了。她就要勸媽媽,幫助媽媽,照顧四個妹妹兩個弟弟了!
再想想我自己,我如今已經十三歲了,但是還是把自己當做一個小孩子,不懂得幫助父母,不懂得責任這兩個字的份量。以前有些什么事,我總是理直氣壯地想:我還是個小孩子呢,擔心個什么呢?看了《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不禁驚訝:林海音過的是什么樣子的生活?我呢?我過的是什么樣子的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己回想著,我真真為我們家中做過些什么呢?偶爾做點小事,父母便說:“嗯,不錯,長大了。”我真的長大了嗎?并沒有,只是我自己認為的而已。只因為我還是只把自己當做個小孩子,自認為做一些五歲的小孩就能做到的事就十分了不起了。就算是五歲小孩就能做到的事,一年中也難得有那么幾次。
我已經十三歲了,真的應該長大了。
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外書讀后感字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后感字篇三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衣襟上的夾竹桃引起“我”對爸爸的回憶,回憶中有歡樂,也有感傷有爸爸嚴厲的責罰,也有他綿綿的愛意。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經長大了。
不知是怎么了,我特別喜歡這篇文章的結尾,雖然很悲哀,但卻一點也不傷感,充滿了情味和愛意。為了這篇文章我看過《城南舊事》這本書和電影,這篇章是節選的《城南舊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題為“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了”。無論是從原題目,還是從文章的結尾都能知道,這一部分實際上寫了主人公經歷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時,終于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我認為這篇文章不單側重于父親的愛,更側重于我長大了!
我長大了,真的,我已經長大了!至少我可
以掙脫父母溫暖的愛巢,煽動羽翮初豐的翅膀,放理想去恣意飛翔。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外書讀后感字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后感字篇四
那天中午,我吃完飯,在奶奶的房間里玩。這時,爸爸走了進來,板著個臉,說:“快,上學去了。”(上幼兒園時,是爸爸帶我去上學的。)
“爸,我才上幼兒園嘛!今日午時,我不想去上學了,還是在家里看電視好呢!”我在奶奶床上躺著可舒服呢。
“不行,你得去!”爸爸的聲音變得大了起來。
“爸,我不去!”我也提高了嗓門。
“你到底去不去!”爸爸的聲音更大了。
“不去!”我大叫了一聲,便將頭轉了過去,閉上眼睛裝作睡覺。
爸爸使勁兒把我從床上拖了起來:“你必須要去上學!”
之后,我還是隨爸爸去了幼兒園。我極力掩飾著自我,不讓大家發現我哭過。
第二天,我在床上蹦蹦跳跳,突然,發現背后好疼,媽媽一看,原先是一大塊淤青。媽媽問我怎樣回事,我低著頭小聲說:“昨日爸爸打的!”媽媽聽了很生氣,說:“怎樣會有這樣的父親啊!竟然敢那么用力打女兒,真是的。”說著,媽媽就給我擦了點藥膏。
那時,我總覺得爸爸錯得很不應當,連女兒都打,可是此刻想想,我是多么的愚蠢,居然不想上學。我明白,爸爸其實是關心我的,我已經長大了,應當理解他。我想,我從來都沒有好好去關心我的父親,有時還跟他頂嘴,其實,他都是為我好。
以往,我總是感嘆著那些書本中的父親是如此的偉大,而總覺得自我沒有這樣的父親。可是此刻,我發覺,原先,我并不用羨慕,爸爸一向都愛我。
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外書讀后感字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后感字篇五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這便是《爸爸的花兒落了》的結尾,《城南舊事》的結尾,小英子童年的結尾。
短短兩句話,沒有任何修飾,如此平靜,宛如寧靜的湖水,沒有一絲波瀾,卻又能輕而易舉地在讀者心中掀起陣陣波瀾。
十二歲,便能在如此的悲痛下表現出如此的安靜。十二歲,便要結束本該屬于自我的童年生活,超齡地去扮演爸爸空下來的主角。一切,都是因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是個小小的大人了。小英子的童年就如泡沫一般,如此美麗,卻又如此易碎。
父親去世后,小英子的童年都是怎樣過來的放下書本,這個問題一向縈繞在我的心頭。我真的不敢想象,假如有一天父母突然離我而去,我該如何應對我以前從未想過這個問題,內心深處卻總是下意識,甚至是有些固執地認為,父母會永遠陪著我走下去,永遠不會離開。
回憶往事,我是在父母的愛的包圍下長大的。但包圍,又絕不是束縛。不管何時,只要是正確的.,父母都會十分尊重我的意見,所以讓我有了一個簡便、愉快而又多姿多彩的童年。我的父母屬于標準的“嚴父慈母”型。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的父母一樣,母親經常會給予我掌聲,給我鼓勵,而父親則總是給我“潑冷水”,不斷激勵我前進。雖然父母的做法處于兩個極端,但我明白,這一切都是起源于父母對我的愛。
父母的愛,像一首無言的歌。我的父母永遠不會摟著我,親切的說:“孩子,媽媽(爸爸)愛你!”他們永遠只會用行動來表達對子女的愛,哪怕子女無法理解,比如像小英子剛挨爸爸打時內心充滿了委屈、悲痛,甚至還會怨恨父親,可是父親會繼續以自我的方式深深地愛著子女。
父母的愛,像一雙隱形的翅膀。我們常常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甚至有時還會認為它根本就是不存在的。然而這雙隱形的而又美麗得不可思議的翅膀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輕輕揮舞,帶著我們飛過險山惡水,飛過困難,飛過絕望。
我想,此時小英子的父親必須在天堂默默地注視著自我的女兒,保佑她一生平安。
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外書讀后感字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后感字篇六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這首驪歌在我耳邊響起,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那篇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這是一個平凡女孩的成長蛻變。成長之路上不為人知的迷茫與淡淡憂愁,都被林海音作家的文字刻畫地淋漓盡致。
文章從題目開始就有著深刻的寓意,一指夾竹桃的凋零,二指熱愛著生活與花朵的父親離世。一語雙關,含蓄地表達了文章主題,哀而不傷。
開頭,由現實中的一朵夾竹桃引發出對爸爸的聯想,也為全文埋下了“爸爸愛花”的暗線。爸爸與我的對話與對我的囑咐,為下文爸爸的逝世埋下了伏筆,引出凸顯我兒童心理的賴床事件,使爸爸嚴厲而慈愛的形象躍然紙上。
之后回到現實中,寫畢業典禮上的情況,我的復雜心情更體現了我在成長路上的憂愁,與對長大的迷茫。回到家里,幾處伏筆使爸爸的逝去逐漸顯露,我在明白一切之后,突然有了必須擔當責任的心理,勇敢冷靜地走向醫院,在路上,我脫去了稚氣,完全成長了起來。
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外書讀后感字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后感字篇七
《爸爸的花兒落了》寫了爸爸與“我”之間的往事,寫了作者父親的嚴厲、慈祥。當我讀到“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一樣!”這就預示著作者的父親不能看著女兒上臺做代表。作者僅僅以一朵夾竹桃襯托她渴望父親去看的心情。上臺做代表,是作者在父親鼓勵下努力的成果,然而父親病了。作者一直以來都把父親的話記在心里,一直努力拼搏下去,而我呢?爸爸常常提醒我要努力學習,常常提醒我不要害怕困難,可是我一直沒有去做,把他說的話當作耳邊風,直到后悔了,爸爸照常鼓勵我。
作者與自己的父親之間發生了太多的事,父親做的一切都為了兒女。當我遇到難題時,爸爸總是抽空耐心為我講解;當我遇到困難時,爸爸不會過分溺愛我,只說:“自己要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他總是無時不刻教育著我。是呀,父母的愛總是那么的偉大,我漸漸變了,我變得沒有以前任性,我漸漸懂事了,我遇到困難不再退縮,因為逃避不可能解決問題,我知道這就是長大。
現在的孩子們,一個二個就像花兒,任性放肆,而那些從小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們,便像小草,雖然需要的東西少,但卻能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從現在開始,我一定不做溫室里的花朵,要做一棵小草,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迸發出最旺盛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