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兒時的樂園字篇一
今年的冬天依然寒冷,但沒有下雪,連一場能看見的雪都沒有,這不禁讓人郁悶,甚至有些懊惱和氣憤。這個世界怎么了?冬不像冬,我不像我。枯燥、焦慮、失落籠罩心頭,讓人無法釋懷。
還是很懷念兒時的山村,懷念兒時山村的冬天,是那樣恬靜,那樣厚重,像慈祥的母親,伸出溫暖的臂膀將她的子女擁抱,一個冬天就在舒緩溫馨的搖籃曲中夢一樣的沉睡度過,等醒來就到了嫩芽探頭的春天了。
小時候的冬天很冷,雪很大,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除了早晚升起的炊煙和時不時一兩聲的雞鳴犬吠,外面很少有人活動的氣息。但在大雪封蓋的一間間黃土房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農村人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一到冬天,土地封凍,大雪封山,就什么活都干不了了。只有在家暖熱炕,緩解一年的疲勞,等待著過年。一個冬天也是最安逸,最舒服,最享受的幸福時光。
冬天天氣短,白天沒事干,晚上睡得遲,早上起的也遲。于是原來的一天三頓飯就變成了兩頓。上午九點多吃一頓,叫“干糧”,下午五點多吃一頓,叫“晌午”,一天就這樣結束了。這是我們小時候的習慣,現在想想應該是那時候糧食少的緣故。九點多一般都是馓飯,幾乎家家都一樣。馓飯吃起來暖和,適宜冬天驅寒,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馓飯是用玉米面做的,這樣搭配可以節省原本緊缺的白面。下午基本是面條,都是手搟面,不是長的就是短的,不是醋的便是漿水的,千篇一律。我們老家人都是面肚子,一天不吃面都不行,吃一大碗面才感覺踏實。
大山深處的冬季,白天是悠閑的,女人在家做針線,拉鞋底、做新鞋、織毛衣。男人則無所事事,東家串西家,西家串東家。打撲克、掀牛九、打麻將、下象棋、吹牛拉家常,總之生活很充實。每家的土房子里都是暖乎乎的,仿佛和外面的寒冷沒有一絲關聯。
奶奶一輩子人緣好,串門聊天的鄉親絡繹不絕。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幾乎大半個村子的人每天都要到奶奶家轉一圈。有些坐一會就走,有些走了一會又來,還有些干脆脫鞋上炕,暖著一天不回去。
奶奶的炕熱,填的干驢糞,經常燒的滿炕通紅。奶奶的炕大,能坐十幾個人,大雪封山的冬天經常坐滿滿一炕人。奶奶的炕頭放一個鐵火盆,燒著紅彤彤的木炭,上面架著個大砂鍋,里面經常煮著東西,不是玉米就是土豆,或者甜菜根,總會冒出誘人的香味,讓人垂涎三尺。火盆下面放一個曲曲罐,小巧玲瓏,是用來煮茶的,一天要煮十幾次,因為炕上坐的人多,沒事干就是喝茶聊天。火盆后面那一塊地方是奶奶的專坐位置,任何人不敢搶占,奶奶穩穩的坐在火盆前,不厭其煩的給大家一杯杯煮好香茶。奶奶在村里很正義,有威望,罵人的時候誰都會害怕。
大炕上總會有幾個能說會道的大爺,天文地理,博古論今,無所不知。講他們人生的精彩閱歷;什么陜西趕麥場的故事,臨洮修洮河的故事,被國民黨抓去當兵的故事,最精彩的還有白狼、土匪攻打我們村子,村里人躲到堡子里抵抗的故事。講到精彩的地方大家鴉雀無聲,豎著耳朵聽得津津有味,仿佛身臨其境。這時候人群中總有一個戴皮暖帽的小腦袋,巴眨著眼睛聚精會神的聆聽,那就是小凌峰。
小時候的冬天經常下雪,半夜驚醒就看見窗戶紙上透進來的亮氣,還以為天亮了,爬起身隔著小窗格唯一的小玻璃往外看,原來是下雪了。潔白的雪花在夜晚映出白光,隔著窗戶就能感覺到透心的寒氣,連忙鉆進熱被窩,閉上眼睛再睡一覺,享受這雪夜童話般的安逸。
早上起來,院子里的雪厚厚一層,拿上掃帚掃雪,是大人孩子所有人的事情。滿村都能聽見‘沙沙’的掃雪聲。院子里的雪被掃成一大堆,院外走路的地方要掃出一條路來。東家掃到西家,西家掃到東家,戶戶想通,家家相連,仿佛一條條血脈,連著大家伙深深的鄉情。雪還在下,早上下的小雪,像白糖,又像化肥 ,小小顆粒落到掃過的地上滾動不已,一會功夫就掩蓋了大地。下雪的時候感覺不到冷,當你靜靜矗立雪中,聽雪落在地上細微的響動,那種安靜中最小分貝的聲音,才是這童話世界中最美妙的音符。
小時候不怕冷,大清早就出門找小伙伴玩耍。孩子的世界永遠是純潔的,就像漫天飛舞的雪花。我們在雪中嬉戲,打雪仗、堆雪人、溜滑滑,熱火朝天。還記得奶奶家門口停放著叔叔的拖拉機,也是經常玩耍的地方。不知誰出的.點子,讓舌頭舔拖拉機上的鐵皮。一舔上去就粘住了,嚇得哇哇大哭,然后使勁往回拉,“滋”的一聲,舌頭上的皮好像被撕下來一般,鉆心的疼。經過幾次疼痛,聰明的孩子終于悟出其中的奧妙,舔在上面不要動,等一會溫度上去自然就脫離了,這也是我們幾個男孩子引以為豪的絕招,女孩子是不敢嘗試的。
隨著年齡增長,漸漸不去玩那些小孩子的游戲。除了在家寫作業、看書。就是等待村里幾個比自己大的哥哥們回家,他們都是去外地打工的。從過完春節出去,到大雪封山回家,每年都是如此。他們一回家,我就天天守在他們一起,村里總有一個聚集點,一般都是父母脾氣好,孩子人緣好的家庭,而且還要有一個單獨的大炕,一般都在偏房子,便成了大家的活動中心,我們叫它“光棍場”,因為都是沒成家的小光棍,不過偶爾也有幾個童心未泯的老光棍參加。
哥哥們剛回來的幾天是最開心的,一年沒見面,回來格外親切。傍晚吃完飯早早跑到“光棍場”,在大炕上搶一塊地方坐下,一會功夫大家就不約而同都到了。大炕上擠的滿滿的,坐不下的就坐在炕沿上,開始講外面的故事。阿祥阿貴講拉薩建筑工地上的經歷、講藏族人隨地大小便的事情;阿云阿水講烏魯木齊下煤窯的場景、講煤礦塌方后驚心動魄的瞬間;阿虎阿龍講鐵路大修隊換枕木的激烈場面、講晚上偷火車上的白糖,吃到嘴里卻是化肥的情景,講到搞笑時總會讓人哈哈大笑。
講著講著就覺得有點單調了,開始提議干點啥活動。要不就是打撲克贏香煙,要不就是喝酒。外面剛回來的哥哥們都有錢,一年掙的積蓄大部分上交了父母,但也不忘給自己留一點過年錢,總之比村里呆著的人要富裕多了,穿著也都時髦。我們年紀小,就是跑腿的,哥哥們一給錢,一溜風就從村口的小賣部買回煙酒,然后看著他們抽煙喝酒,感覺是那么瀟灑。
哥哥們有錢,主意也多,有時嘴饞了,就想吃肉,于是就央求老燕叔去打兔子,老燕叔的槍法是我們村獵手中的第一,百發百中。老燕叔也喜歡和年輕人一起混,感覺開心,只要大家一央求,吹捧他的槍法一流。他就會開心的笑了,背上獵槍,帶上我們幾個小兔崽子出發了。
冬天的夜晚是寧靜的,只聽見腳下“咯吱咯吱”的踏雪聲。老燕叔頭上戴個礦燈,這是阿云專門從新疆煤礦上給老燕叔帶回來的,能照一公里遠。
聽著老燕叔胸有成竹的話語,感覺是那么的神奇。每經過一臺梯田,老燕叔都要用礦燈逐一掃描崖邊的干草堆。他身體好,走路快,我們在后面氣喘吁吁的追趕。剛上一臺梯田,“砰”一聲,槍響了,嚇了我們一大跳。
“打著了沒?”我們興奮的叫著。“去拎回來,就在那里”,老燕叔礦燈照著六七十米遠的地方,小虎迅速的跑去又折返回來,手里拎著一只灰色的兔子,又大又肥。那一刻的我們的興奮地難以言表,真佩服他的槍法和眼力。
“砰”,又響了,“去提去”,老燕叔喊著,我跑過去一看,果然又是一只。太快了,前后不到兩分鐘就打了兩只。“回吧,今晚運氣好,夠吃了”。
我們拎著兔子,跟著老燕叔,高高興興的回到“光棍場”。看著兩只又大又肥的兔子,大家伙高興的不得了。趕緊把老燕叔請到大炕靠窗戶最熱的地方坐下抽煙。阿祥阿云幾個大哥哥下炕開始去廚房忙活。剝兔子的,燒火的,烹煮的。不到一個小時,兩大盆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兔子肉上來了。大家你一塊我一塊,津津有味的咀嚼著,仿佛這才是人間最好的美味。吃肉當然離不了喝酒,在“六六六、八八八”的吆喝聲中將“光棍場”的夜生活推向了高潮。
吃肉的夜晚畢竟是少數,“光棍場”的大部分夜晚都是在聊天閑扯中度過的,在這片小天地里,大家無話不談。誰家的姑娘長得漂亮水靈,誰家的小媳婦和誰好上了,誰的酒量好,誰在外面打架厲害等等。想起什么就說什么。
這樣的熱火勁到臘月二十左右就結束了,因為家家戶戶開始準備過大年;殺豬、煮黃酒、壓粉條、蒸饅頭、煎油餅等等籌備過年的食物。就沒有時間去“光棍場”聚了,但“光棍場”每天晚上還是有人的,總有幾個死黨夜夜在一起死磕。
“煙歌會”的排練也開始了,每天晚上在會長家里排練,熱火朝天,新年的味道已經非常濃郁了。
不知不覺就邁進了大年三十,貼對聯,貼窗花,寫神位,一晃就到了傍晚時分,一村的男女老少齊聚村子南邊山下,爆竹長鳴,焚香磕頭,迎接老祖先靈魂回家過年。
舊的一年結束了,新的一年即將開啟。人生在這年復一年中慢慢變老,可這種兒時的回憶卻像一部老舊的電影反復上演,成為我一生最愜意的時光。
作者簡介
凌峰,甘肅天水人,文學愛好者,《拾穗文刊》主編,業余時間寫作,新作有短篇小說《生死梁》、《春梅》、《麥積牧歌之黃昏畸戀》、《哭泣的白龍江》等。人生信條“一個人的朝圣,心無雜念,一路向前”。
【本文作者:凌峰。(公眾號:拾穗cornfield)】
我兒時的樂園字篇二
小時候我就一直生活在外婆家,那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夏天是我們孩子最向往的季節。一到下午,我就拉著外公外婆,急匆匆地往小溪里跑,有時連鞋子都沒來得及脫,就“噔噔噔”地跑到小溪里玩水去了!每一次我都會帶上一個小罐頭,和小伙伴們一起搬開石頭抓小魚小蝦,運氣好還能抓到小龍蝦呢!我們在小溪里你潑我一下,我潑你一下,玩得不亦樂乎!我們偶爾還會潑向石凳上的老人,然后大聲喊道:“下雨嘍,下雨嘍!”他們指著天真的我們不禁哈哈大笑!水聲、笑聲、鳥叫聲、我們的歡呼聲……融為了一首歡快的樂曲!
就在去年,外婆家被拆了,我這一切快樂的時光都變成了美好的回憶!那清澈的小溪被填滿了,變成了寬敞的馬路,兒時的玩伴也都搬走了……我好懷念兒時那樸實、快樂的田園生活。
我兒時的樂園字篇三
四十多年前,我家是個大四合院,住著好幾戶人家.一院子四五個孩子,整天活蹦亂跳的.我家的后門直通我家的柑子園,后面白祖祖的家門正對著我家的柑子園.白祖祖人挺逗的,一頭白發,小小的腳兒癟癟的嘴巴,說起話來風趣得很.聽人說,她原來是大家閨秀,識得些字,讀過幾本書,常常逗得孩子門跟前跟后圍著她轉.除此之外,便是在我家的`柑子樹上,像群猴子似的躥上躥下,整天樂得無憂無慮的嘻嘻哈哈,大人們不喊個兩三道是不舍得上桌吃飯的,有時干脆把飯端到柑子園里坐排排,圍圈圈,可香著呢!
昨晚,我又夢見了我兒時的樂園柑子園.還和四十年前一模一樣.
我兒時的樂園字篇四
老奶奶家里有一個大院子,那是我兒時的樂園。
這不,又是一個暑假。我帶著行李來到了老奶奶家。我先把行李放進規定我住的房間后,便立刻來到大院子里。
老奶奶家的大院子,分六個區,第一個是種花區,那里有老奶奶精心種的多種多樣的花,因為她很喜歡花,侍弄花就如呵護寶似的。第二個是廚房區,廚房那里有個大棚子,棚子下是炒菜的地方,而旁邊是洗菜與切菜的地方,里邊是調料區。第三個區是我的娛樂區,那里有一個二人式秋千,還有一個水池,里面養著小魚,水池一旁有一個小房子,里面放著我的運動器材。第一四個是種菜區,那里姑姥姥種了許多菜,常常散發出一絲絲縷縷的清香。第五個區是雜物區,那里放著擺放著許多花盆和種菜的工具。第六個區是曬太陽區,有時冬天出太陽,我們就會在那里邊曬太陽邊聊天。
但我最喜歡的是種花區、種菜區和我的娛樂區。
種花區,這里的花,都是老奶奶精心栽培的,有茶花、薔薇,還有三棵桂花樹。老奶奶大部分種的都是茶花,因為她認為茶花在綻放時是那么的優雅而又自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我也喜歡茶花。
一到秋天,老奶奶家的大院子里就飄滿了桂花的香味,芬芳撲鼻。
娛樂區時,我最喜歡秋千,總是蕩得很高,有一種飛起來的感覺。我時常會把許多魚食放到池子里。這時,那些魚就會搖頭擺尾游過來,爭相搶吃,互相撞擊,卻安然無恙。娛樂區里還有體育器材,我們隨時可以到這里游戲、蹦跳、奔跑、打球……有一次,我和爸爸打羽毛球,差點把球逼進水池中。
這就是老奶奶家的大院子,讓我留戀忘返的大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