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022培訓機構疫情防控會議記錄一
一、常規篩查。復課后,對進入培訓場所的全體員工與學員監測體溫和健康狀況,班主任或帶班教師每天關注學員的出勤情況和身體健康狀況,做好體溫監測、因病缺勤請假、病因追查與登記工作。
二、發現報告。開展篩查時,如發現發熱癥狀患者(體溫超過37.3度的發熱者),檢查人員應迅速向學校負責人報告,機構負責人需立即報告衛生疾控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
三、患者隔離。患者員工戴口罩馬上去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患者學員應戴上口罩在培訓機構內臨時隔離,并及時告知家長送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在送診同時做好情況登記、上報工作。
四、病例甄別。配合醫療機構迅速做好病例甄別工作,應核查其近期是否去過重點疫區,有無新冠肺炎病例、疑似病例接觸史以及聚集性病例接觸史,分別按以下程序處置:
1、如果有,應立即就地單間隔離,并送屬地衛生疾控部門,由疾控部門轉運至定點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測(核酸)。協助開展密切接觸人員的信息排查與處置,并報區教體局,由區教體局報告區政府和市教體局。
2、如果沒有,繼續在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行治療。必要時可對發熱病人進行核酸檢測。機構在及時上報信息的同時,需及時了解患病人員動態情況,做好相應后續工作。
3、對出現確診病例的,視情對培訓場所實行封閉式硬隔離。確診病例的診斷應以衛生疾控部門為準。
五、場所消毒。一旦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校外培訓機構應在屬地衛生疾控部門指導下,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患者所在的場所、排泄物分必物、接觸過的物品及可能污染的其他物品進行一次徹底的終末消毒,做好對物體表面和空氣的消毒。
六、應急指揮。一旦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主管教育部門應在第一時間成立臨時現場指揮部,配合屬地衛生疾控部門開展現場防控工作,在衛生疾控部門的專業指導下,進行消毒和隔離等工作,嚴防疫情擴散,同時報區政府和市教育局。
七、應急停課。一旦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校外培訓機構應在屬地衛生疾控部門指導下,迅速按要求啟動應急停課程序。全機構應急停課的申請,由區教育局批準,并向區政府和市教育局報告。個別及少量學員因其他病情或防控工作需要停課的,由培訓機構酌情決定。
2022培訓機構疫情防控會議記錄二
一、壓實責任,成立機構健康監測、衛生保潔消毒等專責小組,明確職責并做好培訓演練。
二、建立健全機構與醫療等衛生健康機構、機構與教育行政部門、機構與家長及機構內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聯系機制,完善信息收集報送渠道,保證信息暢通。
三、建立員工招聘和學員招收健康監測制度。
建立員工假期行蹤和健康監測機制,掌握假期中本機構人員(含新招聘員工)的行蹤和健康狀況,了解患病人員發病情況;清查所招學員(包括新舊學員)的健康狀況及疫情重點地區的旅行史。在復課前做好全員特別***,開展復課前14天的健康、可疑接觸經歷、旅行經歷的摸查。
如發現疫情重點地區旅行史且返回不足14天者,要引導其向所在地社區報告,按照要求進行隔離觀察。所有外出或外地的教職員工和學生,返回居住地后應當居家隔離14天后,健康者方可返校。
四、劃定相對獨立、通風良好的場所,設置機構內臨時隔離室,用以發熱人員轉送前的臨時隔離。場所設置和隔離要求、轉送方法參照本指引中的《學校設置新冠肺炎隔離場所工作指引》《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癥狀處置工作指引》,由所在地疾控中心負責指導。
五、立即啟動進入機構體溫檢測制度和人員手部消毒,嚴控人員進出機構管理。
六、設置充足的洗手水龍頭,配備足夠洗手液。
七、全面做好機構的環境衛生與保潔消毒。
(一)對機構全覆蓋做好清潔衛生,整治衛生死角,進行鼠害監測和滅鼠。加大每天巡查清掃消毒力度和頻率,及時清理垃圾,保持環境衛生清潔。
(二)加強對機構物體表面和室內空氣消毒。
八、每天做好各類教學和生活以及各類工作場所(如教室、辦公室、公共活動區等)的通風換氣。
(一)保持自然通風,每天至少開窗2次,確保排氣扇運轉正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無法采用自然通風的,必須采用機械通風。
(二)做好機械通風相關維護(集中空調通風系統)。
九、加強機構員工健康監護。若有員工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應戴口罩并及時就醫,避免帶病上班、上課。
十、做好機構員工防病知識培訓工作,組織機構全體員工學習新冠肺炎等傳染病防控知識和技能。
十一、做好機構防護物資儲備。
日常防控措施
(一)***衛生院)以及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建立聯系,明確機構聯絡人及聯系方式,***衛生院)和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指導下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二)在機構門口開展體溫檢測,在機構門口加裝洗手水龍頭,或配備含醇免洗消毒劑,或配備簡易的噴灑消毒器具,落實人員手部消毒工作,對有發熱和咳嗽等癥狀者禁入機構。
(三)洗手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
(四)全面落實機構內的環境衛生與保潔消毒措施,由專職人員負責消毒,對課室和辦公室做到一日一消,并做好消毒登記。
(五)加強對機構內學員和教師的健康監控,如有發熱、咳嗽、乏力或呼吸困難等癥狀,立即讓其戴上口罩,通知學員家長,引導其到醫療機構就診,如有聚集性癥狀發生,機構聯系人***衛生院)聯系。
(六)加強機構內各場所的通風換氣。
(七)機構設置臨時隔離室,要求相對獨立、通風良好、并提供水銀溫度計、外科口罩、洗手液、免洗洗手液(含酒精成分)等醫療用品和辦公用品。
(八)做好機構員工防病知識培訓工作,組織機構全體員工學習新冠肺炎等傳染病防控知識和技能。
(九)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室內會議室、課室內人員密集空間,建議戴一次性醫用口罩。
疫情發生后的防控措施
一旦出現發熱、乏力、干咳及胸悶等疑似新冠肺炎癥狀的教職工和學生時,須按照本指引中的《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癥狀處置工作指引》進行處置。
需要做好防護措施
1.全員摸底調查。校外培訓機構應在復工復課前組織全體員工、學員填報《校外培訓機構員工和學員健康申報表》,做好師生健康全覆蓋監測工作,做到一人一表,不漏一人。
2.場所清潔消毒。正式復課前,選用含氯類、過氧化物類等高效消毒劑或復合雙鏈季銨鹽類消毒劑,按照作用濃度和作用時間對各類教學、生活場所進行全面消毒。
3.防控物資準備。校外培訓機構要高度重視復課前后防疫物資保障工作,建立健全防疫物資保障工作機制,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需求和機構規模,配備充足的防護口罩、消毒液、紅外測溫儀等疫情防控用品;做好發熱患者“臨時隔離”方案,明確隔離辦法、要求,條件允許的機構須在衛生疾控部門的指導下設置“臨時隔離室”;要熟悉就近定點醫院發熱門診聯系方式,做好應急處置預案。要切實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物資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確保防疫物資采購、驗收、入庫、出庫、保管等過程規范有序。要切實加強對消毒液、酒精等有毒、易燃物品的管理,規范采購渠道,落實專人保管,加強業務培訓,明確操作過程,避免出現學員誤食,杜絕中毒、火災等事故發生。
復工復課準備
健全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安全預案,成立突發事件應對工作領導小組。
按照培訓機構疫情防控工作需求和機構規模,配備一定用量的消殺用品(如泡騰片等含氯消毒劑)、體溫檢測用品(如紅外線額溫槍)、防護用品(口罩)、噴灑工具等物資。對機構所有場所實施全面消殺,徹底消除衛生死角。同時,做好消毒紀錄,以備檢查。
注重宣傳引導,在場所顯要位置、***法和突發公共安全性疾病的宣傳提示,增強學校、家長、社會的疫情防控意識。
嚴格遵守復工復課時間
1.復工時間。校外培訓機構復工專指機構員工復工,不含學員線下復課。
非營利性校外培訓機構復工申請由屬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核準,復工時間不得早于中小學校開學時間。
2.復課時間。全市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培訓復課時間不得早于中小學校開學時間,具體復課時間按省教育廳、市政府有關部署執行。
2022培訓機構疫情防控會議記錄三
將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包括負責人、管理人員、培訓教師在內的所有工作人員以及物業人員,以下簡稱員工)與培訓對象(以下簡稱學員)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嚴格執行國家、省、市和當地疫情防控工作各項指令和部署要求,落實復工復課前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思想不松、要求不降,扎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疫情防控和有序復工復課,確保平穩過渡,逐步恢復正常培訓秩序。
1.全員摸底調查。根據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返崗返學人員健康監測防控指導意見》(省疫情防控辦〔2020〕7號)以及我市防控工作要求,校外培訓機構應在復工復課前組織全體員工、學員填報《校外培訓機構員工和學員健康申報表》(詳見附件4),做好師生健康全覆蓋監測工作,做到一人一表,不漏一人。
2.場所清潔消毒。正式復課前,校外培訓機構應根據省教育廳防控辦《校園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衛生清潔與消毒指南》(浙教防控辦函〔2020〕5號)要求,選用含氯類、過氧化物類等高效消毒劑或復合雙鏈季銨鹽類消毒劑,按照作用濃度和作用時間對各類教學、生活場所和食堂進行全面消毒。
3.防控物資準備。校外培訓機構要高度重視復課前后防疫物資保障工作,建立健全防疫物資保障工作機制,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需求和機構規模,配備充足的防護口罩、消毒液、紅外測溫儀等疫情防控用品;做好發熱患者“臨時隔離”方案,明確隔離辦法、要求,條件允許的機構須在衛生疾控部門的指導下設置“臨時隔離室”;要熟悉就近定點醫院發熱門診聯系方式,做好應急處置預案。要切實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物資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確保防疫物資采購、驗收、入庫、出庫、保管等過程規范有序。要切實加強對消毒液、酒精等有毒、易燃物品的管理,規范采購渠道,落實專人保管,加強業務培訓,明確操作過程,避免出現學員誤食,杜絕中毒、火災等事故發生。
4.實施“封閉式”管理。校外培訓機構要全面實施場所“封閉式”管理制度,嚴控人員進出,除員工、學員外,禁止其他人員進入培訓場所。所有進出培訓場所人員(含保安、保潔等)均須落實“身份核實→掃碼或亮碼+測溫→登記→放行”等工作流程。
5.做好復課提示。校外培訓機構具體復課時間明確后,要通過“告家長書”等方式告知學員和家長復課時間以及復課后應注意的事項,確保平穩有序復課。
1.實施錯時錯峰培訓。校外培訓機構要按照培訓學員的人數,錯時錯峰安排培訓場次和班級人數,切實防止出現校門口交通擁擠、學員和家長大量聚集等情況。停止舉辦任何進培訓場所的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等活動。
2.繼續實施“封閉式”管理。除本機構的員工和學員以外,其他無關人員一律不得進入校外培訓機構內。對進入機構的員工和學員進行體溫檢測,并做好登記。未取得健康碼“綠碼”的員工和不符合條件的學員,應予以勸返。相關人員須佩戴口罩,并嚴格測量體溫。快遞、外賣實行無接觸配送,一律不得進入機構內。疫情防控期間,對外地來杭學習考察的團組,應婉言拒絕或請其推遲來杭。
3.嚴格衛生消毒制度。校外培訓機構要參照《校園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衛生清潔與消毒指南(試行)》(浙教防控辦函〔2020〕6號),每天對培訓場所實施消毒。實施消毒處理時,操作人員應當采取有效防護措施。要妥善保管消毒劑,明確標識,避免誤食或灼傷。每天做好各類教學、生活及工作場所(如教室、辦公室、公共活動區等)的通風換氣,嚴禁安排學員在密閉環境下學習和活動;嚴格執行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指南》,所有教室內無新風的風機盤管系統暫停使用。
4.加強衛生健康教育。校外培訓機構要開展多種形式健康宣傳教育活動,利用現有的官網官微、走廊宣傳欄等平臺,普及衛生保健常識,依法依規開展科學防控。組織員工和學員學習省教育廳防控辦《校園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師生個人防護要點指南》(浙教防控辦函〔2020〕3號),指導員工和學員加強個人防護。要求每一名員工和學員養成勤洗手習慣,嚴禁隨地吐痰,注意咳嗽、打噴嚏時的衛生禮儀,人際交談應保持適當距離。
5.建立缺課登記追訪制度。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掌握所有未正常到崗到課的員工和學員的健康狀況,對缺勤、請假、早退的員工和學員,落實專人每天做好電話、網絡訪問,了解其身體狀況,進行情緒安撫,提出健康建議,并記錄、匯總相關情況。
6.強化疫情防控應急處置。若發現有發熱等癥狀的疑似患者,校外培訓機構應根據《校外培訓機構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處置預案》(詳見附件6),立即啟動應急處置工作,并及時聯系當地衛生疾控部門請求指導處理,協助開展相關調查處置工作。
1.復工時間。校外培訓機構復工專指機構員工復工,不含學員線下復課。
營利性校外培訓機構落實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企業和建設工程復工復產的通知》的“六個到位”要求,且通過“杭州市企業嚴格防控有序復工數字平臺”復工申請核準的,即可有序復工,同時須第一時間向屬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報備;非營利性校外培訓機構復工申請由屬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核準,復工時間不得早于中小學校開學時間。
復工不等于線下復課。疫情防控期間,鼓勵校外培訓機構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網上辦公、遠程辦公和居家辦公。校外培訓機構可利用復工時間做好線下復課的各項準備工作,但不得擅自提前進行線下復課。
2.復課時間。全市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培訓復課時間不得早于中小學校開學時間,具體復課時間按省教育廳、市政府有關部署執行。
1.提高思想認識。要充分認清當前疫情防控的嚴峻性、復雜性,強化“守土有責”的使命擔當,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確保把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增強主動性、前瞻性、科學性,構筑起校外培訓機構疫情防控嚴密防線。
2.健全組織領導。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建立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并成立相應的工作組。根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盡快制定校外培訓機構疫情防控工作預案,建立健全培訓場所日常篩查機制、疫情防護措施、疫情處置機制,將防控工作抓實抓細。
3.加強聯防聯控。要建立與政府、醫院、社區、家長等多級防控工作網絡,各培訓機構應及時掌握屬地教育主管部門、衛生健康管理部門、疾控機構、就近發熱門診/定點醫院、所在社區的疫情防控人員名單及其聯系方式,暢通信息渠道,加強協同配合。
4.強化督導檢查。各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當地有關部門,及時組織力量,在復工復課前后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明查暗訪,重點加強以中小學生為對象的校外培訓機構疫情防控工作檢查指導。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弄虛作假、推諉扯皮、把關不嚴、不敢擔當、落實不力的要督促整改、嚴肅問責,確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實處。
以上工作方案中的相關要求,如與省、市疫情防控的最新工作部署、工作要求不一致,則按省、市最新部署和要求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