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種番薯葉篇一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至今還記憶猶新。
那是一個秋天的上午,媽媽帶我去鄉下的姑母家去玩。看到那一望無垠的稻田和那些歡快的無憂無慮的小伙伴們,心里格外舒暢。
在那里,我不到幾分鐘就跟幾個小伙伴玩熟了。我們在那里捉迷藏、跳繩,更有趣的是我們還吃自己烤的番薯。
幾個小伙伴都到自己家拿了一兩個番薯,表哥也偷偷地拿來兩個。很快,我們就在姑母家外面找到了一塊空地。然后將找來的枯枝點燃,讓火燒得旺旺的,而且不斷加柴。聽說烤番薯很麻煩的,要讓枯枝燒成炭后,再把番薯放在里面,埋好。一切都順利完成,我心里只盼著番薯快點熟。
等待的時間的確很漫長,我實在有點不耐煩了,就趕緊去撥它。可我表哥是內行,他說不行,還沒到火候,還要等一會兒。終于又過了一段時間,好像聞到一股香味。哇,這下該好了,可以品嘗了。于是表哥叫我們那紙或者樹葉來包番薯。我已經忍不住了,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我趕緊挑了一個。喲,好燙!我連忙放在地上,讓它滾來滾去,接著模仿他們的樣子,用紙包住,一邊鼓著腮幫吹氣,一邊慢慢把皮撕開。哇,金黃的,熱氣騰騰,香氣撲鼻!咬上一口,綿綿的,甜甜的,美極了!真好吃。真可以算得上是美味佳肴了。
后來,聽說那幾個伙伴包括表哥在內,不知為什么都受到了家長的懲罰。
種番薯葉篇二
;小時候,番薯的香味彌蕩一年四季!下面是達達文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訂閱。
一想起番薯,在山村的趣聞逸事就興致盎然。番薯種類頗豐,姿態萬千,系根系植物,葉呈尖型、圓形,可作為一道美味菜肴,營養價值豐富。番薯藤枝蔓纏繞的長,枝蔓招展,常采擷莖葉,正反掐一下,留其一縷筋脈,做成一對耳墜,掛在耳朵上,拌作女兒身。又可把藤蔓剝個精光,用作皮鞭抽打著玩耍……我經常走在街道上聞到一股煨番薯香味,一聞到就會想起兒時的樂趣。在地上用木柴掏一個洞,或用亂石堆砌起來,這樣就建了個簡易“灶臺”。下面鋪秸稈、高粱桿的干葉子,這些特別容易點火。再鋪小木材、高粱桿,再加上一層干牛糞……然后把“偷來”的番薯放上去。遇到火燃不起來,人趴在地上,臉貼在“灶臺”邊,鼓腮而吹,狀如一只癩蛤蟆。黑不溜秋的一坨,便是烤番薯的模樣了。烤番薯不但香,而且很好吃;烤番薯在城里人不屑的,他們嫌臟不雅俗氣,我寧愿俗,就是愛吃烤番薯。
番薯,真叫我魂牽夢縈。故鄉是山區,田不多,主糧又不能果腹,只能輔以番薯過冬。冬天的早餐,各家廚房里,裊裊一股番薯粥的清香。端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番薯粥,再倒點腐豆腐的汁,蘸塊腐豆腐;窩在那旮旯里,就是浸在番薯香里的。
挖番薯時,可得小心嘍!氣力不夠,一鋤下去落得半身不遂,所以在挖的時候,盡量先估量一下,番薯的大小。大人們在前面挖,我們在后面邊撿,邊清理干凈。很好奇父母在挖番薯時,總是吐幾口唾液在手上,來回揉搓。父母告訴我:“傻小子,那是減少與柄之間的摩擦,使手不至于受傷、起泡。”怪不得,我挖番薯基本上四肢不全,而父母挖出來有頭有腳。這都是在日夜勞作,體悟得出的經驗。
刨番薯片,是一件樂事。把挖好的番薯倒在圓木桶里,用掃帚使勁搓,換洗幾遍清水,凈凈胖胖的番薯就映入眼簾。洗好后,就手拿著番薯,在刨子上切成薄片。我爭先恐后地搶著去曬番薯片,這下,我可樂了。山區的人自然靠山依水,把所有的番薯片從山坡的那頭鋪到這頭。我會把番薯片擺出各種造型,甚至把自己“包圍”住,自己又樂得其所,情不自禁高喊:“哇,好美呀,真像壘了一層厚厚的雪花,好壯觀的景象!”陽光曬在番薯片上,亮起點點星光熠熠,而番薯片與番薯片間距,有忽明忽暗的光影斑駁交錯。我就更活蹦亂跳在山坡上,與玩伴,我一片往他臉上貼,他一片往我臉上貼,貼成一張張白無常的臉。父母這時會責備我們對農活的不尊重,糟蹋了糧食,父母總是會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想起張心齋比喻讀書三重境界,同樣干農活,我認為也是三重境界:少年干農活,如隙中窺月;中年干農活,如庭中賞月;老年干農活,如臺上望月。父母對番薯的態度,正是詮釋了農民也好,漁舟也好,好的質地在于勞作,在于獨立,在于全心全力。這是物質的創造,更是精神上的稟賦。曬完番薯片以后,就是用蛇皮袋把它貯藏起來,放在米糠里,防止受潮發霉。平常嘴饞的時候,抓幾把裝在兜里;吃的時候要耗費點氣力,嘴咬著,手一邊使勁扯,嚼起來異常有嚼勁。番薯片吃法還能熬粥、炸番薯片呢,有客來訪,就端出一盤炸番薯片,金黃金黃的,那咬起來嘎嘣脆,清香撲鼻。全年,村里都被番薯滋養著。和兒伴在巷里巷外閑耍,左鄰右舍用篾簟曬的蒸番薯,就時常被我們順走了。擺放在瓦頂上,我們會用一桿竹子或木棍,一下又一下往檐邊拉。鄉里鄉親,傍晚時分看到少了番薯干,也不會說啥,心里很明了是我們一群小頑童搗鼓的。蒸番薯曬干后,吃進去,有一股陽光的溫暖,那香甜可口,無論如何沒有字眼能形容的。
番薯生吃別有一番滋味,帶有濃郁的土風味,水分充足,亦能解渴。我至今對番薯不忘的鐘情,在于它土生土長,這大概就是一方土地養一方人吧!到城市工作后,我依舊保持著一份農村的“俗氣”。想起父母一生辛勞、無怨無艾,就是他們秉持著對勞作的付出一種態度。我時常回家,會買些現代食品給二老品嘗,可是他們常常說:“自家產自家做的食品,遠比外面買的好吃更香安全。”
我更懷念那些在故鄉兒童時代的“烤番薯”;更體會到在地里彎著身軀,栽下一棵棵番薯莖葉時的不易。
?
種番薯葉篇三
禮拜天,爸爸帶我去八卦田挖紅薯。出門的時候,天還是陰天,半路上已經開始下雨,等到了時已經比較大了。我們都沒帶雨傘,在客站店里等了好一段時間,還是不見雨停,如果再不停的話,今天活動就要泡湯了。爸爸到處去買傘,最終好不容易買到了一把。我撐著傘和爸爸一起高高興興地上地里挖紅薯。
我扛著鏟子活蹦亂跳地過了木橋。在橋上我與小魚打了招呼,一塊餅干下去,成群的小魚鉆擠在一起,哄搶著餅干,像是好久不見的朋友在熱情地擁抱。稻田里的稻谷已經變得黃澄澄的,成百只不知名的小鳥落在稻穗上,嘰嘰喳喳地,吃著新鮮可口的稻子。游人路過時,這些鳥像有人叫了號子一樣騰空而起,成群地在空中翩翩起舞,編織著多彩的舞姿,當人遠去了,它們又安然落下。
經過了一丘又一丘,走過了一卦又一卦,終于到了紅薯地。我們到時,地里已經有幾個家長帶著幾個小朋友在挖。看見一個朋友,雙手扯著番薯藤,像拔蘿卜一樣把紅薯拔出了。結果一用力,藤斷了,小朋友摔了個四腳朝天滿身是泥,屁股在地里印著兩道深深的印跡,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不會吧,有這么難挖嗎。
雨小下來了,我下了地,在幾棵番薯苗里找來找去,想找到已經露出來番薯的苗。啊,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有一棵根部露出番薯頭的。我扳開縱橫交錯的糾纏在一起藤,拎起厚而密的藤葉,亂扯起來,先把藤扯掉了。我用鏟子一鏟一鏟的把番薯周圍的土挖掉,不一會番薯露出了兩三寸長。用手搖了搖,番薯動了也不動。大家見了,叫道“小朋友,這只番薯真大!”這時,我叫爸爸也一起來幫忙。我們兩個你一鏟我一鏟小心翼翼地挖著,不一會又露出了兩三寸長。搖了搖,番薯已經可以動了。我雙手緊握番薯,用力一邊搖一邊拔,突然只聽“咔嚓”一聲,紅薯的腰斷了,還有一截還埋在土里。我一屁股坐在地上,還好爸爸在后面扶住了我,否則也是四腳朝天了。剩下的一截番薯,我挖了很久,每當以為要挖出來了,地下它還有。終于挖出來,哇塞,它下面的一截居然分成兩叉,像長著兩條腿。把我上面一截番薯按上去,整只番薯簡直是一個穿褲衩的高個子。大家圍上來,嘖嘖稱奇:這只番薯好大好怪啊!看地的爺爺也圍了過來,說這是他這么多年見過最大的番薯。啊,我挖到番薯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