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寫思鄉篇一
每年一次的回家鄉探望,仿佛已經滿足不了我的思鄉情了。總想多回故鄉,多陪陪年邁的父母,多看看家鄉的一切。怎奈時間不允許。其實真的是時間不允許嗎?或許只是借口罷了。人活著就有賺不完的錢要說無奈的應該是這個殘酷的現實吧。讓人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為了家人為了自己過得更好一些。生在這個時代,太多的壓力圍繞著我們,不努力只能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故鄉,仿佛成了我的一個夢。也許,只有等自己真正老的那天,才能回到故鄉的那片熱土吧。再也不去漂泊,再也不去流浪,安靜的守著她度過余生。
希望,今夜,能夢回故鄉
寫思鄉篇二
青春年少懷揣夢想
獨自走上了漫漫寒窗路
故鄉的眼淚太酸
離家的行囊太重
親人的囑托太沉
那月
素年錦時深深的眷戀
故鄉的眼睛送我上路
門前的小河傷心的哭泣
裊裊炊煙那么迷人
捧一捧泥土上路
從此伴我一路風霜
那天
無論是碧云浮空
還是萬里無云
卻始終無法迷失
游子尋家的步伐
那夜
淡淡月光梅花欲吐
我站在望鄉的路口
遠遠嗅到家鄉春的氣息
可思鄉的路似乎太長
我站在望鄉的路口
遠遠嗅到家鄉春的氣息
可思鄉的路似乎太長
而今
歲月滄桑一肩風霜
牛背上的思念太重
可回家的行李似乎太輕
輕得聽得見親人的呼喚
無論天涯海角
思鄉的思緒
如風
散落在溫暖的故土
寫思鄉篇三
走在回老家的路上,沿途而行,隨處可見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有的剛打好地基,有的壘到一半,有的已初具雛形。然而這些由空空的框架組合而成的新樓,在這片空曠的土地上顯得過于剛硬和冰冷,它們沒有血肉,沒有跳動,只有一塊塊粗糙的磚石。我凝望著那沾滿塵埃的碎石,那步步攀升的高樓,心想,我的家鄉正以鄉愁為基石,建立起虛無縹緲的大廈。
我加快回家的步伐,迫切想要看到家鄉的老屋,那有著灰白墻垛,紅色磚瓦的矮矮的老屋。然而,我失望了。或許,當我再次踏上歸途的時候,我就應該想到這種情形,因為,這一切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站在久違的故鄉的土地上,眼前卻是一片廢墟,老屋也早已變成了我腳下的狼藉。放眼望去,依稀記得那里是進入村子的唯一通道,道路旁邊有一棵一人合抱粗的老槐樹。每年五月,槐花便輕輕綻放出它的美麗,散發出陣陣清香,吸引過往的路人和孩童駐足觀賞。然而此時,記憶中的老屋不見了,必經路上的老槐樹不見了,就連那熟悉的回家的路也湮沒在時代的潮流中。
我不知道該做什么,我只知道,我的記憶,我的過去,早已被拆除,重新用來建造高高的大樓。
四合院是北京的鄉愁,石庫門是上海的鄉愁,梧桐樹是南京的鄉愁,而那老街巷,則是我們揮之不去的鄉愁。
城鎮化的步伐來勢洶洶,我們無力也無需去阻擋,然而我只希望,它在拼湊出美麗的城市時能有鄉村的方寸之地。就如北京,通過巧妙的設計,將北京古老傳統的四合院注入新城的血液,讓它與新城一起生存與發展。畢竟,當一切的喧嘩與輝煌褪去之后,我們只是那個渴望故土,渴望擁抱自然懷抱的孩童。
鄉愁,是一條繩索,一端連著我們的過去,一端連著我們的未來,我們無法擺脫過去,亦如我們無法擺脫未來。我們遺忘不了,所以我們只能繼續。也許,當你看過法國香榭麗大街的魅惑后,你更鐘情于江南水鄉悠閑的竹樓。
城市與鄉村,發展的正反兩面,正是推動城市前進的動力。
寫思鄉篇四
“一個地方之所以讓你懷念,讓你千里萬里想再回去看看,不僅僅是那個地方讓你難忘,更是有人讓你難忘。”這句話說到了我的心坎兒里,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了一個地方和一些人,那就是我的家鄉和我的家人。
家鄉,我生長的地方,那里有我的腳印,有我的痕跡,讓我很是想念。而現在,離家鄉的距離越來越遙遠。每當想家的時候我都會想起一些有趣的事情,來安慰自己。
我知道我與家鄉的距離很遠,但是,我與家鄉的情感卻是不可割舍的,每當學校放長假的時候,那種回家的心情很是激動,有一種“落葉總是要歸根”的感覺。
回到家,我發現爺爺奶奶的身體遠不如從前了,妹妹也長大了。時間真的可以讓人失去很多很多。我再不是那個可以在父母面前撒嬌的小孩子了。突然覺得自己的雙肩有了重擔、有了責任。
要回校了,家鄉的一切慢慢地退出視野,感覺自己就像一只雛鷹,又要從崖頂俯沖下去,去天空里飛翔。帶著夢想離開窩,離開家,去風雨無阻。
每當與遠在他鄉的父母打電話時,他們的聲音里都帶有困惑和疲倦,我的語言雖然平靜,但我的心早已流下淚水。
寫思鄉篇五
我眼中的春節是黃色的,暖暖的,飽含著一股濃濃的思鄉情。它似一根線,把相隔遙遠的兩顆心緊緊地拴在了一起。
我的家鄉在泰州,身居常州的我最快也要兩個小時才能到家鄉。作為一個經常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自己的家鄉便是唯一的期盼。我已三年未歸鄉,不知道家鄉有沒有改模樣。在我眼中,家鄉的天是碧藍碧藍的,云是層層疊疊的,有時不免也夾帶著黃色和紅色,太陽又大有圓,刺眼得很,也只有在冬季,雪才會消磨它的銳氣。在村路的兩旁,杉樹、松樹和梧桐樹高高地聳立著,有時會有幾棵樹的枝丫上掛著幾個大紅燈籠。放眼望去,河連著河,總能看見幾位飽經風霜的漁夫在奮力地捕魚,撒網、收網,湖中的魚甚多,讓漁夫們都忙不過來了,撒下去的是期盼,收上來的是滿滿的喜悅。偶爾有幾只魚鷹掠過水面,脖子一伸一縮,嘴巴一張一合,就能捉到一條大魚。最讓我懷念的是外公外婆那敦厚老實的臉龐,骨子里透著泰州人粗豪踏實的精神,眉宇間刻著歲月的滄桑。只要兒女歸來,就又是噓寒,又是問暖,帶著我們四處串門拜年,恨不得讓全村人都知道我們歸來的消息……處處是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這是三年前的春節,如今又可以回家過年了,我喜悅萬分,真想看看家鄉有沒有變樣。在期盼的驅使下,我們踏上了回家的征途。家,這個字眼雖熟悉但卻又是那么的遙不可及。兒女似風箏,家就似拴住風箏的線,父母就似線的另一端。無論兒女走到哪里,家都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唯有父母才是我們永遠的依靠。
車飛速地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快得連周圍的景色都來不及看。我堅信,是我們對能夠早日回家的期盼促使汽車加速、加速、再加速。不一會兒,我們的車便緩慢地行駛在吊著懸索的“泰州大橋”上,橋下是奔騰不息的長江,遠處江連著天,天連著江,“天江無縫”,江上的大霧使我們根本看不清天與江的交界處。此時,夕陽也十分襯景地給云朵換了件橘黃色的衣裳,格外美麗,使得天空與江水都陶醉地變成了橘紅色。江上有幾艘船只,船只掠過水面的漣漪,一圈又一圈。我望了望在不遠處的村莊,心中不免升騰起幾分焦急。快了,快到了。我活躍起來,興奮沖刷了坐車的疲憊,不停地叫爸爸快開,快開。
經過數次顛簸,我終于到了自己想念的家鄉。如今,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筆直的水泥路,兩旁的別墅鱗次櫛比,處處是新面貌,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迎新年。桌子上擺滿了好吃的東西。每個人的家門口貼著大紅春聯,家中掛著中國結和大紅燈籠。每個人都穿著新衣裳,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鞭炮聲與歡笑聲此起彼伏,飽含著對新年的祝福和對新年的新希望。走到哪里都能聽到“新年好”“恭喜發財”的祝福語。外公外婆早已在家門口站了許久,一見到我們,趕緊走過去對我噓寒問暖,不停地撫摸著我的頭,把我們領回家一起過年。
我眼中的春節是黃色的。它像風,把游子回歸的消息傳遍每個角落;它似雨,安撫著游子急切回家的焦躁的心;它如光,為游子在迷茫中送去一份份溫暖;它若線,這線將游子與親人緊緊地拴在了一起。
愿天下游子,捧著這顆閃爍著光芒的溫暖的心,回家與親人團圓過大年!
寫思鄉篇六
江南的煙雨中,淡淡的清韻總會不顯山,不露水地顯現出來。這樣的江南很美,處處流露著款款柔情。而更美的是煙雨夢中的江南,絲絲寫意著指尖琴韻。江南,就是我的故鄉。
江南的雨季是最美的,兒時的我最喜歡的便是在這小橋流水邊玩耍。有時晴朗的天空中,忽然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細密的雨絲落在花上,給花兒帶來了生機;落在了路上,洗刷了路面上的灰塵;落在了人身上,沾衣欲濕,卻不惹人惱。
兒時的場景浮現在了我的眼前,心中一股惆悵之情油然而生。打著傘,蹦蹦跳跳的我獨自走在小溪邊,星星點點的雨絲落到了地上,將塵埃沖刷而去;雨絲落到了河面上,蕩起了圈圈漣漪;落在我的臉上,將陣陣清涼滴到我的心中。路過一個小亭子,里面坐著一位年邁的老人,在獨自拉著二胡。悠揚的樂聲回響在耳邊,令人在心中感到十分的寧靜。老人臉上神情很安詳,兩只手看上去蒼勁有力,抬起頭來與我與我對視一眼,漆黑的眼眸中閃出的是在歲月中沉淀下來的淡然、睿智。老人稍稍停下手中的動作,臉上揚起一抹微笑,才又開始來了下去。
老人身上有的,是那份江南原本的詩意的美麗,有的是江南人家的善良與淳樸,有的是深深刻入骨中的江南的儒雅與靜氣。但現在,江南漸漸失去了她原本的面貌,一股浮躁之氣涌動在這小鎮之中,人們匆匆而過的身影,將那份令人向往,令人不禁駐足觀賞的詩意破壞殆盡,只留下了幾張照片。
但是現在,她變了,變得令我有點不認識了,使我心中產生淡淡的愁緒。
但現在,慢慢的走在這溪流邊散步的我去愈發覺得江南已經失去了她原本情景而淡雅的一面。
光陰流淌,細水流聲,穿梭在千年的古鎮,愁緒由心中而發。請人們放下手機,放下心中對金錢的欲望,放下快節奏生活中的浮躁,將以前的江南原原本本地還到我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