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清明節高中字篇一
又是一年清明節,今年沒有杜牧詩中的“雨紛紛”,倒是天氣溫和的很,暖暖的太陽照的人懶懶的。本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去孔林拜一下孔子,不過終究也沒去。那幾年,鄒平的汽車站還在黃山中學那邊,每年清明放假,我就早早起來,從步行街買兩個土家燒餅,捧一杯熱粥,穿過步行街,經過法院和廣電大劇院,然后從高速路底下那個小橋洞鉆過去,就到了山南廣場了。
清明我是向來不坐公交去車站的,一來時間多,二來主要是人多,懶得擠,所以就步行。每到清明我爬黃山的時候,鍛煉的人都要下山了,只有幾個練嗓子的偶爾傳出一兩聲,像隱居的人似的。我就順著山路往前走,到了翠屏公園就到車站了。
所以每次清明,都要繞大半個黃山,不過也好,梁漱溟先生的墓就在半山腰,靜靜的注視著一中,所以每次走都能看見。
先生的墓甚是冷清,記得只有馮友蘭先生題的一副對聯,刻在石頭上。不知道是我去早了還是晚了,我總是懷疑沒有人在清明去祭拜梁先生,每次從他墓前經過,我都注視一會兒,然后再走。他的墓前是沒有瓜果花籃的,我常想,孔子是教育家,梁先生也是教育家,孔子是萬世師表,梁先生是一中的創建人,怎么差別就這么大呢?單從一中的創建人來說一中校長也該在每年自費買幾束花來祭拜梁先生。可是在我記憶中是沒有的,我總覺得這對梁先生不公平。
而從高中畢業,我是再也沒去過了,今年清明更是不可能了。之前從山腳下走過幾次,但都沒有上去。
昨晚去百度知道,才注意到離今年高考還有兩個月。不知道我那些高中老師是否還在帶忙碌的高三。阿龍的脾氣大得很,但還是為我們好,娟子生氣的時候也罵我兩句,“威脅”我下一次要考到105,我還討價還價,不過我知道她也不是真的生氣,還有我那幽默的化學老師,操著一口標準的鄒平普通話時常惹得我們笑。而現在,卻沒有人來管我了,而我,竟然開始還念被管的日子了。緊張,但是課余還可以和前后桌斗嘴,可以裝著不會去問老師偷那幾分鐘的閑,可以比一比誰的綜合選擇題得分多了,甚至可以和老師開一些無關緊要的玩笑。
那是個沒有手機、沒有筆記本,甚至連p4都沒有的日子,但是現在想來,卻比任何時候過的都快樂。忙碌,總比閑來無事玩游戲來的實際一些,也更有意義一些。
他們說,清明該回高中祭奠一下,因為那里埋葬著我們的青春。只是,人總是要向前看,我們,是不會回到過去的,那些日子,只能用我們那蹩腳的文字來紀念了。
清明節高中字篇二
一直都以為死亡離我很遠。當爺爺去世時,我甚至沒有開始記事,也并沒感覺有多悲傷;當奶奶逝世時,本身在一起的時間就不長,也很快便忘卻了。每每當得知哪個陌生人又去世了,我也就聽過且過,并不曾放在心上。
當我還是個牙牙學語的孩童時,也曾想入非非,擔心的牽起母親的手,說著:“要是有一天媽媽也去世了怎么辦?”她聽了便溫柔的撫摸著我的手,然后答道:“那有什么可怕的呢,自然規律罷了。”于是,這一天便如期而至。
當我得知了母親的死訊,并不驚訝,也不難過,內心只是異常的平靜,就好像五蘊皆空了一樣,除此之外便只有遺憾和若有所失的感覺,就好像內心被開了一個大洞,止不住的向外漏著什么。隨后便開始后悔自己沒能鼓起勇氣去見她最后一面,亦或是給她打上最后一通電話。
明明是春天,可殯儀館的古樹卻依然不停的飄落著新葉,散滿了一地,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靜,甚至能聽見蕭瑟春風在落葉間穿梭的“沙沙”作響,我獨自一人,到來了。
廳前,圍滿了花架子,前來為母親送行的人并不多,大概也就七八人,大多是些熟悉的面孔,除了母親的那兩個朋友和繼父外,都是很早以前和她合作過的同事。別上假花,最后默默地看了一眼棺材里母親的遺容——臉色憔悴,形體消瘦,面無表情——已然成為了一具真正的干尸。我不想再多看上一眼,只是感覺心里有一股惡寒——她的所作所為,所付出的努力,那些輝煌的成就,那些偉大的思想或是理念,都不為人所理解甚至是了解,卻僅僅以這種行尸走肉的形象被周圍的人所熟知——作為凡夫俗子眼中的一個失敗者的形象孤獨地死去,這一切都令我感到不公與不甘——也許成功了流芳百世,但失敗了同樣應該要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亦或是“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英雄氣概呀!
送別時,沒有一個人不是淚流滿面,唯獨我毫無表情的低著頭,心中只是充滿了憤懣與沉重。當棺材被推進了焚尸爐,我扭過頭,不想再多看一眼。在隨后等待的時間里,大部分人都坐在長椅上閑聊,說著那些客套話,而我只是坐在遠處看著,內心異常的平靜,沒有一絲的波瀾起伏——所謂自憐或是悲哀的情緒確乎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呆呆地望著手上精致的石英表,仍記得病床上的母親見到時的喃喃自語:“這是我送給爸爸的。”——十幾年過去,卻依然完好無損的到了我的手上。
回到家中,現實的父親一如既往訴說著母親做出的選擇是多么的愚蠢,雖然我知道,他也因此整晚的翻來覆去睡不著——真情,尤其是愛,應當是一輩子都消磨不掉的。
唯一一件令一向看得透徹的他不解的事就是:為什么繼父要為了一個早已和自己沒關系的人開追悼會。他或許永遠也想不到——這就是人性在黑暗中最后的光輝吧。
清明節高中字篇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風俗有包青團和掃墓。
清明前一天,放學后我回到家里,看到媽媽和爸爸忙這忙那的。原來他們在包青團,我趕緊加入他們的隊伍中。
我先拿出面團,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取出其中一小段的面團揉圓,捏成一個小碗狀,像縫衣服一樣封住它的口,再放上葉子,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我們把青團一個一個放入蒸籠里。過了十分鐘,一蒸籠的青團就好了。香噴噴的青團,饞得我直流口水。
到了清明這一天,我們全家人都聚在一起。我們需要開車到目的地,路上的風景可真美。油菜花黃黃的。筍芽兒鉆出了小腦袋,有大有小,杜鵑花山上可多了,紅紅的,滿山遍野好像都在一片云霞中。我們攜帶者鮮花、紙錢。果食酒品和青餅等就出發了。
到達目的地后,我們開始爬山。一路上,我的鞋子上沾滿了泥土,可臟了。我們一會兒就爬到了半山腰,就快到了。可是,草都把路給遮住了。爸爸二話不說,拿起鐮刀就把草割了下來。路又能看得見了,我們一會兒就到了墓前。媽媽把東西放在盤子里,把盤子放在墓前的桌子上,桌子一下就被盤子給放滿了。我幫爸爸擺好鮮花,插上蠟燭。那爸爸呢,把我插上的蠟燭點上了火,又把紙錢給燒了,接著把酒給倒了。最后我們又一個個在墓前跪拜,希望祖宗在天堂那邊也過得好一點。我們懷著對祖宗的思念之情離開了。
又是一年清明節,這個節日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流逝,它所承載的意義和文化內涵將會代代傳承下去。
清明節高中字篇四
月5日,我們作文班組織了去扁鵲廟一日游,我的心情就猶如天氣一樣晴空萬里,舒暢極了。
我們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奔波,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扁鵲廟。下了車,沒走一段路程,我們便踏上了令人激動的“回生橋”。據說在回生橋上,走一步,健健康康,走兩步,長命百歲,走三步,成仙。當然,這也是人們美好的愿望。
進入大門,映入眼簾的是扁鵲祠,跨進大門,抬頭一看,扁鵲威武的形象映入眼簾。
接著,我來到這里最高的在殿,登上樓頂,仿佛到了仙境,一座大山,一朵朵白云,我閉著眼睛享受著,突然,我聽見有人在樓下直“咯咯……”地笑,我一睜眼,呀!人全走了。
我連忙追上去,接著,我們穿過一片小樹林,來到了祈福池,我默默地許下愿望,投下了銅幣。
接著,我們來到扁鵲的墓地,我得知了扁鵲的死因:在古時,秦王派人請他治病,當秦國的太醫嫉賢妒能,暗中殺害了他,后來,扁鵲的弟子冒著生命危險,把扁鵲的頭偷了回來,用木頭做了個身體,葬了下去。我想,如果我在那時候,一定會把那個小人五馬分尸。
在墓前,我們行禮,念祭文,緬懷這位神醫,讓人們永遠記住他。
這真是一次不尋常之旅。
清明節高中字篇五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
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與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與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面對你們,我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與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與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與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清明節高中字篇六
去年的十二月五日,是導師余虹教授魂歸道山的日子,是一個永遠銘刻在我心中的、在記憶中永遠會發出隱痛的日子。
去年今日的這個時候,我正在歸家的公交車上。剛結束系里新任領導的履新酒宴。車還未到家,手機響了,一看,是新任領導的電話,接通一聽,消息竟然是我的導師余虹教授已于當日下午撒手人寰。
消息由導師在首都師大的一位摯友了給上海某位學者,再從這位學者發給我的新任領導,然后,這位新領導及時又轉告了我。當我在車上把這個輾轉了半個中國的消息向我那幾位仍然在校的師弟妹們證實的時候,他們還沒有一人獲悉此消息。當我下了車,一路默然流著眼淚、帶著酒醉撞撞跌跌地走回家的同時,電話里那些師弟妹們沒有一個敢相信我轉告的消息,但聽到此消息的時候,他們也都立即痛哭失聲。
接下來的幾天,天天都到人民大學。同門師兄弟都自發地配合人民大學文學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些已畢業的外地師兄姐,陸陸續續返回人大向導師告別,同年級一些聽過導師之課的外地同學,也有人約請我替他(她)在導師的悼念室獻一束鮮花。一切都在默默地進行著。每人也都在心中默默經受著往日記憶帶來的隱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