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一
我們來寫一寫。
誰來讀出這個分數,并說出各部分名稱幾含義,1/2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課件,如果這樣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練習:圖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 1/2 表示。為什么?
總結:只有平均分才能保證分的公平公正,才能得到分數。
課件,每人得到的1/2塊月餅,它們一樣大嗎?為什么?
所以我們在描述時,必須要說清是誰的二分之一。
是不是只有分月餅能得到二分之一,還有什么辦法得到二分之一。
3、折紙活動
任意拿出一張圖形,先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
明明折法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總結:一個月餅,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只要是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發現分數
請用正方形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二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正確理解平均分
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3、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體驗小組合作、成功學習的愉悅。
深入理解平均分,對分數的意義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掌握分數讀寫法及各部分名稱。
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片(學生用)
一、創設情境,課前三分鐘,導入新課
1、數字,猜一猜他表示什么?一個數只有在具體的環境中才有意義,比如我們班有47名同學。
2、你能舉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嗎?
3、在前一段學習中研究了乘法和除法的運算,誰能提出兩道生活中用乘法或除法解決的問題嗎?請同學們動筆解答。
4、同學們做的非常好,老師也有幾個問題希望同學們幫助解答。
5、老師這有4個蘋果,要分給咱班每天干活最多的陳思齊和徐鵬程同學,誰會分?分的好嗎?好在哪?(平均分)
8、好 ,讓我用刀把它切開。那么他們每人得到了多少呢?(一半,板書)
10、有,他就是“分數”。
二、認識分數
1、剛才我們把這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半,我們就可以用1/2這樣的分數來表示。(現電腦出示,再黑板演示寫法,再讀一讀)
2、誰能像老師這樣說一說這個1/2是怎樣來的?(強調“平均分”和“是誰的”)
3、介紹分子、分母和分數線。
4、現在我想把這個月餅平均分給四個人,該怎么辦呢?
5、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月餅的1/4.
7、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讓我們來看一看,這樣的數能用分數表示嗎?
8、注意,只有平均分才有分數!
三、折分數
1、讓我們自己動手折一折分數。
2、先拿圓形紙,你能折出他的1/2嗎?哪一部分能用1/2表示那,請你寫在上面。(兩面都可以)
3、如果我想要他的1/4呢?
4、拿出正方形紙,折出他的1/4.哪一部分能用1/4表示標出。
5、長方形紙,隨意。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三
知識目標: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用分數表示圖中一份占整體的幾分之一。
能力目標:經歷聯系實際生活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進個性思維的發展。
情感目標: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積極、愉悅的數學情感,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初步體會分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
教學重點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教學難點
“幾分之一”概念的形成。初步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等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分過東西嗎?現在,老師想請你們幫我分一分好嗎?
現在有四塊月餅,分給兩個小朋友怎樣分公平?每人分多少?
兩塊月餅分給兩個小朋友,怎樣分公平?每人分多少?
像這樣,我們把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分法就是我們以前學習的什么分法?
我們再來看看如果一塊月餅分給兩個小朋友怎樣分呢?每人得到多少呢?
一半用我們以前學的數能表示嗎?
那么,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分數。
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的初步認識。
揭示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板書)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四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上第34—36頁。
1、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分數的讀、寫,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發展數感。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一)了解起點,引入新課
1、你們認識分數嗎?說幾個你熟悉的分數。(學生說出幾個分數,教師隨機板書)
2、關于1/2你已經知道什么?
3、小結。(揭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4、請同學們拿出老師課前發給大家畫有幾副圖的那張紙,請你在圖上用顏色表示出對應的分數。表示好后在小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全班交流、質疑。
5、選擇其中表示1/2的圖進行討論。在表示1/2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它們是怎么分的?分的對象相同嗎?)
(二)創設情境,深化理解分數意義
活動一:拿水筆
1、創設情境,請學生分別拿出三盒水筆的1/2(其中有2盒水筆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
這里有三盒水筆,你能從每一盒水筆中分別拿出1/2嗎?
教師請三位學生到講臺前,并問臺上學生:你們準備怎么拿呢?
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講臺前的三位學生打開水筆盒,認真地數著。
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或者說你能提出問題嗎?
我們再來看前面一位同學提出的問題,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筆的1/2,拿出的水筆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輕聲交流一下。
請臺上的三位同學把所有的水筆都拿出來,并告訴全班同學總支數是多少,1/2是多少支,驗證剛才的結果。
你有什么發現?并小結:總支數不一樣,同樣是1/2,所表示的支卻不一樣。
活動二:說一說
1、小明看了一本書的1/3,小軍看了一本書的1/3,他們看的一樣多嗎?
通過剛才拿水筆的游戲、觀察討論看書的情境,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一樣,那么分數所表示具體的數量也不一樣。(同步板書)
(三)鞏固延伸,反饋分析
1、看圖說數:
(1)藍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要使藍圓個數占整體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換一換、減一減)
師與學生共同小結:部分相同、整體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樣,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
2、游戲:請1個同學站起來,請學生先后說出這位同學占大組人數、小組人數、全班人數、全年級人數、全校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請同學們想一想,同樣一個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數來表示呢?
3、估一估:一個整體的2/3是,這個整體會是下列圖中的哪一個?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五
1、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計算的認識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2、能正確地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出乘式的積。
3、在初步認識乘法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場景圖小棒圓片若干
一、引入新課
出示圖片,創設動物學校的活動情境。
談話:今天我們一起到動物學校去參觀。動物學校的大門上寫著一些加法算式。出示如下算式:
2+3+6 5+5+5 3+7+8 4+4+4+4 91+6 2+2+2+2+2
二、感知“幾個幾相加”
1.教學第一頁的例題
出示第一頁例題中的場景圖,提問:兔子有幾只?雞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2+2+2=6(只)3+3+3+3=12(只)
2.完成第一頁的“試一試”
三、認識乘法
1.教學第二頁的例題
出示第二頁例題的場景圖。
講述:求4個2相加的'和是多少,除了用加法來算,還可以用乘法來算。
(板書:乘法)
教師板書:4×2=8或2×4=8。
讓學生自學課本,了解乘號、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以及乘法算式的讀寫方法,然后組織交流。教師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堆這部分內容的掌握情況。
2.完成第二頁的“試一試”
要求學生看圖數一數是幾個4,再分別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讓學生通過比較和思考,感知乘法算式的簡便。
四、練習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1、2題
提問:鋼筆一共有幾個2枝?鮮花一共有幾個5朵?怎樣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學生獨立完成
2.做“想想做做”第3題
先自己擺一擺,再列出算式
3.讀出第4題中的乘法算式,分別說說乘數和積各是多少。然后寫出乘法算式。
4.應用乘法解決問題
提出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這種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先請大家想一想,在說給同學聽一聽。
五、課堂總結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六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系。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一、談話引入,教學新課。
現場組織活動:請兩位同學到臺前,每人分別從一盒鉛筆中拿出1/2,結果兩位學生的結果不一樣多,一位學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學生拿出的是3枝。
師:你準備怎么拿呢?
生1:我準備把全部的鉛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準備把全部的鉛筆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學生活動,一位學生拿出3枝筆,另一個學生拿出4枝筆。
師: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或者說你能提出問題嗎?
生:他們拿出的枝數不一樣多,一個是3枝,一個是4枝,這是為什么呢?
師:他們兩人都是拿全部鉛筆的1/2,拿出的鉛筆枝數卻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小組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交流,再全班反饋。
生:我們認識兩盒鉛筆的總枝數不一樣多。
生:有可能數錯了。
師:現在大家的意見都認為是總枝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嗎?
學生都表示同意。
師:告訴大家總枝數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鉛筆是6枝,1/2是3枝。
師:真的是不一樣多,一盒鉛筆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總枝數不一樣多),所以1/2表示的具體的數量也就不一樣。
師: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二、練一練
1、看數學書說一說,小林和小明一樣多嗎?笑笑和小紅一樣多嗎?
說說理由。
2、畫一畫,說說畫法對嗎?為什么?還有別的畫法嗎?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1、2、3,然后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2、第4題讓學生充分說說自己的想法,必要時可以舉例說明。
3、第5、6題獨立完成,然后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四、思考題
放學后獨立完成,課后講評。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七
預設板書:1.百分數只能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而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量,又可以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2.百分數只表示分率,不能帶單位,而分數可以帶單位。
3.百分數分子可以是小數。
4.百分數不必化簡。
三、共同概括,應用拓展
現在回顧梳理一下,今天我們分享了這么多同學的發現,討論了這么多問題,你覺得今天這節課用三個字叫“百分數”,如果用兩個字叫“分率”。
在這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很想了解同學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情緒如何?請你用百分數告訴大家這三種情緒在整堂課中所占的比率。
愉快( )% 緊張( )% 遺憾( )%
今天這節課我們只是打開了百分數的大門,百分數的王國里還有更多的精彩等著你去發現。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和課件篇八
1、 本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在數學領域中第一次接觸“分數”這個概念,而且只是較為抽象。無論從其意義以及讀寫法都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學好本單元內容才能為今后繼續學習分數等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因而我們在教學時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能產生分數的。
2、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數是單位“1”的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的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幾分之一即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后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 本單元內容主要包括認識分數,分數的簡單計算,分數的簡單應用等幾部分。教學內容要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及分數的大小。
2、 使學生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第一課時 分數的初步認識
1、從現實生活中認識幾分之一,并能正確地對幾分之一的分數進行大小比較。
2、為學生提供數學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3、體會分數的產生源于實際生活的需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 課件、不同形狀、大小的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中秋節到了,媽媽打算把買來的月餅與鄰居張奶奶一家共同分享。課件出示:
1、把4塊鳳梨月餅平均分給2家人,每家分得幾塊?
2、把2塊蛋黃月餅平均分給2家人,每家分得幾塊?
3、把1塊豆沙月餅平均分給2家人,每家分得幾塊?
二、探究新知。
(1)教師明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 。
(2)教師提問:另一份是這塊月餅的幾分之幾?為什么?
(3)學生交流。
動手操作:任意拿出一張紙,折出它的 。
學生匯報:把得到 的貼在黑板上。
(4) 教師提問:折出的形狀不同,為什么都是它的 ?
2、認識 。
教師出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幾分之幾?
學生匯報: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三分之一,寫作 。
學生互動:互相說一說 表示的意義。
教師明確:像 、 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3、認識 。
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正方形紙表示出它的 ,在圖上標出,并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得到 的。
分組匯報,并把學生得到的 貼到黑板上。
教師提問:(1)折出的形狀不同,為什么都是正方形的 呢?
(2)你能說這個 表示的意義嗎?
教師明確:要想得到誰的幾分之一,就必須把誰平均分,同時得到的分數就是對誰而說的。
老師提問:你能再任意說一個分數嗎?你們所說的分數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老師邊明確邊板書:分數中,中間的橫線叫做分數線,分數線上面的數叫作分子,分數線下面的數叫作分母。
1 ……分子
— ……分數線
4 ……分母
4、 比一比。
出示教材第91頁的例3.
小組討論:觀察這兩組分數,你們發現了什么?為什么?
學生匯報:
生1:我發現 。
生2:我發現 。
生3:我知道了,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越少。
生4:平均分的份數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
三、課堂作業。
1、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