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少年與海讀后感少年與海讀后感字篇一
很難想象,在非洲,一片掙扎于饑荒死亡邊緣的干旱土地,紅色塵土漫天狂舞中,矗立著一架用廢品建造的風車。風車能發電,連接它的小燈泡閃閃發光。建造它的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他的名字叫威廉坎寬巴。
《馭風少年》講述的便是這么一個故事。這是一本出于真人真事的自傳體小說。威廉被迫輟學,完全靠自己探求實驗,利用廢品廠撿回的破銅爛鐵,研制出了能發電的風車。書中記述了他的成長、磨難以及最后的成功。這書屬于勵志小說,然而卻和其他的勵志讀物全然不同——它沒有強說愁的辭藻,沒有自吹自擂的吆喝。威廉坎寬巴一直為笑著給我們講他的故事,微笑著告訴我們他有很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合上書仰起頭,似乎就能看到這位黑人男孩憨厚淳樸充滿夢想的笑臉,然而我的淚水卻早已在眼眶中打轉。
饑荒的肆虐在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擁擠的乞討人群,有失道德的搶奪,掉落在地上的玉米粒都被拾得干干凈凈,香蕉皮成了難得的美味……。饑荒是活在當下的你我都無法體會到的,但它無疑是一頭猙獰的巨獸。人們在饑荒中的手足無措與面對世界末日時無異。威廉被“有趣”的總統與政府欺騙,眼看著一個個同胞被活活餓死,活著的親朋紛紛掙扎在疾病與死亡邊緣,揮別夢寐以求的校園與書本……。他以一個少年的視野觀看世界,用他的質樸去領悟世界。“當下我們只能靠自己,沒有人會伸手拉你一把”——是威廉悟出來的道理,深沉、準確,充滿力量。在敘述中,他從未落過一滴淚;面對災難,他有的是堅強和年齡不對等的沉著。
災難中,這位少年逐漸學會如何面對世界。威廉問父親該怎樣懲罰偷“多維”(當地一種食物)的小偷,是否要像其他村民那樣處死他們。父親告訴他:“我們任何人都不能殺,他們都是餓得沒辦法才出來偷東西的,我們必須學會寬容。”在這樣的影響下,威廉善良得讓人心顫,內心有著與他的膚色迥異的純白。面對小狗坎巴的死亡,他說:“坎巴看見我離開時已經放棄了生存的意愿,這意味著殺死它的人是我”、“沒有人知道坎巴的遭遇,直到今天我才把它公之于眾”。哪怕是對于一只即將老死的狗,他也感覺它的離開是一種殘忍;即使明白一切,也終究無法原諒自己。他的心猶如水晶一般剔透。
面對孱弱的國家,不負責任的政府,威廉對祖國的愛卻從未淡薄。“看著地圖上的馬拉維——棕色的道路在綠色的國土上縱橫交錯,馬拉維湖像顆璀璨的寶石點綴其中,你也許想不到那里住著一千一百萬馬拉維人。就在那一刻,其中的大多數人正處餓死的邊緣”、“如果我們發明的東西真正有用的話,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馬拉維的現狀。”在逆境中,不該埋怨別人沒有做什么,而是該去尋找自己能做的事。即使是去廢品堆里尋找一個較為完整的軸承,也比自以為是的針砭有意義得多。十四歲的威廉,早已懂得這些許多人一輩子都體會不到的東西。
談到威廉成功的關鍵,我認為這也恰恰是這本傳記,與其他勵志讀物的區別所在。正如之前所說的,威廉總是笑著告訴我們他擁有什么,而不是哭喪著臉講他有多么悲慘。例如,書中對于輟學輕描淡寫,全然沒有一些電影情節中呼天搶地、砸鍋賣鐵的催淚場面。威廉清楚父母的艱難,他把失望彷徨留給自己。“爸爸干活需要幫手”——他喃喃地念道。無論記敘自己的挨餓,還是實驗中的種種挫敗,都不加修飾。那些不如意,好像不過是一陣清風,卷起了熟悉的紅色塵土。他告訴讀者,自己很快樂,心中充滿希望;告訴世界,他的研究成果將會讓全國人民都用上電和水。
把光明留給別人,自己承受陰郁——我突然想起這句話,用來形容威廉再適合不過。過去一向不愛看勵志自傳讀物,只因受不了那些悲慘情節的渲染與生離死別的糾葛。然而威廉的故事像一縷陽光,雖然照射著更多的傷疤、血液以及痛苦,但它永遠是陽光,帶給人的永遠會是溫暖與感動。人們常說高手敘事,便是能寫含淚的微笑,嘴角微微上揚的狂喜。威廉的敘述又何嘗不是這樣?他帶給人對災難的體悟,對社會的思索,對黑暗的抗議,而這些又都是不著淚痕的。看著皮膚黝黑的大男孩燦爛憨厚的笑容,最讓我想起的一個詞便是:“赤子之心”。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回報以歌”——用微笑點亮黑暗的時光,用善良與寬容對待一切丑陋,用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即使有一天落下淚來,淚水也會在陽光的照耀下幻化成風,讓夢想的風車轉起來。
“這東西真的能發電!”
“是啊,”另一個人說,“他真的做到了。”
少年與海讀后感少年與海讀后感字篇二
少年戰俘營讀后感(一)
1937年初,紅軍西路軍西征途中,被國民黨馬家軍包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紅軍少年先鋒營營長歐陽石和戰友尕猛、唐寶元、小八斤、雪妹子等被俘。在戒備森嚴的少年戰俘營里,敵人用繁重的勞動來折磨紅軍少年戰俘,并企圖利用“西安事變”國共合作的機會改編紅軍戰俘。
歐陽石和尕猛他們與敵人據理力爭,終于迫使敵人接受了少年戰俘們提出的條件,粉碎了敵人的陰謀。生性膽小怯懦的唐寶元和小八斤禁不住敵 人的恐嚇,穿上了馬家軍的服裝,戰友們紛紛斥責他倆的行為。孤獨的唐寶元結識了馬家軍的老馬夫,從此,倆人相依為命。機智勇敢的歐陽石精心安排尕猛和小八斤逃出了戰俘營,不幸的小八斤倒在茫茫浙沙海中,尕猛也被敵人抓了回來。身為營長的歐陽石是敵人的眼中釘,敵人想以決斗的形式除掉他,歐陽石為給受凌辱的雪妹子報仇,毅然躍身上馬,擊斃了敵連長,自己也壯烈犧牲。
目睹此景,悲憤之極的雪妹子毅然縱身跳下懸崖。勇敢的尕猛第二次逃跑了,在敵騎兵窮追不舍的危急時刻,唐寶元挺身而出,把馬和槍交給尕猛,為掩護尕猛,他把手榴彈投向敵人,用行動證明自己不是叛徒。戈壁沙漠中,尕猛牽著戰馬艱難地行走,他終于來到革命圣地延安,和其他戰友一起奔赴抗日的前線。
這是五名少男少女,和一條山地狗與日本鬼子斗智斗的反征服的智斗。龍云,紅軍的后代,母親是紅軍,母親是被劉胖的爺爺親手活埋的。龍云和其他幾位孤兒是被柴競收留,只因小鬼子上山龍云為趕走他們,用生命的代價改寫了最后的結局。紅軍后代和民工們,游擊隊一起讓日本鬼子幾個月的努力功虧一簣。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回顧那一段歲月和少年英雄的故事,更能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激勵我們捍衛幸福的生活,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少年戰俘營讀后感(二)
這是五名少男少女,和一條山地狗與日本鬼子斗智斗的反征服的智斗。
龍云,紅軍的后代,母親是紅軍,母親是被劉胖的爺爺親手活埋的。龍云和其他幾位孤兒是被柴競收留,只因小鬼子上山龍云為趕走他們,用生命的代價改寫了最后的結局。
紅軍后代和民工們,游擊隊一起讓日本鬼子幾個月的努力功虧一簣。
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回顧那一段歲月和少年英雄的故事,更能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激勵我們捍衛幸福的生活。
少年與海讀后感少年與海讀后感字篇三
一個名叫李琳玉的女孩子,她不僅德才兼備而且還
是大家公認的好班長,可是,命運卻和她開了兩次的玩笑,第一次是父母離異,缺少母愛的小琳玉卻依然很開朗頑強,依然是家長面前的好女兒,依然是老師和同學們面前的好班長、“開心果”。第二次是爸爸病情惡化,去世了(之前她爸爸重病在身)。爺爺受不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便倒下了,李琳玉為了讓爺爺不在難過,便與爺爺一起在書的海洋里遨游。
在這篇文章中,有這樣兩句話:
“與其讓人看到雷雨,還不如讓人看到雷雨之后的彩虹”。
“人生沒有彩排,每場戲都是現場直播.”
這兩句話讓我更加體會到李琳玉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樂觀向上的品質
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面對困難不是退縮,而是前進,
少年與海讀后感少年與海讀后感字篇四
如果我就是威廉.坎寬巴,那現在一定已經眾人皆知了。
如果我也有他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對學習的渴望,也會“造出風車”的。我能體會到,他工作的那么辛苦,手臂上的肌肉如火燒般疼痛。我認為,他看著眼前的風車,一定會產生一種美夢成真的感覺。
他的工作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就拿我來說吧,我學滑板,一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就放棄了,而他的工作中,有著許多困難,如果讓我來做,只會是一種結果:做上十年二十年也做不完!
他的工作中還遇到了饑荒。我不可能撐上呢么久只吃一小口“希馬”,可是,威廉.坎寬巴卻撐了下去,正因為如此,他才能造出風車!正因為它有著堅持不懈的精神,他才能為自己家通上電!才有機會看到真正的風車!
在饑荒時,他甚至去吃硬邦邦的羊皮!那羊皮多么難吃啊,他們竟然能吃下肚。不過,想想也對,饑餓的時候什么都是十分美味的,平時厭惡的食物在此時卻異常珍貴。
饑荒總有頭,想象著面前玉米飽滿而美味,我不禁口水直流,在饑荒之后,誰能不產生吃下它的欲望?我不能。玉米的美味是難以抵抗的,燒好后,一口咬下去,香透入味。
看著他那高大的風車,我不禁想問:材料是從哪兒來的呢?這難不倒聰明的坎寬巴。他從垃圾場中找到了許多材料,缺少的物品他的朋友幫他買了。通電之后,他一定認為努力沒有白費,心里一定有欣喜地感覺。
被輟學的他能有這等信心是十分可貴的。我被輟學后,哪里會有心思去造風車呢?,只會整天唉聲嘆氣。
生活很艱難,我沒有變壞。有夢想,就會有未來。
少年與海讀后感少年與海讀后感字篇五
梁啟超先生曾說過:“今日之責任,全在我少年。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我非常喜歡這句話,將這句名言定作了我的座右銘。而這句話是我從《恰同學少年》這本名副其實的好書中得知的。
有許許多多的人物在書中出現,而這些人物都是為尋求理想而奮發向上的青年。像喜歡刨根問底的毛澤東,遇事往往深思熟慮的蔡和森,常常一鳴驚人的蕭子升……但深受我喜歡的便是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了!一提起他,我的腦海中便浮現出毛澤東在遇上困難時那左比右算、絞盡腦汁、冥思苦想的模樣,眼前仿佛掠過毛澤東在球場上那百戰百勝的英姿,心中徘徊著毛澤東對易永畦同學臥床不起時無微不至照顧的身影……一次次想起,便不由自主地佩服起來。
俗話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毛澤東也不例外,他的缺點便是太性急、太沖動了。但是這并不會影響到他駛向成功的彼岸。
“趁著這滿山夜色歸你我所享,烈風驟雨中,凌其絕頂,一覽眾山,豈不快哉!”就是這句話吸引了我的心與毛澤東和蔡和森一起在雨中奔跑著。他們在淅淅瀝瀝的雨中是如此豪情,是如此快活。他們兩人仿佛兩個狂野的戰士,完全融入了雨中的自然。使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融入進去,嘗嘗那妙不可言的感覺,想必那感覺一定如蔡和森說的那樣——“風,浴我之體!雨,浴我之身!烈風驟雨,浴我之魂!”頓時,青年們在高山之上那充滿自由力量的長嘯狂呼聲使我震撼不已。
毛澤東是個非常勤奮的人,他的老師——黎錦熙曾說過毛澤東是師院中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由此可見他是多么勤奮,一分一秒都不放過。他曾說過:“覺可以一日不睡,飯可以一日不吃,書不可以一日不讀。”他那優異的成績是他的無數滴汗水換來的——他只要一有不會的問題,便立刻向同學與老師請教。就連睡覺之時,他手中還抱著一本書呢!在他書上那密密麻麻的筆記見證了他腳踏實地的學習態度。書上的評語與心得,字字刻出了他對學習的孜孜不倦。他不僅熱衷于學習,也十分酷愛運動。一年四季,不管是狂風暴雨,還是烈日炎炎,甚至是寒風呼嘯,他都始終鍛煉著自己。我想,就是因為如此,毛澤東才會既富有豐富的知識也有強健的體魄,為革命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毛澤東為了自己的理想所奮斗,并且他成功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誰知道今后就不是你我之輩呢?所以就要從小開始奮斗,因為我們知道——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與海讀后感少年與海讀后感字篇六
這個暑假,爸爸給我買了一套《棚車少年》,聽說它還是美國國寶級的書呢!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看了起來。
亨利、杰西、維莉和班尼失去了爸爸媽媽,他們有一個爺爺住在綠野鎮,但是從來沒見過他,他們以為他很老、很兇,會惡劣對待他們。于是他們離開家四處流浪,躲避爺爺。后來,他們在樹林深處發現了一輛舊棚車,就住了下來。
別以為他們在野外生活得很艱難,他們過得可快樂啦!他們收留了受傷的小狗望望,摘來藍莓當晚餐,抱來一大堆松針鋪床,把牛奶放到瀑布后面的石洞做“冰鎮牛奶”,還在大垃圾堆里找來勺子、杯子、水罐當生活用品,用撿來的野雞蛋做煎蛋料理。最有趣的是,他們還建水壩,把小水塘修建成了天然游泳池。杰西和維莉教班尼寫字,用舊襪子給班尼做了可愛的玩具熊。他們一起出動,給摩爾醫生家摘櫻桃,享受美味的櫻桃餃午餐。瞧,他們過得多么愉快!
最后,在摩爾醫生的幫助下,爺爺找到了他們。這時他們才知道爺爺就是曾經給亨利頒發過自由賽獎杯的富翁奧登先生,他很年輕,而且和藹可親。他們快樂地住進了爺爺漂亮的大房子里,而且棚車也被爺爺搬進了大花園,他們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棚車少年》讓我增長了很多見識。比如用沙子可以擦掉勺子上的鐵銹,勺子、杯子、水罐要用開水洗過才能使用,還有怎么燒豆苗湯、肉湯、蔬菜湯。
在《棚車少年》里,我最喜歡亨利。他快樂、能干,去摩爾醫生家打工,割草、整理車庫、給蔬菜間苗、摘櫻桃。在制作方面,他也很厲害,利用撿來的四個輪子給小班尼做了一輛小推車,還指揮大家修建游泳池。
《棚車少年》讓我明白了要微笑著面對生活,遇到困難不退縮,像快樂的棚車少年一樣,樂觀地面對,相信自己會成功的。
少年與海讀后感少年與海讀后感字篇七
馬拉維是一個非洲小國,飽受干旱、饑荒、瘟疫和艾滋病困擾。主人公坎寬巴就出生在這樣一塊貧窮的土地上。1997年,十四歲的坎寬巴因為家里出不起學費而輟學在家。無意中他得了一本書——《探究物理》,他愛不釋手,并自學了書中的電學知識。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克服了許多困難,坎寬巴終于造出了自己夢想的風車,并用風車來發電。
坎寬巴是不幸的。巫術和饑荒差點要了他的命。饑荒最嚴重的時候,全家人一天只吃一頓飯,吃的是一種用玉米皮磨成的面做的食物,曾經是喂豬吃的;那時候,連一個香蕉皮都能成為難得的美餐;餓急了,坎寬巴還搶過狗食;他到菜市場揀來賣肉的丟掉的羊皮,拿回家煮煮吃都覺得美味無比……為了一家人明年的口糧,坎寬巴在上學之余還必須到地里幫父母干活,但是干兩下就得歇一會兒,因為他太餓了,只有這樣節省體力才不至于被餓昏。讀到這兒,我感到有種說不出的慚愧。我們是吃零食長大的一代,我實在想像不出坎寬巴都餓成那樣了,是怎么又學習又幫父母干活的,我也第一次從文字中這么近距離地感受到世界上還有這么貧瘠的地方,還有這么饑餓的人群。
坎寬巴也是幸運的。那本《探究物理》陪伴他度過了許多美好時光。坎寬巴從廢品場里收集廢銅爛鐵,借來爸爸的收音機和自行車、村長家的膠管,運用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把收音機的馬達作為風車的發電機,葉片是破金屬桶上裁下來的,電線也是從廢品中淘來的,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失敗——再試驗——再失敗……在一個有風的日子里,風車終于轉動起來了。
我緊握著連接電線的小燈泡,等待奇跡發生。起初,我的掌心出現了一點微光,接著光亮突然綻放。所有人屏住呼吸,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
“這東西真能發電!”有人說。
“是啊,”另一個人說,“他真的做到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少年坎寬巴把自己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這不是偶然的,是他對心中夢想的不懈堅守,對科學知識的執著探索。坎寬巴值得我學習!
新學期就要開始了,除了學好課內知識,我不會停止對夢想地追逐。我想成為一名建筑師,我要建造出既堅固抗震又美觀實用,還不用花很多錢的房子,為我的祖國,為我的家鄉做貢獻!
少年與海讀后感少年與海讀后感字篇八
一看到這個題目,我腦子里全都被“?”占滿了:王冕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本書主要講了王冕的的什么事?......帶著這些疑問,我細細地品讀了。
這本書主要講了:王冕七歲時死了父親,家庭的負擔全部都落在了他的母親身上。又過了三四年,他的母親掙的這點錢實在供不起王冕讀書,王冕也體諒母親的難處,便在隔壁秦家去放牛。他一邊放牛還一邊自學,三四年過去了,他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一天,一陣大雨過后,雨后的美景宛如人間仙境,由此激發了王冕學畫的信心和決心。幾個月過去了,王冕畫畫的本領大有進步。諸暨一帶的人都曉得他是個畫畫高手,都拿錢來買。王免得了錢,就離開秦家,回家和母親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既感動也感到自慚。
感動的是:一個才十幾歲的孩子就有那么強的報恩之心,他是一個多么好的孩子啊!我真為他的母親有這么一個孩子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自慚的是:王冕那么小的時候就懂得體諒和孝敬母親,有時候遇到好吃的東西,就算餓著肚子也留給母親吃。而我呢?一個好吃懶做的人,一個就知道自己的難處卻無法體諒別人的人,一個只顧自己從不想別人感受的人……我有何面目站在父母親面前。不怕你們笑話,我至今連父母親的生日也不知道是幾月幾日。我跟王冕比起來,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王冕雖替別人放牛,但卻任不忘了學習,所以他一邊放牛一邊自學。而我呢?家中有點是書。可就是不愛看,只有在媽媽的批評下,才很不情愿懶洋洋的拿起書本都快發了霉的書瀏覽起來,我也是常常一目十行,草草了事,以為讀書就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還不如出去玩呢!
……
我從今以后,要多多關心身邊的人,就算做不成“王冕”,也盡量向他靠齊,不要再做一個連父母生日也不知道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