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思想匯報接地氣通用篇一
時間飛逝,34年前的那場殘酷的大地震曾牽動無數人的心,這五個可怕的字眼,僅僅在短暫的幾十秒里,一個繁榮而平靜的城市瞬間灰飛煙滅,成了一片渺無聲息的廢墟,今天有幸觀看了剛上映的《唐山大地震》,我感慨萬分。
黑暗漸漸籠罩著城市,誰也沒有想到,一場災難即將席卷整個唐山城,一切的平靜將被打破,沒有人預料,沒有人恐慌,依然同往常一樣,天黑黑,人靜靜,期待旭日東升……突然間,房屋倒塌,巨石亂飛,鋼筋鐵骨連滾帶爬,大地在震,哭聲喊聲一片,我的心與地震中樓房發生了共振一樣撕心裂肺的痛,生命轉瞬間便被無情的吞噬,4萬條鮮活的生命就化為灰塵消失了。夜,溫柔的露出了他兇神惡煞的一面,殘酷的魔爪吧4萬條生命抓去為它陪葬,但是在廢墟之中我同樣看到了真情的釋放,看到了生命的偉大,看到這里,我落淚,情緒零碎。
記憶,是電影強加給我的一項符號,也是串通電影的主線,如忘不掉的的回憶,記恨母親32年,母親因地震中對丈夫,女兒的愧疚的印記,守望廢墟32年,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女兒和兒子同時壓在了石板的兩端,母親只能也必須做出抉擇,最終選擇了救弟弟,在黑暗中小女孩清晰地聽到了母親所說的三個字“救弟弟”,這短短的幾個字使小女孩感到了絕望,她的心又是多么的痛。看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因為不知有多少人面對死亡的抉擇。但是幸運之神的眷顧使小女孩活了下來,并被一對好心的解放軍夫婦領養了,供養她讀書,在他們的細心呵護下,他健康快樂的成為了一個漂亮懂事的女孩。然而兒時的痛苦回憶,久久未散,直到5.12四川汶川地震,她第一時間積極參加救援工作,無意中遇到了弟弟,并回到了離開32年卻無時不在想念的家。伴隨著時間的輪回,一晃十年過去了,二十年過去了,兒女們越來越有出息,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而母親頭發白了,人老了,卻堅守著簡陋的家。這次時隔32年的相遇,女兒終于明白了當初因為自私折磨了母親32年,而蒼老的母親一個跪歉,讓觀眾淚如雨下,聽著喘喘聲,我終于理解了母親常說的那句話:“沒了,才知道什么是沒了。”生和死不過是一步之遙,只有經歷了死里逃生的洗禮,才會明白生命是多么寶貴,而我是無法深刻的明白的,至少現在。沒了之后,我們什么都無力做到,因為沒做一件,都是良心抽搐。
此刻,我懂得,母親所表現的堅毅,為完成自我救贖而堅守不移的固執。觸動我的心靈的是母愛的偉大,養父養母在生活中對女兒的無微不至的關心,而對消失五年女兒的牽掛留下的凄涼背影,折射出來的是父愛的純真,養母臨終前的囑咐,以及表現出來的堅韌,撞擊著我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親情,母親是堅毅的。用一生的擔當,獨自守望心中的廢墟。養父是堅強的,默默忍受著對女兒的思念和孤獨。兒子是堅強的,以殘酷的身軀追逐自己的夢想。女兒是堅強的,雖糾結兒時的記憶,但始終懷著對生命的尊重。他們都是堅強的,他們帶給我們的是對生命的追索,對親情的思考,對生命的尊重。有這樣一句話:在醒著的時間里,追求你認為最有意義的親情,生命短暫而又脆弱,我們又怎忍心荒廢年華,應該讓每一天綻放出光彩。
思想匯報接地氣通用篇二
我是流著淚看完了電影《唐山大地震》,那撕心裂肺的痛哭、那絕望的眼神、那執著的守望讓我深深懂得什么才是人世間那至真至濃的親情。在1976年7月28號凌晨,唐山地震在人們甜美的夢鄉中驟然發生了,天旋地轉、山崩地裂、樓傾屋摧,妻子李元妮在剛剛經歷失夫之痛后,又面臨了一個艱難的抉擇,兩個可愛的孩子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的兩頭,危在旦夕,“都救,兩個都救”!嘶聲竭力的哀求刺痛著我們的心靈,可現實是殘酷的,“只能選擇一個”,她傷心欲絕,無奈和絕望之下,她選擇了“救弟弟”,而這三個字被壓在水泥板另一頭的方登聽見,淚水流過了那晶瑩剔透的眼眸。老天眷顧方登,她奇跡般的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領養回家。32年后,汶川地震的悲劇再次上演,姐弟倆不約而同參加了救援隊,意外的姐弟相逢,讓方登知道了母親一直懷著傷痛和愧疚守望了32年,也讓自己明白了多年來對母親無知的怨恨,32年的感情傷痛才圓滿的化上了句號。
32年后的母女再次相遇,母親竟低頭不敢看自己的女兒,正是因為當年的那個決定使元妮遺憾終生,每天都沉浸在傷痛之中。32年守著廢墟過日子,兒子讓她住高樓她不住,只要是離開了那個家的任何要求,她都不答應。為的就是女兒和丈夫的靈魂回來有家可歸。當母親看到女兒時,即激動又愧疚。女兒更是滿臉淚痕。母親看著看著就跪了下來,像地震失去方登時撕心裂肺地喊著:“你咋才回來呢?登啊”!這是32年后再次重逢的激動,更是一個母親對女兒深深的愛啊!她們倆緊緊地相擁在一起,好像再也不能失去對方了一樣!
23秒的傷害需要用32年的時間來撫平,母親的苦苦守候有了結果,母親當初的錯誤決定終于被釋懷,女兒心中的陰影也被親情的力量磨滅了。我相信,災難是打不倒人們的,反而還會讓我們更加堅強,更加有信心面對一切困難!
所以親情可貴啊!親情可以消融一切問題,而一切問題在親情的面前會終將變得極為渺小。親情是可以感化人們心中的仇恨枷鎖,親情是可以感化人們心靈上所受到的傷害。就來我來說吧,這個學期的期末考試我考的很糟糕,因此我消沉了好長時間。但是爸爸媽媽沒有怨怪、沒有嘆息,更多的是在我的身邊和風細雨似的安慰我、耐心的鼓勵我,開導我。所以在親情的感染下,我逐漸走出了失敗的陰影。如果沒有爸媽對我的愛,沒有這濃濃的.親情化作巨大的力量在后面支撐著我們,我想我一定是走不過前方充滿著荊棘的道路。就像方登一樣,如果沒有母親的愛感化著她,她恐怕一生都要在仇恨中度過了。如果方登沒有因為親情的力量原諒自己的母親,那母親就將要在愧疚,悲痛的籠罩下過完后半輩子了!
災難無情,親情可貴!
思想匯報接地氣通用篇三
當弟弟和姐姐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兩頭,同時有生命危險,同時需要救援時,卻只能選擇一邊,母親的心中一定萬分糾結:如果可以兩個孩子都救,該多好。然而,世間何來這般如果!手心手背都是肉,可現在她卻只能選擇一個!兩邊都是她至親的骨肉,可現在卻只能選擇一個!兩邊都需要及時救援,晚一秒都可能沒了生命,可現在她卻只能選擇一個!
當母親說出“救弟弟”那三個字時,同樣被壓在水泥板下、同樣性命危急、同樣是母親孩子的姐姐該多么傷心、多么怨恨母親啊?她不明白母親為何不救她,我們只看到:鏡頭里,姐姐的眼淚順著眼角滑落,雙眼絕望地閉上了。或許,就在那一刻,“仇恨的高塔”便在她心中悄然搭起。
好在,姐姐最后奇跡生還,她心中一直對這件事不能釋懷,以至她的養父養母最開始以為她是啞巴。后來,養父多次問及她在唐山是否還有親人,她都選擇沉默。哪里是她不知道自己的親人是誰,而是她根本不愿承認當年選擇用她生命換取弟弟生命的媽媽真的是她的親生母親。32年,若不是又一場地震,這對母女間的誤解或許永遠不會消除。
好在,她最后選擇了嘗試原諒,回到了那熟悉的家。因為她看到了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和她母親面臨相似艱難抉擇后的那份悲痛——那不是母親的本意,然而事實卻逼迫她做了那樣的決定!她明白了母親當年的那種無奈與心痛。當她看到母親為她準備的西紅柿時,當她看到母親一邊道歉一邊下跪時,當她看到那每年都買為她購置好的課本時,她感動了、后悔了、自責了、痛哭了……那時,她明白了:母愛的天平根本沒有偏向哪一方,那救的是她的同胞弟弟啊!她明白了母親這32年的煎熬與不易,連她自己也感嘆:“媽,你這些年是怎么過來的呀?”她明白了這些年她有多對不起母親,那“仇恨的高塔”瞬間夷為平地,不復存在,化為了無盡的'自責與悔恨。
所以,讓我們都好好愛自己的母親吧!
思想匯報接地氣通用篇四
電影《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家子悲歡離合的故事。卡車司機方大強一家過著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一場7.8級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為救孩子,方大強死了,方登和方達被同一塊樓板壓在兩邊,無論人們想救哪一個都要放棄另一個。母親元妮選擇了搶救從小體弱多病的弟弟方達,而頭腦清醒的方登聽到了母親作出的抉擇,停止了手敲地面,處于昏迷狀態,被“安置”在死人堆里。經過大雨的淋漓,她慢慢地醒來,被一位解放軍救走,又被解放軍王德清夫婦領養,進入了全新的世界。
震后,元妮獨自撫養兒子,堅強地活了下來,劫后余生的方登與母親、弟弟從此天各一方。母親元妮做出了萬不得已的選擇后,使方登在內心深處對媽媽產生怨恨。養父多次催促方登回唐山找親人,她都默不作聲。母親在那個緊急時刻所做的選擇改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讓幸存者陷入一個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姐弟倆同時參加了救援工作,使失散32年的他們重逢,方登在參加救援的過程中,也諒解了當年媽媽的選擇,內心里原諒了媽媽,使32年的怨恨得以釋懷。馮小剛導演的結局還是充滿了溫情,讓人從心里感受到溫暖,給人帶來了生活的希望。對于個人來說,在災難中生存下來是一種幸運,但不可否認的是地震所帶來的后遺癥,不僅僅是震后的。
看完《唐山大地震》,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母親元妮曾說過的一句話:“沒了,到底就是沒了!”這句話我雖然不懂,可是我知道母親元妮當時說這句話時的遺憾、自責和無奈。
我也曾經問過媽媽,如果在那樣的情況下,你會救誰?媽媽回答我;“當然兩個都想救啦!”是啊,手心手背都是肉,哪個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在那生命悠關的緊要關頭,她也是被迫無奈的。
在這場僅有23秒的地震,給了太多人災難。也讓這對母女的感情更深,即使她們有32年沒有相見。
思想匯報接地氣通用篇五
這天,我在電腦上看了一部電影《唐山大地震》。電影講述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
那一天,動物們表現的與平常大不一樣,尤其是蜻蜓,遍地都是,到處亂飛,但是所有人都不明白這是災難來臨的前兆。
夜晚,一陣巨大的轟隆聲把沉浸在美夢中的人們驚醒了。大地劇烈震動起來,天邊一片紫色,這時候,人們才明白是地震了!方登、方達姐弟倆被壓在廢墟下,他們的爸爸為了救媽媽而犧牲了。人們發現方登、方達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面的兩端。只能選取救一個,但是他們的媽媽一個也不想放棄,兩個孩子都想救,但是余震又來了,沒有時間再思考了,媽媽最終選取了救弟弟。被壓在水泥板下說不出話的姐姐清楚地聽到了媽媽的選取,心都快碎了。弟弟得救了,媽媽也以為姐姐不在了,但是姐姐方登在拉尸體的車上奇跡般地醒了過來。
之后,姐姐方登被一對好心的解放軍夫婦收養。姐弟倆一天天地長大,成長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悲歡離合的故事。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們參加了唐山的志愿者救援隊,這才相會、相認……看這部影片時,我哭了很多次,真是太感人了!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母愛的偉大。我也明白了無論應對什么樣的災難,只要心中有愛,就沒有過不去的難關。
思想匯報接地氣通用篇六
最近觀看了一部影片《唐山大地震》。在眾多網友眼中,雖然這部電影創下高票房記錄,但它還是失敗的,因為它只是一部賺取觀眾眼淚的片子罷了。可是,我卻與這些網友持相反的觀點,因為至少這部片子將“情”這個字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部片子將唐山大地震縮成了一個家庭所經歷的大地震,片中的女主角元妮在剛剛承受了喪失之痛后,又面臨著對孩子的決擇。中國有句古話:手心手背都是肉。確實,兩個孩子都是元妮的命,無論放棄哪一個都像放棄世界一般;而且,她喪失了最疼愛她的丈夫。也許是對丈夫的愧疚吧,元妮選擇了救兒子——方達,后來兒子被救了,卻失去了一只手臂。元妮抱著女兒的“尸體”久久不愿離去,她覺自己對不起女兒,而此刻的元妮不知道,其實她的女兒并沒有死。也許是老天對姐姐方登的眷顧,讓她奇跡般的活了下來。方登被養父收養,可是在方登心中卻對母親元妮產生了無形的恨。
32年之后,5.12汶川大地震。姐弟倆從電視中看著一條一條的生命被地震吞噬著,又想到自己所經歷的大地震,便義無反顧的到汶川去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汶川大地震,把這一家人重新聯系在了一起。
一段僅23秒的傷痛,卻用32年才撫平,而這段傷痛中并無誰對誰錯。
依稀記得方達對女友小何說過:“我媽生了我三次:第一次是我出生的時候;第二次是我得了肺炎,醫生說沒救了,是我媽一直求醫生救我的;第三次就是地震。”我被方達感動了,也許我們的父母在別人眼中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可是他們是生我們養我們的最偉大的人啊!
現在,我想對大家說,對于父母我們應該多一些體諒,多一些感激,少一些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