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七年級思想與品德教案篇一
以科學的發展觀和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引,以教育局如何提高課堂45分鐘效益為依據,以學校和本教研組工作計劃為指南,加強全組教師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全面落實教學常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工作目標
根據現代教育精神突出"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的育人要求和"學會關心"到21世紀教育主體,引導學生確立"尊重、關愛、責任"的基本價值目標,引導學生珍惜初中生活,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珍愛生命,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主動把握自我、發展自我。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做一個自尊自信的人,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對其學生的思想素質進行升華,讓他們學會做人,做到做知法、守法、用法,并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教學難點: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做人的方法,學生優良品質的培養,引導學生珍惜初中生活,學做生活的主人。
三、教情和學情分析
針對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閱讀習慣、積累習慣、遷移習慣,切實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示范作用,指導學生把字寫規范、寫美觀,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教師還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讀書中多識字,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積累習慣。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觸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行體驗,展開想象,自由表達。
初一學生共有人,教材跟以前的有所改變,既是對我的挑戰也是學生的新起點,我們都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基礎還算比較好,只要教師嚴格要求學生、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就能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學生在小學就不認真學習,成績較差,也希望能通過一些激勵和創設跟他們米密切相關并喜歡的話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大部分學生已經自覺地養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但突出存在的以下問題:
1、學生的認真做題的習慣有待提高。
2、學生分析、理解題意的能力較差。
四、
具體工作和措施:
(一)全面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1、本學期要繼續深入學習、仔細研討新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新教材,研究教法,把握好新教材的廣度、深度和難度。組織好新教材、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研討會,鼓勵本組教師積極開設公開課和開展各項教改實驗。
2、做好教情學情的調查,及時調整教與學。把"備學生"作為最重要的內容加以考慮。本組每位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進一步培養好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認真落實教學常規,發揮集體優勢
1、增強備課組凝聚力,發揮人才優勢,每節課都做到認真備課,實施資源共享。切實落實以學生為主導的啟發式教學,積極探索課堂結構改革,倡導合作式、發現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優良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貫徹落實教學常規,把握好教學的五個重要環節。認真把好練習關,精心選擇練習題;做好練習題的批改、講評;做好課后輔導。
3、加強尖子生的培養和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防止學生學習上的分化。
(三)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1、抓好政治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學,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牢固打好基礎。
2、課堂教學要重視和實現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教學中要注重滲透德育教育。
3、教學中要注重:
(1)強化思維過程,努力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2)增強實踐意識、重視探究和應用;
4、注重教學研究(教材研究、應用研究、推理研究),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1)、抓好政治小論文的培訓,積極開展政治小論文競賽活動。
(2)、指導幫助學生掌握中學的學習習慣和科學學習方法。
七年級思想與品德教案篇二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三課《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一框題。
初一學生處于青春初期,自主意識增強,他們一方面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另一方面也容易沖動,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符合他們需求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自覺接受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增強法律意識。在初一的《思想品德》課中,活動是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提高道德意識的載體,所以研究活動的有效性很有必要。
本堂課用“美好回憶、自我評價、學生課本劇之故事新編、實踐體驗、凡人小語”六個活動有機串聯,環環緊扣。設計的內容符合學生實際,好象就發生在他們身邊,他們就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活動中起到引導、點撥的作用。
1、知識目標:懂得自立的含義,知道自立不局限與自我服務勞動;了解自立的表現,基本知道自立的方法和途徑。
2、能力目標:提高管理自己的學習、生活的能力,為將來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堅定的基礎。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自立的生活態度,在活動中體驗自立的快樂。
了解同學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方面的優秀事跡,反思自己在這方面的行為。
一課時
自立的重要性、過于依賴產生的危害。
教師講解、點撥、引導、啟發學生看書、思考、討論分析、歸納相結合,努力做到教法與學法相統一。
話題導入并展示春游圖:2分鐘
教師:大家喜歡春游嗎?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終于可以拖下厚重的冬裝去野外郊游了,想去的學生請舉手示意,“如果你去野外郊游,會帶上什么?”
學生:(2-3人)大包零食、游戲機、野外用品、mp3、照相機、衣服……
教師:那就要背一個又大又重的包了,你會怎么辦?
學生:自己背、找老爸老媽幫著背……
教師:(教師適當贊賞學生精彩的回答)看似一件小小的事情,卻從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成長和發展,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討論一下為什么我們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1.美好回憶:看到這個題目,我們會想到些什么?想想自己曾經在家里、在學校有哪些值得你回憶的事情?(設計這個環節,目的是結合學生已知,引導學生說出自立的表現。學生可以回憶反思家庭生活中讓父母為自己洗衣做飯而發生的爭執,讓父母陪做作業,在學校抄作業的故事;也可以回憶父母的諄諄教誨,甚至是一個曾經聽過的童話故事。教師注重引導鼓勵學生)
學生:思考,交流。
2、自測:究竟會做多少事?(2分鐘)
(學生打開課文35頁,做自測題,在會的項目上打星。自己還有什么的表現補在下面空白處;并判斷哪些屬于個人生活的范圍,哪些屬于家庭、集體、社會生活的范圍)
(目的在于自我評價,這個練習設計力圖讓學生了解,現在的“自立”“自己的事”已經擴大了范圍,它的意義更深了。)
教師:(隨機提問):你能做到哪幾條?哪幾條不容易做到?你還能做到哪些?
(學生交流時教師盡量鼓勵和引導,發現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贊賞。)
下面我們看看盟盟后來的生活中又遇到了什么問題?
3、學生課本劇《盟盟的幸福生活》(學生表演)(5分鐘)
(故事梗概解說):盟盟每天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今天仍同往常一樣每天都由媽媽再三催促才能起床?!懊嗣税。∑鸫擦?,到時間了。”盟盟打者呼嚕,沒動勁……“盟盟快起床了,不然又要遲到了”媽媽再一次催促.“哎呀,再讓我睡會嘛!煩死了?!庇诌^了一會兒,媽媽見盟盟還沒有任何動靜,放下手中的活連哄帶拖的把盟盟懶洋洋的從床上拉了起來。盟盟起床后,瞇著眼第一句話:“媽,我的衣服呢?”媽媽拿過來了。“襪子”“鞋子”“頭花”……媽媽都應著聲無奈的一一拿了過來.盟盟穿戴好衣服后,媽媽也到上班時間了,對盟盟說:“寶貝,牙膏擠好了,早餐在桌子上,吃完快點上學??!盟盟應了聲,突然轉過身追上已經出門的媽媽:“媽,我上學來不及了,給我點錢我在路上吃”媽媽回頭說:“抽屜里有十元錢省著點花啊。”盟盟迫不及待的拉開抽屜:“哇,有二十,可以美美花一頓了.”之后拿著錢高高興興的走了。
(解說:中午放學回家后盟盟一進門便喊):“媽,衣服臟了,給我洗洗,”說完,隨手仍給了正在做飯的媽媽。媽媽說:“你這么大了,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誰讓你是我媽呢?肚子好餓,中午吃什么??!”“湯飯”“又是湯飯,我最討厭吃了,給我錢,我出去吃”“早上的錢呢”“花完了”“我和你爸都下崗了,找個工作多不容易……”還沒等媽媽說完盟盟就生氣地說:“不給就算,真羅嗦”說完摔上門走了,“這孩子……”媽媽欲言又止.無奈的搖搖頭.
4、學生續編故事:(5分鐘)
(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盡情發揮,大膽猜測,在笑聲中得到進一步的啟示。)
學生:切菜時切破了手指,油鍋起火了,哭了,飯做糊了……
教師:盟盟為什么會碰到這樣的事情呢?
學生:”(積極思考并踴躍回答)因為她缺乏自立能力,不懂得自立,是過分依賴父母所造成的.
學生:難以生存和適應社會,不能夠獨立自主的生活,在以后的生活中會遇到更多的困難,他自己無法去解決……(學生回答可能并不全面,這一設計主要是為后面告別依賴走向自立做鋪墊)
(展示投影:)幾年后,盟盟考上了浙江某大學,父母把他送到大學,幫他登記報到,買好飯菜票,在宿舍幫他掛好蚊帳,鋪好被子,整理好柜子。臨走時,父母千叮囑,萬交代,盟盟拉著媽媽的手哭了。傍晚,她要去洗澡了……將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找個好朋友一起編下去。
學生:進錯了浴室,洗潔精當沐浴露,被洗澡水燙了,還忘記帶干凈衣物,干凈衣服掉水里了,(學生興致勃勃,答案五花八門,其實好多都是他們在寄宿生活中的遭遇。)
4、圖片:《新生集體宿舍》(3分鐘)
教師:1.是什么原因讓盟盟的父母舍不得走?
學生:因為父母擔心盟盟不懂得自己照顧自己……盟盟的行為即苦了自己也苦了父母,盟盟應該學會自立,不能在事事依賴父母了,同時父母也不應該過分溺愛孩子,這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設計這個活動,讓學生盡情發揮,大膽猜測,在反思中得到進一步的啟示。從教學效果看,非常棒!從而得出第二個結論)
1.說一說:
教師:.請大家結合盟盟身上發生的故事,說一說過于依賴他人對自己的成長會帶來哪些危害?自立給人的成長會帶來哪些方面的好處?(注意調動和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和分析,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結論.并幫助學生在教材p38上找到相關知識點)答案略。
教師:和大家一樣,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出示投影并跟學生一起大聲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教師:我們應該告別依賴,走向自立.可是這時有些同學會說:我們現在年齡還小,也沒有社會經驗,無法脫離父母完全獨立的生活.所以就有了以下的爭論.
2.辯一辯:正方:父母應當支付子女上大學的費用.(3分鐘)
反方:父母不應當支付子女上大學的費用.
(這一活動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感悟和運用所學知識點.學生的精彩辯論中有閃光點,拓展和延伸了本課的內容,對此教師及時給以掌聲鼓勵和贊賞,同時,這一活動增強了大家的競爭與合作的意識.這一設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你能合理的分析一下這些現象嗎?(學生回答略)
3.看一看:國外的自立教育
(投影展示材料)(4分鐘)
(1)、美國:自謀生路
(2)、日本: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教師:結合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和外國孩子的自立教育,思考:
(1)日本的少年有飯吃,而中國的孩子餓肚子?
(2).你認為怎樣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才能贏取下一次較量的勝利?寫一篇政治小論文。
教師:剛才大家說的非常好,可是現在我看見大部分同學的桌子上、抽屜里卻亂七八糟,現在我們就來比一比、做一做看誰整理的物品又快又好。
4、比一比。(板書:實踐體驗)(3分鐘)
投影:(1)、自查課桌椅內物品整理整潔情況,給自己打分。
(2)、打十分的學生上臺介紹整理物品的小訣竅。
(3)、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讓學生動手學會寄宿生活中關鍵的一個本領——整理物品,另一方面,要讓他們體驗到勞動后的心情是輕松的。從效果看,大部分學生能按照分類整理的方法嘗試改變自己的習慣,也體會到了那種勞動后的快感。)
說說你的凡人小語。(板書:凡人小語)
學生:思考后交流。以下是幾位學生的大作:
自立乃人生之根本也。——林夕雅
自強的人生需要自立。——馬躍
學會自立,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毛文軍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美好回憶、自我評價、故事續編、實踐體驗、凡人小語
七年級思想與品德教案篇三
論體形,人類比不過大象;論兇猛,人類敵不過獅子;論速度,人類跑不過獵豹;論毒性,人類勝不了毒蛇;論數量,人類多不過螞蟻,但人類卻成為了世界的主人,主宰著這個世界,這是因為人類能夠思考。有思維是人類與萬物的最大區別,人類之所以強大,之所以能夠在殘酷地物競天擇中脫穎而出,也正是得益于思想的力量。
思想讓人類不斷戰勝自然。因為能夠思索,人類認識了外部世界,學會了制造工具,掌握了自然規律,借助工具的力量,借助于對規律的認識,從各種簡單的工具做起,不斷完善改進,并通過群體的團結協作使人們得以戰勝比自己體形大得多的動物,得以處理威脅自身安全的各種危機,得以戰勝大自然的劇烈變化而生存下來。這層意思是指在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中,人類憑借思想的力量,不斷發明創造,不斷總結提高,竭力地求取自己的生存權力,獲得了勝利。
思想讓人類不斷發展文明。動物從來不會思索自己的下一步該怎么做,明天該怎么過。而人類卻借助于語言文字,借助于先賢哲人的智慧,借助于以往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不斷的發展自己以及所創造的文明,并且根據過往的經歷去合理的規劃未來,從而獲得一種主觀的積極的持續進取的力量,不斷嘗試新的方法,不斷探索未知世界,從而為人類自己能夠更好的生存奠定基礎。這層意思是指人類在與自己所創造的文明之間的關系中,人類憑借思想的力量,不斷地前進,不斷地積累,不斷的融合,一步步把自己的文明推向更高層次。
思想讓人類不斷完善自己。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在人類學會制造工具的那一剎那,就注定這個世界上人類最大的敵人只會是人類自己。通過心智的不斷健全與發展,借助于反思,人類可以檢討自己,把自己置于自己的思維之中,從而獲得一種第三者的鏡像,更加全面的認識自己,在盲目中找到方向,在發展中找到定位,并不斷的調整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不斷改進人類自己族群的相處方式,不斷地從野蠻走向文明,從殺戮走向和平,進而完成自己塑造自己的過程。我想表達的這層意思是指,人類在與自身的較量中,人類憑借反思的力量,不但戰勝了外部生存壓力,也戰勝了自身的生物本能,更戰勝了人類對自身思索的困境,從而戰勝了自然,戰勝了自身,避免了自相殘殺,避免了自我滅亡,把人類的生存境界不斷推向更高層次,美化成一種藝術。
人類是大自然中最大的奇跡,而其中最大的奇跡又屬于人類的大腦。大腦由數萬億個細胞組成,其中有1000億的細胞是服務于人類思維過程的神經元細胞。每一個神經元,平均起來,都與其他細胞存在著成千上萬種聯系。如果我們可以順著這一奇妙的迷宮走下去的話,那么可供我們選擇的線路數量也許會超越宇宙中所有原子的數量!這些細胞的生物化學反應就構成了我們的思維過程,經過無數次的鏈接就形成了思想,這是一種多么神奇的過程,又是一種多么神奇的力量!我們在驚嘆人類自身力量的同時不能不感嘆造物主對人類的神奇塑造!
思想是思維的結果,是思維的結晶。但是,人類為什么會思維,為什么要思維,怎么去思維,又是如何形成思想,并指導行動的?所有這些疑問你都能在加里·r·卡比和杰弗里·r·古德帕斯特二人合著的妙趣橫生的《思維》一書中找到答案。
七年級思想與品德教案篇四
本課以“科學和思想的力量”為主題,以“思想啟蒙的火種”和“科學的革命”兩目為線索,獨自成篇地介紹了世界近代歷史上科學技術和思想領域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在“思想啟蒙的火種”一目中敘述了以伏爾泰為代表的法國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和歷史作用;而在“科學的革命”一目中敘述了英國科學家牛頓的力學三定律、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和出生于德國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主要成就。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本課需要學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識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以伏爾泰為代表的主張及其影響;英國科學家牛頓和達爾文取得的突出成就,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偉大貢獻。
(二)、能力目標
本課教學要使學生在兩個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一是通過了解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在近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作用,讓學生感受到意識形態在社會發展中的能動性,以培養學生樹立并能正確運用辯證唯物史觀去建設、改造社會的能力;二是引導學生分析認識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學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學生養成善于思考、觀察、動手和勤奮等進行科學研究所必備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分析上述思想家和科學家取得成就的過程,使學生樹立不畏權貴、敢于i衛真理和為了科學事業不計個人得失、甘于奉獻的敬業精神。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學生思維特征和本課教材的敘述,重點、難點分別是科學的革命和思想啟蒙的火種。
五、教學方法
1、歸納法。通過設計“知識回放”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完成本課知識體系的歸納,幫助學生掌握歸納、概括及將知識系統化的學習方法。
2、設問法。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
3、情景再現法。如播放視頻文件《杰出女性居里夫人》,使學生樹立敢于i衛真理和為了科學事業不計個人得失、甘于奉獻的敬業精神。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ppt演示文稿、視頻)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學生:法國《人權宣言》
教師: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英國、美國也發表過哪些類似的文件?
學生:英國有《權利法案》,美國有《獨立宣言》。
教師過渡:歐美資本主義能夠產生和發展,除了政治經濟因素之外,還離不開思想文化的進步?,F在我們就來學習本節的第一目內容――思想啟蒙的火種。
【講授新課】
一、思想啟蒙的火種
1、啟蒙思想出現的原因
請同學們閱讀材料:14世紀,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現了手工工場,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一股資產階級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興起,這次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在歷史上稱為文藝復興。15世紀后半期擴大到歐洲其他國家。18世紀,法國舊制度的弊端日益顯露,社會矛盾激化,出現了一批啟蒙思想家,如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
教師提問:由上所述,啟蒙思想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一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出現和發展;二是法國社會矛盾的激化。
2、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
在講述法國啟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時,我首先設計了一個“考眼力”的環節,由此引出本節課所要講述的思想家和科學家。
在講述伏爾泰及其思想主張時,我向學生展示選自《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中的兩段文字以引出這位啟蒙運動的領袖人物。
隨后我通過問題式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以達到讓學生掌握三位啟蒙思想家思想主張的教學目標。
七年級思想與品德教案篇五
不久前,一名婦女告訴我:“我年輕的時候發誓,我決不嫁姓史密斯的男人,我決不嫁比我年輕的男人,我也決不從事洗盤子的工作。但現在這三件事我都做過了。”
你是否也常聽說類似的事?你是否也曾陷入完全違背你心意的處境?
規則說是:常想某件事,就會促使它實現。
即使你想的是不希望這件事成為事實,你還是會朝著它走去,這是因為心靈只能被誘導去做某事,卻不能接受誘導不去做某事。如果我對你說:“別去想一頭身上有紫色斑點、大耳朵、戴太陽鏡的粉紅色大象。”你一定會滿腦子想著這么一頭怪象。
你可曾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忘掉這件事?!比缓蠊痪屯袅??你的'心思一直努力做到遺忘,但它實際做到的卻是記住那件事,比你說“我必須記住那件事”的效果還好。
了解了心靈運作的情形后,我們對自己或別人說任何話之前都必須三思。如果你對小侄兒說:“別從樹上摔下來啊!”事實上等于是在幫助他從樹上摔下來。如果你對自己說:“我可別忘掉帶那本書?!蹦阒辽僖呀浽谕浰耐局辛?。
這是因為心靈是根據畫面動作的。在你自言自語“我不想忘記帶那本書”時,心里就會出現一幅你忘了帶那本書的畫面。盡管你口中說著不要,心頭那幅畫面卻縈繞不去,結果就真的忘了帶書。但你對自己說的是“我要記得帶那本書”心頭就會浮現你記得帶書的畫面,你記住的機會也會大得多。
感到束手無策的父母,其實可以多給孩子灌輸積極的心靈畫面,多使用正面的語言,情況就會改善。“不要叫”可以用“請安靜”代替;“不準把飯弄到衣服上”改為“吃飯要小心點兒”兩種說法的差距或許微不足道,但最后的結果卻有天壤之別。
同樣的原理,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你會把一件傷心事記十五年,沒忘掉半點細節。你開新車的第一天,就把車頭撞得稀爛,你心頭多半是想著:我千萬不可撞住車身。這念頭非常危險,你最好只提醒自己“小心駕駛”就夠了。
在大型比賽中奪魁的選手,一定總是想:“我要得到這一分,這球是我的!”沒接到球的人,心中的想法則是:“我可別漏接了這個球?!?/p>
同樣,總說“我不想生病”的人,會面臨一場格外艱苦的奮斗,老想著“我不要過寂寞的生活”、“我不想破產”、“希望這次事情不至于搞砸”的人,往往就會落入他們一心想避免的困境。
七年級思想與品德教案篇六
人生在世,總會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尤其是周圍那些不和諧的因素,或多或少地對我們的思想產生影響,所為物質是精神的載體,物質對我們的各種思想或精神的形成有些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要遠離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避免粗俗的思想的形成。
精神占據主導地位,你會發覺一切力量都能灌輸進你的生命里面,如此力量將被用于挖掘我們的事業,為我們提供物質上的財富,讓我們抵達更高級的境地,步入強大,祥和的王國,完成那些被人們稱為‘奇跡’的事,也正如此圣徒保羅所說:信心凝聚著勝利。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實現,我們要遠離低廉的思想流,與正能量,積極能量為伍,活出你想要的人生。永遠不要否定自己,永遠不要說‘我不能’為思想不斷注入新能源,新思想,新動力。這樣我們才能有效的化解疾病和煩惱,修煉被社會需要的能力,完善博愛的思想,完善你的親情和人際關系,用嶄新的思想開創未來。
我們都是思想的主人,態度決定高度,思想決定你的成敗。讓自己懷抱自然,讓心靈無拘束,讓自己靜下來,為自己規劃下一段的路,帶著積極的正能量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