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報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夠幫到你喲!
單位結余資金自查報告篇一
縣財政局:
根據《四川省財政廳關于開展財政專項資金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川財監〔〕97號)文件要求,我中心立即安排部署,落實專人負責,對新農合基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認真自查自糾,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參合情況
20xx年,我縣新農合覆蓋率達100%,參合農業人口總數達23人,參合率97.17%。
(二)本年度基金到位情況
今年基金籌集總額為2818.63萬元,其中,農民自籌402.65萬元,各級財政補助資金為2415.98萬元。結余基金567.06萬元(含風險基金148.17萬元)。截止20xx年10月底,縣財政新農合補助基金到位376.48萬元,中央財政下撥新農合基金1208萬元,省、市新農合補助基金到位831.5萬元,基金到位率100%。
二、基金使用
(一)家庭賬戶資金使用
20xx年,我縣門診家庭賬戶資金累計總額為713.56萬元,截止12月26日,全縣參合農民門診補償共57149人次,門診補償182.1萬元,占年度門診家庭帳戶基金的25.5%。
(二)統籌基金補償情況
20xx年,我縣統籌資金總額為2540.59萬元,截止12月31日,全縣參合農民住院補償共計19531人次,2208.04萬元;其中,縣外醫療機構住院4564人次,占住院總補償人次的23.37%,補償金額961.92萬元,占補償總金額的42.50%;縣級醫療機構補償3776人次,占總人次的19.33%,補償671.6萬元,占總金額的29.6%;鄉鎮衛生院補償11191人次,占人次的57.30%,補償574.52萬元,占總金額的25.9%;政策范圍內補償比為60.28%。
本年度共有389人報銷新農合慢性病門診,統籌基金支出24.06萬元;住院正常分娩407人,補償17.36萬元。
三、加強基金管理,保障基金安全
(一)從管理體制上健全新農合基金的管理制度
一是設立新農基金財務管理科,嚴格堅持新農合“收支兩條線”全部基金支出均采取轉賬支付,做到管賬的不管錢,管錢的不管賬;二是設立稽查科,定期核查各級定點醫療機構基金支出情況、醫療服務行為,保障新農合基金安全運行;三是建立并不斷完善新農合基金管理制度,制定并報請縣財政局出臺《青川縣新農合基金管理辦法》、《青川縣新農合基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進一步嚴格了基金的使用和劃撥流程,確保基金安全、公平、合理運用。
(二)從補償方案測算上確保基金有效使用
20xx年,國家對農民群眾醫療補助進一步提高,我中心根據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科學測算,因地制宜,制定并報請縣政府出臺《青川縣新農合第六套補償方案》,提高報銷比例及封頂金額,降低起付線,有效提高農民受益度:鄉鎮衛生院起付線80元,補償比例為75%;縣級醫療機構起付線為300元,補償比例為65%;市級定點醫療機構起付線為600元,補償比例為45%;省級定點醫療機構起付線700元,補償比例為35%;區外其它醫療機構起付線為800元,補償比例為25%。并將重大慢性非住院性疾病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補償。從全年補償情況看,農民受益與20相比進一步提高,基金使用率達90%以上。
(三)從有效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中確保基金安全
一是成立稽查與審核科,配備醫療衛生專業人員,能夠一針見血的指出醫療機構的違規行為;二是與各級定點醫療機構簽訂醫療服務協議,并出臺《青川縣新農合醫療服務質量保證金管理辦法》,逗硬獎懲,保障基金安全;三是根據廣元市醫療服務收費規定,結合本地經濟狀況及醫療服務開展情況,出臺《青川縣新農合住院費用控制指標》、《青川縣新農合單病種限價收費管理辦法》、《青川縣新農合次均費用控制指標》等一系列規范行文件,讓新農合監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四是多措并舉,監管定點醫療機構,主要通過系統監管與核查兩種方式,審核稽查人員可通過系統對各級定點醫療機構醫療收費情況進行監管,也可以采取定期與不定期下鄉核查的方式對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監管。20xx年,我中心組織專業人員,下鄉核查共計50余次,核減各級定點醫療機構不規范報銷費用2萬多元,懲扣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質量保證金3000元;五是民主監督,各級定點醫療機構必須嚴格按要求設立新農合意見箱,公布監督電話,公示新農合費用報銷情況,讓新農合基金運轉公開透明,廣泛接受廣大農民群眾監督。
四、存在的問題
1、部分醫療機構客觀存在放寬住院指針、大處方、濫用抗生素等不規范服務行為。對新農合基金安全造成負面影響,我中心工作人員少,編制不夠,新農合基金監督管理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2、近年來因自然災害頻繁,部分新農合基金支出憑證因災損毀
3、基金管理使用模式缺乏創新,基金使用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4、缺乏新農合基金管理培訓專項經費,新農合基層管理人員重視程度與業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5、部分鄉鎮新農合工作宣傳不夠深入,衛生院由于工作人員匱乏,加之災后重建任務繁重,導致管理較差,住院病人管理不規范,存在登記不及時,病歷建立滯后等現象,醫療費用報銷工作滯后,導致新農合門診與統籌基金沉淀過多。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建議上級主管部門進一步夯實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技術力量。
2、加大新農合基金管理培訓力度,進一步提高基層經辦人員對新農合基金管理的重視程度與業務能力。
3、進一步加大對縣內各級定點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行為的監管與懲處力度,控制次均住院費用,提高實際補償比,保障新農合基金安全。
4、加強與鄉鎮合管辦聯系,強化宣傳工作,多措并舉,進一步規范對鄉鎮醫院新農合工作的管理與指導。
5、全面推開門診統籌工作,減少新農合基金結余率,進一步提高群眾受益率。
單位結余資金自查報告篇二
根據省市關于深入開展警示教育,切實加強就業專項資金監管的通知精神,我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和安排,深入開展警示教育活動,嚴格自查自糾,進一步增強了我局就業資金監管的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保證了就業專項資金的安全運營。
現將組織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措施得力
我局為保證這項活動的深入開展,專門成立了深入開展警示教育切實加強就業專項資金監管工作領導小組,加強活動的組織和領導。專題研究活動開展方式。組織安排我局財務、就業、培訓科工作人員嚴格按照“五項制度”即:資金撥付管理制度,資金使用監督制度,資金撥付公示制度,資金支出結果報告制度,資金監督管理質詢、問責和跟蹤反饋制度,將我局歷年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票據、帳本逐一自查,確保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規范、合法。
二、健全完善監管制度
(一)資金下達的分配辦法和工作流程。結合我縣實際,合理設置分配因素,制定了科學、公開的資金分配辦法和工作流程,確保資金分配的公正、客觀。
(二)資金使用撥付的公示制度。
1、由縣就業服務局公示各項就業扶持政策的經辦單位、經辦人員、審批審核程序、資金撥付辦法和監督電話,使城鄉勞動者、各類中介組織、各類企事業單位了解申領、享受的具體1審批程序和撥付辦法。
2、按季度向社會公布上季度享受各項就業扶持政策的人員名單、機構名單和資金補貼情況。
3、設立了用于接受群眾反映就業資金使用情況的專項揭發信箱,揭發信箱設在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院內。
(三)資金管理制度和內控制約機制、資金支出的報告制度針對存在的問題和隱患,進一步補充完善現有資金使用管理的政策規定,規范各種補貼的申請、審核、撥付工作程序。對定點培訓機構也要進行清理整頓,要進一步規范職業培訓工作,確保就業專項資金真正發揮效益。我局每半年要向當縣政府主管領導和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專題報告就業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根據本縣實際適當控制公益性崗位的開發,鼓勵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調整、完善就業資金的支出使用結構。
(四)質詢制度、問責制度和跟蹤反饋制度。建立健全資金監督管理的質詢制度、問責制度和跟蹤反饋制度。認真接待群眾來信來訪,完善輿論監督辦法,聘請一批有責任感、公信力強的社會知名人士、專家學者、專業人士,組成5-8人的社會監督員隊伍,對各項就業專項的撥付使用情況、相關職業培訓(包括農民工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情況,開展定期檢查,并向行政管理部門書面提交監督報告(內容包括檢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整改建議)。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員、監察、審計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檢查。
三、加強管理,規范支出
(一)進一步規范發放、管理《就業失業登記證》制度。
(二)按照就業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規定,嚴格規范就業專項資金支出項目。
(三)加大對各項就業扶持政策的宣傳力度。使職業培訓補貼、職業介紹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等政策,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四)規范各項補貼政策的.審核認定程序,通過及時錄入《落實就業扶持政策信息管理系統》信息,審核補貼申請,實現享受政策對象、補貼審批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五)建立健全基礎臺賬,將《就業失業登記證》信息管理系統中失業人員的信息及時錄入《落實就業扶持政策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的對接和共享。
四、改進服務措施,進一步提高就業資金使用效益
通過這次警示教育,今后我局將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提高政治責任感,提高服務水平,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積極開展重點群體就業服務活動。二是落實五緩四減政策,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崗位,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三是主抓培訓力促就業創業。依托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開展“造血式”“訂、單式’等多形式技能培訓,實施技能崗位對接,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四、全力推進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引導返鄉農民工創業為載體,擴大內需,拉動就業,扶持鼓勵自主創業,從政策上優惠、資金上傾斜、工作上側重。五是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在勞動服務大廳開展“一站式”的窗口服務,實現補貼申請、審核、抽查、復合、撥付等各個環節及時有效對接,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辦事時限。
單位結余資金自查報告篇三
勐臘縣民宗局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州民宗局的指導下,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務和民委的工作重點,用心做好民族經濟工作,真正做到解決少數民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的特殊困難;使有限的民族專項資金發揮了更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
根據云財農〔〕147號、云族發〔〕58號文件要求,勐臘縣民宗局對20xx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狀況進行了認真歸納和梳理,現將自檢自查狀況報告如下:
一、項目申報狀況(愛情過后)
專項資金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投入,是黨和政府對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關心、支持的具體體現,是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撐。咱們在工作中嚴格執行資金的申報程序:
(一)、做好項目前期考察、評估論證工作。年初,勐臘縣民宗局領導及項目管理人員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加強對項目的前期考察,統籌規劃,做到認真預算、嚴格審查、可行性研究,項目評估論證,分析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必要性,盡可能地搜集完整的資料,建立健全年度項目貯備庫。
(二)、確定年度上報項目。在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我局對年度申報項目進行了篩選,按照“統籌兼顧、適當集中、突出重點,確保團結”的原則,確定申報項目。共申報民族專項資金項目共25項目;總投資357萬元,申請國家補助資金320萬元。其中:第一批少數民族發展資金250萬元(西民宗發〔〕25號);第二批中央少數民族發展資金20萬元(西財農字〔2008〕278號);“興邊富民工程”專項轉移支付整村推進50萬元(西民宗聯發〔〕01號。
二、項目資金到位狀況
20xx年州民宗局、州財政局以《關于下達20xx年度民族專項資金重點項目計劃及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補助資金計劃的通知》(西民宗發〔〕25號、西財農字〔〕208號);《西雙版納州財政局關于下達20xx年第二批中央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的通知》(西財農字〔〕278號)和《關于下達20xx年度民委系統“興邊富民工程”專項轉移支付整村推進計劃的通知》(西民宗發〔〕01號)等文件下達了勐臘縣民族專項資金項目共25項,補助資金總額為320萬元。
三、項目執行狀況
在執行項目時,“做好三個嚴格”一是嚴格按所下達的項目進行實施;二是嚴格保證質量;三是嚴格項目資金管理。20,勐臘縣重點實施了交通、人畜飲水、文化體育、種養業、科技培訓等大類25個扶持子項目,項目總投資357萬元,其中投入國家補助資金320萬元(群眾投工投勞抵資37萬元)。項目涉及項目涉及10個鄉鎮11個村委會1142戶11483人。
(一)項目成果和效益
,開展實用技術培訓5期民族團結教育活動7期6644人。四是群眾用心性明顯提高。廣大群眾用心參與,真正成了這實施項目的主體,在國家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時,群眾用心投工勞,千方百計跑項目,找資金,到處呈現出你追我趕建設家園的繁忙景象。(男人傷感簽名)
四、資金使用狀況
20xx年,上級下達我縣民族專項資金320萬元,目前完成下達資金320萬元,占計劃下達資金100%。
(一)制度建設狀況。
1、建立了科學合理、層次清晰、分工明確、覆蓋全面的資金管理制度體系;
2、建立了財政資金到位和管理使用的監督機制。對少數民族資金使用狀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項目負責人的要求具體、明確。
(二)制度執行狀況。
資金管理使用的各個環節是嚴格按照財政扶貧資金相關類別項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
(三)資金分配狀況。資金分配的各個環節和有關資料合理到位:
1、沒有存在虛報項目騙取財政資金的狀況;
(四)資金撥付狀況。資金能夠做到撥付到文件規定的資金使用單位。
1、沒有存在轉移項目資金的狀況;
2、沒有存在以撥代支的狀況,虛報項目完成額等狀況;
(五)資金監管狀況。采用資金運行全程監控等管理手段進行資金的有效管理,建立了資金使用和監管的職責機制。
1、做到項目資金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專人負責;
2、沒有存在虛列支出、重復列支、提前列支的狀況;
(六)資金使用效益狀況。我局要始終堅持從講政治的角度,充分認識資金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高度的職責感、使命感和工作熱情,管好用好每一分錢,使資金的安排使用發揮出最大效益,實現了項目目標。
以上是我縣20xx年勐臘縣民族專項資金到位、下撥、使用及其效益狀況。一年來省民委、州民宗局、州財政下達我縣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項目共25項,扶持資金共320萬元,勐臘縣世族專項資金實行縣財政報帳制度。勐臘縣民宗局對民族專項的使用上都按照規定用途使用,嚴格按照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管理使用有關文件,沒有出現截留、擠占、挪用、貪腐和騙取少數民族專項資金的狀況,各項支出均貼合國家有關規定。
《單位專項資金自查報告》
單位結余資金自查報告篇四
在接到上級部門《xxxxxxx的通知》后,縣勞動就業辦公室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專門人員,召開專題會議,制定自查方案,明確專人負責,對20xx-20xx年的就業資金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認真細致地自查,現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資金籌集情況。就業專項資金20xx年收入xx萬元,均為市財政安排資金,20xx年收入xx萬元,20xx年收入x萬元,均為市財政安排資金。
(二)資金支出情況。20xx年就業資金支出x萬元,20xx年
就業資金支出x萬元,20xx年就業資金支出x萬元,所有支出均為六項補貼支出。
(三)資金結余情況。20xx年年末資金結余x萬元,20xx年年末資金結余x萬元,20xx年年年末資金結余x萬元。
(四)失業保險擴大支出情況。20xx年支出x萬元,20xx年支出x萬元,20xx年支出x萬元,用于社保補貼、崗位補貼。
二、嚴格管理
(一)嚴格執行上級規定。我縣就業專項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嚴格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執行,年初將就業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納入“社保財政專戶”管理,按照資金的使用范圍和標準進行分賬核算,實行“收支兩條線”,專款專用,及時撥付,使就業資金在促進就業、提高勞動者技能和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加大基金管理制度建設。切實加強資金管理的制度建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資金撥付管理,資金使用監督,資金撥付公示,資金支出結果報告,資金監督管理質詢、問責和跟蹤反饋五項制度。本著管理科學、簡便易行、相互制約的原則,完善就業專項資金業務操作程序,確保管理嚴格,運行有序,為廣大城鄉勞動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三、存在的問題
我縣就業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資金投入壓力大。受地方財力限制,財政支出壓力大,就業資金投入與就業工作實際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縣級配套資金存在問題,對省級下達的就業資金依賴性較強。致使許多補貼政策落實標準低,政策享受人員范圍小。
四、下一步打算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加強領導。以此次專項檢查為契機,深入排查問題,堅決查處和糾正各類違規行為,確保就業專項資金嚴格按照規定的范圍、標準和程序專款專用。切實加強對就業專項資金日常檢查工作的組織領導,落實專人負責,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加強就業政策與就業資金管理系統應用,發現重大問題及時上報。
(二)進一步落實責任,健全工作機制。為確保今后就業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成立相應的就業專項資金監督工作機構,督促、檢查和指導工作,分管局領導xx同志負責組織協調,就業辦主任xx同志具體負責。
(三)進一步認真總結,提高監管水平。通過此次檢查,在今后的工作中,全面提升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并重點做好發現問題的整改,在整改落實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制度,規范程序,完善日常督查機制,全面提升就業專項資金管理水平。
單位結余資金自查報告篇五
通過本次自查進一步嚴肅了財經紀律,加強了法制教育,強化了財務管理,確保了資金的安全存放管理。加強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力度,力爭做到清理工作不留死角。
1、切實按照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和完善規章制度,積極構建長效管理機制,以更好地加強資金存放管理。
2、加強對銀行賬戶開戶及使用的管理,認真落實銀行賬戶管理的相關規定,認真履行單位財務部門管理銀行賬戶的職責,按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的設置原則設置賬戶,并自覺接受監督檢查部門的檢查。對需要開設、變更、撤銷的銀行賬戶,切實按規定的程序辦理,嚴禁擅自開設、變更、撤銷銀行賬戶。同時,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用途使用銀行賬戶,不將財政性資金轉為定期存款,不以個人名義存放單位資金,不出租、出借、轉讓銀行賬戶,不為個人或其他單位提供信用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