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紹的目的是建立信任和親和力,所以要注意語氣親切和表達自信。自我介紹是一種向他人介紹自己基本情況的方式,能夠讓別人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自我介紹時,應簡短明了,避免啰嗦和拖沓,關鍵是要突出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自我介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我介紹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家鄉的習俗手抄報篇一
每年過年,我的外公都要殺豬。今年過年,我正好趕上了現場殺豬的場景,真的是刺激極了!
剛到外公家的時候,我看到小豬被關在豬籠里,一點都不知道自己等會就回沒命了,還吃東西吃得津津有味的??粗∝i吃著它的“最后的晚餐”,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一會兒,外公就把小豬架到桌子上,用繩子把小豬的腳給綁起來。小豬這才意識到自己命不久矣,試圖反抗,但已經太晚了。只見外公麻利地把刀插進小豬的脖子里,小豬還在垂死掙扎。很多血從豬的脖子里流出來,我嚇得把眼睛給閉上了。聽著小豬的慘叫聲,我覺得我們人類太殘忍了。
剛才的殺豬場景讓我心有余悸,晚上看著媽媽燒得香噴噴的紅燒肉,平時狼吞虎咽的我再也提不起興趣了。
家鄉的習俗手抄報篇二
鄒涵璐
一到過年的前幾天,老家的村莊里總是熱鬧非凡,因為大家都聚集在一戶人家里,準備輪流打糍粑。
奶奶排到最后,所以前面我只在別人家看看做法,偶爾幫一點小忙,步驟還挺簡單:把蒸了五到六個小時的糯米倒入一個很大的石窩子里,請村里的二到三個壯漢,分別拿著又粗又長的木棍,一般都是兩個人砸,因為這樣更有序,有時嘴里還唱著歌,特別有氣氛。當糯米砸到沒有一顆糯米的時候,就可以不砸了,這下糯米,可不粘石頭,全粘到木棍上了,一個奶奶用繩子將粘在棍子上的糯米弄到了一個裝很多面粉的框子里,這下,上面粘了面粉的糯米團算是被征服了,不再那么粘了?,F在開始分工啦!一人把糯米團分成幾個小團,要均勻,再請幾個人,把小團放入模具中,也可以在把小團子放進模具之前,先放松柏葉,這樣正吉祥,這小團子必須要非常用力壓。這樣才能有印子出來,最后在糍粑的正中間點上可以吃的顏料,糍粑便做好了。
剛打出來的糍粑可以生吃,也可以用糖煎糍粑,煎到焦黃就可以吃了,一口下去,甜甜的,香香的,這可是過年的時候,我最愛吃的美食,不僅是我們家的大人還是小孩,別人家的大人還是小孩都特別愛,最愛的還是糖煎糍粑。
這糍粑,象征著團團圓圓,也代表甜蜜的生活,吃著糍粑,我覺得我自己好幸福!
家鄉的習俗手抄報篇三
家鄉的春節我們都喜歡過春節。因為那時可以有好多好吃的;還有壓歲錢,可以走親訪友。
我家鄉的春節與其他地方的春節不太一樣,相同點是吃飯前都要放鞭炮。一到春節大街上到處是賣鞭炮的,小孩子都喜歡玩,尤其是男孩子,感覺到他們聽到鞭炮聲就高興。
我們這里放鞭炮也是有講究的,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大人們很忙,不僅要準備過年的東西,大量的置辦年貨,還要打掃衛生,期待明年有一個好的開頭。家家戶戶都買了糖,小孩到誰家都會得到好多糖,然后湊在一起把花花綠綠的糖果重新分給小伙伴,誰得到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糖就會很神氣。
除夕夜是特別熱鬧的,村子里會放電影,小賣鋪前擠滿買煙花的,多姿多彩的煙花不斷的升空綻放它的美麗,雖然只是短暫的瞬間但把天空裝扮的燦爛多彩,我們在煙花下追逐嬉鬧,歡樂的笑聲在夜幕下格外響亮。八點鐘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人們紛紛回到自家里觀看春晚,我想此時就應該叫做“舉國歡慶”吧!
初一早上我們會被大人早早的叫起來,挨個給村里的長輩拜年,見到每一個人臉上都是喜氣洋洋,忙碌了一年的人們今天可以好好休息,跟家人好友團聚敘敘家常,初二開始,人們就開始走親訪友,新的一年就漸漸拉開了序幕!
家鄉的習俗手抄報篇四
我很盼望過年,我盼啊盼啊,終于一年一度的春節來啦!
過年啦!人們高興得不得了,家家戶戶都在貼對聯,吃餃子。我家的對聯是我貼的,我先把對聯的反面抹上漿糊,貼到門口,再拿手掃一掃讓它貼緊別讓它掉下來。上聯貼完了就開時貼下聯,照剛才的方法,對聯貼完了,看著大門口紅紅的對聯,我心里美滋滋的,不由得念起來。
我們家一起吃團圓飯“餃子”奶奶和媽媽負責包餃子,我負責下鍋,父親負責撈餃子。香噴噴的餃子上桌了雞鴨魚肉應有盡有,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拿起筷子就開時吃,一碗不夠來兩碗,兩碗不夠來三碗非吃飽不可。
一旦到了傍晚,我趕緊去放鞭炮,插到樹上,一點燃,趕緊跑“噼里啪啦”的。聲音發出來了。放完了,我發現盆炸漏了,哈哈,逗死我了。
家鄉的春節真讓人留戀。
家鄉的習俗手抄報篇五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最有趣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人稱為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里里外外都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灶。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油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門上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都要趕回家團員。到了晚上,鞭炮聲徹夜不絕,人們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相互拜年,祝福親朋好友來年快樂平安。家里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很開心,因為他們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燈火通明,有魚燈、有福娃燈、有火箭燈。.。.。.。人們都從四面八方來涌來,圍到廣場上看煙花,各種各樣的煙花將夜空裝扮的更加絢麗多彩。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有人千般努力,卻終不成功;有人平常庸碌,卻好運連連,新的一年已經來到有些事不會因時光流逝而褪去,有些人不會因不常見面而忘記,在我心里你是我永遠的朋友。。.。
大年三十,是辭舊迎新的日子,到處洋溢著熱鬧的氣氛。晚上大家都高高興興的坐在一起吃年飯,桌上有我愛吃的魚丸子,姐姐愛吃的糖醋排骨,還有哥哥愛吃的紅燒魚。吃完年飯后,我和哥哥、姐姐開始放鞭炮和煙花了。
家家戶戶過春節春節,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喜氣洋洋。今年的春節,我過得特別有意思。直到今天,我還記憶猶新。早晨,我們一家人忙開了。媽媽在大門上貼春聯。映入我眼簾的是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
令人期待的元宵節來到了。早晨清脆的噼里啪啦聲將我從夢中吵醒,新的一天又來到了,這也是春節的最后一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一天。元宵節必須要吃湯圓哦!白白胖胖又香又甜。
在我一天天的盼望中,新年終于到了,人們頓時忙碌起來。賣煙花爆竹的小攤子也出來做生意了,大街小巷一片沸騰的景象。
新年到!新年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間如白駒過隙,如指間流沙。冬姑娘速速離開,xx年即將向我們微笑地招手!在即將離開的xx年里,擁有過歡聲笑語,也擁有過傷心的淚水;擁有過燦爛的陽光,還擁有過清晨的露珠;。.。
新春大吉!祝你人氣超越圣母,財氣敢當比爾蓋茨之母,英氣勝過薩達姆,帥氣直追貝克漢姆,國際超人非你莫屬!街街巷巷喜氣洋洋,家家戶戶彩燈明亮,老老少少爽爽朗朗,人間處處華章奏響,你來我往傳遞祝愿,幸福快樂感受新春。
今天是大年三十,白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貼春聯,晚上我們全家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我們邊吃邊聊天,有說有笑。大年初一,我一早起來就對爸爸媽媽說:“祝爸爸媽媽身體健康,心想事成,工作順利,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家鄉的習俗手抄報篇六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辈恢挥X中,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
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還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不僅有利于傳遞親情、尊崇孝道、弘揚正能量,而且有利于傳承文化習俗。所以,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要祭奠英烈和先輩。
令人欣慰的是,這幾年,在國家的號召下,在新聞媒體的宣傳下,在學校的教育下,家鄉的祭掃習俗悄然發生著變化。
鏡頭一:網上祭祀
清明節快到了,我們五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安海烈士陵園開展祭掃烈士活動。在烈士墓前,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獻上自己親手制作的小花,齊唱歌曲《烈士墓前》,緬懷烈士們拋頭顱、撒熱血、挺身而出的革命精神。
在老師的號召下,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網上綠色祭祀,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將“鮮花”獻給烈士,并寫下自己的感受,表達我們對英烈的緬懷。
鏡頭二:綠色祭掃
清明節這天,爸爸媽媽一大早就帶著我們去祭掃祖宗。在祭掃時,我卻發現,周圍的人都沒有什么人在燒紙錢、燒冥物、燃放鞭炮了。
我好奇地問爸爸:“今年怎么跟以前不一樣啦?”爸爸笑著說:“過去,人們上墳燒紙、燃放鞭炮,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給社會公共安全帶來隱患?,F在,不是都在提倡綠色祭掃嗎?大家都很自覺配合啊?!闭f著,爸爸在爺爺的墳前敬了一杯酒,媽媽把一束鮮花擺放在墳前。接著,爸爸給我們講起了爺爺生前的故事,我們聽得入了迷,心里對爺爺充滿了敬重與懷念。最后,全家人一起動手,在爺爺的墳前種了一棵樹,爸爸說:“明年我們再來的時候,這棵樹就長大了。”離開時,我戀戀不舍地回頭看了一眼,“爺爺,小樹,明年再見……”
網上祭祀、綠色祭掃,真好!家鄉的綠色習俗,我為你點贊!
家鄉的習俗手抄報篇七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大人們忙著準備年貨,而我們下孩子呢?則高興地跑里跑外。
在我的家鄉春節前幾天,大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媽媽忙著做饅頭。你瞧,有金魚形狀的預示著年年有余,有元寶形狀的代表著年年發財,有圓圓的年糕代表著步步高。還有棗餑餑、大饅頭、小饅頭……饅頭做好了,媽媽又開始忙著煎魚、炸肉丸子……等到春節時,親戚朋友們來做客時,拿出來招待他們。忙碌幾天后,除夕這一天到了,家家戶戶開始忙著貼春聯,掛燈籠,處處彌漫著喜慶的氣氛。
吃餃子是春節必不可少的節目。在我的家鄉包餃子的'時候還會在教子里放上硬幣、棗、栗子,花生。吃年夜飯時,如果誰吃到餃子里的硬幣預示著一年都會發大財。
除夕夜時,家家都會做一頓豐盛的飯菜,全家圍坐在桌旁,一邊吃著香噴噴的餃子,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還有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伴著我們又度過了一個祥和的春節。
家鄉的習俗手抄報篇八
我的家鄉在重慶,我家鄉的節日風俗和其它地區大致一樣,我十分熱愛這片土地呢。
我們那里過年稱之為趕年,“趕年”這一名稱還是從我們那兩個少數民族流傳而來的。這兩個少數民族分別是土家族和苗族,他們以熱情好客、心靈手巧而著稱。
除夕之夜是在臘月二十九的晚上,在午夜十二點時要放鞭炮,老人家稱之為出“天星”;晚上有星星月亮代表著第二天是個艷陽天,同時也昭示著來年會更加幸福美滿。在這一天,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除此之外,一大家人要圍著地爐烤火,嗑著瓜子,看著電視上演的春節晚會,聊著家常。婦女們負責把火越燒越旺,意味著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吉祥如意;孩子們只需在這一天高高興興的玩耍,希望來年一家人快快樂樂、健健康康。
不僅如此,在除夕這天還要吃團年飯,不過這吃飯也是大有講究的。首先必須做到的是:要在正午太陽當頭時開飯,這菜色也是按著規矩來。要有一個火鍋和一個干鍋,火鍋和干鍋以辛辣為主?;疱佉苑劢z、白菜、蘿卜、豆腐和豬血等為下湯的菜,以熬豬蹄、豬排骨、羊肉、牛肉、魚肉一類的葷腥菜色為主菜。干鍋則以雞鴨為主菜,拌著土豆干煸。上菜先上涼菜,再上干鍋,再上火鍋,之后是炒菜。
正月初一不出門,一大家子人在堂屋里談笑風生;而且不準把灰塵掃在屋外,把水潑在門外,因為傳說財神爺、灶王爺等其他神仙會齊聚一堂為百姓祈福,祝福揮灑在每一個角落,如果把東西往外扔,就等于扔掉祝福。初二拜家庭,就是晚輩孝順長輩,為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初三、初四拜丈人,女兒和女婿一起去拜訪丈人、丈母娘以示孝心,教育后人百善孝為先。
在正月十五這一天,也就是元宵節這一天是小孩子們的天地。吃湯圓、甜酒、做花燈、玩花燈、觀花燈、舞龍燈、游龍等;吃喝玩樂是小孩子們的天性,然而這一天的娛樂活動仿佛只為玩而誕生。在這一天許多孩子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吃湯圓和甜酒,湯圓滑滑得像只泥鰍,總也夾不起來,好不容易用勺子舀起來了,它卻又像只頑皮又靈活的猴子,從勺子里逃跑了。
我愛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