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一次對話,是對作品的進一步思考和延伸。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抓住重點和寫出好文章有所幫助。
最新刑法學講義讀后感(匯總13篇)篇一
由于疫情的因素,導致學生們只能在家上網課。在這種情況下,羅翔帶著他的刑法課走進我們視線中。
在很多人眼中,刑法課應該是呆板、無趣的。但是,在羅翔老師的口中,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有人評價他的課:像相聲一樣,可以勾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內,羅翔老師在b站,擁有超過450萬粉絲,深受廣大網友們的喜愛。為了讓門外漢,能夠更好的了解刑法相關知識。羅翔老師的《刑法學講義》問世。羅翔老師是湖南耒陽人,現任北京大學法學博士,還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刑法學研究所所長。
他主要研究的領域是刑法學、刑法哲學、經濟刑法等,隨筆集有《圓圈正義集》,還有普法普及讀物《刑法學講義》。《刑法學講義》主要從刑法基礎知識,犯罪,刑罰,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等入手,各個方面都有涉及,完全滿足讀者要求。
其實,在生活中,人們對刑法的認知幾乎為零,就連相關專業的人員,也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學習。平時遇到事情,很少有人想起拿法律保護自己。但學習相關刑法知識,能夠有效避免出現類似的風險,獲得更多的機遇。
01、刑法是什么。
隨著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需要相應的法律來保護每個人的權益。
對于刑法出現的目的,一直都有兩種觀點,一種是為了維護一定的倫理秩序,違反了倫理規范,行為本身就是錯誤的,所有要對它進行懲罰。另一種是,認為犯罪是對法律要保護的利益侵犯,懲罰犯罪只是為了保護結果意義上的一種法律意義。
其實,我國的刑法更多的是一種折中,是一種平衡藝術,刑法既需要考慮法益侵犯說,還需要考慮規范違反說。試圖在兩種對立觀點中,尋找一種折中。但是,現實中沒有最完美的折中,只有一種相對完美的折中。
02、要想學好刑法,我們首先要明白犯罪的概念。我國刑法對犯罪這個詞,有個很長的定義。
簡單的來講,犯罪具有三個很明顯的特征:第一是犯罪的刑法特征。它在形式上違反了法律規定。比如,有人從國外走私一些貨物。由于那人偷逃稅額數據比較大的。那么這人就會構成走私罪,他違反了法律規定。
第二是具有社會危害性。但如果一種行為社會危害性不大,那么它就不被認為犯罪。具體的標準需要參考對刑罰權的第二層限制。如,十四周歲以上,不滿十六周歲的男少年,同不滿十四周歲的女少年,戀愛后發生關系。這種情況下,會被認定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
第三是后果上需要承擔懲罰的行為。犯罪是刑罰的前提,刑罰是犯罪的應然后果。
刑罰是犯罪行為中最主要的法律后果,無罪不罰是刑罰的底線。相對而言,刑罰是最嚴厲的一種懲罰措施。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所謂的主刑是指它只能獨立適用的主要刑罰方法,不能附加適用,對一種罪行只能適用一個主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以及死刑。
附加刑是指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又叫從刑。它既可以作為主刑的附加刑使用,又可以獨立使用。包括罰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和驅逐出境。如果張三受賄500萬,被判沒收財產500萬。其實,最終是從張三的個人財產中繳納1000萬。因為有500萬叫做追繳犯罪所得,還有500萬屬于沒收財產。
03、刑法會根據犯罪事實,犯罪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等方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因此,我國刑法的量刑就應運而生。
而酌定情節是指在刑法明文規定之外的,人民法院從審判經驗中總結出來,在刑罰裁量時可以依據犯罪動機、手段、時間、地點靈活酌情適用的情況。這就好比,你光天化日之下殺人和夜黑風高之下殺人,前者的情況更加惡劣,處罰起來也會重一點。
那么罪犯選擇自首,刑法中又是如何定義的呢?
首先,我們要高清自首的概念。所謂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最新。自首有多種情況,包括本人主動自首、親友規勸后陪同自首,還有代首和送首。如果本人不愿意主動投案,親友五花大綁送到公安機構,這種“送首”行為不屬于自首。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案例,女子和男友發生爭吵,一氣之下捅死男友。事后,女子給父母打電話說明這件事,并表示自己不孝。這個時候,父母打電話報警,同時驅車趕往案發現場。
期間,父母又給女兒打電話勸導,表明已經報警。而女兒還是準備尋死,正當她猶豫不決時,警方趕到。這種情況,女子是算自首的。因為女子父母報警后,女子并沒有出現逃跑,這意味她具有自愿主動接受司法處罰的意念。司法解釋也規定了這種現場候捕型自首。犯罪后主動報案雖然沒有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沒有逃離現場,在司法機關詢問時交代罪行,或者明知他人報案,而在現場等候,抓捕時無拘捕行為,這種叫“能逃而不逃型”自首。
刑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條文,在處理案件時,我們需要根據犯罪動機、時間、地點等多因素進行分析。最終,做出正確的處罰。
04、很多時候,我們看到身邊發生的一個個慘案,覺得很不可思議。明明是很簡單的法律問題,但他們卻對法律缺乏基本的認識,只能依靠暴力,或者其他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學習基本的法律,對于我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知法才能守法,懂法才能用法。每個人都應該距離法律近一點,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最新刑法學講義讀后感(匯總13篇)篇二
礙于過長的閱讀周期和暑期讀不完的論文,讀到大概第六章就停止了。
全書可分作兩部分,前一部分為1-3章,主要講述刑法基礎知識、犯罪和刑罰;后一部分基本上是對法條的案例闡述。
看到一條熱評說,此書從裝幀到內容,都有一種基于趕工的拼湊之感。確實,自己在閱讀時也發現有毛邊、正版書錯別字等問題。但這并不妨礙書籍內容上的詳實和精彩,在此記錄一些學習到的法律觀念。
1、法律要追求共性的良善而不是集體利益的最大化,如此才能夠在社會的兩極分化中加以制衡。刑法是對人最低的道德要求,積極道德主義不可取。
2、法律在行為正義與結果正義中平衡:由法益入罪,由社會道德規范出罪。
3、思考問題的方法:考慮其存在的核心目的,考慮其帶來的社會影響。
4、不追求極端的清晰:適當模糊給予司法機關監察和靈活使用的機會。過于“規矩”的法律會犧牲公民個人的尊嚴、權利與自由。
5、結果平等,往往更傾向于弱者。
6、定罪量刑:考慮客觀行為和主觀意愿。
7、法律的基本邏輯原則是報應而不是預防。法律來自經驗而不是純粹的邏輯。國家是來源于民眾所放棄的權利。
8、權利與義務是相對應的:在擴大義務時,需要思考相應擴大的權利。
9、人們習慣于在自己看重的事情上附上不著邊際的價值。這個世界存在大量互相沖突的價值,沖突不意味著善惡對立,很多時候是善與善的沖突。愛憎之間,所宜詳慎。
另,讀書時羅翔老師有一句話令人深受觸動?!胺扇艘獙W會謙卑地聽取民眾樸素的聲音。人道主義很容易因著對人類的抽象之愛,而放棄對具體之人的責任。”
雖然“張三犯罪實錄”是以一種活潑的方式走進人們視野的,但這與羅翔老師真正是一位腳踏實地、肩負尊嚴的法律人是毫不沖突的。
最新刑法學講義讀后感(匯總13篇)篇三
羅翔是誰,北大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厚大法考講師?不,他是網上最火的講刑法的段子手,在某網站有高達900萬粉絲,被稱為“爆火的法律男神”,聽羅翔老師的課程,真的是聽出了脫口秀的味道了,好久沒有碰到一個這么有趣的人將法律講得這么生動、有趣和深入了······看了羅翔的視頻,真的是有些“上頭”的感受,剛好羅翔老師又趁熱打鐵出版了《刑法學講義》,作為一本法律通識讀本書,有哪些精彩之處呢,下面我將一一剖析:
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用良知駕馭我們之所學,而不因所學蒙蔽了良知?!绷_翔老師的確也是在實踐這句話,從枯燥無味的《刑法》之中,講的如此通俗和接近生活,而其中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芒。
這讓我想起來劉慈欣在三體中那句話“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在浩瀚的宇宙中,時間是一條無限延伸的軸線,在各個時間節點上,曾涌現過無數燦爛的文明,又有無數的文明被湮沒。
對于每一個人來講,給時光以生命,給理性以生命,彰顯人類文明之光和理性之光。而不是混混沌沌的度日如年,那么你的生活將跟猿猴沒有區別。
人類從森林古猿到現代化社會,所改變的不僅是生活習性,更是擺脫獸性,解放人性的時刻,是大腦前額葉皮層的發育,是脫離與感性的理性發育,是"騎象人"的思想,打造了我們這個世界。
人類對于世界的理解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之上?,F代社會,除了非洲原始部落的人,肯定不會再相信天圓地方的說法,人類世界是建立在思想家的理性思想之上的,我們對于世界的認識也從天圓地方、地心說、日心說到宇宙大爆炸,我們對自身的理解也從神創造人而變成《物種起源》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在這個理性大廈之上最耀眼的一個明珠就是法律。
拿破侖曾經說過,我一輩子打了40多次勝仗,只在滑鐵盧失敗一次,人們就將我的功勞抹去,但是最讓我驕傲的是《拿破侖法典》,即使我失敗了,甚至國家被推翻了,法典精神將永存。
這是人類歷史上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部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原則也為后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對后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產生了巨大影響??梢哉f,拿破侖讓歐洲封建制度產生了裂縫,間接推動了歐洲工業革命的早日到來。
羅翔老師在說中也說,法律要求絕對理性,追求公平公正,刑法更是如此,如果沒有對客觀真理的扶持操守,法律必然淪為一種工具。我們也在現實中發現,人類的每一次錯誤,都是來源于情感的沖動,殺人者張三、詐騙的張三、重婚的張三······大多數被情感欺騙和蒙騙的張三都生活在理性的社會上,法律給每一個人生存都畫了一道紅線,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個紅線畫在生活的那個地方。
中國知識分子普遍的清高,這是幾千年來的中華文明獨特的現象,而大多數的人的認知之中,法律知識文化都是陽春白雪,而大眾傳播都是下里巴人。
當下移動互聯網興起的時代。然而這也是另外一種的偏見,真正的思想、真正的知識一定是跟百姓接觸最接近的,例如市值最大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產品微信、支付寶、淘寶,大多數中國人都在使用。越是大眾的,越是流行的,越是流行的,就越會成為主流的。
能夠被廣大網友愛戴的知識界網紅,有講哲學的王東岳老師,講高中物理的李永樂老師、講李白的戴建業老師,當然還有講刑法羅翔老師······在他們身上我們發現了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放下了傲慢與偏見,將真正有價值的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播出去,不得不說他們都可以算得上真人、有趣的人、可愛的人。
蘇格拉底說過,承認自己無知是開啟智慧的大門。而現實世界中,無知和自大是人生的第一大敵人,隨時跟自己的無知和傲慢最對,你將變得越來越強大。
法律將文明和野蠻區分起來,也是我們最后的道德底線和人格底線,控制自己內心的那個亂跳的大象,做一個理性的騎象人,是每一個合理存在的基礎。
羅翔老師在書中也給了讀者最在忠實的忠告“我們無法做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心懷偉大的愛,做細微的事情?!辈灰X得你現在做的事情是渺小的,平凡的,甚至說沒有價值的,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變得偉大,變得有價值。如果獲取智慧呢,羅老師也給我們指出了方法理論,堅持閱讀經典,與人類偉大的靈魂對話,走出我們固有的平庸和傲慢。
法律是保護我們每一個公民的武器,也是我們文明的底線,知道理解這個底線,讓我們每一個人都離法律更靠近一點,學法、懂法,才能守法,用法保護自己。
羅翔老師為什么深受大家喜愛,為什么那么多人追捧,不僅僅是因為他幽默和風趣,表演式的講解,更多的是他價值觀的輸出,對于普通大眾的關愛,對于生命的尊重,對于理性的呼喚。
羅翔老師這樣說:我們登上并非我們所選擇的舞臺,演出并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各位有誰是自愿選擇來到這世界上來的?誰的劇本是自己選的?大家有時是不是很羨慕別人家的劇本?講老實話我有時也很羨慕別人的劇本,但是沒辦法,你的劇本不是你選擇的。你只能選擇努力演好你的劇本。雖然很痛苦,但只要努力演好,痛苦中也有精彩。
這樣的人文關懷和價值觀比起冰冷的法律條款更能讓普通大眾接受,原來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也不是無情的,而是充滿了普世的價值觀的,讓我們走進法律、走近刑法,熱愛法律,謝謝你,羅翔老師!
最新刑法學講義讀后感(匯總13篇)篇四
國家的使命是保護國民自由,主權是國民自由的必要前提,屬于全體國民。國家力量不能小于抵御外敵的需要,不能大到威脅國民自由。
亞里士多德定義了法治的普遍內涵是什么:良法而制,普遍遵守。
刑殺之權是一種由國家政府壟斷的暴力。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無論哪種政體下的國家權力都有濫用的可能。
因此,300年前歐洲的啟蒙思想家回答到:刑事法律要遏制的不是罪犯,而是國家。
刑法的最大目的和作用是規訓和遏制國家權力。畢竟不受法律約束的國家權力是可怕的,而所有國家權力中,刑罰是最可怕的,它直接針對公民的人身、財產、自由甚至生命。如果這種權力腐化、濫用,后果不堪設想。
如培根所言,一次犯罪不過是污染了水源,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卻是污染的水源。
我們的有限性決定了法律所追求的正義是有瑕疵的,但并不代表正義是不存在的。任何知識都需要接受必要的懷疑,以擺脫知識的獨斷與傲慢。但懷疑的目的是為了相信。追求智慧,尋找人生的使命,以對抗虛無與虛榮。
人類社會有沒有正義?在《理想國》中,柏拉圖用嚴謹的邏輯徹底駁斥了相對主義。正義一定是客觀存在的,至少從邏輯上,從經驗論上,從類比上。
首先從邏輯講,當你認為一個事情不正義的時候,一定在邏輯上有一個反對面叫正義。從邏輯上,相對主義所謂的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是自相矛盾的。因為它的主張本身就是絕對的。
從類比論講,如果把正義類比為完美的圓。圓這個概念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呢?是主觀的。雖然人所畫的所有圓都不是完美的圓,用任何儀器都畫不出完美的圓,但是“圓”這個概念是存在的。正義也一樣,我們雖然看不見它,但并不表示它不存在,它依然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早期的刑法充滿原始復仇的自然正義觀念,基本上是根據客觀損害結果來決定對行為人的處罰,絲毫不考慮主觀罪過。這種客觀歸罪甚至會遷怒到無生命的物質。
不料橋剛修好,狂風大作,把橋吹斷。薛西斯大怒,不但殺掉了造橋工匠,還命令把鐵索扔進海里,說是要把大海鎖住,同時命人用鞭子痛擊海水300下,懲戒大海阻止他前進的罪過。類似舉動在人們的嬰幼兒時期也常有發生,當蹣跚學步的孩子跌倒在地,他首先認為是地板的錯,如果大人也象征性地打一下地板,孩子就會轉哭為笑。
“中國人不是無神論者,而是更為原始的多神論者。中國不是開明的君主專制,而是依靠棍棒進行恐怖統治的東方專制主義暴政的典型。中國不是富裕的國度,而是一片貧困的土地;不是社會靠農業發展,而是社會停滯于農業”。(周寧《西方的中國形象史研究:問題與領域》)。
作為一個嚴肅的學者,黑格爾仔細閱讀了當時他所搜集到的全部有關中國的文字,包括翻譯到歐洲的《通鑒綱目》和傳教士們的《中國叢刊》等。不過,馬戛爾尼等人的游記顯然給了他最大的震動。
黑格爾認為,人類文化的發展是分階段的。他認為,中亞文化代表了人類文化的少年時期,人類文明最早在那里發源。希臘文化則是青年,表現出生機勃勃的活力。羅馬文化是壯年,而日耳曼文化是成熟理性的老年。
那么,中國文明是什么呢?黑格爾說,是幼年。中國人在官府面前的逆來順受給了黑格爾極深的印象。黑格爾認為,造成中國落后的原因是中國人內在精神的黑暗,中國是一片還沒有被人類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與自由的太陽還沒有升起,人還沒有擺脫原始的、自然的愚昧狀態?!胺彩菍儆诰竦臇|西……都離它很遠。”
很顯然,黑格爾的許多結論直接來自馬戛爾尼使團成員的記載和判斷。比如他說,在歐洲,鞭笞是“加在榮譽上的一種侮辱”,“在中國就不同了。榮譽感還沒有發達,一頓笞打原是極易忘懷的,但是對于有榮譽感的人,這是最嚴厲的刑罰”。西方人對這種侮辱十分敏感,而“中國人就不一樣,他們認不出一種榮譽的主觀性,他們所受的刑罰,就像我們的兒童所受的教訓”。
最新刑法學講義讀后感(匯總13篇)篇五
法律講求嚴謹和表述的絕對準確,所以閱讀和解釋法律必然是一個很困難的事兒,一不小心就又變成了律法的翻版,這本書名聲在外,加之比較想了解一些法律的知識。
短視頻平臺鋪天蓋地的推薦。包括看了這本書的評價,個人覺得稍微言過其實了,這本書以就是法律例子外加條款的簡化,普通人讀起來依舊枯燥完全沒有羅粉說的那么生動活潑。讓人哈欠連連,且許多文鄒鄒的詞,讀起來不甚順口。
最新刑法學講義讀后感(匯總13篇)篇六
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非法強行闖入他人住宅,或者經要求退出而拒不退出他人住宅的行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體是公民的住宅安全權利;。
2、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強行闖入他人住宅,或者經要求退出而拒不退出他人住宅的行為;。
3、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
4、主觀方面是故意。
最新刑法學講義讀后感(匯總13篇)篇七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刑法學是法學專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之一。這學期我選修了刑法學課程,并且認真閱讀了配套的刑法學講義。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刑法學的重要性和其對于社會的巨大影響。在閱讀刑法學講義時,我逐漸理解了刑法學的基本概念、原則和相關的法律規定,也對刑法學的發展歷程有了一定了解。在下文中,我將分享一下我對刑法學講義的讀書心得體會。
第二段:刑法學的基本概念和原則(200字)。
刑法學講義中介紹了刑法學的基本概念和原則。刑法是由國家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行為規范,其目的是保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刑法學是研究刑法的學科,它探究刑法的理論基礎和運用原則。刑法學講義強調了刑法的嚴肅性和公正性,它對個人自由和人權進行了保護。另外,講義還重點介紹了刑法的基本原則,如刑法的責任主體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有罪推定與無罪推定的原則等。這些基本概念和原則對于我們理解刑法學的本質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段:刑法學的法律規定和案例分析(200字)。
刑法學講義中還詳細介紹了我國刑法的法律規定和相關案例。刑法學需要結合具體的法律條文和實例進行研究和分析。我通過閱讀刑法學講義,對我國刑法法律規定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我了解到,我國刑法體系完善,包括了各種罪刑、對不同犯罪行為的刑事處罰。刑法學講義也詳細分析了一些經典的刑事案例,如故意殺人、貪污受賄等,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我更好地理解了刑法的適用和司法實踐。
第四段:刑法學的發展歷程和現狀(200字)。
刑法學講義對刑法學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概述,并介紹了刑法學的現狀。刑法學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學科,其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特點。從古代的“血統主義”到現代的“行為主義”,千百年的法律實踐和刑事案例積累,推動了刑法學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刑法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和問題,如網絡犯罪、環境污染等,這使得刑法學不斷更新和進步。通過刑法學講義的學習,我明白了刑法學的復雜性和廣泛性,也意識到了我作為法律從業者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刑法知識。
第五段:總結與展望(200字)。
通過閱讀刑法學講義,我對刑法學的理論和實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刑法學是一門綜合性強、實踐性強的學科,無論是對普通公民還是法律從業人員來說,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將繼續研讀相關刑法學著作,深入了解刑法的最新發展,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法律修養。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將注重提升自己的刑法學素養,沒有優秀的刑法理論,就無法在刑事司法實踐中應對復雜的案件和問題。我相信通過深入學習和實踐,我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刑法學知識,為社會和個人權益的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
總之,通過閱讀刑法學講義,我的刑法學知識得到了極大的充實和擴展。刑法學的概念和原則、法律規定和案例分析、發展歷程和現狀等內容,為我提供了全面的刑法學知識體系。我將繼續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刑法學素養,為促進社會法制建設貢獻力量。
最新刑法學講義讀后感(匯總13篇)篇八
偷稅罪,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違反國家稅收征管法規,采取偽造、變造、隱藏、擅自銷毀帳薄、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等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或者是不繳或者少繳代收、代扣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稅收的管理制度;。
2、客觀方面表現為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繳稅款,或者是不繳或者是少繳已收,已扣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偷稅行為采取的手段包括下述3種:
(1)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
(2)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3)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
4、主觀方面是故意。
最新刑法學講義讀后感(匯總13篇)篇九
過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過失而導致他人死亡行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利;。
2、客觀方面表現為由于過失而導致他人死亡的行為;。
3、犯罪主體是年滿16歲以上的自然人;。
4、主觀方面是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
(三)認定。
過失致人死亡,刑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所謂“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是指行為人實施了刑法分則條文規定的其他犯罪行為,雖然也是過失致人死亡。但因刑法分則另有規定,就不再依照過失致人死亡罪定罪處罰,而依照刑法分則有關條文的規定定罪處罰。如因失火致人死亡的定為失火罪,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定為交通肇事罪等等。
最新刑法學講義讀后感(匯總13篇)篇十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閉或者其他強制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權利的行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權利;。
2、客觀方面表現為以拘押、禁閉或者其他強制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權利的行為;。
3、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
4、主觀方面是故意。
最新刑法學講義讀后感(匯總13篇)篇十一
死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方法。死刑是刑罰體系中最嚴厲的懲罰手段。
(二)死刑的適用對象。
刑法第48條規定,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所謂罪行極其嚴重就是通常所說的罪大惡極。罪大是指犯罪性質和后果極其嚴重給社會造成的損失特別巨大,是犯罪的客觀危害的體現;惡極是指犯罪分子的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特別大,是罪犯的一種主觀心理,通常表現為犯罪分子蓄意實施嚴重罪行,喪盡良知,不思悔改,極端蔑視法制,仇視社會。作為死刑的適用對象的罪犯應當是罪大與惡極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三)不能適用死刑的犯罪主體。
刑法第49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根據本條的規定,以下罪犯不適用死刑:
1、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這里所說的“犯罪的時候”,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時候,不是指審判的時候,如果行為人在實施犯罪行為的那一天不滿18周歲,即便審判的時候已滿18周歲,亦適用本條的規定。
2、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這里所說的“審判的時候”是指從羈押到執行的整個訴訟過程,而不是僅指法院審理階段。因此,在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上懷孕的婦女都不適用死刑。
對上述兩種不適用死刑,是指既不能判處死刑立即執行,也不能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
(四)死刑的判決、核準和執行。
1、死刑的判決、核準程序。我國刑事法律對死刑的判決和核準程序作了特別規定。根據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案件,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核準。
2、死刑的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判處和核準的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12條規定,死刑采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法執行。
(五)死刑緩期執行制度。
1、刑法第48條第1款規定,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2年執行。這就是我國刑法中的死刑緩期執行制度,簡稱死緩,是死刑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死緩不是一個刑種,而是一個運用死刑的刑罰制度。死緩沒有適用的獨立性,所以刑罰體系中沒有規定死緩。死緩只有在對罪犯判處死刑的前提下,才有適用的可能性,可見死刑是死緩的前提條件。凡是可以判處死刑的罪犯一般都可以適用死緩;沒有規定死刑的犯罪,都不能適用死緩。死緩作為一種刑罰制度沒有確定的結果,只有導致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即經過2年以后,或者改判為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執行死刑。
2、死緩的適用條件。根據刑法第48條規定,適用死緩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其一,罪該處死。這是適用死緩的前提條件,它表明適用死緩的對象和適用死刑的對象均是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如果罪行不應當判處死刑,就不存在適用死緩的問題。
其二,不是必須立即執行。這是區分死刑緩期執行與死刑立即執行的原則界限,是適用死緩的本質條件。法律對這一條件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主要*審判機關判斷。
3、死緩的執行場所。死緩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準。被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的罪犯,根據監獄法第2條的規定,在監獄內執行刑罰。
4、死緩期滿后的處理。對被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的犯罪分子,在死緩期滿后,根據刑法第50條的規定,有三種處理辦法:
第一,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2年期滿后,減為無期徒刑。
第二,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2年期滿后,減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行死刑。
5、死緩期間的計算。根據刑法第51條規定,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死刑緩期執行期滿之日起計算。
最新刑法學講義讀后感(匯總13篇)篇十二
過失致人重傷罪,是指因過失造成他人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傷害的行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健康權利;。
3、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
4、主觀方面是過失。
(三)認定。
過失致人重傷,刑法另有規定,依照規定。所謂“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是指在其他刑法分則條文中規定的過失犯罪中造成他人重傷的,以該條文的規定定罪處罰,不再定過失重傷罪。如過失爆炸致人重傷的定為過失爆炸罪;危險物品肇事致人重傷的定為危險物品肇事罪等等。
第二節侵犯婦女、兒童身心健康的犯罪。
最新刑法學講義讀后感(匯總13篇)篇十三
走私貴重金屬罪,是指違反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非法攜帶、運輸、郵寄黃金、白銀和其他貴重金屬出境的行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外貿易管理制度;。
3、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單位;。
4、主觀方面是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