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屬于計劃類文書的一種。方案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方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技術設計作品設計方案如何寫一
一、溫故而知新。課程設計發端之始,思緒全無,舉步維艱,對于理論知識學習不夠扎實的我深感“書到用時方恨少”,于是想起圣人之言“溫故而知新”,便重拾教材與實驗手冊,對知識系統而全面進行了梳理,遇到難處先是苦思冥想再向同學請教,終于熟練掌握了基本理論知識,而且領悟諸多平時學習難以理解掌握的較難知識,學會了如何思考的思維方式,找到了設計的靈感。
二、思路即出路。當初沒有思路,誠如舉步維艱,茫茫大地,不見道路。在對理論知識梳理掌握之后,茅塞頓開,柳暗花明,思路如泉涌,高歌“條條大路通羅馬”。頓悟,沒有思路便無出路,原來思路即出路。
三、實踐出真知。文革之后,關于真理的大討論最終結果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自從耳聞以來,便一直以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生成的教條。時至今日,課程設計基本告成,才切身領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才明曉實踐出真知。因為在教材上,數字鐘不過是由計數器和譯碼顯碼器組合而成,也便不以為然搭建電路圖,結果電路出現諸多問題,譬如短路開路,ewb中引腳懸空即為低電平,現實中引腳懸空呈現大電阻特性即高電平,不為則不知,無為則無知,實踐出真知。
四、創新求發展。“創新”目前在我國已經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地位,足見“創新”的舉足輕重。而在dvd產品上市之初及以后相當長時間內,由于核心技術受制于國外,原本前景看好的國內市場卻使國內dvd生產商無利可圖或圖的僅 僅蠅頭小利,只因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使用國外專利技術,每臺售出總要交付高額專利技術使用費。因此,我們要從小處著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在課程設計中不忘在小處創新,未必是創新技術,但凡創新思維亦可,未必成功,只要實現創新思維培育和鍛煉即可。
五、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至善至美,是人類永恒的追求。但是,不從忘卻“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換種思維方式,去惡亦是至善,改錯亦為至美。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我們不斷發現錯誤,不斷改正,不斷領悟,不斷獲取。最終的檢測調試環節,本身就是在踐行“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觀。
六、學海無涯,學無止境。盡管課程設計是在期末才開始,我們的教材學習完畢,掌握許多知識,但是還有很多地方理解領悟不到位,由于對555電路相關章節未能掌握以致用到秒脈沖產生電路無法自行設計,只得參考其他文獻,在ewb中試行操作,逐步摸索。此外,定時電路原采用蜂鳴器報警裝置,在計算機仿真模擬過程中,由于不明原因,蜂鳴器一旦響起,無論ewb中開關控制,還是計算機靜音,都無法關閉響聲,時至設計將近尾聲尚未查明原因,暫且用光信號作為輸出,希請老師將來指教一二。徹悟學海無涯只有苦來作舟,學無止境只有書來作伴。
綜上所述,課程設計誠然是一門專業課,給我很多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上的提升,同時又是一門講道課,一門辯思課,給了我許多道,給了我很多思,給了我莫大的空間。至于建議,一言以蔽之,大學教育當如此。
有關技術設計作品設計方案如何寫二
gps控制測量技術設計書
本次實習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測量作業的全過程,掌握gps靜態測量數據處理的基本知識,鞏固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提高理論水平與外業操作能力。測量依據、原則 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 cjj 73-97《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 ch 1002-95《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 ch 1003-95《測繪產品質量評定標準》 cjj 8-85《城市測量規范》 本工程《技術設計書》 2 測區情況 2.1 測區范圍及任務
本測區位于東經108°57’、北緯34°13’附近。位于長安大學校本部東院,測區北臨育才路,東至雁塔路,測區內為教學區,地勢平坦,建筑物以及樹木較多,通視條件較差。本次實習在測區內布設7個gps控制點,構建一個d級gps網,滿足實習需要。2.2已有資料
測區如有已知的國家高等級三角點,可考慮聯測國家高等級點,將gps網點的坐標轉換到國家坐標系中。如測區無已知的國家高等級三角點,采用測區獨立坐標系。2.3控制網起算數據
本次實習gps控制網可考慮利用國家等級點2個,國家等級點必須有西安1980坐標系坐標或1954北京坐標系坐標,作為本次實習gps網的起算數據。如無已知的國家高等級三角點,則采用測區中任意兩點的獨立坐標作為本次實習gps控制網的起算數據,獨立坐標系可選用已已建成的地方獨立坐標系,也可以在實習是自己建立。2.4坐標系統、高程系統和時間系統
gps基線向量為wgs-84坐標系,gps網平面平差成果為西安1980坐標系坐標或1954北京坐標系坐標,并轉換為測區相應的坐標系。高程系統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或1956黃海高程系統。時間系統采用北京時間或utc時間系統。2.5gps網的布設
采用三臺gps接受機,按邊連式的布網形式布設gps控制網,等級為d級。2.6gps網的選點
gps點位的選擇應符合技術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測量方法進行聯測;點位的基礎應堅定穩固,易于長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業;點位應便于安置接收設備和操作,視野開闊,被測衛星的地平高度角應大于15。;點位應遠離大功率無線點發射源(如電視臺、微波站等),其距離不得小于200m,并應遠離高壓輸電線,其距離不得小于50m;點位附近不應有強烈干擾接收衛星信號的物體 gps靜態測量外業觀測及觀測數據資料的處理
3.1gps外業觀測 本次實習的gps控制網采用gps技術靜態觀測方法施測。采用設備:2-3臺ashtechz-x雙頻gps接受機(標稱精度5mm+1pmm·d,d以km計),一臺ashtech promark2單頻gps接受機(標稱精度為5mm+1pmm·d,d以km計)。本次d級gps網對gps接收機的技術指標見下表: 接收機類型 標稱精度
觀測量 同步觀測接收機數 雙頻或單頻 ≤(10mm+3ppmp*d)載波相位 4臺或3臺 計算機:一臺。本次d級gps測量作業的基本技術要求見下表: 觀測方法 衛星高度角 有效觀測衛星數平均重復設站數 幾何圖形強度pdop值 時段長(min)數據采樣間隔s 靜態 ≥15o ≥4 ≥2 10 ≥60 15 gps觀測及作業要求 外業作業調度安排(見附表)。gps接受機的檢驗:一般檢視;通電檢驗。觀測組應嚴格按調度表規定的時間進行作業,保證同步觀測同一衛星組 每一時段開機前,作業員要量取天線高,并及時輸入測站名,天線高等信息。關機后再量取一次天線高作校核,兩次量得的天線高互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記錄在手薄中。儀器工作正常后,作業員及時逐項填寫測量手薄中的各項內容。觀測員在作業期間不得擅自離開測站,并應防止儀器受震動和被移動,防止人為和其它物體靠近天線,遮擋衛星信號。接收機在觀測過程中不應在接收機近旁使用對講機;雷雨過境時應關機停測,并取下天線,以防雷電。每日觀測結束后,應及時將數據轉存到計算機上,確保觀測數據不丟失,同時應進行當天的基線計算。記錄雨,晴,陰,云等天氣情況。3.2 外業觀測數據的檢核 重復基線邊較差的檢驗
同一條gps基線邊若觀測了多個時段,可得多次基線邊的觀測結果,同一條基線邊任意兩個時段結果的互差不宜超過下式的規定:(2)同步環各坐標分量閉合差的檢驗
采用單基線處理模式,對于采用同一種數學模型獲得的基線解,由其同步時段若干基線組成的同步多邊形環的坐標分量相對閉合差和全長閉合差應滿足: wx= wy= wy= 式中n為多邊形的邊數,σ為gps網相應級別規定的觀測精度。(3)異步環各坐標分量閉合差的檢驗 由若干條獨立基線邊構成的異步閉合環,其閉合差應符合下式規定: wx3 wy3 wz3 w異3 式中n為多邊形的邊數,σ為gps網相應級別規定的觀測精度。
異步環多邊形閉合差的大小,是基線向量質量檢核的主要指標。如果閉合差超限,應及時分析原因,對其中部分成果進行重測。基線處理采用標準參數解算,采用其它技術參數解算的基線以文本文件說明。3.3 gps控制網的數據處理 1.基線解算 基線數據解算采用隨機軟件包gpps(ver 5.2)或s olution(ver 2.1)軟件求解,基線解算采用消電離層的雙差浮點解或加點離層改正的雙差整數解(固定解),其主要技術參數如下: 衛星截止高度角≥150 電離層模型為:standard模型 對流層模型為hopfiled或computed模型。星歷為廣播星歷或精密星歷 采用l1頻率或l1l2兩個頻率 2.網平差 gps網的平差計算應用solution2.6軟件在wgs—84空間直角坐標系下 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以檢查本次gps網的內符合精度。同時為將wgs—84坐標系 下的gps基線觀測值投影到高斯平面上,并轉換到 1980西安坐標系或1954北京坐標系中(或地方獨立坐標系),采用gpsadj(ver 2.0)軟件包或solution(ver 2.1)軟件包進行二維約束平差。提交成果資料 野外gps觀測手薄; 野外gps觀測數據原始磁盤文件; 基線成果磁盤文件; 野外gps觀測數據rinex格式磁盤文件; 外業檢核文件,包括同步環,重復基線和異步環閉合差磁盤文件; 測區控制網gps測量觀測方案略圖; 外業觀測技術總結和成果檢驗報告;
有關技術設計作品設計方案如何寫三
一、指導思想: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21世紀,以計算機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信息技術的掌握與應用程度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之一。學會信息的收集、存儲、分析、處理、發布和應用是新世紀對第個公民的基本要求。原教育部長陳至立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指出:“過去的十年中,互聯網的多媒體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及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發達國家已經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培養學生一系列的能力上,特別要求學生具備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鑒別信息的真偽、創造性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學生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作為與讀、寫、算一樣重要的新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基礎。”
二、教學目標
四年級:
1、認識計算機的硬件組成,正確的開關機,了解計算機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簡單使用計算機,了解鍵盤、鼠標的使用,能輸入簡單的文字。
五年級:
1、掌握文字錄入的基本方法,養成正確的姿勢,科學的指法,培養盲打的習慣。
2、認識操作系統,了解應用軟件,了解windows中文件、文件夾的基本操作,學習使用附件中的畫圖程序。
六年級:
1、認識軟盤、光盤等存儲介質,掌握使用windows附件中的錄音機、計算器等應用程序。
2、學習使用word文字處理軟件,進行文字處理。
學情:五、六年級學生已經上過一個學年的信息技術課,具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都非常喜歡計算機,他們的強烈探索熱情會使沒有組織的課堂完全亂套。上個學期我采取的是課前在教室里上理論課的,交代清楚學習要點后再來機房實踐,效果還不錯,這個學期要堅持這種教學方法。同時加強五、六年級學生的教學管理,根據他們好動,不喜歡受約束的特點,多安排實踐性的學習內容。比如課堂學習以游戲、活動為主,盡量將理論學習的時間壓縮在20分鐘以內。五、六年級學生要給他們規范的學習方式,用建構主義原理幫助他們建立關于計算機的系統知識,提倡他們運用信息技術于其他學科學習中,均衡地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四年級學情:四年級學生剛接觸信息技術,充滿好奇和渴望。我打算先讓他們去感受一下什么是計算機,培養學習興趣,再進行理論和實踐的學習。
三、教材分析:
本課程采用河南大學出版社編寫的教材。教材設計了“學習目標”、“想想看”、“知識窗”、“試試看”、 “做做看”和“思考與練習”等一系列欄目。教材以淺顯易學的實例帶動基本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軟件的操作。各課大都從完成某一任務著手,提出問題或目標,通過示范操作或閱讀課本完成任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以信息處理為主線,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以及獲取、分析、處理、傳遞、運用信息的技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的突破點與創新點
1、以課改理念設計、教學,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
2、發揮信息技術的工具職能,整合學科教學。
3、發揮“小能手”的幫學作用,提高課教學效率。
4、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團隊精神,增強合作意識。
5、每課以主題鮮明的任務驅動,在實踐操作和探索的過程中學習操作技能。
6、組織“小擂臺”、“操作小能手”、“我真行”等多形式、多層次的比賽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適應時代新潮的競爭意識。
7、加強學法指導,積極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
8、注重對弱勢對象的幫扶補救。
五、教學的方法措施
1、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教學時通過演示計算機應用軟件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知識。
3、傳授知識時突出一個“新”字、落實一個“趣”字、突出一個“活”字、落實一個“學”字(為學生服務);教學過程突出一個“難”字(找準知能點、難點及關鍵)、落實一個“行”字(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認知能力訓練);鞏固知能突出一個“實”字(雙基訓練應落到實處)、落實一個“促”字(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創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