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中華成語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最具有表現力和文化內涵的部分之一,通過成語可以了解到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作為一位學生,在學習成語的過程中,我找到了很多從不同角度理解中華成語的方法,從而深入了解了中國文化的獨特之處, 并在讀書中增長了很多見識。
第二段:成語故事帶給我啟示
閱讀成語故事是我學習中華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我發現在成語故事中,每一個詞語都有深刻的含義和深層次的文化內涵,例如“鳥語花香”,這個成語通過描寫大自然奇妙的景象,表現了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關系,讓我明白了人類與自然相處的智慧。每一個成語故事都教導我如何做人處事、怎樣以正直、勤奮和勇氣去面對生活的挑戰。
第三段:成語故事讓我了解歷史文化
通過學習成語故事,我了解到了很多歷史文化背景和傳統習俗,例如“飛蛾投火”,這個成語故事中,描寫了蛾子為了追逐光芒而投入火中的故事,寓意人類面對稻草人的誘惑,不要被表面的光鮮所迷惑,而走向深淵。通過這個成語,我不僅了解了中國傳統民間故事,還明白了在中國文化中,火和光的象征意義在歷史和文化中是重要的。
第四段:成語故事給我帶來反思
成語故事的學習,對我的思維方式有了很大的促進,不光讓我了解到更多的文化和歷史,也讓我對自己的生活和做事的設想發生了變化。例如“井底之蛙”,這個成語故事告訴了我人們思想狹窄、缺乏開闊視野會讓自己誤入歧途。而另一方面,成語故事也告訴我,不要將自己局限于狹隘的領域,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才干,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
第五段:結論
通過成語故事的學習,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和神秘。成語對于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傳承起了重要的作用,帶給了人們無盡無窮的啟迪。而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結合成語故事,讓我們挖掘更多文化,踐行成語傳遞的精神。因為無論學習成語故事帶給我們什么,都是對我們思想和人文價值觀的一份貢獻, 讓我們在讀書中受益匪淺。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 。是說的一些因故事而造成的成語。有金石為開、狼狽不堪、身先士卒,都是有名將軍、軍師。我就講金石為開這個故事。
李廣有一次帶百十名騎兵碰到匈奴,李廣故意原地休息,讓匈奴以為前面有埋伏,一直不敢攻擊。這里可表現出他精神韜略,善于用兵,而且作戰英勇。
李廣又有一次,他被免了職務,晚上行走被巡邏的軍官抓祝李廣說自己過去是將軍。軍官不買賬,諷刺說:“你就是現任將軍也不行,犯夜就拘押,更別說什么前任將軍。”李光就被關了一夜。等他復職了。就想方設法的把那個巡邏軍官殺了。這表明了李廣度量狹窄,就等于你是班里的班長,你用班長的名義來害別人。
還有一次,李廣去打獵,跑了一整天都沒找到一個獵物,他突然看見了一只老虎,他精神大振,取出弓箭,搭上羽箭,平足力氣將弓拉得如同一輪滿月,一箭射向老虎。他發現老虎沒有掙扎,走去一看,原來是石頭,穿碎了石頭。這表明做什么要一絲不茍、全神貫注,考試就考滿分!
我想,許多人都看過《成語故事》吧!《成語故事》里有著豐富的知識和道理等著我們去學習,比如說《拔苗助長》,它告訴我們不能不顧事物發展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比如《百步穿楊》,它告訴我們不能驕傲自大。還比如說《井底之蛙》,它告訴我們不能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盲目自大。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囊螢夜讀》,這個故事中的車胤因為刻苦讀書,努力學習,后來成為了有名的大問學家。回想起現在的我們,真是慚愧不已!我們有良好的環境,卻要在大人的監督下才看書、讀書,盡管這樣,我們讀書時還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女生,愛打扮,心思全在穿的、吃的'上面。男生,愛打架,整天玩,大人怎么教也教不會。富裕點的孩子那個不要,這個不要,嬌氣得不得了,你說和車胤比我們相差多少?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向車胤學習,做個勤奮好學的人。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中華成語,在我國的文化傳統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它們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在我國的語言和文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閱讀成語故事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中華文化,同時也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提高我們的修養和思維能力。本篇文章將分享我對于中華成語故事讀書體驗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經典成語故事的吸引力
成語故事已經在我國的歷史和文化中上千年,它們以精華的形式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和文化精髓。許多成語故事中都蘊含著豐富的寓意和智慧,如《畫龍點睛》、《殺雞焉用牛刀》等。這些故事經過漫長時間的歲月沉淀,成為了廣為流傳的文化遺產,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閱讀成語故事是了解和體驗中國文化的一種最好方式。
第二段:成語故事的敘事藝術
成語故事有著獨特而精彩的敘事方式,它們往往將一些復雜的故事情節進行簡化,凝練成一句富含哲理和氣韻的成語。這些成語通過故事和形象的描述,深化了人們對于詞語的理解和認識,加深了詞匯的印象和記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語言審美感受。一些經典的成語故事,正是因為其簡單而深刻的故事情節,成為了人們喜歡閱讀和傳播的文化珍品。
第三段:成語故事的思維啟示
成語故事不僅僅只是故事,它們更是一種內含著豐富哲理和價值觀念的文化符號。每一個成語故事中背后都有著對人生經驗的深刻探討和啟示,它們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故事情節,借助形象的描述刻畫出我們生活中的人物,生動的再現出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在閱讀成語故事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從中獲得一種思維啟示,這種啟示往往會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更加深刻和真實。
第四段:成語故事的語言藝術
成語故事是漢語中最具表現力的語言形式之一,它們以獨特的中文語言表達方式,呈現出了漢語語言的極致之美。通過閱讀成語故事,不僅能夠學到更多的詞匯和語法知識,還能夠從中感受到漢語中豐富多彩的語言表現力,尤其是一些非常具有華夏文化特色的成語,如金玉良言、同心同德、福壽綿長等。這些成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深刻、高遠的情感,它們的語言藝術不僅具有文化價值,也是語言學習的珍貴資源。
第五段:成語故事的生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傳統文化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沖擊。但是,中華成語作為文化的瑰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一直在不斷地發揚光大和傳承下去。成語故事通過豐富多彩的形態,成為了我們文化、教育和生活中的一種重要載體。閱讀成語故事不僅僅是一種文化體驗,更是一份傳承和傳播傳統文化的責任和義務。
總之,中華成語用精練的語言和高度概括的表達方式,展示出了中華文化的燦爛和壯觀,閱讀成語故事不僅能夠增強我們對于中華文化的認知和理解,還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語言表達和文學素養。希望我們能夠不斷地親近成語故事,走進中華文化的百態,傳承和創新優秀文化,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體會篇四
這個學期我閱讀了一本書《成語故事》,當我拿起這本的時候,會不假思索的回答說:“成語就是由四個字組成的詞語?!钡拇_,我們說知道的很多成語都是由是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可是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才了解到成語不僅僅是四字的,還有三字的,五字的——還知道了成語是怎樣來的,并且知道了很多成語故事。
成語的來源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有些成語來自語歷史故事,即把歷史上的某一歷史時間概括為成語,如“一衣帶水”、“完璧歸趙”;有些成語是根據古人的故事概括而成的,如“臥薪嘗膽”、“孟母三遷”;有些成語是來自古代寓言故事,如“邯鄲學步”、“對牛彈琴”;有些成語成語來自古代歷史著作,如,“圖窮匕見”、“負荊請罪” 。總之成語的來源遠遠不止這些,就是以上幾種方式,也是互有交叉,彼此很難完全分開。
從這些成語故事中也了解了很多成語的特點。
(二)言簡意賅,凝練自然。成語能夠把人們說要表達的豐富的意思,用十分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大義滅親”——比喻為了國家利益,對罪犯的親人不徇私情,使其得到應有的懲罰。
(三)形象生動,表現力強。
(四)意蘊含蓄,富于哲理。大多數成語在結構三都具有二重性,即故事層和意義層。
(五)易學易記,便于誦讀。
當我讀完這本之后,讓我了解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讓我知道了文化知識的重要性。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體會篇五
“懸梁”出自《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西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于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鉆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梁上,一頭系在頭發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刺股”出自《戰國策·卷三秦一》,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丶液?,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于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后人將這兩個故事合成“懸梁刺股”或“刺股懸梁”一句成語,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
二、鑿壁偷光
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原文如下: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由于家里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锖庑耐催@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么書呢。”匡衡聽后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锖饣氐郊抑?,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里白干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后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三、映雪囊螢
“映雪”出自《孫氏世錄》:“晉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游不雜。”
孫康由于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上А?/p>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于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
“囊螢”典出《晉書·卷八十三·車胤傳》:“車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吳會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見胤於童幼之中,謂胤父曰:‘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饭诓痪耄W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焙蠊僦劣反蠓颉?/p>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于他勤學苦練,后來終于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體會篇六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丶液螅胰藢λ埠芾涞?,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成語二:鑿壁借光
史書記載,匡衡自小家境貧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換點糧食度日;晚上,他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他看到鄰居家燈火明亮,就在墻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這點兒亮光如饑似渴、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后來,為了能讀到更多的書,他甚至愿意給一位家中藏書豐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計報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讀到更多的書。
成語:隨月讀書
南齊有一讀書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時間讀書,但家貧買不起燈,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讀書。他每當讀到月光西斜時,就搬一張梯子擱在墻腳下,站在梯上讀,月光逐漸下墜,他也一級一級升高,一直爬到屋頂。有時讀累了,一不小心從梯上掉下來,他連忙爬起來,連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繼續讀下去。
成語三:牛角掛書
隋朝時的李密非常專心向學,分秒不愿浪費,有一次他要去綏山,怕途中耽擱太多時間,出發之前他用蒲草編織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閱讀的書掛在牛角上,一邊騎牛一邊讀書,十分專注。連當時大臣楊素經過,絲毫不覺。勤學專注之功令人敬佩。
成語四:韋編三絕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后,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p>
成語五:手不釋卷
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
一次,他點兵3萬,用船80余只襲擊荊州。水手一律身著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艙里。黑夜,船到當陽江邊,烽火臺的.漢兵厲聲盤問。吳軍詐稱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風,漢兵信以為真。約至二更,船上吳軍突然襲擊,占據了烽火臺。隨后,呂蒙帶兵長驅直入,輕取荊州。
呂蒙作戰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孫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睆拇?,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
成語六: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于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于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于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杰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后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于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杰作《兩都賦》相比。由于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杰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成語七: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于他勤學苦練,后來終于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于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上А?/p>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于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后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成語八:聞雞起舞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典故 】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伤r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體會篇七
懸梁的故事發生在楚國一位名叫孫敬的賢士,到洛陽求學,為了勤於學習,怕受睡眠困擾,因而把頭發綁住懸於梁上,如果讀書疲累,眼睛一合上,頭低下 來,那懸在梁上的頭發一拉,必定痛得醒過來,而后他苦讀有成。
刺股的故事發生在戰國蘇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兒學合縱連橫之術,學成后 到秦國游說,不被采用。旅費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很羞愧難過, 於是發憤苦讀。讀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錐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趕跑,又繼續苦 讀。后來,再出發游說諸侯時,無不成功,身掛六國相印,好不威風。
鑿壁偷光
古時有一個讀書人名叫匡衡,家貧,買不起蠟燭,而隔壁人家卻經常燈火輝 煌,他便偷偷鑿穿墻壁,借隔壁透過來的光而讀書。
囊螢讀書
車胤,晉代南平人,年輕時就愛讀書,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苦,沒錢買油 點燈。日子久了,車胤覺得長久下去,將不知浪費多少寶貴時光,一定要想辦法 解決才行。一晚,他見一群螢火蟲,一閃一閃的飛來飛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 幾只螢火蟲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們所發出的光來讀書嗎?此后,他就每晚靠 著螢火蟲的光來讀書,有時甚至看到天明。
映雪讀書
古時有一讀書人名叫孫康,也因家貧,冬夜經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來讀書。
隨月讀書
南齊有一讀書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時間讀書,但家貧買不 起燈,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讀書。他每當讀到月光西斜時,就搬一張梯子擱在 墻腳下,站在梯上讀,月光逐漸下墜,他也一級一級升高,一直爬到屋頂。有時 ,讀累了,一不小心從梯上掉下來,他連忙爬起來,連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 爬到梯上,繼續讀下去。
牛角掛書
隋朝時的李密非常專心向學,分秒不愿浪費,有次他要去綏山,怕途中耽擱 太多時間,出發之前他用蒲草編織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閱讀的書掛在牛角上, 一邊騎牛一邊讀書,十分專注。連當時大臣楊素經過,絲毫不覺。勤學專注之功 令人敬佩。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體會篇八
姥姥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字叫《成語故事》,我讀后,感覺非常好。
《成語故事》里面是有很多個小故事組合成的。老師曾經告訴過我,成語故事都是小故事,大道理的。昨天我讀了拔苗助長的故事,是說一個人總是覺得他地里的禾苗長得非常地慢,于是就拔出這些禾苗想讓禾苗長得快一些,可是因為禾苗離開了土壤沒有水分,全部干枯死掉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律的,不能違背自然界的規律。比如說拔苗助長的故事,禾苗需要時間、水分和養分、陽光等等才能慢慢地長大,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生長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就是規律。而那個人違背了這種規律就一定會失敗的。
我們做事情不能像故事中的人那樣,要符合自然界自身的規律,不能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