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描寫數學高考備考研討會心得體會總結一
一。夯實解題基本功高考數學題很多源于課本,因此要依據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強化基礎知識的落實和鞏固。注重對課本例題、習題的演變訓練,將課本內容延伸、提高。數學高考歷來重視運算能力,運算要熟練、準確,運算要簡捷、迅速,運算要與推理相結合,要合理,并且在復習中要有意識地養成書寫規范,表達準確的良好習慣。
二。不依靠題海取勝,注重題目的質量和處理水平由于復習的時間緊任務重,要避免題海戰術,教學要精心備課,選擇典型例題,使學生少走彎路。對立意新穎、結構精巧的新題予以足夠的重視,要保證有相當數量的這類題目,但也不一味排斥一些典型的所謂“新題”、“熱題”。傳統的好題,應足夠重視,陳題新解、熟題重溫可使學生獲得新的感受和樂趣。要特別重視講評試卷的方法和技巧。
三。分層輔導,強化訓練1.對于優生(90分以上),我們組建了培優班,由6個文科班中的數學前40-50名同學組成,培優的目的主要是能使這些優秀的學生在高考中數學成績穩定在115分左右,部分學生能超過125分。培優是對重點知識內容深化,是使他們既能熟練掌握,又能靈活應用,并在解題過程中,不斷強化、固化。同時還要培養他們的應試技巧。
2.對于中等生(65-90分,比例較大),我們組建了兩個提高班。主要針對中上等學生和只有數學單科較弱的中等學生群體,幫助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興趣并改變數學拖后腿的現象。中等生的提高意味著上線率的提高,對此我們十分的重視。提高班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能力培養,以強化解題方法、解題思路為主,講解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中的基礎題得分技巧。對重點、難點、疑點、誤點、弱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
3.對于學數學有困難的學生(主要集中在2,5,6班,數學成績在30分以下),我們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以課本為主,強化數學知識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則,加以理解,要求記憶、默寫,并會簡單應用。6個文科班中,有的班級(3、4班),每天晚修或下午自習課,抽出半小時的時間專門學數學,數學課代表或數學老師組織學生默寫數學公式、法則,或布置有針對性的習題;有的班級在課室專門搞了“數學角”,每天提供數學公式,概念及解題技巧,強迫學生學數學。幾個周下來,很有收獲。
除此之外,我們每周有周測,出兩套難度不同的試卷(a、b卷),對于數學成績差一些的學生,我們給他們提供的是一套以基礎知識為主的測試卷(a卷),80分為滿分,48分合格,效果非常好,這部分學生學數學的信心也大大提高了。按照教育局最新方案,我們告訴數學差的學生,高考數學成績只要達40—50分,那么總成績一定可以達專b線的(若是高職,必是專a),用以提高每個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
四。總體復習安排:
1。7月14日-2月上旬,完成第一輪復習,按章節系統復習,以夯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絡,熟悉高考考點為目標。我們以《全品高考數學復習方案》為主要復習資料,其最大特點就是“聽課手冊+活頁的作業手冊”,非常適合學生練習和測驗。另外,我們普通班老師還用由廣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編,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0xx高考備考指南 數學(文科)系統復習用書”,針對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基礎訓練。學生普遍感覺這本書的題目比較溫和,基礎性強,而不是面目可憎,無從下手。
2.每周一考:每周三下午第八節課是我們文科數學周考時間,以主干知識為重點,注重選、填題的訓練,特別是速度和解題技巧。因此,每次測試題目選“題型小、方法巧、運用活、覆蓋寬”的題目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
3.2月中下旬-3月中旬(廣一模之前),把復習過的知識重新“回爐”進行全面、滾動復習,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注重對小題型(選擇題、填空題)的強化。在這一階段,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應試技巧,提高學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數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換元”等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針對選擇、填空的特色,學習一些解題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試中的對時間的掌控力。
4.4月上旬-高考,最后綜合訓練,穿插專題、專項復習,查漏補缺、糾錯,高考全真模擬,提高學生適應高考的能力。綜合模擬在前兩輪復習的基礎上,為了增強數學備考的針對性和應試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擬試題是必須的,也是十分有效的。
該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1、強化知識的綜合性和交匯性,鞏固方法的選擇性和靈活性。
2、檢查復習的知識疏漏點和解題易錯點,探索解題的規律。
3、檢驗知識網絡的生成過程。發放一份我們備課組自己編寫的“高考數學知識點考前再回顧”。
4、領會數學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題和新穎的模擬試題時的工具性。
這一輪復習以仿真卷為主,一定要注意試卷的仿真性,把握好試卷的難度和梯度,掌握考試時間,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不斷總結考試經驗與考試技能,真正高考時不慌神,沉著冷靜,創造性地考出高水平。
描寫數學高考備考研討會心得體會總結二
一、指導思想
高三第一、二輪復習一般以知識、技能、方法的逐點掃描和梳理為主,通過第一、二輪復習,學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的性質、定理及其一般應用,但知識較為零散,綜合應用存在較大的問題。第三輪復習的首要任務是把整個高中基礎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強化數學的學科特點,同時第三輪復習承上啟下,是促進知識靈活運用的關鍵時期,是發展學生思維水平、提高綜合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因而對講、練、檢測要求較高。
強化高中數學主干知識的復習,形成良好知識網絡。整理知識體系,總結解題規律,模擬高考情境,提高應試技巧,掌握通性通法。
第三輪復習承上啟下,是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促進靈活運用的關鍵時期,是促進學生素質、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因而對講練、檢測等要求較高,故有“三輪看水平”之說.
“三輪看水平”概括了第二輪復習的思路,目標和要求.具體地說,一是要看教師對《考試大綱》的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確“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教師講解、學生練習是否體現階段性、層次性和漸進性,做到減少重復,重點突出,讓大部分學生學有新意,學有收獲,學有發展.三是看知識講解、練習檢測等內容科學性、針對性是否強,使模糊的清晰起來,缺漏的填補起來,雜亂的條理起來,孤立的聯系起來,讓學生形成系統化、條理化的知識框架.四是看練習檢測與高考是否對路,不拔高,不降低,難度適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礎的靈活運用和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
二、時間安排:
1.第一階段為重點主干知識的鞏固加強與數學思想方法專項訓練階段,時間為3月10——4月30日。
2.第二階段是進行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和技能專項訓練,時間為5月1日——5月25日。
3.最后階段學生自我檢查階段,時間為5月25日——6月6日。
三、怎樣上好第三輪復習課的幾點建議:
(一).明確“主體”,突出重點。
第三輪復習,教師必須明確重點,對高考“考什么”,“怎樣考”,應了若指掌.只有這樣,才能講深講透,講練到位.因此,每位教師要研究2009-2010湖南對口高考試題.
第三輪復習的形式和內容
1.形式及內容:分專題的形式,具體而言有以下八個專題。
(1)集合、函數與導數。此專題函數和導數、應用導數知識解決函數問題是重點,特別要注重交匯問題的訓練。
(2)三角函數、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此專題中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恒等變換是重點。
(3)數列。此專題中數列是重點,同時也要注意數列與其他知識交匯問題的訓練。
(4)立體幾何。此專題注重點線面的關系,用空間向量解決點線面的問題是重點。
(5)解析幾何。此專題中解析幾何是重點,以基本性質、基本運算為目標。突出直線和圓錐曲線的交點、弦長、軌跡等。
(6)不等式、推理與證明。此專題中不等式是重點,注重不等式與其他知識的整合。
(7)排列與組合,二項式定理,概率與統計、復數。此專題中概率統計是重點,以摸球問題為背景理解概率問題。
(9)高考數學思想方法專題。此專題中函數與方程、數形結合、化歸與轉化、分類討論思想方法是重點。
(二)、做到四個轉變。
1.變介紹方法為選擇方法,突出解法的發現和運用.
2.變全面覆蓋為重點講練,突出高考“熱點”問題.
3.變以量為主為以質取勝,突出講練落實.
4.變以“補弱”為主為“揚長補弱”并舉,突出因材施教
5.做好六個“重在”。重在解題思想的分析,即在復習中要及時將四種常見的數學思想滲透到解題中去;重在知識要點的梳理,即第三輪復習不像第一、二輪復習,沒有必要將每一個知識點都講到,但是要將重要的知識點用較多的時間重點講評,及時梳理;重在解題方法的總結,即在講評試題中關聯的解題方法要給學生歸類、總結,以達觸類旁通的效果;重在出國留學網學科特點的提煉,數學以概念性強,充滿思辨性,量化突出,解法多樣,應用廣泛為特點,在復習中要展現提煉這些特點;重在規范解法的示范,有些學生在平時的解題那怕是考試中很少注意書寫規范,而高考是分步給分,書寫不規范,邏輯不連貫會讓學生把本應該得的分丟了,因此教師在復習中有必要作一些示范性的解答。
(三)、克服六種偏向。
1.克服難題過多,起點過高.復習集中幾個難點,講練耗時過多,不但基礎沒夯實,而且能力也上不去.
2.克服速度過快.內容多,時間短,未做先講或講而不做,一知半解,題目雖熟悉,卻仍不會做.
3.克服只練不講.教師不選范例,不指導,忙于選題復印.
4.克服照抄照搬.對外來資料、試題,不加選擇,整套搬用,題目重復,針對性不強.
5.克服集體力量不夠.備課組不調查學情,不研究學生,對某些影響教與學的現象抓不住或抓不準,教師“頭頭是道,夸夸其談”,學生“心煩意亂”.不研究高考,復習方向出現了偏差.
6.克服高原現象.第三輪復習“大考”、“小考”不斷,次數過多,難度偏大,成績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礙;或量大題不難,學生忙于應付,被動做題,興趣下降,思維呆滯.
7.試卷講評隨意,對答案式的講評。對答案式的講評是影響講評課效益的大敵。評講的較好做法應該為,講評前認真閱卷,講評時將歸類、糾錯、變式、辯論等方式相結合,抓錯誤點、失分點、模糊點,剖析根源,徹底矯正。
四、在第三輪復習過程中,我們安排如下:
1.繼續抓好集體備課。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必須抓落實,發揮集體智慧的力量研究數學高考的動向,學習與研究《考試大綱》,注意哪些內容降低要求,哪些內容成為新的高考熱點,每周一次研究課。
2.安排好復習內容。
3.精選試題,命題審核。
4.測試評講,滾動訓練。
5.精講精練:以中等題為主。
【數學高考復習計劃二】 一、時間安排: 1、第一階段為重點知識的強化與鞏固階段,時間為3月1日-3月27日。 2、第二階段是對于綜合題型的解題方法與解題能力的訓練,時間為3月28日-4月16日。 二、內容側重點安排: 根據高考對知識點的考察我們可以歸類為七大模塊,并且針對每一個模塊,新東方一對一胡凱麗老師為同學們一一詳解: 專題一:函數與不等式,以函數為主線,不等式和函數綜合題型是考點 函數的性質:著重掌握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對稱性。這些性質通常會綜合起來一起考察,并且有時會考察具體函數的這些性質,有時會考察抽象函數的這些性質。 一元二次函數:一元二次函數是貫穿出國留學網中學階段的一大函數,初中階段主要對它的一些基礎性質進行了了解,高中階段更多的是將它與導數進行銜接,根據拋物線的開口方向,與x軸的交點位置,進而討論與定義域在x軸上的擺放順序,這樣可以判斷導數的正負,最終達到求出單調區間的目的,求出極值及最值。 不等式:這一類問題常常出現在恒成立,或存在性問題中,其實質是求函數的最值。當然關于不等式的解法,均值不等式,這些不等式的基礎知識點需掌握,還有一類較難的綜合性問題為不等式與數列的結合問題,掌握幾種不等式的放縮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專題二:數列。以等差等比數列為載體,考察等差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求和公式,通項公式和求和公式的關系,求通項公式的幾種常用方法,求前n項和的幾種常用方法,這些知識點需要掌握。 專題三:三角函數,平面向量,解三角形。三角函數是每年必考的知識點,難度較小,選擇,填空,解答題中都有涉及,有時候考察三角函數的公式之間的互相轉化,進而求單調區間或值域;有時候考察三角函數與解三角形,向量的綜合性問題,當然正弦,余弦定理是很好的工具。向量可以很好得實現數與形的轉化,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銜接點,它還可以和數學的一大難點解析幾何整合。 專題四:立體幾何。立體幾何中,三視圖是每年必考點,主要出現在選擇,填空題中。大題中的立體幾何主要考察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通過向量這一手段求空間距離,線面角,二面角等。 另外,需要掌握棱錐,棱柱的性質,在棱錐中,著重掌握三棱錐,四棱錐,棱柱中,應該掌握三棱柱,長方體。空間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應以證明垂直為重點,當然常考察的方法為間接證明。 專題五:解析幾何。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系,動點軌跡的探討,求定值,定點,最值這些為近年來考的熱點問題。解析幾何是考生所公認的難點,它的難點不是對題目無思路,不是不知道如何化解所給出國留學網已知條件,難點在于如何巧妙地破解已知條件,如何巧妙地將復雜的運算量進行化簡。當然這里邊包含了一些常用方法,常用技巧,需要學生去記憶,體會。 專題六:概率統計,算法,復數。算發與復數一般會出現在選擇題中,難度較小,概率與統計問題著重考察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與實際生活關系密切,學生需學會能有效得提取信息,翻譯信息。做到這一點時,題目也就不攻自破了。 專題七:極坐標與參數方程,幾何證明。這部分所考察的題目比較簡單,主要出現在選擇,填空題中,學生需要熟記公式。 以上就是北京新東方中小學一對一胡凱麗老師為同學們列舉的二輪復習中應該注意的常考知識點。 三、考試技能的培養: 二輪復習中需要訓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解題速度。高考不僅是對數學知識的考察,而且還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綜合能力中解題速度能力尤為重要,學生應進行嚴格限時訓練,在規定的時間內做規定的題量,有意識地訓練,在保證題目正確率的前提下,提升做題速度,從而在高考中取勝。 :數學教師工作計劃 | 數學教學計劃 高考數學復習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進行有效的復習,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下面談談我們的做法。 一。夯實解題基本功高考數學題很多源于課本,因此要依據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強化基礎知識的落實和鞏固。注重對課本例題、習題的演變訓練,將課本內容延伸、提高。數學高考歷來重視運算能力,運算要熟練、準確,運算要簡捷、迅速,運算要與推理相結合,要合理,并且在復習中要有意識地養成書寫規范,表達準確的良好習慣。 二。不依靠題海取勝,注重題目的質量和處理水平由于復習的時間緊任務重,要避免題海戰術,教學要精心備課,選擇典型例題,使學生少走彎路。對立意新穎、結構精巧的新題予以足夠的重視,要保證有相當數量的這類題目,但也不一味排斥一些典型的所謂“新題”、“熱題”。傳統的好題,應足夠重視,陳題新解、熟題重溫可使學生獲得新的感受和樂趣。要特別重視講評試卷的方法和技巧。 三。分層輔導,強化訓練1.對于優生(90分以上),我們組建了培優班,由6個文科班中的數學前40-50名同學組成,培優的目的主要是能使這些優秀的學生在高考中數學成績穩定在115分左右,部分學生能超過125分。培優是對重點知識內容深化,是使他們既能熟練掌握,又能靈活應用,并在解題過程中,不斷強化、固化。同時還要培養他們的應試技巧。 2.對于中等生(65-90分,比例較大),我們組建了兩個提高班。主要針對中上等學生和只有數學單科較弱的中等學生群體,幫助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興趣并改變數學拖后腿的現象。中等生的提高意味著上線率的提高,對此我們十分的重視。提高班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能力培養,以強化解題方法、解題思路為主,講解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中的基礎題得分技巧。對重點、難點、疑點、誤點、弱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 3.對于學數學有困難的學生(主要集中在2,5,6班,數學成績在30分以下),我們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以課本為主,強化數學知識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則,加以理解,要求記憶、默寫,并會簡單應用。6個文科班中,有的班級(3、4班),每天晚修或下午自習課,抽出半小時的時間專門學數學,數學課代表或數學老師組織學生默寫數學公式、法則,或布置有針對性的習題;有的班級在課室專門搞了“數學角”,每天提供數學公式,概念及解題技巧,強迫學生學數學。幾個周下來,很有收獲。 除此之外,我們每周有周測,出兩套難度不同的試卷(a、b卷),對于數學成績差一些的學生,我們給他們提供的是一套以基礎知識為主的測試卷(a卷),80分為滿分,48分合格,效果非常好,這部分學生學數學的信心也大大提高了。按照教育局最新方案,我們告訴數學差的學生,高考數學成績只要達40—50分,那么總成績一定可以達專b線的(若是高職,必是專a),用以提高每個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 四。總體復習安排: 1。7月14日-2月上旬,完成第一輪復習,按章節系統復習,以夯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絡,熟悉高考考點為目標。我們以《全品高考數學復習方案》為主要復習資料,其最大特點就是“聽課手冊+活頁的作業手冊”,非常適合學生練習和測驗。另外,我們普通班老師還用由廣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編,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0xx高考備考指南 數學(文科)系統復習用書”,針對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基礎訓練。學生普遍感覺這本書的題目比較溫和,基礎性強,而不是面目可憎,無從下手。 2.每周一考:每周三下午第八節課是我們文科數學周考時間,以主干知識為重點,注重選、填題的訓練,特別是速度和解題技巧。因此,每次測試題目選“題型小、方法巧、運用活、覆蓋寬”的題目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 3.2月中下旬-3月中旬(廣一模之前),把復習過的知識重新“回爐”進行全面、滾動復習,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注重對小題型(選擇題、填空題)的強化。在這一階段,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應試技巧,提高學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數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換元”等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針對選擇、填空的特色,學習一些解題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試中的對時間的掌控力。 4.4月上旬-高考,最后綜合訓練,穿插專題、專項復習,查漏補缺、糾錯,高考全真模擬,提高學生適應高考的能力。綜合模擬在前兩輪復習的基礎上,為了增強數學備考的針對性和應試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擬試題是必須的,也是十分有效的。 該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1、強化知識的綜合性和交匯性,鞏固方法的選擇性和靈活性。 2、檢查復習的知識疏漏點和解題易錯點,探索解題的規律。 3、檢驗知識網絡的生成過程。發放一份我們備課組自己編寫的“高考數學知識點考前再回顧”。 4、領會數學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題和新穎的模擬試題時的工具性。 這一輪復習以仿真卷為主,一定要注意試卷的仿真性,把握好試卷的難度和梯度,掌握考試時間,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不斷總結考試經驗與考試技能,真正高考時不慌神,沉著冷靜,創造性地考出高水平。 高考數學復習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進行有效的復習,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下面談談我們的做法。 一。夯實解題基本功高考數學題很多源于課本,因此要依據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強化基礎知識的落實和鞏固。注重對課本例題、習題的演變訓練,將課本內容延伸、提高。數學高考歷來重視運算能力,運算要熟練、準確,運算要簡捷、迅速,運算要與推理相結合,要合理,并且在復習中要有意識地養成書寫規范,表達準確的良好習慣。 二。不依靠題海取勝,注重題目的質量和處理水平由于復習的時間緊任務重,要避免題海戰術,教學要精心備課,選擇典型例題,使學生少走彎路。對立意新穎、結構精巧的新題予以足夠的重視,要保證有相當數量的這類題目,但也不一味排斥一些典型的所謂“新題”、“熱題”。傳統的好題,應足夠重視,陳題新解、熟題重溫可使學生獲得新的感受和樂趣。要特別重視講評試卷的方法和技巧。 三。分層輔導,強化訓練1.對于優生(90分以上),我們組建了培優班,由6個文科班中的數學前40-50名同學組成,培優的目的主要是能使這些優秀的學生在高考中數學成績穩定在115分左右,部分學生能超過125分。培優是對重點知識內容深化,是使他們既能熟練掌握,又能靈活應用,并在解題過程中,不斷強化、固化。同時還要培養他們的應試技巧。 2.對于中等生(65-90分,比例較大),我們組建了兩個提高班。主要針對中上等學生和只有數學單科較弱的中等學生群體,幫助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興趣并改變數學拖后腿的現象。中等生的提高意味著上線率的提高,對此我們十分的重視。提高班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能力培養,以強化解題方法、解題思路為主,講解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中的基礎題得分技巧。對重點、難點、疑點、誤點、弱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 3.對于學數學有困難的學生(主要集中在2,5,6班,數學成績在30分以下),我們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以課本為主,強化數學知識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則,加以理解,要求記憶、默寫,并會簡單應用。6個文科班中,有的班級(3、4班),每天晚修或下午自習課,抽出半小時的時間專門學數學,數學課代表或數學老師組織學生默寫數學公式、法則,或布置有針對性的習題;有的班級在課室專門搞了“數學角”,每天提供數學公式,概念及解題技巧,強迫學生學數學。幾個周下來,很有收獲。 除此之外,我們每周有周測,出兩套難度不同的試卷(a、b卷),對于數學成績差一些的學生,我們給他們提供的是一套以基礎知識為主的測試卷(a卷),80分為滿分,48分合格,效果非常好,這部分學生學數學的信心也大大提高了。按照教育局最新方案,我們告訴數學差的學生,高考數學成績只要達40—50分,那么總成績一定可以達專b線的(若是高職,必是專a),用以提高每個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 四。總體復習安排: 1。7月14日-2月上旬,完成第一輪復習,按章節系統復習,以夯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絡,熟悉高考考點為目標。我們以《全品高考數學復習方案》為主要復習資料,其最大特點就是“聽課手冊+活頁的作業手冊”,非常適合學生練習和測驗。另外,我們普通班老師還用由廣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編,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0xx高考備考指南 數學(文科)系統復習用書”,針對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基礎訓練。學生普遍感覺這本書的題目比較溫和,基礎性強,而不是面目可憎,無從下手。 2.每周一考:每周三下午第八節課是我們文科數學周考時間,以主干知識為重點,注重選、填題的訓練,特別是速度和解題技巧。因此,每次測試題目選“題型小、方法巧、運用活、覆蓋寬”的題目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 3.2月中下旬-3月中旬(廣一模之前),把復習過的知識重新“回爐”進行全面、滾動復習,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注重對小題型(選擇題、填空題)的強化。在這一階段,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應試技巧,提高學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數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換元”等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針對選擇、填空的特色,學習一些解題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試中的對時間的掌控力。 4.4月上旬-高考,最后綜合訓練,穿插專題、專項復習,查漏補缺、糾錯,高考全真模擬,提高學生適應高考的能力。綜合模擬在前兩輪復習的基礎上,為了增強數學備考的針對性和應試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擬試題是必須的,也是十分有效的。 該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1、強化知識的綜合性和交匯性,鞏固方法的選擇性和靈活性。 2、檢查復習的知識疏漏點和解題易錯點,探索解題的規律。 3、檢驗知識網絡的生成過程。發放一份我們備課組自己編寫的“高考數學知識點考前再回顧”。 4、領會數學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題和新穎的模擬試題時的工具性。 這一輪復習以仿真卷為主,一定要注意試卷的仿真性,把握好試卷的難度和梯度,掌握考試時間,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不斷總結考試經驗與考試技能,真正高考時不慌神,沉著冷靜,創造性地考出高水平。描寫數學高考備考研討會心得體會總結三
描寫數學高考備考研討會心得體會總結四
描寫數學高考備考研討會心得體會總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