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向袁隆平爺爺致敬向袁隆平爺爺致敬篇一
“為什么呢?”表弟疑惑不解。“袁爺爺對我們的貢獻可謂是‘前無古人’,你現在之所以能夠吃上這香噴噴,甜糯糯的大米,每一粒都離不開他的貢獻。因為他,全世界的人民都吃飽了飯;因為他,才會有我們這衣食無憂的生活。你說,他是不是才可以被稱為英雄?”“嗯!對,只有像袁爺爺這樣的人才可以被稱為英雄!”表弟若有所思的說。
“那他現在這樣一位老人,啊不,英雄,他現在在哪里呢?”表弟奇怪地問。說到著,我已經熱淚盈眶。“他,他現在已經離開了,就在5月22日下午1點鐘,袁爺爺含著微笑,帶著疲憊的身軀躺在病床上,誰能想到,他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啊?這怎么可能?袁爺爺他怎么會……”“對,沒錯!他確確實實已經逝世!在5月22日那天下午,長沙舉城哀痛,人們含著眼淚,一步步的跟著靈車來到殯儀館。軍人們為他守靈,人民為他獻花。從外地專程趕來的人、當地群眾自發排隊送袁爺爺最后一程……”我的語氣漸漸變得嗚咽,變得泣不成聲。
致敬,英雄!
向袁隆平爺爺致敬向袁隆平爺爺致敬篇二
這幾天,我和爸爸媽媽看到了袁隆平爺爺離開的消息,心里感到很難過。
袁隆平爺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爺爺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經過12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的發明,它為解決我國溫飽問題乃至世界糧食短缺危機發揮了巨大作用。
袁爺爺曾說:“自己做過一個夢,夢中超級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帚那么長,粒粒有花生米那么大……為了實現這個“禾下乘涼夢”,袁隆平爺爺將他的一生都獻給了水稻,獻給了人民。他雖然離開了,但是我們會永遠記住他,永遠愛戴他!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作為一名小學生,更要勤儉節約。我原來比較挑食,常常剩飯,知道了袁爺爺的感人事跡,我非常慚愧。從現在起,我堅決不浪費糧食。在學習上,要以袁爺爺為榜樣,好好學習,不怕吃苦。
袁爺爺雖然離開我們了,但他的精神我們一定會傳承。我們要接過袁爺爺的接力棒,用真才實學為國家做貢獻。
向袁隆平爺爺致敬向袁隆平爺爺致敬篇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中的每一粒米都要吃干凈,這是人們的勞動所得。2021年5月22日下午1點左右突然傳出來了一個噩耗,袁隆平爺爺去世了。我對袁隆平爺爺并不是很了解,后來在網上看到,原來人們平一夜是我國的水稻之父,我國的雜交水稻都是袁隆平爺爺一點一點研究發明出來的。才得以讓我們吃上這么優良的大米飯。
今天下午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課。在老師的手機視頻上,我們看到了原平爺爺生前與中央電視臺的記者的對話。先來介紹一下袁隆平爺爺。生于193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十年,袁隆平已經親眼見證了許多人民被餓死的慘烈狀況。看著幾百萬人被活活餓死,袁隆平也立下了一個志向,讓水稻覆蓋全中國。
于是近60年來,袁隆平一一一直在實現它的這個志向,他每天都辛勤的到地下勞作看著每一種水稻的好處和壞處,把他們在雜交在一起變成了一個新的水稻品種,這樣的水稻可以結合兩種水稻的優點。
就這樣袁隆平爺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艱辛的勞動著,我們每人餐盤里的米飯都有袁隆平爺爺的身影。是這位老人家花了大半生時間為我們創造著優良的食物。我們應該向袁隆平致敬。
袁隆平爺爺還有一個夢就是禾下乘涼夢有一天晚上袁隆平爺爺夢到了比高粱還高的麥桿,和花生米一樣,豐滿的麥子,這樣的小麥足以讓全球剩下14億人口都能吃飽飯了。袁爺爺帶著他的團隊奔波了60余年讓這個夢不再成為夢,而是變成了現實。
在視頻的最后一點,記者問到袁隆平醫院,您為什么不把你發明出來的新的雜交水稻拿到外面去賣呢,這樣賣下來足有幾億美元那樣多,你也不愁吃穿了。但袁隆平爺爺卻說:“我不想當物質上的和首富,我要當精神上的`首富。”這種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袁爺爺用自己的一生來為我們創造了食物,現在我們應當倍加珍惜食物,知道這些大米飯背后的來之不易。還要學習袁隆平爺爺身上的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
向袁隆平爺爺致敬向袁隆平爺爺致敬篇四
大家知道我們吃的米飯是哪里來的嗎?是對國家來說非常重要的一位偉大的英雄——袁隆平爺爺研究出來的。
袁隆平爺爺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國之脊梁,他養活了半數的中國人。他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
袁隆平爺爺是位真正的耕耘者,他一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都遠離饑餓,他常說兩個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另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他還說:“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沒有農民種田,就不能生存。”他立志研究農業,讓老百姓們填飽肚子。
袁隆平爺爺總是拿著放大鏡彎著腰在稻田間找好的秧苗,一待就是一整天,一次次挫折與失敗,一次次改進,一次次學習,有時他怕種子被破壞,把種子綁在身上育苗,最終雜交水稻的成功,轟動了世界,養活了半數中國人,大家再也不用餓肚子了。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爺爺因病去世享年91歲。
爺爺去世了,留給我們的是他的雜交水稻,他的精神,是他的夢想,我們該珍惜糧食,努力學習科學,堅定自己的夢想,報效祖國,這是對袁隆平爺爺最好的紀念。
向袁隆平爺爺致敬向袁隆平爺爺致敬篇五
天下最感動的是國之脊梁獻出重大貢獻,而最悲痛的是悼念國家之脊梁!
世界可以沒有蓋茨,不可以沒有袁隆平!袁隆平爺爺有兩個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另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因此,為了他百年夢想,袁爺爺一直沒有停下腳步,在稻田里,經過半個世紀的水稻研究,成為稻田的忠實守望者。可是,在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20世紀70年代,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經多年反復試驗,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他不僅是成功秈型水稻培育的第一人,而且始終走在雜交水稻技術的發展前沿。他為了解決人民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仰之彌高,稱為交雜交水稻之父。
今天上午剛剛看了課本93頁,又看見了那張春風十里微笑的臉,感受著他發出來的脊柱精神,為他驕傲。但下午才2點,卻得知了袁爺爺已經走了。當時我已不知道在想什么了,國家的棟梁,袁爺爺,健康美好的,怎么……晚上再次看到袁爺爺的慈祥的臉是,他的臉上,眼睛里,面容,心里,都有一種感情。
一窮二白時,他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名滿天下時,他卻淡泊名利只愛守望稻田!如今,他帶著夢的種子去了遠方,卻帶著糧食的種子,創新與奮斗的種子,留給了國家的希望。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英雄人物總屹立在眼前!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朝更好看!
功在當代,惠澤千秋。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致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爺爺,一路走好。
向袁隆平爺爺致敬向袁隆平爺爺致敬篇六
20xx年5月22日下午,一輛靈車從醫院里緩緩駛出。周圍的車輛都滴著喇叭以此表示致敬。許多人們涌上街頭,齊聲高喊,袁老一路走好。
雜交水稻之父袁爺爺,為了讓全國14億人吃飽飯。他就開始研究水稻,讓全國14億人都可以吃飽。是他把這一生的心血都花在了研究水稻上,也因此取得了很多成就。
他有兩個夢,一個是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爺爺臨走前說過這樣一句話,看到大家吃好午飯,我就可以安心的走了。他這一生的心血都花在了研究雜交水稻上,就是為了讓全國14億人都吃飽飯。想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們班同學浪費糧食這件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原本以為食物飯菜是很容易就得來的,直到后來我才明白,我們現在吃飽飽飯都是袁爺爺換來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為艱。是袁爺爺從原來我們的吃不飽飯到現在每一頓飯都吃飽。都是因為他。
袁爺爺,您雖然走了,但是我會學習你那無私奉獻的精神,把這種精神給傳遞下去,我也抱著我會吃好每一頓飯,不浪費糧食。每一粒糧食都是來之不易的,我也會好好珍惜,用這一件事來紀念您。
袁爺爺,您不求回報,當國家為您頒發勛章時,你卻還是在實驗室里研究著雜交水稻,你這種精神一定會發揚下去,不斷的傳遞。您的這種精神讓我們銘記于心。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我們一定會珍惜糧食,好好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