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小吃篇一
山水不同,風味各異。我們耀州的風味小吃――咸湯面,雖不及北京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名氣大,可也別有風味,頗受耀縣人的寵愛。
大概是因為我們耀州盛產小麥的緣故吧,我們的祖先早在數百年前就創造了這種獨特的面條吃法。咸湯面要從前一天晚上做起。用適量咸水將面粉反復揉和好,扯成或寬或窄的面條,煮熟撈出,涼透,拌上熟蘋油,儲存在盤里。第二天清晨,將下過面的湯燒開,放入食鹽、小茴香、大茴香、花椒、胡椒、丁香和桂元等十幾種原料配成的調合粉,加上豆腐片和捏碎的豆腐塊。將一碗白里透黃的面條,用調好的滾煎煎的湯透幾遍,將面透熱,澆上原湯,再加上生姜末、生蔥(韭)花及油潑辣子,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咸湯面就捧在了手中。碗內生姜黃、蔥韭綠、油辣紅、豆腐白,五顏六色,鮮艷悅目,令人垂涎三尺。這種咸湯面吃起來辛辣出汗,筋韌爽口,令人回味無窮。嚴冬臘月,當你瑟縮發抖時,一碗咸湯面,保叫你周身透熱;盛夏酷暑,當你茶飯不思時,一碗咸湯面,準讓你食欲大振。
經濟實惠,食用方便,老少皆宜――咸湯面以其獨有的魅力得到耀州人的青睞。5角錢一老碗,3角錢一小碗,再泡上一塊鍋盔或一個蒸饃,實實在在一頓飯。不想吃豆腐還可以再少一角錢,而且隨便一只碗、一雙筷子,隨便一片地方,或蹲或站,簡簡單單就是一頓飯。人人買得起,人人吃得高興。每天清晨,咸湯面館前聚集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端著碗的,有滋有味;排隊等的,急不可待。不論是干部,還是工人,不論是趕集的,還是搭車的,全都爭先恐后,就連一些學生的早餐也都改在咸湯面館里。有些夫婦,不愿花時間做飯,便全家出動,來吃現成的。
咸湯面原本是鄉里人進城趕集的充饑便飯,如今卻演變成了城里人的生活快餐。現代化的潮流催促著耀州人前進的步伐。改革開放了,經濟搞活了,傳統的咸湯面也在適應時代的快節奏了。
咸湯面,這種風味小吃,展示了我們耀州傳統的民俗文化,是我們耀州人民淳樸、敦厚性格的體現,是我們耀州人精神風貌的一個縮影。
美哉,耀州咸湯面!
小吃篇二
夜深,踏在門外的石階上,身子倏得激靈靈一抖,“我靠!這溫度。。。”,暗自嘟囔一陣。行走于校園馬路上,偶有冷風吹過,醒神。周遭暗燈,一年四季,貯立馬路旁,見多了人生匆忙。不知何時,迎面走過來對背著書包的戀人,如膠似漆的溫情令人羨慕,可心中的執念卻更加堅定了。出了校門望見來往的車子,才感覺一絲鬧市氣息。
一道芳香從巷內飄來,只見不遠處的小吃店亂哄哄,店外站著聊天的話語聲,客人點菜聲,面大媽收錢聲,麻辣小妹揭鍋蓋汽撲聲,越近,人氣越重。入店趕緊尋個空位,點好菜走到麻辣小妹面前,“很久不見你出來,在忙著學習吧!”她笑道,我微微一笑,答應道“嗯。”掃了眼菜盒,八元,接著說道。發福身子圍著圍裙的面大媽,由于身高稍矮,看上去有點滑稽,急促說道“先給錢!”收了錢,客人的面正好熟了。回到座位,利索地掏出手機,翻出消息瞟了眼發現沒事要操心的,將手機放回口袋。
單手撐著頭無聊的觀察著店外路過的行人,突然發現此店由兩間三米多寬的店面合并而成,看上去挺寬的,可惜窄了點。雪白的石灰墻記得前段時間粉刷過,遺憾的是紅檀云紋大理石板的油脂污漬斑駁冗雜,怎么店家就洗不凈呢?怔愣了會,蹬蹬的聲音從遠方傳來。抬頭,玉足清妍穿淡粉高跟,惹人憐惜,米格色短裙下的黑絲美腿,如百年修篁,勾人無限遐想,苗條腰肢著白色羽絨服,稍顯清淡,鴨蛋臉兒上五官精致,卻流露一絲浮躁,心中悸動,瞬間退去,可惜了這身打扮。
桌旁,不知什么時候有三人慵懶坐著談心,一人帶著眼睛,笑著說道:“你們將來打算做啥,準備考研嗎?”其中一人沉思回應說:“考研雖苦,但這是最穩重前程了,文憑在手,還吃不到飯。”另一人玩著手機,表情專注,不知在想些什么。開頭之人說道:“我不想讀了,打算將來打工后自己開店,賺大錢。”自己嘿嘿笑將起來,不知想到什么了。玩手機之人抬頭說道:“想這么多做啥,先過了大學再說。”碰巧麻辣燙被老板端來,我繼續觀察著小道上的行人。
小吃篇三
鳳眼珍珠是贛州龍南縣的土特產,客家人把這道菜稱為精珠子或精珍珠。幾乎所有客家人都喜歡這道菜,因為鳳眼珍珠既可以當菜又可以當主食。
鳳眼珍珠,又稱珍珠粉,珍珠米。是一種特色風味小吃,主要原材料是番薯粉。為客家人的傳統名菜,生產歷史悠久,每逢年過節或請嘉賓時,都是筵席上的一道主菜。
據說,鳳眼珍珠這個名字的來由,還有個小故事呢!
清朝道光年間,龍南關西籍人徐思莊的一手柳底歐面的書法為當朝的一絕,徐思莊曾作過咸豐皇帝的書法老師,徐思莊一次回鄉探親,正逢咸豐皇帝派人下江南采購物資,特地囑咐欽差到龍南看望徐思莊。因道路難行,累得欽差上氣不接下氣,全身疲乏,差點中暑。徐思莊即命廚師煮珍珠湯給欽差消渴解饑,珍珠湯一端上,欽差見珠丸如碧玉鳳眼,清香撲鼻,食欲猛增,食了之后,腸胃舒適,腦清目明,勞累盡消,即詢問徐思莊這是什么稀世山珍,本官尚第一次品嘗此佳。徐思莊笑答道:此乃家鄉一小菜也,名龍眼珍珠。欽差聽后正色道:菜名犯上,即賜名‘鳳眼珍珠’。
后來欽差臨走時,徐思莊特地送了一大袋鳳眼珍珠讓欽差帶回京城,皇上品賞后,也愛不釋口,鳳眼珍珠成為歷代貢品。
的確,鳳眼珍珠是一道絕世的民間美食。我也尤其愛吃,煮好的鳳眼珍珠熱氣騰騰,幽香襲人。食之口中,覺得柔中帶韌,潤滑可口,味美難喻,吃上幾口,腸胃舒適,腦清目眀。除外,鳳眼珍珠湯還有滋補,清熱,降壓,醒腦,眀木的作用。怎么樣,口水流出來了吧!
如果你來到龍南,可千萬別忘了吃一碗鳳眼珍珠湯哦!
小吃篇四
“北京—歡迎你,為你開天辟地,流動中的魅力充滿著朝氣”伴隨著這句歌詞還有那北京烤鴨和南鑼鼓巷的文宇酸奶、馬迭爾冰棍……吸引著我再次來到繁華又擁擠的'北京城。
到達北京的第一個晚上,我們全家首先來到了前門大街鮮魚口的小吃街,有名的爆肚、慶豐包子、艾窩窩、豬肉燒麥,我們全都品嘗了一遍,我那一句“來時肚子扁扁的,走時肚子鼓鼓的”成為了一句經典名言,呵呵!
如果你沒有吃過的話,那就立馬來北京品嘗吧。
第二天一早,我們便趕到向往已久的南鑼鼓巷、后海、煙袋斜街,由于我的哥哥是第一次來這,我便成為了他的向導,把我的最愛推薦給了他,于是他也喜歡上了這里。哥哥在來北京之前做好了功課,將愛吃的小吃提前攻略了一下,我們就按照他的想法先來到了有名的“姚記炒肝店”,呵呵,人真的不少啊!炒肝、炸咯吱、豌豆黃、炸灌腸、鹵煮火燒,還有那喝不慣的北京豆汁,讓我記憶深刻。讓我重新對北京小吃有了新的認識:不是每個人都愛吃這一口,為了讓我嘗一下這豆汁的味道,“可惡”的哥哥故意讓我碰到了這享不了的豆汁,“哇,求求你不要讓我再喝到這受不了的豆汁啦!”我們在哈哈哈的一片笑聲里結束了這頓午餐。
在剩下的兩天北京之旅中,我們還如愿以償的品嘗了其他的小吃,這次的北京之行簡直就是一次美食之旅。
若是你也想品嘗北京小吃,那就讓我做你的美食向導吧!
小吃篇五
我的家鄉在衡陽。衡陽有許多的小吃,有香甜的米酒、香辣的小龍蝦、臭傳千里的臭豆腐;還有好吃的炒貨、美味的鹵菜和很多很多的小吃,在這些眾多小吃中,我最喜歡吃臭豆腐。
衡陽的臭豆腐有很多家,但正宗的卻很少。臭豆腐是先拿臭水泡白豆腐,再拿油去炸,最后澆上幾種調料就可以了。
臭豆腐雖然臭傳千里,但味道卻十分美味。
臭豆腐的味道十分香,只要你輕輕的咬上一口,里面的湯、汁、調料就會涌上來,十分美味;臭豆腐十分脆軟,只要咬一口,有可能是軟的,再咬一口,又有可能是硬的;臭豆腐十分臭,只要你站在很遠的地方,也能聞到它的臭味。
因為這香、脆、軟、酥這幾個特點,導致臭豆腐深受人們喜愛。不過臭豆腐吃太多了也不好噢!
我喜愛家鄉那美味的臭豆腐。
小吃篇六
刀削面是山西有名的風味小吃,因其風味獨特、制作方法別具一格,而躋身“五大西食名品”之列,它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刀削面絕對是色香味俱全的風味小吃。做好了的刀削面,面條又薄又寬,浸在散發著滾滾濃香的鮮美湯汁里,加上幾塊閃著小亮點的紅燒五花肉,再將綠油油的小青菜、淡黃的豆腐皮和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菜散落其間,著實令人垂涎三尺。
刀削面的做法十分有趣,這得名于它非比尋常的做法——刀削。先搓一個面團,揉勻,揉軟,揉到表面光滑、平整為止。然后左手托著面團,右手持著特制的弧形削刀,“嚓,嚓,嚓……”一刀接一刀地削出薄薄的面片。只見這些面片一葉連一葉,如流星趕月一般,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白色的弧線,“撲通撲通”落入湯鍋。湯滾面翻,這些被翻起的面片好似一個個機靈可愛的小魚寶寶,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來游去,真有意思!等到熱氣騰騰的刀削面出鍋時,再根據個人的口味澆上不同的鹵汁,一碗香飄十里的美味佳肴就做成了。
品嘗刀削面也是一門學問。我總是先舔一舔香濃醇厚的鹵汁,感受它鮮美的味道,然后夾起三兩根面條和一塊五花肉,放進嘴里慢慢咀嚼,體味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的刀削面和鮮嫩可口的五花肉,任那濃郁的氣息在嘴里回蕩,接著再將鹵汁等一掃而光,吃到滿嘴是油才意猶未盡地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