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怎樣寫總結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總結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總結誠實與信任教案篇一
一上課,老師就有聲有色地講起故事來,講到“我”下車看見一輛小紅車停靠在路邊,左側的反光鏡也碎了。然后組織大家討論,這時的“我”該怎么辦?在多種結局中,取得一致,就是應該誠實。教師也水到渠成地板書課題的一部分“誠實”。再組織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進一步從文字間深刻體會作者為人的誠實。
因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故事的導入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他們在情感上進行較量,從而一下子溶入到作者的角色中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課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間地點轉換了,時間的跨度也很大。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創設情境:當小紅車的主人興沖沖地來到車旁,看到反光鏡碎了,會有什么反應?再看到雨刷下的字條又會有什么反應?通過直觀的情境再現,尤其是小紅車主人態度的前后對比,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誠實和信任之間的關系。到此,教師可以把課題補充完整。
表演,形式生動、活潑,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課文的第五到十自然段是作者和小紅車主人的對話,很適合學生進行角色表演。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他們先在四人小組內分角色表演,然后進行表演比賽。學生不僅興致高昂,而且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到誠實和信任是比金錢更重要的人間至情。
教學到結尾,學生還是深深地沉浸在故事中,被倆人的真情所打動。于是,抓住時機讓學生續編故事:“兩個互不相識的陌生人,由于彼此的誠實和信任聯系在了一起。今天,作者雖然很后悔沒有問對方的姓名、地址,但他們會不會有相遇的一天呢?”情能動人,學生編的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無不展現了他們美好的友情,無不贊美了他們誠信的為人。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小學語文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而《誠實和信任》的教學設計正立足于此。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總結誠實與信任教案篇二
一、抓住課題導入。一上課,我就讓學生齊讀課題后快速讀課文,找出點明課題的句子,朗讀并質疑:為什么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如此直奔中心,引入對課文的學習。
二、多角度對話。課文第二部分寫了“我”和小紅車主人在電話中相互表示歉意或感謝,情真意切,生動感人。我讓學生反復誦讀,給學生適度的時間與文本“對話”,誦讀、感受、理解、欣賞課文,從“我”與小紅車主人的“打電話”的這部分內容感悟出了誠實和信任的可貴;再進一步地展開師生、生生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平等地交流,真誠地溝通,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三、結合內容對課題進行研究。課文選取了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以樸實的手法加以描寫,但人物刻畫得十分細致,人物“誠實”的美好品質感人至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后,我用課后練習4“這篇課文為什么要用‘誠實與信任’作題目?想想看,還能換個題目嗎”作為思考題,讓學生再讀課文,尋找答案。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文中的‘我’用誠實贏得了小紅車主人的信任。”有的說:“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是無價之寶。”有的說:“題目可以換為‘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有的說:“可以用“‘誠實的心靈’作為題目。”……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體會到了誠實和信任的重要性。
四、積累故事和名人名言。課尾,我布置作業:收集有關“誠實的故事或名人名言,并適當地摘抄下來。一方面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另一方面強化學生對誠實和信任的認識,進而轉化為行動。
上完這一課,我感覺到,我和學生在心靈上都接受了一次洗禮,相信我的學生會受益終生的。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發言的學生雖較多,需多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和學生的評價語匯不太豐富,有些地方還放得不開,他們可以暢所欲言,談談各自的看法,孩子們的慧眼是我們任何聽課老師不具備的,孩子們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總結誠實與信任教案篇三
一上課,我就問學生:“同學們,小時候你們一定聽大人們講過《狼來了》這個故事,那個牧童站在山坡上焦急地呼救,為何山坡下的人不去救助呢?你能說出其中的原因嗎?”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課題。
課文第二部分寫了“我”和小紅車主人在電話中相互表示歉意或感謝,情真意切,生動感人。我讓學生反復誦讀,給學生適度的時間與文本“對話”,誦讀、感受、理解、欣賞課文,從“我”與小紅車主人的“打電話”的這部分內容感悟出了誠實和信任的可貴;再進一步地展開師生、生生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平等地交流,真誠地溝通,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課文選取了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以樸實的手法加以描寫,但人物刻畫得十分細致,人物“誠實”的美好品質感人至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后,我用課后練習4“這篇課文為什么要用‘誠實與信任’作題目?想想看,還能換個題目嗎”作為思考題,讓學生再讀課文,尋找答案。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文中的‘我’用誠實贏得了小紅車主人的信任。”有的說:“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是無價之寶。”有的說:“題目可以換為‘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有的說:“可以用“‘誠實的心靈’作為題目。”……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體會到了誠實和信任的重要性。
課尾,我布置作業:讀有關“誠實的故事或名人名言,并適當地摘抄下來。一方面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另一方面強化學生對誠實和信任的認識,進而轉化為行動。
上這一節課我存在著不足。由于我一直教高年級,這節課我教中年級,可能在設計教案的時候高估了學生的能力,所以有部分內容沒有講完。如換一換題目這一內容,我想講的時候已經聽到下課的鈴聲了,只好不講了。這要課后找時間補講,因為這是課后的練習題,也是比較容易的。
我感覺到,學了這課,我和學生在心靈上都接受了一次洗禮,相信我的學生和我都會受益終生的。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總結誠實與信任教案篇四
《誠實與信任》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它的美倒不在于作者所運用的語言文字上,而是通過一個看似平凡的小故事綻放出人性最美麗的花朵。
想一想: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議一議: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說一說:“我”是如何處理這件事的?
第一個問題學生在初讀后就可以回答:我在驅車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撞碎了小紅車的反光鏡。
對于事故發生的原因,學生是在反復讀書之后逐步形成認識的。一個學生讀了第一自然段說:“是因為天氣不好,能見度差。”另一個學生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說:“是由于小紅車的主人停車不規范,超出了停車線二三十厘米。”對于這些客觀存在的事實,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依據,但是對于我應該承擔的責任卻還沒有充分地讀出來。他們大多數只認識到:因為小紅車是停著的,所以責任在我。
于是我提醒同學們注意文中的數字,看看能不能讀出什么來。學生經過品讀“二三十厘米”和“五六十米”,終于悟出作者把兩個數字寫得這么具體的用意了。一個學生說:“小紅車只是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對于龐然大物的汽車來說,二三十厘米是一個很小的距離,這說明小紅車主人只是不注意細節,沒有大錯,所以主要責任不在他。”更重要的是另一個學生提出了:“‘我’開車開得很快。”的觀點,這是文中沒有寫到的。他是怎么知道的呢?原來他正是通過品讀“五六十米”得知的:“因為‘我’聽到‘咔嚓’一聲后就趕快停車,卻還要往回走了五六十米,才看到小紅車,可見他開車的速度很快。”再聯系前文“我剛從快車道進入慢車道”,很容易想到:作者剛轉進慢車道,速度卻沒有馬上減下來,這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而對于“我”是如何處理這件事的,學生一讀完第三自然段馬上就知道了:寫字條。那么從“寫字條”這個表面行動中還可以讀出什么呢?我以“讀到這里,作者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啟發學生談感受。有的說:“我覺得作者是一個很誠實的人,因為當時沒有其他人看見,他卻主動留下姓名、電話,說明他勇于承擔責任,不逃避自己的責任。”有的說:“我覺得作者是一個做事細心的人,他寫完字條不是隨便亂放,而是放在雨刷下夾住,這樣字條就不容易被風吹走,而車主人一下子就可以看見它。”至此,文章的主旨已是不言而喻。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總結誠實與信任教案篇五
《誠實與信任》一課,語言文字看起來直白易懂,學生基本一學就明白,這樣的課文老師帶動學生語言的品味如果不到位,就很容易上成思品課。在執教《誠實與信任》一課時,我的立足點還是語言文字,通過對語言的深入品讀、咀嚼,帶著學生在這樣的文本中感受語文表達的精煉和準確。
文章的中心是要表明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為了表明我的誠實,課文的一開始列舉了許多的客觀因素。比如:天很黑,又有霧,盡管有路燈,能見度仍很差。這里的一個關聯詞“盡管……仍……”是我重點抓住的,帶著學生品讀,能見度差的原因是什么?能見度差到了什么程度?正是因為環境惡劣,因此這次意外的客觀因素是很大的,為我的誠實做了襯托。課文第二小節中,“但它畢竟是停著的,責任應該在我。“這里一個畢竟,一個應該,讓我們也感受到了作者并沒有尋找客觀原因推卸自己的責任,而是十分誠實,十分愿意承擔這個責任。在引導學生品讀的時候,我通過比較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課文第三小節中有許多字詞也能讓學生對“我”的誠實深有體會,尤其是這個“壓”字,學生在讀、品、悟中更深入地體會了那種誠實的可貴品質。
語文課堂上要訓練的是學生的語文能力,最后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這節課堂上,我安排了兩次練筆,第一次是練習寫一張留言條,因為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學過怎樣寫留言條,所以我沒有特別強調格式,從留言條的內容上來看,主要是指導學生寫清楚留言條的內容,還有最后的署名和日期不要漏掉。而在文末的一次練筆,則是讓學生將誠實與信任在自己的心中升華,本來這一環節我是作為一個亮點展示的,但是不同的班級寫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所以留有了遺憾。
總的來說,一節課有收獲也有不足,比如在課文的對話部分我還是和學生品讀的不夠,因此導致了學生對主題的認識只流于表面的那一句話,如果能用上采訪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說說心中所想,效果一定更好。教學是遺憾的藝術,也唯有在這遺憾中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