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非洲音樂教案篇一
我說課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
一、說教材
《鼓舞》是由布隆迪圣鼓演奏,節奏鮮明而強烈,與舞蹈結合緊密。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二、說教法
三、說學法
四、說教學程序
在這一部分,我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2、層層深入,欣賞感受。
首先,欣賞《非洲贊歌》
(1)、自主聆聽,直觀感受:
欣賞完后,請同學們談談感受。
2、理性展開、情感體驗:
欣賞完后出示課件的樂譜講解音樂特點。
教師示范演唱簡譜,師生總結音樂特點:
特點: 樂句短小,反復演唱, 曲調音域窄,類似于說白,伴有喊叫聲
(點擊課件讓學生們欣賞馬林巴琴的音色)
第二,欣賞《鼓舞》
(1)、欣賞感受
(2)、簡介非洲鼓
特點:節奏鮮明而強烈與舞蹈結合緊密。
3、探索表現、積極創新。
4、拓展延伸、審美升華。
聯想非洲音樂對現實中的那些音樂有影響?
(1) 爵士樂
教師講解為什么會對這些音樂影響?
踢踏舞和中國現代鼓,并欣賞片斷。(點擊課件)
5、 完美結課
(1)、師生共同總結非洲音樂的特點:
打擊樂器--鼓在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
(2)、最后把黑人歌星---郝歌演唱的送給大家。
高中音樂《非洲歌舞音樂》說課稿及教案
一、說大綱
二、說教材
三、說教學目標
四、說教法與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略)
六、說反思
課 型: 欣賞課
教學理念:
教學目標:
2、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
教具準備:鼓、課件、音響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音樂《綠色的非洲》片段。
2、討 論:(1)、這段音樂最打動你的是什么?
(2)、談一談:心目中的非洲音樂。
(一)、非洲音樂---鼓
1、欣賞非洲歌舞音樂《非洲贊歌》片段
(1)、討論: 這段音樂中最主要的伴奏樂器中什么?
(二)、非洲音樂----節奏
1、欣賞非洲音樂《鼓舞》。引導學生跟隨音樂體驗節奏特點。
(1)、討論:你能模仿出這段音樂中出現最多的幾組節奏嗎?。
(2)、請幾位同學用鼓敲出音樂《鼓舞》的典型節奏。
2、節奏模仿:學習幾組典型的非洲音樂節奏。
(三)、非洲音樂----神秘的宗教色彩
1、欣賞非洲歌舞《凱特舞》。
(四)、非洲音樂----情境模擬
三、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
(一)、非洲音樂與踢踏舞
1、欣賞踢踏舞片段。
2、討論:這種舞蹈最打動你的是什么?它借鑒了非洲音樂的哪些特點?
(二)、非洲音樂與爵士音樂。
1、欣賞爵士音樂《空虛布魯斯》
(三)、課后探究:
1、除了踢踏舞和爵士音樂,你還了解哪些音樂形式受非洲音樂的影響?
四、小結部分
背景音樂:非洲鼓樂《綠色的非洲》
2、教學目標:
1)確立美術與音樂相通的教學理念。
2)創設音樂與美術相融合的教學情境。
3)用音樂與美術互動的教學方法。
3教學重點:
1)進一步體會不同樂器的音色及表現力。
2)能用線條表達出旋律的走向,旋律的起伏狀態。
3)能夠通過顏色加線條的方法表現出音樂作品的情緒。
4)為名畫配上合適的音樂,真正體會同類藝術作品的聯系。
非洲音樂教案篇二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鑒賞》第五單元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我說課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
一、說教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這一章節中非常重要的一課。
非洲音樂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傳統音樂。在非洲音樂中,節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非洲音樂的靈魂。而非洲鼓在樂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個樂隊的靈魂。絕大多數情況下,非洲的音樂和舞蹈是緊密結合的。
《鼓舞》是由布隆迪圣鼓演奏,節奏鮮明而強烈,與舞蹈結合緊密。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了解非洲音樂中豐富多彩鼓樂和歌舞,以積極的態度參加于音樂實踐活動,開闊音樂視野。(2)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奏特點,感受非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及其豐富的感染力。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作品的音樂內涵及其藝術價值。教學難點是:了解、掌握非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奏。
教具:為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我選用的教具是鼓、多媒體播放器、教學光盤、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1、情境法:在整個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通過創設音畫情境,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雙重感受下,體驗到音樂表現的情緒,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更加有助于學生了解非洲歌舞音樂。
2、采用感知、體驗、實踐、探究的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欣賞教學法,并結合“情境法”,使學生感受音樂表達的情感,積極參與探究實踐活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欣賞能力,又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三、說學法
欣賞音樂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為此我用以下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1、自主欣賞。通過自主聆聽,感受音樂,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并表達自己的感受。
2、情感體驗。學生通過豐富的音響資料,充分感受音樂形象,能用正確的審美觀、科學的方法進行適當的審美評價。
3、探索表現。鼓勵學生參與創造表現,鍛煉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及音樂想像力。
四、說教學程序
在這一部分,我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層層深入,欣賞感受;探索表現,積極創新;拓展延伸,審美升華;完美結課。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首先,教師播放課件:電影片斷《我是誰》。通過欣賞電影《我是誰》,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順勢引入新課,為新課學習做下良好的鋪墊。
特點: 樂句短小,反復演唱,曲調音域窄,類似于說白,伴有喊叫聲
非洲人偏愛打擊樂器,尤其是鼓。鼓在非洲用途非常廣泛,除了用于音樂、娛樂,還是部落民族的象征和傳遞信息的工具。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樂器也無法代替的。
非洲音樂教案篇三
我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是《非洲音樂》,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為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豎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鑒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鑒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為學生對黑非洲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了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為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盡可能采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鑒賞、體驗、表現、創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了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奏特點,并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導入,欣賞與探討,創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盡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編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采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編與表演環節,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一次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為內化為基礎技能實踐活動。課堂最后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并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我們一直認為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小學和初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鑒賞課教學中,盡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
非洲音樂教案篇四
§1.2非洲(1)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運用地圖說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
2.初步學會從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種特征;從歷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這一現象。
3.運用地圖分析說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夠在地圖上找出非洲幾個著名地形區.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一、導入新課
通過海陸分布的內容,可以考察學生亞洲、歐洲相臨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稱“亞非利加”的本意是“陽光灼熱”的意思。為什么會這樣呢?在上學期的學習中我們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種,這又是為什么呢?創設地理情境,提出假設,調動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圖。
板書:
㈠ 國家最多的大洲
二、講授新課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區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學生熟練掌握閱讀地圖學習地理的方法。
1、(1)通過讀圖總結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陸位置:
西臨大西洋,與美洲隔海相望 經緯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2、主要在東半球通過閱讀課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爭歷史,重點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
㈡高原為主的地形
學生回答問題。引導學生自學,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自己總結。
通過讀地形圖和各種統計圖表,逐步回答問題總結亞洲地形的特點。1.根據“不同海拔高度的陸地面積占總面積的比重”(餅狀圖)及地形圖上山脈高原的名稱總結“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有“高原大陸”之稱。
2.根據“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較”(柱狀圖)總結“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定基礎。
4.根據地形圖,總結“非洲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通過地圖、課本使學生觀察到非洲的幾處特別之處: 非洲東部的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長的陸地裂谷 非洲中部的剛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非洲的海岸線十分平直。
5、通過百度文庫閱讀非洲的地形特http:///view/
三、小練習:利用書、目標檢測當堂練習。
四、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五、布置作業
提前看圖嘗試分析非洲的氣候 突出的特點,旨在讓學生熟練這種方法。
征:
非洲音樂教案篇五
非洲音樂是世界流行音樂的源頭,其中非洲音樂的節奏是影響世界流行音樂的主要原因。
非洲地大物博,民族多元,信仰各異,因此非洲音樂是很復雜的。非洲大陸有數十個國家、數百種語言和難以計數的族群和部落,聚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分兩大民族(赤道以北、埃塞俄比亞以西至大西洋沿岸,膚色黝黑的蘇丹人;赤道以南,膚色淺黑的班圖人)和四個少數民族(東非之角的含米特人;馬達加斯加的馬來人與黑人的后裔部落;西南非洲的柯依桑諸部落;散居于中非熱帶叢林中的俾格米人)。由于眾多繁復的部族和各種外來的影響,非洲的音樂文化既千差萬別,豐富多樣,又具有黑非洲民族音樂的共同特性,相互聯系而具有共同的傳統。
非洲音樂一個特色就是粗獷,其中尤其以非洲鼓文明。這是由于非洲的地理環境的空曠緊密相連的;也是與非洲人的自然質樸的性格生生相惜的。鼓聲的粗獷,我們還可以從非洲的圖騰線條中分析出來;體現的是非洲人特有的品質。
非洲音樂對現代音樂影響十分巨大,非洲音樂作為非洲黑人的原創音樂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因此也在歷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影響了很多的其他音樂。比如變化拍子,2/8,3/8交替拍子的樂曲,聽起來就像非洲的鼓點。還有就是爵士樂主奏的輪替。另外,從宏觀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樂正是歐洲音樂、印第安音樂、非洲音樂的混合體。但因混合成份、程度、層次、類別各不相同,從而形成非常豐富的音樂風格。印第安人音樂主要是采用無半音的五聲音階,樂句有下行的趨勢。用偶數節拍多,也有切分節奏;獨唱多,重唱少。拉丁美洲民間音樂,主要是土生白人和印歐混血人的音樂,它采用七聲音階,旋律進行平穩、圓滑,唱法放松,重唱多,音樂中帶有淡淡的鄉愁。美洲—非洲音樂,其節奏在音樂中起決定作用,節奏強烈、復雜,而且常常是多線條的。當然,非洲黑人音樂與社會生活有著極為直接、緊密的聯系,音樂幾乎伴隨著人們所有的活動,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非洲,音樂活動多數是隨著日常生活進行的,許多勞動往往有音樂相伴隨,音樂在許多重要儀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喜慶節日或農閑時節,各種音樂活動常常帶有社交的性質。他們通常都是在露天環境中進行,或者是一個廣場、市場,或者是一片樹林、一個庭院、一處陵墓。在這種公眾活動中,自發聚集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同一部落或使用同一語言的人。他們通過集體音樂舞蹈演出、載歌載舞的狂歡,加強彼此的感情,加強部落成員間的聯系。這時無論男女老幼,都既是觀眾又是演員。他們都可以參加到合唱、樂器合奏和舞蹈中去。即使在有專業音樂家表演的場合,他們與觀眾也沒有截然分開的界線。它既注重藝術性,又強調社會性、政治性和宗教性;它既可純粹用于娛樂,又可以成為傳遞信息的手段,而且還是部落成員表達共同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渠道;它既可以頌神,又可贊美人,還可以用來驅魔祛病。
非洲音樂以鼓聲與人聲的結合,遙遠而充滿感性與旋律,在動感的鼓點中輕輕飄搖。就如同感受快樂的非洲之旅,進入曠野非洲地帶,像是源源不斷來自草原不羈靈魂的贊美詩,悠揚,而又永不消散。
非洲音樂教案篇六
(一)欣賞幾首有代表性的非洲民間音樂,感受、體驗非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征,并能表現出非洲歌舞音樂的主要特點。
(二)參與唱、奏、跳的實踐活動,從而探討非洲歌舞音樂中歌舞、樂器、舞蹈三個方面的音樂特點,在自身的體驗活動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三)初步了解非洲音樂的概況,知道非洲音樂的功能。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教材提供的幾首非洲民間音樂,感受、體驗非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征,在參與實踐活動中了解非洲音樂的功能。
難點:了解非洲音樂的功能,感受、體驗并掌握節奏特點。
三、 教學內容安排
(一)舞蹈鼓樂《男孩之舞》
(二)鼓樂《鼓舞》
(三)歌曲《非洲贊歌》
(四)馬林巴演奏《門庫爾雅》
四、 教學資源
(一)運用《鼓舞》的兩個基本節奏型,指導學生模仿。
(1)║: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 :║
(2)║:ⅹⅹ ⅹⅹ ⅹ :║: ⅹⅹ ⅹⅹ ⅹⅹ :║
(二)教師充分利用教學參考書,了解非洲音樂的相關音樂知識。
(三)老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上馬林巴樂器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其形狀、基本結構、所用材料等。
五、 教學方法與指導策略
(一)教學方法:
1.用體驗式的教學方法,體會《非洲贊歌》中無任何裝飾音的旋律走向;鮮明而單一的節奏;曲調與伴奏、說唱、喊叫聲、獨奏等交替進行的音樂特點。
2.指導學生用合作式的方法會用所學習的非洲音樂的基本節奏為歌曲《非洲贊歌》片段伴奏。
3.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感受和體驗活動與過程中,探究關于非洲歌舞音樂的知識與特點,建議可以通過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口頭或書面總結和歸納出非洲歌舞音樂的特點。
(二)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1.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聆聽歌曲《非洲贊歌》,感受、體驗非洲歌舞音樂的特點。
2.聆聽樂器馬林巴演奏的樂曲《門庫爾雅》,在通過觀察教材上馬林巴的圖片根據自己的理解表述出音色特點,基本結構、形狀、制作材料等。
3.觀看各種鼓的圖片或音像資料,說出制作材料并利用自制的鼓模仿、學習“鼓語”敲擊方法。
4.聆聽鼓樂《鼓舞》,《南孩之舞》,探究鼓在非洲音樂中的功能和用途。學習《鼓舞》片段,體會鼓手以有力的身體動作,敲擊出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聲。
5.學生活動,分別播放爵士樂和非洲歌舞音樂,并讓學生跟隨音樂舞蹈,感受非洲音樂和爵士樂之間的聯系。
六、教學過程
七、評價設計(一)通過本課的學習,談談非洲歌舞音樂有哪些特點?又有哪些社會功能?(回答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情況或采用口頭回答或采用書面回答問題)
(二)引導學生自由組合,用非洲音樂和歌曲編排非洲舞蹈動作進行表演。師生共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