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或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并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叫做總結。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總結很難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總結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總結誠實與信任教案篇一
一上課,我就讓學生齊讀課題后快速讀課文,找出點明課題的句子,朗讀并質疑:為什么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如此直奔中心,引入對課文的學習。
課文第二部分寫了“我”和小紅車主人在電話中相互表示歉意或感謝,情真意切,生動感人。我讓學生反復誦讀,給學生適度的時間與文本“對話”,誦讀、感受、理解、欣賞課文,從“我”與小紅車主人的“打電話”的這部分內容感悟出了誠實和信任的可貴;再進一步地展開師生、生生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平等地交流,真誠地溝通,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課文選取了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以樸實的手法加以描寫,但人物刻畫得十分細致,人物“誠實”的美好品質感人至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后,我用課后練習4“這篇課文為什么要用‘誠實與信任’作題目?想想看,還能換個題目嗎”作為思考題,讓學生再讀課文,尋找答案。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文中的‘我’用誠實贏得了小紅車主人的信任。”有的說:“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是無價之寶。”有的說:“題目可以換為‘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有的說:“可以用“‘誠實的心靈’作為題目。”……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體會到了誠實和信任的重要性。
課尾,我布置作業:收集有關“誠實的故事或名人名言,并適當地摘抄下來。一方面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另一方面強化學生對誠實和信任的認識,進而轉化為行動。
上完這一課,我感覺到,我和學生在心靈上都接受了一次洗禮,相信我的學生會受益終生的。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發言的學生雖較多,需多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和學生的評價語匯不太豐富,有些地方還放得不開,他們可以暢所欲言,談談各自的看法,孩子們的慧眼是我們任何聽課老師不具備的,孩子們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總結誠實與信任教案篇二
《誠實與信任》記敘了一天深夜,“我”驅車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停靠在路邊的小紅車的反光鏡,于是我留下字條,事隔三天,車主打來電話向“我”表示感謝的故事。除了具體的文字,課文中的唯一一幅插圖,也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這幅圖填補了文章的空白——看到字條,小紅車主人的反應——誠信所帶來的溫暖。寫作特色上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描寫手法也極為樸實,沒有華麗的詞藻,但人物的言行卻感人至深。特別是課文的對話部分,尤為真情意切,生動感人,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體現其中蘊含的人間真情。
“我”的誠實感動了小紅車的主人,得到了他的信任,“我”的誠實集中體現在了我留的這張字條,即留言條上,因此這個教學環節我引導學生寫這張留言條,一方面指向了“語用”,另一方面還是指向理解,通過這一形式讓學生感受“我”的誠實是怎樣的一張誠實,怎么會讓人覺得如此溫暖、幸福。我先讓學生回憶熟悉留言條的格式,再讓學生思考在這張字條中“我”會留哪些內容?(稱呼、事實的真相、表示歉意、自己的姓名與電話、提醒對方車子超出停車線。)其中“提醒對方車子超出停車線”這一內容學生就會出現用上課文中的“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這樣精確的表達,為了體現字條的溫度,提醒學生可以用“但我想溫馨提醒您,以后停車不要超過停車線,以免發生類似事故。”這樣有溫度的話語。
課文中對話的部分情真意切,特別感人,通過角色朗讀,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誠信”的魅力。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自由朗讀課文5到10“對話”部分,多讀幾遍,用心讀,把它讀懂。”讓學生對兩個人物和對話有整體的感知,感受到“這是兩個有著金子般心靈的好人”“這是一次讓人感覺溫暖的對話”。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個別朗讀,教師引導,師生合作讀,同桌讀的方式,練習分角色朗讀。學生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對角色的把握更好了,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分角色朗讀閱讀越好,能把“我”和小紅車的主人之間那種珍貴的誠信理解并讀出來。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總結誠實與信任教案篇三
堅持寫反思是我們老師教學能力增長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也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道路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對教師來說,永遠都沒有完美的教學,只有不斷完善的教學,所以我們老師在平時教學前、教學后,都應該多觀察,多想、多思,使自己不斷進步。
在教學本課時,老師的集體備課就給了我很深的思考。在教案設計初,我經過反復考慮,借鑒很多教學設計,最后決定拋棄傳統的以“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為主線來設計的教學,而是從整體入手,抓住“誠實與信任”這條主線,以此為切入點,讓孩子在課文中找出表現“我”誠實與信任的句子,從而突出主題,完成教學。
針對我的這種教學設計,有老師就提出,四年級的孩子是否有能力自主找全答案,如果不然,這節課就很容易上失敗。其實這位老師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因為就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打基礎的過度階段,許多孩子的語文綜合能力還在提升中,所以孩子不一定能自主找或找得全面。
但是在這里,我想談談自己的觀點,正是為了幫助孩子的語文綜合能力快速提升,所以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更要注重加強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我發覺在平時的測試中,學生在閱讀理解題的失分特別嚴重,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找不到完整答案,這不但說明孩子平時的閱讀量不夠,更重要的是說明老師在這方面的訓練也不足,所以導致孩子不會全面思考問題,理解能力薄弱。因此在本課中,我故意設計為這種教學,讓孩子合作探究,主動去找表現“誠實與信任”的句子,當然老師要加以很好地引導,相信孩子在課堂上會帶給我們驚喜的。即使孩子找不完整,特別是不明顯的地方,這也是情有可原的,只要我們老師給以足夠的耐心,慢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相信孩子的語文綜合能力一定會慢慢提高。
1.教學時,各環節之間銜接不夠緊湊,雖然主線把握住了,但在學生找到不同句子進行講解時,分得太清,反而把文章切開了,沒有形成團,所以給人很零碎的感覺。同時在復習導入時,比預期的時間多了一些,所以在后面表演“我”與“小紅車主”對話時,為了最后有時間去拓展升華,所以完成得較匆忙,沒有讓學生盡情地發揮,使環節銜接時有點脫節,這讓我這節課教學時有點遺憾。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總結出切不可一層不變照著課前預設,也要靈活機動地做些處理,因為課堂當中的萬事萬物都是活的,就看你“活”的是否科學,只要“活”得恰到好處就行了。
2.衡量一節課是否成功的標準,不是我們老師說了算的,而是讓學生的收獲來說話。如果時間能夠寬容我,我應該坐下來,聽聽學生在這節課中有什么收獲、感想:他們學得快樂嗎?喜歡老師的教學風格、教學語言嗎?現代的學生應如何做一個誠實的人?……“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學生所具有的智慧是我們老師所想象不到的,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因此只有從他們身上去尋找我們想要的答案!
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自我洗煉的過程,一個個問題在反思中越思越清晰,越寫越明白,我們老師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成長,讓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增長。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總結誠實與信任教案篇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初,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試圖拋磚引玉,導出“誠實”一詞,直入主題。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可引發深入學習的動機,發展思維,增強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是從問題開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
師:你從哪里感受到了“我”的誠實?
生1: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但它畢竟是停著的,責任應該在我。
生2:我環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字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
師:同學們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是啊,我在無人看到的情況下,并沒有逃離現場,而是主動留下了字條,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是一種多么可貴的品質。
師出示填空:誠實就是 。
生1:誠實就是不說謊話。
生2:誠實就是敢于承擔自己的責任。
“誠實”過后,緊接著引出“我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字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字條上,我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希望車主與我聯系。”至于字條上到底是什么內容,作者并沒有交待清楚,我讓學生聯系上下文,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既訓練了思維能力,又促進了口語表達,還學會了寫簡單的便條,真可謂一舉多得。這一讀寫結合,既是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再創造,又鞏固了應用文的寫法,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只寫了姓名和電話的學生我也表揚他和文中的主人公一樣誠實。鼓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把探究、體驗作為一種快樂,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生1:我會留下自己的姓名、電話、地址。
生2:我會和他說對不起,并且告訴他我的聯系方式。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和“我”一樣,都是誠實的人。
交通事故的發生必定事出有因。我讓學生做一回“小交警”,用銳利的雙眼去洞悉事故發生的前因后果。
生1:天很黑,又有點霧,盡管有路燈,能見度仍很差。
生2: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但它畢竟是停著的,責任應該在我。
通過這一環節,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或許是學生考慮問題的全面性還不夠,這一環節我感覺到學生找事故原因還很不夠,特別是體會不到“我”由于深夜回家,歸心似箭也是發生交通事故的一個原因。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學生最終還是能夠理解這點。找到了事故的原因后,學生們對于“我”的誠實理解更加深入。因為“我”留下的這張只寫著姓名、電話的紙條正是勇于主動承擔責任最好的見證。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三天以后,車主人來了對話。為了讓學生感悟到文中“我”與車主人間的信任,我讓學生充分朗讀,以情促讀。
師:讀了這段話,你能用一個詞來談談你的感受嗎?
生1:感謝
生2:信任
師:小紅車的主人為什么這么信任“我”呢?
生:因為“我”對小紅車的主人誠實,所以換來了小紅車主人的信任。
師: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誠實。。。。。
師:你真了不起,能聯系到自己來說。
師:對,誠實能換來別人的信任!
師:是呀,誠實和信任是相互的,我們要獲得別人的信任,惟有誠實。
通過這一環節的朗讀訓練,我體會到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還是能體會到誠實與信任間的關系,能把握好兩者之間的天平。在多種朗讀方式的訓練下,學生的感情得到了升華體驗。
誠信是一種有生命的感覺,也是一種高尚的情感,更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課文的結尾,我設計了一首詩朗誦《誠信如歌》,既讓學生感受到了課堂的輕松愉悅,又在潛移默化中滲透著誠信將追隨一生的信念。最后,我讓學生寫上誠信的書簽,送給好友,互相勉勵。“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有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思想的余地,使學生將已經內化的語言再外化,建構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體系、價值觀念,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凈化,個性得到張揚。這一環節的設計,使課堂教學充溢著人文魅力,體現教師引領者、組織者的地位。
課堂因有了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思維的火花才會綻放,凝固的課堂場景才會變成一幅幅鮮活的、生動的畫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要相信學生,我們給學生一個天地,他們會還給我們一個驚喜。誠信是架設在人心的橋梁,是溝通心靈的紐帶,是震蕩情感之波的琴弦,只要人人都擁有誠信,世界將變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