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關于干部政治表現自我鑒定一
制定“畫像”標準,破解政治素質“看不見”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新時期好干部標準,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突出政治標準選拔任用干部,前提和基礎是考準考實干部的政治表現,這就要求組織部門必須把政治素質這一相對抽象的概念進行具化,明確政治表現的評價內容。英德市在出臺《干部政治表現檔案管理辦法》的過程中,層層細化政治表現的“畫像”標準,既為組織部門開展政治考察考核建立可把握的標尺,更為干部提升自身政治能力提供了具體要求。
一是具化政治素質的行為特征。把政治表現細化為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項主要內容,結合黨內法規和干部考察實踐經驗,一一列出每項內容的行為特征,大到“理想信念是否堅定”等“大問題”,小到“是否參加黨組織的政治學習”等“小細節”,均有體現。
二是制定政治表現的行為清單。對政治表現行為特征進行分類,建立包括19項行為特征的“正面清單”和包括10項表現行為的“負面清單”,把“看不見”的政治素質變為清晰可見的行為標準。
三是明確政治表現的測評內容。制定《領導干部政治表現專項測評表》,把政治表現正向測評分為四個等次,列出負面表現行為,作為干部政治評價的客觀依據,從而提升政治考察考核的可操作性。
明確“畫像”方式,破解政治表現“摸不準”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問題有的是靈魂深處的東西,有很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識別起來確實比較難,但并非無跡可尋,只要我們多用心多留心,多角度多方位探察,總能把他們識別出來”。察人用人,歷來不易。尤其是屬于內在品質的政治表現,更需要組織部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察方法。實踐中,英德市突出“一時+一事+一貫”的原則,將政治考察作為首要內容和必備環節嵌入干部選拔任用、日常調研、年度考核和重大工作研判當中,通過多維度、全方位、常態化的“描畫”,讓每名干部的政治表現“立體成像”。
一是注重在考察中“畫像”。在干部選拔任用啟動動議環節時,所在單位黨委(黨組)需對干部單獨出具政治表現書面鑒定進行前置評價;啟動考察談話時,談話對象首先對擬提任干部的政治表現進行正反向評分,考察組通過談話印證干部的政治表現,經過甄別、分析和研判后進行定性評價,在考察材料中單獨體現;進行任前談話和領導干部談心談話時,政治表現成為“首談”內容。二是注重在日常調研中“畫像”。組織部定期開展鎮(街)和市直單位領導班子專項調研,收集干部日常政治行為,抓住重要的行為特征和能說明問題的業績事例進行分析,研判單位班子和黨員干部的政治表現。三是注重在考核中“畫像”。在科級干部年度考核、政績考核、黨建責任制考核中,政治表現測評單獨設立單列計分,班子之間實行鎮(街)與市直單位互評,班子成員采用領導排序評定、服務對象評價、干部職工民主評議的多維評價模式。四是注重在推進重大工作中“畫像”。在推進市委市政府重點項目、重要工作中掌握干部攻堅克難的政治擔當,如在機構改革中觀察干部對待進退流轉的表現;又如在鄉鎮抽調13名優秀中層干部安排到工業園區掛職鍛煉,觀察他們在關鍵時刻能否站得出來、頂得上去。今年以來,英德市對新提任的75名干部進行政治表現考察;2名干部因政治擔當不足、政治自律欠佳被免職調整;3名干部因在機構改革中不講政治被記載入政治檔案,并接受談話教育。
加強“畫像”運用,破解政治標準“用不實”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將突出政治標準作為選拔任用黨員干部的關鍵。要落實好政治首位要求,就必須要堅持把政治表現評價結果作為干部選任和管理工作的首要依據,做到“首關不過、余關莫論”。目前,英德市的干部政治表現檔案實行“一人一檔”,廣泛運用到干部選拔任用、日常培訓和監督管理當中。
一是為選人用人樹導向。對于政治過硬、敢于擔當的干部,優先提拔任用或放到重要崗位任職,對政治表現不合格的實行“一票否決”,是考察對象的一律取消考察對象資格,是現職領導干部的堅決調整。二是為干部培訓教育明方向。組織部門定期分析研判全市黨員干部的政治表現檔案,對其中存在的共性、傾向性問題,列入干部年度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加強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三是為干部監督管理定依據。建立干部負面信息數據庫,制定不宜提拔重用干部的“灰名單”制度,對被評價為政治表現欠佳或者是在關鍵時刻缺乏政治擔當的干部,及時啟動約談提醒,情節嚴重的作出組織調整,防止帶病提拔。英德市的干部政治表現評價機制建立以來,全市黨員干部講政治、講大局的意識明顯增強,到基層一線工作的意愿明顯提升。在今年的機構改革工作中,組織部門迅速穩妥完成了99名科級領導干部的進退留轉(其中退7名)和192名干部轉隸(不含事業編)工作。(作者系廣東省英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