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甘肅祁連山導游詞一
它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東西蜿蜒1600多公里,縱橫45.3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4.72%。
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甘肅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北有六盤山、合黎山和龍首山;東為岷山、秦嶺和子午嶺;西接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壤青泥嶺。境內地勢起伏、山嶺連綿、江河奔流,地形相當復雜。這里有直插云天的皚皚雪峰、有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蔥蔥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綠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風韻的自然風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甘肅風景甘肅東南部的天水市和隴南地區,是歷史悠久、山川錦繡、物產豐富、氣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稱。
唐玄奘在天水的傳說,使佛公嬌、萬紫山、滲金寺等地,成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點。
和天水、隴南相臨的甘南、臨夏兩自 治州,是藏、回、東鄉、保 安、撒拉等少數民族的集聚地,有獨具一格的民情和風俗,境內的拉卜楞寺,不但有著精美絕倫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規模較大的法會和眾多的節慶,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動空前豐富多采。古樸典雅的臨夏清真寺,是穆斯林民眾們的聚禮之地,這里的宗教民俗活動,獨特隆重,令人嘆為觀止。
甘肅東部的慶陽、平涼地區,是具有悠久革命歷史的老區。境內除有眾多的革命遺跡外,黃帝登臨、廣成子修煉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設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宮山以及公劉廟、菩薩山等廟會,都成為民間文化的傳播陣地和民間經濟的交易場所。特別是嗩吶、剪紙、社火、戲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河西走廊是甘肅著名的糧倉,也是昔日鐵馬金戈的古戰場和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又叫馬踏飛燕)就出土于此(武威)。聞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肅南裕固族風情、肅北蒙古族風情、阿克塞風俗、天祝藏區風情、雷臺奇觀、古酒泉傳奇、嘉峪關傳說、玉門關和古陽關、橋灣人皮鼓、民間筵悅、駱駝隊等奇風異俗在這里熠熠生輝。
甘肅是一個發展潛力和困難都比較突出、優勢和劣勢都比較明顯的省份。經過建國以來的開發建設,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機械電子等為主的工業體系,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得到一定改善,糧食實現了省內供需總量基本平衡,基本形成了草畜、馬鈴薯、水果、蔬菜等戰略性主導產業,制種、中藥材、啤酒原料等區域性優勢產業,以及食用百合、球根花卉、黃花菜、花椒、油橄欖等一批地方性特色產業和產品。教育、科技事業有了長足發展,現有普通高校34所,中央所屬的科研機構22個。文化事業不斷進步,舞劇《絲路花雨》、《大夢敦煌》飲譽全球,《讀者》雜志成為全國發行量最大的期刊。
20xx年,省委、省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增長較快、物價趨穩、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全省完成生產總值5020億元,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200億元,增長40%;大口徑財政收入933.6億元,增長25.3%;地方財政收入450.4億元,增長27.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988.7元,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3909.4元,增長14.2%。
當前,甘肅正處在負重爬坡期。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和中央支持四省藏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政策措施力度加大,特別是為甘肅量身定制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等政策機遇,使甘肅面臨著難得的政策疊加期和黃金發展期,步入了奮力趕超、轉型跨越的歷史階段。20xx年,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省委提出了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繼續堅持發展抓項目、改革抓創新、和諧抓民生、保證抓黨建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優勢產業培育、人力資源開發的“四抓三支撐”總體工作思路以及“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區域發展戰略,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轉型跨越、民族團結、富民興隴的目標,更加注重開發開放,更加注重轉型轉移,更加注重創新創業,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全力做好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的各項工作,推動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社會穩定和諧發展、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20xx年1月3日,甘肅省林業部門表示,甘肅兩處有大熊貓分布的省級保護區,通過專家評審后晉升為國家級保護區,此舉將有利于野生大熊貓棲息地的連片保護。
精選甘肅祁連山導游詞二
大家好,這里是敦煌莫高窟景區。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龔,大這可以叫我龔導。
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她坐落在甘肅省三危山和鳴沙山的懷抱中,也就是我們這個地方。大家向下望,四周豐滿沙丘,再抬頭望一望,492個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大家可以想象,修筑這宏偉的敦煌莫高窟的人民多么不容易。為了保護這些遺產,請大家在內不扔垃圾,不拍照。
現在我閃已經到了彩塑展廳。這里的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精妙絕倫。我左邊這尊是慈眉善目的菩薩,右邊這尊是威風凜凜的大王;右上方這尊是強壯勇猛的力士。最宏偉的是我身后這尊臥佛了。它一共有16米長,側身臥著,眼睛微閉,神態安祥。相信大家看了以后,會禁不住嘖嘖贊嘆。
接下來,我們來欣賞壁畫展廳。這里的壁畫有很多,內容豐富多彩。我左邊是記錄佛教故事的描繪神佛形像的,右邊的是反映民間生活的和描摹自然風光。大家知道我身后的壁畫是什么嗎?對了,那就是引人注目的飛天。這一個飛天臂挎花籃,采摘鮮花;這一個飛天懷抱琵琶,銀撥銀弦;這一個飛天倒懸身子,自天而降;這一個飛天彩帶飄拂,漫天遨游;而這一個飛天舒展雙壁,翩翩起舞。你們看了這些壁畫是否覺得進入了藝術殿堂?是的,我告訴你們,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里的每一幅壁畫,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好了,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請大家細細游賞,有什么問題可以來問我。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莫高窟游玩。我是這里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龍。
莫高窟位于敦煌的東南部,始建于前秦,修建在絲綢之路上。當時絲綢之路很難走,而沙漠絲綢之路就更難走了。沙漠中的太陽毒辣辣的,稍不留神就會中暑,甚至死亡;流沙藏在普通沙子里,一踩就會陷進去,人就很可能會死;沙塵暴很容易讓人迷路,甚至讓人窒息死亡。所以沒有人想走這條絲綢之路。朝廷為了鼓舞人們走這條絲綢之路,就修建了莫高窟。
莫高窟是人們搭架子,爬到上面,用錘子和釘子建造的。莫高窟規模巨大,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莫高窟的佛好像比玉皇大帝的勢力還要大一些。大家看,這就是莫高窟最大的佛,有36米高,比10個姚明還要高。他盤腿坐著,左手輕搭在膝蓋上,右手豎在嘴前,好像在念經“南無阿彌陀佛”,保佑人們完成使命。他的眼睛注視前方,很緊張。他全身上下沒有一點顏色,卻擋不住他的圣潔光輝。他的衣服緊緊貼著身體,把頭發扎成了一個坨在頭頂上,像一個網球。人們看著圣潔的佛,都跪在面前拜佛。佛看著黃沙,心里想:那些走絲綢之路的人有沒有平安回來?這里還有很多佛跟他一樣,在盼著人們平安歸來。
這就是充滿佛性的莫高窟,祝你們旅游開心!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導游,我叫殷佳怡。希望能在我的介紹下,讓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敦煌莫高窟給你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大石窟還有:龍門石窟、云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但是這些石窟都不能和敦煌莫高窟比美,因為敦煌莫高窟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呢!它位于敦煌市東南部,距城約25公里,洞若觀火窟開在鳴沙山東的斷崖上。是中國最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也是佛教藝術中心。 它的歷史也很悠久,它修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這幾個朝代都修建過。
現在,大家就跟我到敦煌莫高窟中去看看吧!
你們看,這就是敦煌莫高窟西南方向的一個洞窟:西千佛洞,你們猜這個洞有多長嗎?一定不知道吧,其實這個洞有2.5公里長呢!這些泥巴彩塑在這個洞里有34個呢,但是整個莫高窟的彩塑就有2415個呢!
各種各樣的石窟大小不一,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莫高窟壁畫繪于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非常的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的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和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畫作。好了,說了那么多,我們就去參觀下一個景觀吧!
大家看到了嗎?這個建筑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立于崖窟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6米,由石胎泥塑而成,是除了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哦!
好了,下面請大家自由活動。在活動之前,我還是那句老話:請大家保護環境,珍惜莫高窟的每一寸土地。她不僅是游覽名勝地 ,還是我們中國的驕傲,讓我們共同祝愿:擁有無限魅力、栩栩如生的莫高窟,永遠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燦爛輝煌的一頁…… 歡迎有機會再到這里來玩。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甘肅,我是你們本次甘肅之行的導游員李歡,現在就由我帶大家去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許多外國旅游者對莫高窟的評價:“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它是世界上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
敦煌莫高窟與洛陽的龍門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時刻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創建年代之久、建筑規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顯現,被稱為“東方盧浮宮”。“千”這個數字在這里不指具體的數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里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壁畫洞窟,所以俗稱“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的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莫高窟開鑿于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有記載,唐代沙洲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里”之名,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敦煌莫高窟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峰,窟區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布崖面。每個洞窟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蓮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1961年我過國務院確定氣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高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舉世無雙的人類瑰寶。
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的藏經洞。這個洞窟位于弟16號洞窟通道的北側,編號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南都僧統共訌的“影窟”,有碑文記載這一事實。說到藏經洞大家就會想到王道士。是他發現了藏經洞,但也是由于他的無知導致了藏經洞大部分文物損壞、丟失。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開了藏九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于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敗加之王圓箓的愚昧,使這些珍貴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竊。1920xx年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為誘餌騙取了一些文物;1907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樹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藏于大英博物館;1920xx年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藏于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1920xx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盜走約九百多卷。直到1920xx年清政府才將被劫余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以及運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藏經洞發現的這些文書,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當時王道士把經卷賣給斯坦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長達七年的時間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視,而且是逐級上報,但是無人過問,致使他灰了心;二是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掃洞窟,修建三層樓,架設木橋;三是唐玄奘溝通了他們的思想。斯坦因這個探索家追求事業的精神感動了他。因此他雖則思想極為冒矛盾,既不愿意外國人將這些文物帶走,但是在無奈的情況下也只好讓步。
當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傳于全世界是,當朝命官這才懂得了其重要價值。但是他們不是考慮如何的保護它,而是千方百計的竊為己有。因此一時間偷竊成風,敦煌卷子流失嚴重。這是敦煌卷子自發現以后最大的劫難。真所謂是“敦煌千古事,苦樂誰人知!”
那么,藏經洞是什么時候為何被密封的呢?
一說是11世紀初,西夏侵入敦煌是為了保護經典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切的神經圣典收集存放;再一說是為了防止伊斯蘭教徒破話而藏。后來收藏了這些經典的僧侶逃的逃了,還俗的還俗了,死的死了,直到20世紀初發現這個洞窟為止,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參觀了藏經洞,了解了它的掠奪史,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壁畫藝術。通過壁畫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我過各民族各階層的勞動生活、社會活動、風俗習慣、衣冠服飾、音樂舞蹈等。它不僅是一部生動的敦煌畫史,也是一部豐富的文化史。在莫高窟壁畫的佛經故事中,也有許多動人的畫面,如“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歌頌正義譴責邪惡的。壁畫以連環畫的方式生動的表達了這一故事。
談到壁畫藝術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飛天。飛天是佛教中稱為香音之神,能奏樂、善飛舞、滿身異香而美麗的菩薩。唐代飛天更為豐富多彩,氣韻生動。她既不像希臘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騰云駕霧的天女。中國藝術家用綿長的飄帶使她們優美輕捷的女性身軀漫天飛舞。飛天是民族藝術的一個絢麗形象。提起敦煌人們就會想到神奇的飛天。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石窟、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所無法比擬的。其規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藝術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壁上的圖書館”。
那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誰繪成了堪稱世界藝術瑰寶的敦煌壁畫?
研究人員認為敦煌畫師的來源主要有四種。首先是來自西域的民間畫師。這是因為敦煌壁畫的早期作品風格和新疆同期的很多佛教石窟壁畫風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吏獲罪流放敦煌時攜帶的私人畫師;第三是高薪聘請的中原繪畫高手;第四是來自五代時期官辦敦煌畫院的畫師。
欣賞了美麗而神奇的壁畫藝術,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莫高窟的彩塑。彩塑是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最高34.5米,最小僅2厘米(善業泥菩薩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17窟唐代河西都僧統的肖像塑好玩塑像后繪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與壁畫結為一體,為我國最早的高僧寫實像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莫高窟的建筑藝術主要指洞窟的形制。洞窟本身就是具有立體空間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為主。所謂中心塔柱式即開鑿是在洞窟中央留下一個方柱,在柱子的四面開龕,龕內塑像;中期開鑿的洞窟相對較大,中心塔柱式被廟堂式即浮斗頂窟式代替,多數是在洞窟正面墻壁上開較大的龕,塑造多身塑像。窟頂為覆斗式,天井彩繪精美的圖案;后期開鑿的洞窟都比較大,縱深二三十米,稱殿堂窟。洞窟中央設有佛壇,佛壇上面塑造多身較大的塑像。此外還有禪窟、大佛窟和涅盤窟。從洞窟建筑形式的轉變和多樣化,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融化、吸收使它成為了本民族的東西。另外,莫高窟還保存著宋代窟檐五座,以及散步其周圍造型獨特的舍利塔十幾座,加上壁畫,中彩繪的亭、臺、樓、閣、殿、寺院、城池、居民、茅巷、野店等等,構成了莫高窟無比豐富的建筑藝術的寶庫,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那么,敦煌莫高窟歷經千余年來為何能完整的保存下來呢?
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死自然條件,莫高窟地處內陸沙漠,氣候非常干燥,干燥的氣候給保存莫高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其次,古代人開鑿洞窟是為了供奉神、佛和作為祭祀祖先的家廟。祖先開鑿,子孫繼承,加之又有僧侶維持香火不斷,后代又予以維修、重繪;再次莫高窟遠離城市,交通不便,歷史上也沒有發生過災難性的戰爭等重大破壞。所以能較好的保存下來。
短暫的莫高窟之旅就要結束了,很高興能和大家相聚在這里,謝謝大家的觀賞。
精選甘肅祁連山導游詞三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嘉峪關關城講解員張敏,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巍巍雄關耀中華。這里,曾上演過一幕幕民族征戰的歷史話劇;這里,流傳過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團結奮斗的動人故事。巍巍雄關耀中華,古老的嘉峪關,就象一位歷史老人,六百多年來,離合悲歡的往事,滄海桑田的巨變,映在它古老的青磚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墻里。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關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早建九年。這里地勢險要,南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是連綿起伏的黑山,兩山之間,只有30華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狹窄的地方,被稱作"河西第一隘口"。關西的大草灘,黃草平沙,地域開闊,素為古戰場,關東是絲路重鎮酒泉,緊靠關東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終年不竭,可供人馬飲用,并可灌溉良田。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和險要的地理位置,是這里建關的主要原因。早在漢代,就在距關城北七里的石關峽口設有玉石障,依山憑險,設共防守,據史料記載,明代以前,這里一直是"有關無城"。
明王朝建立后,為了加強河西的軍事防御,征虜大將軍馮勝收復河西后,在此選址建關,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據歷史記載,嘉峪關"初有水而后置關,有關而后建樓,有樓而后筑長城,長城筑而后關可守也"。嘉峪關從建關到成為堅固的防御工程,經歷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時間。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長220丈,高2丈許,就是現在的內城夯筑部分,當時只是有關無樓。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肅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羅城嘉峪關正門項修建嘉峪關關樓,也就是說,嘉峪關關樓是關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書上記載說:"李端澄構大樓以壯觀,望之四達",又過了20xx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20xx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關的樣式、規格修建了內城光化樓和柔遠樓,同時,還修建了官廳、倉庫等附屬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尚書翟鑾視察河西防務,認為這里必須加強防務,于是大興土木加固關城,在關城上增修敵樓、角樓等,并在關南關北修筑兩翼長城和烽火臺等。至此,一座規模浩大,建筑宏偉的古雄關挺立在戈壁巖崗之上,它像一隊威武雄壯的戰士,屹立在兩山之間、伸出雙臂,牢牢地守衛著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當時的陜西直隸總督左宗堂在收復新疆伊犁時速經嘉峪關,面對雄偉壯觀、氣勢磅榜的關城,提筆寫下"天下第一雄關"的巨匾懸掛于嘉峪關樓上,為雄關又添了幾分威嚴、幾分雄壯。清末因禁煙而被貶赴伊犁的愛國將領林則徐于 1842年10月11日途經嘉峪關時,面對巍巍雄關和大漠風光寫下了著名的詩篇出嘉峪關感賦)其中一首寫道: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入駐馬蹄。
飛閣造連秦樹直,綜垣斜壓隴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 瀚海蒼茫人望迷。
誰道堵函千古險,目看只見一九泥。
一生酷愛古詩詞和書法藝術的毛澤東同志曾手書過這首著名的詩篇。
雄關關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適合戰爭防御的需要,關城有三重城廊,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勢,如果敵兵來犯,可確保萬無一夫。
嘉峪關建關六百多年以來,由于風雨侵蝕,曾進行過大規模的修繕。尤其是在1986年,嘉峪關市委、市政府響應鄧小平同志"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偉大號召,倡導各界人士捐款集資,恢復關城。當時,嘉峪關按照國家文物局楊烈等同志指示"修舊如舊、恢復原貌",經過多方努力,嘉峪關樓終于又屹立于雄偉的關城之上,站在嘉峪關樓上看著關外,由于歲月侵蝕而變的滄桑的絲路古道,諸多感慨涌上。回頭,曾有這樣一幅對聯記載關樓的滄桑歷史:
歷明清經民國毀于風雨歲月空留遺址、靜觀世事滄桑:
愛中華修長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復原貌、再睹華夏春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長城學專家羅哲文老先生也詩興大發;口占七絕一首:
嘉峪山前起煤城,墻臺高峙氣蕭森
雄關天下今誰主,游客登樓話古今。
是的,雄關本身的防御意義早已成為了過去,而今登上這座氣宇軒昂的關城,人們不僅為它的氣勢、它的雄壯、為祖輩們的智慧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尋找。在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如何使這座關城煥發出無比的生命力,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誰說春風不度玉門關?改革開放的春風早己吹綠了關城內外。大開發的春風為關城的建設推波助瀾。使機遇與挑戰同時擺在我們面前。是固守著祖輩留給我們的這筆財富而滿足于現狀,還是積極探索、尋找差距、開拓進取?事實是最好的口答;關城作為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當之無愧地被授予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今天在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宏偉戰略中,雄關又在爭創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活動中找差距、定措施,這些都意味著關城人正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賦予關城以新的意義。
嘉峪關人更是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的超常發展戰略指引下,為關城未來的發展設計了新的藍圖,在這個新的定位中,創新是靈魂、墨守成規意味著被淘汰,關城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吸引海內外人士的磁石,要讓這顆磁石閃爍出耀眼的光芒,讓關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呈現出更加雄偉的風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巍巍雄關耀中華。登臨長城,憑吊嘉峪關曾經的繁華,我們將繼承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團結向上的優秀傳統,以飽滿的精神風貌,開拓未來,創造明天。
精選甘肅祁連山導游詞四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是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導游,我姓陳,你們就叫我陳導吧!你們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門,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樣的嗎?聽我慢慢道來。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部,距城約25公里,洞若觀火窟開在鳴沙山東的斷崖上。它是中國最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也是佛教藝術中心。
游客們,洞窟數目達到492個,塑像20xx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僅10厘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畫總面積為45000平方米,若將所有壁畫排列起來,就有30公里長。如果說是莫高窟使的敦煌聞名全球的話,那么,使得莫高窟聞名的就首推這些壁畫,是旅游時的參觀重點。
游客們,你們知道嗎?莫高窟始建于東晉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傳說有個名叫樂尊的各黨路過此地,忽然見到金光閃耀,似有千佛顯現,認為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處募捐,開掘了第一個石窟。消息傳開后,商旅紛紛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這樣一直延續到元代,經歷1000多年。
1987年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受最重點的文物保護。
好了,現在我介紹到這兒,請大家漫步欣賞。不能亂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畫上亂涂亂畫,要保護文物。
謝謝!
莫高窟的導游詞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敦煌莫高窟,我是你們的張導游,請大家保護它的衛生,不要亂涂亂畫,隨時注意安全。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坐落于中國西部甘肅省敦煌市東南二十五公里處鳴沙山的懸崖上,石窟南北長一千六百余米,上下共五層,最高處達五十米,現存洞窟四百九十二個,壁畫四萬五千余米,彩塑兩千四百一十五身,飛天塑像四千余身,莫高窟規模宏大,歷史悠久,與山西省云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莫高窟最初開鑿于公元三六六年,至公元一二一七年——一三六八年基本結束,期間經過不斷開鑿,使莫高窟成為集各時期世界上最龐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同時也表現出歷代勞動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的成就。
莫高窟旁邊長滿了草,這些雜草不僅在旁邊裝飾,還長得又高又密,兩旁栽了粗壯的大樹,便也成了這里一道風景,從遠望去,莫高窟在青草綠樹之間,多漂亮呀!
好了,各位游客,游覽現在開始,莫高窟確實很美麗,祝愿大家旅行快樂、心情愉快。
精選甘肅祁連山導游詞五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甘肅,我是你們本次甘肅之行的導游員李歡,現在就由我帶大家去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許多外國旅游者對莫高窟的評價:"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它是世界上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
敦煌莫高窟與洛陽的龍門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時刻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創建年代之久、建筑規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顯現,被稱為"東方盧浮宮"。"千"這個數字在這里不指具體的數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里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壁畫洞窟,所以俗稱"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的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莫高窟開鑿于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有記載,唐代沙洲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里"之名,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敦煌莫高窟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峰,窟區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布崖面。每個洞窟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蓮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1961年我過國務院確定氣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高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舉世無雙的人類瑰寶。
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的藏經洞。這個洞窟位于弟16號洞窟通道的北側,編號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南都僧統共訌的"影窟",有碑文記載這一事實。說到藏經洞大家就會想到王道士。是他發現了藏經洞,但也是由于他的無知導致了藏經洞大部分文物損壞、丟失。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開了藏九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于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敗加之王圓箓的愚昧,使這些珍貴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竊。1920xx年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為誘餌騙取了一些文物;1907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樹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藏于大英博物館;1920xx年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藏于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1920xx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盜走約九百多卷。直到1920xx年清政府才將被劫余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以及運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藏經洞發現的這些文書,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當時王道士把經卷賣給斯坦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長達七年的時間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視,而且是逐級上報,但是無人過問,致使他灰了心;二是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掃洞窟,修建三層樓,架設木橋;三是唐玄奘溝通了他們的思想。斯坦因這個探索家追求事業的精神感動了他。因此他雖則思想極為冒矛盾,既不愿意外國人將這些文物帶走,但是在無奈的情況下也只好讓步。
當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傳于全世界是,當朝命官這才懂得了其重要價值。但是他們不是考慮如何的保護它,而是千方百計的竊為己有。因此一時間偷竊成風,敦煌卷子流失嚴重。這是敦煌卷子自發現以后最大的劫難。真所謂是"敦煌千古事,苦樂誰人知!"
那么,藏經洞是什么時候為何被密封的呢?
一說是11世紀初,西夏侵入敦煌是為了保護經典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切的神經圣典收集存放;再一說是為了防止伊斯蘭教徒破話而藏。后來收藏了這些經典的僧侶逃的逃了,還俗的還俗了,死的死了,直到20世紀初發現這個洞窟為止,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參觀了藏經洞,了解了它的掠奪史,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壁畫藝術。通過壁畫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我過各民族各階層的勞動生活、社會活動、風俗習慣、衣冠服飾、音樂舞蹈等。它不僅是一部生動的敦煌畫史,也是一部豐富的文化史。在莫高窟壁畫的佛經故事中,也有許多動人的畫面,如"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歌頌正義譴責邪惡的。壁畫以連環畫的方式生動的表達了這一故事。
談到壁畫藝術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飛天。飛天是佛教中稱為香音之神,能奏樂、善飛舞、滿身異香而美麗的菩薩。唐代飛天更為豐富多彩,氣韻生動。她既不像希臘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騰云駕霧的天女。中國藝術家用綿長的飄帶使她們優美輕捷的女性身軀漫天飛舞。飛天是民族藝術的一個絢麗形象。提起敦煌人們就會想到神奇的飛天。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石窟、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所無法比擬的。其規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藝術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壁上的圖書館"。
那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誰繪成了堪稱世界藝術瑰寶的敦煌壁畫?
研究人員認為敦煌畫師的來源主要有四種。首先是來自西域的民間畫師。這是因為敦煌壁畫的早期作品風格和新疆同期的很多佛教石窟壁畫風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吏獲罪流放敦煌時攜帶的私人畫師;第三是高薪聘請的中原繪畫高手;第四是來自五代時期官辦敦煌畫院的畫師。
欣賞了美麗而神奇的壁畫藝術,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莫高窟的彩塑。彩塑是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最高34.5米,最小僅2厘米(善業泥菩薩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17窟唐代河西都僧統的肖像塑好玩塑像后繪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與壁畫結為一體,為我國最早的高僧寫實像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莫高窟的建筑藝術主要指洞窟的形制。洞窟本身就是具有立體空間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為主。所謂中心塔柱式即開鑿是在洞窟中央留下一個方柱,在柱子的四面開龕,龕內塑像;中期開鑿的洞窟相對較大,中心塔柱式被廟堂式即浮斗頂窟式代替,多數是在洞窟正面墻壁上開較大的龕,塑造多身塑像。窟頂為覆斗式,天井彩繪精美的圖案;后期開鑿的洞窟都比較大,縱深二三十米,稱殿堂窟。洞窟中央設有佛壇,佛壇上面塑造多身較大的塑像。此外還有禪窟、大佛窟和涅盤窟。從洞窟建筑形式的轉變和多樣化,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融化、吸收使它成為了本民族的東西。另外,莫高窟還保存著宋代窟檐五座,以及散步其周圍造型獨特的舍利塔十幾座,加上壁畫,中彩繪的亭、臺、樓、閣、殿、寺院、城池、居民、茅巷、野店等等,構成了莫高窟無比豐富的建筑藝術的寶庫,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那么,敦煌莫高窟歷經千余年來為何能完整的保存下來呢?
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死自然條件,莫高窟地處內陸沙漠,氣候非常干燥,干燥的氣候給保存莫高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其次,古代人開鑿洞窟是為了供奉神、佛和作為祭祀祖先的家廟。祖先開鑿,子孫繼承,加之又有僧侶維持香火不斷,后代又予以維修、重繪;再次莫高窟遠離城市,交通不便,歷史上也沒有發生過災難性的戰爭等重大破壞。所以能較好的保存下來。
短暫的莫高窟之旅就要結束了,很高興能和大家相聚在這里,謝謝大家的觀賞。
精選甘肅祁連山導游詞六
祁連山脈在青海境內東西長870公里,南北寬100-200公里。山峰多在4500-5500米,除主峰崗則吾結海拔5808米為極高山外,多為高山。祁連山脈由一系列北西西—南東東走向的山嶺組成,其間有谷地分開。廣義的祁連山脈中的次級山嶺,從北到南分列布。
習慣上,以玉門市石油河(或白楊河)為界,分為西祁連山、東祁連山兩段。東祁連山有走廊南山、冷龍嶺和其支脈大黃山、馬雅雪山、毛毛山。西北高東南低,一般海拔20xx-4500米;相對高差1000-20xx米,主脈海拔4000-5000米間,酒泉以南的鏡鐵山海拔5205米。西祁連山有照壁山、陶勒山、陶勒南山:大雪山、疏勒南山、野馬山、野馬南山、黨河南山、吐爾根達坂山和賽什騰山等。南高北低;一般海拔20xx-5000米,主脈海拔4500-5000米間,大雪山海拔5483米,位于甘、青省界的團結峰(宰吾結勒)海拔5808米,為青海省內最高點。
走廊南山,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而得名。《祁連山地質志》將冷龍嶺也劃歸走廊南山。但多數地圖和地理著作則把冷龍嶺單獨劃出,即冷龍嶺和走廊南山并列為祁連山脈的一級山嶺。走廊南山在青海省境內雄踞黑河之北,北至省界;西起豐洛川源頭,東至祁連縣城附近,在青海省境內延伸160公里,寬10-2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4500米之間,最高峰是柴達諾山,海拔4764米。
冷龍嶺,又叫老龍嶺,在青海境內位于八寶河、大通河一線之北,北至青海省界,西起黑河向東延至門源縣以東。在青海省境長280公里,寬30-50公里,山峰多在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位于青石嘴以北,海拔5254米,4500以上的山峰多發育有現代冰川。冷龍嶺的東南端為烏鞘嶺,是東亞季風到達的最西端,為隴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線。是中國地形第一與第二級階梯的邊界,是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內流區域和外流區域的分界線點,是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處,是半干旱區向干旱區過渡的分界線。
托來山,蒙古語意“有柴禾的山”。又叫木壘山。還有陶來山、托勒山、討賴山等名稱。托來山位于黑河、八寶河與托來河、大通河上游之間。東起門源縣青石嘴附近,向西延至二指哈拉山口附近。在省境內長350公里,寬2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至4500米,最高峰是陰凹槽黑山,海拔4849米。4500米以上的山峰,發育有少量現代冰川。山嶺西北段較高,是托來山的主體部分,東南段較低叫默勒山,也叫俄博山。
托來南山,又叫巴索拉嶺,還有陶來南山、托勒南山、討賴南山等名稱。托來南山位于疏勒河與托來河之間,西北以疏勒河與大雪山分界,東南以薩拉河上游與默勒山分界。西段是青甘兩省的界山,東段全部在青海省境內。在青海境內長200公里,寬20-25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500-5000米之間,最高峰是吾德額欽,海拔5294米,4500米以上的山峰一般發育有現代冰川。
疏勒南山,位于疏勒河之南,黨河、哈拉湖之北。在青海省東起大通河源,向西延至黨河支流堯勒特溝附近出青海。在青海省綿延350公里,寬30-5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500-5500米。疏勒南山西段在甘肅省境內叫野馬南山,中段和東段在青海境內。中段的最高地段也是祁連山脈隆起的最高地段,50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廣闊,55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三座,最高峰崗則吾結,曾名團結峰,海拔5808米。東段叫沙果林那穆吉木嶺。中段和東段現代冰川十分發育,較大的雪山有八座。
大通山,位于布哈河和大通河之間,西在大通河和布哈河源頭地帶與疏勒南山過渡,東以北川河、大通河支流薩拉溝一線與達坂山相接。廣義的大通山包括達坂山,但現代出版的地圖多數把達坂山與大通山并列為祁連山脈的一級山嶺。大通山山體廣闊,平面呈北西西—南東東的棗核形。主嶺在北部,靠近大通河,脈絡尚存,山峰一般在海拔4000-4500米。南部由于青海湖水系和湟水切割,山嶺低緩破碎,脈絡不清,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米左右。大通山長300公里,寬一般50-60公里、山嶺西北高,東南低,最高峰位于西端,海拔4849米。
達坂山,又叫大坂山或青石嶺。位于湟水與大通河之間,西北起自北川河干流,東南至大通河下游。在青海省境長近200公里,寬一般40-5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米左右。山體北部較高,主峰脈絡清楚;南部由于湟水支流切割較低緩破碎,最高峰仙密大山海拔4353米。
黨河南山,蒙古語叫烏蘭達坂,意為“紅色的嶺”。位于黨河與大哈爾騰河之間,西以當金山口與阿爾金山脈分界,東到哈拉湖西南。長250公里,寬一般20-30公里。西段是甘青兩省的界山,東段全部在青海省境內。山嶺東段較高,山峰海拔一般5000米左右,最高峰位于古爾班保,海拔5620米,4800米以上的山峰一般發育有現代冰川。野牛脊山、古爾班保為其東段的次一級山嶺。
土爾根達坂山,又叫哈爾根達坂山。廣義的土爾根達坂山包括塔塔陵河與大哈爾騰河之間的廣闊山地,西起蘇干湖盆地以東,東到烏蘭哈德郭勒源頭。整個山地東西長200公里,中部南北寬達100公里,東、西兩端較窄,東端僅20公里。整個山地被小哈爾騰河、魚卡河分為北、中、南三支。北支和南支在東部與中支合并。中支抒義土爾根達坂山的主脈。北支稱察汗鄂博圖嶺,位于大哈爾騰河與小哈爾騰河之間。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10-15公里。山嶺西部較低,東部較高,山峰海拔一般4000-5000米。最高峰位于東部,海拔5249米,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少量現代冰川。中支位于小哈爾騰河與魚卡河之間,是狹義的土爾根達坂山。東西長200公里,西部寬達60公里,東部寬20-3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4500-5500米,中、東部較高,海拔一般在5000米以上。最高峰果青合通夏哈爾格,位于東部,海拔5592米,也抒義土爾根達坂山的主峰。5000米以上發育有較大面積的現代冰川。南支稱柴達木山,位于魚卡河與塔塔棱河之間。主要由中生代花崗巖組成的塊狀山地。山峰海拔一般4500-5000米。最高峰是西部的柴旦峰,又叫紅旗峰,呈饅頭狀,海拔5656米,發育有現代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