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是我們對書籍中知識、情感和思想的提煉和歸納,是把自己的理解與作者進行對話的過程。通過閱讀他人的讀書心得,我們可以拓寬自己的思維路徑和視野,獲得新的思考方式和觀點。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一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很喜歡李清照的這首詩,因為它道出了對一代西楚霸王烏江自刎的無奈與惋惜。也道出了對這位血性男兒兵敗烏江,不肯茍活的敬佩之情!
我一直對項羽很崇拜,記得他的破釜沉舟,使得百二秦關終屬楚;進經(jīng)咸陽,火燒阿房;天下之兵莫不屈膝仰視,天下之土莫不盡攬于懷。那份英勇無懼的霸氣一直為我所向往,亂世出的英雄總渴慕建立霸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可惜一朝兵敗垓下,自謝于江東父老。使我對他的敬仰之情銳減。
記得高三時我第一次讀到《史記――項羽本紀》也是想到了李清照的這首詩。那時習作上稍稍得意,所以在考評改的語文考試時,寫了一篇名為《我若為王》的高分作文。全文措辭激昂,在惋惜他烏江自刎的同時,更多的是對他這種做法的一種批判,至今還清楚的記得那文我這樣寫著:“你肩負的乃是江東父老殷切的厚望,英勇赴死易,可拂了眾多期盼的心。江東自古多才俊,臥薪嘗膽,卷土重來未必不無可能。我若為你,定拿出多于自刎千倍萬倍的勇氣來正面失敗。謀臣鐵騎,良將勇士,再來尋覓,待他朝,重奪霸業(yè)!”到底那時年少氣盛,總將事情想的很簡單,以為一腔熱血與志向一定能支起頹敗的陣勢,那么贏得天下何難?而今重讀《史記》依舊是《項羽本紀》這里,我卻駐目徘徊了,對那篇文章中偏頗的見解不肯釋懷!
脫離歷史而解歷史,本來就如無源之水,縱使激起一兩朵水花,也是空有其勢。那一年或許我看到的只是他烏江自刎的懦弱,卻不曾看到他無扭轉乾坤之力的無奈。我只是把他生硬的用歷史道路中的興起與頹落來解讀,而并沒有從人性的角度去看他。
驕傲如斯的西楚霸王,不屑于一切小人小智,坦蕩于懷,是不肯像劉邦那樣攻略謀術,倘若當初“四面楚歌”的是劉邦,劉邦是斷然不會刎頸自殺的,那么或許如今的歷史越王勾踐就不會是唯一一個以臥薪嘗膽換回國家并傳為佳話的王者。其實歷史存在很多必然性,項羽垓下大敗,歷史使然。而他刎頸自殺,性格使然!較之劉邦,他缺的是一定得謀略和識人用人的能力,且性格暴躁,奪城屠城,早已失了民心,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那么失敗是注定了。這位二十四歲領兵打仗,身經(jīng)幾十起大小戰(zhàn)爭,聲名遠播的西楚霸王,怎么會接受敗寇命運!你我于今天縱覽歷史,興衰評定各有己見,卻不肯原諒這么個血性男兒保留尊嚴的方式。稱其為楚漢之爭意料之外的笑料,對項羽來說未免有失公允。
烏江岸邊,這個正氣的漢子失去的何止是渴慕建立的霸業(yè)希望,還有那忠心不二的烏騅馬,心愛的女人。倘若退而求其次,他可以保護心愛之人不受傷害,保護鐘愛之物不受損毀,那么或許他能健全能屈能伸的王者之氣。還赴江東再圖霸業(yè)也不是沒有可能。這個中辛酸與無奈,豈是我們說說作罷!
重讀《史記》依舊是這個被歷史蒙上悲情色彩的人物,一次次給我震撼。讓我不忍偏頗,不忍去用理性審度那看似有些輕率與魯莽的行為,甘愿用感性的視角如此見地一般的為他說話,為我的那篇幼稚狂妄的《我若為王》深深道歉!
讀史可以明理,但有些歷史不適合用理性解讀。讀項羽,我于這里還他一份敬意!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二
這本書內容不多,一口氣看完了,很感動,流了些眼淚。看到時候很心痛,一直被教授感動著,看完之后稍有空虛,因為教授的世界離我太遠了,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品讀并為止神傷,可是天亮了,傷痛都回來了,教授在天堂里。無論如何,看了還是有很大收獲……死亡,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可不幸的活著也同樣讓人悲哀,而許多人并不幸福。我們過多的追求物質需要,可他們并不能使我們滿足。我們忽視了人與人之間互相愛護的關系基礎,我們忽視了周圍世界。這是我迄今為止讀過的最感動的一本書。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三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和久必分。商湯討伐夏桀,并入商;商紂暴虐無道,周武王伐之,并入周;周末七國紛爭,并入秦;秦王子嬰即位后,楚國崛起,為報被平之仇,伐秦也。伐者,楚漢也。楚王違背諾言,由此,楚漢之爭開始。
項羽,是楚國的帝王,因太過傲氣,導致了楚國的滅亡。雖然他失敗了,但卻給后人留下無限的教訓,使我們受用終生。
項羽其實名籍,應叫項籍。他隨項梁四處戰(zhàn)斗,已是當時名將。殺了宋義后,更是威震中原,名聞諸侯。這時的他,沒怎么注意劉邦的崛起。待項羽發(fā)覺后,又不把他放在眼里。等到劉邦的軍隊繼續(xù)發(fā)展壯大,項羽才與之交鋒。項羽也是名不虛傳,將劉邦打的節(jié)節(jié)敗退,重新霸占中原。劉邦趁此時招兵買馬,深得民心,收了韓信、蕭何、張良、陳平后,大敗項羽。緊接著又是雪上加霜,劉邦離間了項王和范增,項羽實力大減。最終被逼至烏江邊上,同時又看到螞蟻爬出的“項羽必敗”四個大字,項羽認為是天意,便慨然自刎。后來證實,那是劉邦一軍用糖漿寫出的字,螞蟻聞到味道,自然就爬上去了。
細細地讀,你會發(fā)現(xiàn):每當項羽打仗,他總是親自上陣,沖在最前面;國家中的大小事務,也是他披星戴月,親自處理,楚國好不容易才被治理好。而劉邦每天悠然自得,沒見他很忙過,大漢帝國卻被治理得井然有序。這難道是項羽不夠努力嗎?那是他不會用人啊。劉邦手中握著4員大將,而項羽有一位范增卻不懂得利用,還把他趕跑了。而且,項王喜好禮儀,所以那些文人大都歸附他;漢王喜好武功,且敢于封官,所以那些武將和唯利是圖的人喜歡跟他做事。同時也召集了一些文人。文人是治國的,武官是打天下的,兩者缺一不可。項王雖有數(shù)十萬大軍,但卻只有一些無謀之將,打天下的都不足,治天下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人與人的差別就在這里啊。這些因素,決定一個人的成敗。當然,不止這兩條。
其次,項羽心態(tài)不好。項羽將失敗歸為天意,他大喊“天亡我!”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如果項羽這時能回到江東,養(yǎng)精蓄銳,也許還能東山再起。他局勢好時便過分樂觀,局勢差時便過分悲觀。騰訊開發(fā)過一款游戲,叫《王者榮耀》,非常考驗心態(tài)。如果一個人心態(tài)不好,那他所在的隊伍就很可能會輸。而與此款游戲不同的是,楚漢之爭要是哪隊心態(tài)崩,那遭遇的就是滅頂之災,而不僅僅是一個“defeat(失敗)”的標志了。項羽也可以說是死在了自己手里。
最后,項羽輕敵。民心都向劉邦那邊倒了,項羽還仗著自己的幾十萬大軍,打這打那。在他眼中,劉邦充其量也不過是個沒有什么實力的小小的諸侯王,等到楚漢鼎立之時,才與之對決。結果最后倒敗于劉邦。
不會用人,傲氣蓋世,敵強我心崩。可憐項羽,死得悲壯,死得凄涼。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四
夢得一江春水向東流,不求醉生夢死。
是啊,現(xiàn)在不比從前,如今你已被困在漢軍的十面埋伏中,又豈是當年的情形呢?烏江的水滾滾向東流去,宛如白綾轉身,回過頭,四目相觸的那一霎,我明白,外表平靜的你,此刻必定心如刀割。
于是,亭邊孤獨的影子又多了一個,沉默良久,轉身回帳,再出來時,手上竟多了一卷書。你轉身,微怔片刻,又點點頭,烏江亭畔,響起了你響徹蒼穹的聲音,居然是《項羽本紀》,這,可能是生平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不過,這就夠了。
朗朗書聲中,我聽出了你對生與死的無奈,感受到了你的困惑與無助,體會到了你的悲哀與絕望!你不懂,是暴虐坑殺十萬秦兵導致你人心盡失,還是鴻門宴上的優(yōu)柔寡斷使你將天下拱手相讓。你困惑,為什么縱有蓋世武功,卻連最心愛的人也保護不了?你憤怒,拼搏一生,卻為小人所害。這聲音雖然洪亮,但卻透著一種凄涼與無助,隱隱中,有著一絲絕望。你漠然起身,在你轉過頭的那一刻,我的淚,決堤而下。
垓下,漢軍已經(jīng)會師,今天怕是闖不出去了吧!既然如此,那便痛痛快快的殺一場吧!讓天下人之都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戰(zhàn)之罪。
劍起,人亡,寂寞的烏江亭邊,盛開一朵潔白的梨花,恍惚中,聽到項王那響徹天穹的怒喊,同時聽到的,仿佛還有書聲,那寄托無限情與語的聲音,那應該是項王讀給虞姬的吧!,我打了個激靈,沒錯,就是《項羽本紀》。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力拔山兮……聲音越來越弱,最終,消散在了天地間。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五
一位身患重病(漸凍癥)的社會學教授即將離世,與學生約定每周二再進行一次教學,教學內容是人生,畢業(yè)典禮即葬禮。一位即將離世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階段,哪怕已經(jīng)無法控制自己的軀體,仍然希望自己有所價值,他希望自己是終身教師。看完全書感動之余也有一些收獲。
什么是人生最困難的事情?學生問。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在思索是什么呢?失去生存的能力和依靠?看到老人的回答:“和生活講和。”覺得自己想的太膚淺,不知道是否該慶幸這份膚淺。的確和生活講和是最困難的事,如果能完成這個最困難的事,相信也沒有難以克服的事了。這是一門畢生的修煉課。
我們的文化不鼓勵人們思考真正的大問題,而是吸引人們關注一大堆實利瑣事。上學、考試、就業(yè)、升遷、賺錢、結婚、貸款、抵押、買車、買房、裝修……層層疊疊,一切都是為了活下去,而且總是企圖按照世俗的標準活得像樣一些,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忌妒你。
我決定活下去——至少盡力去那么做——像我希望的那樣活下去,帶著尊嚴、勇氣、幽默和平靜。
許多人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即使當他們在忙于一些自以為重要的事情時,他們也顯得昏昏庸庸的。這是因為他們在追求一種錯誤的東西。你要使生活有意義,你就得獻身于愛,獻身于你周圍的群體,去創(chuàng)造一種能給你目標和意義的價值觀。
超脫并不是說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應該完完全全地投入進去。然后你才走得出來。
在這類小事情上我能遵紀守法。但在大問題上——如何思想,如何評判——你必須自己選擇。你不能讓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個社會——來替你作出決定。
我認為逃避并不是解決的方法。你應該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在生命的中途,我們同樣需要別人活著。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六
因為看黥布列傳諸多情節(jié)與項羽有關,返回來把"項羽本紀"看了一遍,感觸良多。
項羽世代為楚將,其叔父項梁。
陳涉起義那年的九月,會稽郡守把項梁叫去商量,說江西皆起,此亦天亡秦之時,俗話說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則制于人,吾欲起事,使公及桓楚將。項梁腦筋轉得快,立馬心里就有了主意,說,桓楚正逃亡在澤中,我侄子項羽知道他的去向,我去找他來。然后他叫項羽持劍立在門外,讓他看其臉色行事。項梁回到郡守房間,說“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項梁就把項羽叫進房間。須臾,梁?籍曰“可行矣”于是項羽手起劍落,一劍斬了郡守的頭顱,就這么簡單地殺了本欲與他們一起起事反秦的會稽郡守(可憐的人啊,對項梁叔侄本無惡意,結果連名字都沒留下就成為項羽劍下亡魂)。項梁持郡守頭,佩郡守印,走出郡守房間,一時間左右大亂,項羽所擊殺數(shù)十百人,方令一府中皆懾服,莫敢起。項梁召集認識的各路豪強官吏,宣布起事反秦,遂舉吳中兵,征集下割各縣壯丁,得八千兵士,再部署吳中豪杰為校尉、侯、司馬等職,其中有個人沒得職位,去問緣由,梁曰:“前日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能任用公。”眾乃皆服。于是項梁自任會稽守,項羽為裨將,管理下屬各縣。
剛一起事就充滿血腥兇暴,比較起來還不如像陳勝吳廣那樣,塞個紙條放到魚肚子里,刻個石碑埋在土里之類的,有點浪漫主義色彩呢。不過項梁基本上是個有點頭腦的人吧。
說到這里,其實項梁項羽叔侄起事也不是偶然,書中有交代,項羽從小就是胸懷大志的人,當年項梁與項羽因殺人避仇躲到吳中,秦始皇巡游會稽,兩叔侄在人群中觀禮,項羽就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項梁較為老成知道利害,趕緊掩了侄子的口離開,但心中已有些罕異。這個情節(jié)也許有演義的成分。不過兩叔侄在會稽比較有名,項梁“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項羽則是天生有神力,“長八尺許,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叔侄倆相得宜彰,起事前已在吳中有些聲望和勢力,這些背景應該是靠譜的。
另外,從本篇一開始的描述已經(jīng)看出,項羽很有個性,對自己的武力比較自信,但是學習就有點不大上心,“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恨鐵不成鋼,項羽還有理由:“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項梁乃教籍(項羽名籍,字羽)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看來,項羽顯然不是一個好學生,放到今天絕對過不了高考關。那么,項羽的成名是否證明:自古以來差生也可以成功的,高考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徑(好勵志);但是,項羽最后的失敗是否又證明:無論如何,不學習始終無法成大事的(仍然是勸學勵志的好題材)。嗯,好像前后有點矛盾……反正吧,事情就是這么個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體會,不同的視角會有不同的結論。
回到戰(zhàn)國那個風起云涌的時代。項梁起事后,廣陵人召平矯陳王詣封項梁為楚王上柱國,令他急引兵西擊秦。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此時陳嬰也在東陽起事,東陽豪杰聚了二萬人想擁立陳嬰為王,陳嬰反復推辭不愿牽頭,告訴一眾軍吏,說項家世世為楚將,不如讓他們?yōu)閷洠拔乙忻澹銮乇匾印薄S谑牵瑬|陽豪杰以兵屬項梁。后來,黥布、蒲將軍也以兵屬項梁。共六七萬人,軍下邳。項氏軍隊逐漸壯大。
然后經(jīng)過一番混戰(zhàn),先是打敗了秦嘉,兼并秦嘉軍隊,再與秦章邯作戰(zhàn),項羽攻襄城,“已拔,皆坑之”。此時項梁聞知陳王的確切死信,就召諸別將到薛城議事。范增建議立楚王。項梁從其議,乃求楚懷王孫叫“心”的,立為楚懷王,陳嬰任上柱國,項梁自號為武信君。此時劉邦已于沛縣起事參加了這次議事。
幾月后,項梁帶兵攻亢父,與齊田榮、司馬龍且軍救東阿,大破秦軍于東阿。田榮帶兵歸齊后,順便趕走了齊王田假,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田假逃到楚,田假的相國田角逃到趙,田角的弟弟田間也在趙地不敢回齊。項梁破了秦軍后乘勝追擊,并催促田榮一起攻秦,田榮提條件,要項梁殺田假才會助楚攻秦,項梁拒絕,同時趙國也不殺田角田間“以市齊”。“齊遂不肯發(fā)兵助楚。”這件事導致后來項羽分封諸侯時沒有田榮的份,田榮不服,叛楚。
項梁派劉邦、項羽屠城陽,攻定陶(未果),殺李由,攻外黃(未果),一路攻城略地,逐漸有些驕傲。宋義勸項梁驕兵必敗,項梁不聽。結果秦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于外黃,項梁死。
唉,項梁有頭腦會兵法,與項羽的勇武相配,本來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yè)的,可惜就這么死了,天不佑項羽啊。
劉邦項羽帶兵離開外黃攻陳留,陳留堅守不能下,兩人商量,項梁軍破,士氣受損,不如回守,乃與呂臣軍俱引兵而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這邊章邯破了項梁軍隊,認為楚軍已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當時,趙歇為趙王,陳余為將,張耳為相,兵敗后逃入巨鹿城中。“章邯令王離、涉間圍巨鹿,章邯軍其南,筑甬道而輸之粟。”這時候陳余帶兵駐于巨鹿城北,稱為河北軍。
楚懷王見項梁軍被破于定陶,就來到彭城親自領兵,這時候齊國的高陵君因為在項梁失敗前聽到宋義對項梁驕兵必敗的預言,對宋義十分信服,就在楚懷王面前極力推薦宋義,“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悅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
但是,事實證明,這個任命是失敗的。
宋義率兵行至安陽,停留了46天,項羽催促,說目前秦軍圍趙王于巨鹿,要趕快“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宋義則說“今秦攻趙,戰(zhàn)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打的是撿落地桃子的主意。宋義是主帥,只好聽他的。但是宋義做得有些過分,乃遣其子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而此時天寒大雨,士卒凍饑。項羽極其憤怒,乘早上朝見宋義之機,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眾將皆懾服,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將軍誅亂。”然后大家擁立項羽為代理上將軍,并派人去追殺了宋義之子宋襄。派人報懷王,懷王任命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黥布、蒲將軍等皆屬項羽。這個,又一次手刃上司,奪得指揮權。項羽實在不是一個容易掌控的下級。唯一可以控制他的恐怕只有項梁,可惜死早了。
至此,楚懷王只是個橡皮圖章,項羽成為楚國的實際統(tǒng)帥。
項羽殺了卿子冠軍宋義后,威震楚國,名聞諸侯。派黥布、蒲將軍帶二萬兵士渡河,救巨鹿。戰(zhàn)事稍有勝利,陳余又請求援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破釜沉舟”這個成語就是這樣來的。一到巨鹿就圍了王離,與秦兵交戰(zhàn)多次。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諸侯兵也到了,不過均作壁上觀,楚軍則以一當十,楚兵呼聲振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結果大破秦軍巨鹿解圍后,“項羽召見諸侯,入轅門,無不膝行而上,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矣。”此時,項羽(楚軍)之勇無人能敵,項羽憑楚國戰(zhàn)功成為諸侯統(tǒng)領。
項羽這一路腥風血雨殺過來,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完全沒有半點夸張啊。
然后就是著名的鴻門宴的故事了,以鴻門宴為轉折點,項羽的人生曲線從上升開始折向下沉。不過這一篇已寫得太長,很累了,后面的留待下一篇再寫吧。
這次把項羽本紀重新看了一遍,完全顛覆了以前對史記本紀的看法,本來我一直吐槽本紀沒有世家和列傳寫得精彩的,現(xiàn)在重新看了這一篇項羽本紀,簡直驚艷。寫得太好了。
如果可能的話,也許以后在繼續(xù)往后看列傳的同時,可以時不時的返回來重新看幾篇本紀。看情況吧。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七
《史記?項羽本紀》(后文均稱“羽紀”)歷來是《史記》名篇。太史公可以說是非常用心而寫的。歷代學者、文人對羽紀推崇備至。我也曾幾次讀過羽紀,幾年之前我講過《項羽之死》,都覺得既然項羽并未稱帝而卻能位列本紀,實在是太史公對項羽“青睞”有加。
最近再讀《史記》,最開始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而來,本想吃老本,卻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并不曾一次性的系統(tǒng)的讀過全書。從讀過全書的角度再來讀羽紀,忽然發(fā)現(xiàn)和原來的感覺大不一樣了。
再讀羽紀,忽然覺得之前自己對太史公的“秉筆直書”少了一份真摯的虔敬,多了一絲從眾的“阿諛”。
項羽能入本紀,我們必須要從《史記》全書來讀,斷章取義去讀,則辜負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精神”。
其實說本紀是記錄帝王一說,并不夠嚴謹。前有《秦本紀》洋洋灑灑記錄大秦帝國的崛起的漫漫歷程,后有《呂太后本紀》細致傳奇記錄一位握有實權而沒有帝號的女梟雄。羽紀的位置,前面是秦始皇,后面是漢高祖。項羽正在其中,恰恰說明,太史公只是把項羽看成是一個時期內的全國號令發(fā)出者,執(zhí)政當家第一人。
夜深至此,戛然而止,改天再續(xù)。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八
我多想一直的看著這美麗的夜色啊?作為華人您是第一百位獲獎的,祝賀您。它燃燒二氧化碳,放出新鮮氧氣。節(jié)假日里交道路口摩肩接踵的人們,如潮水般涌動的車流,就是交警叔叔的筆下書寫的音符!爺爺、奶奶、爸爸都哈哈大笑起來,“笑什么笑,我一直都想這么做。放學一回來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看書。
項羽,名籍,字羽,是楚將項燕之后,他從小便胸懷今人難以想象的宏圖大志。秦始皇巡游時,他出言:“彼可取而代也”,深深地讓古往今來之人感到其少年英雄,志存高遠。可想而知,當時說這種話是要被滿門抄斬的,小項羽能有如此之勇氣,也深深地為他推翻秦王朝的暴政埋下了種子。
巨鹿一戰(zhàn),主將宋義久不出戰(zhàn),局勢危在旦夕,項羽毅然殺之,破釜沉舟,殺得秦軍望風而靡。由此看來,項羽非有勇無謀之輩耳。就其軍事統(tǒng)率能力來看,絕非等閑之輩。如果再算上其萬夫不當之勇,豪爽而有志、果斷行事、講義氣,他是一位將門虎子,天下的英雄。
但是,英雄也有英雄病。項羽事實上和李自成、黃巢等人是半斤八兩啊!他剛愎自用、易聽信讒言、手段狠毒、極端自負。“鴻門宴”上,他完完全全地暴露了這些缺點,沒有殺掉心腹大患劉邦,反而認為他忠心可靠,這導致他走下坡路,最后又從下坡路走向了失敗。
項羽在鴻門宴后血洗咸陽:殺秦降王、燒阿宮房、搶劫財物,自封“西楚霸王”,又大封諸侯,把農(nóng)民起義軍辛辛苦苦打來的天下分得亂七八糟。
最終,項羽終被劉邦擊敗,在垓下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突圍至烏江時僅剩26騎,他將烏騅馬托付給烏江亭長后與追兵一場血戰(zhàn),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血流成河,尸積如山......項羽自刎而亡......。哀哉!這位叱咤風云、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在一片楚歌聲中帶著最后的自負踏上了不歸路。
項羽一生十分短暫,有如一顆流星,劃破長空,閃爍光輝而又轉瞬即逝。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一生,由于他勇敢、剛果、胸懷大志創(chuàng)造了一番宏圖大業(yè),又因為自負、殘暴、獨斷專行葬送了自己的錦繡前程。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九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一位生命即將逝去的老人,在這人生美麗的余暉中與當年的學生——米奇相約每個周二,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教授于他人生的課程。那樸實無華的語言,處處閃爍著思想的智慧;那有些吃力的聲音,處處傳達著無私的愛意;那時而調侃的話語,處處體現(xiàn)著心靈的坦然。他的勇氣,他的幽默,他的耐心和他的坦然,無不讓我看到這么一個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愛的老莫里,給我的心靈留下一片感動與寧靜。
因為病情惡化,莫里失去了自理能力。翻個身,不時的調整他坐著的姿勢,喂他吃一些打碎了的食物,甚至是為他擦屁股,都需要家人為他做。他的手抬不過胸部,他的頭不能動彈,他全身的肌肉正一點一點地萎縮。在最后的那段時間,他幾乎是逼視著自己的肌體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兒,明天到哪兒,這是一個等待死亡的過程,比直接死亡更為可怕。但你猜他怎么著?他把這視作為一種享受,他享受著像回到了嬰兒時期,重新憶起兒時的那份樂趣。有人給他洗澡,有人抱他,有人替他擦洗。是的,他就是這樣的與眾不同,這樣的樂觀又這樣的帶給我心靈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在這即將入秋的時節(jié),我讀完了這本書,也讀懂了一個著實讓我敬佩的人。當楓葉開始變得火紅,隨風盤旋的時候,我會記得,有這么一個人,像火紅的楓葉一樣,燃盡了自己不朽的生命,也點燃了我虔誠的心。
如果一個人被告知,自己人生只剩下短短幾個月甚至更少時,他會如何度過這段時光?
我的答案:“起來,吃飯,治療,睡覺。”
相信有許多人會選擇這個答案。
一個叫莫里的教授,卻修改了這個選項。
他的答案是:“起來,吃飯,治療,上課,睡覺。”
當死神的利刃劃過你的胸膛,帶過一串血珠,你會想什么?
我的回答:“快逃,爸爸媽媽還等著我吃飯呢,最近的雜志我還沒買……”
相信有許多人也會選擇掙扎與逃跑。
一個莫里的教授,卻偏偏不信逃能解決一切。
他站在原地,享受著劍貫穿胸膛的疼痛,品味著飄揚在空氣中的鮮血。
他是明智的。
當死神向莫里伸出手時,他一顫,隨之又平靜下來。他覺得他是幸福的,因為他有時間回憶,甚至享受到再度成為嬰兒的愜意。
他突然有了一個念頭,為什么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更多的人分享。于是,他開了一門課程,只有一個學期,14節(jié)課,學生只有一個。這門課只有一個規(guī)定:星期二上課。
14節(jié)課,從世界,到自我,從憐憫,到真愛。
最后隨著我們的教授一起結束。
跨入此門者,必須舍棄所有的希望。
但是我覺得,我們的教授違背了這個條例,他的口袋里攢滿希望。正如他所說的,當人年老時,可以擁有40、30、20歲的自我,他的人生也就更充實。而當人死去時,他擁有的自我足以讓他成為超過微軟的老板的富翁。
只是更多的人不愿意這么想,他們想要回到過往。這沒有錯,但這樣便浪費了用一生積攢的最寶貴的希望。
我們的老教授最偉大的地方,在于他努力把自己的人生和更多的人分享。病痛催(摧)不垮靈魂,一個偉大的靈魂,一個已經(jīng)坐上死亡之船的老人,卻像開告別演唱會一樣,在船上向所有愛他的觀眾招手,告訴他們接受愛,接受自身的教育,別被世俗蒙蔽。
岸上,觀眾們用笑容拭去淚水。他們的人生依舊進行,但是已經(jīng)隨著老教授的船偏離了原本的航道。
即便都通往地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航道。
選擇一條特殊的航道吧,和莫里一樣。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十
優(yōu)秀作文推薦:讀《史記》項羽本紀篇,鉅鹿之戰(zhàn)、四面楚歌、垓下之圍等,都可看出項羽是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猛將,但是有勇無謀、剛愎自負,最終導致了英雄末路,自刎烏江。
項羽求學無耐心,“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雖不肯學,鉅鹿之戰(zhàn)卻能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大破秦軍;戰(zhàn)場英勇無比,無懼無畏;但鴻門宴上卻又優(yōu)柔寡斷,沒能狠下心殺劉邦。
有勇無謀、用人不當、偏聽偏信,失去將士謀臣之心;性格殘暴又讓其失去民心。
性格上的嚴重缺陷,即使連續(xù)多場大勝,卻因一場大敗,而無力回天,感嘆“時不利兮騅不逝”!甚至沒有臥薪嘗膽、東山再起之心。
讀史讀古人,除了向古人學習,更重要的是自己從自身上反思。
說項羽身上有性格缺陷,那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
我們身上沒有項羽的勇就罷了,但我們都有各自不同的缺陷。
比如,項羽求學無恒心,淺嘗輒止,我自己又何嘗不是呢?讀書不夠深入,甚至堅持也沒能堅持多久。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不管求學,還是工作,或者精通一項技能,莫不是在孤獨中孜孜以求、試錯、反饋、練習、繼續(xù)嘗試,周而復始,經(jīng)年累月才能有所成,卻又往往急功近利、毫無耐心。
比如,聽不得別人的忠言逆耳,雖沒有項羽的憤而殺人,卻也常常聽不進良言。
至于謀略、策略,不管學習,還是成長,都可以慢慢學習、成長,關鍵是即使遇到挫折,也堅持,培養(yǎng)自己堅毅的性格。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以此敬大英雄!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十一
推薦:我多想一直的看著這美麗的夜色啊?作為華人您是第一百位獲獎的,祝賀您。它燃燒二氧化碳,放出新鮮氧氣。節(jié)假日里交道路口摩肩接踵的人們,如潮水般涌動的車流,就是交警叔叔的筆下書寫的音符!爺爺、奶奶、爸爸都哈哈大笑起來,“笑什么笑,我一直都想這么做。放學一回來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看書。
項羽,名籍,字羽,是楚將項燕之后,他從小便胸懷今人難以想象的宏圖大志。秦始皇巡游時,他出言:“彼可取而代也”,深深地讓古往今來之人感到其少年英雄,志存高遠。可想而知,當時說這種話是要被滿門抄斬的,小項羽能有如此之勇氣,也深深地為他推翻秦王朝的暴政埋下了種子。
巨鹿一戰(zhàn),主將宋義久不出戰(zhàn),局勢危在旦夕,項羽毅然殺之,破釜沉舟,殺得秦軍望風而靡。由此看來,項羽非有勇無謀之輩耳。就其軍事統(tǒng)率能力來看,絕非等閑之輩。如果再算上其萬夫不當之勇,豪爽而有志、果斷行事、講義氣,他是一位將門虎子,天下的英雄。
但是,英雄也有英雄病。項羽事實上和李自成、黃巢等人是半斤八兩啊!他剛愎自用、易聽信讒言、手段狠毒、極端自負。“鴻門宴”上,他完完全全地暴露了這些缺點,沒有殺掉心腹大患劉邦,反而認為他忠心可靠,這導致他走下坡路,最后又從下坡路走向了失敗。
項羽在鴻門宴后血洗咸陽:殺秦降王、燒阿宮房、搶劫財物,自封“西楚霸王”,又大封諸侯,把農(nóng)民起義軍辛辛苦苦打來的天下分得亂七八糟。
最終,項羽終被劉邦擊敗,在垓下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突圍至烏江時僅剩26騎,他將烏騅馬托付給烏江亭長后與追兵一場血戰(zhàn),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血流成河,尸積如山......項羽自刎而亡......。哀哉!這位叱咤風云、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在一片楚歌聲中帶著最后的自負踏上了不歸路。
項羽一生十分短暫,有如一顆流星,劃破長空,閃爍光輝而又轉瞬即逝。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一生,由于他勇敢、剛果、胸懷大志創(chuàng)造了一番宏圖大業(yè),又因為自負、殘暴、獨斷專行葬送了自己的錦繡前程。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十二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項羽雖然失了天下,但卻得到了后世人的肯定。而我們今人活在當下,有的人為了金錢忙忙碌碌,有的人為了名利爾虞我詐,有的人為了美色朝秦暮楚,有的人為了一時安逸玩物喪志。試問有多少人能夠像項王一樣活出自己最最真實的一面,即使歷經(jīng)滄海桑田,如今回首仍然讓人感覺到如此的鮮活如此的呼之欲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放下書本,拾起心情,卻又感覺是如此的感慨良多。每天都要把自己藏在面具與外衣之下,在很多人的價值觀的壓迫下生活。雖然能得到上級的肯定,得到朋友的羨慕,卻在這日復一日的庸庸碌碌中失去了自我。到頭來也許我們的墓志銘上會有華麗的語句來形容我們短暫的一生,但是這是否就是我們想要的呢?人人生而不同,但是很多人都走上了同樣的路,重復了同樣的事,人的個性在社會的砂輪不斷的砥礪下變的暗淡。
項羽的一生可能比我們很多人都短暫,但是他活的是如此的本色。雖然他會因為久攻不下而把別人的父親妻子架在油鍋上要挾;雖然他會因為一個官職,把已經(jīng)刻好了的官印拿在手上反復把玩卻不舍得給;雖然他會因為一句“沐猴而冠”而暴跳如雷;雖然他會為了一個歌姬而愁腸百轉。但是誰又能說他不是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毫無顧忌的展現(xiàn)了出來呢,比起那些在乎“眾口鑠金”而畏首畏尾,首鼠兩端,總把自己藏在迷彩下的人項羽的這些缺點反而更讓他顯得親切與真實。
往事越千年,在品讀《項羽本紀》的時候或許才真正能體會李清照發(fā)出的“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感慨。在大浪淘沙,泥沙俱下后,細心去撿拾,會發(fā)現(xiàn)原來項羽帶給我們的率真與不羈是如此的珍貴,如同一顆夜明珠在冥迷的夜中照亮了前進的路。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十三
這一段時間看了幾本書,也看了一些推薦感言和讀后感,真的很是失望,廣告氣息太重,好像是天下絕無僅有的一部書,好的不能再好了,等你真正看完這本書,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感覺和人家的簡直是千差萬別了。
《洗澡》這本書也是這樣,附在書上的推薦感言上說可以媲美儒林外史,讓我看這本書時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為什么會如此呢,總結了一下大概是因為有了些年紀,又看了一些當代作家的傳世之作,實在是不愿意去看過多曲折、狗血而又充滿情色的故事吧。幸好,《洗澡》沒讓我受這份罪。
整部小說非常符合楊先生的一貫風格,平淡而貼合實際,每一個人物好像就是我們身邊的人,有自私的,有齷齪的,有高尚的,還有各種糾結的。
故事是圍繞著一個新中國后改組的文學研究所展開的,每一個人物都刻畫的入骨三分,特別是每一個人都要經(jīng)過的洗澡運動,更是情態(tài)百出,形形色色,我想這才是人類社會,才是真實的人,表面的高調下面就是這樣一張張真實的臉,沒有完美的人,說的永遠比做的要好。
其中的感情主線應該就是姚宓和許彥成的感情糾葛,姚宓是改組前研究所所長的女兒,在父親突然去世,母親中風的堅難時刻,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擔,退學并與未婚夫分開,專心照顧母親。許彥成是向往新中國而回國的有志青年學者,有一個大學同學的妻子,一個彪悍的媽媽,還有一個假小子的女兒,我認為他是一個對人情世故有些不開竅的人。
這兩個人的相遇,讓他們對對方都有不一樣的情愫,感情的發(fā)展突飛猛進,見到了姚宓,許彥成才對愛情開了竅,但是時機卻不是最佳。
許彥成的妻子杜麗琳是一個漂亮的人,有著標準美人的外號。許彥成是杜麗琳自已選擇的丈夫,也為了他,放棄了和家人一起,陪同丈夫回到了國內。
面對姚宓和許彥成的感情,她是難過又理智的,理智到可以放任這種感情,真是感到悲哀,但是這就是現(xiàn)實存在的啊。雖然姚宓和許彥成的感情始終沒有突破最后的底線,但是在他們三個人的感情里,杜麗琳已成為了第三者。
我對這三個人的感覺不一,對姚宓是同情,對杜麗琳是可憐,對許彥成是有些厭惡的,擔當是最大的理由。
讀完了這本書后聽說楊先生怕別人擅自續(xù)寫破壞了她的作品,親自寫的續(xù)集《洗澡之后》,好像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了,等看完了續(xù),再補寫一下感想吧。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十四
《項羽本紀》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一篇文言文,出于《史記》中第七卷,是關于楚霸王項羽的本紀,它記錄了秦末項羽光輝壯烈的一生。
《項羽本紀》通過敘述秦末農(nóng)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宏闊歷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項羽既是一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又是一個性情暴戾、優(yōu)柔寡斷、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司馬遷巧妙地把項羽性格中矛盾的各個側面,有機地統(tǒng)一于這一鴻篇巨制之中,雖然不乏深刻的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而在《史記》中,“本紀”所記錄的大都是皇帝,其中項羽并沒有成為皇帝,司馬遷把他歸入“本紀”則表現(xiàn)了對項羽的尊重。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十五
這是一部反對奴隸制的小說,講述的是在美國蓄奴制時期,黑奴的悲慘遭遇。故事主人公湯姆先后經(jīng)歷了三任主人。他的第一任主人希爾比先生對他很好,但是因為沒錢還債,被迫把他賣給了奴隸販子,全家人只好依依不舍地和湯姆叔叔分別了。接著湯姆的第二任主人是圣克萊爾先生,他對黑奴也很尊敬,本來準備要給湯姆自由之身的,可是出了意外提前死了,湯姆又被押送到黑奴交易市場拍賣。他的第三任主人烈格雷十分殘暴,心狠毒辣,湯姆因為不肯出賣朋友而被他活活打死。
讀完這部小說,我體會最深的有兩點:其一是湯姆叔叔的精神讓我很感動。他誠信、善良、正直、厚道、樂于助人,而且做事穩(wěn)重、能干,從不背信主人,是一個可親可敬的老叔叔。其二是作者為什么要用《湯姆叔叔的小屋》作題目?讀到最后終于解開了這個謎,原來湯姆叔叔的小屋是黑人解放的見證,當人們見到湯姆叔叔的小屋時,會把它當作反對蓄奴制的一塊石碑,人們永遠懷念著湯姆叔叔,湯姆叔叔的小屋是黑人向往自由的小屋,心靈的小屋。
它是由美國作家斯托夫人寫的。之所以令我感動,那是因為它非常真實地描述了當時美國舊社會黑奴的悲慘生活,在多重壓迫下的黑奴生活,讓我感觸很深。
故事里的主人公湯姆叔叔無論身處何處,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樂于助人,噩運并未打倒他,他依然樂觀。除此之外,他還有許多優(yōu)點,比如:他善良、忠誠、能干、精明等,還任勞任怨地幫助謝爾比先生管理莊園。
還有伊麗莎,她為了自己的兒子哈里不被謝爾比先生賣掉,就無奈地連夜逃走。她為了自己的兒子,不惜選擇一條既遙遠又艱辛的道路,每天都要擔驚受怕,并且還要逃避一路上奴隸主的瘋狂追捕,十分辛苦。伊麗莎偉大的母愛和堅定的信念令我感動萬分。
湯姆叔叔的好朋友吉琳,她天生就擁有著天使一般的臉龐和純潔的心靈,能夠不分彼此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無論是白人、黑人、好人,還是壞人。一旦他們需要幫助,她就會用盡自己的所能去幫助他們。
看了這本書后,我從湯姆叔叔的身上看到了善良、能干和精明,從吉琳身上學到了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質,同樣的,我也看到了世界上的假丑惡,對美國歷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原來這個星球上并非到處是陽光一片,還有許許多多的陰暗面。可喜的是,在這些陰暗面下,依然生活著一群意志堅定的人。
文檔為doc格式。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十六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夏日絕句》。
我只能說,造化弄人。項羽只應該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他有超群的軍事統(tǒng)帥才能,戰(zhàn)場上豪氣蓋世,叱吒風云。他能夠以自我為中心,出奇制勝,一生經(jīng)歷大戰(zhàn)十余次。然而,他在軍事上取得成功的優(yōu)點恰恰是使他在政治上一敗涂地的制約。
太史公在《史記·項羽本紀》并沒有過多的否定項羽,但我們要了解項羽不能僅僅依靠《史記·項羽本紀》,在《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等文章中都有對項羽的記敘。
項羽是一個有著堅定的信念的人,在他的手下數(shù)以萬計的生命逝去,只要是阻礙他滅秦興楚的復仇事業(yè)和雄霸天下的壯志的人,無論貴賤,無論強弱,無論老少,他都毫不心慈手軟,徹底予以毀滅。但是這一點就恰恰說明了他為什么不能夠成為一名政治家。要成為一名成功的政治家,除了過人的膽識和謀略以外還必須有超出常人的遠見卓識。
項羽是不善于用人的,這一點是作為政治人物的一大忌諱。比如說韓信,項羽不能重用他,韓信就投靠到劉邦麾下來,后來成為劉邦開國的三大功臣之一。而且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出項羽所重用的人,不是項家的人,就是他的親戚、同鄉(xiāng),所以項羽的干部團隊沒有很杰出的人才。項羽還不重視聽取別人的意見,也就是說,項羽的胸襟度量是不夠寬大的。韓信曾批評項羽的缺點說:項羽遇到步將們打勝仗該封爵了,便刻了一個爵印,卻舍不得把這印信交給步將。也就是說,項羽舍不得把這爵位封給有功的步將,項羽將爵印拿在手里一直把玩,最后把新刻印信的四個角尖都磨圓了,變成了舊印,才將這印信依依不舍地賜給立功的步將。這個步將拿到這爵印,等的時間已經(jīng)太長,而且一看已經(jīng)是個舊印了,也就不感激項羽,自然不會對項羽產(chǎn)生感恩之心,反而會有不滿情緒,這就顯示項羽的胸襟不夠寬大。
孔子提倡行仁政,而項羽在這個方面也是十分欠缺的,項羽在這一方面的作為可以用“大仁小愛”來概括。大仁,是指對全國老百姓的一種摯愛;小愛,是對身邊的人之一種關愛。作為一個政治領袖,需要大仁,也需要小愛。項羽對于身邊的人,真是關愛倍至,韓信曾經(jīng)敘述項羽的故事說:項羽對于身邊的士兵非常的好,遇到士兵們受傷、生病,項羽會親自去探望他們,甚至會在他們病床旁哭泣,把自己的食物送給受傷生病的士兵吃。所以他對于身邊這些士兵們非常關愛,但這些只是小愛,至于項羽對于全國那些沒有跟他關系的老百姓,則似乎沒有愛心。我們可以看到項羽便曾坑殺20余萬秦的降卒,他們是投降的秦兵,既然已經(jīng)投降為自己降卒,也就算是自己的百姓,但是項羽卻把他們都坑殺了,這手段實在是很殘忍,表示項羽對那些不認識的降卒是沒有愛心的。此外,項羽率軍進入咸陽時,放火燒了咸陽的秦皇宮,傳說大火連燒三個月不止,這當然也會波及到咸陽老百姓,因為這些火不可能一下?lián)錅纾栽S多咸陽百姓也被燒得無家可歸,這也是因為項羽不認識咸陽老百姓所以一點都不疼惜他們,可見項羽在大仁方面是欠缺的。
最后說,項羽最缺少的是還是謀略,項羽本身是位非常勇猛的武將,他自己說:「自己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但這只是戰(zhàn)場上每一次戰(zhàn)役的勝利,實際當上一個大戰(zhàn)爭時,大方向的戰(zhàn)略遠比每場戰(zhàn)役的戰(zhàn)術來得重要,若只是在小的戰(zhàn)役因為戰(zhàn)術成功而勝利,但最后大的戰(zhàn)略卻失敗,那最后仍是會失敗。我們只要看看日本在二次大戰(zhàn)時候,日本侵略中國在每場小戰(zhàn)役上,幾乎百分之九十幾都是勝利的,很少在小戰(zhàn)役會失敗,而日本向東南亞與美國的攻擊,這些戰(zhàn)役都是成功的,但是他大方向的戰(zhàn)略卻是失敗的,最后導致結果便是日本無條件投降。所以戰(zhàn)略是非常重要的,項羽似乎沒有戰(zhàn)略,我們從史料中似乎看不出項羽有什么戰(zhàn)略,他給人的印象是東打一拳,西踢一腿,他的出拳踢腿似乎都很有力量,可把一個敵人打倒,但最后項羽自己也會力竭而死,所以戰(zhàn)略是非常重要,這是一個政治領袖必須要知道的。所以政治領袖一個重要要做的事情,是要有一個成功的策略,這樣才能造成最后的勝利。
以上就是我對項羽的一些初步的認識。
文檔為doc格式。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十七
現(xiàn)在是科學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學習科學、了解科學。在我們日常的學習中,都會學到科學。但學校的科學知識是有限的,這就不僅需要我們多閱讀,還要去親身實踐在科學中。但我們現(xiàn)在學習繁重,哪能抽出時間去探索科學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只能在閱讀中彌補對科學知識的缺陷了。但在種類繁多的書籍中,很多書都是死板的科學知識,但有一本書卻把漫畫和科學完美地搭配在了一起,這就是《南極大冒險》。
《南極大冒險》一書講述了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毛毛,咪咪,爸爸,姑姑一行人受到邀請來到南極世宗基地。在受到基地成員的熱情款待后,便準備去帝企鵝棲息地拍照。可在他們乘飛機去棲息地的時候,卻把領隊落下了。他們便靠著自己的力量去尋找企鵝。在他們找到企鵝后,卻不幸遇上了暴風雪與白朦天,他們頑強的意志力克服了這些困難。又跌入了一個深坑,在他們爬出冰洞后,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周圍全是斷裂的冰床。在爸爸卓有成效的指揮下,他們又度過了一個挑戰(zhàn)。就在他們于冰床上休息時,冰床卻斷成兩半,開始在海上漫長的漂流。終于,世宗基地的隊員發(fā)現(xiàn)了他們,才使得毛毛一行人九死一生。
中國南極長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以世界著名的中國長城命名;帝王企鵝身高1.1米,重約30至40公斤,是體型最大的企鵝。這本書不僅讓我了解到了有關南極的科學知識,還讓我懂得了如何面對南極的惡劣天氣。如:為了避免雪盲癥,在南極要戴上太陽眼鏡;刮起暴風雪時,最好不要移動,應等天氣好轉再行動;發(fā)生白朦天時,不能隨意行動,必須乖乖地待在原地,直到能清楚看見前方的景物為止。仔細地看這本書時,就覺得親臨現(xiàn)場,仿佛自己就是這本書的主角。看完這本書,便會發(fā)覺自己又懂得了許多。
其實生存并不難,只要你了解了你所面對的困難的特性,就完全可以克服困難。所以,學習科學,也就是學習生存,學會生存。看《南極大冒險》,也就是在學生存方法。遇到困難,像毛毛那樣冷靜,像咪咪那樣樂觀,像爸爸那樣學會思考,像姑姑那樣學會適應環(huán)境,就一定能打敗困難。
身處科學時代的我們,如果不學習科學,那在遇到困難與危險時,便會少一份活著的希望。
我知道,看《南極大冒險》,就是學科學知識,更是學求生知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十八
第一點體會:字句竟是帶感情的,人物性格不是描繪出來的,而是字句之中散漫出來的。這絕對是功力。誰說的只言片語立刻使那人物立了起來,有血有肉,使你不相信是虛構。羅厚的血氣方剛簡直躍然紙上。
第二點體會:荒謬的事竟也被她稀疏平常地表達,娓娓而談,仿佛慍怒已被碾平,剩下一顆歷經(jīng)歲月卻也平淡如水的心。
盡管雷雨是戲劇,洗澡是小說,在我看來都是講故事,只是講的方式不同,講的內容不一。我把雷雨和洗澡放在一起是因為雷雨在我心目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它的確如一場雷雨,從醞釀,到積聚,最終爆發(fā),雖潛移默化卻是十分規(guī)律按常理,慢慢襲來,仿若一開始便能感知結局,卻仍舊被結局震撼。而洗澡的前兩章確如洗澡般閑適,但最后一章竟像是在洗澡盆里發(fā)現(xiàn)的魚雷,瞬間轟炸,不帶預兆,只是發(fā)生。在事情發(fā)生的節(jié)奏這一點上,洗澡的確是比雷雨高明,雷雨是在揭傷疤,洗澡卻在扯傷疤。而洗澡卻不如雷雨震撼,也許楊先生不求震撼,也許平淡無奇也是一種震撼。其實故事很平淡,三反這些背景讀者大概也能猜到其無理,讀者猜不到的是楊先生表達竟如此平和,大風大雨在她面前都失了顏色。前部分姚宓和許先生的地下戀其實平淡,但卻是有味道的,像是蒙在葫蘆里的味道,是陳年的味道,卻不像老酒般陳腐,也還有新竹的嫩香。讀楊絳的小說,觀眾讀的流哈喇子竟不敢去擦,要吸回去,總期待發(fā)生什么,結果還是沒發(fā)生,楊先生一帶而過,我們也睜大了眼順從。其實我讀完最后一章總覺得有些許突兀,不知是不是楊先生別有用心,想借此諷刺這滄浪之水渾濁不堪,抑或我太期待姚宓會發(fā)生什么,而楊先生確實吊人胃口一般只字不提姚小姐。總之楊先生寫東西如她這個人,如清風般帶過,干凈純煉,字字珠璣卻無絲毫矯飾之感,讀來舒服,真如洗澡,而不用脫褲子,割尾巴。對于這本書我更欣賞楊絳老師的表達方式,而故事本身,只是楊老師的手掌上的細紋,她不過隨意撿挑一二,沒有震撼人心,但卻絲絲入味。
文檔為doc格式。
項羽本紀的讀書心得個人所感(模板19篇)篇十九
最近突然不知道該讀什么書好了,覺得還是應回歸經(jīng)典,因為經(jīng)典的是最經(jīng)得起考驗的。于是又翻出了大部頭的《史記》。《史記》我讀的很慢,因為這一部文言巨著使得我一方面要查詢生難字,另一方面還要讀懂文義,再有看到熟悉的人物,我又不得嘆息反思一番,所以迄今為止只看了這本書十分之一。但我想,司馬遷花了的時間,寫出了從黃帝到漢武這三千年的歷史,豈非我一朝一夕就能讀完的。鴻篇巨制的閱讀應如名勝古跡的探尋,走走停停全憑自己把握,遇到美景之處,多流連片刻也未嘗不可。廢話說了太多,下面想談談個人心得。
有這樣一個人,他出身名門,才氣過人,膽識超群,武藝高強,氣場強大,軍功卓著,為人剛烈不阿;但又頭腦簡單,剛愎自用,不聽人勸,死要面子,心狠手辣,關鍵時刻總錯失良機,落得個烏江自刎的結局。對,他就是楚霸王項羽。
每看到項羽本紀這一章,我總是有一種扼腕嘆息的情愫。項羽有將帥之才,卻無君王之命;有將兵之能,卻無運籌之智。勇猛有余,謀略不足。其實,項羽這樣的人,現(xiàn)在也有。他們往往耿直勇毅,一片真誠,勇往直前,無懼無畏。這樣的人是可愛的,但往往最終卻會成為炮灰。也許在世間立足,謀略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事僅憑一腔熱血,一身正氣是不行的。關鍵時刻懂得適當收縮自己,不要總是那么張揚,那么鋒芒畢露。正如在項羽找劉邦死磕之時,劉邦笑謝曰:吾寧斗志,不能斗力。劉邦是聰明的,因為他懂得張弛之道,他懂得在恰當時候示弱,他懂得權衡利弊,拿捏輕重。人世間很多東西不是都需要去判斷和評估嗎?如何在特定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既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劉邦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
項羽企圖以力征服天下,殊不知“謀略”的重要性。關鍵是他到死都不承認自己的失誤,還繼續(xù)用作戰(zhàn),取對方將領首級來證明“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執(zhí)迷不悟到如此程度,也是少見啊。有時我們往往把成敗歸于命運的安排,我越來越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和無緣無故的失敗。每個人身上的特質是導致他現(xiàn)在處境的根本原因。司馬遷在最后對項羽點評到:自矜功伐,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項羽的故事提醒我們很多。
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