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是人們記錄日常生活、思考和感受的一種方式,它可以讓我們回顧過去、思考現在并展望未來。以下是一些日記寫作的技巧和建議,希望對你的寫作有所幫助。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一
今天早上,我洗完臉,奶奶叫我去種蒜苗。我拿了一個小盆,將蒜剝皮,剩薄薄一層皮,然后將蒜瓣擺好,尖尖朝上放在小盆里。
全部擺好后,奶奶讓我端著小盆去接水,我接了很多水,水面超過了蒜瓣的尖尖,然后將小盆放在陽臺上。以后我每天要澆水,我等待著蒜苗快快長起來。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二
今天,爸爸往花盆里放了個蒜頭,我會不計前嫌地給它澆水。我種過蒜頭,那時因為蒜碰到墻給折到了。這次種蒜就以失敗告終。但我只要用我的種植物方法,就萬無一失了:種任何植物都要,每天日照和“喝水”就可以了。
9月2日星期三天氣:晴。
今天,蒜頭已經3厘米高了,而我只把我那盆快枯萎了的花放在心上,因為這盆花的養分都被這“十惡不赦”的蒜頭“偷”走了。真是哭笑不得!
9月13日星期天天氣:晴。
今天,小蒜苗已經五厘米長了,搶別人的養分加自己能吸收的養分加起來,11天才能長2厘米,太慢了!沒辦法,只好執行“五餐法”:早上出門澆一次,是早餐;中午回來澆一次,當午飯;下午回來澆一次,當下午茶;晚上睡覺澆一次,當晚飯,雖然慢吃了一點;媽媽睡得晚,我讓她睡前澆一次,當夜宵。除了“晚飯”、“夜宵”外,每次澆完水,就讓它日照一次。
9月16日星期三天氣:晴。
今天,小蒜苗又長高了差不多一厘米,因為它“偷”的“食物”加自己吸收的“食物”,加起來比原來多了五分之三。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可憐的小花大,“搶食物”多;小辣椒也學了小蒜苗的一套:偷小蒜苗的營養。不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小辣椒也會遭報應的。
9月18日星期五天氣:晴。
昨天,小蒜苗“趴”到辣椒的'肩上了。今天,小蒜苗圍著小辣椒繞了一圈,可以想象:它要爬上小辣椒,去搶它陽光。這種報復太狠了吧!真可以說它是一株有思想的小蒜苗呢,最后一件事:小蒜苗長6。5厘米了。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三
我有一盆蒜苗,它們是從大蒜頭上冒出來的。
我的蒜苗長得很長很長,長得都能有三十厘米那么長了。
蒜苗的顏色是翠綠色的,一把蒜苗全部放到一起,看起來是一片綠油油的顏色,充滿了勃勃的生機,一片新綠。
蒜苗原來出來的時候很短,顏色是黃綠色的。蒜苗剛剛冒出來的時候應該叫蒜芽兒,因為叫蒜芽兒用來形容比用蒜苗更為恰當些。蒜芽兒一點一點地長大,一點一點地長高。
通過料理大蒜,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勞動其實也是快樂的,在勞動中,我們只要細細的品味,其實可以嘗到甜的滋味。只要你懂得付出,懂得品味,就會有回報。我想--人生也一定是這樣的。
我愛我的大蒜,也愛我的蒜苗,因為它是我辛勤勞作的成果,是我努力的成果,是我用我一點一滴汗水換回來的成果。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四
又過去了一個星期,蒜苗長高了一大截。剛長出來的'時候只是一根莖,慢慢的變成了葉子,葉子從最初卷卷的變成了寬寬綠綠的,就像韭葉一樣。風兒吹過,葉子隨風擺動,我似乎聞到了蒜香味。希望它在努力一下,我就可以吃到雞蛋炒蒜苗了。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五
“種了就要吃。”
“長大了再吃不遲!”
“一樣,都是要吃的。”
“長大了能炒肉絲!”
……。
就這樣,不知吵了多長時間,爸爸突然冒了句:“你的大蒜長不大!”
聽了爸爸的話,我很不服氣,心想:平時買來的大蒜是那么粗壯,和手指差不多粗,我的大蒜也是大蒜,經過我的培養,一定也可以長那么大!
但隨后爸爸的一番話讓我徹底死了心:“首先,買來的大蒜是種在田里的,營養充足,而你的種在花盆里,就巴掌大的地方,營養吸光就沒了。其次,買來的大蒜經受了風雨的磨練,享受了陽光的精華,種植的地方空氣流通,而你種的恰恰相反,屋子里既沒雨,也沒風,還沒有陽光,空氣也不流通,所以,它很難長大,能長成小苗已經很不錯了,你還指望它長成手指那么粗,真是白日做夢。”
最后,爸爸還借此說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要做寒風中的小草,莫做溫室里的花朵。”說完還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六
今天,天氣晴朗,太陽火辣辣的。
媽媽帶我去田里種大蒜,我帶上小鋤頭,在去的路上我就覺得熱死了。經過難走的.小路,終于到了。我先松土,松土后,把大蒜一顆顆排下去,然后把土蓋回來。
大蒜種好了,雖然我沒用多長時間就把大蒜種好了,可是已經累了滿頭大汗。可見農民伯伯在田里干活是多么辛苦的事情。我們一定要珍惜勞動成果。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七
今天,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任務,觀察生活中的一些植物蔬菜的生長過程。我到家趕緊找了幾個大蒜,準備觀察是否能長出蒜苗。我懷著半信半疑的心情,把盤子裝滿水,再放入大蒜,蒜就泡好了。
9月17日星期六晴。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起來觀察,看大蒜有什么變化沒有,結果只是泡大蒜的水變黃了,大蒜底部變得土黃,我想讓她快點長,就給它換了水。期待第二天我的大蒜能快快發芽。
9月18日星期日晴。
第三天早上,我趕緊起來看我的大蒜是否發芽。可是一看,還是沒有發芽,我好著急呀,媽媽告訴我,任何動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長過程,讓我安心去上學,晚上回來再觀察。
到了晚上,我又去看了我的大蒜,呀!大蒜長出了一毫米的小芽,跟也長出來了,大蒜裂了個口子,里面是白白的蒜,確長出了“雀斑”。
9月19日星期一晴。
第四天早上,我和往常一樣早早起床,急忙去看我的大蒜,只見大蒜上面又出現了一些小孔,密密麻麻的,跟部又長長了一些,而且口子裂的更大了,“雀斑”也變深了。我高興的大叫起來:“媽媽,快看,我的大蒜又變樣了!”媽媽微笑著告訴我,只要用心灌溉用心觀察就會有所不一樣。
9月20日星期一晴。
第五天晚上,大蒜底部的根變得更長了,小蒜苗就從包里探出了小腦袋,綠油油的,十分可愛。現在,小苗有一厘米高了,有著淺綠色的條紋,還泛著植物特有的芬芳,一點兒也不像從大蒜中成長出來的,倒像一種名貴的植物。大蒜的根也非常漂亮,表面十分光滑,雪白雪白的,猶如一條價格不菲的銀絲,讓人感覺還能發出淡淡的光輝。但那濃濃的蒜臭味仍然掩蓋不了它的身份。
9月21日星期二晴。
呵,小芽長的真快,今天已經超過一厘米了!那大蒜多像個怪物呀!從大蒜到“怪物”真有趣,看著它們成長別提有多開心了!
9月22日星期二晴。
至今為止,大蒜根已經長得超乎我的想像,交錯、纏繞,怎么也分不開。蒜苗長得不錯,頂部油綠,碧綠的葉子如迎風招展的旗幟;根部、底部白得透人,一道道顯眼又漂亮的淺綠條紋布滿全身,就像穿上了條紋外衣,特有范!我太高興了,我的蒜苗終于長成了!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八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許多第一次:第一次騎自行車;第一次做飯;第一次獨自回家……很多第一次已經記不清了,有的第一次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比如說第一次種蒜苗。
星期日上午,趙老師交給了我們一個艱巨的任務——種蒜苗。放學后,我一路狂奔到家,找到一頭蒜,站在水池旁,掀開蒜寶寶裹得密不透風的棉被,將蒜寶寶叫醒。然后,把它們安放在肥沃的土壤里,讓它們安家落戶。
等到第二天,蒜寶寶們喝夠了水,曬足了太陽,就開始發芽了。這個時候,我最先看到的就是它的頂部,四周有一個不規則的小口。我心想:蒜寶寶終于睡醒了!又過了一個晚上,蒜寶寶不光探出了腦袋,還伸長了脖子。我趕忙找出來尺子量了量,哇!竟然有三厘米了!它長得也太快了,一夜之間,就從蒜苗小寶寶變成了蒜苗小弟!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蒜苗小弟就像被巫師施了魔法一樣,長得飛快。早晨,我把它搬到陽光最充足的地方,讓他泡個“日光浴”。這時,它就像一個穿著軍裝的小軍人,朝著太陽敬禮。晚上,我一邊給它澆水,一邊為它唱歌:“蒜苗蒜苗真可愛,長得快樂又強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精心照料下,蒜苗茁壯成長,白玉般的蒜瓣整齊地排列在土里,那筆直的苗,青翠欲滴,從遠看,就像一盆讓人賞心悅目的盆栽。
一方小小的土,幾瓣小小的蒜,一瓢清清的水,便能成為一盆與眾不同的盆栽,帶給人無限的驚喜。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九
第一天老師為了培養我們的觀察和寫作能力,今天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種蒜苗。放學后,我一回家就拿了兩頭新鮮的大蒜,坐在茶幾旁來剝。剝新鮮的蒜可真不簡單,它外邊的皮,手輕輕一搓,就很容易剝下來。但是,最里層的皮緊緊地貼在蒜瓣上,真難剝。于是,我使勁用大拇指搓,搓了好幾次才搓下來。我整整花了十多分鐘才把兩頭蒜剝好。接著,我把它們一個挨著一個擺放在小盤中。
那大蒜就像一朵美麗的白蓮花,再加上一點干凈的自來水,蓮花栩栩如生。
11月16日星期五晴。
第三天今天,我發現有些蒜冒出了一點兒小苗,有些長了大約一毫米,有些長了一厘米呢!蒜的底部長了一些白色的根,那根猶如老爺爺的白胡子。
11月14日星期二晴。
第七天蒜苗長得可真快呀!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十
9.30。
假期,我想讓大家嘗嘗雞蛋炒蒜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于是我大干一場,我找來一頭蒜包好,找來一個盆,放好三分之二的土,我把土澆成泥,插入大蒜,爺爺看見了說:“種蒜呢!現在已經不適合了.”聽了爺爺的話,我對蒜苗沒有了信心,但還是希望他快點發芽,健健康康長大.
10.3。
放學了,我來看看我的小蒜苗吧!我對它很不抱有希望,“啊!蒜苗發芽了.”我驚叫道.媽媽說:“蒜苗的生命力是很強的.”它的芽是淺綠色的,也就有一厘米長,看起來非常嬌嫩.我一定要好好呵護它,讓它健康成長.
10.10。
又過去了一個星期,蒜苗長高了一大截.剛長出來的時候只是一根莖,慢慢的變成了葉子,葉子從最初卷卷的變成了寬寬綠綠的,就像韭葉一樣.風兒吹過,葉子隨風擺動,我似乎聞到了蒜香味.希望它在努力一下,我就可以吃到雞蛋炒蒜苗了.
10.20。
今天終于要吃到雞蛋炒蒜苗了.我找來一把剪刀,把蒜苗剪下來洗干凈,讓奶奶幫我做蒜苗炒雞蛋.不一會兒,熱騰騰的雞蛋出鍋了,“真香啊!”聞著淡淡的蒜香味,我饞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趕緊加了一口嘗了嘗.本來我平時是不愛吃雞蛋的,可今天的晚飯卻吃了很多.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好開心呀!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十一
聽說蒜還能長出蒜苗呢!我很好奇,便準備泡一些蒜好好觀察觀察它是如何長出蒜苗的。
我把我們家的蒜找了出來,然后把蒜剝開,放到一個我們平時吃飯的碗里,讓他們都豎立在碗邊,以免它們都倒了。
xx月2日星期日晴。
早上,我早早就起了床,迫不及待地來到了我的書桌前來觀察蒜的變化。我看到蒜的底部長出了一些又短又白的須子,可是并沒有看到蒜苗,我感到好遺憾,因為我都沒有看到那些須子是怎么長出來的。不過好在蒜還沒有長出蒜苗,這樣的話我還有機會看到蒜苗是怎么長出來的了,好期待啊!
xx月3日星期一晴。
今天我發現我種的那些蒜有的已經變小了,它們擠在了一起,有的蒜的上面已經探出了黃綠色的小腦袋,大約七毫米左右,而且他們底部的須子也變長了,蒜終于長出蒜苗了。
xx月4日星期二晴。
一放學我就跑回家看我的小蒜苗,蒜苗已經變長了,它由半黃半綠變成了青綠色。它像穿著嫩綠色衣服的小姑娘,好可愛啊,好期待它快快長大。
xx月6日星期四晴。
今天,我發現那些旁邊的蒜也長出了蒜苗,他們是半黃半綠色的,非常可愛,像是一個香蕉,還像一個張著嘴的小孩。底部的那些須子有的已經變長變黃了,有的已經爛了,它們不再像以前那么白了,而且蒜的外皮也變厚了,看上去非常強壯了。我好期待著它們快快長大。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十二
陽光照射的窗臺上,一片郁郁蔥蔥。翠綠翠綠的小蒜苗,昂首挺胸地站立著,真是讓人感受不到外面秋風的寒冷。
這就是我這幾天的勞動成果,滿滿地收獲感。
上周五,老師布置了一項寫觀察日記的作業。我最喜歡蒜苗包的餃子了,所以我選擇向姥姥學習種蒜苗。我挑了一堆碩大號的紫皮蒜,扒好了皮露出了白胖胖,光滑的蒜瓣,還閃著光澤呢!按照姥姥教的方法,一個挨一個蒜頭朝下,讓它們像兄弟排隊一樣,擠放在一個四方小盒子里,盒子里裝上一點水。由于秋季降溫,溫度不夠,就用保鮮袋把盒子罩起來,好讓它快快發芽。
第二天一早,我從床上跳下來就迫不及待地沖到窗臺去看。啊!小蒜瓣的頭部拱出一個個白色的小尖尖,我忍不住手去摸硬硬的,像鉛筆頭。而泡在水里的部分竟長出了”小胡須",像樹根一樣,盒子里的水被它喝了不少。保鮮袋里層出現了不少的小水珠,一點點積聚,慢慢流淌掉在蒜瓣上。
第三天露頭的白色小尖長出來了,變成了淺綠色的小芽,摸起來軟乎乎的,而尾部的根須也長長了,縱橫交錯緊緊地盤繞在一起,使大蒜瓣牢牢地站立在盒子里。
等到第四天,可愛的小蒜苗又變樣了,蒜苗尖又黃又綠,就像戴了一頂“漸變色的帽子”(哇塞描寫得太神奇了),3厘米高的嫩芽,翠綠翠綠的,就像一個個亭亭玉立的少女,而原本潔白,光滑的蒜瓣,因為給蒜苗輸送營養和水分變黃變皺了。我的“人工大棚”隨著蒜苗的長高,也從小塑料袋換成了大塑料袋。
通過這次觀察,我學習到很多,如何種蒜苗,如何有效提高溫度……也知道了吃起來香香的蒜苗是那么頑強地生長的,我也要像小蒜苗一樣努力向上,快樂成長!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十三
上周給我們布置,讓我們養蒜苗,回到我就給說了,媽媽讓我自己弄。
首先我拿出一大顆蒜剝開,在拿出一個小碗,再把蒜一顆一顆地放進小碗排整齊,保證每顆蒜瓣能立起來,然后交適量的水不能淹沒蒜。
第一天我起床后去看了一下,蒜頂上都裂開了一個小小的口子,也露出了一點小頭像雞寶寶的嘴尖,然后我給他們加了一點清水。
第二天蒜苗長出了幾毫米綠油油的非常,我仔細一看蒜的底部長出了一點點須根,我再給蒜苗加了一點清水。
第三天蒜苗已經長得差不多2厘米高了,須根也長長了不少。須根長得密密麻麻的好像千條手。
第四天蒜苗從一層接近透明的皮里沖了出來。比之前長得更高了,我心里盼望著蒜苗長得又快又強壯。
過了幾天,等我再去看它的時候,它已經長得快跟我的手臂長了!大約有20厘米高了,它和我的手指一樣粗了。媽媽笑著跟我說可以炒一盤菜了,我說這可是我精心培育的,我對它可下不去手呢!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十四
十一長假時,媽媽讓我挑幾頭大蒜裝盤,讓它們長出小蒜苗,可以做湯用,還可以做蒜苗炒雞蛋。
我先挑了七八顆大蒜,把它外面的臟皮剝掉,放在圓盤里,然后倒進去些水,放在廚房窗臺上,我盼望著它們快些發芽成長。
第二天、第三天,我去廚房看,一點動靜也沒有。
到了第四天,我去廚房看。哇!蒜瓣的頂部已經發黃,裂開了一個口子,里面有嫩芽能看到了,尖尖的像筆尖一樣,底部長出了白色的根須,像老爺爺的胡須,還有個別的沒有動靜,可能還沒睡醒吧!
第五,六天,蒜長出了三到四厘米的小苗,我每天給它加一點水,不能加多喲,媽媽告訴我多了會泡爛的。
我好奇地問:“媽媽,什么時候才能吃呀?為什么這么慢?”媽媽說:“這幾天氣溫有點低,室溫高的話就長的很快,你耐心等等吧!”
我好期待呀,等它長高了,我就能吃到我種的蒜苗炒雞蛋啦!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十五
今天,作文班的孫老師讓我們種蒜苗,觀察蒜苗的生長過程。下課回家的路上,我和媽媽在花市上買了一個漂亮的花盆和一袋土。回到家里,我和媽媽便開始剝蒜。我們選了一些又白又胖的蒜瓣做種。把這些蒜瓣整齊地擺成了三圈,然后澆上水。我期盼著蒜苗快快長出來。
4月1日星期二多云
早上起床,媽媽還在廚房里做飯。我趕緊跑到客廳。我大聲地喊著:媽媽,蒜苗怎么長這么高啊。媽媽聞訊跑來。我哈哈大笑,媽媽,你被愚弄了,今天是愚人節。媽媽也忍不住笑了。
我仔細地端詳著他們,我發現蒜的頂部發綠,而且裂開了一條小縫。我連忙問媽媽,蒜怎么裂縫了呢?媽媽說:這是蒜苗開始發芽了,他們沖破這條裂縫,就會茁壯的成長。
4月4日星期五陰
放學回家,我迫不及待地去看蒜苗。幾乎所有的蒜都已經發芽了。有幾個長得特別粗壯,有幾個卻很纖細。有的昂首挺胸,有的卻把頭偏向了一側。我用手摸了摸,尖尖的嫩芽有些扎手。我把它端到我的書桌旁,讓它陪伴我寫作業。看著它們,我的學習勁頭更足了。
4月7日星期一多云
蒜苗長得很快,我把它放到陽臺上。讓它接受日光浴。一天的陽光照射,它長高了許多,而且葉子更加的綠了。我用尺量了量最高的已經有7厘米了。
4月11日星期五晴
蒜苗已經長得很高了。媽媽下班回來對我說:今晚我們炒蒜苗吃吧。我的心里好舍不得。一個勁的不讓媽媽剪。媽媽笑著說:傻孩子,再不吃蒜苗就老了,而且我們吃了這茬,它還會再長出一茬的。我點點頭答應了媽媽。晚飯我們吃著媽媽炒的蒜苗心里感覺到了別樣的滋味。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十六
寒假老師留了一項觀察植物的作業,聽到這個消息我心里非常高興。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去廚房找蒜。我先把蒜皮剝掉,被剝掉的蒜皮兒長得白白胖胖,身體彎彎的像小月牙一樣。
然后我又讓媽媽用針把蒜穿在一起,這樣它們就不會倒了,它們抱得緊緊的,像小伙伴聚在一起說悄悄話。最后我又找來一個小盒子,把蒜放進去,再往里倒點兒水。
弄完之后,我很好奇:沒有土,只澆水兒它們能生長嗎?我等待著……。
今天我一覺醒來就趕緊往廚房跑,去看看我種的蒜瓣成什么樣了。我發現蒜瓣兒的頂端裂開了,露出一點淺綠色的小芽,像小雞剛從蛋殼里伸出來的小嘴兒,用手一摸滑滑的,我聞了聞還有股辣辣的味道。
我發現蒜的根須也長了一些。我很好奇地問媽媽:為什么沒有土蒜還能生長?媽媽告訴我蒜瓣本身就有養料,只要溫度適當加上水分、空氣、陽光,沒有土照樣能生長。原來是這么一回事!
今天第一件事兒就是看蒜瓣,給它們澆水,我發現蒜苗長高了許多,我用尺子量了量。有五厘米高,我還發現蒜苗的根須也長了,就像老爺爺的白胡子。重要的是我發現蒜苗長到一定程度以后,葉子里面又凸出一片新的葉子。
我問媽媽:“為什么蒜苗的根須也會長呢?”媽媽說是因為根要吸收水分,再把吸收的水分輸送給蒜苗。原來種植物也可以學知識!看著蒜苗一天天的長高,我心里別的多高興了!
蒜苗觀察日記子(實用17篇)篇十七
今天的特色班我沒去,因為特色班的老師要批卷子,這節課里,我和所有沒去上特色班的學生,都在種蒜。
到了第三節課,老師給我們一個大袋子,我和任宗琦一起去了求知園鏟土,一開始是我先開始鏟土,因為我手太冷了,就換成任宗琦鏟土,我告訴他:“先拿這個弄一下土,把泥在一起的鏟開,最好多弄幾下,把土鏟松了再鏟。”
聽了后,照我說的做,第一次鏟好的時候,土都是濕的,有些在一起的泥,被鏟進拿著東西里,我們只好把一塊一塊的泥都捏開,然后把石子和干掉的樹葉拿出來扔回去,第二次的時候,任宗琦把土弄不進去,本來是蹲著的,一下子腳摔那里了,慢慢的,我們把土產好了,我們班的馬俊濤也來了,突然帶子有一個口,我們把它放在東西上,到了教室,我和任宗琦洗了一下手,到了教室,我們一直看老師怎么種的,老師問我:“你家有透明的瓶子嗎?”“沒有。”我垂頭喪氣的說,“我家有。”霍圣奇說。
過了一會兒,老師看見放杯子的櫥子里有兩個秋梨膏瓶,說:“饒宇鵬、馬軍濤去把瓶子涮涮去。”我們拿著瓶子去了,很快我們涮干凈了,然后和同學一起看老師是怎么種了,突然聽到,老師說:“這肯定有小孩兒尿過尿,拉過屎的。”我忽然覺得還好我們洗手了,我看了老師是把有苗的朝上,后來老師又倒了點水,老師說:“呀!倒的有點多了。”老師輕輕地晃了一下,讓水均勻的分在兩邊,后來老師又用一個杯子把剩下的蒜種好,我看了看,說看了看想原來蒜苗的苗是青綠色的呀。
這就是種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