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小學教案范文的閱讀和分析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設計和引導學生的能力。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愛護公共財物(匯總12篇)篇一
1、知識目標:了解屏幕保護的作用,掌握至少一種屏保的設置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德育目標: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的精神。
1課時
一、游戲導入:
同學們,今天上課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瞪眼睛》,這可不是比比誰的眼睛大,而是看看哪個同學最有毅力,堅持時間最長。大家有沒有信心堅持到底?!
下面我們宣布游戲的規則:
2、老師作為裁判,比賽口令為"開始"和"停",時間為1分鐘;
3、堅持到底且沒有眨過眼睛者勝出。
(游戲的目的不在于最后選出冠亞軍,而在于讓學生體驗長時間不眨眼,眼睛會產生酸痛的感覺并可能伴有眼淚)
二、知識點講解:屏幕保護的作用是在計算機的運行過程中,顯示器會常時間停留在同一個畫面上,這樣會使部分熒光粉老化,從而對顯示器造成損害,比如說:出現黑點等。那么怎樣避免這種情況產生呢?在計算機系統里自帶了很多種"屏幕保護程序",它們的作用就像我們眨眼睛一樣,用來保護顯示器,以延長它的使用壽命。并且進入屏保之后會出現一些動畫,一旦動動鼠標或鍵盤,又可返回到正常畫面。
三、知識點示范:請一位同學跟老師合作來設置我們的屏幕保護程序。
操作步驟:
1、在桌面空白處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屬性",打開"顯示屬性"對話框。
2、單擊"屏幕保護程序"選項卡;
3、根據需要對"屏幕保護程序"進行設置。在設置屏幕保護程序時要完成以下幾項工作:
(1)、選擇并設置屏幕保護程序(可用"預覽"全屏觀察顯示效果。可用"設置"按鈕對選中的屏保進行設置。注意:不同的屏幕保護程序,其設置內容也不同)
(2)、設置"等待"時間:既多長時間不操作可自動運行屏幕保護程序。
四、操作園地:請大家自行練習設置屏幕保護程序,并選擇一個自認為設置的最成功或自己最喜歡的屏保在下面的展示時間中和大家進行交流。
(有問題的同學可以向同學或老師求助)
五、成果展示:請大家把自己設置的屏保向大家進行展示,并講解自己的思路及設置步驟。(老師附有講解)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愛護公共財物(匯總12篇)篇二
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了解孩子青春期一些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識,幫助孩子克服青春期的煩惱與沖動,幫助孩子與異性交往。
案例分析法、交流討論法
1.學生在課前以“我的煩惱”為題給老師或家長寫一封信。
2.請家長代表準備交流與子女溝通的好辦法。
3.教師準備《家庭教育》教材第四章《培養孩子的交際技能》及相關講義
《家庭教育》教材
青春期的煩惱(收集的學生在課前以“我的煩惱”為題給老師或家長寫一封信)如下
生1:我媽媽對我干涉過多,連我留什么發型、穿什么衣服都必須服從她的安排,還偷拆同學的來信。她越是管我,我越是不聽,故意與她唱反調。即使我覺得自己做的不對也是這樣。生2:我對父母的管教采取無所謂的態度,以不變應萬變,他們說他們的,我該怎么做就怎么做。
生3:我有什么心事,就寫日記,不和父母談。
生4:老師對我們管得太多啦!經常趁體育課時,翻我們的課桌,或到宿舍里去進行搜查。找到我們的“罪證”,還扣押我們的信件。我想對老師說:“老師,您該‘歇歇’了!”生5:我鄰居的男孩長得很帥,和我很合得來,我想和他發展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又怕家長、老師知道了不同意,影響不好,真是矛盾極了!
生6:學習壓力太大了,成績不理想,心情很煩亂。
其實,這些問題是青春期少男少女普遍面臨的問題。無非是與父母、老師的交往問題,學習壓力過重,與異性關系的處理等等。
的沖動而導致犯罪。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消除青春期的煩惱呢?
教師與家長一起討論解決的辦法。
問題一:家長與孩子如何交流?
老師:在不少家庭里,父母忙于事業和工作,早出晚歸,很少與孩子見面交談,孩子感到孤獨;社會日新月異,家長與孩子在思維上存在分歧。我們家長與孩子如何交流呢?家長1:了解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心理特點。
家長2:減少“同語反復式”的嘮叨,找到與孩子交流的最佳方式。
家長3:在與孩子交流中改變那種居高臨下的家長作風和下達命令的口氣,溝通從尊重、平等開始。
家長4:換位思考,做事要把孩子的感受考慮進去 。老師:家長說得真好。
(《家庭教育》六年級)
1.六年級學生生理上已經成熟,有“早戀”傾向是正常的。
2. 六年級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發育時期,要對小學生適時進行適度的性教育。
3.要積極鼓勵孩子參與課外活動,將孩子的精力引導到對知識的探求上。
4.青春期教育中家長的角色定位。
5.孩子學會與異性交往。
問題二:青春期教育中家長的角色如何定位?
家長1:少用命令的語氣,多提建議。
家長2:除了談話是不是可以采用別的方式呢?老師:可以試著筆談,更委婉,更親切。
家長3:要多贊美、少批評,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潤滑劑。
家長4:父母不要一味強行交流,嘮嘮叨叨;孩子想和父母說話時,父母不能心不在焉。
家長1:說說早戀的危害。
老 師:是不是可以橫加指責,一棍子打死呢?家長2:我認為可以這樣。
家長3:我不贊成,應該要引導孩子分清交友與早戀的區別。
老 師: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小學生們對異性的生理構造和情感世界有一種神秘感,所以試圖通過“戀愛”來了解和體驗,有“早戀”傾向是正常的。我們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家長3:注意力轉移,培養孩子良好的興趣和愛好,把他們在學習以外的時間和精力吸引過來。
家長4:幫助孩子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朝著目標努力。
家長要教育孩子學會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不急不躁。
學生劉英聰明好動、成績優良。一天,在學校放學回家的路上,學生劉英和一位男生一起單獨行走,走得很慢,邊走邊談,很親熱的樣子,恰巧被她父親看到了。回家后父親對孩子拳打腳踢,但孩子始終三緘其口,家里一片混亂。
家長適時聯系了其班主任。班主任聯想起了他倆經常在一起的情形和劉英在班上的近期表現,班主任斷定該生已陷入了早戀情結。班主任首先和家長進行了電話交談,初步了解學生情況,使家長認識到自己的方法有些簡單粗暴,并準備著力改變方式方法并要求家長當天晚上不要對孩子太嚴厲,約家長第二天到校面談。
第二天上午老師與家長進行了深入徹底地交流,班主任和家長共同分享了《家庭教育》的案例,通過學習家長思想認識上有了提高。老師與其共同分析小學生的特點,使家長認識到自己在認識和做法上的錯誤,方法有些簡單粗暴,這也是小學生青春期的必經過程,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發育還不成熟,有“早戀”傾向是正常的。家長認識到家長的角色定位必須從“警察”轉換。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愛護公共財物(匯總12篇)篇三
1、知道我國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繼承和發揚。
2、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尊敬有禮貌的人,愿意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對不講禮貌的行為感到不滿。
待人接物有禮貌。
本課就是依據《標準》“文明禮貌”德目認知第一條“知道我國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繼承和發揚”和第二條“知道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尊重他人的表現。愿意做個有禮貌的人”設置的。
課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著重說明了禮貌待人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
第二部分講了周恩來和宋慶齡禮貌待人的事例,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為什么要禮貌待人,同時也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楷模。
第三部分是具體說明什么叫待人有禮,怎樣做到禮貌待人。
本課共有四個欄目
1、導入部分“想一想”欄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話,通過讓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提出為什么要禮貌待人,從而導入本課。
2、課后練習“說一說”欄目共有兩道題。第一題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兩個事例,說說自己應該怎樣向周恩來和宋慶齡學習。第二題是讓學生理解一句俗語,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禮貌待人的理解,激發學生愿意使用禮貌語言的愿望。
3、“議一議”欄目是針對學生中常見的現象讓學生進行辨析,提高學生的認識。
4、“演一演”欄目的目的是導行。
1、導入部分“想一想”欄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話,通過讓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提出為什么要禮貌待人,從而導入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真的照一照鏡子,進而引申到“照鏡子只能照出人的外表,而人的文化修養、道德品質則通過人的一言一行反映出來。”這時再出示培根的話,更有助于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
2、“演一演”欄目中的人物的行為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錯誤。教學中,最好不讓學生表演錯誤的行為,對指導學生的行為不利。教學重要堅持正面教育。
〈教學目標〉
1、知道我國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繼承和發揚。
2、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情感:
尊敬有禮貌的人,愿意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對不講禮貌的行為感到不滿。
行為:
待人接物有禮貌。
使學生懂得禮貌待人的意義,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一、導入
1.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照鏡子的活動。
(1)教師把學生帶到學校的禮儀鏡前,讓學生照鏡子。(室外活動)
(2)提問:
同學們從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人的外貌)
(3)提問:
那么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文化教養從鏡子里能看到嗎?怎么才能知道呢?(回教室討論)
(4)電腦演示教材“想一想”欄目中的話,幫助學生理解上面的問題。
(5)學生回答后,教師不小結,請學生齊讀教材課文的第一段,用這種方式對以上活動進行小結。
二、明理
1.師:你們知道周總理和宋慶齡嗎?他們是深受人們愛戴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們國家重要的領導人。他們在禮貌待人方面,為我們做出了榜樣。請同學們聽聽他們禮貌待人的事例。
2.播放錄音:
錄音內容: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學生看書)
3.電腦演示周總理和宋慶齡禮貌待人的照片。(教材中的圖)
4.提問:
周恩來和宋慶齡是怎樣禮貌待人的?他們這樣做說明了什么?我們應該怎樣想他們學習?
5.小結:他們與別人接觸時態度熱情文雅,說話文明和氣,舉止大方端莊,像他們這樣就是禮貌待人。他們尊重人、理解人,是禮貌待人的楷模。
板書:態度熱情文雅,說話文明和氣,舉止大方端莊
6.提問:周總理和宋慶齡這樣對待別人,別人會有什么感受?
7.小結:別人會感到親切、愉快,溫暖,人們會尊重、信任他們,愿意與他們交往,和他們的關系更加密切,愿意按照他的要求辦事。禮貌待人體現了一個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禮貌待人對于個人來講是一個人內在美的表現,是做人的基本品質。
板書:尊重、友善基本品質
8.提問:在國際交往中,他們更加重視禮節,這是為什么呢?
9.小結:在國際交往中,他們代表的是國家的形象。他們以禮貌待人,為我國贏得了崇高聲譽。可見,對于一個國家來講,禮貌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標志。自古以來,我國就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繼承和發揚。
10.提問:
11.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聽到的事情談認識。
12.小結:在與他人交往中,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對待自己有禮貌。同樣,我們也應對別人有禮貌。尊重他人,禮貌待人,是與人友好交往的條件。社會越發展,對我們每個人禮儀方面的要求越高。尊重他人,以禮相待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板書:社會交往的需要)是做好工作、辦好事情、生活愉快的前提。有人說“生活里最重要的是禮貌,他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電腦出示此句話)可見,禮貌待人確實很重要。
三、深入明理、導行
1.聯系實際,深入明理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愛護公共財物(匯總12篇)篇四
1、善于發現同學的優點。
2、學會欣賞、贊美他人的優點。
3、能學習同學的優點、長處,激勵自己進步。
【重難點】學會贊美他人的語言。在生活中養成欣賞、贊美他人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1、第一張獎狀是勇敢獎,獎給咱們班最勇敢的人。
2、第二張獎狀是優點獎——獎給這個團結、進取的優秀班集體中,一個有優點并且能找到別人有優點的同學。
3、第三張是學習獎——獎給能努力學習別人優點的同學。
1、學生自由發言,說出原因。從多種角度稱贊同學:主持人向同學說明肯定自己和贊美別人的基本方法,即填充句子“我是一個……的人”、“你是一個……的同學”。
2、同桌交流——夸夸別人,為制作優點卡做準備。
三、實踐中導行。
1、制作優點卡——教師演示指導,(可以為同桌,也可以為其他同學)。
2、贈送優點卡:找個幾個同學展示自己的設計:說說給誰的,他的優點是什么?最后把優點卡親手送給他。收到優點卡的學生談感受——教師幫助張貼優點卡。
3、集體活動,贈送優點卡。
4、為沒有收到優點卡的同學找到優點?
每位同學都他們真誠地對他(她)說一句由衷、貼切、獨特贊美的話。通過同學相互間的贊美,感受被他人認可的快樂,同時學會欣賞他人。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愛護公共財物(匯總12篇)篇五
知識與技能:知道并初步掌握正確的“坐、立、走”姿勢。知道坐立走的姿勢可以表現出人的精神面貌,正確的姿勢有利于健康。
行為與習慣:初步養成保持“坐、立、行”的正確姿勢的習慣,樹立良好的精神風貌。
情感與態度: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珍愛生命、蓬勃向上的情感和態度,在坐、立、走時能表現良好的精神風貌與氣質。體會到正確的坐立走姿勢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同時也是一種對他人的文明行為表現。
過程與方法:在活動中能與同學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動成果。能在老師的幫助下,通過認真訓練,總結、提升獲得的坐、立、走方面的經驗和信息。
初步懂得姿勢與身體健康的關系。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坐、立、行的姿勢;
正確理解“坐如鐘、站如松、行如風”的含義。表現對坐立走姿勢的正確者的欣賞。通過認真訓練,總結、提升獲得的坐、立、走方面的經驗和信息,在坐、立、走時能表現良好的精神風貌與氣質。
ppt
一、導入
師:剛才呀同學們起立時老師看了,沒有精神,那怎樣才是有精神呢?下面老師帶你們去看一看國旗班的解放軍叔叔升旗的場面,好嗎?放映ppt。
師:說一說,他們精神嗎?為什么?
今天我們學習第八課,出示課題(ppt)
二、學習新課:
我們來學習坐、站、行姿勢(板書:坐、立、走),小組比賽,看誰最棒,小紅旗得的最多。
1、看投影:這位小朋友坐得怎樣?
學生自由發言。(身子彎了…..)
你們試一試,聽老師的口令:一、二、三,生:坐端正。
師:坐有什么要求呢?看ppt。齊讀:坐如鐘,挺胸膛,腿并攏,腳放平。
再來試一試,比一比誰坐得端正,保持好。
師口令:一、二、三。生:坐端正。
生評價。坐得好的組發紅旗。
2、“站”。怎么站呢?
聽老師口令:起立。誰站的好?你來評價,說出理由。
生評價站的好的學生
師:站有什么要求,看ppt。齊讀:站如松,背挺直;抬起頭,看前方。
試一試:看誰站的好,請你來評價。
小組比賽,看誰站的好。發小紅旗。
3、師:走,怎么走?還是看看ppt。一起讀要求:腳步輕,行如風,收腹擺手挺起胸。
師:誰愿意上臺來走一走?第一次5個女生,第二次5個男生,評價,老師和表演的同學一起討論演示。
4、小結:坐、立、行要求。
看ppt,齊讀。
坐如鐘,挺胸膛,腿并攏,腳放平。
站如松,背挺直;抬起頭,看前方。
腳步輕,行如風,收腹擺手挺起胸。
三、明理導行:
1、讀兒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小腿腳跟貼一起。七六五四三二一,雙肩后腦靠整齊。
靠整齊,腰挺直,好像一棵小松樹。大家來唱拍手歌,開開心心比姿勢
2、情景演練――師說生練,以小組為單位。
3、正確的坐、立、走姿勢對我們有什么好處呢?學生討論后說。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愛護公共財物(匯總12篇)篇六
1、通過選取的事跡,使小學生樹立勤儉樸素、遵守紀律、明辨是非的基本觀念,初步形成公民意識、法律意識以及誠實正直、遵紀守法等良好品質。
2、使他們從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關知識,從小培養學生敬重有操守、重清廉的古今人物,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3、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從小樹立廉潔自律的意識,使學生意識到廉潔就在我身邊,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出示“廉”
“廉”可以組成那些詞。(廉潔、廉恥、清廉、廉明、廉正)
你知道廉是什么意思嗎?
從古至今,有不少人用一身正氣,一世清白大大書寫了這個“廉”字,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故事。
故事一:《兩袖清風的于謙》。
1、讀一讀,找找看,故事中哪些地方體現了于謙兩袖清風?
(“一身布衣,兩袖清風”)
2、你對于謙還有哪些了解?(石灰吟)
3、學生讀一讀,
4.問:《石灰吟》這首詩抒發了于謙怎樣的一種情懷?
5.這首石灰吟更是于謙一生的寫照,作者以石灰作比喻,來表明他為國盡忠、不畏權貴的品格和堅守高尚情操的的決心。
6、小結:于謙是古代歷史上廉潔為公的一個杰出代表,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許多多像于謙這樣廉潔自律的人,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發展發揮了一可估量的作用。我們再來看一個小故事。
故事二:《毛澤東不搞特殊》
1、找找毛澤東不搞特殊的句子。
2、想想毛澤東為什么不搞特殊。
3、事雖小,但小中見大,主席那光輝的形象就在這一碗白米干飯中熠熠生輝。難怪有一首詩這么寫道:
4、推倒三山興偉業,流傳四卷鑄雄魂。清廉自律高風范,長使人民感念深";(大屏幕出示),學生讀。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人民永遠感念他。
6、像這樣的人、這樣的事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很多,人民銘記著他們、贊頌著他們。正所謂:為民著、民恒愛之。課前,我們同學通過查資料、一定了解了不少廉潔自律的人和事,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說說我最欣賞、敬佩的一個人、一件事、一首古詩、一句格言。(播放荷花的課件)
要求:
人:用一兩個詞語概括
事:用一兩句話介紹。
詩:背一背
格言:誦一誦
小結:他們有的光明磊落、坦蕩無私,有的一心為民,不計報酬,有的不畏強權、敢于直言,忠于職守、執法嚴明,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生活的引路人。
總結:讓我們每個同學都把正直、無私、廉潔清明、嚴于自律這樣的意識深深地扎根在心里,做一個廉潔自律的小公民。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愛護公共財物(匯總12篇)篇七
認知:
1.知道說謊話害人害己。
2.知道有關誠實的故事。
3.結合事例說明說謊話的害處。
情感:
愿意做城市的好孩子。厭惡說謊。
行為:
說實話,不說謊話。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誠實勇敢”德目中的有關要求,并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設置的。
在低年級學生中,大多數孩子有過說謊的現象。說謊是不誠實的前奏,但并不是每一個說謊的孩子都具有道德品質的問題。有的孩子犯了錯誤,辦了錯事,或做了父母、老師不允許做的事情,因為怕挨批評、受懲罰而不敢和父母、老師說實話;有的孩子是為了獲得別人的羨慕,家長的稱贊,而把自己說得比實際更好,或把別人做的好事、別人的優點安在自己的頭上;還有的孩子是怕好朋友受批評,包庇朋友的錯誤行為而說謊。但是,無論如何,說謊是不好的,若從小有了說謊的毛病,甚至養成習慣,就很難改正過來,發展下去,很可能造成人格上的偏差,成為不誠實的人。因此,設置此課非常重要,把做人的美德——誠實的種子,從小播種到學生的心田中。
1.本課教學應密切聯系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把生活中遇到的有關問題帶進課堂,提出來大家討論。通過對一些真實、具體事例的分析,幫助學生認識說謊話害人、害己的惡果,以及誠實的人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取得事業成功,啟發學生樹立“不說謊話,做個誠實的孩子”的信念,并運用到日常生活實踐中。
2.在教育學生不說謊話的同時,教師應注意學生良好心理傾向的養成。教學中對學生說謊現象,必須從正面積極地啟發、誘導,不能批評、指責。如果有學生主動承認自己說過謊話,并有所認識,教師應給予肯定,并應當及時告訴大家:這樣做就是具有可貴的誠實的品德。
第八課說謊話害處大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說謊話害人害己。
2.知道有關誠實的故事。
3.結合事例說明說謊話的害處。
情感:
愿意做城市的好孩子。厭惡說謊。
行為:
說實話,不說謊話。
教學重點:使學生懂得說謊話的害處。
教學難點:使學生懂得說謊話最終害自己的道理。
教育過程:
一、說一說
過渡導語:
下面咱們聽一個故事《狼來了》,聽完以后你們就知道是為什么了?
二、學一學(使學生知道說謊話既害別人,也害自己的道理。)
放音頻(課文前半部分錄音)
出圖(課文中的圖1)
1.小組交流:
(1)放羊的小孩為什么要喊“狼來了”?
(2)山下的人聽見鼾聲是怎么做的?他們為什么會跑上山來?
(3)當他們知道受騙以后會怎么想?第二次受騙以后又會怎么想?
(4)小孩騙農民上山會給農民帶來什么害處?
2.小結:
說謊話騙人,會給別人帶來麻煩,造成損失,害了別人。自己也會失去別人的信任。
師:又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這又會怎樣呢?
出圖(課文中的圖2)
1.小組交流:
狼真的來了,小孩再喊“狼來了”時,山下的人是怎么做的?下的人為什么不上山啦?結果怎樣?(讓學生充分想象)
2.全班討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
3.小結:
經常說謊話,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也就會失去別人對你的幫助。所以,說謊話到頭來害的還是自己。
三、想一想
說說通過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師:說謊話害處可大了,既害別人,又害自己,所以今后不能說謊話,按要說什么話呢?下面咱們讀一首兒歌。
四、讀一讀
1.讀兒歌
2.提問:
老實話是什么話?(實話、真話)
為什么誠實的孩子人人夸?
3.小結:
誠實是一種好品質,人人都喜歡誠實的孩子,所以,我們從小要說實話,千萬不能撒謊騙人。
過渡導語:咱們知道不能說謊話,要說實話,如果遇到下面這些情況又該怎樣做呢?
五、議一議(使學生懂得做誠實的人,說實話,才有利于自己的進步。)
出投影片:
遇到下面情況,應該怎樣做?
(1)如果考試成績不好,你怎樣對家長說?
(2)由于貪玩沒完成作業,老師來檢查,你怎么辦?
(3)如果不小心,你打碎了學校的玻璃,你怎么做?
(4)上課聽寫生字時,你有兩個繩子不會寫,能翻書看看嗎?
1.同學四人一組互相說說:
怎樣做是對的?為什么?
2.小結:
考試成績不好,要如實向家長說,不要怕挨批評;因貪玩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要向老師實話實說,求得老師的原諒和幫助;打碎了學校的玻璃,應該主動找學校賠償;上課聽寫不會時,千萬不能翻書偷看。
只有實話實說,才能改正錯誤;只有實話實說,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使自己進步得更快;只有實話實說,才能使自己健康發展,做個誠實的人。
六、聽一聽
放音頻(故事:選太子)
看圖(“聽一聽”中圖)
1.討論:
國王為什么讓老三繼承王位?
2.小結:
誠實的品質最可貴。
七、全課總結:
1.齊讀兒歌。(板書:兒歌)
2.總結:
誠實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的好品質,讓我們都來做誠實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
八、說謊話害處大
說謊話,害處大,
害自己,害大家。
從小要說老實話,
誠實孩子人人夸。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愛護公共財物(匯總12篇)篇八
二、自學課文,弄清以下問題:
2、怎樣理解家庭成員之間都是平等的?
三、討論自學情況
1、指名回答第一題,齊讀第2自然段。
2、指名說說:你們家人之間平等嗎?為什么?再讀課文第3自然段。
四、說一說
1、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如果知道,你想怎樣為他們慶賀?
2、你希望爸爸、媽媽怎樣對待你啊?你怎樣做才是他們的好兒女?
五、討論
1、在日常生活中,你和家人之間發生過不愉快嗎?如果發生過,你們又是怎樣解決的?
2、下圖表現的家庭生活和睦嗎?為什么?(見圖)
七、作業
完成填圖冊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愛護公共財物(匯總12篇)篇九
教學目的:
1、讓學生認識一些公共安全標志、設施的用途,并保護它們。
2、知道在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規則。
3、懂得安全事故會給個人、周圍人帶來傷害及社會造成影響和損失。
教學重點:
1、讓學生認識一些公共安全標志、設施的用途,并保護它們。
2、知道在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規則。
教學難點:
1、安全事故會給個人、周圍人帶來傷害及社會造成影響和損失。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同學們,公共場所是我們游玩、活動、穿行的公用空間,這里往往人多物雜。一個小小的無意行為,可能就會引起危險。
二、新課出示課文一則新聞及圖片1、2、3、4。
三、問題:看了這篇報道,你有什么想法和問題?給大家說一說。
四、實物投影出示“我的調查記錄”。
五、討論:
2、在柴草垛旁放鞭炮的行為好嗎?這樣會引起什么后果?我們應該怎樣做?
3、隨身攜帶易燃易爆品,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什么樣的危害?
(分組說一說)。
六、(出示課文圖片)邊看邊聽老師小結。
七、做一做、想一想(出示課文圖片)。
1、我們來找一找周邊的安全標志和設施,和它們認識一下,交個朋友吧。
2、在這些地方經常會出現什么安全標志?我們來試著畫一畫,然后給大家介紹一下。
3、公共場所安全設施被損壞,會造成什么后果?我們可以做些什么?把你的好辦法說給大家聽。
八、分組討論:
為維護公共安全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九、總結課文。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愛護公共財物(匯總12篇)篇十
1、知道是高尚的品德。
2、懂得是社會主義社會應該提倡的道德風尚。
情感。
1、對別人的困難或不幸加以關心和同情,并為能幫助別人解決困難而感到高興。
2、愿意做一個的人。
行為。
1、主動關心和熱情幫助周圍的人。
2、為別人排憂解難不圖表揚和報答。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第一單元第三框而設置。基本要求中提出:要使學生“知道是一種高尚品德。結合實例說明提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本課是使學生在低中年級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中提倡“,一人有難大家幫”的道理。使學生懂得應當主動幫助周圍的人,積極參與社會上的公益活動。一個人應當有同情心,把能為別人解除困難當作自己的快樂。
教法建議:
1、通過本課教學,要講清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同樣是幫助人,但不同的人,助人的動機不盡相同。只有真正出于對他人的同情、關心,把別人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滿腔熱情地去幫助解決,并從中感受到快樂,才是。這種“樂”是無私的,是與他人的“樂”融為一體的,因而也是高尚的。
2、教學中要結合具體實際,講清:在社會上提倡發揚社會主義的道德風尚的意義。可以結合勞動模范李素麗的事跡,突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的關系。
教學目標。
1、知道是高尚的品德。
2、懂得是社會主義社會應該提倡的道德風尚。
情感。
1、對別人的困難或不幸加以關心和同情,并為能幫助別人解決困難而感到高興。
2、愿意做一個的人。
行為。
1、主動關心和熱情幫助周圍的人。
2、為別人排憂解難不圖表揚和報答。
教學過程:
(引導學生認識處在困難中的人是十分需要別人幫助的,看到別人在你的幫助下,解除困窘,自然心里十分高興。)。
2、說一說,你自己遇到過困難嗎?你當時的心情怎樣?
(讓學生體會處在困難中人的心情。)。
小結: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幫助過別人,同時也都得到過別人的幫助。像這種,在幫助了別人以后,心情愉悅,不圖表揚與報答,就是的表現。
板書課題五。
1、出示雷鋒的畫像,簡介雷鋒。
雷鋒(1940-1962)湖南長沙人,7歲失去父母成為孤兒。湖南解放后,他分得了土地,被政府送進學校讀書。1956年高小畢業后,在鄉政府和中共望城縣委當通信員和公務員,被評為工作模范。1957年加入共青團。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評為節約標兵和模范共青團員。1961年升任班長,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年僅23歲的雷鋒,在他短暫的一生中,艱苦樸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同年3月,毛澤東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周恩來總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雷鋒的故事嗎?
2、錄音故事《雷鋒雨夜送大嫂》,同時出示雷鋒幫助大嫂的圖片。
提問:大嫂遇到了哪些困難,大嫂這時心里會想些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艱難處境中的人,是十分想得到別人的幫助的。)。
2、雷鋒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是怎樣想的?為什么不認識大嫂,雷鋒心中卻那么不安?
(引導學生體會,的人能夠把別人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發自內心地愿意幫助別人。)。
小結:雷鋒雖然并不認識大嫂,但是,當他看到別人有困難,就想自己遇到困難一樣。他把別人的困難、不幸,當作自己的困難、不幸,發自內心地想幫助別人。
板書:同情、關心有困難的人。
2、雷鋒是怎樣做的?
(引導學生從雷鋒的做法中體會,雷鋒一心為別人解決困難)。
小結:雷鋒與大嫂素不相識,看到她有困難毅然幫助解決。同時雷鋒幫助別人排憂解難,不圖表揚與報答,不要求得到任何報酬。這就是的表現。
板書:不圖表揚與報答。
4、雷鋒做好事,既不圖表揚,也不圖報答,那么他是怎樣想的呢?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三小節,理解雷鋒幫助別人時的思想境界。)。
小結:雷鋒就是這樣一個人,他認為自己是共產黨員,是人民的勤務員,應當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幫他人之所需。滿腔熱情地幫助有困難的人,把為能幫助別人解決困難看成是自己最大的快樂。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
板書:幫助別人感到欣慰與快樂。
1、其實在我們今天生活中,像雷鋒這樣的人是很多的。請同學們,結合自己在課外收集的資料,談一談自己知道的,的故事。
(學生講述自己收集的李素麗、徐虎、朱伯儒等人的故事。從而懂得,的人在生活中,處處受到人們的尊重。)。
2、你知道,我們班上也有不少的好人好事。誰能講一講。
(意在通過學生身邊好人好事,使學生懂得,只有那種主動做好事,并且不圖表揚和報答的人,才是的人。)。
小結:雷鋒已經離開我們三十多年了,但是他的一言一行,仍然在鼓舞著我們,他那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我們一定要把雷鋒的精神世世代代傳下去。
3、想一想,下面這些同學,誰做到了。
投影出示:課后評議。
(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只有那種真正處于對他人的同情、關心,把別人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滿腔熱情地幫助去解決,并從幫助別人解決困難當中感受到自己的快樂與欣慰的人,才是的人。)。
(答案:主要從行為動機上加以指導。在評議時,應該肯定這些同學能幫助人是好的,但助人的認識水平是有層次差異的。宋輝、張民、李東三個同學的想法雖然不算大錯,但他們助人的目的或者是為了表揚,或者是出于互利的考慮,或者迫于輿論的壓力,不是真正出于對同學的關心,因此沒有做到。陳峰是出于對同學的關心而助人,他所以感到高興不是因為受到表揚或從對方得到了什么好處,而是由于自己給同學解決了困難。這是。
4、請班上的人,講一自己在做好事時的想法。
(學生運用觀點,評析自己的做法,找到自己所作所為,與的差距。從而提高思想認識,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升。)。
5、談一談,你自己是怎樣為他人做好事的。自己當時想些什么。對照觀點,談談認識。
(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行為,從的高度,去認識自己,從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愛護公共財物(匯總12篇)篇十一
1、學生初步知道學校是一個可愛的地方。
2、學生愛學校、愛學習、喜歡上學,并且學會利用學校中的各種設施來解決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認識學校,了解自己所在學校的環境。
:會利用學校中的各種設施來解決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2課。
1、了解學校,喜歡學校;
2、對周圍環境感興趣,學習了解新環境的方法;
3、學習利用學校的設施解決問題。
:認識學校,了解自己所在學校的環境活動難點:會利用學校中的各種設施來解決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彩筆、鉛筆、紙、
1、師:小朋友們好!你們知道學校的哪些情況呢?
2、師:剛才我們和自己的學校有了一次親密的接觸,小朋友們可以把自己在參觀中看到的、聽到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自己設計,也可以合作完成。
3、“我的發現”匯報交流。
(1)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2)高年級的同學挑戰小朋友,讓小朋友回答問題。
4、設計展示。
(1)讓學生自己將作品貼在“我的展示臺”上。
(2)學生互相觀看交流,并評議。
5、活動延伸:
(1)將學生各種形式的匯報展示出來,辦一個墻報或編成一個冊子,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設計封面、裝訂等。
(2)開展以“我心中的學校”為主題的畫展、作品展等。
(3)與美工課、語文課以及其它班級活動結合進行。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愛護公共財物(匯總12篇)篇十二
1.了解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
2.知道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黃帝,了解有關他們的傳說、故事與歷史。
3.為祖國的悠久歷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黃子孫的一員,產生民族認同感。
1.事先掌握學生對“炎黃子孫”這一稱呼的了解程度。
2.基于對學生的了解,準備一些有關炎帝、黃帝及其他一些遠古神話傳說。
1.布置學生閱讀和欣賞教科書第2頁的文字及插圖。教師提問:“身著不同服裝的孩子各自站立在什么位置上?請你們猜猜看,他們手里舉著的是什么?”(圖中展現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在羊皮上、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在泥板上、印度的梵文―――在貝多羅樹葉上和中國的漢字―――在紙上。)
2.講解與討論。教師講解:“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有幾條與人類文明息息相關的古老河流―――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黃河和長江。在這些大河的兩岸,誕生了最早的人類,它們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并孕育出了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這四大文明古國。”教師提問學生:“我們中國與其他文明古國相比,有哪些特點?”(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歷史沒有間斷過的國家。)
3.全班討論。教師引導:“作為中國人,應當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有關我們國家歷史的內容。同學們一定都聽到過‘炎黃子孫’這個名稱,誰能來解釋一下,它是什么意思?”請學生自由發言,并引導學生了解炎帝和黃帝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兩個領袖,被尊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
4.閱讀與討論。教師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3頁的文字,并適當地予以解釋。重點應放在,我們國家很早就有了農業文明,遠古先民很早就懂得了種植小米和水稻。在沒有文字之前,歷史主要靠人們口頭傳遞,而有關炎帝和黃帝的許多故事就是這樣被流傳下來的,并且與許多神話結合在一起。
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4頁有關炎帝與黃帝的文字,以及小文的話,并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圍繞炎帝和黃帝的各種傳說,教師也可以做適當的解釋:由于沒有文字記錄,而且時間過于久遠,人們很可能把許多人的發明、貢獻都歸于這兩個人物了。
5.同伴閱讀。同桌之間共同閱讀教科書第5頁有關伶倫和倉頡的文字,并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師提示學生,可以向同桌介紹自己知道的其他的古代傳說。
6.自由討論。請學生自由發言,介紹與同桌閱讀與交流的結果。
7.教師總結,應特別突出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以及中華民族的源遠流長。
1.讓學生完成教科書第5頁的填空作業。
2.讓學生搜集一些古代的神話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