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對書籍內容進行回顧和思考,并對書中所述的主題、觀點和情感作出自己的評價和解讀。下面是一些讀后感的片段,也許會勾起你堅持讀書的信心與激情。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一
相信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它的內容非常簡單。有一個人看到了一口美麗的鈴鐺,他明白一動它就會響,所以他想出了一個愚蠢的辦法,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了,結果大家肯定都知道他的下場吧!就是被人發覺。我就得這個人很愚蠢。
我想對你你說:“你可真愚蠢呀!你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并不代表你把別人的耳朵掩起來,肯定被人發現了。
我發現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一直自己欺騙自己,最后一定沒有好下場。我們都不要做這樣的人,不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二
我讀了一篇寓言故事,名叫掩耳盜鈴,講的是,有一個人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家鈴鐺的.故事,我看完了以后自己就笑了,天下還有這么傻的人,這真是自欺欺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要太自作聰明,欺騙別人,就是在欺騙自己,不要學會沾小便宜,不是你的東西,就不要亂拿,否則吃虧的還是你自己。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三
暑假期間,我在家閱讀了一些課外書籍,其中我特別喜歡《掩耳盜鈴》這個故事。
故事講述的是春秋時期,范氏家族被滅之后,有個小偷想乘機去偷范氏家大門那口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的鐘??墒沁@口鐘巨大無比,一個人無法搬動。他前思后想的終于想到個辦法——把鐘敲碎之后再帶走。小偷高高興興的找來一把大錘子,對準大鐘就是一錘,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心想:這不是在公開的告訴別人我在偷鐘嘛?索性小偷撲上去抱著鐘,企圖讓鐘聲變小,可是這怎么可能?小偷越來越慌了,到最后只能用雙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斑?,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盜鈴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自欺欺人,就算逃得了自己也逃不過別人。生活中,我也有類似的問題。例如:有時侯做功課遇到有些題目做不出,我也會“掩耳盜鈴”——看后面的答案。這樣看上去都會做了,其實還是不會做。既騙了老師又騙了家長。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四
我讀了《掩耳盜鈴》這則寓言,與爸爸交談以后,我認識到了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不是因為自己的不聽、不聞、不看而發生變化、或不存在的。看起來這個道理十分簡單,但是在我們生活中也會發生這種可笑的蠢事。我爸爸就給我講了一個這樣的事情:早上,天亮了,家人把窗簾打開了,自己呢,還想多睡會兒,就把窗簾拉上,然后把自己能聽見的鬧鐘都關上,假裝天還沒有亮,心安理得的接著睡覺。這就是生活版的《掩耳盜鈴》。說道這里,我聯想到了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衣》,童話中的皇帝看不見他的'衣服,但是他努力讓自己看見他的衣服,是不是也與《掩耳盜鈴》有幾分相似。
我告訴大家,請在生活中,少干些自欺欺人的事吧!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五
掩耳盜鈴這片文章,主要是講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卻偏要想辦法掩蓋,結果只能是自己騙自己。
有一次,我們一家去飯店吃飯,我不喜歡一種東西,媽媽說:“這有營養。”我捂住眼睛說:“我不想吃?!眿寢屵€是給我夾到了飯碗里。這就叫掩耳盜鈴。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六
今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智伯把范家滅了。有人跑到范家,一看有口大鐘,就想背到自己家去。可是這大鐘又大又沉,他怎么也背不動,于是他就找來個錘子,想把這個大鐘敲碎,在一塊塊背走??墒沁@鐘用青銅鑄成,用錘子一敲,聲音特別響亮。這人想把它敲碎,只好特別用力,但是越用力那鐘就越響。在當時,那鐘是個寶貝,這人怕別人聽到聲音也來要這寶貝。他想,怎么才能使別人聽不見他敲打的聲音呢?想來想去,想出一個好主意:把耳朵堵上不就聽不見了嗎?于是他把自己兩個耳朵捂上,以為這樣再敲鐘就誰也聽不見了。結果,只有他自己聽不見,別人照樣聽得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要自己騙自己,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有些事只能騙得了自己,是騙不了別人的,做人要踏踏實實!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七
讀了成語故事《掩耳盜鈴》,我先是覺得這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鈴鐺的人愚蠢的可笑。笑過之后,我又想了許多。
有個小偷,到一戶富人家偷到一了個銅鈴鐺,他一邊往外跑,鈴鐺一邊在他懷里響。小偷便用自己的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為只要自己聽不見,別人就也聽不見,結果可想而知,他被抓住了。
這個小偷為什么以為只要捂住自己的耳朵,自己聽不見,別人就都聽不見了呢?我認為原因有兩條。第一,他用這種自欺欺人的方法尋求安慰。小偷偷東西,他也害怕,他也緊張,他也不希望被別人發現,鈴鐺像是他便抱著僥幸的心理捂住自己的耳朵,只要自己不害怕,不緊張就行了,萬一別人也沒有聽見,鈴鐺不就到手了嗎?第二,說到底,他還是舍不得丟了鈴鐺,貪婪占了上風。得到這個鈴鐺,他便可以吃喝玩樂,便擁有他認為的幸福、快樂,鈴鐺響了,可能被別人聽到,他也心甘情愿冒這個風險。
反觀我們現在的現實生活,像《掩耳盜鈴》中的小偷這樣的人大有人在。比如:吸毒者也知道毒品不能碰,但卻自己欺騙自己:我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試個一兩次,沒什么問題,但最終卻上了癮,在毒品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再比如壞官,明知道不義之財不能拿,卻被各種各樣的物質欲望所誘惑,貪婪占了上風,以為每一次伸手天知地知我知鬼都不知道,胃口越來越大,最終東窗事發,受到了法律的嚴懲。所以《掩耳盜鈴》中的小偷也好,吸毒者也好,壞官這也好,都是自欺欺人,貪婪的人。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從《掩耳盜鈴》的故事里得到啟發,不能碰的東西不要碰,不能做的事情不要做。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八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成語故事》,成語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它是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而且每個成語還帶有一個個小故事,不愧為精華,而且它告訴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掩耳盜鈴“這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偷看到院子里吊著一口精美的大鐘,想把它搬回家,可是,鐘非常大,非常笨重。怎么也挪不動,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找來一把鐵錘,把鐘砸碎一塊一塊拿回家,可小偷一砸,鐘”咣“的一聲巨響,聲音傳到很遠的'地方,小偷嚇得捂住自己的耳朵,自言自語地說:”咦!聲音聽不見了?!靶⊥盗⒖陶襾韮蓚€棉團,塞住耳朵,就放手砸起鐘來,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地趕過來,把小偷抓住了。
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再三考慮之后再做,不能隨便下結論,那樣倒霉的只會是你自己,還有千萬不要學習他自作聰明,自欺欺人的傻事哦!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九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有的人對自己不利,或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鐘”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采取閉目塞聽的態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苦果。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
我喜歡讀書,我曾經讀過一本書,書名是《小寓言大啟發》,書y有很多寓言故事,其中《掩耳盜鈴》這則寓言故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讓我有所體會。
故事是這樣的,春秋時期,有一個人想偷別人家y的一口大鐘,但是鐘太大,這個人就想把它敲碎帶走,于是他拿了一把大錘子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他越聽越害怕,因為鐘聲太大,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于是他捂住耳朵,鐘聲果然聽不見了,他認為這是個好主意,就把布團塞進耳朵y,使勁砸了起來。人們聽到鐘聲后一起趕來把他捉住了。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一
從前有一個大戶人家,在門上掛了一個鈴,十分漂亮,聲音還十分動聽。
有一個人看到它想得到它,就要去偷,但他明白手一碰鈴就會響個不停,主人就會聽到,他想啊想啊,最終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覺得,鈴響之所以會闖出禍來,是因為耳朵會聽到響聲,假如能把耳朵掩起來,不就聽不見了么?于是他就用手捂住耳朵去偷鈴,可是手剛碰到鈴,主人就聽到了,并抓住了他。
這個人的愚蠢就在于它掩住了自我的耳朵,可是并不能掩住別人的'耳朵啊!所以別人還是能聽見響聲。
這個成語故事比喻人們自欺欺人,以為自我做的事兒別人看不見,反而招來了許多不好的現象。
學了《掩耳盜鈴》這則成語故事,同學們應當反省一下自我是否在愚蠢的自欺欺人。如果是的話,要趕快清醒一下,把錯誤改正,否則就會和那個盜鈴人一樣的結果,后悔莫及!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二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成語故事,對所有的故事都有所感觸,它們讓我懂得許多人生道理,其中有一篇叫做《掩耳盜鈴》的故事著實讓我受益非凡。
有個小偷,到一戶富人家偷到一個銅鈴鐺,他一邊往外跑,鈴鐺一邊在他懷里響。小偷便用自己的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為只要自己聽不見,別人就也聽不見。結果可想而知,他被抓住了。
這則故事表面上是說一個盜賊為了偷一個門鈴而進行的一次愚笨之極的舉動,實際上包含著更深刻的意義:小朋友們不能做那些不正當的事情,做壞事只會像那愚蠢的小偷一樣,讓清脆的`門鈴聲響個不停,欺瞞不了世人,更逃避不了法律的制裁。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光芒照耀著我們。為了自己的明天,也為了祖國的明天,讓我們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千萬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簡評:小同學首先介紹了故事的內容,接著講自己懂得的道理,并把這些道理和今天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人覺得很有意義。此外,本文詞句精煉,讓人感覺到小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三
今天我讀了一篇寓言名叫《掩耳盜鈴》,講的是有一個人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的`故事。我覺得這個人十分愚蠢,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自己聽不見,可是別人卻聽得見,他這種做法其實是自欺欺人的行為。
我們做每一件事都要經過再三考慮之后再做,不然倒霉的是自己.不要自做聰明,想欺騙別人,實際上是欺騙自己.以后我們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能像這個小偷一樣,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也不能占為己有。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引以為戒。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四
《掩耳盜鈴》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一個人溜到了一座大廟,看見了一口又漂亮又精致的大鐘。他想:這么一口大鐘,一定能賣很多錢,于是他打起了“偷”的主意。他想把大鐘抬走,可是他使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抬不起來。他苦思良久,終于想到了辦法。就是把大鐘打碎,一塊一塊地拿走。他扛來錘子,使勁地砸了一下?!皡?!呯!呯!”可震死我的的耳朵了!這樣不就是在告訴廟里的和尚我在偷鐘嗎?于是他賭住了自己的耳朵,果然聽不到了,但是卻招來了一幫和尚,抓住了他。
看了這個故事,我一邊捧腹大笑一邊想:我和同學們都有過《掩耳盜鈴》的行為。
比如,我平時看到了一些好聽的詞語,但是不懂它是什么意思,瞎編了一個解釋,以為不懂的人聽了就可以顯得我很有學問。但是明白人聽了一定會哈哈大笑,因為這個解釋根本“驢唇不對馬嘴”?。?/p>
又如,同學們在學校里寫老師留的作業,為了必免出錯,直接抄答案,來應付老師。其實,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問題,就一定可以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
通過讀《掩耳盜鈴》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待學習,我們應該認認真真、仔仔細細,不要不懂裝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五
《掩耳盜鈴》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個小偷,他路過一家非常富有的人家門口時,發現門口掛著一個非常漂亮的鈴鐺。他非常喜歡那個鈴鐺,想把它偷走??墒牵趺床拍馨砚忚K偷走呢?直接去取吧,一碰鈴鐺他就會發出聲響,主人就會發現。
想來想去,最后,他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把自己的耳朵堵住,不就聽不到鈴聲了嗎?于是,當天晚上,他用棉花塞住耳朵,捏腳地來到那家人大門口去摘鈴鐺。當他的手一碰到鈴鐺,鈴鐺就響了,這家主人發覺后,馬上把那個小偷抓了起來,送到官府里去了。因為別人的耳朵并沒有被掩住,仍然能夠聽到響聲。
這個故事的道理是: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六
今天,我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里面講的是一個想把她鄰居家的鈴鐺占為己有。于是他晚上去偷鈴鐺??墒撬峙屡龅解忚K會有響聲被人發現。于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把自己的耳朵塞住。他想。這樣不就行了,把耳朵塞住了,就聽不到鈴鐺的聲音了。可是這樣只有他自己聽不到鈴鐺的聲音,別人還是一樣能聽得到。
在世界上,其實還有好多像這樣掩耳盜鈴的人。記得有一次,在課堂上,老師在教我們新課。而我在下面做小動作根本沒有聽老師在講什么。老師講完后問同學們明白了沒有?同學們都回答說明白了??墒俏乙稽c都不知道怎么做。但是為了掩蓋我不會做的事實,我也跟在同學的后面說懂啦??墒堑鹊交氐郊易鲎鳂I時。教的新課的題目,我卻不會做了。
到了第二天老師批的作業的時候。發現昨天新教的題目我一個都沒有做對。其實這樣我也是在做掩耳盜鈴的事情。
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掩耳盜鈴》其實是自己欺騙自己,就好像不懂的東西自己裝懂感覺自己什么都知道一樣。其實就是自己在欺騙自己,別人是一清二楚的。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七
從前,有個人既愚蠢又自私,愛占便宜,總想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有一次他看到別人家的門上有個精美的鈴鐺,就想把它弄到手,可是這個鈴鐺手一碰,就會發出‘叮當叮當’的響聲,就會被人發現,所以他要想出個辦法才行。他認為,鈴鐺一響,耳朵就會聽見,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了嗎?于是他自作聰明的采用這個方法去盜取,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去摘鈴鐺,結果鈴鐺響,自己被抓。因為別人的耳朵并沒被掩住,仍能聽到。
這個人自作聰明,掩飾不了的事偏要想法子去掩蓋,自己欺騙自己,結果自己被抓。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不能自己欺騙自己,學習的時候有不懂的地方,不能裝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問老師,不能自己裝懂。要不然騙來騙去,最后還是自己坑害自己。以后我要在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問清楚老師‘家長或同學,直到自己真正懂了為止。
不要做那個故事里的自欺欺的蠢才。
掩耳盜鈴讀后感(通用18篇)篇十八
讀了《掩耳盜鈴》這篇寓言故事之后,我明白了里面蘊含的一個深刻的道理。
故事講了從前有個人很愛占便宜,為了得到別人的東西就去偷。有一天,他路過一家人門前,發現門前掛著一個漂亮的鈴鐺。他很想要那個鈴鐺,可是怎樣才能拿到呢?直接去取,鈴鐺會發出聲響,別人就會發現了。他想了又想,最后終于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耳朵塞住,這樣不就聽不到鈴聲了嗎?他覺得自己很聰明,想到了這個非常好的辦法。于是當天晚上,他用棉花塞住耳朵,就來取鈴鐺。當他的手一碰到鈴鐺,鈴鐺就響了,主人馬上把他抓了起來。
這種行為有時也會發生在我們身邊。有一次,在學校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們班上的小萱同學偷偷拿了同桌小穎的草莓形狀的橡皮。她以為別人都沒發現,但其實后排的小峰和樂樂同學都看見了。小峰和樂樂即刻告訴了老師,老師就問小萱是否有偷別人的東西。小萱一開始不承認,后來,老師叫來了小峰和樂樂,證明小萱偷了小穎的草莓橡皮,小萱才不得不乖乖地拿出草莓橡皮,還給同桌小穎。同學們都說這和《掩耳盜鈴》的故事很相似。
《掩耳盜鈴》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要貪圖小便宜。有時明明是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辦法去掩蓋,這樣就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