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具有指導性、可操作性和可可行性,能夠有效提升教師教學效果。接下來是一些教師編寫的教學工作計劃,希望能夠啟發(fā)教師們更好地進行教學規(guī)劃。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一
教學目標:
一、教養(yǎng)目標:
1、 學會本課9個生字及新詞。
2、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guān)系。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發(fā)展目標:
培養(yǎng)觀察、思維、口頭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
三、教育目標:
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看問題要全面,要虛心聽取別人意見。
教學重點、難點:
1、 學會本課9個生字及新詞。
2、 了解課文內(nèi)在的含義。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邊看第一幅圖邊講)
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看圖讀課文。
說說這課書講的是什么事。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 應注意的讀音。
2、 記憶字形。
葫::上邊是草字頭,下邊是“湖”字去掉三點水。組成“葫蘆”。
掛:提手旁加雙“土”。組成“掛著”。
些:橫部,左上容易錯,不能丟掉豎。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數(shù)量。
盯:左邊是眼目旁,右邊是“丁”,指不錯眼珠地看。
居:上邊是尸字頭,下邊是“古”,組成“鄰居、居住”。
四、鞏固練習。
1、 讀生字詞卡片。
2、 讀課文。
3、 讀二類字并組詞。
第二課時
一、邊看插圖,邊讀課文。
這課書有幾段:(四段)看看每段都講的是什么?
二、看圖理解課文內(nèi)容。
1、 學習第一段。
(1) 看第一幅圖,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圖上這個人在干什么?他的樣子是怎樣的?(看葫蘆,很高興、很得意)
(2) 讀第一段,這個人種的葫蘆怎么樣?
“細長”說出了葫蘆的形狀,“長滿”說明什么?(長得好,枝葉茂盛)說說小葫蘆長成的過程。(長葉、開花、結(jié)葫蘆)這個人對小葫蘆的態(tài)度怎樣?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喜愛,每天看好幾次)這個人當時想什么?(快長大)
2、 自學第二段。注意這個人的心里是怎樣想的。
蚜蟲:植物上的害蟲?!耙恍闭f明蚜蟲還不多。
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
3、 小組討論第三段。
(1) 那個人聽了鄰居說的話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是什么意思?(納悶,不理解、不明白)
(2) 那個人“奇怪”的是什么?(還用治蟲?我要的是葫蘆。)
(3)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4) 那個人的話說得對不對?為什么?(不對。因為葉子可以幫助植物輸送養(yǎng)料,進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長得好。葉子都掉了,植物就沒法生長了,也就不能結(jié)葫蘆了。)
4、 學習第四段。
(1) 看第四幅圖,這個人這時的'樣子是怎樣的?(垂頭喪氣,后悔極了)
(2) 讀課文,事情的結(jié)果是怎樣的?(多、黃、落)
三、鞏固練習。
看圖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總結(jié)課文內(nèi)容。
1、 讀課文。
2、 看看圖上的這個人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得意——盼望——滿不在乎——垂頭喪氣
3、 你從哪兒看出這個人喜愛這棵葫蘆?(每天看、盼長大)
4、 這個人得到葫蘆了嗎?為什么?(他的眼睛只盯著葫蘆,有了蟲子也不治。蟲子吃葉子,影響了植物生長,所以沒得到葫蘆。)
5、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1) 植物的葉子直接影響果實的生長,葉子掉了,就不能結(jié)葫蘆了。
(2) 要聽別人勸告。這個人當初要是聽鄰居的勸告,早點治蚜蟲,葫蘆就可以保住。由于他不聽人的勸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二、鞏固練習。
1、 指導朗讀。
第一段要讀出喜悅之情。第二段讀出急切盼望小葫蘆快長大的心情。第三段鄰居的話讀出誠懇,這個人的話讀出奇怪、不解、滿不在乎的口氣。第四段讀出失望、后悔的語氣。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7、 我要的是葫蘆
(可愛)
葫蘆 蚜蟲
葉花 (黃落)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guān)于《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十,我要的是葫蘆,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二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guān)系。
通過人物的對話,結(jié)合看圖體會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通過查閱資料,了解葫蘆、蚜蟲等知識。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1、學生提問,“通過預習,你有什么問題想知道?”
根據(jù)學生的問題相機介紹葫蘆藤、蚜蟲等知識。
2、教師提問: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1、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指導看圖:葫蘆長的怎么樣?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2)“他盯著葫蘆自言自語地說……”
指導看圖,理解“盯”、“自言自語”的意思;
指導朗讀那個人說的話。
2、討論:那個人這么喜歡葫蘆,他最后得到葫蘆了嗎?為什么?
(1)不懂得“蟲--葉--葫蘆”之間的聯(lián)系,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
(2)不聽鄰居勸告。
指導分角色朗讀。
3、小結(jié)、擴展練習
大家想一想,一棵葫蘆從發(fā)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續(xù)編故事)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練習書寫。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表演這個故事。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的一篇看圖學文。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蘆,結(jié)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教學這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
自讀是學生對課文最初的接觸與認識,也可稱為初讀。它必然伴隨著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和思維活動。自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3、發(fā)現(xiàn)問題,或借助工具自行解決,或留于課堂討論。
因此在這一階段,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地去讀。閱讀必然伴隨著發(fā)現(xiàn)和疑問,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再讓他們說說都知道了些什么?并引導學生大膽質(zhì)疑。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生動有趣,簡短精悍,學生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就能讀通課文,也很容易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知道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后來葫蘆被蚜蟲吃光了,一個一個都落了。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也能發(fā)現(xiàn)這個人得不到葫蘆是因為他不治蟲,但這些發(fā)現(xiàn)只是最淺顯的認識。而課文中牽涉的一個最關(guān)鍵的科學知識-----“蚜蟲”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對蚜蟲的認識只是知道他會吃樹葉,可這些小布丁點的`蟲如何能毀滅一棵葫蘆呢?因此在初讀時,我有意識地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上網(wǎng)查詢等方式來了解蚜蟲。原來蚜蟲不僅能吸食植物體內(nèi)的液體營養(yǎng),而且具有驚人的繁殖能力。通過進一步的探究,學生的認識就更清楚、更深刻,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好了鋪墊。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課文緊緊圍繞“葫蘆”不斷發(fā)展下去。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喜愛葫蘆?
2、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涵蓋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點。
那個人愛葫蘆表現(xiàn)在:
1、“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p>
2、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那個人的神態(tài),想像他的心理活動,揣摩他的語言,體會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再通過表情朗讀表現(xiàn)出來。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最后卻沒有得到葫蘆,一是因為他不懂“葉--蟲--葫蘆”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這個道理;二是因為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除了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還應該深化下去: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這個道理。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地方:
1、他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2、當鄰居勸他時,他感到很奇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边@里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人物的語言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表演就是要求學生輔以表情、動作,將課文所表達的內(nèi)容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表現(xiàn)出來。通過表演學生不僅能夠積累課文中的語言,更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因為用怎樣的動作、神態(tài),用什么樣的語氣,都要經(jīng)過學生的思考與創(chuàng)造。在某種程度上說,演得像不像,直接反映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我要得是葫蘆》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適合表演。教師要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讓學生都來做演員,都來做導演,在這一導一演的過程中,語感得到了訓練,個性得到了張揚,創(chuàng)造性也得到了培養(yǎng)。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11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讀出要求學會的詞語。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guān)系。
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學生收集葫蘆的實物和圖片。
2、葫蘆圖片、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師指著圖片:這是什么?這么可愛的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我們讀懂了第14課的這個寓言故事,就會知道了。生齊讀課題:14、我要的是葫蘆。
師指導讀好“葫蘆”一詞,注意“蘆”字要讀輕聲。
二、讀文、識字、感悟。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要求學生根據(jù)要求獨立讀課文。
2、看課件,圖上有什么?這些內(nèi)容在課文的哪一段?誰來讀一讀?他讀得怎么樣?學生評議學生讀的字、詞的正確讀音。并出示本課要讀好的詞語:葫蘆藤、掛了、一些。
3、誰認為比他讀得更好?好,我就請你當一當小老師。讓學生跟著學生讀,進一步熟悉第一段。
板書葫蘆的葉、花、果的關(guān)系?!皰炝恕痹谶@里可以換成什么詞?哪個詞用得好?觀看課件感悟。指導朗讀,那個人看到這么可愛的小葫蘆,心情怎么樣?比一比,看看哪組讀出了高興的心情?分組比賽讀。
5、觀看課件,這么可愛的小葫蘆都怎么樣了?這些內(nèi)容在課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蘆變黃了,落下來了,心情怎么樣?我們來比一比,男同學和女同學誰能讀出傷心的語氣。男女同學比賽讀,并相機糾正讀音。板書“變黃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識字。
7、請四人小組合作找一找,在課文里找出為什么。哪組有發(fā)現(xiàn)?讓四人小組集體匯報,并出現(xiàn)相應的圖片和動畫,畫出重點的詞、句:“盯著”的意思。“有幾個蟲子怕什么”這句說什么。理解“奇怪”,為什么那個人會奇怪?鄰居和那個人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板書那個人錯的地方:“不用治”,讓葉子“生了蚜蟲”,而且“蟲更多了”。???8、認讀二、三段的詞語。
四、拓展與鞏固。
9、說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體會?預設學生的回答:1、葉子和果實的關(guān)系是很密切的。2、種果實不僅要澆水、施肥,還得捉蟲才行。
3、要虛心聽取別人好的建議等。
11、總結(jié)談話。原來葫蘆的葉子和果實是有關(guān)系的,以后我們做事可不能像這個人那樣,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結(jié)果一無所獲。???板書:
筆???????????????雪白的小花???????????。
可愛的葫蘆?????????????????????????。
畫???????????????不用治。
變黃都落了。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自然段。
1、我們借助圖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多媒體。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多媒體。
1、是的,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這以后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jié)果,是怎樣的?請看圖。多媒體。
3、長得那么好的葫蘆,為什么會變黃、落了呢?你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請你帶著這個問題,自讀2、3自然段,邊讀邊想。
三、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板書。
你具體從哪兒感受到他希望葫蘆長得快些?個讀、齊讀。
還感受到什么????長得大些。
從哪兒感受到的?讀、齊讀。
是的,他多希望葫蘆長得快些,長得大些呀,根本不管葉子上長蟲了。再讀他說的話,齊讀。
你還從哪兒感受到他只在乎葫蘆,盯著是什么意思?
會抓關(guān)鍵詞,用這種神情來說一說,齊讀。
對了,他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他只在乎葫蘆。根本不去治葉子上的蟲。
可鄰居勸他,他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說的?我請一個孩子讀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學邊聽邊想。
他怎么說的?個讀。
齊讀,種葫蘆的人說了幾句話?你對哪句話映像最深?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分讀。
這是種葫蘆的人在鄰居勸他時說的話,鄰居對他說什么了?齊讀,引讀。
如果是你聽了種葫蘆的人說的話,你會怎么勸告他呢?
四、總結(jié)。
從這篇課文中,我們知道了這個人他的葫蘆開始長得那么好后,后來長了蟲,他不???;鄰居???最后才使葫蘆變黃落下來,這多可惜。
好,再讀一遍課文,回憶內(nèi)容。
板書: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四
認識“葫、蘆、藤、哇、盯、鄰”等六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guān)系,懂得與課文有關(guān)的事理。
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使之樂于并善于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秘。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教學難點。
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教具準備:自制課件、一個葫蘆。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名字叫做《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師:你們見過葫蘆嗎?誰能說說葫蘆是什么樣的?
3.指名答。(出示葫蘆。)。
4.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到底說了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兩遍。
2.檢查認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注音的生字。
(2)開火車讀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再讀課文,并在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4.分自然段讀課文,想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
三、精讀課文,讀懂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么。
2.指名答。(結(jié)合學生回答,屏幕顯示相應自然段,并進行板書。)。
(1)教學第一自然段。
師:課文中介紹了葫蘆的哪幾部分,各部分分別是什么樣的?
指名答。(顯示正確答案。)。
齊讀二、三兩句話。
指導朗讀: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這么可愛,心情會怎樣?
分男女生朗讀該段。
(2)教學第二自然段。
師:葉子有了什么變化?(結(jié)合學生回答出示課件。)這些蚜蟲會怎樣?可他怎么想?
指名讀第一句話。
指名表演那個人說話的樣子。
齊讀該段。
(3)教學第三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讀鄰居和種葫蘆人說的話。
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共同評議:
鄰居此刻的心情怎樣?應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種葫蘆的人著急嗎?應用什么語氣讀?
學生自由組合并表演。
師:你們覺得他們倆誰說得有道理?
學生討論,指名答。
課件演示:小葫蘆和綠葉的對話——葫蘆藤每天向葉子輸送養(yǎng)料,葉子再將養(yǎng)料輸送給小葫蘆。蚜蟲吃綠葉,使它無法輸送養(yǎng)料。小葫蘆因沒有養(yǎng)料供給,隨即變黃落下。
(四)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擴展練習。
1.小組討論: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
2.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jié)果。
3.續(xù)講故事: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
4.指名講故事。
五、小結(jié)。
師:在鄰居的幫助下,種葫蘆的人明白了葉子和果實的關(guān)系,懂得了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lián)系的,改變了過去只盯著葫蘆,不管蚜蟲的做法,最終種出了他想要的葫蘆。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guān)于《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一,我要的是葫蘆,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五
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閱讀。
出示課文兩幅插圖,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你發(fā)現(xiàn)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1、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呢?請趕快讀課文找答案。
2、找到了嗎,請用課文中的話來說說。(讓學生自由說)。
3、請讀下面兩句話,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讀對話。說說你喜歡誰,為什么?
1、出示圖二。讓學生想象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出示圖一。讓學生補畫出葫蘆長大后的圖畫,再把作品展示給大家看,看誰想得好,畫得好。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六
2.理解課文內(nèi)容,3.懂得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通過看圖和學文,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詞語理解能力。
使學生受到事物之間也是有聯(lián)系的這一科學的教育。
重點:了解葫蘆的葉子與果實有密切聯(lián)系。。
難點:通過理解課文懂得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
卡片、掛圖。
主體參與合作互動設想討論交流,反復讀議。
第一課時。
一.板畫引入,激發(fā)興趣。
3.指導“蘆”讀輕聲,齊讀課題。
二.指導看圖,領(lǐng)會圖意。
逐步出示四幅圖,問:圖上畫的是誰,在干什么?仔細觀察葫蘆的各部分,有什么變化?(用自己的話說)。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
2.標然段序號,指名學生分別朗讀,師生評議。
3.討論:每幅圖畫指的是哪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
4.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這課文講了什么事?
四.學習生字。
1.連詞讀生字。
掛了一些盯著鄰居治一治葫蘆藤哇。
2.提出不懂的詞。(討論,讓學生弄懂)。
3.指導書寫生字,記住字形。
些:上面是“此”不是“比”。
鄰:“令”字作偏旁時,“捺”要寫成“點”。
感:上面部分是“咸”不是“成”。
五.課堂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葫()鄰()治()盯()。
胡()領(lǐng)()抬()釘()。
2.練習書寫生字。
3.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七
1 、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 、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理解重點詞句,感悟道理。
多媒體課件。
植物生長一般要經(jīng)歷這樣一個過程: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結(jié)果。在這一過程中,前一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著后一環(huán)節(jié),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jié)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那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著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也不管,結(jié)果,小葫蘆慢慢變黃,一個個都落了,多可惜呀!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這是學生可能會質(zhì)疑的問題。因此,教學時,可以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nèi)容。
2、課題中藏著兩個生字伙伴(指出偏旁)
它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木植物,所以這兩個字都是“草字頭”
“蘆”是lu ,但在詞中要讀成輕聲。
3、齊讀課題
4、這種草本植物結(jié)的果實,也叫葫蘆,你們見過嗎?誰能說說葫蘆是什么樣的?
1、讓我們打開課本自由讀課文,去讀讀這個有關(guān)葫蘆的故事。
2、“我要的是葫蘆”這句話是誰的?什么意思?
帶圓點的詞要重讀,強調(diào)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
小結(jié) :一邊讀一邊想,體會其中的含義,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感情朗讀。
(畫圖)出示句子、生字“藤、哇”(認讀生字、讀句子)
師:葫蘆先長出又細又長的藤,(這種不能直立,細長的莖干就是藤)
接著介紹藤上長滿了綠葉(老師畫多一些,還是少一些,從哪里看出?)
然后開出幾朵雪白的小花
最后,花謝了,掛了幾個可愛的小葫蘆。
2、課文介紹這棵葫蘆時,按照藤、葉、花、果的順序來介紹,這也是植物的生長過程,生長規(guī)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影響著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3、他種的葫蘆長得怎么樣?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板書: 葉子 葫蘆
滿、綠 可愛
4、你喜歡這棵葫蘆嗎?能把這段話讀好嗎?
1、種葫蘆的人得到葫蘆了嗎?從哪一段可以看出來?
2、齊讀最后一段
指導朗讀(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這么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真可惜呀!
3、這一段中有本課筆畫最多的一個字,“慢”,怎樣才能寫好呢?
學生讀帖,教師范寫,學生練習,共同評價。
4、出示課件
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板書: 蚜蟲 黃、落
5、看了這兩幅圖,同學們心中一定有一個大大的問號,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過渡 :讓我們再讀課文,從二、三自然段中去尋找答案。
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他認為 ,他想的是
比較: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感嘆句與陳述句語氣有什么不同。)
2、指導朗讀,讀出不在乎的語氣
3、他只在乎什么?從哪看出來的?
“盯”是什么旁?和眼睛有關(guān),怎樣的看?(動作演示)
自言自語,自己對自己說
4、你能想象那個人說話時的神態(tài)和語氣嗎?
(自由練習,展示讀)
過渡: 第三自然段又告訴我們一個什么原因? (鄰居勸他,他不聽)
5、鄰居是怎么勸他的,他又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讀)
6、他對鄰居的話感到怎樣?(奇怪)他奇怪什么?
葉子上的蚜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葫蘆上的蟲子治不治?)強調(diào)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課件出示: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比較哪個語氣更強烈。)
小結(jié): 反問句的語氣更強烈。
7、再讀種葫蘆人說的話,讀出奇怪的.語氣。
8、同桌分角色朗讀對話
9、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
過渡 :從種葫蘆的人的表現(xiàn)和對話中,我們看出種葫蘆的人認為葉子和果實之間沒有關(guān)系,所以葉子長了蚜蟲,他認為沒必要治,也不聽鄰居的勸告。
10、你認為中葫蘆的人這種想法對嗎?
板書: 注意事物間聯(lián)系
總結(jié): 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有規(guī)律的,種葫蘆的人錯就錯在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guān)系,只要葫蘆,不管葉子,最后什么也沒得到,多可惜呀!
2、聽了同學們的勸告,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會怎樣呢?
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 葫蘆
綠、滿 可愛
蚜蟲 黃、落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八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培養(yǎng)學生朗讀、理解能力。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教育意義。
4結(jié)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學重點:教育學生結(jié)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具準備:課文插圖;生字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導入:
1、認識“葫蘆”兩個生字?!疤J”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種了葫蘆,這顆葫蘆長得什么樣呢?請小朋友們自已讀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讀課文、識字學詞。
1、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讀課文,自學字詞。
初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生字的鞏固。
鞏固會認的字。
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葫蘆花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哇―(蛙)―(娃)―(洼)盯―(丁)―(頂)。
4、鞏固會寫的字。
第二課時。
1、現(xiàn)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chǎn)生了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3、找從哪些詞看出葫蘆長得很好?(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
指名讀。再評。
這么美的小葫蘆,最后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
7、小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他在想什么?小組討論匯報。
四、擴展理解。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一棵葫蘆從發(fā)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續(xù)編故事)??凑l想得好,畫得好。
4、學了這節(jié)課你懂得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請小朋友在課外找?guī)讉€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九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培養(yǎng)學生朗讀、理解能力。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教育意義。
4結(jié)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育學生結(jié)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頁
教具準備:
課文插圖;生字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導入:
1、認識“葫蘆”兩個生字?!疤J”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讀課文、識字學詞。
1、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讀課文,自學字詞。
初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生字的鞏固。
鞏固會認的字。
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 雪白的葫蘆花 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哇—(蛙)—(娃)—(洼) 盯—(丁)—(頂)
4、鞏固會寫的字。
1、現(xiàn)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chǎn)生了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葫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找讀。他為什么喜歡?
3、找從哪些詞看出葫蘆長得很好?(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
指名讀。再評。
這么美的小葫蘆,最后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
7、小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他在想什么?小組討論匯報。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續(xù)編故事)??凑l想得好,畫得好。
4、學了這節(jié)課你懂得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請小朋友在課外找?guī)讉€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教學反思:
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十
1、認識生字“葫、蘆、藤、哇、盯、鄰”。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3、學寫“掛、哇、每、慢”這四個字。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guān)系。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掛、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一、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圖畫-- 葫蘆,這是什么?葫蘆可以入藥,能治病。
3、范讀課文。認真聽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學課文
要求:
1、借助拼音把樹葉里的生字讀正確,并想一想該怎么記。
2、給課文標上小節(jié)號。
3、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指讀課文,評議。
我在每個組請一個同學讀每人讀一節(jié)其他同學當一當小評委評一評他們讀的怎么樣
四、學習課文,知其意
2、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葫蘆葉雪白的葫蘆花可愛小葫蘆你喜歡這棵葫蘆嗎?我也好喜歡這棵葫蘆我要用的朗讀來告訴它。范讀。你想試試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細長的()雪白的()可愛的()
3、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課文中劃一劃找一找(四人小組)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為什么那么可愛的小葫蘆,又有種葫蘆的人天天看,細心呵護,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學生匯報回答:
生:因為當初沒有聽鄰居的話。
生:因為種葫蘆的人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guān)系,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
生:其實很多事物是有聯(lián)系的,葉子如果沒長好,當然就結(jié)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說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體會?
(預設學生的回答:a、葉子和果實有關(guān)系是很密切的。
b、種果實一定不僅要澆水、施肥,還得捉蟲才行。
c、要虛心聽取別人好的建議等)
3、 總結(jié)談話。原來葫蘆的葉子和果實是有關(guān)系的,以后我們做事可不能像這個人那樣,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結(jié)果一無所獲。
七、學寫生字
1.注意“每”的筆順。師范寫,生豎空
2.“掛”和“哇”的右邊是兩個土組成
3.仔細觀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們都是左窄右寬的字哇的口字旁寫的比較小)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中葫蘆的人,只盯著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jié)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guān)系,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jié)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教學時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朗讀體會,并進行分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
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詞教學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共6個。教學中,我重點是學習“葫、蘆”,讀好輕聲,并通過讀“葫蘆葉、葫蘆藤、葫蘆花、小葫蘆”四個詞,鞏固“葫蘆”的讀音。但忽略了“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于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深入學習。
2、學習課文
語文課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融合,感情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在品讀感悟2、3自然段時,我對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的思想,還有帶領(lǐng)學生更加深入體會的余地。我僅抓住人物的語言,沒有關(guān)注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眼里只有葫蘆的集中表現(xiàn),應加以品析。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這樣調(diào)整教學過程: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后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后果時,教師追問:“那個人為什么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后,引出關(guān)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guān)系。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4、使學生懂得不能忽略一些細小的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重點: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
教學難點: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見過葫蘆嗎?能把你知道的有關(guān)知識說給大家聽嗎?
2、師出示葫蘆圖片,補充簡介葫蘆。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guān)于葫蘆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生自由發(fā)言。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本課。
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暢所欲言,從整體上感知本課。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自讀讀課文,讓學生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義,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4、分段朗讀課文。
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
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幫助學生認字,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三、小組討論。
1、請同學們再仔細地讀一遍課文,看看自己讀懂了什么?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
3、派代表說一說。
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讓學生學會互相幫助,通力合作。給學生更多的展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體驗成功的機會。
四、匯報交流。
(一)下面老師請同學們匯報一下你們小組的討論結(jié)果,生匯報時師注意適時指導一下幾個重點:
1、第一自然段:
指導學生了解葫蘆長的什么樣子?
重點理解在“藤上掛了幾個葫蘆”這句話中,為什么用“掛”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詞。(用“掛”生動、形象、準確)理解句子“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說明種葫蘆的人非常喜歡小葫蘆)。
2、第二自然段:
了解蚜蟲對葫蘆有什么危害?
種葫蘆人的心理,他不治蟲的原因的理解:盯著、自言自語。
指導朗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的賽過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贊嘆的語氣)。
3、第三自然段:
重點指導朗讀,用反問奇怪的語氣,體會他不聽勸告,滿不在乎的'心情。
4、第四自然段:
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個一個都落了”讓學生充分體會種葫蘆人內(nèi)心的沮喪。指導學生用后悔、無奈、緩慢的語氣讀。
(二)表演這個小故事。
比一比那組同學演得好。
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盡量肯定他們有價值的意見,給予表揚。
把朗讀作為孩子們抒發(fā)自己心中感悟與品味語言的最佳方式。
通過表演進一步地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入情入境的表演使學生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語言和語氣。
五、拓展延伸。
1、小組討論: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
2、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jié)果。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如果只顧葫蘆,不管葉子,到頭來,葫蘆也長不成。)。
3、續(xù)講故事: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
4、指名講故事。
加深并鞏固對課文的理解,并同時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掛:右邊的“圭”由兩個“土”字組成。
鄰:左右結(jié)構(gòu),左邊是“令”,不是“今”。
居:認識“尸”(尸字旁)。半包圍結(jié)構(gòu)。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流記字方法,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并及時提醒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1、理解詞語的意思,學習積累優(yōu)美詞句。
2、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guān)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互相有聯(lián)系的、懂得課文中蘊涵的事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續(xù)編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1、理解重點詞句,在讀中懂得道理。
2、分析事物之間關(guān)系,懂得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弄清葫蘆掉落的真正原因。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1、復習生詞。
2、齊讀課題。
(一)“可愛”
1、文中的“我”指的是誰?種葫蘆的人種了一棵怎樣的葫蘆?
2、課件出示第2句結(jié)合圖理解讀。
3、課件出示3、4句讀出喜愛的語氣。
(二)“喜愛”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種葫蘆的人很喜歡葫蘆?
生自由讀1、2自然段,
2、“那個人每天……”
3、“他盯著……”
(一)質(zhì)疑。
課件出示:葫蘆落了。
看到葫蘆落了,有什么想問的嗎?
預設生:葫蘆為什么時候要落呢?生:葫蘆是怎么落的呢?
板:葫蘆落了?
(二)探究。
1、讀、思。
課件出示要求:默讀2、3自然段,用勾出種葫蘆的人是怎么想的,找一找鄰居與種葫蘆的人的對話。
2、原因一:不怕蟲子。
“有幾只蟲子怕什么!”課件出示。
生反復讀在讀中體會句子的意思。
課件出示有幾只蟲子不用怕。
齊讀兩句,從讀中體會第二句語氣更強烈。
3、原因二:不聽勸告。
(1)鄰居。
a、生讀出鄰居說的話。課件展示。
b、生試讀抽生讀,生評價注意語氣的急切齊讀。
(2)種葫蘆的人。
a、奇怪———————抽生讀,引導讀出奇怪的語氣——————加表情齊讀。
b、3自然段,分角色讀表演讀。
c、他為什么感到奇怪?生說說課件出示。
(三)悟出道理。
1、分角色讀2、3自然段。
生同方交流葫蘆掉落的原因——————集體交流。
2、集體交流3、板書葉子生了蚜蟲。
聽到葫蘆都落了這個消息,你是怎樣的心情?齊讀。
我會說,課件出示:“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生自由編故事,同方講故事,抽生講故事。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guān)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guān)系,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關(guān)鍵:通過人物的對話,體會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感悟人物的心理。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魔方、課件。
教學過程:
1、出示實物標本——葫蘆,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誰能用一句話來介紹它?對,葫蘆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結(jié)出的果實就叫“葫蘆”。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寓言故事就跟它有關(guān),題目是:14、《我要的是葫蘆》。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從題目中你看出了什么?(他只要葫蘆,不要其他。)
5、從哪個詞看出來的?(要的是)怎么能讀出這個意思?
6、再讀課題。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完課文,再把課文中預習時畫出的生字詞好好地讀一讀。
(1)誰想把課文讀給大家聽一聽?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指名接讀課文。
(2)誰想把你書中劃的生字詞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書中的詞語。
(3)他畫得對不對?讀得準不準?就像他這樣,同位互相檢查一下,看誰畫得對,讀得準!
2、出示帶拼音詞語課件:
(1)指名認讀。(葫蘆藤哇鄰居盯著)
說說哪幾個字的讀音容易錯?給大家提個醒。練習讀,找生讀。
(2)詞語去掉拼音,還會讀嗎?
(3)去熟字讀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同桌交流記字方法。
3、指名匯報。加一加:葫蘆藤;改一改:冷——鄰;洼——哇;形聲字:葫蘆藤哇鄰盯
4、出示生字魔方,指名讀字組詞。
5、檢查讀文,指名分段讀課文,看誰讀得準確。聲音響亮。
6、結(jié)合剛才的朗讀,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7、這件事情的開頭和結(jié)果,我們可以通過兩幅圖看一看。
1、請同學們看這兩幅圖,說一說有什么不一樣?
2、出示第一幅圖:這個人笑得這樣開心,一定是因為葫蘆長得好。究竟怎么個好法?課文是在那段描寫的呢?指名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1)匯報:究竟怎么個好法?
(2)板書:掛。
(4)指導朗讀:
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要讀出美的感覺來。
范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p>
同學們,剛才你們都想到了什么?
3、出示第二幅圖:再看第二幅圖,種葫蘆的人神態(tài)又有什么變化?
這個人為什么又如此驚慌失措?在哪段寫的?
匯報:小葫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板書:落。
4、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
自己快速讀第2。3自然段。邊讀邊找出有關(guān)的句子畫一畫。
匯報,板書: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出示課件,比較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好,我們來讀一讀。意思相近,可語氣有什么不一樣?(體會感嘆句,表達的情感比陳述句要強烈些。)
指導朗讀:抓住課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要讀出不在乎的語氣?!拔业男『J,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讀音要輕,要讀出急切,表達出喜愛、期盼的語氣來。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小葫蘆,誰來表演一下?
師:你現(xiàn)在的心情怎樣?師:那么你會怎樣讀這句話?
個人練習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理。
繼續(xù)匯報。板書: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出示課件,比較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好,我們再來讀一讀。意思還是相近,可語氣有什么不一樣?(體會反問句表達的情感比陳述句要強烈些。)
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中的對話“你別光盯著葫蘆……快治一治吧!”要讀出規(guī)勸的語氣?!笆裁??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要讀出奇怪的語氣。
個人練習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來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理。
5、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
(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1、小組合作,再讀一遍全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說說: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以“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為話題,回家說一說這個小故事。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十四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認識“葫蘆”兩個生字。告訴學生“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蘆》,小朋友讀了課題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說。這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種了葫蘆,這顆葫蘆長得什么樣呢/請小朋友們自已讀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讀課文,自學字詞。
(1)初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3)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生字的鞏固。
(1)鞏固會認的字。
我會找:
哇—(蛙)—(娃)—(洼)。
盯—(?。敚?/p>
(2)鞏固會寫的字。
誰讀得準?
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誰會發(fā)現(xiàn)?
同結(jié)構(gòu)的字:治、棵、掛、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掛、哇。
誰會看?(觀察老師范寫,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寬的字:治、棵、掛、哇、怪、慢。
從上到下的字:言、每。
誰寫得好?
學生練寫,互相評價。重點講解:“掛、哇”二字右邊的“圭”,是由上下兩個“土”字組成的;“言”字第一橫長,下面兩橫短;“每”字的筆順。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二、看圖。
三、說話:
1、你發(fā)現(xiàn)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chǎn)生了呢?(學生發(fā)表意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學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四、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2、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已聽了以后的感受。
3、你覺得哪些詞寫得很好,讓人一讀就感到葫蘆長得很美?(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小葫蘆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個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5、小朋友你們想當小老師嗎?下面請把你的同桌當作小老師美美地讀給他小老師聽一聽。
6、這么美的小葫蘆,最后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齊讀最后一段。出示圖:多可惜呀!
7、小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學生自由說。
8、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這個種葫蘆人的想法?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認為:———(了解蚜蟲,并進行指導朗讀)。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認為他想得對不對,大家討論一下葉子上的蟲到底用治不用?小組討論匯報。
10、指名分角色朗讀對話并指導,小組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
五、課堂擴展。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一棵葫蘆從發(fā)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續(xù)編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種的葫蘆畫下來。看誰想得好,畫得好。
3、學了這節(jié)課你懂得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4、請小朋友課后把自已又編的這個故事講給自已的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jié)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
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課文緊緊圍繞“葫蘆”不斷發(fā)展下去。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喜愛葫蘆?
2、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通過朗讀、勾畫出那個人愛葫蘆表現(xiàn)在:
(1)“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
(2)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那個人的神態(tài),想象他的心理活動,揣摩他的語言,體會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在理解“賽過”一詞時,學生說不好,我就用簡筆畫的形式在黑板上畫一個大南瓜,然后又在南瓜邊上畫上一個大大的葫蘆,學生都笑了,但是也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我想通過這一幕,學生對這一詞的理解是不會忘記的。
接下來引導學生解決: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最后卻沒有得到葫蘆,為什么呢?讓學生抓?。?/p>
1、他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2、當鄰居勸他時,他感到很奇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p>
抓住這兩個句子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體會出那個人不懂得葉子、蚜蟲、葫蘆之間的關(guān)系,還有那個人不聽鄰居的勸告,最后導致沒能得到葫蘆。從而使學生明白了本課蘊含的道理。
為了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提高語文寫作能力,我又設計了課后的一個練習“假如,你們是種葫蘆的人,冬去春來,轉(zhuǎn)眼到了第二年,又開始種葫蘆了,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使讀和寫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十五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一、導入:
1、認識“葫蘆”兩個生字。告訴學生“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蘆》,小朋友讀了課題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說。這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種了葫蘆,這顆葫蘆長得什么樣呢/請小朋友們自已讀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讀課文,自學字詞。
(1)初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3)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生字的鞏固。
(1)鞏固會認的字。
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
雪白的葫蘆花
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
哇—(蛙)—(娃)—(洼)
盯—(?。敚?/p>
(2)鞏固會寫的字。
誰讀得準?
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誰會發(fā)現(xiàn)?
同結(jié)構(gòu)的字:治、棵、掛、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掛、哇
誰會看?(觀察老師范寫,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寬的字:治、棵、掛、哇、怪、慢
從上到下的字:言、每
誰寫得好?
學生練寫,互相評價。重點講解:“掛、哇”二字右邊的“圭”,是由上下兩個“土”字組成的;“言”字第一橫長,下面兩橫短;“每”字的筆順。
一、導入:
二、看圖
三、說話:
1、你發(fā)現(xiàn)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chǎn)生了呢?(學生發(fā)表意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學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四、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2、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已聽了以后的感受。
3、你覺得哪些詞寫得很好,讓人一讀就感到葫蘆長得很美?(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小葫蘆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個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5、小朋友你們想當小老師嗎?下面請把你的同桌當作小老師美美地讀給他小老師聽一聽。
6、這么美的小葫蘆,最后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齊讀最后一段。出示圖:多可惜呀!
7、小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學生自由說。
8、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這個種葫蘆人的想法?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認為:———(了解蚜蟲,并進行指導朗讀)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認為他想得對不對,大家討論一下葉子上的蟲到底用治不用?小組討論匯報。
10、指名分角色朗讀對話并指導,小組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
五、課堂擴展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一棵葫蘆從發(fā)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續(xù)編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種的葫蘆畫下來。看誰想得好,畫得好。
3、學了這節(jié)課你懂得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4、請小朋友課后把自已又編的這個故事講給自已的爸爸媽媽聽。
《我要的是葫蘆》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jié)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
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課文緊緊圍繞“葫蘆”不斷發(fā)展下去。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喜愛葫蘆?
2、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通過朗讀、勾畫出那個人愛葫蘆表現(xiàn)在:
(1)“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p>
(2)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那個人的神態(tài),想象他的心理活動,揣摩他的語言,體會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在理解“賽過”一詞時,學生說不好,我就用簡筆畫的形式在黑板上畫一個大南瓜,然后又在南瓜邊上畫上一個大大的葫蘆,學生都笑了,但是也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我想通過這一幕,學生對這一詞的理解是不會忘記的。
接下來引導學生解決: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最后卻沒有得到葫蘆,為什么呢?讓學生抓?。?/p>
1、他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2、當鄰居勸他時,他感到很奇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p>
抓住這兩個句子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體會出那個人不懂得葉子、蚜蟲、葫蘆之間的關(guān)系,還有那個人不聽鄰居的勸告,最后導致沒能得到葫蘆。從而使學生明白了本課蘊含的道理。
為了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提高語文寫作能力,我又設計了課后的一個練習“假如,你們是種葫蘆的人,冬去春來,轉(zhuǎn)眼到了第二年,又開始種葫蘆了,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使讀和寫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十六
1、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難點: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guān)系。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讓學生了解“葫蘆”。(了解葫蘆的莖、藤、葉、花、果,認識生字“葫蘆”。)。
這里面的“我”當然不是你們,是誰呢?他得到了葫蘆嗎?我們還是去看看這個故事吧!
請同學們翻開課文,老師把這個故事讀給你們聽聽,請你們把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圈起本課的生字,看老師是怎么讀這些字的。
1.老師范讀,生圈字。
3.生字快點生快讀——做一做,連線。
(一)看圖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會讀了,老師請你們看幾幅圖畫。
看到第一幅圖,請問:你看到了什么?(一個人,葫蘆,葫蘆葉子)。
那么你知道課文中哪個自然段寫的就是這幅圖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自然段吧。
這葫蘆長得怎樣呢?請你們畫出葫蘆長得好的句子。
相機板書:綠葉——開花——葫蘆(可愛)。
(二)看圖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這幅圖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發(fā)生了變化?(葉子黃了,葫蘆落了,人吃驚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讀一讀。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這可愛的葫蘆落了!你能帶著惋惜的語氣再來讀一讀嗎?板書:落了。
看看這個人也很吃驚,這個人不是很喜歡葫蘆嗎?他怎么讓葫蘆就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蟲子)。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
哦,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請同學們小組里讀一讀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語地說: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出示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這個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認為什么不重要?(他認為葉子不重要)。
那葉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嗎?演示植物的`葉子跟果子的關(guān)系圖。
總結(jié):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長大長好,是要經(jīng)過生根,發(fā)芽,開花才能結(jié)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視結(jié)果,而忽略了中間的過程,是不可能的。我們再來勸勸這位只想要葫蘆的人吧。
你們來猜一猜后來他能考全班第一嗎?為什么?總結(jié),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點一滴的努力的!謝謝今天這篇課文教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讓我們再一次去品味這個故事吧!!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個故事吧!
1、總結(jié)板書: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古時候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長葉,開花,結(jié)出了(),后來葫蘆的葉子上(),這個人不去(),最后葫蘆都()。
1.讀課文,復述這個故事。
2.復習生字。
板書設計:
種葫蘆可愛(喜悅、高興)。
不治蚜蟲。
落葫蘆變黃(難過、可惜)。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十七
一、教養(yǎng)目標:
1、 學會本課9個生字及新詞。
2、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guān)系。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發(fā)展目標:
培養(yǎng)觀察、思維、口頭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
三、教育目標:
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看問題要全面,要虛心聽取別人意見。
1、 學會本課9個生字及新詞。
2、 了解課文內(nèi)在的含義。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邊看第一幅圖邊講)
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看圖讀課文。
說說這課書講的是什么事。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 應注意的讀音。
2、 記憶字形。
葫::上邊是草字頭,下邊是“湖”字去掉三點水。組成“葫蘆”。
掛:提手旁加雙“土”。組成“掛著”。
些:橫部,左上容易錯,不能丟掉豎。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數(shù)量。
盯:左邊是眼目旁,右邊是“丁”,指不錯眼珠地看。
居:上邊是尸字頭,下邊是“古”,組成“鄰居、居住”。
四、鞏固練習。
1、 讀生字詞卡片。
2、 讀課文。
3、 讀二類字并組詞。
一、邊看插圖,邊讀課文。
這課書有幾段:(四段)看看每段都講的是什么?
二、看圖理解課文內(nèi)容。
1、 學習第一段。
(1) 看第一幅圖,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圖上這個人在干什么?他的樣子是怎樣的?(看葫蘆,很高興、很得意)
(2) 讀第一段,這個人種的葫蘆怎么樣?
“細長”說出了葫蘆的形狀,“長滿”說明什么?(長得好,枝葉茂盛)說說小葫蘆長成的過程。(長葉、開花、結(jié)葫蘆)這個人對小葫蘆的態(tài)度怎樣?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喜愛,每天看好幾次)這個人當時想什么?(快長大)
2、 自學第二段。注意這個人的心里是怎樣想的。
蚜蟲:植物上的害蟲?!耙恍闭f明蚜蟲還不多。
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
3、 小組討論第三段。
(1) 那個人聽了鄰居說的話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
是什么意思?(納悶,不理解、不明白)
(2) 那個人“奇怪”的是什么?(還用治蟲?我要的是葫蘆。)
(3)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4) 那個人的話說得對不對?為什么?(不對。因為葉子可以幫助植物輸送養(yǎng)料,進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長得好。葉子都掉了,植物就沒法生長了,也就不能結(jié)葫蘆了。)
4、 學習第四段。
(1) 看第四幅圖,這個人這時的樣子是怎樣的?(垂頭喪氣,后悔極了)
(2) 讀課文,事情的結(jié)果是怎樣的?(多、黃、落)
三、鞏固練習。
看圖讀課文。
一、總結(jié)課文內(nèi)容。
1、 讀課文。
2、 看看圖上的這個人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得意——盼望——滿不在乎——垂頭喪氣
3、 你從哪兒看出這個人喜愛這棵葫蘆?(每天看、盼長大)
4、 這個人得到葫蘆了嗎?為什么?(他的眼睛只盯著葫蘆,有了蟲子也不治。蟲子吃葉子,影響了植物生長,所以沒得到葫蘆。)
5、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1) 植物的葉子直接影響果實的生長,葉子掉了,就不能結(jié)葫蘆了。
(2) 要聽別人勸告。這個人當初要是聽鄰居的勸告,早點治蚜蟲,葫蘆就可以保住。由于他不聽人的勸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二、鞏固練習。
1、 指導朗讀。
第一段要讀出喜悅之情。第二段讀出急切盼望小葫蘆快長大的心情。第三段鄰居的話讀出誠懇,這個人的話讀出奇怪、不解、滿不在乎的口氣。第四段讀出失望、后悔的語氣。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7、 我要的是葫蘆
(可愛)
葫蘆 蚜蟲
葉花 (黃落)
教案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8篇)篇十八
1.會認“葫、蘆、藤、哇、盯、鄰”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有感情朗讀,領(lǐng)悟寓意。
制作課文插圖課件。
同學們看過動畫片《葫蘆兄弟》嗎?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關(guān)“葫蘆娃”的故事,故事的題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
首先請同學們看兩張“葫蘆娃”的圖片,找一找,這兩張圖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課件出示兩幅圖,比較、說話——師相機板書)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整個故事讀一讀,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寫第一幅圖的,哪一段是寫第二幅圖的?!ㄗx讀、找找)
1.找到了嗎?——朗讀學習第1段
(1).
請同學們認真地把第一段讀兩遍,看看誰能把這三個詞組補充完整。
出示:
細長的
雪白的
可愛的
(2).
填得多好?。恚黄鹱x讀。(指導讀詞組,并結(jié)合識字“葫、蘆、藤”)除了葫蘆藤,你還知道哪些藤?(指名說)
(3).
這么可愛的小葫蘆,誰愿意來讀一讀?(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一段,句中結(jié)合學習“哇”)]
2.可愛的小葫蘆最后怎樣了呢?——指導有感情朗讀第四段
設疑:讀了這兩段話,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鼓勵學生自由提問)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練讀第二、三段。
(2).指名說說“為什么可愛的小葫蘆最后會掉下來呢?”
提示:同學們說得真不錯!想聽聽葫蘆兄弟是怎么說的嗎?(課件出示:葫蘆兄弟的話)
(3).討論:聽了葫蘆兄弟的話,誰能把剛才的問題回答得更好呢?——指名說
(4).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三段。(結(jié)合學習“盯、鄰”)
師范讀——生模仿讀——多種形式練讀
你們喜歡這個種葫蘆的人嗎?為什么?
從前,有一只勤勞的啄木鳥常常去給森林里的大樹治病、捉蟲。有一棵大樹卻總是懷疑啄木鳥沒安好心,以為啄木鳥看起來是捉蟲,其實是存心想要破壞自己美麗的皮膚。啄木鳥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給它講蟲子的危害,可是都沒有用。后來,啄木鳥真的不再來捉蟲了。最后,大樹的樹心被蟲子蛀爛了,成了一棵枯樹。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guān)于《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七,我要的是葫蘆,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