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優秀作文中,作者用精準的詞語和生動的細節展示事物的本質和特點。在這里,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作文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一
江南有非常著名的六大古鎮,它們分別是烏鎮、西塘、南潯、周莊、f直、同里,這次暑假我選擇了浙江三大古鎮游:烏鎮、西塘和南潯。
第一站,我選擇了烏鎮,我和媽媽、爸爸一起來到了烏鎮。烏鎮有兩個非常有名的古鎮景區,分別是東柵和西柵。一進東柵,里面的明清建筑讓我大飽眼福,有古代人做的木橋,房屋和民宿。我們先選擇了游船看景,搖船的師傅拿著槳搖來搖去,我問他為什么船要搖,他說這樣才能使人平穩。我們看著小橋流水,時不時的拍著照片,我們過著一個個小木橋,仿佛我們已經穿梭到了古代,小魚在水里面歡快的游著,兩旁民宿里的鄉親父老們在河上洗衣服,小鴨子吃著小米,空氣也是那么的清鮮,天空是那么的'明朗,是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來到這里的開心快樂。
游船結束后,我們準備走馬看花,兩旁的街道有一排小木屋,路是用清石板鋪的,非常干凈,爸爸對我說這是古代最好的路了。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文學巨匠矛盾的故居,原來他的家是這么大,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家具,有矛盾以前讀過書的書房,還有廚房等等,讓我大開眼界,我們便拍著照片邊欣賞,有時還迷了路。
走完了茅盾故居,我們又來到了財神灣,聽說那里誰只要將投進去,以后誰就特別有錢,我和媽媽試了一下,閉上了眼睛,將錢投了進去,我們還看到了一艘古代的大船,我們都很震驚。
游玩烏鎮后,我們受益匪淺,原來古代人的智慧,我們現代人是比不上的。后面我們又去了西塘和南潯,也是古色古香的保留著明清時代的風貌,希望大家以后來看一看。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二
西塘古鎮位于浙江嘉善縣古稱胥塘、斜塘,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相爭的交界處,西塘素以橋多、弄多、廊棚多而聞名。雖然建鎮時間在六古鎮中較短,但它是最大的古鎮。其完整的明清代古建筑,在江南水鄉古鎮難得一見。古鎮薄霧似紗,兩岸粉墻高聳,瓦屋倒影,酒香飄溢,人處其間,恍然桃源瓊瑤,不知是人在畫中游,還是畫在心中移。
2、周莊――中國第一水鄉。
中國第一水鄉,位于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由于保護意識最早的古鎮,也是最有名的水鄉,游客絡繹不絕。其獨特的魅力在于徜徉了近千年后,依然俏立于畫家陳逸飛的筆下,亭亭玉立地走到了人前,水鄉風景如畫――小橋、流水、人家,成為江南古鎮之典范,是中國江南的代表。周莊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
3、南潯――中西合璧的巨富古鎮。
南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是一個有近八百年歷史的水鄉古鎮,它是江南最富庶的古鎮,是中華民族資產階級的發祥地之一,作為水鄉古鎮的南潯,似乎連隨處可見的小橋也與別處不同,充滿大氣與華貴。石拱橋、夾河的小街水巷、依水而筑的百間樓民居,中西合壁的巨宅宏廈、古松翠柏顯示著她經的歲月。南潯著名景點:嘉業堂藏書樓、劉氏小蓮莊、“南潯三古橋”。
4、同里――東方小威尼斯。
同里鎮位于太湖邊、運河旁,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市,四周為五湖環抱。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古鎮被眾多小河分割,同時又有眾多石橋相連接。自然悠閑的水鄉,水田肥沃,物產豐盛,人杰地靈,文化深厚。擁有較多的明清宅院,還有江南古典園林、世界文化遺產――退思園。品味古鎮:醇厚古樸,清麗典雅。
同里鎮位于太湖邊、運河旁,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市,四周為五湖環抱。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主要景點可以概括為“一園”(退思園)、“二堂”(嘉蔭堂、崇本堂)、“三橋”(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
5、角直――江南的“橋都”
f直,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古鎮的名字難記,但卻很難忘。在江南六大古鎮中,f直沒有周莊的張揚,沒有南潯的厚重,卻擁有地道的江南水鄉風情――水多、橋多,古鎮人貼水成街,樸實無華。它不張揚,不厚重,默默地在水流交錯中感受著四季,安靜的似一個內向的少女……f直的著名景點有:保圣寺、銀杏樹、沈宅、蕭宅。
6、烏鎮――商業開發最成功的“枕水人家”
烏鎮位于浙江桐鄉,它是茅盾先生的故鄉,人文氣息濃厚。古鎮有江南水鄉中少有的水閣,鎮內河道如織、石橋縱橫、高墻深巷、水閣飛檐,到處呈現典型的水鄉景致,有著“枕水人家”之稱。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三
這幾天一直在江南的古鎮游走,所到之處都呈現著“小橋流水,枕河人家”、“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的景象。有人會問,游古鎮千篇一律會不會感到視覺疲勞。的確,這種感覺曾有過,但仔細品味,你會發現小橋流水人家,是江南古鎮共同的特色,但在南潯則不然。隱藏在一個個看似簡單門樓后面的,是中西結合的深宅大院,每一院子的設計建設,都相當的'豪奢。一樣的景色,卻有著不一樣的味道,當身臨其境時,你會感覺自己從畫外進入畫里,留在了小橋流水之間,留在了粉墻黛瓦里邊,會讓你流連忘返。
走進古鎮南潯,是江南行的又一站。
南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建鎮至今已有750年歷史。這里海派文化鮮明,多元文化融合,小橋流水的老街小巷,古典的園林,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豐富的人文景觀,被譽為“江南大宅門”,并榮膺中國魅力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等稱號。
進入南潯景區,撲面而來的是新修的商業小街。嶄新的仿古建筑,給人以不倫不類的感覺。但再往前走,映入眼簾的是一派似曾相識的景象,小河,拱橋,民宅,處處洋溢著詩情畫意般的韻味。
導游說前面就是懿德堂。這是號稱“江南第一巨宅”的張氏舊宅(張石銘故居),從外觀看似乎其貌不揚,卻占地近5000平方米。此宅有五落四進和中西各式樓房150間,風格奇特,工藝精湛,結構恢宏。走進舊宅,只見堂寬樓敞,回廊曲折,樓層錯落,令人目不暇接,則有一種深不可測之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木雕、磚雕、石雕和玻璃刻花,還有百年前的舞廳,彩色的馬賽克地磚如今光彩照人。
導游帶我們走進第二個景觀小蓮莊。它是清光祿大夫劉鏞的莊園,是南潯富家之首。
步入小蓮莊,只見園內綠枝正茂,各類建筑別樹一幟,內外兩園風貌各異。建于宣統年間的“樂善好施”石牌坊,雕刻精巧,西側的“桂花廳”,現改為“菽蘋獎學金成就展覽館”,展示了其為今朝事業之貢獻。漫步在小蓮莊,風荷裊裊,頓感心靜氣爽。
與小蓮莊一渠之隔的是嘉業藏書樓。導游介紹它是景點最具特色的,此樓緣于那末代皇帝溥儀所贈“欽若嘉業”九龍金匾而得名,整個建筑呈中西合壁風格,共有書庫52間,藏書60多萬卷。
南潯的另外一個特色就是小河兩岸的“百間樓”,它是明代建筑的保留品。據說當時隱居的明代禮部尚書董份定居在南潯,他的孫子與南潯白華樓主,嘉靖年間的進士茅坤的孫女結親,快要迎娶新娘時,茅坤家嫌董尚書家房子不夠寬敞,就讓媒人傳話,女方有一百個陪嫁的婢女,新郎家得準備住處。老尚書豪氣勃發,立馬造了一百間房子,號稱“百間樓”,安住新娘家的婢女,看來有錢人當時也是很任性啊。
南潯是個美麗的小鎮,它既有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又有蘇州園林的風韻。雖然走馬觀花,但也不虛此行。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四
位于江蘇省常州市的楊橋古鎮,地處太湖、西太湖、宜興的中心地帶,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江南地區唯一沒有被完全商業化開發的古鎮。
根據記載,楊橋古鎮始建于南宋。因為在古鎮以南有一座單孔的石拱橋,名叫“南楊橋”,古鎮因橋而得名,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鄉。
自古以來,楊橋古鎮都是太湖一帶的商貿重鎮。大批的商賈云集于此,筑園造第,樓宇毗鄰,其繁華一度超過宜興縣城,被稱為“太湖首鎮”。
如今,三面環水的古街老房子面積約有近3萬平方米,占地360余畝。現存楊橋北街、南街、東街、橋南西街、橋北西街等五條長約730米,極具中國古典韻味的老街。
由于在歷史上受戰亂影響比較小,歷經滄桑的楊橋古鎮基本保持著古色古香的原貌,沒有被商業開發,所以這里是不收取門票的。小鎮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靜而祥和,讓人陶醉其中。
幽長的青磚路,深不見底的小巷,傍水而建的古屋,形式各異的古橋……希望這座江南“僅存”的古鎮,不要沾染上商業化的氣息,一直保留著這份單純的美好吧!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五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歷史,就不能不讀江南的古鎮。假若把整個江南比作一部委婉柔麗、行云流水般的樂章,那么古鎮就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樂段。
當你參觀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鎮后,就會驚異地發現,這些古鎮的設置是那么的規整,一條清流從遠處飄逸而來,又從這里委婉流去,繾綣纏綿處就是一座古鎮。假如說長江黃河是孕育華夏文明的搖籃,那么一條條委婉曲流就是滋養古鎮文明的清泉。穿梭往來的舟舸,舉帆落帆,揚槳收槳之間,就把一座古鎮同整個江南人文大背景勾織得異常的和諧熨貼。
街道一律臨河鋪筑,兩排擠擠挨挨的房屋把天空夾出細長的一條,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間建在河面上的吊腳樓,足可見其對水的依傍。青石板的街面,被千萬雙腳打磨得發亮,把一段邈遠的歷史融凝進去,卻不留一絲痕跡。古街雖窄小,卻并不失之于平直簡約,一條條幽深的小巷細弄,一頭勾聯著古街,一頭曲折曲折地延伸過去,把整個一座古鎮引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樂的節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那綿長清麗的詩意就該由古鎮的小巷里演繹出來。而夜臥古鎮的吊腳樓上,聽櫓音從遠處飄來,又從你枕下飄向遠方,載去你的遐想和憧憬。一座座“如虹飲水”的石拱橋,巧連妙鉤,宛若一幀行草書法,筆墨淋漓之間,有一縷墨韻銜接著,構成了整體的韻律和完美。
對一條條漂泊的遠舟來說,那古鎮就是一處驛站。白天,他們在河道里經歷了風與浪的搏斗,在夕陽西下,落霞鋪彩之時,挾著唱晚的漁歌,沾著浪尖的飛沫,泊進古鎮平靜的港灣里。那掌舵的老大或拉纖的漢子便循著窄窄的石級緩緩地走上來,在古街上溜達一下,舒張舒張疲乏的身軀。然后在臨河的一爿小酒店里坐下來,沽一壺酒,買兩碟菜,慢悠悠地喝,把余下的一絲精力蘸著濃濃的酒液,直喝到酥酥的微醉,然后枕著古鎮的恬靜酣睡一夜,蓄養出勃勃的精力,再供明天的風浪去銷蝕。明天路程的終點也許還是一座古鎮,就那么山一程水一程地漂泊過去,一座座的古鎮就鉤連著他們的今天、明天和后天,在時空的坐標軸上,古鎮就鉤畫出他們一條條生命的曲線。古鎮的性格異常溫順,就如羞于表達的樸實純正的村姑。眉宇舉止間卻還是掩飾不住那脈脈的柔情。吊腳樓下籠著的一片幽水,正是她那誠摯的情懷,臨河的一扇扇木窗,啟闔之間,納下片片匆匆去來的帆影。
在古鎮的人流里,你若駐足細聽一聽,就會發現許多還沒有完全同化的口音,他們的祖先或許來自戈壁瀚海,漠漠黃土,因為那貧瘠的土地難以負載他們生存的沉重嘆息,遂逐一脈弱水,在飽嘗顛沛流離之苦后,終于擇定將古鎮作為自己的永久居地。只是用保住那方故土的語言,來寄托對它的永久思念。
江南的`許多古鎮,你別看它貌不驚人,它或許就孕育過一代名震寰宇的文人墨客,一派流芳百世的學者教授。你看,古鎮的四周是廣袤的田野,一帶縈紆的清流,一抹起伏的山影,就凸現出這么一個恬靜的處所……在一條幽深的小巷里,在一條青藤垂垂的院落里,隔了外界的喧嚷,避了市井的誘惑,面壁一年,精研邃思,而一旦出露,怎不叫世人驚愕矚目?!一部部煌煌巨著,一幅幅珍奇墨韻,蘊足了文化底氣,就從這里展開它的冊頁。
【問題】。
17、仔細閱讀全文,說說文中寫到了哪些能夠表現古鎮特色的景物?(2分)。
18、文章開頭說“要研究江南的文化歷史,就不能不讀江南的古鎮”,這是為什么?請根據文章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2分)。
19、認真閱讀文章4—6段,說說文中主要寫了古鎮上哪幾類人,作者寫他們的用意何在?(3分)。
20、結合本文內容,仿照例句造句:(3分)。
假若把整個江南比作一部委婉柔麗、行云流水般的樂章,那么古鎮就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樂段。
21、從文中找出你最欣賞的一句話來,說說你欣賞的理由。(2分)。
22、閱讀下面這則材料,結合上文,說說江南古鎮有哪些共同的魅力。(3分)。
我緩步登上了雙橋,果然是好景致!彎彎的小河似飄逸的綢帶纏繞著幽靜的古鎮,酒樓畫舫窗口的旗幟在陽光下慵懶地舒展著,遠處的青石橋淡淡地靜止著,遠遠望去好似一幅淡雅到極致的水墨畫。我不由舉起相機,唉,怎么鏡頭前全是晃動的人頭?一個村姑搖著一船歡歌和笑語滑過粼粼的波光從橋下穿過,使我從陶醉中醒來。現代的文明使我們遠離了幽靜而淳樸的久遠的歲月,但我們內心的渴求是在不斷地尋找我們心靈寧靜的世外桃源,周莊這樣的水鄉已很難見到了。
【參考答案】。
17、清澈的河流(清流)、吊腳樓、青石板的街面、小巷細弄、古拱橋、小酒店、木窗等。(答出四點即給滿分)。
18、因為古鎮文化是江南的文化歷史中非常重要、精彩的部分。
19、漂泊的過客、前代移民,表現了古鎮的平靜、溫順和悠遠歷史。鎮上的文人墨客、學者教授,是為了表現古鎮的歷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20、要求:仿寫內容必須與文章內容一致,句式相同。
21、摘錄句子1分,分析理由2分。
22、淡雅簡約的景致,古樸幽靜的氛圍,悠遠綿長的歷史,深厚和諧的文化,淳樸和諧的民風。(答出三點即可)。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六
說到江南古鎮,人們總會把水和橋聯系起來,就像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里所寫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小河是碧綠的,一眼望不到底,給古鎮添加了一絲神秘。小船靜靜地行駛在碧綠的水面上,水波輕輕蕩漾,時而濺起細小的水花,如萬顆珍珠落入水中,漣漪絲毫沒有打破古鎮的寧靜。
走進幽靜的小巷,可以看到幾家店鋪,店主并不大聲吆喝來招攬生意,而是靜靜地做自己的事情。往前走去,忽然聞到一股淡淡的中藥味,抬頭仰望,古樸的牌匾在陽光下的照耀下格外莊嚴,斜斜的房頂上整齊地蓋著清一色烏黑的瓦片,與古鎮的風景契合,卻又在五花八門的店鋪中脫穎而出,顯得格外清高。這是一家賣香包的店鋪,店員穿著漢服融于這環境中,仿佛穿越了上千年的感覺……店里有齊全的藥杵和器皿,墻上掛著各式各樣的香包,任由顧客挑選。近四五十種香包的款式,令人眼花繚亂,主要的圖案是花和“福”字。而我挑選了一個梔子花的圖案,繡有“心靜”二字,香包里的中藥由一片紗布包裹著,再用如意結裝飾封口,低頭一聞,淡淡清香令人心曠神怡。
隔壁,是一家賣梳子的店鋪。一個個精致小巧的梳子陳列在柜臺上,散發出一股檀香味。梳子上一排排是被精心打磨過的。它們并不像別的店鋪千篇一律的牛角梳,眼前的梳子融入了水鄉的元素。制作木梳的老者只是抬頭看看來來往往的顧客,便繼續用刻刀認真雕刻梳子上的圖案。一把平淡無奇的梳子變得靈動,圖案栩栩如生,老者仿佛在梳子里注入了靈魂。
走過這段最古樸的小巷,便看到了熱鬧的商業街,商業氣息撲面而來。雖然同在一個古鎮里,與小橋流水只隔了一條小路,一邊散發著古色古香的文化氣息,而另一邊透露著時尚的商業文化,星巴克、奶茶鋪、甜品店……融合的感覺令我遐想聯翩。
跨過一座小橋,一陣悠揚的陶笛聲傳入耳中。時而清脆嘹亮,時而低沉婉轉,聲音格外地動聽。忽然,又有一陣葫蘆絲的聲音響起,溫柔、柔和,像風中起舞的綢緞,音色質樸,如抖動絲綢那樣飄逸、輕柔,耐人尋味。那聲音優美,古樸、典雅、柔美。表達的情感溫柔細膩,富有詩意,給人以含蓄朦朧的美感。兩者的相結合,讓古鎮散發出了一種江南水鄉特有的味道。
即將要離開,我戀戀不舍,再看一眼廟宇、小橋、船只、店鋪……恍惚間,這些美好的景物成了一幅秀麗的風景畫,一眨眼,又消失不見了。像摁了快門一樣,這美景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
再見!屬于上海的古鎮,融入海派文化的古鎮——朱家角,我喜歡,期盼下一次相聚!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七
江南,沒有半點喧囂,沒有半的奢華,有的,是花凋無聲,葉落無影。
無奈,她和四合院一樣,走了,永遠的。
罷,江南完全是我的想象,世上哪有那么如我愿的地方——永遠詳和。
后記:寫了那么多,依舊對江南是一種懵懂的感覺,依舊是如此的癡戀……。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八
白居易有詞道:“日出山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可見,江南的山、江南的水給詩人留下了多深的印象。江南水鄉,顧名思義,即為水的故鄉。這里的水不似奔騰急流的江水,卻只是靜靜地伴隨著櫓聲欸乃、炊煙婆娑。
春雨綿綿,撐著那把天藍的小傘,我走進了這座古老的江南小鎮。雨絲無聲地飄落在腳下的青石板上。也許是歲月太久,它早已棱角盡除。路邊,不時傳來有規律的“嗖、嗖”聲,循聲望去,那是一個老者正手法熟練的編著竹篾。他的動作嫻熟放松,仿佛把這當成一種享受。我的心,我的腳步不禁慢了下來,觀望著。我才意識到空氣中彌漫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自然清香:泥土浸濕的芳香,草汁的清香……交融在一起。老人編織竹篾的嗖嗖聲再次讓我凝神:方才,我出神之際,一個小簍的雛形已在她翻飛的手指與竹篾之間誕生了。我買了一只老人做好小提簍,漫無目的地向前。
我來到了一座小小的橋邊。這橋樸實、古老,橋側已是苔痕斑駁,橋很短,也不寬,幾乎只是兩塊石板搭成的。恍惚之際,一葉小舟順流而下,來到了橋邊,這船是最小的漁船,很窄,上面一個拱形的棚便是船艙,船舷上停著幾只深灰色的大水鳥,船主吆喝住它們。我恍然:這便是鸕鶿!想不到,我原先只在課本上見過的古老捕魚方法,竟在這兒看到。漁民千百年來的老傳統,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卻看似被我們疏遠了。
回過神來,漁舟早已遠去,雨也不知何時停了。環顧一下四面八方的粉墻黛瓦,那無數精致雕花的屋脊、飛檐,隱約聽到了玉笛陣陣,伴隨著輕柔的吳儂軟語。不遠處那座小樓里,兩位女子身著旗袍,端坐在椅子上,一人手撫琵琶,一人撥弄三弦,婉轉地唱著評彈小調,那唱腔輕柔舒緩,讓人領會“吳儂軟語”的真諦,我雖不太懂他們唱的內容,卻深深陶醉了。
流連忘返,在那延續千年、源遠流長的水鄉之美中,我領略了傳統文化的美好,豐富了我不諳世事的內心。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九
24日午飯后,我們離開了上海古鎮朱家角,乘旅游專車直奔旅行第二站蘇州神州水鄉第一鎮――f直。
當我還沉思在江南夢時,眼前只見路口的頭前立著一座高大的牌坊,上書“f直古鎮”四個大字,很是醒目。這是景區嗎?帶著疑問在導游的指點下前行,穿過牌坊是一個丁字路口,正中有一個傳說中的獨角神獸石雕,貌似麒麟,石座刻著“f端”兩個大字。左邊就是景區的入口,所謂的入口其實就是街口,既沒有大門也沒有圍欄,只有一個人站在路邊的小屋前監視著來客,進出的當地人是不收門票的,要是看到陌生人就攔著買票,幸虧導游提前給我們發了票,不然就麻煩了。
f直,是著名江南水鄉古鎮,現隸屬于蘇州市吳中區,位于蘇州市東部,原名甫里,因鎮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鎮東有直港,通向六處,水流形如“f”字,故改名為“f直”。據導游介紹,相傳古代獨角神獸“f端”巡察神州大地路經f直,見這里是一塊風水寶地,因此就長期落在f直,故而f直有史以來,沒有戰荒,沒有旱澇災害,年年豐衣足食。這也就是景區入口處那尊四不像石雕神獸的來歷。
走進古鎮f直宛如一幅畫。向畫中望去,只見一條小河從鎮中穿過,河上有橋,沿河岸邊垂柳成蔭,綠蔭下是窄窄的街道,街面以卵石及花崗石鋪就,街坊臨河而筑,河兩旁店鋪林立,商業興旺,游客絡繹不絕。古詩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在這里得到了真實的再現。我順著小街慢慢地向前逛去,小河很長,靠多座石橋連通著街巷,幾乎家家都是店鋪,店鋪里賣的最多的是用塑料袋包裝的“f直蘿卜”,其實就是腌制的蘿卜頭,這是當地的一種特產,據說味道不錯,我買了幾包分給了大家。還有一種特產叫“甫里蹄”,也就是鹵豬蹄,紅彤彤的放在臨窗的大盤子里,看著很饞人。沿河有一段帶棚的過街,形同走廊,人從下邊經過,即使下雨下雪也不用怕。走廊靠河的一邊掛著一連串的紅燈籠,在綠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f直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幅清新宜人、不可多得的水彩畫,能看到這樣的天然美景,對我來說也是第一次,當然更是一種福分。
來到f直,不得不到這里諸多保存完好的千年古跡和一些獨具風格的古代遺俗看一看。保圣寺,就是江南的一座著名古剎,有著14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走進院落,百年枸杞樹依然挺拔翠綠,寺內里的9尊羅漢泥塑像,形清神真,栩栩如生,馳名中外,遺憾的是寺內不讓拍照。
順著小路,緩步走進一代忠師葉圣陶紀念館,這里是一個院落,是當年葉圣陶先生最初從事教育的地方,遺址依舊,每一座房間仿佛都散發著書香和朗朗的讀書聲。紀念館后面便是當年一個開闊的“生生農場”,即學生和老師一起勞動溝通感情的地方,在“生生農場”一角有一墓地是葉先生故后,把自己安葬在這里,墓碑上的“葉圣陶先生墓”六個大字為著名書法家、原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手書,在長廊白墻上還留有許多詩文書畫碑刻與遺跡。
作為江南水鄉古鎮,f直在我眼里看來,最大的特色是水多、橋多。據導游介紹在1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內,河網長5.6公里,原有宋、元、明、清時代的.石拱橋72座半,現存41座,造型各異、各具特色,古色古香。有多孔的大石橋、獨孔的小石橋、寬敞的拱形橋、狹窄的平頂橋,也有裝飾性很強的雙橋。其實到了f直,實際上就等于參觀了一個古代橋梁的博物館,其橋梁的密度,據說超過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有“三步兩橋”之譽。
古街、古房和深巷是f直古鎮的另一特色。漫步在古鎮街道上,街巷縱橫交錯,明清時代遺留下的黛瓦白墻、木門木窗、青磚翹脊式的民房隨處可見。我們先后參觀了“萬盛米行”、“水鄉農具博物館”等古民宅。“萬盛米行”是葉圣陶先生著名散文《多收了三五斗》的故事發生地,院內一墻廊上錄有這篇文章的全文。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十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中國十大魅力古鎮——南潯!首先讓我簡單的做一下自我介紹,我姓x,單名一個x字,很簡單,也容易記,大家就直接喊我名字“__”就可以了。現在由我來帶你們參觀南潯景點。現在發到大家手里的是南潯景區的門票,這個門票是聯票的,每進一個景點的時候都要檢票的,所以希望大家都拿好了,不要弄丟了,丟了就進不去了啊。因為是節假日的關系所以今天景區里的團隊游客也比較多,大家可要跟緊我。不要走散,跟錯團隊了。萬一走散了要馬上和你們的全陪聯系。那現在大家就跟著我進去參觀。說到中國十大魅力古鎮,我們南潯排在第六位,它是南宋就形成的一個村落,1252年正式建鎮,距今已有756年的歷史了,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的美譽。全鎮總人口51萬,面積716平方公里,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大家看到的這兩邊的這些店里賣的都是南潯的特產,有橘紅糕,定勝糕,野荸薺,大頭菜還有湖筆、絲綢等,大家如果有興趣等我們景點參觀結束,我會帶大家過來的,大家可以帶點回家,給家人嘗嘗,或是紀念品可以拿回去做個紀念。那么南潯呢,以前主要是靠蠶絲業發家的,也就是養蠶了,因此,也形成了一幫絲商群體,在南潯你可以聽到這么一句俗話,四象八牛七十二條金黃狗,說得就是這幫絲商,從這句俗語里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南潯,以前是用動物形體的大小來衡量一個家庭的財產的,一千萬兩以上家產的稱為象,五百萬兩以上的家產稱為牛,一百萬兩以上的稱為狗。四象指的是南潯的四大家族,劉家、張家、顧家和龐家。劉家是四象之首,主人叫劉鏞。聽著很熟悉吧,但是此劉鏞非彼劉墉,他并不是宰相劉羅鍋的劉墉,宰相劉羅鍋是乾隆年間的,他的墉字是土字旁的,我們這個劉鏞是金字旁的鏞,光緒年間的。他是以前南潯的首富,那他的資產又達到了多少呢?他的資產相當于現在的人民幣60億。以前皇帝要是沒錢了,還會問他要呢。那既然他這么有錢,我們現在就去參觀一下他的私家花園——小蓮莊。現在大家看到的這條河是鷓鴣溪,是南潯潯溪的一個分支。我國杰出的詩人,作家——徐遲老先生用了68個水晶晶來形容他的故鄉南潯:水晶晶的天,水晶晶的地,水晶晶的河泊橋梁,水晶晶的瓊樓玉宇,水晶晶的花鳥蟲魚。一切的一切,又都在水晶晶的碧波中蕩漾。大家如果想體驗一下在水晶晶的世界里碧波蕩漾的感覺,待會我可以帶大家過來坐一下這水晶晶的小船,感受一下徐遲老先生的68個水晶晶。現在我們到了小蓮莊的門口,大家把門票拿出來檢一下票。
在烏拉街滿族鎮,許多建筑帶有滿清特色,生活習俗也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其中以薩滿教儀式和婚禮最具代表性。
走過一條繁華的街道,就到了丟掉水鄉古鎮的東大門,大家請看那座高大的牌樓,上面書寫著大捷門三個大字,它是為了紀念太平天國在這塊土地上勇戰湘軍,大獲全勝的歷史功績。1858年11月太平天國次陳玉成,李秀成根據計劃,圍捷三河,全殲湘軍精銳李繼賓部六千余人,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第二年,也就是陳玉成二十二歲那年,他因戰功顯赫而被洪秀全封為英王,在三河,人們習慣于把三河大捷時陳玉成的指揮部稱為英王府。將通往英王府的這條路稱為英王路,前面就是英王府,大家可以進去自由參觀一下。
小蓮莊。
小蓮莊現在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于1885年,完工于1924年,歷經了劉家祖孫三代人四十年的時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40年的時間,工程有多浩大。它主要由義莊、園林、家廟三部分組成,共占地27畝,以園林中近10畝荷花池位中心。小蓮莊里共有3寶,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寶:碑刻長廊,這里共陳列有四十五方碑刻,由《紫藤花館藏貼》和《梅花仙館藏真》兩部分組成。是清代20幾位文人之間來往投贈的詩文,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其中就有一方是宰相劉羅鍋的書法真跡,這上面還有乾隆皇帝御賜的仙仿印章。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座四面廳的建筑叫做靜香詩窟,我們都知道荷花共有四德“潔凈、馨香、柔軟、可愛”這個詩窟就獨占了二德。這個亭子我們要進去看它的頂部結構,這是過去量米的一種量器,叫做斗,這個斗有3大特色:在造型上,它是一個“壽”字,四周圍著的是蝙蝠,兩個組成了一幅吉祥圖叫“福拜壽”。隔壁是另一種量米的量器,叫做升,過去量米十升是一斗,所以這又叫做升斗廳了。在建筑學上它被稱為“海內孤本”,上海同濟大學的古建筑園林學家陳從周稱它為“有性格的建筑,有品味的藝術”。因為中國由一個詞叫“才高八斗”,所以這里是衡量人才華的地方。主人當時請一些客人在這里吟詩作賦,但是這請的客人是有等級之分的,坐在升字廳下面的呢就相當于現在的專科大學生,而坐在斗字廳下面的呢就是本科生了。這邊的木雕雕的是荷花,和這邊的十畝荷花池是相呼應的,鴛鴦代表的是“比翼雙飛”。這邊的這塊鏡子也是主人當時從法國進口過來的。升斗廳除了內部精巧的結構以外,它的外部結構也是很有特色的,大家跟著我往外面來看。它的屋頂是歇山頂的,上面屋檐的每個角上都塑有八仙,我們這邊看到的是張果老倒騎毛驢,是主人希望客人在自己的家中能夠“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意思。上面還有蝙蝠倒掛,寓意是福到。上面大家還能看到一個象鼻,因為劉鏞是四象之首,象鼻就代表了他的地位。這邊的這個亭子是賞荷花的地方,夏天賞荷的時候小姐側身憑欄而靠,所以這個也叫“美人靠”。看完這里我們繼續往里面參觀。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座可以稱得上是中西結合的建筑叫做“東升閣”,這邊我們看到的是中式的立面,待會我們還可以過去看一下它歐式的立面。因為是園子當中的`制高點,登高可看小蓮莊全景又可以東觀日出,是劉家休閑避暑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封建社會的時候,一般大戶人家,女的呢是不能隨便拋頭露面的,所以她們只能在這上面觀賞小蓮莊的美景,所以這個樓也叫“小姐樓”。轉身小姐樓的對面是一個90度的亭子,因為它的形狀像一把展開的折扇,所以叫扇亭。如果大家仔細留意一下,其實小蓮莊的每一個亭子的形狀都是不一樣的。一邊是小姐樓,一邊是扇亭,就有“小姐執扇撲流螢”的意境。
椰子島位于三亞海棠灣鎮藤橋東西兩河交匯處,由17個島嶼自然形成,總面積4978畝,藍天、綠洲、碧水、銀灘構成群島的美麗畫卷。椰子洲島是藤橋東西兩河的入海口,具有獨特的水系生態,是目前海南保留最原始的自然景觀島嶼之一。下面是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關于海南椰子島導游詞,歡迎大家參考。
接下來我們要看的是小蓮莊的第二寶,御賜牌坊。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座,它是樂善好施積善牌坊,也就是功德牌坊了。光緒三年的時候,安徽四川等地鬧洪水,劉家花了三十萬銀兩到安徽四川去賑災,于是奏報朝廷之后呢,光緒皇帝下圣旨建此牌坊,過去建牌坊不是隨便可以建的,只有皇帝下了圣旨才可以建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上面有圣旨二字。看上面的那幅人物圖,那里有座橋,叫做洛陽橋,兩個年輕人考中狀元了,騎著馬敲鑼打鼓過這個洛陽橋回家報喜去了,這是一幅狀元及第圖。我們來看下中間這里的文字記載,這里記載的是什么呢?這里記載的是劉家祖祖輩輩做好事的經過,那為什么在這右下方是空白的呢?因為當時劉鏞想到他的子孫后代要繼續做好事,留給他子孫后代的,但是后來時代不同了嘛,民國了,也就沒這個機會再刻上去了。私家園林不能隨便掉龍虎刻鳳,所以主人用右邊的孔雀,左邊的麒麟相代替,取意為龍鳳呈祥。這座牌坊采用了五樓四柱的結構,四柱指的就是當時劉家的家眷所走的道不同,他們家的男子從中間走,女子要從旁邊窄的走,仆人從哪里走呢?仆人從兩邊擦墻而過了。下面我們去牌坊的背面看一下,是劉家官位與官職。劉鏞是二品官,祖父與父親是三品官,劉家最大的就是劉鏞的大兒子劉安瀾,一品工部郎中,相當現在的建設部部長。大家來猜猜牌坊中間的這兩塊大石頭是做什么用的?其實它叫“旗桿石”用來插旗的。祭祖的時候,一邊旗上寫著國泰民安,一邊旗上寫著風調雨順。大家再看看家廟門口的這兩尊石獅子,母獅子懷抱一頭小獅子象征子孫延年,雄獅子懷抱一球象征權威,暗喻劉家的家訓——“慈母嚴父”。這邊就是劉氏家廟,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常說的門當戶對了。那這一座是由于劉庸的大兒子劉安瀾二十九歲就死了,而他的夫人劉邱氏(一品夫人)克守婦道,守節不嫁,故在此建造了一座貞節牌坊。參觀完了劉氏家廟,我們再來看看“菽頻獎學金‘成就展覽館。菽頻獎學金的創始人顧乾麟先生是“南潯四象”之一的顧家后裔,大家看這八個字“得諸社會,還諸社會”。這是顧乾麟的父親留下的遺訓。當顧乾麟事業興旺,資產逐漸增加。他常常聯想起父親的遺訓,便決定創辦一項獎學金,用于資助那些貧苦學生,其中最著名地位一位就是為館題詞的國家的領導人錢其琛。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有一個同心照,這是顧乾麟的學生送給他和他夫人的一張同心照,我們現在來看一下這幅圖: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就是一個明亮的“明”字了,世界地圖就取一個世字,把太陽和月亮都留在世界上就取名為劉世明,這就是顧乾麟妻子的名字了。那么這邊的三橫呢就是八卦里面的乾卦,下面的麒麟回頭就是回顧,整個連起來就是顧乾麟先生的名字了。那么大家想一下,顧家的獎學金館為什么要放在劉家呢?因為劉鏞的女兒劉世明嫁給顧乾麟為妻,那么顧乾麟就是劉家的女婿了,所以才能放到劉家來。參觀完了獎學金館,我們接著參觀其它的。
穿過這條走廊,現在我們能看到小姐樓的正面了,它是用紅磚砌的,還用糯米加石灰等作粘合劑。這邊我們可以看到有兩棵樹抱在一起,看上去像一棵樹,一棵是槐樹,一棵是女貞,槐樹代表男的,女貞象征女的,所以這兩棵樹也叫夫妻樹。我們現在來到的是退修小榭,退休是指退而思之,修身養性的意思。這里是供劉鏞夏天賞荷花的地方。面對荷塘,兩邊的耳房是給仆人待的地方,整個建筑成一個凹凸的“凹”字,遠看像一座畫舫,造型別具一格。寄托了主人“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逃避世俗的煩囂,寄情于江湖之意。出了小榭,中間是360度的圓亭,對面是六角亭,又叫葫蘆亭。前面的這座曲橋是五曲橋。在古代九是最大,只有皇家和皇家寺廟才能建九曲橋。一品官建的是七曲橋,因為主人是二品官,所以是五曲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亭是一個聽雨亭,又叫鐵皮亭。上面的鐵皮是從法國進口過來的。現在帶大家去看小蓮莊內園,園內有山有水,有亭有軒,以山為主體。用太湖石疊成的山,邊上遍植青松和楓樹,秋天,一派“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之意境,詩情畫意盡在其中。山腳下有一三面廳的建筑,名“掩醉軒”,傳說為劉鏞的很怕他老婆,喝醉酒了就不敢回家,跑到這邊來醒酒,等就醒了才回去。在山頂小亭,可觀圍墻外的大片桑地和稻田。山頂又是夏天乘涼的好去處。各位團友您看到的這棵就是這的寶物百年紫藤,當年劉鏞買這塊地就是因為這棵紫藤。這兒是紫氣東來的寶地,紫藤紫藤就是子子孫孫飛黃騰達意思。還有這邊十畝的野生荷花池也是主人建園的原因。紅色的荷花和紫藤還有大紅大紫的意思。各位團友,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西式門樓才是小蓮莊的正門,因為江南水鄉主要靠水上交通,園內這條河跟河道相通。當年船只可以直接在這邊上岸從正門進入,所以小蓮莊是沒有圍墻的。門額上的“小蓮莊”三個字是鄭孝胥寫的。門樓邊上植有百年木瓜和瓊花,木瓜四月開花,在夏天,形如梨的木瓜,就掛滿枝頭。木瓜還可以做成洗面奶等。好了各位,咱們小蓮莊就算參觀完了,接下去我們參觀劉家的另一個建筑,嘉業堂藏書樓。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十一
我們江南行的第二站是南潯古鎮,我們住的是百間樓的一家古宅家庭旅館。第二天一早,我們開始去游覽,是坐在小木船上,小木船在河水中的穿行,我們心情很舒暢。小木船是靠搖櫓航行的,走得很慢,坐在上面像一頭搖搖晃晃的老牛在走。我和哥哥一人拿了一個小杯子放在水里想撈魚,可是沒撈上來,杯子還掉在水里了,我心想:“不會有人來罵我們吧?”
我們看到了很多小橋,有半圓形的,正方形的和“幾”字形的,是用石頭建成的。有的小橋上還雕刻著小獅子,很生動。
每個靠著小河邊的樓房都會有小臺階,你知道是干什么的嗎?這是讓人在河里洗衣服用的,我看到一只小狗在河里洗澡。我覺得這樣非常不干凈。
在回賓館的路上,我們發現屋檐下有個小燕子窩,里面有五只小燕子,都把頭伸出來在叫,四處張望,著急地等著媽媽回來送食物呢。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十二
在許久以前,我就老跟朋友說,想要把紹興玩一遍,不過,每一次又終歸是沒有去成。有時候想想,明明就在離我不遠的地方,但是真要靠近了以后,一切都變得莫名遙遠了。
安昌古鎮離我住的地方也不遠,而且是即便到了假日也不會有多少游人的江南小鎮。老哥說,不要去那邊了,那就是一個小的不行的地方,一點都不好玩的!國慶的第四天,我最終還是想要去看看。
剛看著地圖的時候覺得自己開車絕對可以到的,不過,真的對著導航開去時卻有些后悔了,偏偏導航又給我挑了一條最難走的路,于是,原本說只要20多分鐘的路,最后還是足足開了有一個小時。
一路上,我還得不時注意著車子,那樣小的路會不會陷進去啊?會不會走錯啊?中途還真的是走錯了一趟,不過,當車子停在古鎮前面時,下車的那一個瞬間,雖然秋風吹過已經被汗浸透的身子,會有猛然的一陣寒意,但是眼前的那座小鎮還是怔住了我。
我還是到了,一個像是被水浸潤過的江南古鎮。
古鎮真的不大,縱橫大概三條街的樣子,兩條沿河,這樣想也可以算作一條吧?另外一條同河的方向向垂,因為時間的緣故,最后只走了一條沿河的街。
河上稀稀落落的還能夠見著烏篷船,大抵也是老船夫撐的,船上的游人真有些悠閑地品著茶,不時還抽出相機拍拍四周。河水望去,只能夠說是一派青秀,仔細朝著水面看上幾秒鐘,還真的是沒有辦法尋到底的,不過,河中靠近岸邊的地方,不時會竄出成群的錦鯉魚,到還真的會惹得住慣城市的游人駐足下來。
走著的時候,念起了年時去的廿八都,也是古鎮吧!同安昌相比,廿八都缺的唯獨是水,不過,也正是這水,我第一次感覺到了江南的無助。與年時去的廿八都相比,安昌至始至終都多了一份江南水鄉特有的清靈,這只要稍微注意沿岸的建筑就能感知出來了,安昌的老宅的骨子里面留著水,江南的水!
背抵著河流看去,眼前的老屋都緊靠著河岸相筑,僅僅在中間留下了一條不寬的通道,通常時候,上面也都擺滿了賣各式各樣古鎮物件的人家。大多都是當地的住民,安昌的人大多都有著水鄉人家的那種古樸,靈氣,因而,安昌里面的東西絕不比外面貴多少。
沿河岸的走道進去,留意最多的還是手邊的老屋,南方的建筑比之北方,更多的是一種安然,所以,古鎮的屋子大多的比肩而建,但是不同地方的凹凸,已經相靠屋子高矮的落差,使得一路走去的時候也不過于單調。
老屋大多有些歲月了,上面遍覆著歲月的痕跡,而大多的屋子也顯得有些破敗,不過,稍仔細看看的時候,還是會發現不斷贊許這種古舊的游人,他們大多都拿著相機,忙不迭地想要讓自己襯到古鎮的痕跡里面。
江南的古鎮是頗具靈韻的,站在涂山廊歇息,不是從河邊吹過陣陣的冷風,讓人覺得秋天真的是來了。不過,在廊里賣你稍微變換一個角度看過去,安昌的河流同彼岸的屋子之間就呈現出了最具江南的一幕,水天一色,老屋的影子倒映在微波的河面上,一個老者撐著船緩緩地經過,架在河岸上的小橋托著誤入江南的女子。
凝固了的一個瞬間,我真的想,好一派古鎮江南!
一路走下去,等到了一個大石門的地方,看著這一個空曠的廣場,不時有行人停下來拍照留念。我還心里疙瘩了一陣,想難道是留念這里而不舍得離開了?不過驀然的一個回首,斗大的幾個字“南國明珠”莊然的嵌在了石門上面,才發覺原是自己走反了,也難怪一路上多是同我們比肩而過的行人。
半日的安昌,最后大多是在河岸邊走完了,很多古鎮的建筑多沒有顧及。不過,一派如同水墨般的古鎮圖景,還是不枉此行的!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十三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為大家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歡迎!我是您們的導游。
今天我們來到的是美麗的南潯,想必大家的手機肯定都紛紜收到了中國移動發來的歡迎短信“詩畫江南——浙江,歡迎您”。
古老的石拱橋、夾河的小街水巷、依水而筑的百間樓民居。照舊是舊日的樣子,中西合壁的巨宅宏廈、庭院里古松翠柏顯示她經歷的歲月。“湖州一個城,不及南潯半個鎮”,這話一點不假。
南潯位于中國長三角城市群的中親信地,更有廣告詞“南潯,天下難尋”來形容南潯的美麗風光。
在這廣闊的古鎮中,我們要前往的第一個景點,就是張石銘故居了。跨太高高的門坎,就是一片富麗堂皇的景象。精美的雕刻,傳統的木質桌椅,無1不散發著富豪的感覺。我們繼續往里面參觀,這邊是內廳,上面的“以適其志”四個字是康有為先生寫的。
這墻角有1口鐘,它是法國進口過來的,跟鐘相對的是一塊屏風,兩個合起來就是時時平安的意思。大家再來看一下這樓的兩側都是高的馬頭墻,為和主人把如此美的風景建在里面呢?由于封建社會怕被老百姓說三道四,罵他崇洋媚外,財不外露,所以這馬頭墻起粉飾的作用。
如果大家走累了,可以在這長椅上坐一坐,歇息一會兒。在廳前的天井中,有一塊形似展翅雛鷹的假山石,名叫“鷹石”,至今保存完好,這是南潯三大奇石中的一塊,一塊是位于嘉業圖書館花園中的“虎嘯石”;那第三塊在甚么地方呢?第三塊在張石銘的另外一處宅子——適園當中。叫做“美人照鏡石”。
啊!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傳來,不知你們的肚子是不是已開始了演奏饑餓交響曲?就讓我們一起來品味這古鎮的特點小吃吧!那肥而不膩的潯蹄,桔紅糕、定勝糕,熏豆茶、臭豆腐、雙林姑嫂餅……不說這么多了,趕快開吃吧!吃完午餐后,你們可以去小店中購買記念品,給自己留個記念,也能夠送給家人、朋友,真是作用多多。
時間流逝的飛快,轉眼間我們又要告別了。下次有緣再來南潯,請再來找我小丁導游!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十四
1、水!一條小溪靜靜的流著,在陽光下,似一條銀鏈。我連忙玩起了水,光滑的青石板,小小的黑魚兒……水很清,河床上的大卵石清晰可見。大的,小的,許多孩子都在水中嬉戲打鬧。水花四濺,在空中成了一條珍珠項鏈,清新剔透。濺起水珠落下,泛起小小的漣漪,晶瑩而多彩。
2、一進鎮,便聞到了一股江南風味。跨過臥龍橋,信步在北柵街,河埠頭,三兩婦女拿著木槌捶打著衣服。岸上,煤爐冒出的縷縷白煙繚繞上升。遠處,蜿蜒的青山隱約可見,一斜夕陽從山頭灑下來,頗有“幽巷深處有人家”的意境。
3、古老的小鎮,連青石板鋪成的小路也是如此古色古香,火紅色的高跟鞋與青褐色的石板相互碰撞,發出的“咚咚”聲,聽起來卻如鋼琴奏出精靈般的音符,它們笑著,跑著,美得好似城墻上舞蹈的陽光,跳著華麗的華爾茲。
4、褪去腳上的鞋,赤腳踏在平靜的石板路上,感受這古鎮猶如唐江南女子般的溫柔,那又是另一件令人愜意的事,是與看聲音跳華爾茲截然不同的感覺。那是什么呢?應該是溫柔和安靜吧,這里靜謐得仿若不存在,然而她的美,卻又讓人不容忽視。
6、舊市古街,被譽為“福建第一街”。古街全長600余米,寬6-8米,街中心全以青石板鋪筑,從北到南,隨形就勢形成“九曲十三彎”,宛如一條騰空欲飛的青龍。古街兩旁分布著近百條縱橫交錯呈網狀的卵石巷道,或長或短,或寬或窄,高墻窄巷,古樸幽遠。
7、到了西塘,晚飯后可千萬別錯過去乘一乘烏篷船。船上亮起了紅燈籠,與岸邊屋檐下的燈籠交相輝映,坐在烏篷船的船頭,品著清茶,迎著涼風,一股沁人心脾的感覺油然而生。月光、燈光倒映水面,似點點火星點燃了微波粼粼的河面,河水因此增了暖色,真是“往來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搖波底月”。
8、來到安昌古鎮,放眼望去,仿佛又回到了從前。你瞧,那用石板鋪的路,用石板鋪的橋,用石板砌成的柱子。假如再讓游人穿上古時的服裝,簡直是分不出是現代還是過去。
9、坐在烏篷船里,我們或是相互講講笑話,或是聽聽烏篷船那親切的搖櫓聲,你聽,多有節奏呀“啪噠,啪噠……”或是吃著各自手里香噴噴的扯白糖,好不樂哉。
10、路的盡頭,是很久很久沒人管的戲臺,木頭邊是一片雜草叢生,里面空蕩得很,而且昏暗,點起蠟燭,火苗在從墻上的洞穿進來的風里搖曳、搖曳……這個戲臺曾經的輝煌,化做木頭上的一屢灰塵,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里。
11、它是飽含南武夷鄉土氣息的山歌,從遙遠傳唱至今;它是一顆古樸的明珠,從遙遠璀璨到今天;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博物館,抖落的是塵埃,留下的是珍貴。它就是奇跡般地保留著300余棟明清古民居的和平古鎮。
12、走進和平鎮,你還為其至今保留的.傳統文化、古樸民俗以及豐盛特產所嘆服。“和平書院”的一脈書香仍氤氳在鄉民的衣袖間,民間尊師重教樂學之風浸一潤著莘莘學子。這里讀書求學氛圍濃郁,文風熾盛,人杰地靈。從唐代到科舉廢除時,和平出了137名進士,被譽為“進士之鄉”。這里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戲劇舞蹈遺存相當豐富,僅舞蹈種類就達70余種,主要有花鼓燈、七巧燈、踩高蹺、刀花舞等,而尤為珍貴的是和平保留下始于奴隸社會的儺舞,可謂是古文化的活化石。而農家水酒、和平鯉魚、和平豆腐、和平米粉等,則讓游人一體味千年古鎮的閑適與溫情。
13、漫步南潯老街,腳邊不遠便河水。既是水鄉,便一定有風了。絲絲細風掠過水面,便讓河水泛起魚尾紋,甚是有趣。
14、陰霾聚集在古鎮的天空,細雨從檐上一翹角聚多而滴,它們跌落下來,打在地面的小坑洼里,濺起一小點水花,碎了 、散了 、又聚了。于是不多時,檐上的天和檐下的地都被籠罩了起來,一片迷茫的白,似乎籠絡了整個世界。此時,家家戶戶緊掩窗門,像極了因為害怕受到外界傷害而將自己緊緊上鎖的心。然而,卻又一扇破舊的門,似開非開,似閉非閉。
15、那扇門的朱紅色漆已然面目全非,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以分辨得出那種鮮艷的紅,可門上卻還粘貼著早已泛白的“雙喜”,風輕輕的挑一弄著那扇破門,于是門便發出“吱呀吱呀”的笑聲,黑黑的屋內,坐著一位年邁的老婦,手中拿捏著針線,縫合著懷中的衣衫。也許多年以前就是這般景象了,只因這樣,懷中衣衫上細細的褶皺才會慢慢爬上她光潔的額頭,于是,她從一位妙齡女子變成一為滿頭銀絲的老婦。
16、西塘的特產也是聞名中外呀!比如說,豆腐花、臭豆腐、八珍糕、芡實糕等等。呵,特別是那個臭豆腐和芡實糕,一塊一塊金黃色的臭豆腐涂上一層辣椒醬,咬上一口,油酥一酥的,臭里帶香,味道好極了!游人們邊走邊吃,整個古鎮盡是那誘人的香味。再說芡實糕,糕肉飽滿松一軟,清爽可口,真讓人饞涎欲滴呀。
17、人們更是親,清水洗浴后,身心倍感輕松,賣米糕的阿婆,熱情好客請我們去吃米糕。刷油、放料。香噴噴的特別好吃!我們來到木竹店,老人給我們玩竹子木,還帶我們參觀珍品。真是大開眼見。晚飯,老人給我們做了兩面黃、小黃瓜……兩個陌生的家庭,在這個親的古鎮,變得異常熟悉。
18、我們邊走過瞧,不知不覺又來到一家百貨店門前。進去一看,里邊的貨物真是古色古香呀,看,用絲綢織的傘,用竹子做的小人兒,用木頭雕成的茶具。令人愛不釋手,真想把客觀存在們統統都給買回家去,可惜兜里沒有那么多的錢。
19、石板是清的,各式各樣的石板被自然的拼放在了一起。高高低低的石板把路又一次引向了一個新的拐角。石板顏色也很多,青色的,純潔無暇,青中帶黑的,還有青,帶一些清新的翠綠。細細觀察,我仿佛聽到輕輕的敲擊,仿佛看到了年輪的歲月。
20、瓦房是清的,土灰色的墻。一片有一片整齊有序的瓦片在木頭架子井井有序的排列著,既不單調又不乏味。一種簡單明了的感覺涌上心頭。這種美:是一種特色美,木梁橫七豎八地擺列著,接頭處的一個個惟妙惟俏的龍頭,寓意一個人像龍一樣飛翔。木架上,刻上了精美的圖案,令人賞心悅目。什么龍飛鳳舞、山清水秀……聽著名字都使人舒心。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十五
今天,我很早就起了床,我和媽媽跟爸爸道了別就出發了!
我們到了車站,上了大巴車,沒過一會兒車就開了。我和朋友們在車上有說有笑的,邊玩邊吃著零食。在車上我還為大家演唱了“隱形的翅膀”,并得到了大家的夸獎。
車子在路上開了兩個小時到了吃午飯的地方,我們一起蜂擁而上,那里的菜可真可口。飯店里面還有個舞臺。吃好飯,汽車又送我們到了尋寶的目的地——南潯古鎮。我發現導游已經在那等我們了,他給我們分了小組,并發了隊旗,還告訴了我們游戲規則。然后說了聲“開始”。我們就像離弦了的箭一樣地沖了出去。我們互相分工合作,有的問路,有點拍照,還有的找景點。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房子,那個房子真是景中有景,像迷宮一樣。
經過我們大家的努力我們尋寶活動得了第二名。雖然沒有得第一,但我們還是很開心。通過這個游戲,讓我知道了團結合作才能更好地取得成功!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十六
好了各位,想必大家的手機肯定都紛紛收到了中國移動發來的歡迎短信“詩畫江南——浙江,歡迎您”,那么過了太湖服務區,現在我們就算正式進入浙江省了。對于浙江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這里自古就是繁華之地,而繁華之中首推杭,嘉,湖,及杭州,嘉興和湖州。我們今天將要前往參觀的古鎮南潯就是隸屬于浙江省的湖州市。大家都知道我們江蘇省的無錫市被稱為太湖明珠,南潯正好與我們無錫市隔太湖相望,鎮區離太湖只有九公里。南潯在南宋初年叫做潯溪,因為它建在一條名叫潯溪的小河邊上,可以說是因河而得名。后來,潯溪南面的人開始經營生絲生意,個個都發家治富了。于是就開始建造很多房子,一時間潯溪南岸商鋪作坊林立,于是更名為南林。
到了南宋淳佑年間正式建制時,就從潯溪、南林這兩個名字中各取一個字,把鎮名定為南潯,并一直沿用至今。南潯距今已經有750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最佳魅力名鎮。從明朝萬歷到民國初年,是南潯古鎮最為繁榮的時期。從南宋開始南潯就有了“耕桑之富,甲于浙右”之稱。明朝以后,南潯產的“緝里絲”由于絲質優良,繅絲工藝先進而名揚天下。連杭州,嘉興,湖州,蘇州等地產的生絲都要冠上緝里之名。清朝乾隆,嘉慶年間,緝里絲除了暢銷江南大地以外,已經通過寧波,廣州,外銷日本及歐美。1847年,上海出口的生絲中,緝里絲竟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三。到了清末民初,江南民間曾有“湖州一個城,不及南潯半個鎮”的說法。南潯能夠取得這么大的成績離不開廣大南潯人的辛勤勞動,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被稱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南潯生絲大戶。所以今天我們到南潯除了看水鄉以外最大的看點就是,看看這些晚清富族的生活。比如四象之首劉庸的小蓮莊,其孫劉承干創建的嘉業藏書樓,四象之一張石銘建造的懿德堂,劉庸第三子劉梯青的劉氏梯號,元老張靜江故居以及古剎廣惠宮。
聽到這里可能我們有些朋友就要問了,為什么要把有錢人稱為象,牛,金狗這些動物呢,是如何劃分的?其實這些只是南潯人對當地大戶的一種代稱,多為泛指。有這么一種說法,資產過千萬兩白銀的稱為象,過百萬的稱為牛,其他在五十萬兩左右的就叫做金狗。說完了這四象八牛,就的說說古鎮南潯有別于其他水鄉的最大特點。有錢人通常是最有能力趕時髦的,洋務運動把晚清的流行趨勢帶向了全盤西化。一時間,西方建筑、西餐、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等一大批的洋玩意就在絲商的貿易中不斷的進入了上流社會的生活當中。南潯可以說就是當時全盤西化的典范。嘉業藏書樓、小蓮莊中的小姐樓、劉氏梯號中的紅房子、張石銘故居中的豪華舞廳、進口的刻花水晶玻璃、進口的吊燈等等無處不體現出明顯的西化痕跡。
說了這么多大家也應該對南潯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北京人說“光說不練是嘴把勢”,一會咱們到了南潯就請大家跟著小王一起好好的游覽一下南潯。好了各位游客,我們現在就正式到了南潯古鎮,等師傅把車子停穩了,大家就下車跟我一起進景區游覽。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十七
南潯區,隸屬浙江省湖州市,地處杭嘉湖平原北部,南連省會杭州,北瀕太湖,東接天堂蘇州,西上直達南京,是20xx年1月建成的浙江省縣級區。素有“湖絲之源、院士鄉里、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譽,是“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馬橋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匯聚了絲綢文化、蠶桑文化、湖筆文化、漁文化、儒商文化、園林文化、民俗文化等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并憑借“輯里湖絲”榮獲了首屆世博會金銀大獎,與世博結下了不解之緣。南潯歷來名人輩出,有著“九里三閣老,十里兩尚書”之稱,并且是中國近代民營經濟的.發祥地,在近現代涌現出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黃狗”為代表的絲商巨賈、民國奇人張靜江、報告文學家徐遲、兩彈一星元勛屠守鍔、共和國飛機設計之父徐舜壽等名人巨匠。南潯被譽為中國江南的封面,“江浙雄鎮”南潯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鎮上有全國文保單位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以及張石銘舊宅等古建筑群。除南潯古鎮名滿世界外,含山、石淙蠶花和南潯輯里湖絲、養蠶技藝等蠶桑習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菱湖“桑基魚塘”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譽為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傳統養魚生態農業模式,被譽為中國魚都。另外荻港古鎮小橋流水、回廊曲巷,可與同里、烏鎮、西塘等媲美。區域內還有船拳之鄉練市鎮、綾絹之鄉雙林鎮、燈謎之鄉菱湖鎮、南苕勝境和孚鎮、湖筆之都善璉鎮、東遷縣治舊館鎮、塔地遺址千金鎮、道教勝地石淙鎮,形成了江南少有的古鎮群。
古鎮南潯名園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張石銘舊宅、張靜江故居和雙林三橋、含山筆塔與蠶花圣地、狄港漁莊等構成了江南旅游勝地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江南古鎮說明文(熱門18篇)篇十八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紹興安昌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xxx。
紹興安昌古鎮是浙江歷史文化保護區,位于紹興縣,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著名江南水鄉古鎮。
安昌古鎮景區位于紹興縣西北部,1.2平方公里的古鎮區保存完好,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安昌古鎮現存三里長的依河古街市,傳統特色的店鋪作坊,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粉墻黛瓦的臺門民居,曲折幽深的石板弄堂,古老多姿的各式石橋,穿梭往來的烏篷小船,風貌古樸迷人,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之美譽。陳從周教授生前曾三臨安昌,稱道安昌是紹興保存最完好的水鄉古鎮。
安昌古鎮最動人之處,則在于這里的民俗風情。雖經千年歲月,但古鎮人家依然保持著許多傳統生活習俗,成為外地游客心儀神往的觀賞內容。老街自古商業興旺,今日古鎮的傳統商文化依然原汁原味,這在小城鎮中,甚至許多江南古鎮中也不可多得。特別是臘月時節,古鎮人家紛紛忙著操辦年事,搡年糕、裹粽子、灌臘腸、扯白糖,“祝福”祭祀,婚禮壽慶,處處風情處處景,體現著濃郁的越地民俗文化特色。景區建有民俗風情館、紹興師爺博物館、石雕館、穗康錢莊、中國銀行舊址、城隍殿等六處人文景點,并已連續舉辦八屆“臘月風情節”。走進安昌古鎮,真如置身于“水鄉文化的長廊,市井風俗的長卷”,品嘗著一盅滋味淳厚的陳年紹興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