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演講者根據幾條原則性的提綱進行演講,比較靈活,便于臨場發揮,真實感強,又具有照讀式演講和背誦式演講的長處。那么演講稿怎么寫才恰當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演講稿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嘗試的演講稿篇一
一次次的嘗試讓我知道了快樂的來源;一次次的嘗試讓我知道了成功的滋味。嘗試,我嘗試過許多東西,嘗到過成功的滋味,但也嘗到過失敗的滋味。只所以成功了是因為我嘗試過,努力過。
一次嘗試,我懂得了父母對我的用苦良心。
一次嘗試,我懂得了父母對我深深的愛。
嘗試,這個詞我們并不陌生,但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成功了,不要驕傲;失敗了,也不要氣餒。
有人說:“我為什么嘗試過但一次也沒有成功,這是為什么呢?”有人回答說:“你不經歷挫折,那能成功呢!失敗了也要面對,不可也退縮。
嘗試中,我們可以取得更多的經驗,下次要更成功。
嘗試中,我們懂得了更多道理——迎難而上。
嘗試中,我們懂得了人生哲理:嘗試不一定成功,但看你敢不敢拼。
我在一次次嘗試,但一次次失敗,我灰下心來,仿佛看到了一些長者,他們說:“你再嘗試,你要努力,你要有恒心,就一定會成功。”我按照長者說的去做,只要有恒心,就一定會成功。
嘗試,嘗試過程中一定會有酸甜苦辣,你要經歷過暴風雨,才能見到彩虹。
嘗試是一生中的一次考試,每一個人都要經歷。
嘗試不一定就會成功,但也鍛煉了你自己。
嘗試的演講稿篇二
大家好!
正值丹桂飄香的金秋時節,我們相聚在如畫的沚津。群賢畢至,少長咸集。這是一次教育界的盛會。我是咸保中心學校的一名普通教師,今天我是懷著一顆朝圣的心來參加交流的,愿意聆聽大家的高論,求取真經!
大家都知道,要想提高語文成績,關鍵是提升小學生的閱讀和作文能力,可是怎樣才能做到這兩點呢?我覺得,從閱讀中學習方法,將閱讀中學到的方法運用于作文,將閱讀與作文結合起來,可以相得益彰。
我們的學生作文寫不好,關鍵在于中年級“段的訓練”沒有做實,表現出來的癥狀有三種:重點段落語句不連貫,不具體,不生動。試想一下,中年級是承上啟下的樞紐,連寫段都不會,又怎能寫好整篇的作文呢?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作文先要“有法”,逐步過渡到“無法”階段的自由表達。
中年級側重“段的構成”,講究構段的方法。學習段中分層,其中我們學到了幾種分層方法:如“總——分——總”等結構方法,以中年級課文為例,通過《瑞雪》這篇課文,同學們學會了按時間順序記敘的方法,學習了《三味書屋》,學生們學會了按空間方位順序記敘事物的方法,學習了《文具盒》,學生們懂得了怎樣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的順序組段,此外,我們還學到了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等分層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圍繞總起句寫話。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一句話: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讓學生體會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可以參照《李時珍》、《海底世界》等課文。為什么同學們害怕做閱讀題,這就是制約他們發展的瓶頸。
我們高年級學生寫一篇文章,常常抓不住重點段,該詳寫的部分寫不具體,容易記成流水賬,病因在哪里呢?就在讀段寫段的訓練上,他不會圍繞一個意思寫具體。這是致命的!我們可以把一段話看成是一篇文章的濃縮,分層的方法同樣適用于分段,這樣以小博大,閱讀一篇文章也就有了基礎,我想:這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也應該是教材編排的意圖所在。
閱讀和寫作,我們不能孤立的看待它們,其實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大道至簡,簡單的事情里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對于我們老師,要高屋建瓴,洞若觀火,抓住關鍵點不放,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平時要常練筆,以不變應萬變,不能臨渴掘井。
剛才講的是重視基礎,發現文章段落構成的內在規律,將讀和寫結合起來,這是語文的工具性,而體會文章表達的感情,內化語言,升華情感,受到熏陶,則是語文的人文性,我們常說要培養孩子的人文情懷,怎樣在讀和寫中落到實處呢?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孩子們體會文章的重點語句,這就好比看一個人的文章,我們不光要看他說什么,還要看他為什么這樣說,目的是想讓我們明白什么?有時候目的很明顯,直接寫在文章的結尾部分,這在寫法上叫“卒章顯志”,篇末點明主旨。還有的作者把自己的目的隱藏起來,需要我們細心的去體會,我們現在聽老師上課,不要聽別的,就是要看他如何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把文章中隱藏的意思探究明白,情感怎樣逐步加深,得到升華的。有的老師的公開課上得充滿美感,在關鍵語句上反復的讀,引導學生體會,老師為什么要這樣做呢?這是因為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內化語言,重走作者的感情升華之路,我們常說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今天為什么要探討這些呢?因為借助閱讀教學,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作者是怎樣把情感一步一步表達出來的?這正是我們作文中的'精、氣、神所在!
至于如何選材,怎樣具體的指導?如何寫鼓勵性的評語?老師們見仁見智,但是有一條關鍵不能忽略,那就是站在孩子們的角度,選他們經歷過的、感興趣的、能激起心中情感共鳴的內容來寫,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就不再一一展開贅述了!
下面談一談引導小學生詩歌創作的一點做法和體會:
上學年學校安排我六年級語文的教學任務,課本有一個單元是專門講詩歌的,我對詩歌內心里有一種偏愛,就有一種引導學生創作詩歌的沖動。也不知道是禍是福,有沒有超出課程標準的范圍,我想,讓學生增長一點見聞總是不錯的,在還沒有接觸“詩海拾貝,與詩同行”這個單元時,我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發現詩歌中修辭方法,帶領學生感受課本之外的詩歌中的美,這種美是形象的、直觀的、潛移默化的,記得我介紹的第一首是汪國真的描寫螢火蟲的詩:是媽媽曾經掛著的耳墜,是孩子們手中提著的燈籠,閃閃忽忽地圍繞左右,伴我細讀四月的和風。孩子們誦讀這首詩,感受到比喻帶來的語言魅力。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汪國真的《春的請柬》、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葉佳修的《外婆的澎湖灣》、余光中的《鄉愁》、李叔同的《送別》等都被學生熟讀成誦。看看時機快要成熟了,我開始引導學生嘗試創作新詩,探討如何利用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形象,交給學生如何給詩歌的結構搭個架子,只要第一節的架子搭好了,下面幾節一般結構相同,給人一唱三嘆之感,感情逐步加深,就像余光中的《鄉愁》一樣,剛開始學生有畏難情緒,我給學生做示范,雖然很粗糙,但是卻點燃了學生們心中的熱情,說真的,我也沒指望學生們能創作出來,就是帶他們玩玩,沒想到學生們的創造力還真是了不起,新詩居然真像那么回事,此時,再進入《詩海拾貝、與詩同行》這個詩歌單元,學生們表現出驚人的熱情,創作了許多小詩,我把這些小詩編在自己的qq日志里,給我們學校的老師們看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中心學校許德貴校長和沈啟東校長很重視,專門給這些小詩編了一本詩集,名字叫《放飛童年的夢想》,這更激發了學生對詩的熱愛!
下面談一點識字和寫字方面的思考與嘗試:
要提高小學生的識字效率,必須彰顯漢字的自身魅力,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在識字方法上,我的思考是:漢字是音、形、義三位一體的,有別于其他的語言文字,我們可以結合漢字本身的構字原理,將漢字的形象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應當開動腦筋,幫助學生在感知層面建立起意義聯想的通道。減少小學生機械抄寫,我記得有的學生老是將“神”字的偏旁寫錯,多寫一點,將“示”字旁寫成“衣”字旁,這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我想了一下,告訴學生:其實這和古人祈禱活動有關,古人利用占卜、祭祀等方法,希望得到鬼神的啟示,所以“神”字是“示”字旁而不是“衣”字旁。這樣,學生不僅會寫“神”字,而且“幸福”的“福”字,“祭祀”的“祀”,“祈禱”等帶有同樣偏旁的字也不會再錯,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建立起意義聯想,學生通過寫字而聯想到畫面,由一個字而想到一串字,將孤立的、分散的漢字聯系起來,從而提高識字效率。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語文是形象的藝術并不為過,如果我們能從這一點得到啟示,更進一步挖掘“六書”的構字規律,則我們的教學更接近事物的本質。由字而詞,更能準確的理解詞的本義,進而比喻義而引申義。將字詞教學有機結合,這種字詞本源教學法培養出來的學生,更能敏銳地感知文字中蘊藏的文化氣息,從而將語文學活!
電腦的普及,成功地使我們“自廢武功”,放眼望去,能夠寫一筆好字的學生寥寥無幾,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向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不會寫字的“人才”,這不能不說是漢語教學的一大悲哀!當今世界,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華文化越來越有自信的走向世界,本著對子孫后代負責的精神,指導學生寫一筆好字,意義十分深遠!
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六年級許多學生作業難以辨認的現實,我堅持以自己的規范書寫來影響學生,逐步培養學生認真、嚴謹地書寫態度,在具體操作上,面對常用漢字幾千個,想都練好是不可能的,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字形結構的規律,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字,重點練習,將不容易寫好的特殊筆畫,專門找出例字來練習,如:“傳”字中的“豎折撇”,等。
有人做過統計,使用頻率最高的漢字有41個,將這些字練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桐花萬里關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教育戰線上年輕教師越來越多,我仿佛看到了蕪湖縣小學語文教育的輝煌明天!
最后,我還要以王勃《滕王閣序》中的一句話送給和我年齡相仿的朋友們,愿與老師們共勉: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謝謝大家!
嘗試的演講稿篇三
在周六的作文課上,老師說要和我們打個賭。我們一聽就來了興致,忙問老師打什么賭。老師說:“我們就賭這一周之內不吃零食,來一次親身體驗,看看誰能獲勝。”有的同學說好哇,可有的卻恰恰相反,堅決不參加,這些人都是零食的忠實粉絲。我心想,不就是五天嗎?老師說周六周日不算在內的,不妨試試。
說起零食,那可是品種多多。比如上好佳就有薯片、蝦條什么的,而且口味也不少。糖果的種類就更不用說了,大白兔、阿爾卑斯、大蝦酥……一說都要流口水。只要你一進超市,就有兩三排貨柜上擺放的都是令人眼花繚亂的零食。零食好吃,大家愛吃,可吃多了會對牙齒不好,降低食欲,還影響我們長個兒呢。
對了,還是回到打賭的事上吧。
第一天,我要找礦泉水,沒想到鬼使神差找到了小零食,“哎呀,怎么搞的,我不是把零食放到最下面了嗎?”我看著這些饞人的東西,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又放了回去。
第二天,我們一家去廣場玩,我一眼就看見了小朋友在吃零食,嘴巴真饞哪,我又開始和零食作戰了。這時,我想起自己 和 老師打的賭,便忍住不去看,也不去想,總算沒有吃。
眼看著到了最后一天,已經勝利在望了,可我心里又不知不覺地想起了那可愛的零食,如果不馬上吃到嘴里,干什么都定不下神,心里就像有老鼠在撓一樣。不行了,受不了了,最終還是吃了一袋。吃完了,解饞了,可我的堅持也半途而廢了。
周六再上作文課時,老師問打賭的同學堅持得怎樣,我不好意思地說沒忍住。唉,我怎么那么沒耐性呢?都怪這張饞嘴巴,可嘴巴也歸自己管哪!最終,我還是被零食打敗了,想來真是慚愧呀!
嘗試的演講稿篇四
嘗試,是不斷進步,帶領著我們不斷前進,不斷向上,不斷成長。它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挑戰,是一種意志,去超越自我的勇氣。在人生之路上應該學會不斷嘗試,并在嘗試中不斷努力。
萊克兄弟因為勇于嘗試,最終成功發明了飛機,獲得了成功;哥倫布因為勇于嘗試、探索,最終發現了新大陸;李時珍因為敢于嘗試最終完成了《本草綱目》,造福于人民;愛迪生因永不放棄嘗試,擁有許多項發明……他們的成功永遠啟迪我們—要有勇敢嘗試的精神。不去想象就沒有嘗試,不去嘗試就沒有收獲,沒有收獲就沒有成與敗。
曾經,我嘗試著洗衣服。可是,手剛一碰到那冰涼的水,一股寒流突然涌上心頭。想到媽媽平日里總是任勞任怨地在為我們洗衣服、拖地板……肩負那么多的家務活兒,卻從不喊累。可我呢?終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把衣服統統洗完了。
嘗試可以不斷鍛煉人的意志,收獲可以對你的嘗試作出評價,成與敗勇于嘗試也就成功的邁向夢想的第一步。
嘗試的演講稿篇五
我于1994年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生物教育本科專業,獲學士學位,1994年~20xx年7月在潼南塘壩中學任教、20xx年以“人才引進方式”來到咱們北山中學任教至今,20年的教學生涯中教過2屆初中畢業班、12屆高中畢業班,16年半班主任工作,先后任過備課組長、教研組長、綜合組長、教科員、永川區高中生物中心備課組成員、骨干教師、在培重慶市骨干教師,。現為中學生物一級教師。
1。源于感恩、源于責任:03年我被北山賞識、接納,接下來的日子我在北山這個團隊學習、歷練、成長,我遇到了好領導、好伯樂,同時還有一同戰斗的同事們給我無私的幫助和關心、支持;我是北山的一員,北山榮我榮,北山衰我恥,我希望我這一滴水融于北山這個團隊中并發揮更大的功效,為北山的興旺發達貢獻自己一分力量。
2。源于學習、實踐、反思后對心得的分享、交流、展示大舞臺的渴望:還記得文理學院、江北區、渝北區、大渡口區、璧山等相繼慕名來我校交流分享、還記得我在教職工大會上的一次交流、兩次論壇、還記得我設計的試卷講評課、《愛悠悠、恨悠悠》的感言譽滿重慶市高中生物界;還記得我的教師專業化發展規劃演講《我為特色教師申請專利》從幾江、涪陵講到彭水、綦江……一路走來,幾多困惑,幾多實踐,幾多收獲,幾多感慨!我不是名師名家,可我有很多粉絲!希望你們和我一道去享受那樣的舞臺!
3。多年來的教學生涯,從一個體力勞動教師轉化為探究型、享受型教師,我一直致力于“我的教學我的生活,享受課堂享受生活”的課堂設計與實踐,我想讓大家一起輕松愉快地享受教學如同輕松愉快的享受生活。
4、源于我愛思考、愛實踐探索、愛撰文分享,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撰寫了十多篇,先后獲得國家級一等獎、三等獎;重慶市二等獎、三等獎;永川區二等獎、三等獎,在永川教育上發表一篇;先后參加過理科審美化實驗課題等幾個課題的研究;參加潼南縣“初中數學青年教師大練兵”獲二等獎;指導青年教師楊玥、張光玉等獲得永川區“新課改,展風采”活動三個一等獎。在咱們北山優秀教師太多,我不是最優秀的,但我可能是最積極、最勤奮的學習者,思考者、實踐探索者之一。
教科室是學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機構,教科室副主任在各級領導的統籌下,配合學校教務處、德育處等各部門,負責全校教育教學科研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工作。
第一、組建教科室成員,形成分工明確、協作團結、高效服務的高素質教科研隊伍。把我校的教育科研推向一個新時代!
第二、牢固樹立以教師為本,質量第一的意識。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教科研基本知識,促使教師增強科研意識,提高教育理論水平,規范教學科研行為。深入教學第一線,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學生對教師任課情況的意見,全面掌握教學情況。并及時解決教與學存在的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搞好校本教研。
2)創辦本校教師自己的科研雜志,積極推廣科研成果、教學反思、教學設計、案例剖析。
4)協助教務處搞好骨干教師獻優質課、示范課,青年教師匯報展示課、各備課組的教學研究課的過程準備、管理、評價、獎勵等,力爭辦好每年一次“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教學論壇”和“班級管理藝術論壇”,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獻計獻策,為青年教師的盡快成長搭建平臺。
第四:結合時代需要和咱北山實際,承擔有效、有用課題研究,并積極推廣課題成果,做到課題研究真正服務于教育教學、服務于管理、服務于師生的共同成長。
假如今天我競聘不成功,說明我還不夠優秀,我會依然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堅持享受我的教學、享受我與大家、與咱們北山的同進步、擔榮辱、共發展。
最后,祝福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吉祥美好,幸福安康!謝謝!
嘗試的演講稿篇六
大家好!
星期天的一大早,我就拉著媽媽趕往菜市場去買菜。為什么呢?因為今天我要做菜。
到了菜市場,我拉著媽媽東奔西跑,買了很多菜,有:雞、魚、青菜、蕃茄等。
我們一到家,我就把菜拿進了廚房。我先把人家剁好的雞洗凈放在砂鍋里煲湯,然后把蕃茄洗好,準備切成小塊放在一邊,可一不小心切到自己的手了,我疼得大喊了起來,媽媽聽到了趕緊過來,一看我手破了連忙把我的手用創口貼貼好。蕃茄切好后,我先在燒熱的鍋里倒上一些油,然后把切好的蕃茄倒入鍋里翻炒,讓蕃茄濃郁的酸味散發出來,接著放入少些鹽繼續翻炒,不一會兒蕃茄就炒好了。盛好蕃茄后,我又將打散的雞蛋倒入油鍋,稍等一會兒,雞蛋開始冒泡了,我就用鍋鏟翻炒了幾下,把雞蛋切成一塊一塊的,等雞蛋炒熟后再將蕃茄倒入鍋中,迅速翻炒幾下,讓雞蛋完全浸入蕃茄的酸汁兒中。第一道菜——出鍋!“哎呀——!”我手一滑不小心把盤子打碎了,媽媽趕緊過來幫我把碎片收拾好并囑咐我要小心一點。我重新拿盤子把蕃茄炒雞蛋裝好。
第二道菜就燒魚吧!我倒入一些油,把事先處理干凈的魚放入鍋中,再放入一些調料,在鍋里煎了一會,然后放入香辣醬,加了一些水,蓋好鍋蓋,慢火燉了一會兒,魚就出鍋了。
第三道菜就弄個青菜炒木耳吧!我把洗凈切好的木耳和青菜一起放入鍋中炒起來,“哎呀!”媽媽聽到我的尖叫又跑過來了,原來我被鍋邊子燙了一下,起了個小水泡,我笑著對媽媽說沒有事,可媽媽依然堅持讓我用濕巾包著。我繼續炒了一會,很快,一道炒木耳成功了。
第四道菜就炒個酸辣土豆絲吧!我將切好的土豆絲放入鍋中,加了些香醋,再放入切好的辣椒絲和鹽。為了看看辣椒辣不辣,我舔了一下剛才切辣椒的手,哎呀我的媽呀,好辣!我連忙找來純凈水喝了一大口,然后繼續炒菜。土豆絲炒好了,這時雞湯也燉好了。
吃飯的時候,雖然自己的手有點疼,但是喝著自己燒的湯和吃著自己炒的菜,感覺美味極了。聽到爸爸媽媽的夸獎,心里美滋滋的。
這就是我一次大膽的嘗試。
嘗試的演講稿篇七
嘗試,可以使人更有信心,更能面對困難。所以,我們要敢于嘗試。
嘗試是美好的,每一次嘗試都是為下一次嘗試鋪下道路,嘗試是讓每一個人都有自信的。
愛迪生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在多次嘗試失敗以后卻依然繼續嘗試,在每一次困難將他籠罩時,他總能沖出困難,繼續努力的實驗,去嘗試。像這樣的一次一次嘗試,而不放棄的人,最終絕對會走向勝利。
貝多芬一生也是艱苦的,雙耳失聰,他想過很多次放棄,很多次的放棄自我,但是他對音樂的熱愛的意志沒變,一次次的嘗試接觸音樂,一直的嘗試,一直的練習,到了最后,他終于成功了。
沒有嘗試就沒有成功,嘗試的過程是艱苦的,但結果是美好的。有的人因為第一次的嘗試失敗后就覺得自己沒有成功的可能選擇了放棄,但是他卻不知道可能他的下一次嘗試就會成功。所以,不要被困難打倒,要敢于去嘗試。
看看現在的我自己,因為一點點失敗就被打倒,而不敢于嘗試。當我看到他們的努力和勇氣時,我決定改變自己。我要去嘗試:考試失敗時,我要嘗試新的學習方法,找出更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到新的班集體,我要嘗試和同學們交往,而不是做那個孤傲的獨行者;父母不在家里,我要嘗試著自己做飯,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我相信,不斷的嘗試,定會讓我快速地成長!
嘗試的過程是艱苦的,而結果是美好的,一次次的嘗試,會讓你成長起來,一次比一次更好,直到最好!
嘗試的演講稿篇八
在烈日下,一群饑渴的鱷魚陷身于水源快要斷絕的池塘中。面對這種情形,只有一只小鱷魚起身離開了池塘,它嘗試著去尋找新的生存的綠洲。塘中之水愈來愈少,最強壯的鱷魚開始不斷地吞噬身邊的同類,茍且幸存的鱷魚看來是難逃被吞食的命運,然而卻不見有鱷魚離開。池塘似乎完全干涸了,惟一的大鱷魚也耐不住饑渴而死去了。然而,那只勇敢的小鱷魚呢,它經過多天的跋涉,幸運的它竟然沒死在半途中,而是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處水草豐美的綠洲。
這是我讀的一篇短文的大致內容。讀后,我獲得了不小的啟示。試想,如若不是小鱷魚勇于嘗試,尋求另一條生路,那它也難逃喪生池塘的厄運;而其它的鱷魚,如果它們不安于現狀,勇于嘗試,那么它們又怎會落得身死干塘的可悲結局!由此可見,勇于嘗試的精神多么重要!
縱觀古今,凡有成者,他們無不具有勇于嘗試的精神。凡是去過肯德基的人都會看到一個外國老人的標志:身穿白西裝,態度和藹可親。他就是桑德斯上校,一個65歲才開始他的事業的人。桑德斯上校退役后,身無分文,拿到的平生第一筆救濟金只有105美元。他問自己:“我到底還有什么資源可以利用呢?我還能對人們做些什么貢獻呢?”他苦思冥想,突然想起自己有一份秘方,那是一種炸雞的秘方,人們很可能都會喜歡它。我何不把這份秘方賣給哪家餐館,教他們如何制作美味的炸雞呢?接下來的兩年里,桑德斯駕著自己那輛“老爺車”,穿著可笑的白西裝,踏遍美國的每一個角落,逢人便叫賣他的秘方。他被拒絕了1009次,直到第1010次,他才聽到一聲“同意”。許多年后,“肯德基”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不僅在科學上需要這種精神,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不也同樣需要這種勇于嘗試的精神嗎?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嘗試著舉手發言,嘗試著向課本質疑,嘗試著與同學合作探討,還應嘗試著理解別人、關心別人……在不斷的嘗試中,我們的智慧將得到增長;在不斷的嘗試中,我們的能力將得到提升;在不斷的嘗試中,我們的人性將得到升華。不斷的嘗試,我們將攀上一個又一個智慧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