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散文詩篇一
幼兒園是小孩子培養興趣的地方,散文詩是國學的重要內容。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教好散文詩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幼兒園散文詩欣賞教學的四種指導策略
意境是詩歌的靈魂,而散文詩作為詩歌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在美學上尤其講究意境美。意境是客觀之景與主觀之情的水乳交融,兩者虛實相生,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活,故而意境極具感染力。雖說“意境”并不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玄妙之物,但對幼兒來說,如何感受散文詩中的優美意境,確實需要教師借助手段巧妙創設。如散文詩《綠色的夢》:這是一個特別的晚上,大家都做了一個特別的夢。小兔子夢到了綠茵茵的草地,草地上五顏六色的花兒,是她美麗的發夾;青蛙夢到了綠綠的荷葉,田田的荷葉下,是他的好朋友小金魚;瓢蟲夢到了綠綠的葉子,晶瑩的露珠里,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幼兒夢到了綠色的小島,綠色的清香沁到了他們的心里。整首詩里描繪了優美溫馨的意境,教師是這樣創設的:首先把活動室布置成了一個綠色的世界,有綠色的窗簾和許多綠色的物品,多媒體里播放的是詩歌中描繪的綠色場景,幼兒們在這樣的場景里,傾聽著舒緩的搖籃曲,感受到輕松浪漫的氛圍。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幼兒思考和想象:在這綠色的世界里,小動物們會做一個什么樣的綠色的夢?如此巧妙地為幼兒營造出優美的夢幻般的意境,為幼兒的散文詩賞析搭起一座想象的橋梁。
鑒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對散文詩的欣賞與創造不可能像成人那樣直接通過閱讀文字而獲得,更多地需要依靠教師的朗誦來感受。
者尊重以及崇敬的感情朗誦了詩歌,幼兒們聽得熱淚盈眶,甚至有幼兒表達:“老師,我長大了也想做一名這樣的人!”觀摩的老師聽了都大為動容。
1.豐富感知
在活動開展前,教師如能帶幼兒對詩歌中的內容進行感知,有助于幼兒對散文詩的欣賞學習;如果教師能注意分析作品中的難點,在豐富感知時有意識地給予引導,則更能提高幼兒欣賞學習的效果。如散文詩《春天》中有這樣一句話:小池塘笑了,酒窩圓又大;小朋友笑了,咧開小嘴巴。很顯然,后一句屬于白描,容易理解,前面一句把小池塘比作小朋友,把漣漪比作小朋友的酒窩,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小池塘的活潑可愛。但這個比擬手法對缺乏生活經驗的城市幼兒來講很難領會,因此,活動前教師可帶幼兒去觀察小池塘,和幼兒想辦法制造出一些漣漪,既增加了幼兒們的感性經驗,又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對小池塘的喜愛之情,更有助于他們對作品的理解。
2.巧妙設問
提問對于幼兒語言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散文詩欣賞教學中,以下兩種設問最為行之有效。一是在作品奇特想象處設問,引發幼兒對文學手法運用的理解和感悟。如散文詩《我家小池塘》里這樣描寫小池塘的夜景美:晚上太陽去睡覺,池塘搖著月亮,小魚和星星悄悄捉迷藏。這時老師設問:“為什么天上的星星會和池塘里的小魚捉迷藏呢?”這個問題很好地促發幼兒思考,從而明白小魚是在和星星的閃閃倒影捉迷藏,這是多么大膽而奇妙的想象。這樣的設問,就能啟發幼兒更好地領悟這生動奇特優美的詩歌意境,起到點題的作用。二是在作品情感升華處設問,幫助幼兒理解作品情感。如散文詩《夜里什么人不睡覺》中有如下描寫:在黑夜的星空下,火車在大地上奔馳。……車上的旅客睡得又香又甜,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在火車上,夜里不睡覺的,還有他們……教師提問:為什么旅客睡在火車上會又香又甜,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啟發孩子思考,原來是火車司機開車平穩、工作人員照顧細心周到,從而很好地領悟了作品表達的對晚班工作者尊重和愛戴的情感。
3.多媒體技術輔助
恰到好處的多媒體技術手段,對化解賞析難點很有幫助。一方面,恰當的動畫能再現散文詩中的形象,特別是動態形象,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作品。
另一方面,適宜的音樂能激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選擇與幼兒文學作品相通的樂曲,把音樂與文學結合起來,以優美的旋律創設美妙的情境,渲染氣氛,使幼兒耳聽心動,更容易進入文學作品所描繪的情境。
4.運用小圖標
小圖標的運用能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句式和結構。如散文詩《春天》是這樣描寫的: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黃的迎春花,紅的桃花……春天是一本會笑的書,小池塘笑了,酒窩圓又大;小朋友笑了,咧開小嘴巴……春天是一本會唱的書,春雷轟隆隆,春雨滴滴嗒……我們利用小圖標,按詩歌結構把圖標擺成三段,每段的第一句分別擺上表示顏色、笑容和歌唱的圖標,詩歌中出現的一個個物象在下面分行擺放。這樣的圖標設計,不僅有助于幼兒對詩歌整體結構的理解,也有助于幼兒對詩歌內容的認知記憶和創編表達。
在散文詩欣賞教學中,教師還可創設環境,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進行自主表達,從而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1.語言表達
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表達,如問孩子“喜歡作品中的哪句?”“覺得哪一句特別好聽?”說說“為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對詩歌的感受,也可以請幼兒一起有感情地朗誦美的詩句。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拓展表達,讓幼兒通過這樣的表達進一步領悟詩歌意境。
2.繪畫表達
欣賞詩歌后。引導幼兒用喜歡的繪畫方式做進一步的表達。如欣賞了詩歌《春天》,幼兒們和同伴合作,按照詩歌意境.把“春天”做成一本本大圖書,用畫或撕紙粘貼的方式,進行創作表達。
3.肢體動作表達
如散文詩《落葉跳舞》中,教師讓幼兒把自己裝扮成落葉,按照詩歌中的動態描繪,用身體動作表現。在幼兒們肢體表達的過程中,教師啟發引導幼兒如何表達出“歡快”“自在”“熱烈”等情緒,從而進一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總之,在組織和實施幼兒園散文詩欣賞活動時,教師要細細品味散文詩詩意語言所賦予的關鍵經驗,深層次地把握詩中蘊涵的核心價值,重視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情趣,選擇適宜的教育策略和指導方法,幫助幼兒充分地理解、體驗和感受作品的內涵與意境。
幼兒散文詩篇二
一個美妙的清晨,小綿羊莫莫和茉莉發現了一顆蘋果樹,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紅的蘋果。
其中有一個蘋果是莫莫最想要的,可是無論他跳得多高,總是夠不著那個蘋果。莫莫想,也許蘋果會自己掉下來。
他等啊等,等啊等……可是那個蘋果就是不掉下來!莫莫等得睡著了。莫莫醒來的時候,卻發現那個蘋果不見了!茉莉正在吃那個蘋果!
“把蘋果還給我,這是我的蘋果!”莫莫大吼。“對不起,我不知道嘛。”茉莉說。莫莫很不高興。“別生我的氣,好嗎?”茉莉說,“樹上還有好多好多蘋果呢。
“別這么生氣嘛。”,茉莉勸他。“偏不!”莫莫大叫道,他在花上亂踩,撞翻了雞舍,嚇跑了鴨子,還咬了一頭奶牛的尾巴。
莫莫氣得不知道如何是好。他跺著大大的生氣蹄子,非常生氣地大吼一聲:“咩——”莫莫越來越生氣,腳跺得越開越重,地面開始轟隆作響……突然——地面裂開了,把莫莫整個吞了進去。
莫莫筆直地掉下去,掉下去,一直掉到地底下,“咚”的一聲,只有他一個人在黑暗中。“咩!”莫莫叫道,可是沒有人聽到他叫聲。他想把墻撞破,可是墻沒撞到,倒是把頭給撞疼了。
莫莫一個人很孤單。他閉上眼睛,
回想起草地上美妙的早晨。“我多么希望茉莉能跟我在一起啊。”他心想。慢慢地,慢慢地,莫莫就不那么生氣了。
當莫莫睜開眼睛的時候,茉莉真的就在他身邊!“對不起,我剛才對你發那么大的脾氣!”莫莫說。
“謝謝!”默默感動極了。
茉莉帶著莫莫回到草地上。
一切又風平浪靜了,多么美妙。可是莫莫現在不想要蘋果了……他想要個梨!可是無論他跳得多高,總是夠不著那個梨!
故事點評:故事里的小綿羊最后才意識到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其實朋友之間總會有矛盾,但是我們也要懂得在相處中淡化這些矛盾。小朋友們,我們要做一個友好和善的人,要對身邊的人友好一點。
幼兒散文詩篇三
活動目標:
1.感受散文詩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2.初步了解散文詩中趣味性的語言和整齊的句式。
3.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學著讓自己擁有好心情。
活動準備:優美的音樂、課件ppt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雨”。
1、播放下雨的圖片與聲音,幼兒觀看、傾聽。(提問:剛才你們看見什么?聽見什么?你們喜歡下雨嗎?為什么?)
二、用故事導入散文詩。
1、講述簡要故事內容。
三、分段欣賞散文詩,交流表達對雨聲的經驗與想象。
(一)、欣賞第一段1、播放第一段,師朗誦(提問:媽媽教給豆豆的是什么辦法啊?豆豆是怎么聽雨的呢?學學她聽雨的樣子。)(二)欣賞第二段,重點了解雨點在不同的地方發出的聲音也不同1、幼兒帶著問題聽教師朗誦第二段(“豆豆會聽到怎樣的雨聲呢?一起來聽聽看”。)
2、幼兒回答“豆豆聽到的雨聲是怎樣的?”(幼講師點擊相應的畫面)
3、師小結、過渡語:“剛才,小朋友聽的很仔細,說出了豆豆聽到的不同的雨聲。那么,這些雨點分別落在了哪里?在干什么?(幼兒說說看)我們一起再來靜靜地、仔細地聽一聽好嗎?(師再播放、朗誦一遍第二段)(三)完整欣賞散文詩1、這首散文詩講的是豆豆在干什么?(聽雨)對了,這首散文詩的名字就是“聽雨”。
2、教師完整朗誦散文詩。(配樂、ppt)四、拓展幼兒對雨聲的經驗和想象。
1、提問:小豆豆聽到的雨聲是這樣的,你覺得雨點還會發出什么聲音?落在哪里?在干什么呢?(幼兒交流)請個別幼兒說說。
2、和好朋友用散文詩的句式說說自己對雨聲的經驗和想象(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
五、引導幼兒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學著讓自己擁有好心情。
1、提問:你們猜猜看,現在豆豆還討厭下雨天嗎?
幼兒園托班散文詩教案:《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