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學習中一定要善始善終,只有總結才標志工作階段性完成或者徹底的終止。通過總結對工作學習進行回顧和分析,從中找出經驗和教訓,引出規律性認識,以指導今后工作和實踐活動。寫總結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總結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總結篇一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主人。在教學中,我自始至終都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讓他們進行深入的討論,讓他們自己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就是學生有了思想上困惑或錯誤的認識也不急于把正確的東西灌輸給他們。正是這樣學生才有了充分的、反復的討論交流機會,種種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在反復的分析中進行了激烈的碰撞;在激烈的碰撞中,學生的認識更加清楚、觀點更加明朗,學生的選擇也會更加的理智。長此以往,學生一定會體驗出課堂教學的樂趣。
學生是一個有獨立的思想、見解和情感的人,同時又是一個正在成長、需要指導、需要進一步發展的人。學生受方方面面的影響,難免存在一些不正確的認識。有些學生的“見解”有些離譜,讓人覺得可怕;我在教學中,沒有立刻給予否定,只是說“這也是一種選擇”,然后引導學生分析“行為后果”;在分析中,讓學生自己去認識這樣是不對的。有些學生的問題可以說是她深思后的困惑;對于這樣“深刻”的困惑,我首先是表揚“問題問得好”。這些都說明我是在小心翼翼地“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是開放而難以預設的,具有極強的生成性。在動態生成的課堂中,許多教學情形是預料之中,但也會有一些是出乎意料的。個別學生的問題是我在備課中并沒有預計到的。對于這些問題,我開始著實“驚”了一下,但最后還是冷靜了下來,妥善地處理了。我覺得這些偶發因素其實就是生成的教學資源,正是這些偶發的、生成的教學資源“一石激起千層浪”,使課堂增添了亮色。 所以,在以后的備課中,應該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真正實現“備學生”的要求。
同時,在處理偶發的、生成的問題中,我堅持了正確的價值導向。學生的“見解”正反映了當前存在的不健康的思想品質和錯誤的觀念,雖然這已經超出了課堂的教學內容,但如果在課堂上加以澄清,學生就會覺得老師對這一錯誤,很有可能會使一些人在現實生活中真的這樣做了。那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何以體現?我是在不傷害學生自尊的前提下,引導分析其錯誤性之后還特意進行了小結。這些其實都是我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的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學用時過多、我在課堂上全體學生的調動還不夠、我的教學機智有待進一步提高。創造課堂教學的最大值,應該是每個教師的不懈追求。我們要在不斷的教學積累與教學反思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的效能與素養,實現自我成長和專業發展。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總結篇二
1.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存在影響了新課程改革實施的因素。如學生學習時間緊張、學生家庭中電腦的配備情況等等。
2.學生也是影響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習的不重視和認識不足始終是影響思想品德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1.作為教師,繼續加大對新課程改革理論學習的力度,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后一階段要重點在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課堂上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習的認識、如何進一步落實分層次教學等方面下功夫。
①過程與結果的關系,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能力與落實基礎知識的關系,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各種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并非意味削弱知識的學習,而是強調能力的培養要以知識為依托、為基礎,二者相輔相成,不能割裂,更不能對立。
②學生主體作用與教師主導作用的關系,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并不否認教師的重要作用,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無論課堂教學、還是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教師的作用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③關于不同學習模式與課堂形式的關系,新課程改革針對現行教育的弊端而強調研究、探究性學習,并不排除接受性學習的必要和重要,一堂課究竟采取何種學習方式或課堂教學模式,要因人、因時、因課程內容制宜,不能一刀切。
3.進一步開展各類實踐活動,通過前一學段的教學,我發現,學生對各類實踐活動興趣濃厚,期望也較高。因此后一階段我將繼續強化這方面的工作。
總之,新課程改革已走到我們面前,作為實驗者,我們只有加強研究,努力實踐,積極應對,這樣才能搶占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制高點,也才能使我們的教學真正有助于教師自身的發展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總結篇三
我從事初中思品課教學工作接近十年。回顧教學經歷,有苦也有樂。現結合自己工作實際進行反思,回味成功與不足。
1、深刻把握教材,依據課本設計問題;
3、教師注意從小處著手,從大處著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客觀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分析原因,探求解決途徑和辦法,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
1、深入淺出,引經據典,問題互動,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本;
4、展示一定數量、質量上乘的練習題,與新課標接軌,與中考銜接,限定時間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使層次不一的學生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對每個學生進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中學思品課;鼓勵每個差生認識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同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注重過程管理,提高課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課要扎實、高效。做到知識、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時“溫故”適時“知新”防止遺忘,做實做細復習工作,建立學習備忘錄,全程監控,努力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第五、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突出人文關懷,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優勢,提升學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為學好其它學科打好思想基礎,做好思想支持!
總之,思品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師堅持不懈,勇于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總結篇四
我從事初中思品課教學工作接近十年。回顧教學經歷,有苦也有樂。現結合自己工作實際進行反思,回味成功與不足。
1、深刻把握教材,依據課本設計問題;
3、教師注意從小處著手,從大處著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客觀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分析原因,探求解決途徑和辦法,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
1、深入淺出,引經據典,問題互動,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本;
4、展示一定數量、質量上乘的練習題,與新課標接軌,與中考銜接,限定時間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使層次不一的學生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對每個學生進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中學思品課;鼓勵每個差生認識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同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注重過程管理,提高課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課要扎實、高效。做到知識、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時“溫故”適時“知新”防止遺忘,做實做細復習工作,建立學習備忘錄,全程監控,努力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第五、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突出人文關懷,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優勢,提升學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為學好其它學科打好思想基礎,做好思想支持!
總之,思品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師堅持不懈,勇于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總結篇五
上課的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密切關聯,使生活成為重要的教育素材。改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空洞說教。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行搭起一座橋梁。發揮時間上的近距離效應。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的最大特點,當今世界的社會現象千變萬化,學生生活在充滿各種信息的社會里,適當引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目標的有效達成。空間上舍遠求近。由于思想品德課教材選的例子都是些“常識性”的例子,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因此我們不妨舉一些身邊的例子。思想上避虛求實。信息時代的學生見多識廣,思維活躍,開放社會里的各種社會現象,如問題,拜金主義,分配不公等問題盡收眼底。學生希望老師給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師講大話、空話、套話。課堂上就要允許學生暴露真實的思想。先讓學生說出陰暗的一面(占了小便宜,產生危害);再讓學生例舉光明的一面(老實人吃虧是暫時的,社會上誠實的人是主流)。在這種真實的心靈撞擊中樹立正確的觀念,激起學生對弄虛作假的憎惡。
思想品德課,有系統性知識教學是不夠的,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生活事件隨時發生,因此,教師要注意把握時機,抓住教育的切入點、結合點,針對學生的思想和具體表現找準時機,然后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有目的地滲透,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課“回歸生活”,立足于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主體性思想;立足于課內外結合,課堂與生活聯系,促進知情意行統一的整體性思想;立足于學生社會活動的實踐性思想的合理教學思路。是力求教學目標、教育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實施符合學生的生活邏輯,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基礎上的,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內在規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動的開放性教學。這種教學思路既為廣大教師所認可,又為全體學生所接受。讓思想品德課真正成為一切學生喜歡的、真實有效的生活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