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為了指導教師在一段時間內開展教學活動而制定的詳細計劃。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和借鑒這些教學工作計劃范文,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一
1、認識本課的2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3、體會人與動物的美好情誼。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人與動物的美好情誼.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動物園中的大象我們都見過.可是你們知道大象也曾在戰場上沖殺嗎?《最后一頭戰象》就向我們講了戰象的最后一天.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課文,每個字都讀準,句子讀通(不能一個詞一個詞讀).
2.指名分段讀.提出認真聽的要求.評讀.
3.請5位同學比賽讀.評議.
4.學習生字:課文讀好了,看課文中的生字是不是認識了.出示生字卡認讀.讀生字卡背后的詞語.齊讀.開火車讀.看看生字回到課文中還會不會讀.
三.抓住重點句,品讀課文.
1.找出使你感動的句子,帶著感情朗讀.
2.說一說,這些句子為什么使你感動?
第二課時。
一.回顧前文,拓展延伸.
二.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寫了嘎羧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在這最后一天中嘎羧都做了哪些事情?(預感死亡.尋找象鞍.繞寨三圈.懷念戰友.自掘象冢)。
2.嘎羧為什么要尋找象鞍?
3.嘎羧要走了全村人的感情是怎樣的?
4.請你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一想嘎羧站在打洛江畔懷念戰友的場景.
三.深入分析課文.(集體討論)。
2.嘎羧為什么不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反而是和戰友們躺在了一起?
3.你對大象這種動物有什么新的認識?
四.作業。
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其中的一個場景,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并寫下來.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二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2、小組合作探究:嘎羧離開村子前為什么要繞著寨子走三圈?
3、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在書本標注。
4、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在書本標注。
5、為什么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
6、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在課文標注。
3、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三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課文中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一、談話導入。
1943年,日寇侵占我國云南邊陲,抗日戰士奮起反擊。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們破城門、踏敵軍,勇猛無敵,它們就是“戰象”。戰斗結束后,我們的八十頭戰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們清理這些戰象尸體的時候,驚喜地發現一頭受了重傷的公象還活著,這就是“最后一頭戰象”。教師板書課題,學生同步在筆記本上書寫課題。
二、板塊一整體感知課文,概括主要內容。
出示課文簡介:“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以時間為序,講述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戰象嘎羧臨死前所發生的事。”
1.這段話里有三個關鍵詞,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是哪幾個?
2.認識字詞:西雙版納威風凜凜勢不可當凝重華貴英武豪邁日寇埋葬唏噓。
3.這篇課文很長,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嘎羧臨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3.引導學生用“有這樣一頭戰象……”這一句式將嘎羧臨死之前做的三件事連起來說清楚。
4.小結:我們在學習篇幅較長的文章時,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辦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板塊二:引導質疑。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區別。
4.引導學生質疑,梳理問題,明確學習方向。
四、板塊三:學習重點情節,走進嘎羧內心。
1.交代任務:要解決這一個個疑問,我們只有走進嘎羧內心。選擇文中最令你感動的一處反復閱讀,然后在旁邊寫上你的理解或者讀后的感受。
2.學生自學。
五、交流匯報。
預設1:學習“重披象鞍”
1.26年,再一次相見,課文中用到了一個詞語,那就是――。
2.讓嘎羧念念不忘的這位老朋友什么樣呀,課文在第幾自然段作了介紹?
3.老朋友就在眼前,嗄羧看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
4.聚焦語句。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5.此時的嘎羧淚光閃閃,它會想____。
6.指導讀出情感:是呀,它忘不了它的戰場,忘不了它的戰友,忘不了它那光輝的歲月,帶著這樣的情感,讀。
六、板塊四:初步體會寫法,再次指導朗讀。
評價:你已經走進了嘎羧的內心。同學們,嘎羧不會說話,它在用什么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呢?(淚光閃閃,久久,吹去上面的灰塵)。
小結:通過這動作和它的神態讓我們感受到了嘎羧豐富的情感。
預設2、學習“再回戰場”
探討:嘎羧為什么要重回戰場?
1.找出描寫嘎羧重回戰場的句段讀一讀,用“―”標出描寫嘎羧神態動作的語句,體會它內心的想法,并寫在旁邊。
2.學生自讀體會,劃記詞句,做批注。
3.討論交流,出示:“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5.是的,想象著這樣的情景,這樣的一幕又一幕,這一句話又該怎樣讀呢?
6.標點也是無聲的語言,你們看,“歐dd”的后面是什么符號?
8.我想,它一定忘不了這樣的一幕場景,我們一起來讀。
(課件5出示:士兵騎象殺敵,戰象用長鼻子劈敵,用象蹄踩敵,一大群戰象,排山倒海般地撲向敵人,勢不可當。)。
師:此時的嘎羧,內心涌動著戰斗的激情,就象發起沖鋒的戰士一樣,煥發了青春的英姿,我們一起往后讀。生齊讀。
七、對比朗讀,體會情感。
1.此時的嘎羧,已經完全不同于原來的模樣,原文中有這樣的介紹:嗄羧脖子歪得厲害,嘴永遠也閉不攏,整天滴滴答答的淌著唾液,本來就很稀少的象毛幾乎都掉光了,皮膚皺得像脫水般,就是這樣一頭老象,重回戰場后,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讀。
2.此時的嘎羧已經完全不同于兩天前的樣子,文中還這樣寫到: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睜開眼睛,朝你看一眼。而此時的嗄羧,我們一起來讀。
生齊讀。
師:同學們,剛才我讀的是一頭老象,而你們讀的是……。
4.作者通過對嘎羧動作、神態、聲音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嘎羧內心的情感,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這情感的變化,正是這變化,使得我們的情感起伏跌宕,使得我們的心靈受到了沖擊和震撼。
5.小結,發現寫作方法。
動物沒有人類所明了的表達方式,但是作者通過對嘎羧動作和神態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戰士,深深震撼著我們。
八、布置作業。
想一想,議一議,填一填。
1.嘎羧不會說話,可它用“一下子安靜下來呼呼吹去久久摩挲淚光閃閃重披象鞍”這樣的方式告訴我們:______。
2.嘎羧不會說話,可它用“繞著寨子走了三圈”這樣的舉動告訴我們。
3.嘎羧不會說話,可透過“走了整整一夜、久久凝望打洛江面、親了又親龜形礁石”這一系列的動作,我明白它是在。
4.嘎羧不會說話,可聽到它在打洛江邊那震耳欲聾的吼叫聲,我知道它在對()說:。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四
2.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練習抓住主要情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4.培養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戰象嘎羧的情懷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通過對神態、動作、叫聲的描寫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四、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課文,概括主要內容(板塊一)。
4.依據主要情節,概括主要內容。
5.總結:抓住主要情節來概括主要內容是一種好方法。
【設計意圖:根據文本特點,抓主要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二)學習重點情節,走進嘎羧內心(板塊二)。
第一部分:學習“重披象鞍”(1)聚焦語句。
自己讀讀,你的眼前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讀出你想象到的畫面(3)指導讀出情感。
(4)初步體會寫法,再次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以讀代講,讀出畫面,讀出情感,體會寫法,體現對讀法、學法、寫法的指導】第二部分:學習“再回戰場”
(1)聚焦語句。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2)發現寫法,讀出情感。
九月開學季,老師你們準備好了嗎?幼教開學準備小學教師教案小學教師工作計。初中教師教案初中教師工作計。
第一個畫面大象用它的動作和神態來表達它的情感,這段話又是怎么表達的呢?
指導讀出情感。
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想象畫面,營造情境,品味細節,感悟戰象形象】。
第三部分:略讀“光榮歸去”(1)聚焦語句。
(三)回顧文章整體,總結寫作方法(板塊三)1.出示三段話。
(2)發現寫作方法。
【設計意圖:回歸整體,感悟戰象精神,發現本篇動物小說的特點】。
3.像這樣的形象他還刻畫了很多,如:《紅奶羊》中機智的紅奶羊茜露兒、《第七只獵狗》中舍身救主的獵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過閱讀來感受動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懷4.布置作業:
(1)把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整理在筆記本上(2)閱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五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2、小組合作探究:嘎羧離開村子前為什么要繞著寨子走三圈?
3、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在書本標注。
4、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在書本標注。
6、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在課文標注。
3、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六
2.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練習抓住主要情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4.培養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戰象嘎羧的情懷。
體會作者通過對神態、動作、叫聲的描寫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一)整體感知課文,概括主要內容(板塊一)。
3.提煉主要情節,教師板書。
4.依據主要情節,概括主要內容。
5.總結:抓住主要情節來概括主要內容是一種好方法。
設計意圖:根據文本特點,抓主要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學習重點情節,走進嘎羧內心(板塊二)。
1.交代任務:學生默讀課文,找到感動的情節,畫出感動的語句。
2.學生自學。
3.交流匯報。
(1)聚焦語句。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2)讀出畫面。
自己讀讀,你的眼前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讀出你想象到的畫面。
(3)指導讀出情感。
(4)初步體會寫法,再次指導朗讀。
嘎羧不會說話,它在用什么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呢?(動作、神態)。
(5)小結:學習這段話,我們知道嘎羧是用動作和神態來表達情感的。
設計意圖:以讀代講,讀出畫面,讀出情感,體會寫法,體現對讀法、學法、寫法的指導。
(1)聚焦語句。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2)發現寫法,讀出情感。
第一個畫面大象用它的動作和神態來表達它的情感,這段話又是怎么表達的呢?
指導讀出情感。
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想象畫面,營造情境,品味細節,感悟戰象形象。
(1)聚焦語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2)朗讀出情感。
(三)回顧文章整體,總結寫作方法(板塊三)。
1.出示三段話。
(2)發現寫作方法。
設計意圖:回歸整體,感悟戰象精神,發現本篇動物小說的特點。
(四)拓展課外閱讀,體會表達特點(板塊四)。
1.教師出示作者的話:“美好的情感并非人類專有,在特定環境下,許多動物也會表現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懷這種情懷震撼心靈,滌蕩靈魂”
2.拓展閱讀《斑羚飛渡》重點情節懂得了什么?學到了什么?
4.布置作業:
(1)把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整理在筆記本上。
(2)閱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七
嘎羧走了一夜,天亮時,來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
嘎羧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飽含熱淚。站在這曾經和戰友們浴血搏殺的戰場上,它回憶著,當年的一幕幕就像放電影一樣呈現在它的眼前: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八
美麗的西雙版納,神秘的動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抗日戰爭后唯一幸存的戰象,26載的歲月催它年邁,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當年的戰鞍,告別村寨,來到昔日戰場憑吊,又來到戰友們的百象冢,自掘墳墓,莊嚴地將自己埋葬。課文以嘎羧行為為線索,語言細膩傳神,場面生動感人,語言通俗易懂,結構層次清晰,是沈石溪動物小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這篇課文近2000字,學生閱讀時,對整體把握文章內容,體會動物內心世界,感悟動物情感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文本特點和學情,本課設計力圖體現以下幾點:
1.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落實課程標準中第三學段的要求。
2.從整體入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由分析課文內容的教學轉向以策略為導向的教學。
3.抓重點情節開展學習活動,重視體驗和感悟,發揮朗讀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實現長文短教。
4.注重課內外結合,進行拓展閱讀,初步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練習抓住主要情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感受戰象嘎羧的情懷,體會作者通過對嘎羧神態、動作、叫聲的描寫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4.培養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戰象嘎羧的情懷。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通過對神態、動作、叫聲的描寫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課文,概括主要內容(板塊一)。
1.導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國云南邊陲,抗日戰士奮起反擊。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們破城門、踏敵軍,勇猛無敵,它們就是“戰象”。戰斗結束后,我們的八十頭戰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們清理這些戰象尸體的時候,驚喜地發現一頭受了重傷的公象還活著,這就是“最后一頭戰象”。教師板書課題,學生同步在筆記本上書寫課題。
3.提煉主要情節,教師板書。
4.依據主要情節,概括主要內容。
5.總結:抓住主要情節來概括主要內容是一種好方法。
【設計意圖:根據文本特點,抓主要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學習重點情節,走進嘎羧內心(板塊二)。
1.交代任務:學生默讀課文,找到感動的情節,畫出感動的語句。
2.學生自學。
3.交流匯報。
第一部分:學習“重披象鞍”
(1)聚焦語句。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2)讀出畫面。
自己讀讀,你的眼前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讀出你想象到的畫面。
(3)指導讀出情感。
(4)初步體會寫法,再次指導朗讀。
嘎羧不會說話,它在用什么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呢?(動作、神態)。
(5)小結:學習這段話,我們知道嘎羧是用動作和神態來表達情感的。
第二部分:學習“再回戰場”
(1)聚焦語句。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2)發現寫法,讀出情感。
第一個畫面大象用它的動作和神態來表達它的情感,這段話又是怎么表達的呢?
指導讀出情感。
(3)對比朗讀,體會情感。
出示兩段話:
老師讀:“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朝你看一眼……”
學生讀:“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激發情感。
配樂朗讀。
(4)小結:同學們,26個春秋,9000多個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戰場嘎羧心潮澎湃,讀著這樣的文字也讓我們心潮激蕩。
【設計意圖:想象畫面,營造情境,品味細節,感悟戰象形象。】。
第三部分:略讀“光榮歸去”
(1)聚焦語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2)朗讀出情感。
(三)回顧文章整體,總結寫作方法(板塊三)。
1.出示三段話。
(1)體會精神。
(2)發現寫作方法。
2.小結:動物沒有人類所明了的表達方式,但是作者通過對嘎羧動作和神態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戰士,深深震撼著我們。
【設計意圖:回歸整體,感悟戰象精神,發現本篇動物小說的特點。】。
(四)拓展課外閱讀,體會表達特點(板塊四)。
1.教師出示作者的話:“美好的情感并非人類專有,在特定環境下,許多動物也會表現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懷。這種情懷震撼心靈,滌蕩靈魂。”
2.拓展閱讀《斑羚飛渡》重點情節。
懂得了什么?學到了什么?
3.像這樣的形象他還刻畫了很多,如:《紅奶羊》中機智的紅奶羊茜露兒、《第七只獵狗》中舍身救主的獵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過閱讀來感受動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懷。
4.布置作業:
(1)把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整理在筆記本上。
(2)閱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
五、板書設計。
重披象鞍。
(忠誠)。
光榮歸去。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學習作者通過對動物神態、動作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仿寫文中的一個場景。
3.拓展閱讀,進一步感受動物小說的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對動物神態、動作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仿寫文中的一個場景。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基礎知識。
(二)復述課文。
1.按照課文的主要情節,練習復述課文。
2.匯報,教師評價、指導。
(三)仿寫片段。
1.出示7、14、22、23自然段重點語句,朗讀,體會寫法。
2.選擇一個場景,想象嘎羧的內心情感,進行仿寫。
3.小組交流。
4.匯報,教師指導。
(四)拓展閱讀。
閱讀《一對白天鵝》,進一步體會動物小說的特點。
(五)作業。
1.閱讀沈石溪作品《第七條獵狗》等其它作品。
2.推薦閱讀世界動物小說之父——加拿大作家西頓的《小戰馬》等作品。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九
同學們,你們看到過大象打仗的場面嗎?那我們就來讀讀這段話。(課件出示課文第一段)
這些戰象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就是這群英勇的戰象,在一次打擊日寇、保家衛國的戰斗中,不幸全部中彈倒下,人們在埋葬它們時,救活了一頭身負重傷的戰象,它的名字叫嘎羧,它成了——最后一頭戰象。
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檢查字詞。這一課有一些詞語,要特別注意它們的讀音。誰來給大家讀讀?
日寇 撲喇喇 摩挲 斑斑血跡 浴血搏殺
齊讀。
其中的寇字既不好讀,又不好寫。注意看老師怎么寫。
回到剛才的問題,什么問題呢?
嘎羧臨死之前主要做了幾件事?
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披掛象鞍 重回戰場 莊嚴歸去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最后一頭戰象臨死之前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
同學們,閱讀這樣的長課文,我們可以用抓主要事件的辦法,這樣可以很快的知道文章的主要內容。
這是一篇動物小說,它的作者是沈石溪。沈石溪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
那么,文中的嘎羧有著怎樣的人類情感,課文又是怎樣表現他的情感的呢?請同學們瀏覽課文5、6、7段,找出最能表現嘎羧對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體會他的感情。
畫好了嗎?我們來交流,先讀句子,再說體會。
生交流:沒想到,嘎羧......
真會學習,你找到的是這部分課文最感人的句子。其他找到這句話的同學請舉手。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就讓我們看這句話,你覺得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語,最能表達嘎羧對象鞍的深厚感情,請把它圈畫出來。
生標畫。
淚光閃閃、久別重逢。摩挲。動作有人關注它的神態嗎?
呼呼。
那為什么嘎羧見到象鞍會如此激動。
聯系上下文。想象。
嘎羧當年就是披掛著這件象鞍,出生入死,所以看到象鞍,如此激動。
板書:聯系上下文,想象。同學們,我們聯系上下文,邊讀邊想,就讀懂了嘎羧的心,體會了它的情。
你們能讀出嘎羧激動的心情嗎?自己先練習練習。
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評價
張老師也想讀一讀,請大家閉上眼,一邊聽一邊想象嘎羧見到象鞍時的動作和神情。
請大家和老師一樣,帶著自己的體會,帶著自己激動的心,一起讀。
還有誰找到別的句子,也請讀給大家聽。
26年歸去了,快要死了,但它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頭英勇的戰象,它沒有忘記輝煌的過去,作者就是通過動作,神態的描寫,體會嘎羧的內心情感,如果能圈畫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象,就能讀懂嘎羧的心,這就是品細節的讀書方法。
接下來,就用這樣的方法,自己試著學習重回戰場這部分課文的細節描寫。
請看自學提示:
1、自讀14段,找出最能表現嘎羧內心感情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圈出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它內心的想法,批注在旁邊。
請與小組同學交流。
通過剛才大家細心的批注和討論,我想你們一定找到品細節的感覺,現在就請大家交流一下吧。
然后,它踩著嘩嘩......
它的吼聲就像是在說話,你覺得它可能在說什么?
“久久凝望”讀出嘎羧當年拼殺的情景,你能讀書這種感覺嗎?
誰比他的體會更深?
讀的更好,這才是久久凝望的感覺,請大家一起讀。
是的,26年前的那場戰斗,讓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讓它成為——最后一頭戰象。
26年中,它無時無刻不再懷念著過去,思念著戰友,這樣的深情,它能像誰訴說,因為它是——最后最后一頭戰象。
所以,它重回戰場,緬懷往事,它怎能不激動啊,同學們,讓我們齊讀這一段。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嘎羧帶著對戰友的懷念,跋山涉水,感到百象冢,在戰友們長眠的地方,它耗盡生命的最后力量,為自己挖了一個墓坑,請齊讀最后兩段。
哪個細節讓你感到。
凝望天空。
它一定有話想說,它想說什么。你看到寂靜躺在墓坑的嘎羧,想說些什么?任選一個句子。
嘎羧想說:
我想對嘎羧說:
同學們,動物小說,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是人類的情感。這節課我們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品味了細節,感受了嘎羧豐富的情感。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十
我披上象鞍,依著天邊火紅的朝陽,緩緩走到打洛江邊。
我站在江灘上那美麗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心中不禁波濤起伏:這……這里就是我曾經與戰……戰友們浴血搏殺,奮勇殺敵的戰場啊!這飽經風霜的江水,至今還流著我和戰友們的鮮血啊!
我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心中不禁想起了二十幾年前的事:那是我已負傷,是寨子里淳樸善良的村民們,把我細心照顧起來,這份恩情,我至今也無法忘卻,謝謝你們!
這二十幾年來,每天雖優哉游哉,沒有生命危險。但卻上了往日那份熱血,意念與勇氣,這樣,又有什么意義!
老天,你回答我,你回答我啊!為什么?
戰友,我來陪你了。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十一
《最后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后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由于這篇課文篇幅較長,我采用了長文短教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要有一定速度,快速讀文,通過抓主要事件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引導學生品讀文章的細節描寫,體會嘎羧的情感,感悟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因為文章篇幅較長,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沒有做到面面俱到,我確定以文章當中的細節描寫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精選出比較典型的句段讓學生品讀感悟,習得方法,加以運用。
品細節,如何品?需要方法的引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品細節的方法,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重披象鞍”這部分時,在學習過程中感悟,體會學習的方法。首先,讓學生找出最能體現嘎羧與象鞍有深厚情感的句子,畫畫,讀讀,體會嘎羧此時的心情。接著圈出文中的重點詞語,品讀,談自己的體會感悟,從中總結出“抓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是品細節,悟情感的學習方法。接著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學習重回戰場這部分,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學習方法到運用方法的過程,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教師的示范性,與學生的主體性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我想學生學會了這種方法,對他們以后的長文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十二
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思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后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白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二、教學環節。
1、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2、速讀課文,了解課文。
3、了解課文大概。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5、交流感受深的句子。
6、感情朗讀課文。
三、特色。
“放手”是我本節課的特點,在備課過程中,我發現本節課的內容很多,課文也很長,如果教師過多的講解,課堂任務很難完成,于是,我想到了讓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解決問題。如在預習方面,讓學生自己查找“戰象”和沈石溪的資料,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的記憶,還鍛煉了他們收集資料的能力。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方面,也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養成學生讀書動筆的好習慣,邊讀,邊畫,邊批注,這樣既解決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鍛煉了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的習慣的養成。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十三
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時,來到打洛江畔。他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二十年前的戰爭仿佛又現眼前。
鮮血灑滿江灘上,八十多頭戰象排山倒海的沖向敵人,勢不可當。
那個時候,雖然站在血腥的戰場上,但是能和戰友們在一起,那種快樂是平常感覺不到的。看著那些侵略者丟下武器,飛快的逃跑;聽見那些侵略者的慘叫聲,戰象和象兵的心里是多么歡悅呀!一起馱著象兵沖鋒陷陣,在硝煙彌漫中勇猛殺敵。
槍林彈雨中,戰象和象兵也紛紛倒地,鮮血的味道傳遍整個打洛江畔。雖然倒在了地上,但是他們一點兒也不悲哀。因為他們是為了國家的富強而倒在地上的;因為他們是為了人民的生活而倒在地上的;因為他們是為了自由的到來而倒在地上的!
那一場戰爭,戰友們都倒下了,只有它被挽救回來了。沒有戰友的陪伴,它怎么也高興不起來。一直一直,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有時它真的會想,要是能回到那戰場浴血搏殺有多好呀!
可是太陽終究要落山,能和戰友們一起掩埋在這曾經的戰場上,也是一種幸福。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十四
嘎羧走了一夜,天亮時,來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
嘎羧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飽含熱淚。站在這曾經和戰友們浴血搏殺的戰場上,它回憶著,當年的一幕幕就像放電影一樣呈現在它的眼前:
嘎羧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石上親了又親,因為他清楚的記得,他是在這里倒下,也是在這里被鄉親們救起的,他對這塊礁石充滿了懷念。許久,他又昂起頭,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它也許是在呼喚著它的戰友吧!它也許在說:“啊!我的戰友們,26年過去了,我終于來陪伴你們了!我們團聚了!”又也許,它在表達自己對戰友們深深的懷念。這時,它的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它仿佛看見了戰象們向它招手,致敬,那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地跳出水面。
南海區佛山市九江鎮中心小學六年級:楊童。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十五
3.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的能力,找出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感情和對昔日戰友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掌握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
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1.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查找作者的相關資料及寫作背景,了解戰象的基本特點;
3.學生收集其他關于人與動物的故事,與自己的同桌分享。
2課時
檢查學生自學生字的效果,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
一、情景導入,說說對大象的印象
3.對照幻燈片上的圖片與課文的描寫,讓學生描述下戰象的外貌特征。
二、復習生字詞,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
1.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們先來學習生字詞,哪位同學自告奮勇來給大家讀讀?﹙播放生字詞的幻燈片,指名學生拼讀生字,讓其他人留意讀音,并給以糾正﹚。
2.全班學生齊讀生字,讓學生簡單說說自己對這些生字的理解,老師及時給以幫助。
3.出示5個成語,先小組討論,再在班上匯報,老師重點解說“威風凜凜”這個成語﹙播放幻燈片﹚,然后讓學生造句,加深理解。
三、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
1.剛才同學們的表現非常棒!看來大家回去都有做功課了,值得表揚,給點掌聲自己……那么同學們,當你第一次看到“最后一頭站象”這個題目時,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疑問嗎?指名回答。
2.同學提出的問題都很好,現在我們一起默讀課文,體會體會這些問題。
4.非常感謝以上的同學為我們復述這個故事!希望同學們回去之后也可以流利地,有感情地把這個故事告訴你的親人或者同學。
板書:重披象鞍
告別村民
憑吊戰場
莊嚴死去
作業設計:
1.有感情的地朗讀課文,并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自己喜歡的六個成語。
細讀課文,體會戰象的情感
一、復習導入
二、再讀課文,找出重點語句,體會感情
1.同學們的記憶力都很棒,現在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分別畫出描寫這四部分內容的段落或者句子,小組自由討論后,派代表說出小組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2.集體交流重點語句
﹙1﹚哪些句子描寫了嘎羧“重披象鞍”情景?
“沒想到,嗄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播放幻燈片,先指名請幾位學生朗讀這個長句,然后全班齊讀,注意感情的投入。﹚
b.老師整理答案,播放下一張幻燈片
﹙主要從嘎羧對當年戰爭的回憶來解說﹚讓學生體會嘎羧內心的激動后,再讓學生帶著這份激動齊讀。
“象鞍上留著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26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得凝重華貴;嗄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播放幻燈片,按照剛才“讀課文—體會—再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西雙版納曾經有過威風凜凜的象兵。所謂象兵,就是騎著大象作戰的士兵。士兵騎象殺敵,戰象用長鼻劈敵,用象蹄踩敵,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撲向敵人,勢不可當。
b.同學說得都不錯,那我們就帶著“排山倒海”的氣勢讀讀這個自然段,先聽老師是怎樣讀的,然后全班同學一起來,看看誰讀得好!我們邊讀邊體會戰象的英勇。
c.同學們讀得真棒!再來讀一遍。
﹙2﹚哪些段落描寫了嘎羧“告別村民”情景?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在過去的26年里,嘎羧一直生活在村民的寵愛之中。那么得知嘎羧快要死了,村民又會做些什么呢?讓我們與村民一起為嘎羧送行吧。現在請大家一起來讀讀第12自然段。
“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
a.它為什么要繞著寨子走了三圈呢?同學們想象下,嘎羧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想起昔日村民對它無微不至的關懷等﹚
﹙3﹚哪些段落是描寫嘎羧“憑吊戰場”的場面的?
“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a.播放幻燈片,學生齊讀這段話,體會嘎羧的情感。然后小組讀,個別讀。
b.同學們,從這段話中都讀到了些什么呢?嘎羧“久久凝望著”什么呢?
它為什么在“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呢?
c.課文還有一句話刻畫了嘎羧當時的神態和吼聲,同學們一起讀讀,注意讀出嘎羧當時悲壯心情。
(4)哪些段落是敘述嘎羧“莊嚴死去”的?
a.請每個小組的同學以“開火車”的形式,朗讀最后四個自然段。然后老師會請一個小組的同學,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聽?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b.再請一位同學讀讀第19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播放幻燈片)
“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挖一陣就喘息一陣。”
當讀到這里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怎樣的戰象?你有怎樣的心情?有沒有沖動要過去幫忙?(老師提示:嘎羧幾天沒吃東西了,還在喘氣……)
“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往下沉。”
請注意“一寸一寸”這個詞,從這里你體會到什么?
“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5)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是讓你特別感動的呢?可以有感情地讀出來嗎?
三、總結全文,再次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懷。
是的,嘎羧死了,卻不同尋常。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曾經并肩作戰的戰友躺在一起。從這篇課文里,我們讀到很多東西。我也相信大家對嘎羧也有了較深的了解,那么現在誰能說說嘎羧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呢?(引導學生根據之前學過的事例,體會大象美好的品質)
板書:善良
忠誠
英勇
堅強
嘎羧離我們遠去了,可是它給我們上了深刻的一課。我相信同學們都有所感觸,對大象這種動物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1.摘抄令你感動的句子或者段落,也可以寫下你的體會。
2.嘎羧在臨死的最后一天,有很多感人的場景。請選擇其中一兩個場景,可以想象當時嘎羧內心的感受,也可以說說當時你最想對嘎羧說的話。
23、最后一頭戰象
重披象鞍 善良
告別村民 忠誠
憑吊戰場 英勇
莊嚴死去 堅強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十六
此時,嘎羧發出撕心裂肺的幾聲吼叫,震耳欲聾,驚天動地,這叫聲仿佛震得山崩地裂,河流為它停止;冰山也不再融化;風車也不在旋……它的頭高高的昂起,兩顆長長的象牙朝上,長鼻也直豎起來,仿佛在說:老村長啊!是你領導村民們照顧我了這么多年,從不叫我搬運東西。我感謝您!如今,我要走了。看見您的頭發上又多了幾根白發絲,我舍不得您吶!我來生來世一定還要和你們在一起,報答你們的對我的恩情!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匯總17篇)篇十七
我是一頭戰象,一頭曾在西雙版納灑過鮮血的戰象。我的名字叫嘎羧,戰爭過后,我無憂無慮地生活在西雙版納的一個小寨子里。
二十多年過去了,雖然我已經五十多歲,但我還是不會忘記二十多年前那場激烈的戰爭,更不會忘記自己那些在戰場上犧牲的同伴們。我們曾約定,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現在,同伴們都遵守了,只有我一個違規了。
這天,我一點兒也沒有食欲,主人送來的食物我一口都沒有吃。我的頭昏沉沉的,一點兒也不想動,我這是怎么了?突然,有一種感覺告訴我,我的死期已經不遠了,我就要去陪伴我的同伴們了,因為我們大象可是一種很有靈氣的動物。就這樣,我在朦朦朧朧中度過了這一天。
第二天早晨,我越發感覺到死亡已經離我越來越近了,我決定,一定要回到當年那個浴血搏殺的戰場,跟我的同伴們躺在一起,因為,我的身份是一頭戰象!在準備離開這個美麗的寨子前,我決定,再披上那個曾經的戰甲,于是我向主人求助。
我很急躁,因為我怕來不及了,便盡量更清楚地表現。可我的主人波農丁卻不懂我的意思,更糟糕的是,他的朋友竟然給我扔下了食物。我心里更加煩躁了,急得直跺腳,我大聲沖著閣樓喊道:“我要我的象鞍,象鞍!”可是無濟于事,因為他們根本聽不懂我在說什么,還繼續向我扔東西。
當他們扔下最后一樣東西時,我眼前一亮,煩躁的情緒一下子擺脫了,心情變得特別激動,因為,他們扔下的正是我的象鞍!看到它,我仿佛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的那場戰爭,看到了我親愛的`同伴們。雖然它已經破舊不堪,但它記錄著二十六年前的那場戰爭,它上面曾經坐過我最敬愛的人——為戰爭而犧牲的健兒們。看到我的象鞍,眼前浮想的那一幕又一幕,使我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淚。
我不想離開這個美麗的寨子,因為,我和寨子的人們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能看得出來,村子里的人們也不想讓我走,他們都在流淚、哭泣。但是,我還是要走的。
我繞著寨子走了三圈。這三圈中的第一圈,我想再走走這片熟悉的土地;第二圈,我想再看看這些美麗的房子;第三圈,我要跟這個寨子以及友好的人們做一個真正的告別。
我要走了,雖然我知道人們舍不得我,我也不想離開,但,我知道,我不能再停留了。在一片唏噓聲中,我走向打洛江畔,那片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