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應體現適應教學變革的要求,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小編從各個教學領域為大家整理了一系列一年級教案,希望對大家教學工作有所啟發。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一
教學內容:教材40到44頁。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整數、小數的意義,掌握整數、自然數、小數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加深對整數、小數概念的理解與認識。
2、使學生鞏固整數、小數的讀寫方法,會正確比較整數、小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同學們經過六年的學習,已經學完了小學數學的全部內容。在以后近兩個月的數學課里,我們將進行數學總復習。通過總復習,使我們進一步牢固掌握小學數學的知識,為到初中學習打下更好的基礎。小學數學總復習分七節內容安排,第一節是整數和小數。今天這節課,首先復習整數、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板書課題)通過這節課的復習,要求大家進一步明確整數、小數的相關概念,提高整數、小數的讀寫能力。
1、整理整數、小數的概念。
提問:我們已經學過的.整數里包括哪些數?(板書)誰來說一說,怎樣的數是自然數?(板書:0,1,2,3……)你能舉幾個自然數的例子嗎?(板書學生舉例的數)數物體時什么情況下要用。表示?提問:你還看出按順序排列的自然數里有哪些特點?(讓學生自己自由地說一說)小結自然數在數物體時表示的意義,說明自然數是整數。
2、學生練習。
教科書41——43頁的練習。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二
1、通過復習,使學生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熟練地計算10以內的加法減法。
2、通過復習,使學生更進一步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科書第78頁和第79頁。
小鹿頭飾、信卡、補充算式的減法表、課件、實物投影。
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本單元學過了哪些數學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要把學過的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比一比哪個小朋友學得好。
(開課直奔主題,節省時間。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1、猜一猜。
出示第78頁第1題主題圖。
師:小朋友們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生:有三個小朋友坐電梯。
生:小男孩住6層,小女孩住8層。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時時用數學,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能力。)。
2、聯系生活,說一說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幾號樓?幾單元?幾層?學生踴躍發言,介紹自己的住址。
鞏固練習,發散思維。
師:我們已經學過10以內數的組成,你都知道哪些數的組成?
同桌兩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對口令的形式告訴給大家,好不好?
學生活動,上臺展示。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出10以內各數的組成。
(同桌合作,用身體語言表演,復習舊知,學生興趣很高,學習氣氛濃厚。)。
自行探究,找出規律。
師:咱們來做小小郵遞員的游戲,好嗎?
生:好!
請一生扮演郵遞員小鹿(頭戴頭飾,肩背郵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這些信的`信封上寫著10以內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數是幾,就送到黑板上的幾號信箱。
(利用學生熟悉而且感興趣的游戲形式讓同學們幫助小鹿送信,激發了全體同學的興趣,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通過送信,達到了復習舊知的目的。)。
學生拿到信卡,認真計算后紛紛到黑板上送信。
生:感覺沒有順序,有些亂。
師:怎么排列比較好?
生:按一定的順序。
(根據學生的匯報,重新排列。)。
師:根據算式的特點和規律,你想想用什么辦法能很快記住它?
(擴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思考,找出規律。)。
小組合作,實踐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減法表。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三
第93---95頁。
1、通過估算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算法,提高計算效率。
2、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答,提高學生看題,理解題意,把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同學友好合作的態度。
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口算,提高計算效率。
培養估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件、投影儀等。
教學建議教學過程修改意見讓學生通過情境,培養計算的正確率。
時間掌握在2.5分鐘。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估算的,并明確估算是通過判斷進位加還是不進位加進行的。
幫助學生弄懂題意,理出解題思路,再解決實際問題。并利用情境出示的條件,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提出不同的問題加以解決。
可以各種形式讓學生提問,求差,求和都行。讓學生暢所欲言。
談話:小朋友,你們看,兩只小螞蟻要過河了。你們能不能幫幫他們呢?不過,幫助小螞蟻的同學要聽老師提一個要求,一定要把題目算對,小螞蟻才能安全地過河。
出示課件:第7題。
分小組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先到達終點。對先到達終點的小組給予表揚,對最后到達的小組要鼓勵他們不要灰心,爭取下次比賽獲勝。
1、第8題。
學生自己做題,然后同桌對答案,說算法??凑l算得又對又快。再集體訂正。
2、第6題。
復習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估算方法。
先出示:6+5274+5得數是幾十多?
指名估算,并說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再出示:48+3。
65+6。
問: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我們會估算了,下面這兩題有什么不同?
4人小組討論,合作完成。小組匯報。
總結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估算方法。
估算后,再讓學生通過計算檢查估算是不是合理。
1、第9題。
課件出示,引導學生看清圖意。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你怎樣知道哪個隊得分最多,是多少分?關鍵要先知道什么?(各隊得的`名次和各名次的得分)。
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動物,為它計算得分,看誰的動作比較快。四人小組合作。
三隊的得分算出來后,你有辦法給它們頒獎嗎?
看這幅圖,你還能提什么問題嗎?四人小組討論。
同學們回家把第9題提些問題考考爸爸媽媽,看誰提出的問題最多。教學后記通過估算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算法,提高計算效率。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答,提高學生看題,理解題意,把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同學友好合作的態度。
板書設計:
9、小熊隊:15+7=22。
小兔隊:10+7+7=24(最多)。
小狗隊:10+10=20。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四
詞語。
1本冊的雙生字詞:
丁冬說話朋友你們紅花綠草爺爺知道全家父母父親。
母親著急認真.得意主意同意因為陽光辦法親情愛情。
熱情冷淡老師練習非常常常玩球桃樹樹苗什么男孩。
女孩江南江湖江河請坐讓座座位再見再會可以可是。
遠處短處到處找到照亮明亮明晚照明空氣空軍海軍。
軍隊竹橋看著叫聲笑聲苗條面條前面后面情面臉面。
洗臉笑臉掃把掃地種地沒有許多許可冷熱淡紅淡綠。
過橋過河高原原因桃園送別跳遠學習高興香氣秀氣。
和氣語氣話語笑話螞蟻涼快快樂趕快就是成名有名。
定時時間房間幫忙早晚送給干凈伙伴起立得到得意。
鄉親老鄉家鄉專心想念畫家合唱聽話古詩名氣。
2、近義詞。
十分=特別=非常=格外主意=方法=辦法=點子。
馬上=立刻=趕緊=趕快很多=許多替=幫=為=給。
高興=開心=快活=快樂時刻=時時=時常。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0”,能正確讀、寫“0”。
2、聯系實際了解“0”的含義,并能正確運用“0”。
3、掌握0的排數,能正確完成看圖寫數、讀數和排數練習。
教學重點:
理解“0”的含義,“0”的讀、寫及排數、寫數。
教學難點:
理解“0”的含義、“0”的寫數和排數。
教學準備:
課件、紅花、數字卡片、頭飾和答題卡。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1、唱一唱。
出示課件,播放兒歌《數字歌》。
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
4像小旗隨風飄5像秤鉤來買菜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鐮刀割青草8像麻花擰一遭9像勺子能吃飯。
0像雞蛋做蛋糕。
2、認一認。
出示數字,分別點學生認讀數字1~9,邊讀邊寫出數字。
3、說一說。
(1)只小兔。
(2)()只小熊。
(3)()只小鳥。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認識0。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小鳥一只只地飛走了,天上還剩下幾只鳥呢?”
學生分別回答“5、4、3、2、1”。
當鳥全部飛走時,教師問“還剩下幾只鳥呢?”
引導學生回答“天上沒有鳥了”。
一只鳥都沒有了也可以用數字表示:出示數字“0”。
2、導讀“0”。
引導學生分小組讀“0”,邊讀邊用手跟著老師書空寫“0”。
3、理解“0”。
(1)四只小鳥飛走了,(沒有小鳥了)樹上還有“0”只小鳥;。
(2)小白兔把胡蘿卜吃完了,(沒有胡蘿卜了)還有“0”個胡蘿卜;。
(3)四個氣球飛走了,(沒有氣球了)還有“0”個氣球。
什么都沒有可以用數字“0”表示。
4、演示“0”。
請一個小組的同學扮演蝴蝶,另兩個小組讀數、寫數。
5、寫寫“0”。
引導學生在田字格中寫“0”,分小組比賽,看哪個組寫得又快又好。
6、說說“0”。
(1)引導學生觀察:“0像雞蛋做蛋糕”。
(2)學生想一想:你還知道有哪些像0的物體呢?
7、排排“0”。
012345678910。
三、多樣練習,鞏固新知。
1、數一數,寫一寫。
2、讀出尺子中的各數。
3、填數。
13579。
四、聯系實際,拓展教學。
1、生活中的“0”無時不在,出示圖片,請同學們分別讀出數字。
2、想一想,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有“0”的物體呢?
五、練習。
1、書寫“0”。
2、找一找與“0”有關的事物。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六
教學內容:復習“百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對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計算速度。
2、以解決問題為依托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3、在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對知識有新的認識、提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煉信息:
2.出示課本插圖,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
(1)這是一幅“兒童樂園”圖,從圖中你能發現什么?(或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圖中的主要景物——飛天輪、龍船、蹦蹦床、電瓶車。(或引導學生發現圖中的幾個主要活動——有的小朋友在坐飛天輪,有的小朋友在坐龍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開電瓶車。)。
(2)a: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字信息?
引導學生發現開展幾個主要活動的人數——坐飛天輪的有23人,在坐龍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開電瓶車的有6人。
坐飛天輪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敘述方式告知的,開電瓶車的只有6人,以上兩條信息學生很容易發現,也不會產生意見分歧。但由于坐龍船的16人擁擠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沒有規律,因而學生對這兩條信息的發現可能會有意見分歧,此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感悟正確的閱讀方法,以便形成正確認識——從左到右依次數出坐龍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的區域,分別去數,然后相加,或依次數出每個區域中的人數。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或開始為什么沒有數正確)——要有正確的數數方法,要仔細數,不重復也不遺漏。
b:你還能發現哪些數字信息?
引導學生發現:現在是下午4時;有的小朋友在買飲料,能知道各種飲料的價格;有的小朋友在買票入場,因為身高超過了1米。
二、師生合作,探究學習:
(一)統計信息,提出問題:
1、看來,圖中的信息還真不少,怎樣才能記住這些信息?(或怎樣才能記住每個項目中有多少人?)。
引導學生想到“統計信息”。然后師生共同完成下表。
項目坐飛天輪的坐龍船的跳蹦蹦床的開電瓶車的。
人數2316156。
2、根據表中的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利用表中的數據信息,可以提出6個加法計算的問題、6個減法計算的問題以及若干個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在讓學生口述問題時,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導學生注意問題的全面性,如:學生如果僅僅提出的是兩個數相加、相減的問題,教師應進一步引導:能不能提出連加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連減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最后教師總結:利用這些數據,不但可以提出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還可以提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請小朋友仔細想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呢?請你把這些算式寫出來,然后計算出得數。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一會兒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三)匯報交流,梳理分類:
1、哪個小組愿意說一說你們解決的是哪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得數是多少?
(1)學生在匯報時,既可以先匯報列出的算式及得數,然后再說明這個算式解決的是什么問題;也可以先敘述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再匯報如何列式解答這個問題。
(2)如果學生匯報的僅僅是加法、減法、連加、連減算式,老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并解答能夠進行加減混合計算及帶小括號計算的問題,并及時板書算式。
2、伴隨著每個小組匯報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把算式分類板書,以便為最后的總結概括作好準備。板書時可以把算式分為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相對獨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四)總結概括,理性升華:
1、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引導學生對算式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觀察與分析,找到每一類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類算式的名稱——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
2、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引導說出計算百以內加減法時要注意的問題——。
用豎式計算,相同數位要對齊;
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算式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
當學生總結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利用板書中的例子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
(五)鞏固練習,拓展創新:
1、數的組成:利用計數器,完成如下類似的題目——請小朋友準備好計數器,聽老師說要求,大家在計數器上撥數。
……。
2、數的大小比較:
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數的大小比較練習:
3、數的計算:
(1)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加減法計算練習。
(2)仔細觀察這兩組數,你能發現什么——引導學生發現:第一組計算時不需要進位與退位,第二組計算時需要進位與退位。
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什么——不僅讓學生發現計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時不要忘記“進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體會豎式計算的作用為“當計算遇到困難時,可以用豎式來幫助解決問題”。
三、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方法兩個方面進行表述。知識——學會了什么,應該注意什么。方法——引導學生從以“自主探究”為基礎的合作、交流、對比、觀察、反思“做數學”的角度進行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認識鐘表”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整時、半時、大約幾時認讀鐘表時間的認識,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2、以動手實踐的自主探究活動為基礎,在探究時刻之間變化的。
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認讀時間的表象,實現數的認識、圖形與。
空間兩個領域的互相融合。
3、經歷認讀鐘表時刻探究問題的過程,體會時刻(時間)與人。
們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一個玩具鐘表(或模型),教師準備演示用鐘表。
教學過程:
一、呈現問題:
(1)玩電瓶車的同學是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2)坐飛天輪的同學是4時開始的,結束時是。
(3)坐龍船的同學是開始的,結束時是。
(4)跳蹦蹦床的同學是3時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5)買票的小朋友4時進“兒童樂園”,離開“兒童樂園”。
(6)“兒童樂園”每天下午向社會開放的時間為2時——6時。
二、自主探究:
1、以6個問題為框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以問題(1)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開始玩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在鐘表上撥出來?
(2)讓學生利用鐘表(或模型)進行操作。
(3)指名幾名同學演示。
(4)教師引領探究——利用教具(鐘表),師生共同完成從到一直到的撥針操作活動。
2、畫出整時:
a:能不能把問題中的4時、3時、2時、6時畫出來?請同學們利用鐘面圖,畫上表針。(每個同學發一張鐘面圖)。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畫的展示給大家看一看?指名幾位同學上臺展示。
c:讓畫錯的同學進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過上面的學習,你能發現什么?
2、在認讀鐘表時應該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把認讀鐘表要注意的事項說出來:辯認時針與分針,看清時針與分針的位置……。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七
第96---97頁。
1:借助“假日小隊”這個學生熟悉的題材,啟發學生根據各種活動的內容和情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通過活動,使學生加深理解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體驗每個假日小隊中存在的數學,感受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假日小隊”掛圖,課件
教學過程修改意見讓學生介紹豐富多彩的“假日小隊”活動,使學生熟悉本課內容并對本課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敢于創新的精神。再通過師生共同反饋,讓學生懂得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思路。使學生更能體會書本上各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及提出書本以外的問題。
1:導入新課:
2:指導學生匯報活動內容。
3;教師板書課題“假日小隊”。
1;出示;“唱歌”情景圖
(1)仔細觀察,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唱歌的`有幾人?伴奏的有幾人?
(2)誰能說說蘑菇老師給我們提了一個什么問題呢?
(3)小組討論。怎樣列式計算。
(4)指名匯報,板書:15-3=12
(5)你能說說算式中各數表示什么意思嗎?先討論,再指名回答。
(6)你還能提出不同的問題嗎?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2:出示:“澆水”情景圖
(1)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這幅圖告訴了我們哪兩個條件?
(3)根據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4)要求“已經澆了多少棵?”怎樣列式計算?板書:35-8=27
(5)誰能說說算式中各數的意義。指名回答
3:出示:“看節目”情景圖
(1)仔細觀察,看看這幅圖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小組討論并匯報。教師最后進行歸納。
(4)教師強調為什么要用加法計算。
4:出示:“照相”情景圖
(1)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討論、匯報。最后教師歸納。
(4)提問:剩下的膠卷夠其余每人照一張嗎?
(5)小組討論、匯報。
5:出示“撿廢電池”情景圖
(1)觀察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3)根據圖上的三個已知條件,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4)小組討論。
(5)各組匯報提出的數學問題,并說說怎樣列式計算。教師分別板書出來。
(6)教師帶領大家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八
3、反義詞(括號里是學寫過的字)。
(是)——(非)(長)——(短)(大)——(小)(遠)——近。
(有)——(無)(高)——矮、低(前)——(后)(出)——(進、入)。
(晚)——(早)(笑)——哭(上)——(下)(去)——(來)。
(左)——(右)舊——(新)(冷)——(熱)甜——(苦)慢——(快)(南)——(北)(古)——(今)閑——(忙)臭——(香)丑——(美)(東)——(西)(合)——(分)。
(收)——(放)(去)——(來、回)死——(活)(答)——(問)。
(以后)——(以前)(冷淡)——(熱情)黑暗——(光明、明亮)(男)——(女)濕——(干)紅——(綠)。
4、把下面的成語補充完整。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柳綠花紅歡歌笑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
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春風拂面春暖花開五顏六色百花盛開。
和風細雨萬紫千紅鳥語花香山清水秀蒙蒙細雨古往今來。
千山萬水詩情畫意四面八方各種各樣自言自語萬里無云。
5、相對應的內容連線或填空本冊要求學生積累掌握的詞語主要有下面這些類型:
(1)、懶洋洋地(曬太陽)慢吞吞地(說)興沖沖地(走進來)。
難忘的(節日)長長的(小河)。
(2)、鳥蛋涼涼的——涼涼的鳥蛋小路長長的——長長的小路。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九
教學內容:教科書63――6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及其異同點。
2、使學生能正確、迅速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3、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弄清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
1、讓學生舉一個正、反比例的例子,說說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
(1)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
(2)指生在班內說。
2、表示正、反比例的關系式分別是什么?
生答后師板書
正:y/x=k(一定)反:x×y=k(一定)
(二)歸納正、反比例的異同點
1、小組合作:用你們最喜歡的方式表示出正、反比例的異同點。
2、交流。
我們組是用表格表示的。
正比例反比例
相同點都有一個不變量兩個變量
不同點比值(商)一定x/y=k(一定)積一定xy=k(一定)
(1)獨立思考。
(2)指名回答。
(3)歸納板書:a一定,b和c成正比例;
b一定,a和c成正比例;
c一定,b和a成反比例;
提問:為什么根據一個乘法式子就能判斷兩種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呢?(根據乘、除法互為逆運算的關系,積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兩個因數分別相當于除數和商。)
(4)自己舉一個熟悉的三種數量關系,說一說它們存在怎樣的比例關系。(三)綜合練習:教科書63――64頁的練習。
探索規律
教學內容:教科書66――6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動手操作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
2、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創新意識,發展數感。
3、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合作意識,發現和欣賞數學美。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圖形和數字的對應關系,并結合圖形的變化規律,發現相應的數字變化規律,很好地實現從圖形變化規律的認識過渡到數字變化規律的認識上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規律。
師:(教師巡視一周,仿佛在數一數班級有多少人)問:你們猜一猜老師在干什么呢?
生:在書我們班級有多少人。
師:你們的眼睛可真亮,都看出來了,那你能猜出老師剛才是怎樣數的嗎?
生:1 2 3 4 5――――――(板書)
2 4 6 8 ――――――
5 10 15 20――――――
師:你們可真聰明,都被你們猜中了,這幾組數你們能接著數下去嗎?
生:能
師:誰愿意給大家數一數?(指名數)
師:大家都會數嗎?(會數)
師:想一想為什么我們看到前面的幾個數就能接著數下去呢?
生:因為這幾組數的排列都是有規律的
師:同學們真是善于觀察,都找到了這幾組數的規律。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找規律”。
二、探索交流,找出規律
1、練習教科書66也1小題。
三、綜合練習:教科書66――65頁的練習。
空間與圖形
圖形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6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過的四邊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能正確地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征,能正確地畫圃;鞏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并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征。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能夠掌握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
根據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夠理解平面圖形的相互之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了平面圖形。
(一)復習三角形的.概念?!纠^續演示課件“平面幾何圖形的認識”】
1、提問: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夠畫出幾種不同的三角形?
老師板書分類:a。按照邊分類;b。按照角分類
2、教師口述,學生作圖。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斷。
出示一組三角形,讓學生說說各是什么三角形。
4、復習三角形的內角和。
提問: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是多少度?我們是怎樣發現的?
(二)復習四邊形,繼續演示課件“平面幾何圖形的認識”
教師提問:四邊形是怎樣的圖形?我們曾經學習過哪些四邊形?
1、復習圖形特征。
出示:
請你說說圖里學過的四邊形的名稱、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義。
小組共同回憶:
(1)長方形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3)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征?
(4)梯形有什么特征?
教師小結:由于長方形、正方形兩組對邊都分別平行,所以長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復習圓?!纠^續演示課件“平面幾何圖形的認識”】
1、復習圓的特征。
(1)畫圓,并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和直徑。
(2)提問:圓是怎樣的一個圖形?
同一個圓中直徑和半徑有什么關系?
二、復習軸對稱圖形。
(1)請同學們把圓對折。
提問:你發現圓對折后有什么特點?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對折,使折痕兩邊完全重合。
(2)提問:你認為剛才對折的圖形都有什么特點,是什么圖形?
(板書:軸對稱圖形)
這里對折的折痕就是什么?
(板書:對稱軸)
怎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什么叫對稱軸?
等邊三角形有幾條對稱軸?圓有多少條對稱軸?
我們學過的其他圖形里,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你還能說出哪些見過的軸對稱圖形?
三、復習立體圖形
四、綜合練習。
教科書68頁的練習。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十
1.通過復習,使學生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熟練地計算10以內的加法減法。
2.通過復習,使學生更進一步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8頁和第79頁。
教具、學具準備。
小鹿頭飾、信卡、補充算式的減法表、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設計。
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本單元學過了哪些數學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要把學過的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比一比哪個小朋友學得好。
[開課直奔主題,節省時間。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聯系實際,創設情境。
1.猜一猜。
出示第78頁第1題主題圖。
師:小朋友們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生:有三個小朋友坐電梯。
生:小男孩住6層,小女孩住8層。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2.聯系生活,說一說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幾號樓?幾單元?幾層?學生踴躍發言,介紹自己的住址。
鞏固練習,發散思維。
師:我們已經學過10以內數的組成,你都知道哪些數的組成?
同桌兩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對口令的形式告訴給大家,好不好?
學生活動,上臺展示。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出10以內各數的組成。
[同桌合作,用身體語言表演,復習舊知,學生興趣很高,學習氣氛濃厚。]。
自行探究,找出規律。
師:咱們來做小小郵遞員的游戲,好嗎?
生:好!
請一生扮演郵遞員小鹿(頭戴頭飾,肩背郵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這些信的信封上寫著10以內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數是幾,就送到黑板上的幾號信箱。
學生拿到信卡,認真計算后紛紛到黑板上送信。
生:感覺沒有順序,有些亂。
師:怎么排列比較好?
生:按一定的順序。
(根據學生的匯報,重新排列。)。
師:根據算式的特點和規律,你想想用什么辦法能很快記住它?
[擴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思考,找出規律。]。
小組合作,實踐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減法表。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一
總復習部分內容及補充內容。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熟記乘法口訣,并能熟練地口算表內乘除法。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熟練地口算表內乘除法。
復習乘法口訣:
齊背乘法口訣。
根據"四六二十四"這句乘法口訣,能說出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嗎。
復習乘除法的.意義:
1、問:46=24表示什么意思。
24÷4=6表示什么意思。
師小結:46=24表示4個6相加或者6個4相加得24。
24÷4=6表示24里面有幾個6或者把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問:在46=24中,"4"叫什么"6"叫什么"24"叫什么。
問:在24÷4=6中"24"叫什么"4"叫什么"6"叫什么。
鞏固練習:
1、完成總復習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比一比賽一賽誰做得又對又快;
指名說個別題是如何算的;
集體訂正;
2、完成總復習第2題。
a、讓學生自己在書上完成;
b、指名回答,集體核對;
課堂作業:
1、口算冊。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十二
1、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的口算,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正確地口算幾千幾百減幾千幾百的不退位減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技能。
4、培養良好的檢驗習慣。
(1)、先口算。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一組3道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結:上面兩題是下面這道題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過程。
1、根據下面有聯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題目。
38-2=33-1=。
2、例1:口算。
想:把兩位數減兩位數轉化成口算過程。
3、試一試。
想:869個百-349個百。
4、小結。
談談上下兩題之間有什么聯系?
2、速算。
3、計算。
4、找朋友。
5、綜合練習。
見課堂作業本。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三
西師版數學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102頁“總復習”,練習二十二的第1~11題,整理和復習0~20各數的認識及加減法。
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組織復習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1.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和序數及進一步鞏固“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2.培養學生數數、讀數、寫數以及數的大小比較的能力。能正確、迅速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加減法。
3.讓繼續感知整理和復習的作用,感受“學生文化”。進一步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的序數含義、數的順序及數的組成,能正確、迅速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加減法。
理解加減法的意義,熟練計算20以內加減法。
課件、磁性數字卡片。
作業本等學習用品。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建議:可以預設幾個情景來進行導入。如。
回憶小故事導入法、游戲導入法、談話導入等。
回憶小故事導入法:教師可以選擇最近發生的一些數學小故事導入本課。比如。
師:我講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誰再講一遍?
學生回答。
師:xxx同學的把這個故事講得準確又完整,請其余同學向他學習?!?/p>
【設計意圖】這個導入法承上啟下,既可以讓學生回憶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新內容的興趣。
游戲導入法。
師:我們做個口算接龍的游戲好嗎?從第一行開始,第一個算1+1,第二個算前一個算式得數+1,算到到20后。游戲開始。
改變第二個加數計算。……。
【設計意圖】在游戲中,烘托出熱鬧、有競爭性的學習氣氛,提高數學課的趣味性。
談話導入法。
師:同學們,本學期的學習即將結束,想一想在這個學期中我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師:我們這學期學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內容是20以內的數,第二個內容是20以內的加減法,第三個內容是認識圖形。這節課我們來復習前兩個內容:(板書)20以內的數和加減法。
二、復習20以內的數。
1.我們先來將20以內的數數一遍。誰能倒數一遍?
一起順數,指名倒數。教師注意調控課堂,注意走神的學生。
2、教師引導學生復習這些20以內數的意義。
教師課件出示下圖問:這些數可以表示什么?
指名說。
預設: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捆數、盒數、瓶數等。
3、復習數位。
教師:在這個數位表中,左邊第一位是?第二位是?學生接答。
4、復習10以內的數的組成。
師出示數字卡片,學生說數的組成。
三、鞏固提高。
完成課本第103頁第1、2、5、6題。
第1題練習時,可通過第2幅圖讓學生說說1個十是多少,通過第4幅圖讓學生說說14的個位上的數是幾,十位上的數是幾等。
第二題讓學生說說怎么比較多少。
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可讓學生說說每組數有什么規律,你是怎么發現的。
四、課堂小結。
【】復習告一段落,結束前讓學生回憶復習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已經掌握了,怎樣掌握的,還存在哪些問題,可以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復習成果。這樣學生不但將學到的知識有條不紊地儲入到“知識庫”,而且培養了探究精神,提高了學習的自信心,增加了合作精神,促進反思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的加強。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十四
2、提高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培養創新精神。
3、讓同學在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
一、基本練習。
1、口算卡片出示。
10-34+410-62+55+3。
10-58-77-49-09-8。
6-69-28-24+63+6。
9-02+39-50+74+2。
二、整理知識。
1、前面俺們學習了哪些計算題?
分組看書整理后匯報。
2、觀察。
a出示10以內加法題。
b練習,師任點幾題讓生回答。
c照剛才的觀察方法再觀察減法表。
它們是怎樣排列的?
同座互相點一題考問對方。
3、除了加減法式題,俺們還學了圖畫式應用題。
師出示p79熊貓圖和書包圖。
你能說出圖意嗎?大括號里表示什么意思?
三、練習。
1、看圖寫出兩個加法和減法。
2、圖畫式應用題。
3、填括號。
4、口算計時完成。
5、連續加2。
3連續加3:3、3、3、
1連續加2:1、1、1、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十五
1、讓學生通過新年游園會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通過小組和全班同學的交流、合作,體驗到十幾減9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3、讓學生通過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到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1、初步了解“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并能夠自己探究出多種計算方法。
2、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呈現教材第10—11頁的游園活動圖。游園中的聰聰和明明分別提問:同學們,這是學校游園活動的場面,從圖中你看了什么?(讓學生自己看圖相互說一說。)。
2.學生回答后教師提出:游園活動中,老師有15個氣球,賣了9個,小華問:“還剩多少個氣球?”
3.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還剩多少個氣球嗎?相互說一說,你是怎樣發現的?
4.指名回答后教師指出:剛才有的同學用數數的方法知道了還剩多少個氣球,還有的同學通過計算的方法知道了結果。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想一想這些同學是怎樣計算15減9的。
二、鼓勵探究,建立模型。
1.學生獨立用學具(小棒)操作探究15減9怎樣減,教師巡回個別指導。
2.小組合作交流:相互說一說,擺一擺,告訴小組的同學我是怎樣擺15減9的,我是怎樣想的。
3.各小組匯報探究。(指名上臺演示講解。)教師根據小組的匯報估計可以整合成以下幾種方法。
算法一:點數,一個一個地數出,還有6個。15-9=6。
算法二:9+6=1515-9=6(想加算減法)。
算法三:10-9=11+5=6(破十法)。
算法四:15-5=1010-4=6(連減)。
4.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用那種方法呢?為什么?
三、運用新知,自主練習。
1、書上第10頁“做一做”的3道題。
(1)第1題。大家齊讀題目要求。11-9怎么擺,怎么算?16-9呢?
(2)第2題。師讀題。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圈的?怎么算的?指名告訴大家。
(3)第3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學生寫出答案,同桌相互檢查訂正。
2、出示課件《蘋果誰剩得多》,大家一起完成。
板書。
十幾減9。
15-9=15-9=()。
想:9+()=1510-9=1。
15-9=()1+5=6。
想加算減法破十法。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十六
1、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2、培養學生合理利用各種信息(直觀的、文字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初步的抽象思維的能力。
3、創設情景,在樂學中感知數學,在用數學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合理使用各種信息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難點:是文字信息的處理。
1、出示停車場情景圖,一個小朋友說:又開來了6輛。
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同桌討論匯報。
3、教師指導。要求現在有幾輛車?,就是把停著的汽車和開來的汽車合并起來,用加法計算。
問:這道題能算嗎?為什么?
1、出示堆雪人圖(第121頁第11題)
(1)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誰來說說圖中提出了什么問題?
(2)請把你的解答填在書上。(指名反饋)
2、出示對話圖(第121頁第12題)
(1)圖中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2)根據對話,提一個問題。
(3)反饋。
從你們身邊的事物找一找,根據9+5的算式,提出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來。想一想,怎么編?可以與同伴討論,可以與老師、與爸爸媽媽討論,看誰編的問題好。
[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應用數學的能力,通過編題練習,深化所學知識。]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七
1、結合具體實例,經歷認識成反比例關系的量的過程。
2、知道反比例的意義,能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關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實例,并進行交流。
3、對現實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斷和交流成反比例的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1.每袋大米的質量一定,大米的總質量和袋數。
2.每天播種的公頃數一定,播種的總公頃數與播種的天數。
請幾名學生發言,重點說出判斷理由。
1、讀書問題。
師:看來大家已經對成正比例的量不陌生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一種新的比例關系,請看下面亮亮、紅紅、聰聰和丫丫四人的讀書情況。
出示圖中文字和表格,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觀察。
師:從文字和表格中你都了解到了那些數學信息?
學生可能談到:
他們四人讀同一本書,丫丫看的最快,9天就看完了;亮亮看的最慢用了15天。
紅紅每天看15頁,用12天看完了這本書,通過1512=180可以知道這本書的頁數是180。
學生在學習了正比例的基礎上可能會說出表中的規律,如果學生直接回答出表中的規律,要讓學生說說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如果沒說出表中規律,教師可提出教材中的問題:
師:從上表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學生可能會說:
每天看的頁數越多,需要的天數就越少。
每天看的頁數越少,需要的天數就越多。
師:前邊我們已經學習了相關聯的量,那在表中有相關聯的量嗎?
生:表中有每天看的頁數和需要的天數這兩種相關聯的量。
師: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如何變化的?
學生可能會說:。
每天看的頁數越多,所用的天數就越少;。
每天看的頁數越少,所用的天數就越多;并且兩個量的乘積是180。
師:這里的180是什么?誰能說出這里的關系式?
生:180是這本書的總頁數,這本書的頁數是不變的。每天看的頁數需要的天數=180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隨即板書:
每天看的頁數需要的天數=書的總頁數(一定)。
師:看書需要的天數是隨著每天看書的頁數的變化而變化的,每天看的頁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就縮小;反之,每天看的頁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就擴大。而且,每天看的頁數和需要的天數的乘積一定,我們就說每天看的頁數和需要的天數這兩種量成反比例。
師:像這樣,每天看的頁數與所需天數的積一定(書的頁數一定),我們就把這兩個相關聯的量稱為成反比例的量。
2、換零錢問題。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成比例的量,接下來我們就共同來看一個關于換零錢的問題。請大家觀察下面這張表格。
讓學生獨立觀察。
師:誰來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生:要把10元的人民幣換成零錢,換成面值1角的需要100張,換成面值2角的需要50張。
師:那么大家能用口算完成表格嗎?
生:都換成面值5角的需要20張;換成面值1元的需要10張;面值5元的需要2張。
師:仔細觀察表中數據,你都發現了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
換的錢的面值越大,需要的張數就越少;換的面值越小,需要的張數就越多;。
表中面值與張數的積是一定的;。
師:你能說出這里的數量關系式嗎?
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錢的面值張數=10(元)。
師:誰能說出數量關系式的意思?
學生可能會說:
表中有兩個相關聯的量,錢的面值與張數;。
師:通過剛剛我們對反比例關系的了解,這里的零錢的面值與換的張數這兩種量成反比例嗎?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說一說。
指名匯報。
師:我們剛剛遇到的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相對應的積也一定,就說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我們把這種關系稱為反比例關系。
師:下面我們就試著來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先自己想一想。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說的過程中,重點讓學生說說判斷的理由。
讓學生自己或者和同桌總結歸納一下,指名匯報交流。
總結:判斷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只要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重量變化時乘積是不是一定,如果乘積一定,它們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間的關系就叫反比例關系。
師:我們認識了什么叫做反比例關系,現在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和同學交流一下。
讓學生舉例并說明理由。
1、師:相信現在大家對反比例并不陌生了,現在請同學們讀練一練的第1題,自己讀題并判斷。
指名回答,說明理由。這里關注學習稍差的學生。
2、師:請大家認真觀察第2題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問題。
重點交流問題(2)。
3、師:請大家認真觀察第3題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問題。
重點交流問題(2)。
4、師:大家知道大齒輪和小齒輪是怎樣轉的嗎?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讓學生明白大齒輪與小齒輪轉數的關系,因為30:10=3,所以大齒輪轉一圈,小齒輪轉3圈。
師:其實成反比例的量不僅僅用表格可以表示出來,我們也可以在方格紙上畫圖來表示。
出示知識窗的表格與方格圖,讓學生了解成反比例的量可以用方格紙上的圖表示。
小學一年級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8篇)篇十八
13、在下面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一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
14、在釘子板上能圍出一個圓嗎?能不能。
15、用正方體畫出的每個面是形。
16、用能畫出種長方形。
17、1張拾圓可以換()張壹圓,可以換()張貳圓,還可以換()張伍圓;1張20圓可以換()張伍圓;1張50圓可以換()張20圓和()張拾圓;1張100圓可以換()張50圓。
18、書包的`價錢是65元,小明的錢正好可以買一個書包,小明最多有()張十元。小麗買書包付的全部都是十元,小麗最少要付()張十元。
20、小白兔和小松鼠一起去拔蘿卜。
上午下午。
小白兔38個41個。
小松鼠47個49個。
(1)小松鼠一共拔了多少個蘿卜?
(2)小白兔上午比小松鼠少拔多少個?